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探究法

科学探究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探究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探究法

科学探究法范文第1篇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生活在这样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各种便利。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都需要以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后盾,因此,大力普及科学教育尤其是小学科学教育,也成为了各国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

美国在19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对儿童的科学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美国小学科学教育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英国皇家学会在1985年成立了“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该委员会从1986年开始,每年都会组织科学家到电台、电视台工作,同时还对科学技术报道人员进行专业性培训。在法国,孩子们的课堂都受到了一流的科学家、诺贝尔奖的获得者的密切关注[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学校教育理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单纯追求语数外的高分数,到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教育课因其结合了动手实践、科学思维培养、知识技能训练等多个方面,成为了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教师更多采用课堂授课的方式,强调学生知识的接受和获取,然而在知识信息爆炸的今天,由于知识信息更新的速度实在太快,单纯强调知识的获取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掌握获取知识信息的方法才是最关键的。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运用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现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

以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为目标的探究式学习,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关于“探究”,中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曾经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条醒目的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到探究式学习的影子。而最早提出“探究式学习”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杜威认为探究是“对任何信念和假设的知识,按照依据的理由和得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是主体在与某种不确定的情境相联系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的行动[2]。1909年,杜威在美国科学进步联合会的发言中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为此,杜威提出了著名的“做中学”的教育理论,并在芝加哥的一些学校中进行了实验。从1950―1960年,“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

那么,究竟什么是探究式学习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何为“探究”。“探究”一词最早语出唐元行冲书《释疑论》:“康成於窜伏之中,理纷?之典,志存探究,靡所咨谋”。《辞海》中对“探究”一词的释义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在《牛津英语词典》中,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索、研究、调查建议的活动”。看来,无论是在汉语还是在英语中“探究”都具有“探索”和“研究”的特点,即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每一次进步,每一个发现都离不开探究活动,可以说,如果没有探究活动,人类就不可能发现新规律、创造新事物,也就无法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探究式学习,又称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自己探索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景或途径,引导学生从学习活动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和失败。这是一种在发现和体验中学习的方式。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而且可以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并形成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科学态度和习惯,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探究式学习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4],这种观点的提出体现了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特点:好奇。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儿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他们常常会盯着某一样物体很长一段时间,也会动手去触摸,有时还会把物体放进嘴里,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探究其中的奥秘,这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正是开展探究学习的起点,只要加以引导,这种好奇心就可以转化成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主动参与探究学习,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积累感性经验,培养科学思维。

但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准确地将“探究”的思维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探索的精神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呢?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有如下建议。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4)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5)组织好探究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5]。

总体说来,在科学教育课程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程序包括:发现问题,激发兴趣;提出假设,收集资料,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分享交流。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核心,也是探究学习的第一步,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这也是探究式学习不同于其他教学方法的最大的特点,可以说,学生在探究式学习的全部过程都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问题的提出需要有真实的情境,至少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这样他们可以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背景来理解问题情境。另外,在设计问题情境时需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使问题情境逻辑合理,具有针对性。毋庸置疑,一个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必然是能否成功开展一次探究学习的关键。例如“生活中的电”一课,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如下几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一:电脑、电视、微波炉、洗衣机,这些物品都需要什么才可以运行?

学生:需要电。

问题二:要是停电了,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学生一:电冰箱不能用了。

学生二:不能看电视了。

学生三:灯不亮了,房间黑乎乎的。

问题三:电对我们的生活有这么多优点,但凡事都有利有弊,你能说出电有什么缺点呢?

学生一:用手摸电线很危险。

学生二:打雷下雨时不能用手摸开关。

学生三:如果用湿手摸电线,就会触电。

问题四:如果电很危险,那么我们不使用电可以么?

学生:不可以。

问题五:我们该如何安全地使用电呢?

这些问题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层层设问,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难度适中、且贴近生活的问题,让学生在对“如何安全用电”这一问题的思考中,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

2 开放自由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掘探究的潜能

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是探究式学习的关键步骤,这是体现学生参与主动性的重要活动,但如何才能使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呢?《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4]”这也就是说,开展探究式学习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的参与,而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探索、实践,相反,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假设,并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适当的实验方法,掌握他们在探究活动中的进展、出现的问题及困难,必要时教师还要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和必要的资料,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或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验证,有时还要根据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适当调整活动方案。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测量、记录、统计等科学方法,因此尽管学生是探究式学习的主体,但教师在探究式学习中的角色仍然是不可取代的。比如在“生活中的电”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设计一个问题情境:“那些物体是可以导电的?”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和假设,并确定实验计划,然后根据计划分别寻找生活中的不同物体,例如:纸片、塑料尺子、曲别针、钥匙、食物等,通过实验、观察进行验证,并形成书面的记录材料。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潜能,有利于激发起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3]。

