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的经济功能

城市的经济功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的经济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的经济功能

城市的经济功能范文第1篇

关键词: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整合;城市职能分工

中图分类号:F2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1-0123-03

一、开放经济条件下城市职能的变化

一般的统计资料中,将反映城市职能的部门分为农林牧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交通仓储邮电业、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地质勘察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业、教育业、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共19个部门,①这些部门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城市的职能。

开放经济条件下,城市的作用范围超出国界,资本的跨国流动、企业跨国投资和全球生产重组趋势增强了城市涉外经济职能。从生产职能来讲,从生产车间的集中地转变成控制公司总部的集中地;贸易职能看,从原来的简单货物集散、交易职能,扩展到物流、贸易管理职能;金融职能方面,从原来的银行贷款单一职能逐步扩展到包括股票、外汇、保险、黄金、票据、期货、离岸金融市场在内的多功能、开放式金融职能。开放经济条件下,更加突出城市职能的服务性、外向性,扩大城市的辐射能力。

二、城市职能分工因子模型的构建

因子分析是由心理学家Chales Spearman于1904年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对变量分组,使组内变量间高相关、组间变量低相关,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因子,然后把每个变量表示为这几个因子的线性组合。由于能够反映城市职能的部门很多,利用因子分析的思想可以把其中相似的部门进行归类,准确反映城市的主要职能。

(一)因子模型的基本原理

1.模型简单说明

首先假设要统计的变量有p个,分别为Xi(i=1,2……p),他们之间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存在某种相关关系。那么存在m(m≤p)个因子fj(j=1,2……m),使得Xi可以用它们的线性组合表示为:

X1=11f1+12f2+…+1mfm+ε1

X2=21f1+22f2+…+2mfm+ε2(1)

…… …… ……

Xp=p1f1+p2f2+…+pmfm+εp

其中,fj为公共因子,εi为特殊因子,即单个变量特有因子(本文分析模型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εi=0),аij表示第i个变量在第j个因子载荷,载荷越大,说明第i个变量与第j个因子关系越密切。矩阵A成为因子载荷矩阵:

A=(2)

k=(i=1,2,……p),称为各变量Xi的方差,是全部公共因子对变量Xi的方差所作的贡献, gj=(j=1,2,……m),称为同一公共因子fj对诸变量所提供的方差之和,是衡量公共因子相对重要性的指标。模型构建好后,一般经过适用检验、因子数目确定、旋转变换、因子得分四个步骤,即可完成因子分析。

2.初始公共因子的确定

通常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出初始公共因子和初始因子载荷矩阵,首先,应将观测样本进行标准化处理,令

Yij=(Xij-Xj)/Sk,其中Xk=X,Sk为无偏标准差(3)

其次,计算样本相关系数矩阵:

R=|rij|,其中rjk==YkiXkj (4)

第三,求出样本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用λi表示按大小顺序排列的p个特征值,求出(λ1+λ2+…+λm)/p≥85%的正整数m,即为所需选择的公因子数。最后,求出矩阵R的对应特征向量l和因子载荷矩阵A:

…, …,… …

A=…… … …(5)

对于旋转变换和因子得分,可以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直接实现。

(二)城市职能因子模型变量的选取与数据的处理

1.变量选取

根据以上分析,农林牧渔、采掘、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建筑、交通仓储邮电、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批发零售贸易、住宿餐饮、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技术地质勘察、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娱乐、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加上涉外经济共二十个职能都可以作为城市职能因子模型变量进入模型。

有学者研究城市职能时认为农林牧渔不能看做是城市的职能,往往将其剔除,本文认为长三角城市群某些城市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林业或渔业比较发达,本文研究仍将其作为模型一个变量进行分析。另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城市涉外经济职能越来越重要,但以往研究没有给予重视,本文将涉外经济作为变量进行分析,更全面地反映了城市的职能;由于涉外经济主要用外商投资与国际贸易两个变量衡量,为比较两种因素的影响力度,在模型中,本文用两个变量衡量。为了更好地把握各城市的主要职能,本文建立用城市群16个城市的上述21个变量建立因子模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某些相关职能进行归类,找出能反映城市主要职能的主因子。

