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可行性

能源可行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可行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可行性

能源可行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全球能源互联网 国家电网 区域性互联 物联网

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的概念是时下最热的搜索词。从中央到地方,从民企到国企,无一不“互联网+”一下。互联网的每一次新应用都重塑了社会生产生活形态。互联网本身提高了信息流的利用效率,凡有信息之处,皆可使用互联网加速信息的交互和处理,倍增的效率即会创造出新的产值。现在开始深入到各个传统行业激活那些迟钝的神经末梢。作为整个社会的支柱产业――能源行业,亦是其中一份子。

1 国家电网的“全球能源互联网”

无数精英开始思考如何改造这个被视为“夕阳产业”的传统行业。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设想。这些不同的设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能源互联网。

1.1 杰里米・里夫金版本

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提出能源互联网,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

在杰里米的概念中,能源互联网的作用,重在与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一次能源,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广域内的电源、储能设备与负荷的协调。

1.2 刘振亚版本

原国网董事长刘振亚也在2014年提出要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并且国网在2016年还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公司。

国家电网所提出的,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通道)、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的版本,核心在于利用特高压电网实现电力输送距离的远距化。在全球的清洁能源中,风能在南北极丰富,太阳能在赤道附近较为丰富,与人口密集的区域并不重叠。于是,利用中国现在领先世界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将风能和太阳能从这些富集的地方送至需求的地方。成为了高效利用清洁能源的唯一可行解。

2 全球能源互联网项目的规划及现状

2.1 国网的全球能源互联网规划

按照国网的规划,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构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国内互联。到2020年,加快推进各国清洁能源开发和国内电网互联。

第二阶段为洲内互联。从2020年到2030年,推动洲内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网跨国互联。

第三阶段为洲际互联。从2030年到2050年,加快“一极一道”能源基地开发,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联网。

2.2 目前已经达成的成果

由国家电网出资、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已获得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国家电网董事长刘振亚担任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法人代表。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的经营范围是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规划、跨国电网互联互通项目开发、投融资和资产运营管理。

3 面临的挑战

3.1 政治因素

这样庞大的工程,首当其冲便是政治方面的影响。在世界上许多区域,国与国之间的和平相处都处于十分微妙的状态,更不必说将电力这种国之命脉交由他人控制。在能源互联网时代,世界将更多的实现电气化,如内燃汽车可能逐步被电动汽车取代。到时,电力网络的毁坏,可能直接使整个国家停摆。欲攻一国,直接切断其能源互联网即可。每个参与能源互联网的国家,要么像美国和加拿大一样,很少国家利益的冲突;要么建设大型储能设施作为战备储能。与此同时,还要保证有足够的能源生产储备,应对战时被切断能源的危机。不过反过来想,若是构建了大型的跨国能源互联网,反而国家之间更难发生战争,有利于建立命运共同体。而这,就需要政治精英们的努力了。

目前,世界上许多地方目前不具备发展电网互联的安全环境,遑论未来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又会走向何方。

3.2 技术因素

技术方面,普遍的认识是目前的技术和资本不成问题。虽说如此,大规模的风电、光伏并网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克服。对这些波动能源的平抑,还是需要大量传统的发电机组来进行调节。这大量机组之间的协调,以及通道的输送的分配,再加上对负荷的复杂响应。这些都需要很高效的智能网架进行分配。

比之于单纯处理信息流的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涉及大量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处理。涉及了实际物理实体的输送,这本身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快速广泛的需求响应将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用户实时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引导用户实现需求侧响应,根据实时的电力需求对发电机组进行远程调节这些方面将对能源互联网的基本技术进行考验。

3.3 人为因素

最重要的,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事业,涉及数万亿美元的资本,耗去几代人的青春,或许能够实现。在这之中将面临多少困难不得而知。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克服技术、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难题。

考验一批批有志于此的人们,是否愿意面对重重考验,面对有可能走不通的绝望。

4 结语

电力替代是世界未来的大趋势。尤其随着电动汽车普及,储能技术不断发展之后,世界将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未完成的事业,全盘电气化。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特高压技术,对发电方和需求方进行优化配置,必然会减少能源的流转成本,就如同信息化减少了信息的流转成本一般。这是一个美妙大胆浪漫的想法,是一个更大的,物联网络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物质、能源与信息交织在一起,更快的交互和变换,将会让人类社会更进一步。实现整个地球各种物品信息的无缝移转。

参考文献

[1]Alex Q.Huang,Mariesa L.The Future Renewable Electric Energy Delivery and Management System:The Energy Internet[J].Proceedings of the IEEE, 2011,99(01).

