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益活动捐赠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范文第1篇

2000名贫困生获加多宝资助

2012年,加多宝集团将坚持了12年的公益助学项目正式更名为“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并再次出资1000万元,在全国资助2000名贫困高考生圆梦大学。自6月5日,“加多宝·学子情”爱心助学行动启动以来,来自全国的数万名学子通过网络、报纸、电话等方式提出申请。本着“优中选优,困中选困”的原则,历经近两个月的严格筛选与审核,2000名品学兼优、被重点大学录取的应届贫困高考生成功获得资助。

红十字会接受国际标准评估

记者从中国红十字总会举办的亚太合作论坛上获悉,针对目前红会系统暴露的诸多问题,红总会将采取国际通用的标准进行评估和改革。

据了解,中国红十字会已于近日在京组织召开了《国家红会组织能力评估与认证程序》(简称OCAC)评估研讨会。OCAC的指标体系是国际联合会在对全球180多个国家红会的调研与意见征集基础上形成的,为评定“强大国家红会”提供了具体可行的衡量标准。具体来说是把红会的核心能力分解为五个方面、89个具体特征,每个特征分为ABCDE五个等级,共计495个指标。

普陀山佛协资助舟山慈善公益事业

9月17日上午,浙江省佛教界暨普陀山佛教协会慈善公益大会在普陀山举行,普陀山佛协捐赠了2500万元资助舟山市慈善公益事业,这也拉开了浙江省“宗教慈善周”活动的序幕。据悉,此次大会是我省佛教界积极响应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国佛教协会的号召,探索佛教服务社会的方法途径,践行佛教慈悲济世教理教义的一次大会。

浦发银行助斜视儿童“放眼看世界”

日前,浦发银行在上海启动“放眼看世界”儿童斜视公益慈善手术项目,该项目也是浦发银行20N年行庆主题公益活动

“放眼看世界”儿童斜视公益慈善手术项目旨在为困难家庭的斜视儿童提供手术费援助,让孩子纠正视力,帮助孩子拥有自信和美好未来。项目将于2012-2014持续三年开展,计划资助2000余位困难家庭儿童接受手术,累计投入资金约650万元,所有资金将全部由浦发银行及其员工捐赠募集。

“一米高度看上海”公益活动延续

肇始于上海世博会的“一米高度看上海”公益活动在“后世博”仍在延续-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近日向徐汇区多个街道捐赠了50辆轮椅,由50名员工组成的志愿者还陪同多名社区行动不便者及残障人士游览了徐汇滨江大道、上海海洋馆等景点。

据了解,连续三年参与“一米高度看上海”公益活动,在泰科电子公司中营造了良好的公益氛围。今年9月,被泰科电子安排为“志愿者活动月”,全国各地的员工开展了19项公益活动,包括社区助残义卖,关爱空巢老人,爱心捐血,探访儿童福利院、孤儿院、特殊教育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等。

安徽省2012年“爱心报刊”捐赠社会公益活动启动

近日,省邮政公司“携手”省妇联、省教育厅、省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2012年“爱心报刊”捐赠社会公益活动,目的是动员社会各界支持参与公益事业活动,向留守儿童捐赠“爱心报刊”,以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量,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留守儿童特别是贫困留守儿童感受社会的关爱。同时这也是邮政企业发挥优势,主动服务社会,诠释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体现。

盛世大典举行大学生圆梦计划

盛世大典集团大学生圆梦计划公益活动捐资助学仪式近日在北京隆重举行。12名在京读大学的受助代表从盛世大典集团董事长裴来峰的手中接过学费与生活费的定格瞬间令启动仪式达到。

据记者了解,受资助的110名贫困学子大学四年期间,北京盛世大典集团公司资助每位学生每年5000元学费,对其中30%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每位学生每年再资助2000元生活费。寒暑假期间,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

走进灾区捐赠义诊 关爱皮肤关注健康

日前,滇虹药业联合上饶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排山镇黄狮村小学开展了《走进灾区捐赠义诊关爱皮肤关注健康》大型公益活动。滇虹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自我药疗产业联盟主席郭振宇将价值100万元的皮肤病类药品捐赠给上饶市红十字会,并邀请专家为当地群众讲述水患后皮肤病防治的重要意义及皮肤类疾病的预防保健常识。