2.数据的处理

为使模型所得结果更加科学、准确,本文尽量使用统一口径的数据来测度。因此使用各部门就业人数占整个城市就业人数比例代表模型中每个变量,即因子模型中Xi(i=1,2…21)。数据主要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城市年度库》,但由于有关涉外经济的两个变量的就业人数没有统计,本文用实际利用外资额与进出口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衡量。本文根据相关数据计算出城市职能分工因子模型中各变量的值⑴。

三、因子模型的主成分分析

对以16个城市为样本,21个变量所构成的因子模型,本文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1.5对模型进行主成分分析,从总方差解释表②得到贡献率之和能达到85%以上的有7个主因子,通过正交旋转方法③得到因子载荷④,并由此得到因子模型如下所示。

X1=0.179f1+0.014f2-0.029f3+0.075f4+0.921f5+0.020f6+0.172f7

X2=0.127f1-0.116f2-0.111f3-0.058f4-0.088f5-0.139f6-0.924f7 (6)

…… …… ………… …………

X21=0.336f1-0.140f2+0.829f3-0.148f4-0.019f5-0.003f6-0.122f7

由模型6可看到,第1主因子以电力燃气及水的供应、交通仓储邮电、住宿餐饮、科研技术地质勘察、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教育、卫生保障、文化体育娱乐八个部门的载荷最高,该因子的贡献率达到23.543%,尤其是交通仓储邮电、科研技术地质勘察、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突出反映了城市科教文化事业、交通水利管理的职能特征;第2主因子以批发零售贸易、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居民服务四个部门载荷最高,贡献率为17.977%,集中反映了城市的商务服务消费职能;第3个主因子以金融、公共管理及社会组织两个部门载荷最高,展现了城市的金融及行政职能;第4个主因子以制造业、涉外经济为主,贡献率为11.149%,反映了城市的加工制造、涉外经济职能;第5个主因子以农林牧渔业载荷最高,贡献率也超过了10%;第6个主因子以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为主,反映了城市高科技职能;第7个主因子主要反映了城市的建筑职能。从以上对主因子的解释来看,江浙沪城市群总体是属于综合性职能区,但主要职能还多展现在科教文化、交通航运、商贸社会服务、金融、加工制造、涉外经济以及渔业和高科技服务等方面。

四、城市群内各城市的职能现状

进一步根据主因子的得分矩阵求出各城市主因子得分如表1所示,以便解释各城市的职能类型。

由表1可知城市群16个城市展现了相近的职能,主因子1、主因子4和主因子7得分都比较高,反映了城市群科教文化、交通水利管理、制造业、涉外经济以及城市建筑等职能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三:首先,近年来,该区域各城市比较重视科教文化的经费投入、注意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基础设施以及港口的建设,如轨道交通、跨江大桥、越江隧道建设等等;其次,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加快了国际产业的转移、跨国公司纷纷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寻找投资地,长三角城市群由于地理位置优势、港口优势、劳动力优势吸引了世界制造业向该区域转移,增强了其加工制造与涉外经济职能;另外,制造业的发展、外国客商的进入加速了该区域的建筑业的发展,增强了其建筑功能。

城市群各城市雷同的职能结构说明,近年来各城市“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也表明以上海单城市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经不适合该城市群的持续发展,多核心发展战略是该区域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另外各城市主因子1、4、7的得分表明,上海并不是得分最高的城市,这可能和模型分析没有考虑城市规模的因素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旁证了单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已经不适应该区域的发展的结论。

另外,上海主因子3的得分较低,表明目前金融、行政职能并不是其主要职能,暗含了上海达到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目标还应该注重加强金融结构的调整、金融风险的防范等;主因子5得分较低证明了农林牧渔业不是城市的主要职能的结论,即使该区域临海渔业比较发达,但与城市的其他职能相比还是显得微不足道;主因子6得分较低,表明该地区信息计算机服务软件职能不强,应该引起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因为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利于区域的经济整合。

因此,该城市群经济职能的整合需要上海改变其发展战略,不能把目标仅限于四个中心,而是要建设为世界城市,成为主宰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城市,加快“脑力密集型(brainwork-

intensive)产业”的发展,因为世界城市所在国家或地区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它在新的国际地域劳动分工中所担当的职能,决定了该城市及其所在区域的结构转型(弗里德曼,1986),世界城市的生产活力和就业结构直接决定了其全球的控制职能。中心城市职能建设非常重要,因为城市的中心地位越突出,辐射范围越广,越能穿透行政壁垒,影响整个区域的发展。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上海应加快从生产型中心向服务型中心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雯,等.上海周边二级大城市的产业分工和职能转型[J].江海学刊,2002,(5).

