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

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

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现状分析

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最有意义的阶段,也是颇为重要的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的开端,也是大学生从学生向社会人士过渡的一个过程。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教育方法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全国高校的广泛关注。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由认知到重视再到加强的过程。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许多专家学者围绕这一课题开展了研究,提出了许多实施方法,教育工作者也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上做了有益的尝试。据调查统计,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一般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情绪失控、环境改变与心理适应障碍、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等问题上。

影响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学生对进行心理咨询时产生的心态,二是心理咨询工作者自身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康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的要求是很高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者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有具备心理咨询技巧和能力,处理好与心理咨询者的融洽关系,要有良好的心理咨询环境,才能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意义

1.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意识,维护心理健康。社会在不断地加速发展,发展中产生摩擦和碰撞,造成了各种社会矛盾的产生,形成了各方面的社会压力,给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带来了心理影响,对大学生投入社会的激情造成了打击,促使大学生产生了矛盾的心理,造成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产生。心理咨询工作有助于增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意识的认识,加强心理防御能力,有助于减轻各种不良因素造成的心理问题。

2.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大学校园中存在部分大学生有自卑心理,有抑郁倾向,有的是由于家庭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恋爱失败原因造成的,还有其他方面因素,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压力。心理咨询工作有利于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能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妥善解决好心理问题带来的生活困惑,保持健康愉快的身心。

3.心理咨询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由于大学生的特性,他们的心理问题也存在一定特殊性,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通过心理咨询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反省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否存在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工作者进行治疗。有时候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可能无法及时进行咨询,此时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过程就十分重要,自我心理调整可以有效缓解矛盾冲突发生的概率。

4.心理咨询工作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大学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交际圈,但是也不乏有部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不好相处、缺乏朋友、社交恐俱等。心理咨询工作有助于大学生产生乐于与人交往,能够接受他人的思想,在人家交往中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对策

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培养适合21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并将探讨结果应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中。

1.院校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咨询组织机构。学校要充分重视大学生心理组织机构的建设,为大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平台,保证当大学生有心理疏导欲望时可以及时地寻找到帮助。管理平台的教师人员自身要具备专业的心理疏导能力,要能够与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将大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过来,避免造成更大程度的损害。

2.将心理健康课程引入常规课程。为了更好地调整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更加客观完整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课程列为常规课程,每个专业和院系的学生都要完成一定的课时。心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课程的教材可以根据心理教育的目标进行选择,主要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主,另外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疏散心理压力,激发他们学习心理学知识的兴趣。

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学生 乐观心态 压力 心理健康 作用

医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未来他们所提供的医疗服务的质量。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较,医学生面临更大的压力,无论是经济压力还是频繁的考试压力,都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乐观心态对人的情感以及健康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与悲观者相比较,乐观的心态能够增强个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负面情绪对人的影响。

一、医学生乐观心态、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的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问卷全部收回,有效问卷180份。然后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以及乐观情况进行了测量。

(一)对压力的测量

采用10条目压力感受量表评估学生的压力状况。该量表采用了五点制计分,从未感受压力与经常感受压力会出现不同的分值,最高的分值为40分,表示较大的压力感受。测量得出有16%以上的医学生被焦虑不安、神经衰弱以及抑郁情绪等问题困扰,有20%的学生感到苦恼。

(二)对心理健康的y量

采用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有8个条目,采用7分制计分方法,将条目得分进行汇总就会得到量表的总分,分值较高则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较好。该量表在不同人群中被广泛使用,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心理健康量表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这些医学生中有17%的学生存在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达到严重程度的学生占5%~7%。

(三)对乐观心态的测量

采用6条目生活定向测试方法进行测量,采用5点制计分方法回答对每一条目的认同程度,分值从1分到5分,得分汇总最高的表示乐观程度高。综合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表明,持乐观心态的学生压力较小,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二、医学生的乐观心态对压力和心理健康的作用分析

(一)乐观心态、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根据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得出压力与心理健康呈负相关,压力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多,而乐观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持乐观心态的学生心理健康指数相对较高。乐观心态在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起到一种平衡作用。

(二)造成医学生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从调查分析总体状况来看,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整体压力感受较大,受到专业课程紧、学业负担重以及就业难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医学生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较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除此之外,还受到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一些具有不良个性特征的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状态,还有一些学生的自我期望值过高,在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的情况下,不对自身的状况加以调整,从而导致消极情绪的出现。