重庆第二届灯饰文化节所有捐款将用于关爱眼疾儿童公益活动

记者从重庆市商委获悉,重庆第二届灯饰文化节将于9月28日在重庆菜园坝城外城灯饰城开幕,灯饰文化节除了展示灯饰的演变历史和丰富多彩的灯饰用品外,将举办“大爱重庆、点亮光明”关爱眼疾儿童慈善公益活动,所有捐款将用于关爱眼疾儿童公益活动。

德阳市地税局开展爱心助学公益活动

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新生圆梦大学,切实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近日,市局团支部积极响应共青团德阳市委德阳市青年联合会“金秋圆梦 情满德阳”爱心助学公益活动的倡议,在市局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全局团员、青年和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踊跃捐款,仅2天时间,捐款金额达到7020元,并以德阳市地方税务局的名义,在会议现场捐助给了两位来自德阳中学和中江中学在今年的高考中分别被泸州医学院、西华大学录取的贫困学生。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范文第2篇

2011年,中国直销行业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增加了天狮、爱茉莉、金日、炎帝和安然等5家拿牌企业的情况下,拿牌企业境内直销整体业绩也有了大幅增长。然而,各企业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积极承担起企业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慈善事业和公益活动中都展现出了积极的态势。

本刊通过倾力打造2011年中国直销行业慈善公益报告,以此来展示直销行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时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此次报告收录了拿牌企业(截止时间2012年2月6日),共计31家直销公司,数据主要来源为搜索引擎、企业官方网站及相关企业提供的数据。

作为一种信息的平台,通过行业慈善公益报告可以通览整个行业的相关情况,增强各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改善和提升办事效率和效能,实现组织的进步和提升;另一方面,行业慈善公益报告的,尤其是相关社会责任指引和规范的制定,有利于在行业层面推动和引导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一)捐赠数据分析

1. 总额

根据相关统计(表1),2011年中国直销行业慈善捐赠总额达到2.48亿元,其中捐赠最多的公司是无限极,捐款约1.2亿元,其次为完美,捐款3088万元,再次安利,捐款2250万元。捐款用于扶持弱势群体、支持教育事业、投入公共设施建设、保护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慈善和公益领域,并且范围遍及全国。

除了现金捐款和可以估算价值的捐物之外,直销企业参与慈善公益活动的形式也呈现多样性。众多直销企业在慈善事业上的投入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单纯捐款捐物的层面,而是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企业特点、举办各色活动来参与慈善公益,这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品牌效应,更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捐款虽然是慈善行为的载体,但并不是企业责任的惟一评审标准。除了捐款以外,无法用金额计算的慈善行为中影响力较大或较具规模或最具特点的活动和行为呈现如上表(见表2)。

2. 内外资比例

外资直销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一直比较注重,目前民族直销企业也逐步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地开展相应的活动以推进履行自我社会责任,并以此提升企业形象。

根据民族直销企业与外资直销企业的捐赠数据(表1和表3)显示,2011年外资直销企业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共捐款20397.68万元,占总额的82%,其中捐款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无限极、完美和安利;民族直销企业为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共捐款4399万元,占总额的18%,其中捐款最多的前三位分别是富迪、隆力奇和三生。

在慈善关注的具体方面,外资直销企业与民族直销企业具有较强的统一性,在帮助贫困、病残儿童的成长以及教育方面投入相对较大。整体参与度上面,外资企业高于民族企业,而且外资企业更着重于建立不同的专项基金用于不同的慈善项目,这样保证了慈善项目资金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值得关注的是,民族企业也开始注重发起全国性的慈善公益活动,此类慈善公益活动不仅影响力大,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而且是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塑造企业品牌、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 业绩与慈善比

慈善公益投入与企业业绩的比例多少,是企业在慈善公益方面投入力度的直观体现。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中国直销行业全年的营销业绩约780亿元,慈善捐款约2.48亿,约为业绩的3‰。也许有人认为这个数据很小,其实不然,直销企业的利润大约在10%左右,而捐赠的款项是真金白银地从利润中扣除。简单的说,业绩为1亿的企业实际利润大约在1000万元,而慈善捐赠就达30万元。每年在慈善公益方面的投入约为30万,慈善公益投入占到利润的3%。

在实际的慈善捐赠中,这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其涉及的成本不仅仅是捐赠的人财物的市场公允价值,在捐赠前的决策过程、捐赠执行中的管理和捐赠项目的事后评估宣传过程中都会产生很多的成本。所以,业绩与慈善比的数据远远小于真实所耗费的数额。