[2]暖,甘巧林.华南沿海4省区城市职能分类探析[J].热带地理,2001,(4).

[3]李健,张季东.东北三省九城市经济活动及城市职能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4).

城市的经济功能范文第2篇

目前,随着我国城镇化趋势的推进,市政给排水工程逐渐增多,市政给排水工程对于整个城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故社会各界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关注度很高。然而,诸多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存在大量问题,无法很好实现节水目的,为了解决这些给排水工程设计弊端,则需要重视合理应用节能技术。本文笔者细致分析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

市政;给排水工程;节能技术;路径;研究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愈发紧张,且呈现出分布不均现象,为了解决居民用水问题,市政给排水工程成为政府与居民的关注重点。市政给排水工程现已成为城市居民用水的保障工程,然而给排水工程再设计运行过程中突显出诸多问题,需要及时借助节能技术解决这些问题,完成市政给排水工程的优化完善,实现城市用水的节约目的。

1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

1.1环保节能意识较为薄弱

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在过去重在发挥城市给水与排水功能,其注重实现给排水目的,未渗透节约用水意识。因此,传统的市政给排水工程在投入使用中引发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如典型的传统供暖给排水工程,其设计忽视节能理念,设计的管线繁杂混乱,导致热水浪费较为严重。另外,城市居民生活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由于处理不到位便通过管道排入江河,导致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可见,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必须强化渗透环保节能意识。

1.2设计无法适应城市发展

目前,我国城市发展速度迅猛,城市人口呈现激增趋势,因而城市供水具备巨大的压力,然而大部分市政给排水工程在设计时,忽视城市发展中突显的各类情况,脱离现实进行工程设计,导致设计施工建成的市政给排水工程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从而引发城市供水紧张的状况,故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需要正视城市发展实际问题,并借助设计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1.3工程管道设计不够合理

市政给排水传统工程设计中,设计管道往往埋设较深,尤其针对废水排放的管道埋设更深,这一现象无形中增加了维护修理的难度。同时,废水排放管道埋设太深,也不利于废水排放。另外,由于传统管道施工设计中,针对城市需求、环境情况等方面分析较少,导致管道施工中突显诸多不科学问题,无法顺应城市供给水资源以及排水的需要。

2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给排水技术的应用路径

2.1节能技术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路径

市政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与排水两大部分,故给水系统属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保障居民生活有序进行,能够确保城市持续生产,因而在给水系统中应用节能技术非常必要。首先,需要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设计人员需要细致调研城市的发展现状,明确居民的用水需求,合理确定居民用水量额度,进而为节能技术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提供研究材料,保障节能技术在给水系统中科学规划设计,确保节能技术发挥其实效性。其次,注重给水系统的科学高效设计。城市供水需要重视供水方式的选择与供水规模的把控。在城市节能供水方式上,其包括蓄水池供水法、直接供水法、分区平衡水压法以及其他供水法。对于蓄水池供水法,该法借助事先修建好的蓄水池,运用水泵施压,进而完成输送水资源的目的;针对直接供水法而言,其直接依托市政官网压力实现供水目的,因而方便快捷;关于分区平衡水压法,其依托支点缓解出水点水压,从而完成水资源的输送供给;有关其他供水法中主要突显出对于新能源的利用,新能源往往具有低碳环保、便于利用等优势,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太阳能供水、风能供水等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在供水规模的把控上,由于城市人口在飞速增长,土地资源尤为紧张,为了缓解居民生活与工作的场所需求,建筑设计高度不断提升,该现象为供水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有效借助市政官网,设计分区供水,针对不同楼层、不同高度分别设定供水方案,进而在满足居民生产与生活用水需要的前提下,有效实现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2.2节能技术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路径