(三)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的对策

1. 学校方面。

相关管理人员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可以制定切实有效的减压政策减少学生承受的压力,也可以在教学或者是实践过程中降低作业任务要求,减轻任务量,避免这种压力对学生健康发展造成影响。调查研究中还发现,乐观心态在压力和心理健康当中起到了中介作用。作为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组织教学活动或者是合理安排教学形式提升学生乐观心态,从而减轻学生的压力,改变压力对学生健康的影响。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心理专家对学生开展讲座,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以及相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改变生活的态度,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掌握医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校园,通过交流减少抑郁状况。

2. 家庭方面。

家长应该加强对学校之间的沟通,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并且多与子女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意识和能力。此外,作为家长还应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常识,对子女存在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氛围,减轻他们的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 社会方面。

社会支持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他们的压力就会越小,从而避免更多的压力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社会各个部门应该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还应该加大对毕业生的就业帮助和指导,帮助学生缓解就业压力,使他们能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社会。

三、结束语

综合所述,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学生应对压力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和相关人员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学生的各种压力,推进学校、家庭和社会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体系,通过三种教育途径的合力为医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石猛.医学生的乐观心态对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中介作用[J].学理论,2014(33):52-53.

[2]杨平,胡志,肖圣龙等.卫生应急实践中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适应与转变[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04):394-396.

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学手段;大学生;路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多种学科理论与学校的教学有机结合的产物,其中包括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生理学等。由于体育学科的多动性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矫正的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适度的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加强师生、学生间的交流以及利用运动竞赛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感受体育给他们带来快乐愉悦身心并在快乐中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体育与健康结合的必然要求,也是开发多元化体育功能的需要。

一、高校体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体育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等非智力的发展。在体育的教学中,运动成员要跟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节自己的身体,将动作规范的完成,在提高反应速度以及感知能力的同时还能体会到运动给学生带来的快乐。

(二)体育运动具有激发的功能,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豪感,对学生不良情绪又良好的调节作用,还能提高学生的坚韧能力。在我国的研究中认为体育运动能对人的心理健康进行改善,消除人们的心理障碍,有氧训练还能对抑郁焦虑等情绪有积极的作用。

(三)由于体育运动具有趣味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这样的学科特点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乐观愉快的情感。体育运动的团队合作的特点能把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善的更加紧密,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篮球运动中,在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间的默契和团结合作的能力。

(四)体育运动的竞争性,让学生的亲密感增加,对学生间的不健康心理和不良情趣进行调整,让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得到提升。体育的竞争不仅是身体的较量,同时还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考验。快乐和痛苦,情绪体验能对学生的自控能力有所帮助。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在教学中过程中要对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同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补充,将体育卫生以及保健知识适当的加入教学中,通过课堂的讲授或者谈话的形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心理卫生常识,要明确心理健康只能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状况进行反映,只是相对的,具有差异,当一个人能在很长的时间内对良好的心态进行保持就能够认为是健康的。体育是将身体和心智连接起来的最有效的方法,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对科学的方法进行掌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同时对不良的行为习惯以及心理进行纠正。

(三)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设置学习的目标以及设置一定的学习场景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例如成功教学法,教学引趣等方法吸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改变学生以往对体育的态,养成良好的习惯,爱上体育,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四)对体育学习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变化进行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心理调控教学,将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整到最佳,最大限度的将学生对体育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增强教学的效果。在教学中适当的实施心理激励法以及暗示调控法。心理激励调控法2有以下几种,信任激励、评价激励、启发激励、期望激励等;暗示调控法有他人暗示、权威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

(五)开展运动技能培训,为了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可以通过训练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习惯实现。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提出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执行要求并反复的训练,达到自然自觉得程度,在运动的过程中对学生做出正面的引导,提供效仿的榜样。督促检查,帮助学生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三、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将健身和健心的关心摆正,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心理影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的进行健心的活动,在活动中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中的应用有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实质,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效果以及考试成绩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考核过程中将心态调整到最佳,技术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并取得良好的教学以及考核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凤英,邢金明.生态文明视野下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健康的促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1).

[2] 郑大明.对高校体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4):119-121.

[3] 秦中梅.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203-206.