[2]杰里米.里夫金著,张体伟,孙毅宁译. 第三次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刘振亚著.全球能源互联网[M].英大传媒集团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能源可行性范文第2篇

随着“xx”即将结束,“十三五”发展目标与纲领陆续出台。近日,据媒体报道,“十三五”期间低碳环保将是主线。与此同时,在冬奥会的助力下,张家口将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为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供清洁能源,并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上述利好事件下,预计我国新能源产业即将迎来爆发期。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的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与汽车新能源等。近年,在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新能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十三五期间国家依旧“主打”低碳绿色,从产业角度来看,光伏、风电与核电等清洁发电产业将获得利好。

光伏是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简称,指的是可以将太阳能辐射转换为电能为用户供电的系统,分为并网与独立式,并网式具有成本低、环保等特点,正成为光伏行业主流。并网式发电又分为地面电站与分布式光伏,我国太阳能市场以地面电站为主,分布式光伏只占有20%市场。不过考虑到地面电站需要大量土地,我国东中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并不适用地面电站,因此分布式光伏近年被大力推广。

20xx年第一季度,我国并网式太阳能发电装机为1758万千瓦,为去年同期的4.4倍,西部地区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对其贡献巨大,而受融资、并网以及商业模式等因素困扰,我国分布式光伏进展缓慢。不过,光伏“十三五”规划即将出台,预计在政策影响下,光伏累计装机目标可能由最初的100GW进一步上调,分布式光伏难题将逐步解决。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地与海上可开发与利用风能共计10亿瓦,业界统计如果风能被全部开发,可以满足我国目前的用电需求。我国是全球风电装机增长速度最快、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国家,风电并网装机已达到7500余万千瓦。不过,作为世界风电第一大国,局部地区弃风的“生长痛”也困扰着业界。

对此,业界认为,解决弃风问题要追根溯源,理清上游规划环节,加强管理与科学规划,让风电发展和电网消纳均衡同步;建设远距离、大容量的电力输送通道,构建全国乃至更大范围的风电消纳市场。根据国家规划,风电十三五累计装机目标大概率将上调到250GW,风电行业有望破局。

核电采用核裂变的方式释放巨大能量发电,与光伏和风电相比,核电具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又不存在水电季节性等弊端,因而正成为我国重点推广的新能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役核电机组数量达23台,从未发生过二级以上事故与事件;在建核电机组为26个,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建机组质量受控。20xx年一季度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约为2.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2%,这为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带来想象空间。

随着沿海核电项目不断建设、内陆核电释放开启信号,预计至2030 年,国内核电总装机量将达到1.5~2亿千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6%至8%。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

一、项目背景

二、项目简介

三、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四、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五、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市场环境分析

二、市场现状及需求前景分析

三、市场需求预测

四、市场分析小结

第四章 产品介绍

一、产品简介

二、产品特点

第五章 技术工艺

一、技术方案介绍

二、技术路线

第六章 项目运营及发展规划

一、运营模式

二、组织架构

三、劳动定员

四、盈利模式

五、发展规划

第七章 项目选址

一、项目选址

二、项目建设地概况

第八章 工程建设方案

一、工程布局

二、设计依据

三、项目用地规划

四、用地规划指标

第九章 节能、节水

一、编制依据

二、节能措施

三、节水措施

第十章 环境保护

一、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

三、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十一章 项目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

