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启发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057-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036

一、启发式教学的作用

一般来说,启发式教学能够使学生的智力发展得到提高,进而培养为创新性的人才。在初中阶段,数学担任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特点,数学成为很多学生的难题,相对比较难学。如果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空间,实现思维能力的飞跃。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材涉及的内容转化为学生能接受的知识,从而转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目前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的片面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的影响,一些教师在驾驭课堂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学生能够考高分,这样的思想是不会重视启发式教学的,也很难采用这种教学。同时,教师在对问题的启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是能够提出问题,就能对学生产生启发的作用。可以说,不管是他们提问的质量怎样,在每节课上,教师的提问都成了必修课,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产生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这种提问能够恰到好处,并能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影响。

(二)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足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在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将这些知识完全传授给学生,然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并不明显,学生的思维也不会得到发展,甚至还可能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教师认为的启发式教学,通常会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学生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对启发式教学的本质认识不够。也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不管质量的好坏,都会进行提问,但是实际上并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还会限制启发式教学的实际效果。

(三)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的重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教育往往存在只重视结果,不关注过程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教师在为学生设置问题前,就一定具备了一个相对完善的答案,因此能够诱导学生不断学习和思考。这样的教学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力,还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这样只注重结果的启发是很没有意义的。

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启发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特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潜力,将知识隐藏在一定的背景下,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新的知识。在初中数学中,启发式教学通常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地认识数学问题。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任务是能真正地学到知识,爱学,学会。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下,不断进行探索。可以说,教师在教材的帮助下,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定的环境,并能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会学习,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保持耐心,不能急躁,要不断给学生以鼓舞,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出发,让学生能在积极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另外,教师还要能通过启发式教学,展现课堂的趣味和与众不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环境,还让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学习,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会学习,并引导学生得到提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他们的求知欲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样教师既不能死板地要求学生追求知识,而是应该把课堂的时间留给学生,能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如果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始终保持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一定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良好的效果,并形成一种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可以说,采用启发式教学,并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就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探索,并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和学习。

(三)注重学生的层次性,有针对地开展教学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认知结构都存在很大的不同,这就使得学生的层次存在很大的差距。可以说,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让学生能够接受知识,并能针对知识点的简单和复杂来不断探究问题,使学生能在问题的启发下,进一步地思考和学习。而教师在对问题的设计中,通常要从问题的难易程度出发,并进行考虑和区分,使学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程度差的学生可能很难回答的话,就可以将问题留给比较优秀的学生。总之,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该能把握问题的简单和具体,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提高,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启发式提问;教学法;医学免疫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08-02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把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教学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提问是教学科学性和艺术性的一种体现。课堂提问是一种普通得无法再普通的教学方式,普通得以至许多教师已经将其纳入教学的自动化动作之中[1],但进一步意识到课堂提问的价值以及将其更好地实现在每一门学科的讲授中仍需积极地探索和实践。在适当的时机巧妙地提出精心设计的启发性问题,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2]。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打下坚实的免疫学基础,对于学习临床各科,更好地理解临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展实验室诊断和检测、指导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从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角度帮助学习负担重的医学生摆脱免疫分子、细胞的繁琐和抽象,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课题。以下本文将从启发式提问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的方法、意义和教学效果几方面对滨州医学院的探索实践进行介绍。