3 分享交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科学探究法范文第2篇

下面,我们的课题小组通过一年来的调查、实践,就科学探究和实验评价两个方面具体谈一下做法和体会。

一、科学探究

学生分组的实验探究每组人员不要太多,让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以4~5人为宜。可以加以不同分工,如取送仪器(实验盒)签字人(便于实验管理),防止噪声员(负责组内纪律),记录员(负责实验记录),汇报人(实验结束后负责汇报、总结、交流)。每个成员各司其职,每单元或每月结束再轮换任务,全面培养能力。

如果有条件,实验探究最好在化学实验室进行,我只有第一单元课题2的两个探究实验是在教室进行的,后来就都转到实验室去进行了,因为综合考虑安全,电器、器材搬运等多项因素,这才是最佳选择。当然有很多学校因为硬件方面如实验室条件不过关等也就不要勉为其难了。还有我想各个学校的实验硬件也不完全相同,当然应该说有的学校的实验室是应付检查用的,根本做不了什么实验。

我认为有必要开设专题课讲学习方法,或者在课上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结合具体实例讲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包括查阅资料的方法、途径,比如,查网上资源,不要局限于教育类网站,如水资源或空气污染可查阅环保局的网站,灭火的相关知识可查阅消防局的网站。能源问题可查阅政府或有关企业的网站等。我就曾在消防局的网站上找到了一些有关火灾逃生的资料。

对活动与探究要多做些了解和准备。不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因为放开了手脚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出现。有你没想到可能不会的简单操作(如划火柴),有你没想到的学生能想到的新问题(如蜡蒸气的检验);对于前者可事先铺垫一些简单的操作或观察“水中之火”,后来我做了一道竞赛题,好多学生都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实验评价

科学探究法范文第3篇

一、对探究法实践活动的意义和有效性要有正确的认

这里所说的探究实践是指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探究法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并让学生通过探究实践有效地获得科学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实践的快乐.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探究法实践具有两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二是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在运用探究法实践时,有些科学教师存在以下问题,导致探究法实践的低效,甚至无效.

1.纯粹为了探究而探究的形式主义依然严重.在探究法实践中表现为:探究内容不合适性;探究活动的表面性;探究过程的无序性;合作交流探究的被动性.

2.探究法实践在教学中被神化.有的教师认为不论什么教学内容、什么科学知识都可以采用探究法去实践.

3.探究法实践的内容选择与教学目的不相符合.有的教师在选择实践内容时忽略了探究教学的重要目标,不能将选择的内容与教学的目标紧密地结合.

4.探究实践活动环节片面追求完美.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探究法实践包括好几个环节,而有的教师将全部的环节放在一堂课中完成,这样不符合探究法实践的实际.

科学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够了解、掌握并运用探究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并能使学生掌握和运用基本科学知识、科学的规律、定理、定律等,理解科学本质、培养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的自然观.

探究法在科学课堂上实践是否有效,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从教学的目标来看,有效的探究法应该是能够实现科学新课程中的教学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中的一个或多个.

从教学的效果来看,在目前以学生考分为主的教学评价环境下,探究法实践既要适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要注重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提高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让学生考出高分.

二、提高探究法实践活动有效性的措施

1.探究法实践活动的内容应富有生活化

探究法实践活动的内容生活化是在保证探究法有效的基础上让探究内容来自学生生活、社会热点和当前科学技术等.富有生活化的内容,既可以体现探究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又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乐于参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探究法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活化,是否具有科学性,可以用需要性与必要性原则来衡量,即这部分内容是否需要运用探究法,或者运用探究法教学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更为有利,或者这部分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探究.

2.探究法实践的过程中应注重科学理论知识的落实

探究法实践活动作为科学课堂教学中一种新型教学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实验并进行探究.对学生来说,学生的探究活动很可能是无经验和无独立探究能力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实践活动进行前对探究的方法和步骤有较完整的设计,并运用课本上的科学理论知识来指导学生顺利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同时,让学生能从探究活动中印证这些科学理论知识.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制订相应的控制变量实验过程和完成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记录,并从实验记录中得出具体的实验结论,从而指导学生得出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等科学知识.