一、安全卫生

(一)设计依据

(二)危险因素分析

(三)安全卫生措施

二、消防设计

(一)设计依据

(二)消防设计

(三)消防措施

(四)消防人员

第十二章 项目建设进度

一、项目实施各阶段

(一)前期工作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四)施工准备

(五)土建施工

(六)竣工验收

二、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范围

二、投资估算

(二)固定资产投资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

一、基本假设

二、收入与成本费用估算

(一)收入与税费预测

(二)总成本预测

三、盈利能力分析

四、财务评价小结

第十五章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评价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能源可行性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校园;可行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1.44

物联网技术是最新兴起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中的典型代表,综合分析各家之言,当前比较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否能为智能校园的建设、管理及维护提供新的技术支持与实现手段,能否提升校园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对于智能校园中的用户体验有多大的提升空间等等,都是本文接下来需要探究的问题。由于物联网能够对各种操作对象、操作资源进行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和自动控制,因此能够使其在目前广泛关注并逐渐开展的智能校园建设领域中大有作为。通过大量的文献研读、案例分析与实践探索,总结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校园应用的可行性如下:

1 提升校园管理部门的感知能力,捕获的数据更多、更全

物联网技术的首要特点就是强大的感知功能,运用射频识别技术、激光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物联网的相关技术,能够对接入物联网中的人、物进行全面地、充分地识别、确认与感知,从而捕获到数量更大、种类更多的有效信息与数据,为智能校园管理提供高质量的依据[2]。例如: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可以运用智能水表、电表和相关的传感器设备持续收集各部门的能源供需数据,随时掌控校园内的能源使用情况。各种新型传感器设备的研发与运用,将为校园管理带来极大的便利,内嵌IC芯片,与传感器、无线射频装置连通的“智能物品”将大大增加,为校园的精细、高效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与充分依据。

2 促进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与现实世界的全面联通

早期的数字化校园主要是搭建教学信息管理平台、学生信息管理平台与校园服务平台等辅助校园各方面管理的平台系统,虽然各个系统的相关软硬件建设程度几近成熟,但它们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质之间的联系很少甚至几乎没有,而且彼此之间的联通程度也不尽如人意,致使数据共享难以实现、平台交互困难重重,对校园综合管理造成影响[3]。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引入,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状况。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校园建成以后,校园的各个信息管理系统与现实世界之间将实现全面的互联与互通,并以全新的方式进行系统平台与现实世界之间、系统平台与系统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从而使得校园的各个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的信息管理体系。

3 实现校园各方面应用的深度智能化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智能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有利于在透彻感知及全面联通的基础之上,实现更深入的数字化、自动化与智能化。采用新的算法与计算模式,赋予校园各方面应用更好的预见能力与处理能力,以便于管理者及时、明智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与行动。计算、处理、分析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对于海量繁杂的数据的加工处理工作来说,将会带来极大的便利与更精确的处理结果,同时为智能信息、智能数据的分析、探究创造价值。

4 整合资源,节约成本

各教学资源之间无法进行交互,开放性和互补性较差。各高职院校教育资源的建设只根据本地区或者本校的教学情况进行,没有从全局、宏观上进行整体把握,因此所建设的教育资源交互性、开放性、互补性和共享性较差,形成了许多“资源孤岛”,这种情况下,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4]由于物联网技术能够促进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与现实世界的全面的联通,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有助于节约建设智能校园的成本。新型的校园物联网络建成以后,可以将学校原来设置的各个相对独立的信息系统合并到一起,在已有的各个服务器之间建立有效连接,系统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统一服务于学校的各项应用,并且对智能校园的各方面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及分配,有效避免数据冗余的同时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杜绝信息的浪费。另外,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增大智能校园信息管理的弹性,以适应学校各方面不断变化的需求。

5 对于终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更加便利

物联网技术除了可以增强校园信息管理系统的加工处理能力以外,还能够为校园终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带来更大的便利。由于有线网络、无线网络遍布整个校园的各个角落,对于终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对校园内的各种终端设备进行管理与维护、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进行加工处理。由于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被整合成了一个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因此,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的加工处理都会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进行,并且能够及时地实现校园各个部门的同步共享与更新。