一、启发式提问的方法

1.利用生活事例提问。问题是产生思维的动因,是深入学习的起步。学生头脑中有了疑问,才会开动思维,深入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设问、质疑等方式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进入新知识的学习[3]。如在课程开始时,先讲解每一个人出生后预约的接种流程,提问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产生保护作用,为什么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性状和接种方法?使学生产生疑问,开始思考,再因势利导,抓住时机讲解抗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以及影响机体对抗原应答的影响因素等重点知识。这样通过联系生活事例的提问就能很好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概念对比提问。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概念、学说的提出都是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学术讨论得到的。如何能够帮助学生们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学说,一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提问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们积极思考特定的概念和学说的形成过程。例如在讲解免疫球蛋白章节时,先讲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再讲抗体,IgG,并提问免疫球蛋白和丙种球蛋白的区别,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区别。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利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概念之间的不同,再结合临床上的剖析、归纳,就会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清晰的理解,有效克服抽象和难以记忆的困难,避免了概念上的混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结合临床案例提问。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许多临床疾病的发病学说都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有效整合基础免疫学的知识,灵活地分析临床病例。如何能加深学生对临床疾病的理解和掌握,是关乎学生们以后临床技能和素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用临床典型案例,结合基础免疫学的重点和临床技能要点来设计相应的问题,使得基础和临床免疫学的教学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有机整合。例如在讲解典型药物过敏性休克案例时,预先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1.该患儿发病的机制是什么?2.应该采取哪些治疗措施?3.该病例对医护人员有何借鉴?另外,在案例中的病人角色或者职业特点也可用于相关知识的提示和联系。例如在讲解接触性皮炎时,引用手术大夫因橡胶手套而致的过敏案例。这样又可起到调节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

二、启发式提问的意义

1.效果评估,直接反馈。一个新知识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从而发现问题,尽快进行矫正补救。启发式提问是简便易行,及时有效的一种检测方法。例如,在学习适应性免疫应答章节时,学生往往对T、B淋巴细胞的活化信号混淆不清。为了检测学生对T、B活化过程涉及分子的掌握熟练程度,可在这免疫细胞章节内容讲完后,或者适应性免疫应答开始时,向学生提出几个相关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适应性免疫细胞章节主要内容是否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取得前面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从而适当调整适应性免疫应答章节的教学进度。

2.因材而异,因人施教。对于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教师可根据具体内容适当采用“化繁为简”的方法,设计若干深度不同的问题进行提问,以便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同时,通过提问,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对具体问题的理解能力及掌握程度的不同,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或给予及时的矫正补充,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3.活跃气氛,畅通情感。提问是师生在课堂上实现互动交流的重要方法。在提问和解答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并给予学生认真的指导、热情的鼓励。在这种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教与学互动性强,师生心情舒畅,教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都有很大的提高,思维也更加敏捷,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4]。通过启发式提问和其它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5],能够使师生进入了积极的“双向发挥”状态,为保证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启发式提问的效果

1.考试成绩。在2007级本科的八个班中做了分组实验,对照组全部理论课36学时均为传统式系统授课,实验组在传统式授课的过程中,特意设计40个启发式的问题,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对期末考试试卷,主要选取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相关的10个选择题和1个论述题进行分析,发现对于与临床案例相关的考题,实验组的平均成绩好于对照组,而对其它试题成绩的分析没有统计学差异。

2.问卷调查。关于启发式提问对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评价,采取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问卷的设计主要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分析临床案例问题能力以及联系和整合其它相关课程的能力。具体统计结果见下表。

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一方面,启发式提问教学法的应用很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们大部分认为是有所提高,说明启发式提问在教学实践中还要积极探索,逐步完善,争取在自学、理解以及联系和整合其它相关课程上取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启发式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的有效方法。多种提问方法的灵活应用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辅助教师实现其主导作用的重要手段。运用提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求科学真理。滨州医学院在医学免疫学教学的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教师在提问时要态度和蔼,必要时给予适当地启发、鼓励,提问要掌握好时机和节奏等)。相信通过积极探索,正确地应用启发式提问对于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刘娟花.课堂提问的价值及其实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6(4):212-214.

[2]林有胜,冯超.在高职专科病理学教学中PBL教学法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11:648.

[3]李志红.运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J].化学教育,2004,25(7):62-64.

[4]邱凌,崔亮.教学中提问的策略和技巧[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1):42.