在各直销企业不断加强自我企业文化建设时候,慈善公益与社会责任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他们也在不断地提倡将盈利所得回馈社会,帮助更多需要关爱的人。所以,随着直销企业业绩的不断增长,未来在慈善公益方面的投入或许还会更高。

(二)捐赠流向分析

1.投入专项基金和固定慈善项目

目前直销企业大都设立了自己的基金,有的企业还设立了不同细分类别的基金或者是固定的慈善项目,所以每年关于相应类别的捐款都会汇入相应的基金或者项目,统一管理和使用。专项基金和固定慈善项目主要涵盖扶贫助困、女性健康与就业、儿童成长与教育、残疾人救助、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详情见表1)。专项基金和固定慈善项目的设立使得各企业的慈善捐款流向更加明晰,也使他们的慈善关注点更加集中。

2.捐赠流向的主要行业分布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范文第3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探讨了公益营销的定义、类型、方式以及相关的争议,把公益营销和社会营销加以区分,并提出公益营销是中国企业应该广泛采纳的营销模式。

[关键词]公益营销 社会营销 营销模式

公益营销(Cause-Related Marketing)起源于198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把企业营销战略与非营利组织或公益活动直接联系起来的营销模式。随着环保意识、公共意识的兴起,消费者对社会公益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许多企业发现公益营销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的营销方式。

本文从公益营销的起源说起,主要论述公益营销的定义、特性和其他相关理论。

一、公益营销的起源

公益营销之起源可追溯自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为帮助旧金山某一艺术团体筹募基金,采取一项新措施,即当每一次信用卡消费或申请新信用卡时,美国运通公司便捐出一定比例的所得给该艺术团体。由于在此区域性的市场测试结果非常成功,因此美国运通公司将此种营销手法以“Cause-Related Marketing”(公益营销)的名称申请专利。到了1983 年,美国运通又与艾丽斯岛自由女神像基金会合作,共同为修整自由女神像来募集基金;这项营销活动在短短三个月内,共募集到了一百七十多万美元,超过原预期目标的三倍多,而美国运通卡的使用率也比前一年同期间提高28%,并且发行了大量的新卡。 自此,公益营销的合作方式就广为各种营利与非营利组织所采用。

二、公益营销的定义

一般而言,公益营销指一种营利与非营利组织之间,融合促销组合、企业慈善行为、企业社会责任、非营利组织营销、募款管理与公共关系的一种双赢合作方式。自公益营销诞生以来,曾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过概念界定工作。

Varadarajan和Menon把公益营销定义为“公益营销是规划及执行营销活动的过程,当顾客参与提供企业收益的交易时,企业承诺捐出特定比例的金额给特定的公益活动,以满足组织与个人的目标”。Schiller认为公益营销是一种“双赢的主张,企业促销其产品,而非营利组织则可获得能见度以及所需资金”,Oldenburg认为公益营销是利用公众服务广告及公共关系,将企业与公益活动加以联系,因此是一种“新的混合媒介”。

综观学者们的定义,绝大多数人对公益营销的看法与Varadarajan和Menon一致,即认为公益营销是一种特定的营销手法,企业承诺把顾客支付金额的一定比例捐给特定的机构或个人,以此来吸引顾客。Schiller的定义较强调公益营销的双赢概念,而Oldenburg则把公益营销看作一种全新的混合媒介宣传形式。

由上述的文献整理可知,公益营销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企业本身、所合作的非营利组织、以及消费者。公益营销是透过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结合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营销活动,所以公益营销亦可称为联合营销,或是社会事件营销。相较于传统的营销,此种营销方式着眼于互利的考虑,除了可为企业增加销售量外,更可以为非营利组织募集款项。

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美国主要的慈善机构大多将公益营销视为一种募款的新策略,透过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可增加募款来源,并提高社会大众对该组织及其使命的认识。Ross等学者在1990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公益营销为非营利组织增加财源的一种良好途径。另外,公益营销可以解决非营利组织长期所面临的困扰,就是改变消费者对于捐款的认知,公益营销使得消费者行善除了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还可得到直接且实质上的好处。

公益营销与社会营销(Social Marketing)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社会营销是Kotler和Zaltman于1971年提出的概念,原先的定义是“对社会观念的营销”,即运用营销战略和手法来推广环保、节能、健康等社会议题。后来在此基础上,营销学家们进一步对社会营销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企业应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还出现了“社会的营销”、“人道营销”、“社会责任营销”等相关概念。这些概念要求企业在决策时,不仅应考虑消费者需要和公司目标,还应考虑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因此总体来看,社会营销和公益营销之间是有区别的。社会营销偏向一种营销哲学,即要求企业不应只追求短期的经营利益,而应该把长期的消费者福利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考虑进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营销战略的核心思想之一。而公益营销则更偏向一种特定的营销手段,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非营利组织或公益活动联系起来,最终目的还是提高销售额、满足企业利益。