科学探究法范文第4篇

一、设计好科学探究活动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作为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在日常教学中组织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幼儿科学思考、科学认知的能力。

(一)科学探究活动内容的选择

《指南》“科学探究”中指出:“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真诚的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这里告诉我们:教师应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幼儿深刻地理解科学探究的学习内容。现今的科学探究内容已经拓展出更大的范围,更为生活化。教师应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园所实际,慎重选择教育内容,扎实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1.科学探究主题的普遍性

科学探究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幼儿周围生活的现象,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在选择科学活动主题时,既要是幼儿喜闻乐见的,又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具有普遍性。例如:大班孩子对恐龙的话题总是乐此不疲,经常聚在一起讨论交流,我们便依此生成了《恐龙世界》科学主题活动。又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幼儿非常喜欢照镜子,不仅能注意观察镜子中自己和同伴的外部形象,而且对不同镜面(如哈哈镜、凹凸镜、放大镜)的成像特点,镜子与光的反射原理都很感兴趣,我们便开展了《我和镜子》系列科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科学探究知识的浅显性

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不高,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而科学更加注重严谨与准确,传授给幼儿的科学知识必须是真实无误的,必须符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是浅显易学的。如果其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比较复杂,教师可以简单地进行阐述,给孩子正确的概念。如:在科学探究活动《神奇的气球》中,将气球放进色拉油油壶,然后将气球嘴套在壶口上吹气,幼儿就会发现被戳破的油壶可以使气球吹大;而未被戳破的油壶无法使气球吹大。活动内容非常有趣,但里面的知识点是关于大气压力,比较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将活动重点设定为让幼儿了解在不同状态下气球发生的变化,而对大气压力只是简单进行了介绍,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

3.科学探究活动的阶段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科学探究内容可以适合大、中、小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分阶段安排内容。如:在《水》的科学活动中,水的基本特征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点;水的三态是中班幼儿学习的重点;水的沉浮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则是大班幼儿学习的重点。另外,在一些科学现象中,由于包含的科学原理较多,往往一次活动无法向幼儿阐述清楚,我们就可以生成系列科学探索活动,分阶段授教。再如:科学活动《力》,其中就有推力、压力、弹力、浮力、承受力等,每一种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对激发幼儿学科学的热情大有好处。

(二)科学探究活动材料的准备

相比较其他领域,科学探究活动更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之间关系,强调幼儿亲身参与与操作,认识周围世界,获得知识经验。因此,提供给幼儿各种操作材料成为科学探究实施的关键,教师在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要遵循“三性”:

1.安全性

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还不够强,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尽量做到安全耐用,如果因活动内容需要提供一些较危险的物品,教师也要考虑得周全,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如:在科学探究活动《快乐的小木匠》中,教师需要幼儿用铁锤和铁钉将木条、木块连接在一起,因为有了教师的不断提醒,孩子在操作中表现得很从容,但个别幼儿还是被木块下面露出的铁钉戳到了手。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铁钉时注意到它的长短和木块厚度的关系,把握得再细致点,防止小意外的发生。

2.准确性

在科学探究中,许多科学结论的得出要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有时缺少一个条件,可能就会使结果发生改变。如: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教师在操作材料时,就发现水的多少、物品的重量、体积、大小等都会使浮力产生变化,油泥捏成团可以沉进水底,油泥捏成碗(很少很薄)可以浮在水面;小铁盘会因放置水中的方法不同或沉或浮等。因此,教师在准备操作材料时就要亲自实验,围绕活动目标选取准确、适宜的材料,尤其是幼儿初次接触科学现象时,提供的材料更要准确,不模棱两可,避免因提供不当给幼儿造成错误的科学概念。

3.可操作性

幼儿通过亲自实验了解科学现象,得出科学结论,既满足了好奇心与求知欲,又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除了要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外,更要让这些材料方便取放,可操作性强,便于幼儿反复验证,发挥出应有的实效。如:科学探究活动《奇妙的空气》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人手一支蜡烛,请他们将玻璃瓶套在点燃的蜡烛上,从而了解空气与蜡烛熄灭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操作时间仅有短短的几秒(熄灭蜡烛),而教师却花去了大量的时间(点燃蜡烛),显然这样的材料就失去了可操作性。

二、组织好科学探究活动

《指南》在科学探究能力方面要求:表述更加准确清晰、通俗易懂,指出具体的科学探究方法与途径。教师要引导幼儿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做科学"“玩中学”“生活中学”的乐趣。这种探究能力的培养就是探究方法的掌握,闪烁着教师关注幼儿、体验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智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提问应具有启发性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提问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开放式、递进式、自由式。提问时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营造轻松民主的交流氛围,同时要紧扣活动内容,三种方式任意组合,避免幼儿自由发问,偏离重点。 如:在科学探究活动“抛鸡蛋”中,教师依据各环节提出问题:“将鸡蛋从上向下扔,它会怎么样?”(会碎)“为什么一个鸡蛋碎了,另一个不碎呢?”(有毛巾垫着)“鸡蛋落在这些物品上会怎样?为什么?”(有的会碎,有的不会碎)“平时人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活动中采用了多种提问方式,使幼儿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二)幼儿操作应具有自主性