[5]付强,胡涛,薛江楠,等.角色扮演法在免疫应答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24(1):135-136.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第3篇

伴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从本世纪初到目前这几年一直是建筑及室内外环艺设计职业教育的黄金期,以培养周期短、就业率高、择业范围广为特点的艺术设计教育成为市场的关注点,三年制专科环艺设计专业迎头之势不减,以输出既能在装饰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又具有适应多种职业能力的通才型、复合型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的环艺设计专业在职业教育中方兴未艾,但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艺术生对课堂教学的叛逆在速成的环艺设计专业蔚然成风,艺术生冷落基础教学课程让教师深感尴尬之余,也对即将迎来人口拐点的广东环艺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深感困惑。

导入以案例为工具的启发式教学

罗素(Bertrand Russell)在《西方的智慧》一书中指出:“教师的作用就是一种引导,引导学生自己领会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高校里的那种有指导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思考。”罗素的提醒对于我们环艺专业的《酒店空间设计》课程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酒店空间设计》在室内设计专业方向中属于核心课程,教师从课程一开始就应该通过介绍或者以师生互动方式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酒店是具有居住功能但又不同于以往所设计的住宅、小型别墅等居住空间的模式,而是人们在住宅中的居住方式在商业空间中的一种短期释放。而这种带有居住性质的商业空间的结合性设计将从寻找学生设计的问题开始,熟悉和完善具备社会需求的设计者能力。另外,《酒店空间设计》的教学在室内设计专业这样一个对文理科分析能力并重的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好的或者合理的教学方法很重要,尤其对于工科知识相对贫乏但以叛逆个性自居的艺术生来说,根据知识及专业要求出发,在授课过程中采用讲授、问答、讨论、引导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尤显重要。

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新的方式方法。首先是每次上课前都要在黑板上拟定3-5道思考或选择题让学生回答,由于这种方式以前不曾经历,学生有比较大的抗拒心理,但还是能够调动其思维朝课程预定的教学目标发展。

其次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教学的叛逆态度,采用案例引导的方式,把案例编入教案并在课前6周上传到学院的校园资源计划平台CRP(Campus Resource Planning)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减少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说教,把课堂时间集中到目前流行的酒店设计案例中,比如广州美院的集美组主创力量设计的番禺长隆酒店、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等经典案例,让学生始终被鲜活的前沿资讯吸引,使得被好奇与叛逆所激发的原创力在课堂讨论中碰撞出灵感,教师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学生的状态适时抛出课程作业,按照教学计划的预期,《酒店空间设计》课程采取任务书驱动设计模式,把课题设计的要求与期限提前释放给学生,而且把课题设计的条件限定、设计对象做了充分说明,以期让学生在课程集中的下半段期限内能够自主完成。这样的安排促使学生去发现课题设计中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针对自己发现的与目前相关的酒店案例以及这些酒店存在的利弊等不明白的地方能够主动来求教老师,引导学生从设计的被动式转变为主动需求和设计冲动。

这种率先提出课题的任务驱动型设计,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人情况和观点的梳理,对学生提出符合个人能力的任务,在随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的见解去寻找设计素材并制作相应的PPT作课题进展汇报,以此展现课程设计进度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观察和把握设计能力的一次整理。笔者针对每个学生的ppt做分析点评,对每个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和期许,而学生会针对老师的提问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样的方式对于课题设计的推进起到信息和能力的双向互动,期盼能成为一种良好的循环。

引导学生逆向利用案例

西班牙建筑师阿勒(AlelondrodeloSoto)在马德里高等建筑技术学院任教时为毕业典礼上的学生作过一次致辞。演讲中他把学生的“叛逆”个性和资深设计师身上特有的“经验”并列起来,这种对等其实是设计教育中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叛逆与“经验”看似对立,其实它们也有共同关注的对象,那就是对实践案例的分析。事实上“经验或知识”很大程度上就是对案例的总结、消化和积累,所以对优秀的设计案例进行模仿与借鉴是持有知识中“叛逆”精神的前提,设计教育既要保护艺术生不羁的个性空间,又要顾及基础知识的传递,因为学生的设计创作很大程度上依赖知识的积聚与沉淀,课堂教学中同样面临这两方面的选择问题,偏向叛逆精神的设计教育所顾虑的是缺乏评价的标准,偏向设计“经验”的教育考量的则是推动知识的更新动力。如何把这两方面在酒店空间设计课程中有效的结合起来,是我们课程教学努力的目标,笔者希望能够利用案例工具来嫁接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设计之间的矛盾。