市政排水系统在设计运行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灾害影响,并制定可行的防治策略。同时,由于排水系统与给水系统是相互配套的,因此需要同步进行设计优化。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环保节能问题逐渐重视,故对于排水系统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市政排水系统在应用节能技术时,首先,需要关注自然环境现状,充分考虑自然降水对居民生产生活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其他自然因素对排水系统的要求,进而有目的地选取节能技术,设计有效的排水系统。其次,需要充分考虑到防汛期间对于排水系统的要求,排水系统设计人员需要收集防汛期相关资料,全面分析防汛期间对于排水系统的具体要求,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降洪措施,从而实现环保节能效果。再次,市政排水系统担负着排放生产与生活废水的重任,其关系着城市生产与生活的有序开展,故运用节能技术设计排水系统势在必行。为了高效解决废水排放问题,需要分析计算出污水排放量,确保管道施工建成后能够达到污水排放要求,同时,充分应用适宜当地环境需求的节能技术,尽可能降低污水对于环境的破坏,实现排水系统的节能环保效能。

2.3采取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保障路径

首先,提升民众的节能意识。由于城市部分居民节能意识薄弱,浪费水资源现象严重,故需要有效加强民众的技能意识。政府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节能节水公益广告与宣传片,也可以通过新闻宣传节能节水的重要性,从而使民众在耳濡目染间提升节能意识,进而促进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人员自觉主动应用节能技术,有效完成节能技术与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融合。其次,政府可以制定更为详实的节能节水法律政策,并积极推动政策法律的实施,借助国家政策要求,强制民众形成节能节水习惯,从而确保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技术的应用成为民众的要求,进而实现节能环保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全面应用,最终达到节能节水的效果。

3结语

总而言之,节能技术应用于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是顺应社会发展步伐而提出的重要议题,故研究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节能技术的路径尤为重要。当然,我国节能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中必然存在疏漏之处,故需要不断探寻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解决突显的问题,从而确保给市政排水工程发挥其实际效能。

参考文献

[1]唐睿捷.市政给排水工程造价管理要点分析[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1):99.

[2]王小燕,刘薇,高兴.浅析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的水资源节约问题[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5(3):48.

城市的经济功能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request of registered engineers, and then analyzes the purpose and reform idea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in the end,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on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Economics course.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

Key words: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Engineering Economics;curriculum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4-0244-02

1 《工程经济学》课程与注册工程师执业能力要求的关系

随着建筑行业工程师注册制度的推广和执行,注册工程师成为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能力认可的途径和标志之一。建筑行业注册工程师作为专业人才,除具备工程技术能力外,还应具备工程管理能力,包括工程项目的投资融资决策能力、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方案的比选能力等。工程领域涉及的这些经济类问题都是通过《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解决的。此外,《建设工程经济》也已成为注册建造师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一个优秀的工程师,不仅要对他所提出的方案的技术可能性负责,还必须对方案的经济合理性负责。在我国现行的诸多建设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中,工程经济学都是一门必考的基础课程(见表1)。通过学习,为合格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履职搭建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工程经济学》课程教学目的与改革思路

2.1 教学目的 《工程经济学》课程的目的就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工程技术与经济效果之间的关系,熟悉工程技术方案选优的基本过程,全面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进行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能力。通过对《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资金时间价值的基本原理、资金成本的含义,方案经济效果评价等章节对工程项目投融资的决策提供理论基础。方案的不确定分析主要实现对未来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设备更新的内容与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直接相关。价值工程原理有利于项目管理者以最小的寿命周期成本来实现最佳的功能。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工程项目的经济决策方法,对从事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过程中的投融资管理、项目的后评价等工作奠定基础。

2.2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与分析方法 工程经济学的特点:①综合性。工程经济学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大类。②实践性。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它研究的内容来源于实践。③系统性。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集合体。工程经济学分析的对象都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单元所组成的有机体。