科学探究活动重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设想,从而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在这种自主式学习中,教师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操作材料,设下疑问,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测量、分类、记录等实践操作,认识科学现象,学习科学方法,理解科学道理。如:科学探究活动《沉与浮》中,教师先请幼儿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哪些会沉下去?哪些会浮上来?然后再提供各类辅助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沉的东西怎样变浮?浮的东西怎样变沉?幼儿始终带着问题进行操作,寻找答案。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是稍稍引导,绝不过多干涉,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其中的奥秘,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手段应具有多样性

科学探究法范文第5篇

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又有利于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在具体教学中,应当将探究式教学法科学、合理地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紧围绕学生展开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科学教学,有效学习知识。文章对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措施进行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科学教学;有效措施;导入新课;复习;实验

中图分类号:G424.1;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65-02

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我国初中科学教学现状不佳,一些地区的初中科学教学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诸如能力、意识、素质等方面。教学实践证明,探究式教学法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塑造W生的独立人格。这充分说明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适用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初中科学教学现状不佳的情况下,应当将探究式教学法科学、合理地应用于科学教学,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收获科学知识,同时强化学生的意识、能力、思维等,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由此可见,探究式教学法有效地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是非常有意义的。基于此,文章对初中科学教学展开研究,全面分析探究式教学法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我国初中科学教学有更大的帮助和参考价值。

一、探究式教学法阐述

无论是在我国早期的私塾教育中,还是在现代学校教育中,教育教学均以教师为主。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合理规划与开展教学活动,传授知识,使学生收获知识,逐步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但是,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讲,以往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并不是非常科学,单就以教师为主体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育工作者要采取有效的教育手段来教育学生,使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指的是在一定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教师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缔造和形成一种稳定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即按照不同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的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出一些事例或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进行独立探究,并自行发现及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基于此概念可以确定,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倡导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思考和实践,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学会知识。这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锻炼学生能力的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强化学生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素质等,均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探究式教学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其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以上对探究式教学概念的探讨,可以确定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且适用的教学方法,将其合理地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能够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使科学教学产生质的飞跃。那么,如何将探究式教学合理、有效地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之中呢?本文作者参考相关资料,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探究式教学法及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1)探究式教学在导入新课中的应用。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的重要应用方式之一就是导入新课。很多时候,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新的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都是借助旧知识来引出新知识的。但这种方式是比较枯燥的,尤其对于学困生来说。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学习新知识,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尤其要生活化地探究问题或探究活动。科学学科与人们的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很多生活场景都运用了物理概念或原理,而借助探究式教学法呈现生活化的物理问题,能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探索问题的答案,最终学会新知识。例如,某教师在教授新的科学知识之前,播放了一段“胸口碎大石”的视频,视频中最后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大石碎了而人没有受伤?如果用同样的力度,将锤子直接打在人的身上,那么人会怎么样?为什么锤子直接打人,人会受伤呢?这些问题,也正是学生观看视频后的疑惑之处。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查阅和参考教材,对以上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或指点。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探索出问题的答案,还能有效地初步学习关于“压强”的知识。

(2)探究式教学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教学实践证明,科学地设置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对探究性学习起到导向作用。基于此,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复习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也就是教师先详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以此来确定复习内容,进而合理规划探究式教学主题及活动。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共同探讨,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收获知识。这充分说明,在复习教学中,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一改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3)探究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初中生往往对于科学实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不能够给予科学实验以足够的重视,使其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状态,使学生能够科学、有效地开展科学实验,并从中收获科学知识,教师应当将探究式教学法合理地运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之中。也就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明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思考能力等,进而详细分析科学实验,巧用探究式教学法创设物理实验,巧妙地设计探究式问题,让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操作,探索问题的答案,最终学习、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例如,某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生活案例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然后,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向学生详细说明碘的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接下来,便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操作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中的实验现象,探索升华和凝华的规律。这一实验过程说明,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情况下,教师应当科学、合理地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开展初中科学教学活动,以便在教学中适当地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索、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逐渐提升思考能力、逐渐提高分析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法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且适用性较强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科学地、合理地应用于初中科学教学之中,不仅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参加科学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收获科学知识。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此,学校及科学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法,积极地、科学地、合理地将其应用于科学学科的教学中。

作者简介:杨波(1976-),男,浙江余姚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科学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沈轶飞.问题教学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时代教育,2014(08).

[2]朱飞贤.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浮力》教学为例[J].文理导航,2016(06).

[3]谭荣昌.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3(20).

[4]郑叶飞.问题化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