在众多的酒店实际案例中,笔者精选了集美组的长隆酒店和贝聿铭的香山饭店作为课程教学案例,并积极鼓励学生顺着设计师的逻辑倒推其设计思维的原始过程,空中课堂里的课程教案中已包含教学案例,上课前就要求学生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对案例全面深入的讨论也在课堂教学中展开,教案中着重强调的是酒店空间设计中的创意来源、空间界面、平面布局和结构关系几个环节。其他涉及到的环节包括酒店的类型、设计的表达和表现、设计手段和使用材质的关联。

课堂讨论中首先推出的长隆酒店案例侧重于对撒法理(SAFARI)风格的设计,集美组针对长隆酒店的功能问题基本解决后,通过对国内外的综合考察,确定以非洲撒法理风格为装饰设计的中心,撒法理风格是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东非发展起来的,是第一个与非洲野生动物发生关系的时尚风格,集美组在设计时努力创造一个国际特定的旅游氛围,室内大量采用天然材质,比如天然的石块、木料等,为突出撒法理的特征,集美组在酒店餐厅的顶部用帆布或者亚麻布帆营造非洲气息,各种共享空间及娱乐场所等界面还用羚羊角交错组成壁灯,有跳跃的羚羊雕塑布置在大堂的中央底座,低矮并带有非洲部落特色的总服务台和大堂酒吧形成游客视线的中心。

为增强长隆酒店的旅游消费功能,集美组还特意在庭院的设计中组织了动物景观,恰当地凸显了野生动物在整个酒店空间中的强势地位。集美组的长隆酒店案例帮助学生思考怎样建立形式与功能的合理关系并把这种理解落实到酒店空间的设计中。比集美组的长隆酒店案例更早的是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香山饭店,适合在课程早期的场地空间讨论中引用,香山饭店案例是场地关系、地方文脉以及装饰空间综合关系的绝佳案例,贝聿铭创造出一种改良的中国式合院平面布局模式,既有中国古典装饰的传统特色,又涵盖了现代主义的韵味。整个饭店依凭山势,蛇蜒曲折,院落相间。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饭店中心面积780平方米,仿北京四合院天井式设计。饭店在1982年开业后,又在2007年重新装修,共有客房总数283间,标间面积36平米。

经典案例倒推获取设计的一般程序及立意思想后,接下来要求学生开始课程作业的构思与设计,尽管“酒店空间设计”的课时较短,本课程的教学依然按照方案设计的概念阶段、方案设计深化阶段、方案设计表达阶段三个方面有序推进。鉴于时间限制,课题设计中的模型制作更改为设计草图或3D建模替代,在方案设计初期,让学生通过草图体验和分析空间功能、布局,笔者通过学生的完成情况指出利弊,提出新的要求;在方案深化阶段,学生会通过透视图等辅助手段进一步完善,同时发现新的空间设计形式;在设计最终的表达阶段,学生会用效果图来说明和展现个人的理念和成果。

课程作业及教学总结

本次课程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广州五星级酒店的首层空间,一层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首层的功能需求:接待大堂(含总服务台及休息区等),行李房及贵重物品寄存处,大堂吧、西餐厅(自助早餐、西餐正餐)、商务中心、购物中心、美发美容室、旅行服务社及电话室、现场办公室及行政办公室等。

设计要求:

(1)绘制平、天、主要立面图2个及节点大样图若干

(2)接待大堂手绘图

(3)功能划分合理、设施设计方便、配套齐全、室内装修高档、选材豪华、具有突出的装饰风格或具有地域特色的装饰风格。

(4)平面布局要考虑到消防分区或符合消防规范

(5)天花中要考虑到中央空调的风口定位。

(6)绘制效果图4-6个(可以是电脑或手绘效果图)