6 为校园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校园将为校园内的教师、学生、管理者、工作人员等带来更为优质的服务,大幅度提升用户体验。由于连入校园物联网的终端设备均具有自动感知、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特点,所以校园用户无论是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还是在食堂、浴池等都将感受到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例如:上课时,教室的照明系统可以根据上课人数自动调节室内的开灯数量、灯光强度、音量大小等;就餐时,食堂的饮食提示系统能够根据科学的营养搭配为用户提供饮食参考;洗澡时,浴池的淋浴系统可以根据季节、天气、室内外温差自动调节水温等等。

7 结束语

由此可见,物联网技术能够为智能校园的建设、管理及维护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与实现手段,对于校园管理、教学、学习、工作及各项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并且能够大大提升智能校园中的用户体验等。在智能校园的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引入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已成为当前构建新一代数字化、智能化校园的必然趋势。另外,从物联网技术将来的发展空间与拓展领域来看,未来全新的现代化、智能化社会中的各个方面都必然会应用到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其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严大虎,陈明选.物联网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1.

[2]李俊华.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数字校园研究与设计[J].梧州学院学报,2010.

[3]杨海英.物联网技术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

[4]曾晓亮,吴琼.高职院校基于物联网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模式探讨[J].中国电化教育,2013(08).

能源可行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可靠性;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107

信息通信技术是可再生资源与能源系统融合的关键技术,该技术满足现代社会消费方式和发展趋势。互联网也不断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互联网战略已经成为各个行业的共识,对于能源互联网的建立,其主要问题是保证其安全性与可靠性。

1 能源互联网特点

随着大规模可再生和清洁能源的接入,也就是随着能源互联网的运行,传统的信息通信问题非常明显的展示出来。能源互联网具有自身的特点,如数据信息多而杂,安全性对技术具有较高要求等。要改善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移动能源互联网的特征。能源互联网除了具有复杂性,还具有开放性、集成性和分散性等特征。移动通信是保证其信息传输的关键,安全性是基本的保证。能源互联网系统要对外具有抵御作用,才能将问题从系统中隔离出来,应对应急分析和自动恢复控制功能。能源互联网物理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具有抵御外部攻击的能力,能够把存在问题的单元从系统中隔离出来,使系统迅速恢复供电运行。具有自愈特性的能源互联网具备在线评估预测、实时测量故障、实时应急分析、自动控制恢复等功能。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还要以能源的可再生与可利用相连,信息通信技术将成为能源互联网构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能源互联网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且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快速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应注重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和保证。以电力系统为例,应实现其层次化、开放性和高安全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2 能源互联网下的信息通信技术

能源互联网是一种综合技术,包括电厂输配电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信息通信是系统运行的核心,具有强大的数据储备和处理功能。对核心技术具有较高要求,我国移动通信互联网目前上存在一定的技术发展空间,对复杂数据的处理能力不强。如能源信息节点接入较为固定,无法适应无线传感等异构设备,使电网的集成能力较差。并且能源信息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将成为业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以能源互联网通信构架为基本信息构架,信息通信技术和可靠性进行分析。

2.1 标识传感技术与数字集成技术

标识传感技术又称为射频识别技术,包括我们经常使用的二维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目前,这一技术在国家电网的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安全性较高。数据集成技术与标识传感技术往往同时使用,该技术是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对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信息和数据的全面共享,是计算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资源之一。云计算在这一时期的应用明显增多,并且实现了数据的随时调用和处理。能源互联网是以不同的云计算平台和营销平台为依托,完成资源整合、处理、存储等功能,集成技术在我国发展迅速,是能源互联网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对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2.2 大数据信息处理分析技术

与以往的互联网结构不同,能源互联网接入了更多新型的负荷,使数据类型增多,传统的数据分析方式明显无法适应这一处理要求,海量数据下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就成为其核心技术之一。大数据技术是基于时代特征而出现的一种技术,可以实现大量数据的同时分析,快速准确的找到有效数据,并指导营销和管理实践。其主要技术是数据建模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能源互联网中的信息挖掘,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第一时间解决这一问题,进而确保能源互联网的运行稳定。大数据对技术的要求极高,其处理速率空前提高,不仅满足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大数据的可视化将推进其在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2.3 通信传输技术