三、公益营销的类型

Andreasen认为,只要企业结合非营利组织所从事的营销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企业的销售量,就可以称为公益营销,不必局限在企业增加销售量与非营利机构募款必须同时存在。他并且根据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不同的合作方式将公益营销分成三类:

1. 以交易为基础的推广:是目前公益营销最常使用的一种合作方式,透过和非营利组织合作的营销活动,促使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销售额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提供一定比例的分成给非营利组织。

2. 联合主题推广:企业和一个或多个非营利组织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主题所做的策略性营销之运用,可能透过散发产品和宣传数据及刊登广告,共同防治某项社会问题。

3. 授权:非营利组织将名字或商标授权给企业使用,以收取固定费用或收益的百分比,企业则以非营利组织作为营销活动推广的目标。美国大学授权校名与校徽的使用已经行之有年,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也起而效法。

营销大师Kotler对公益营销则有更广的看法,他认为公益营销并不一定要有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只要企业的营销行为能够对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时,其所做的任何资源的投入与努力都可视为公益营销,而销售量的提升也可反应在未来。Kotler把公益营销分为四种类型:

(1) 企业主题推广:企业并没有和非营利组织合作, 而是自行推广社会大众所需求的某项理念或议题。

(2) 联合主题推广: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来推广某一社会理念,或是非营利组织所关切的议题。

(3) 和销售相关的募款活动:藉由消费者交易行为的达成,企业将某一特定金额或是销售额的某部分,捐赠给非营利组织。

(4) 授权:非营利组织将名字或商标授权给企业使用,以收取固定费用或受益的百分比,企业则以此为营销推广活动的目标。

四、公益营销的形式

虽然美国运通公司当年的公益营销活动是以金钱捐赠的方式展开,但演变至今,公益营销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除了金钱捐赠或分成外,实物捐赠、服务或人力支持等,均可作为公益营销的一部分。

Pasley指出企业公益营销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六类:金钱,产品或资产的捐赠,使用企业设备和服务,低利贷款,企业运作的行政成本,人力支持。

除此之外,依照公益营销的目的,还可以加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美国基金筹募咨询协会(AAFRC)将企业赞助公益活动的类型分成五大类:健康与人群服务,教育,艺术文化,公共与社区活动,其他Pasley也把企业公益赞助的活动目标分成五大类:教育,社区服务,医疗保健,艺术文化,社会服务。

五、公益营销的争议

公益营销创造了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双赢的局面,然而由于公益营销把慈善行为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因此也引来了诸多的争议。Caesar曾指出有关公益营销的争议,包括道德问题、对企业传统捐助的影响,以及对非营利组织目标的影响等等方面。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关于公益营销之争议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的决策: 因为商业的考虑,公益营销可能会取代传统的企业慈善捐赠,使得企业失去了真正所应尽的社会责任。而且基于营销的角度,对于非营利组织或议题的选择,也会着重在受欢迎与曝光率高的上面,而忽略了真正需要的对象。最后,企业采用公益营销的动机,也可能会损害企业原本的形象。

2. 影响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及行为:实行公益营销的非营利组织为获得财务上的支持,可能会改变其目标计划,以迎合企业的需求,并且公益营销因具有商业化的味道,有可能会危害非营利组织原有之形象。

3. 影响社会大众对非营利组织与议题的认知和态度: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可能会破坏大众对其原有的认同,进而影响传统支持者的支持与赞助。再者,公益营销标榜的是捐献,但实际上消费者从事的是购买行为,并非捐款行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捐赠。公益营销的大行其道,有可能使得传统的捐赠行为因此萎缩。

六、总结

尽管公益营销存在负面评论以及争议,但这些并不妨碍这种营销方式的流行。据估计,美国企业通过公益营销而捐出的总金额,从1990 年的1.25亿美金,成长到2002年的5.89 亿美金,增加的速度远比传统捐赠金额下降的幅度更大。