(7)施工图一套。

本文选取了2份作业在这里作简单的介绍,这些作业是学生不断改进的结果,也是多轮设计方案中的最终一轮。它们也可以被理解为一个中间阶段,陈伟亨同学的方案设计是混合风格,在设计中呈多元化展示的状态。以中西柔合建筑环境艺术为主要特征,其室内装饰陈设既实用,又具有传统特征。孙雷同学的设计为构成风格,融合了现代设计的前沿元素。两位学生在首层设计中除了要处理环境关系外还要把握对不同使用空间进行合理配置的技巧,其平面布局上均采用了相对对称的轴线,教学案例为他们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设计没有停留在平面布局的关系上,而是在功能空间配置和内部空间感受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深化,整个作业展示出设计通过不断更改与推演后所获得的良好品质。

总结起来本课程的教学动机源于教师对艺术生叛逆个性的理解并试图通过编制实践案例引起他们的兴趣,为了实现这个动机,笔者在课堂中应用以适合引起学生思考及课堂讨论的启发式教学,通过各种生动的案例在教学过程反复出现,强化学生的思维按既定模式推进,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欣赏和思考案例中内在的逻辑,避免对案例某些手法的简单模仿。

最后,本课程的教学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流程。课程流程从提出问题、分析讲解、实际操作、教师点评,再到提出新的问题、引出新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螺旋型的课程流程中自然累积,整个课程教学目的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到引发设计程序的思维方式建立。

从本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发现2个问题:

(1)课程的属性与艺术生知识结构的巨大落差造成上课质量的完整性,本课程以建筑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社会学等为基础,对这些知识的欠缺使学生对课题设计的表述乏力。

(2)在以高职强调技师培养的前提下,对课程的精简影响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训练,诸如前期的社会调研,实地考察等都未有时间具体实施,影响到学生对酒店的具体认识与设计定位。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启”。“愤”意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然后想把知识表达出来;“启”意为开其意、指导;“悱”意为积极思考后要表达而表达不清,这就要求老师给予指导、解释,使其清楚。《工程力学》、《机械基础》这样的机械类专业基础课对学生而言,需要掌握的内容多,理论教学学时在普遍减少,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那么对教师来讲,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解决问题,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论文。

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民主、科学、发散式的教学方法,它是对一个物体采用不同的分析模型,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起点,科学地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主动实践,以达到熟练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挖掘思维潜质,形成独立观点的方法。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引导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这里引导是转化的关键。教学就是通过教师的工作使学生爱学、会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有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以结果为中心的启发。这种启发法的特点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具体的问题,教师头脑中先有了一个答案,然后通过启发式提问,提出一个一个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向预设好的结果逼近,直到把这个结果问出来。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使学生形成对教师提问的依赖,即教师向他提问他就会回答,离开教师的提问他就不会思考。那么针对传统启发式教学的弱点,应该怎样进行改进呢?启发式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问出一个标准答案,而应该教学生学会思考,因此,提问要指向思考过程和思考方法。

一、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

过程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实施步骤是:根据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所需要的高效思维方法,按思维流程设计相应的启发式问题,根据所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逐步过渡到让学生自己向自己提出问题、自我启发。这一方法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问题。

二、采用设疑分析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因此,教学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打破老师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产生疑问、思考疑问、解释疑问,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自觉探索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采用科学的授课模式

对于现代化的教育来说,课堂教学应该具有科学、进步、现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课堂管理模式、科学健康的课堂文化氛围,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还应该有科学的授课方法。教育理论家曾明确指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探索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

四、启发式教学要善于突破

传统教学落后于时展的主要弊端在于:施教者往往低估了学生学习的潜力,只强调认真刻苦,不讲究方法,造成学习者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状态;没有灵活运用最新的科研成果,缺乏建立在人体生理和心理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性教学手段。教学的关键是要形成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并有所创新。学生能否有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教学中,要时常查找缺漏,找到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能力。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在课堂上,除了注重问题的创设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

五、学会把舞台交给学生

启发式教学要做到两个转变: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具体实施过程可以这样来做:(1)情景设置。创设学生当前所学习的内容与现实情况基本相接近的情景环境,也就是说,把学生引入到需要通过某知识点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情景。(2)操作示范。围绕当前学习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知识迁移”的要求。(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4)协作学习。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组员分工协作,共同解决问题。(5)总结评价。教师总结点评学生学习的效果。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熊隆友,张谦.对比启发式教学在《工程力学》课程中的教学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06(14):192-193.