工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①理论联系实际:正确地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必须正确地把握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了解经济学所描述的经济运行过程。②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工程经济学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是从定性出发,通过定量,再返回到定性。即首先从工程项目的行业特点、分析的目标要求、基本指标的含义出发,通过资料的搜集、数据的计算得到一系列判别指标,最后通过实际指标与基准指标的对比,不同方案之间经济指标的对比,对工程项目各方案作出优劣判断。③系统分析和平衡分析:工程经济分析的过程需要计算成本、收益和费用,其目的在于寻求成本费用与目标的平衡点、成本与功能的平衡点、技术与经济的平衡点。④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对工程项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动态评价为重点,多练习多实践。

2.3 改革思路 ①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将本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注册工程师考试联系在一起。②改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尤其是与注册工程师相关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解。③增加案例教学,以工程实例来介绍工程经济的概念,强化工程领域经济理论的重要性。

3 《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措施

3.1 教学方法改革 ①精心策划绪论课程,每门课程的第一堂课都十分重要。在第一堂课上,要把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阐述得清清楚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好本课程的自信心,为教学双方的和谐促进奠定基础。具体措施主要有:首先要依附于实际工程案例来讲理论,最好是众所周知的大项目或身边熟悉的小项目。其次,通过问题来引出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传递给学生的信息要真实而且不陈旧。②基本概念要准确详细讲解。本课程中有些概念贯穿始终,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如资金的时间价值、方案比选、不确定分析、价值工程等内容。因此,这些概念要细讲,直到学生掌握。③基本公式要讲透,这里主要指常用的复利公式、资金成本的计算公式、举一反三,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课时。④灵活组织教材内容,避免课堂教学内容单一、乏味,更要避免长期使用一本教材进行教学。博采众长,多利用参考书和优秀教材来充实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极大丰富教学内容,也会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工程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与投资项目评估学、工程经济学与投资效果学等课程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相关知识进行对比讲解。⑤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解决好课时减少与学科知识容量成倍增长的矛盾。既要有细讲,也要有泛讲,还要有学生自学内容。⑥强化案例教学,增加课程实践学时,将复杂的理论落实到具体的工程案例中进行介绍。

3.2 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本课程的计划学时数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特点,对课程群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规划,综合考虑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设置最实用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3.3 考核方式改革 由于本课程具有实用性比较强,所以本课程的考核应该以对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核为主,既可以采用卷面考试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采用项目财务评价练习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编制、专题研究论文等非考试方式进行,或多种考核方式同时采用。

4 《工程经济学》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

根据以上教学改革措施,进一步加深了相关教师对注册监理工程师资格考试、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考试、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二级建造师资格考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促进了专业教师对《工程经济学》课程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得到了丰富、考核方式得到了改进。

本课程的教学已获得的广大学生的认可、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日后的注册工程师考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琳,鲍学英,王恩茂.工程经济学课程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04).

城市的经济功能范文第4篇

关键字:建筑工程 智能控制技术 节能

1、建筑工程中的节能问题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应用新技术,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络,使建筑智能化,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的建筑能耗必将进一步增加。建筑能耗在我国增长空间很大,是我国今后能源消耗的一个主要增长点。智能建筑的智能控制中心对建筑照明进行自动控制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将是我们今后的建筑业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而在目前看来,我国的采暖空调和照明用能量近期增长速度己明显高于能量生产的增长速度,因此,减少建筑的冷、热及照明能耗是降低建筑能耗总量的重要内容。

2、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节能中的运用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自然环境的恶化,世界各国对建筑节能的关注程度正日益增加。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建筑使用能源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来源。空调技术创新势在必行,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必要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不仅对中央空调中的各种冷冻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冷却塔风机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而且采用系统集成技术将各个控制系统在物理上、逻辑上和功能上互连在一起,实现它们之间的信息综合、资源共享。在一个计算机平台上进行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实现中央空调全系统的整体协调运行和综合性能优化。系统突破了传统中央空调冷媒系统的运行方式(定流量模式或冷源侧定流量而负荷侧变流量模式),实现最佳输出能量控制,即空调主机冷媒流量自动跟随末端负荷需求而同步变化(即变流量),因此,在空调系统的任何负荷状况(满负荷或部分负荷)下,都能既保障中央空调系统末端的服务质量(舒适性),又实现最大的节能。