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才

作者简介:朱丽娅(1972-),女,山西应县人,军械工程学院政治教研室,讲师。(河北 石家庄 050003)王典(1992-),男,山东荣成人,河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生。(天津3004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130-02

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性,了解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因素,把握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早日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影响着生理健康

健康既包括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心理健康常常会对生理健康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常常会影响消化、循环、内分泌、免疫、呼吸等生理系统的活动,从而使心理健康对生理健康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2.心理健康影响着环境适应

在人的一生中,周围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心理健康状况则影响着一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健康的心理状况有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变化的环境,有助于他们及时调节自己的行为,适应环境要求;有助于大学生承受外界环境造成的压力,促使大学生与环境保持和谐;有助于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更好地主动适应大学及未来生活。

3.心理健康影响着潜能发挥

所谓潜能,是指个人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学习和工作,逐渐形成的能力倾向。人人都有一定的潜能,但并不是所有人的潜能都能得到较好地发挥,心理健康对潜能发挥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往往在学习和其他实践活动中保持着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自身潜能的更好发挥。

4.心理健康影响着全面发展

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人生道路各阶段中极其重要的阶段,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新阶段,要面临很多过去从没面临的压力和问题。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之一,由学习产生的学习压力也成了大学生较大的压力源之一。大学的学习具有与中学不同的特点,课余时间很多,自主学习为主。一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很好地及时地适应大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不知道该如何安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这种改变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无所事事的感觉,容易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虚度时光。这种状况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将会增加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感。对于学习和学习带来的竞争压力,必须及时进行调整,否则容易使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并导致焦虑失落心理及其他心理问题的出现。

2.人际关系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阶段,其主要活动都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进行与实现的。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信息交流,为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与完善创造条件,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则会阻碍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大学生活是一种集体生活,需要宽容与合作。但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往往不能很快地适应独立的生活。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生活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常常会不同程度地存在人际交往困难现象。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不懂交际技巧、人际敏感等原因使一些大学生封闭自我、害怕交往,影响了心理健康。

3.情感问题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年龄往往在18~25岁之间。他们向往美好的爱情,但由于生理心理还没完全成熟等主客观因素的存在,把爱情简单化、片面化、理想化的倾向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并因此造成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大学生由于年轻,情感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遇到情感方面的挫折,并产生消极情绪和心理。据报道有近35%左右的大学生存在情感方面的困惑,因情感处理不当而引发的案件目前已成为高校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大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就业压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工作强度和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伴随就业形势的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很多学生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开始考虑自己的工作出路问题,并不得不因此而放弃很多施展自己个性空间的机会,甚至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去做自己本不喜欢做的事。比如用很多的时间去背GRE单词,花很多的精力去准备让自己感到非常烦躁的各类证书考试。但这些努力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还是个未知数,这使得一些大学生心理上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状态。严峻的就业压力,容易让人产生紧张、恐惧、焦虑、逃避的心理,就业压力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哲学的有关原理告诉我们:外因只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即使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一些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同时,另外一些大学生却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因此,应采取有效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增进自身的心理健康,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1.保持浓厚学习兴趣,正确面对学业压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表现。具有强烈求知欲望和浓厚学习兴趣的大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还乐于接受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知识,从而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被动的学变成主动的学。大学生应积极主动学习各种新知识,发展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主动去适应周围的环境和未来的社会,而不应被动地让环境和社会来适应自己。这就要求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客观的评价,树立符合实际的奋斗目标,提前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注重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主动进行人际交往,保持和谐人际关系

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学家丁瓒先生曾经说过:“人类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调而引发的。”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人际关系与人的心理健康之间具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健康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培养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有助于大学生群体意识和亲和力的提高,有助于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增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往往乐于与他人交往,并且能在交往中用尊重、理解、宽容、信任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大学生应把握人际交往的基本策略和原则,积极健康地进行人际交往。同时大学生还应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对情感问题合理认知,在积极健康的交往中不断发展自我、提高自己。

3.树立正确自我意识,培养良好个性品质

自我意识是大学生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大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来说自我意识包括大学生对自己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大学生若过高评价自己,就可能会自负甚至狂妄自大;而如果过低评价自己,就可能会自卑甚至自暴自弃。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自我意识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之间具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越接近现实,社会适应能力就相对越强。因此,大学生应在积极开放的人际交往中,通过比较鉴别、客观体验等方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而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主要涉及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大学生应培养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积极悦纳自我,不断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完善自我。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兴趣是指大学生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大学生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爱好在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大学生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大学生潜能的发挥和身心健康的维护。大学生积极参加校、系、班级组织的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既能从中经受环境的锻炼、丰富自身人生经验,也能增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友谊,更能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能丰富大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间的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有利于大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