启发式教学的意义范文第5篇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将更加引人注目。广泛开展实验教学,是推进创新教育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使用的初中化学新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化学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增加了大量的化学实验。因此,深入研究实验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研课题。

本文主要是论述启发式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抛砖引玉。与大家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启发式教学的教育思想,阐述它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价值,让它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化学实验中实行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就必须领会启发式教学的精神实质,研究初中化学实验,搜集和整合各种教学资源,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

启发式教学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育思想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就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学观。它的精神实质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研究教育方法,讲究教育艺术,要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涉及的化学知识,还要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关注学生的实验行为,以实验为教育手段开拓学生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深入研究实验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前提,缺乏对实验的研究,启发式教学就会失去依据。就会由于启不得法而导致启而不发。实验研究的内容是广泛的。

二、化学实验中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几点做法与应用

(一)精心设计实验,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就是诱发学生急切解决问题、探知事物本质的心理体验。学生带着这种心理上的期待感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将倍加增强,注意力格外集中。大脑皮层高度兴奋。这不论对学生知识的学习还是能力的发展,都大有好处。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情景,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良好开端。运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用现象去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产生惊奇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上“燃烧与灭火”这一课中的“爆炸”内容,我先演示了不盖盖子的粉尘爆燃实验,然后又演示了盖上盖子的粉尘爆炸实验。又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了利用油瓶进行粉尘爆炸实验的视频。这些实验和课件,使整个教室都沸腾起来。学生问这个问题,议论那个问题。他们急于明白,为什么不盖盖子的粉尘爆燃是安全的,而盖上盖子的却会发生爆炸?为什么油瓶会被掀翻……这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讨论,学习热情高涨。

2,对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打破学生对课本知识过分依赖的思想,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例如,教“二氧化碳与灭火”这一课,上课时我直接把连接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导管插到放有两根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蜡烛慢慢熄灭的过程,这时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然后我又按课本中的方法,直接把一瓶二氧化碳倒入放有两根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也出现了上述现象,只是两根蜡烛依次熄灭相隔的时间短。这时有学生交头接耳在讨论,有的赶紧翻书查,有的直接问为什么。于是,我引导学生分析:①蜡烛为什么熄灭?②为什么下层的蜡烛先熄灭?学生在这分析讨论过程,注意力高度集中,踊跃发言。通过分析讨论,得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的结论。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另外,在做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时,为了验证温度必须达到物质的着火点时,可以用筷子和纸张代替木条与煤做对比实验,简单易行,实验现象明显;验证物质必须和空气(或氧气)接触时,可以先分别点燃两支蜡烛代替一支蜡烛,然后在其中一只上罩一个玻璃杯,对比实验现象,学生很容易就得到正确结论。熄灭的是蜡烛,点燃的是学生智慧。

(二)针对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维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借助化学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知识,培养思维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就要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教学途径主要是下述两个方面。

1,通过对实验现象一层扣一层的分析,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例如,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中“分子”一课的教学,我在上课前,将一个盛有少量浓氨水的小烧杯放在讲台桌上,让氨水挥发到整个教室。上课时,我问学生:你们上这一节课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学生答:闻到了氨水的气味。我又问:你们怎么会闻到氨水的气味?学生答:讲台桌上放着氨水。我说:我将氨水放在讲台桌上,并没有倒在你们的鼻子里,你们怎么会闻到氨的气味?学生答:氨自己会跑过来。我接着问:你们谁看见氨“跑”(扩散)过去了?学生摇摇头说看不见。“是的。氨确实跑(扩散)到你们那儿了。使你们闻到氨的气味。可是,这一千真万确的事实,谁都看不见。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部分学生作出了回答:这说明氨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东西构成的。我接着讲解:是的,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这些微粒由于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使我们感觉到氨的气味。我们把这种微粒叫做氨分子。就这样,通过对“氨水挥发”这一感性认识的层层分析,形成了分子的概念,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质疑,使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方法