通信传输能力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通过信息通信传输技术,完成远距离、大容量光通信技术,目前全球能源互联网体系已经开始建立,3G、4G网等通信方式在互联网中的应用广泛,打破了以往传输距离短的局势,并且降低了传输中的损耗,使网络传输速率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行业需求。5G传输技术将成为未来能源互联网的主要技术之一,该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无线覆盖和信息传输速度,并能够增加用户体验,能源互联网强调智能通信协议与电能传输之间的融合,实现了能源基础设施的一体化,为我国能源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能源互联网一级骨干网全面支持IPv6协议。但是在基础网络体系发展中,依然无法充分利用IPv6协议,这一技术具有积极作用和较大的发展空间。

3 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

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可靠性也就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大数据时代,信息传输过程中面临的干扰更多,并且在处理过程中很容易增加工作量。信息通信技术是其发展的必然途径。为确保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作业、流程控制和信息监测的运行,需要提高其可靠性。

3.1 安全可靠性技术

能源互联网的信息系统是一种开放性的共享系统,从原理上其安全性较差,因此需要注重使用者的隐私保护,在互动过程中确保通信安全,重点防治恶意程序的侵入。现行的能源互联网采用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针对能源互联网的可靠性设计了安全传输机制,并于终端和现场安装了监控系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认为,能源互联网的主要安全隐患来自于典型攻击,因此应对其展开典型攻击检测与深度分析,及时正确的查找全部安全威胁,从而提高能源互联网的运行水平。因此在当下的系统中,通常采用信息加密技术和可信技术,在这两种核心技术的支持下,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多种不同方法,对大数据的分析更加准确,同时保证了其机密性,将密码技术作为主要方式,进而建立作基于可信计算的互联网交互终端可信认证模型,极大的降低了恶意攻击几率。

3.2 预测分析软件与可靠性监测

要实现可靠性目标,预测分析软件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以往的安全隐患检查中,多以先检查后处理的方式进行,但是这一方式在未来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业而言,存在明显的滞后性。通过建立预测软件,对系统的状态进行判断,提醒维护人员关注存在隐患的系统,降低了安全事故和系统故障,提高了其可靠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对软件实施可靠性监控。目前的主流新型监测软件,可以整合现有传感器数据并持续监测设备性能,该设备在偏离正常后立即给出信号,能够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先进模式识别是一种常见的预测性分析技术,该技术从各种经验模型中获得预测结果,并且所获结果可靠性较高。

4 总结

能源互联网的建立是新时期工业革命的结果,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通信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积极作用,基于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技术则是其发展的基础保证。我国目前的能源浪费和不可再生资源要求其建立能源互联网,在这一技术下实现清洁、绿色的能源应用。但是这一道路任重而道远,笔者仅基于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信息通信技术的理解,将能源互联网下的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可靠性进行相关的分析,旨在为未来能源互联网信息通信相关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

参考文献

[1]邓雪梅.日本数字电网计划[J].世界科学,2013,(7).

[2]刘振亚.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与环境协调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7).

能源可行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UPS电源 技术性能 可靠性

UPS电源的操作形式分别是在线式与后备式,而实际输出波形则是正弦与方波,通过这种工作方式能够有效隔离直流电能,进而抑制电网突然发生变化时带来的不良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确保供电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例如在医院、机场等重要场所里面,如果突然断电势必会影响正常使用。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及各类专业电子设备的出现,都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UPS电源能在使用过程中起到不错的供电效果,为此得到了众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并逐渐发展成了高度自动化、高效能的供电中心。

1 UPS电源技术性能

1.1 重复控制技术

UPS电源由逆变器以及其他设备共同组成,具备储能装置是一种恒压恒频电源。UPS电源的重复控制技术需要稳态内膜,以此来实现电压降至零时其可以继续发挥控制作用,抵消其他电流带来的干扰。在UPS电源中使用重复控制技术,能够构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波形控制体系。具体一些就是在每个环节输入电压误差后,会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出现一次,只要输入的电压误差不为零,那么它所输出的幅度就会逐渐增加,如果电压误差在控制技术的影响下衰减至零,与之相对应的输出电力并不会直接消失,只是暂时不再发生变化,但是还会保持上周期的输出波形,并且该类波形还会周期性的输出,最终通过重复控制技术,UPS电源实现对谐波的有效控制。