而同时在高能效的采暖上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方面,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环保节能。

3、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在实际节能中的运用

照明同时也是建筑工程中能耗消耗的很大的一个项目,对他的管理控制同样的也是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的。能源高效的照明设计或具有能源意识的设计是实现建筑照明节能的关键环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控制这类的消耗呢?以下我们就来做出一番分析。在建筑照明上,我们应该除了要采取集中控制更要采取自动智能的方法。目前我们有四种常用的方法。(1),红外线,超声波控制开关,检测到有人出入时自动感应实现开闭,在人离开后还延迟一段时间。(2)预先设置合适的工作强度,根据对自然环境的检测。由光控制调光装置随时调整人工照明各区域的灯光照明。这样的话,无论环境如何的变化,系统均保持建筑室内的照明度维持在预先设定的水平。(3)时钟控制,可要求照明灯光按照预定设计的不同时序来自自动控制照明开关。(4)调光开关、单通道或多通道开关、无线开关、计算机智能控制开关等。在这方面主要控制方法有:时间程序控制计算机程序设计时间,通过定时器等电器元件,实现对各区域的照明灯具定时控制。时间程序控制成本低、使用方便,常用于校园内一些简单的照明线路控制,如校园广告灯箱、绿化环境照明等。(5)光敏控制。光敏控制是根据外部环境光线的强弱大小。感应控制感应控制是通过传感器(动静探测器、超声波探测器、声音接收器等)检测照明环境的变化来控制照明状态。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天花、墙壁、走道、楼梯等位置,适合使用在人流量不大且不同步的场所,如校园公厕、附属建筑的公共楼梯等。

4、充分利用智能控制实现建筑节能的最大化

在当今资源日渐匮乏,新能源尚未开发完全的时期,我们不能没有节制的浪费我们的资源,不仅是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在提倡环保的今天为保护地球做出一番自己的贡献。节能建筑的节能需要多部门的努力,通过执行节能标准、建立终端节能优先的观念、加强管理,精确与优化控制,引进节能设备,实现主动式节能。与此同时工程技术人员也应树立全方位节能意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体现智能建筑在节能方面的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有效的建筑节能只靠建筑师是根本不够的,还需要其他行业开发出技术含量高的节能产品,如节能型电梯、节能型空调、节能型灯具等,并开发出新的能源利用技术,使建筑逐渐实现低能耗、零能耗。只有在全社会的支持下,各部门的合作下,我们的节能事业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徐云.节能照明系统工程设计[J].自然科学.2009.06.(8):46

[2]左斌.智能建筑设备手册[J].自然科学.2001.01.(8):03

[3]蔡文建.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基础[J].建筑。1992.12.(5):31

作者简介:

城市的经济功能范文第5篇

工程管理专业是融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复合型专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对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注定要强调“职业能力”的训练。职业能力强调的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事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体。显然,大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对其职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同其他专业一样,也可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包含三方面要素:一是胜任具体职业而必须具备的能力,表现为任职资格;二是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的职业素质;三是开始职业生涯之后具备的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1.职业一般能力。职业一般能力指经过后天努力能获得的基本能力。包括学习、理解、观察、语言表达、文字综合、判断能力等。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业岗位上,主要体现在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与人沟通交流过程中的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观察、理解、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

2.职业专业能力。职业专业能力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须具备的特殊专业技能。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应具备工程项目管理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项目管理原理、管理技术、方法和工具,参与或领导启动、计划、组织、控制和收尾过程的活动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拥有项目管理员乃至高级项目管理师执业资格证书等。

3.职业综合能力。也称关键能力,是衡量毕业生能力高低和职业生涯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从业者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体现在从业者的跨职业、社会活动、方法、个人能力等。跨职业能力体现在从业者所具备的非专业要求的技能,如计算机的运用和外语应用能力等,这些能力有助于从业者职业生涯的发展以及在从业过程中对所遇到的疑难问题的解决。社会活动能力指从业者的沟通、团队协作、人际交往能力,是从业者职业能力发展成熟与否的标志,对其职业生涯发展程度具有重要影响。方法能力指处理问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工作的计划、决策、执行能力,决定从业者的工作效率及职业发展潜力。个人能力指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只有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才能得到认可和尊重,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就是强调“能力本位”,即以职业发展所必需的能力来确立培养目标,注重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课程的设置、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以能力至上为准则。对于工程管理专业,要以职业需求来确定岗位的能力要求,以能力分析确定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和课程设计,通过培养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过程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工程管理专业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施途径