此外,关于公益营销对企业的好处,也得到许多研究的支持,如有助于提高员工士气、提高企业知名度、商誉或形象等。

总之,公益营销是一种较新的营销模式,它把企业经营活动与非营利组织或公益活动加以联结,从而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品牌忠诚度和企业形象认知,这是一种“双赢”乃至三赢”(企业、非营利组织和消费者)的营销策略。目前在欧美国家,把营销活动和社会公益结合的做法已经十分普遍,但在中国,公益营销活动才刚刚展开,且多半缺乏有效的使命阐述和有系统的营销方式。因此,中国企业可以多参考外国同行的公益营销实践,从而改善自身的营销能力。

参考文献:

[1] Varadarajan, P.R. & Menon, A. Cause-Related Marketing: A Co alignment of Marketing Strategy and Corporate Philanthropy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7): 58-74.

[2] Schiller, M. Doing Well By Doing Good [J] Business Week, 1988(12): 53-57.

[3] Oldenburg, D. Big Companies Plug Big Causes for Big Gains [J]. 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 1992, 83(3): 22-23.

[4] Ross, III, J.K., Stutts, M.A. & Patterson L.T. T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the Effective Use of Cause-related Marketing [J], 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1991, 7(2): 58-65.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益营销 社会营销 营销模式

公益营销(Cause-Related Marketing)起源于1980年代的美国,是一种把企业营销战略与非营利组织或公益活动直接联系起来的营销模式。随着环保意识、公共意识的兴起,消费者对社会公益的关注程度大大提高,许多企业发现公益营销是一种能有效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的营销方式。

本文从公益营销的起源说起,主要论述公益营销的定义、特性和其他相关理论。

一、公益营销的起源

公益营销之起源可追溯自1981年,美国运通公司为帮助旧金山某一艺术团体筹募基金,采取一项新措施,即当每一次信用卡消费或申请新信用卡时,美国运通公司便捐出一定比例的所得给该艺术团体。由于在此区域性的市场测试结果非常成功,因此美国运通公司将此种营销手法以“Cause-Related Marketing”(公益营销)的名称申请专利。到了1983 年,美国运通又与艾丽斯岛自由女神像基金会合作,共同为修整自由女神像来募集基金;这项营销活动在短短三个月内,共募集到了一百七十多万美元,超过原预期目标的三倍多,而美国运通卡的使用率也比前一年同期间提高28%,并且发行了大量的新卡。 自此,公益营销的合作方式就广为各种营利与非营利组织所采用。

二、公益营销的定义

一般而言,公益营销指一种营利与非营利组织之间,融合促销组合、企业慈善行为、企业社会责任、非营利组织营销、募款管理与公共关系的一种双赢合作方式。自公益营销诞生以来,曾有许多学者对它进行过概念界定工作。

Varadarajan和Menon把公益营销定义为“公益营销是规划及执行营销活动的过程,当顾客参与提供企业收益的交易时,企业承诺捐出特定比例的金额给特定的公益活动,以满足组织与个人的目标” [1]。Schiller认为公益营销是一种“双赢的主张,企业促销其产品,而非营利组织则可获得能见度以及所需资金” [2],Oldenburg认为公益营销是利用公众服务广告及公共关系,将企业与公益活动加以联系,因此是一种“新的混合媒介” [3]。

综观学者们的定义,绝大多数人对公益营销的看法与Varadarajan和Menon一致,即认为公益营销是一种特定的营销手法,企业承诺把顾客支付金额的一定比例捐给特定的机构或个人,以此来吸引顾客。Schiller的定义较强调公益营销的双赢概念,而Oldenburg则把公益营销看作一种全新的混合媒介宣传形式。

由上述的文献整理可知,公益营销的主要构成要素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企业本身、所合作的非营利组织、以及消费者。公益营销是透过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结合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营销活动,所以公益营销亦可称为联合营销,或是社会事件营销。相较于传统的营销,此种营销方式着眼于互利的考虑,除了可为企业增加销售量外,更可以为非营利组织募集款项。

从非营利组织的角度,美国主要的慈善机构大多将公益营销视为一种募款的新策略,透过与大型企业的合作,可增加募款来源,并提高社会大众对该组织及其使命的认识。Ross等学者在1990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公益营销为非营利组织增加财源的一种良好途径[4]。另外,公益营销可以解决非营利组织长期所面临的困扰,就是改变消费者对于捐款的认知,公益营销使得消费者行善除了获得心灵上的满足,还可得到直接且实质上的好处[5]。