1.2 并联技术

UPS电源如果是在医院、机场以及火车站等场所进行服务,因为这些场所的用电特殊性,UPS电源容量只有达到数兆伏安,才能满足这些特殊场所的需求。而UPS电源实际上因散热技术以及功率设备等外在因素的干扰,并不能真正达到容量的需求标准,为此,UPS电源要想解决这一现状,还需要使用并联技术。UPS电源使用并联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电能均流问题。UPS电源并联技术与直流电源并联技术相比较而言,前者并联技术制定的标准更高,一定要能满足各类逆变器所输出的电压频率、幅值以及相位等是一致的或者是相等的。UPS电源使用并联技术的过程中,可逐步形成具备容错效果的冗余供电系统。当前UPS电源所使用的主要并联技术是集中式、分散式、从式、环链式以及无线式的控制技术等等,这么多技术当中,按照技术性能进行有效分析,得出无线式的控制技术其起到的效果最佳。

1.3 整流技术

UPS电源功率过大时常会使用整流技术,在功率特别大的位置会使用不同相位的整流技术。UPS电源里面使用整流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操作原理非常简单,其次是控制方法现已成熟,功率比较高等等,同样的也存有一定的劣势,那就是谐波电流比较大,运行的安全性较低。而为了确保不给电网带来干扰,常会在实际运行时使用其他先进技术,如滤波器技术等,具体来讲就是把12脉冲中的整流输入到谐波电流中,直至其减值到6脉以下。

2 UPS电源的可靠性

2.1 在线式的UPS电源

在线式的UPS电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直接消除电网带来的影响,并且还能降低对负荷造成的影响。在供电电压平稳的状态下,能够加快电网和其他设备的转换速度,如电网和蓄电池之间的切换时间就为零。如果在供电过程中,突然电压不能进行稳定供电,这时在线式的UPS电源就会启动继续供电;如果供电电压没有出现任何意外,保持稳定供电,电流则会直接通过突波抑制设备,在整流设备里面直接转换成直流电,然后再通过逆变器转换成交流电,进而满足各类设备的实际需求。

2.2 后备式的UPS电源

后备式的UPS电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挥稳压设备功能,改善当前供电电压的波动,但是对部分进入电网中的干扰信号则不会起到相应的抑制作用。当供电突然中断或者是电压在170V以下时,蓄电池就会直接利用逆变器为负载及时提供稳压交流电。而在供电电压较为稳定时,电流在对旁路通道进行交流,或者是转换了开关以后,会开始直接为负载进行供电,而逆变器则会停止工作,这样一来就能节省不少电能。

2.3 互动式的UPS电源

UPS电源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其互动式的UPS电源逆变器一直处于准备状态,因此它运行时电流需要进行转换的时间非常短,这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输出电压的可靠性。但是互动式UPS电源所使用的充电器,一般是使用双向的变换器,也就是说它实际充电效果不好,将会直接导致UPS电源不能再继续得以正常使用,为此,在逆变器以及电池充电器里面必须要增设一个电力转换器,然后再使用变向转换器来有效加快电池实际充电的速度,在其处于停电状态的情况下,变向转换器会直接替换逆变器,也就是说电池中原来存储的电能会转换成交流电源中供应的负载。

3 结束语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从中可以看出,UPS电源技术性能以及可靠性都非常的突出,因此被各种大型的场所或者是特殊区域广泛应用,除此之外,UPS电源还能确保为各类设备提供优质供电服务,确保电力相关设备可以稳定运行,进而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此,对UPS电源技术进行有效掌握,不仅能够使用可靠的UPS电源,还能使电力系统得到优质电源。

参考文献

[1]吕燕春.UPS电源技术性能及可靠性的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3,01:29-31.

[2]董妍,张翌D.UPS电源技术性能及可靠性的研究[A].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2.

[3]马亮.浅谈UPS电源的技术性能及可用性[J].科技与企业,2012,01:68.

作者简介

米子昂(1988-),男,北京市人。现为民航华北空管局技术保障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U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