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构建应用型的本科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加大实践教学及实习环节的比重。具体可采取以下途径。

1.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实验、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育,而是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工程能力理念,通过课内外诸环节,构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融合”的教学、科研、社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实践教育体系。为此,必须在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强调灵活的思维和学习方式,注重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践锻炼,以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校企联合,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实习基地建设,要遵循“以建筑企业为依托、以工程项目为主体”原则,坚持开放式办学,努力促使产学研有机结合。为此,必须加强学校与建筑企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实习教学,聘请实习基地的技术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教学任务,要调动企业参与实习教学的积极性,稳定教学实习基地。以此为基础,逐步实现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科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有机结合。

3.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仿真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全方位、实战式、体验式、参与式”等体现现代信息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积累工程项目管理经验。组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设计模拟教学内容,让学生历经整个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包括项目前期策划、设计准备及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还应在模拟教学的时间上给予保证。

4.改革专业实习方法。以产学合作为主,加大工程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把专业知识融入到实习中是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亲临工程建设与生产现场,直接领略先进的组织管理、设计手段和生产过程,全方位了解管理技术、生产人员的岗位职责、工作等情况。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全面应用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5.注重实践教学与课外科技创新的结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通过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强化和延伸,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知识获取。设置课外学分,通过讲座、俱乐部、论坛、各种协会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与沟通能力。

6.注重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工程管理专业应与业界建立起广泛联系,使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参与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教学评估,形成大学与产业界之间的良性循环,为学生的学习和就业提供良好条件。

三、构建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措施

鉴于以上考虑,笔者认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质是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掌握实践操作技能,形成实际工作能力。要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应采取以下措施:

1.构建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要组织专业团队教师,会同劳动部门、行业协会、企业,根据工程项目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分析岗位工作过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设计技能训练项目,将相关技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项目加以集成,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体系。

2.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教师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专业教师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致力提高职业素养,既懂专业理论,又善于实际操作。要树立创新意识,到实习基地及相关的单位跟踪调查,挂职锻炼,适时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新技术、新方法。要培养教学把控能力,适时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引导与解答。

3.加强与咨询、监理公司的顶岗实训合作。工程咨询公司和监理公司管理着许多不同结构形式、不同施工进度的工程项目,因此可根据各阶段实习的要求,选取符合教学要求的工程项目进行实习。利用工程咨询公司和监理公司的协调作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工程项目间轮换实习,满足实习的全面性。工程咨询公司和监理公司技术力量雄厚,能很好地承担起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保证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

4.充分运用仿真技术。实验、实习需要大量的设备、资金、耗材及人员的投入,使得很多实训项目受到限制,为解决此问题,可采用仿真实训。如,利用工程建设管理信息系统仿真工程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对项目的经费预算、物资储备、计划进度、质量监控、财务核算及成本管理等全过程模拟,增强学生对现代施工管理的认识。将学生分为业主、承包商及监理等角色,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模拟,按照施工组织和施工管理的要求对工程质量、进度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控制。

5.沙盘模拟实践教学。ERP沙盘模拟培训软件是以工程项目为背景,运用沙盘模拟工程项目从立项、建设、验收各阶段不同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任务,学生扮演项目经理、财务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和采购经理等角色,使学生得到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知识和技能的切身体验与实际训练,培养学生对工程项目进度安排、成本核算、资源配置、风险控制等方面的团体策划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每年举办的“广联达杯”全国高校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及算量比赛,可帮助学生建立工程项目管理的认识,掌握项目管理的业务流程、岗位角色职责,对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积极推进学徒式实践教学。利用“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以课程为纽带,结合课程的实践内容,安排学生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及不同的部门进行学徒式实习,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由师傅深入指导学生的实践学习,“做中学、学中做”,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度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