例如,在“空气”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请两位位学生上讲台做一个实验:瓶吞鸡蛋。我事先准备好实验用品,要求学生在鸡蛋不被破坏的条件下,使这只大鸡蛋进入瓶口小的瓶中。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两人共同合作,很快就完成任务。针对瓶吞鸡蛋的实验现象,我向学生进行质问:大鸡蛋通过了小瓶口是什么原因呢?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思考、讨论“吞蛋”原理,抓住了燃烧需要氧气的生活常识,得出空气中含有氧气的结论。领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三)通过实验讨论,开拓思维方法

组织学生围绕实验中的某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维。在讨论过程,学生相互交流思想,互相启发,可以取长补短,拓宽思

路,从而更深刻、更完整的认识有关问题。例如,上第一章第二节“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时,我没有照课本内容按部就班进行实验,而是把重点放在训练学生的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能力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认真思考,尝试提出自己的“新发现”。下面是学生经过观察,提出的问题:

①为什么点燃蜡烛时,火焰先较大后变小,过一会儿火焰大小才比较稳定?

②在无风时,为什么蜡烛火焰也会摇晃闪烁?为什么火焰总保持向上?

③为什么蜡烛要用棉线做烛芯?烛芯点燃后为什么是黑色的?熄灭后烛芯为什么会变“硬”?

④蜡烛为什么越烧越短?常温下,固态蜡烛能燃烧吗?液态蜡烛能燃烧吗?

⑤烧杯罩在火焰上放置时间较长后,烧杯内壁会有黑色固体出现,这是什么物质?

组织学生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讨论,不断引导学生的思路,对各种意见进行论证。然后将那些正确的认识加以总结。这次讨论,既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又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设计实验的基本思维方法。

(四)运用实验手段,探索未知领域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部分的化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手段去探究未知的化学知识,明确“问题―假设―实验―观察―分析―论证―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例如,在上“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这节课的教学,我不满足教材的编写形式,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用矿泉水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盖上瓶盖,并摇动矿泉水瓶,这时就可以看到矿泉水瓶变瘪了。同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现象很明显。而后用针筒吸稀盐酸,把针头刺进矿泉水瓶,把盐酸注射进去,在噼里啪啦中,矿泉水瓶又恢复了原形。我利用矿泉水瓶变形实验引导学生理解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通过矿泉水瓶恢复原形引导学生分析碳酸盐的检验方法的实际应用。这样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掌握科学方法都很有好处。

(五)开展课外实验,鼓励开拓创造

实验教学不要局限在课堂里,而要扩展到课堂外。课堂教学难以适应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而且,课堂教学受时空条件的限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开展课外实验,为学生开辟一个新天地,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能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培养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课外组织学生自制咸鸭蛋,表演化学魔术等。

三、改变单一的评价形式,评价形式从单一变为多元

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多的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潜能的开发。这种“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思想,要求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重点必须由结果向过程、由成绩向态度、由显性指标向隐性指标转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一样,我们要努力做到具体和概括的最适当的结合,可以具体评价的内容就采用具体的评价标准(例如探究活动,内容充实多样;学生自主活动有时间、有空间、有实效等方面),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的就应该采用概括评价标准(例如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方面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享受实验活动过程中的乐趣。

四、成效与反思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启发式教学,并不是去构建一个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施展各种教育技巧,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居里夫人曾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成才需要好奇心,而化学实验以及多元化评价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源泉,利用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调查发现有以下观点在教师还是比较普遍:

1,化学实验中的活动与探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保证,许多教学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

2,有些活动与探究建议中的活动无目标、无定论、不好把握;

3,学校办学条件、实验仪器和经费、安全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验活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