调整心理健康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互动理论;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1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传统观念里,人们常常会觉得课程改革就是更换教材,这其实是很片面的。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新课改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六大“改变”。从长远来看,新一轮课改对传统高校传统教育模式的冲击是很大的,可以说是“伤筋动骨”的。但课程改革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推倒重来”,这种做法也不合实际,重要的是找准方向和坚定信念。在改革过程中遵循基础性、开放性、民主性、个性化的原则,积极顺应时代需求,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成为政治上、学习上、生活上多方面发展且多方面都扎实的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课堂教育教学的开展模式相对较为单一

当前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课模式较为单一,从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上来说比较固定化,这一因素在新课改过程中不能被忽略。随着社会上对于心理健康认识的深入,大多数人已经一改过去将心理健康妖魔化的做法,能够将心理健康摆在公正客观的位置上。高校课堂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引进多媒体设备,上课学生的视野不再仅仅是局限于黑板板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音频、图像以及视频等素材,使得课堂的趣味性有多增加。但从现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实际情况来看,教育模式固化且缺乏新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气氛相对来说较为沉闷,不少授课教师的上课内容甚至跟上一学年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上课时的互动,从数量和质量来说都差强人意。即便高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创设的环境较好,但是该课程本身的特殊性也使得心理健康课程缺乏能被以后课堂借鉴的成功模式以及可靠经验。

2.2挫折教育比重较大

挫折教育,顾名思义是指让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并在此基础上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让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当代在校大学生从年龄阶段来看,90年代后期以及新世纪初期出生的同学所占比重最大,从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不难看出,大部分的同学挫折教育所占比重较大。这跟家庭也有一定的关系,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引导学生时,认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传统观念里许多取得辉煌成就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继续前行的人,是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仍然不畏艰险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在这种传统观念的驱使下,任课教师在教学教育中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但是对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以及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却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这种以心理素质锻炼、抗压能力培养基础提升为主要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活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械性。

2.3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德育等混为一谈

当前,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中存在两个认识误区。一方面,将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等同于心理健康问题,如学生的世界观、世界观、价值观问题,思想观念和政治倾向方面的问题都视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另一方面,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划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工作的范畴,认为仅仅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就可以完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没有深刻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德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德育应逻辑地蕴藏着心理教育和引导,蕴含着心理素质的培养、训练,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德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否则就不是一个完善的德育体系。

3互动理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的思考

社会互动论中的社会交换论是美国当代社会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彼得布劳、乔治霍曼斯为代表,重点研究生活中相互交往过程中的外显行为———代价和报酬,该理论认为社会互动的实质实际上是交换酬赏和惩罚的过程,交换行为存在于包括友谊、爱情在内的多种社会关系之中,涉及内容相当丰富。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已成为一种趋势,现从以下几方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进行分析。

3.1从互动理论剥夺-满足命题出发,转变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改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指导性理念需要进行转变,教育理念上的调整也是具体教育教学活动调整的基础所在。互动理论的剥夺-满足命题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依据。该命题指出某个体在近期内越是经常得到某一特定酬赏,随后同样的酬赏对他越没价值。所以我们要借助新课改的契机,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重新规划并鼓励课程创新。教育理念的转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对教学进行重新的构思与规划,教师还应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进行一些调整目标的创设,通过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逐步进行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增强课程意识,要转变传统的课堂上的教学观念,主动对课程进行开发,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反思的实践者,使学生走进教学中心。

3.2从互动理论的成功命题出发,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成功命题指出,一个个体某种行动越经常得到报酬,越愿意从事。所以,新课改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理念需要进行调整和转变,教育理念上的调整和转变也是具体教学活动调整的基础所在。高校应借助新课改的契机,不断进行深化,对课程开展进行重新规划并鼓励教师在成功命题的视角下对课程进行创新。在教育实践过程当中不仅仅向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能有效地为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之外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全面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任课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积极与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3从互动理论的价值命题出发,创新课堂的教育模式

一种行动对某个体越有价值,那么他越有可能采取该行动,这是价值命题的主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模式应该进行调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应该变得更轻松,同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需要弱化自己的说教角色转而以朋友的身份带他们走进心理健康的世界之中。同时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创新教育模式,把枯燥无味的心理健康课程变得兴趣盎然,让课程内容、形式或经验对学生有价值,觉得在课堂上有收获,有长进,那么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多,课堂效果也会好很多。

3.4从互动理论刺激命题出发,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如果某种特定刺激的出现是一个个体行为得到酬赏的原因,那么现在给个体的刺激越是同过去的相同,个体就越可能采取此类似行动。心理健康活动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应该成为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的常规内容,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素质拓展、心理健康活动月或者是开展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漫画、手语、情景剧或微视频的比赛,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相关内容的刺激,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夯实心理健康的理论基础,潜移默化地学习到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