公益营销与社会营销(Social Marketing)是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社会营销是Kotler和Zaltman于1971年提出的概念[6],原先的定义是“对社会观念的营销”,即运用营销战略和手法来推广环保、节能、健康等社会议题。后来在此基础上,营销学家们进一步对社会营销概念进行了扩充,认为企业应负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还出现了“社会的营销”、“人道营销”、“社会责任营销”等相关概念。这些概念要求企业在决策时,不仅应考虑消费者需要和公司目标,还应考虑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因此总体来看,社会营销和公益营销之间是有区别的。社会营销偏向一种营销哲学,即要求企业不应只追求短期的经营利益,而应该把长期的消费者福利以及整个社会的价值考虑进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营销战略的核心思想之一。而公益营销则更偏向一种特定的营销手段,把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非营利组织或公益活动联系起来,最终目的还是提高销售额、满足企业利益。

三、公益营销的类型

Andreasen认为,只要企业结合非营利组织所从事的营销活动,直接或间接的增加企业的销售量,就可以称为公益营销,不必局限在企业增加销售量与非营利机构募款必须同时存在。他并且根据企业与非营利组织不同的合作方式将公益营销分成三类:

1. 以交易为基础的推广:是目前公益营销最常使用的一种合作方式,透过和非营利组织合作的营销活动,促使消费者购买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销售额目标达成的前提下,提供一定比例的分成给非营利组织。

2. 联合主题推广:企业和一个或多个非营利组织针对某一社会问题或主题所做的策略性营销之运用,可能透过散发产品和宣传数据及刊登广告,共同防治某项社会问题。

3. 授权:非营利组织将名字或商标授权给企业使用,以收取固定费用或收益的百分比,企业则以非营利组织作为营销活动推广的目标。美国大学授权校名与校徽的使用已经行之有年,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也起而效法。

营销大师Kotler对公益营销则有更广的看法,他认为公益营销并不一定要有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只要企业的营销行为能够对非营利组织的目标有所贡献时,其所做的任何资源的投入与努力都可视为公益营销,而销售量的提升也可反应在未来。Kotler把公益营销分为四种类型:

(1)企业主题推广:企业并没有和非营利组织合作, 而是自行推广社会大众所需求的某项理念或议题。

(2)联合主题推广:企业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来推广某一社会理念,或是非营利组织所关切的议题。

(3)和销售相关的募款活动:藉由消费者交易行为的达成,企业将某一特定金额或是销售额的某部分,捐赠给非营利组织。

(4)授权:非营利组织将名字或商标授权给企业使用,以收取固定费用或受益的百分比,企业则以此为营销推广活动的目标。

四、公益营销的形式

虽然美国运通公司当年的公益营销活动是以金钱捐赠的方式展开,但演变至今,公益营销已经出现了多种形式,除了金钱捐赠或分成外,实物捐赠、服务或人力支持等,均可作为公益营销的一部分。

Pasley指出企业公益营销的形式可分为以下六类:金钱,产品或资产的捐赠,使用企业设备和服务,低利贷款,企业运作的行政成本,人力支持。

除此之外,依照公益营销的目的,还可以加以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美国基金筹募咨询协会(AAFRC)将企业赞助公益活动的类型分成五大类:健康与人群服务,教育,艺术文化,公共与社区活动,其他

Pasley也把企业公益赞助的活动目标分成五大类:教育,社区服务,医疗保健,艺术文化,社会服务。

五、公益营销的争议

公益营销创造了非营利组织与企业双赢的局面,然而由于公益营销把慈善行为与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因此也引来了诸多的争议。Caesar曾指出有关公益营销的争议,包括道德问题、对企业传统捐助的影响,以及对非营利组织目标的影响等等方面。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关于公益营销之争议主要有三个方面:

1. 影响企业慈善行为的决策: 因为商业的考虑,公益营销可能会取代传统的企业慈善捐赠,使得企业失去了真正所应尽的社会责任。而且基于营销的角度,对于非营利组织或议题的选择,也会着重在受欢迎与曝光率高的上面,而忽略了真正需要的对象。最后,企业采用公益营销的动机,也可能会损害企业原本的形象。

2. 影响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及行为:实行公益营销的非营利组织为获得财务上的支持,可能会改变其目标计划,以迎合企业的需求,并且公益营销因具有商业化的味道,有可能会危害非营利组织原有之形象。

3. 影响社会大众对非营利组织与议题的认知和态度: 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可能会破坏大众对其原有的认同,进而影响传统支持者的支持与赞助。再者,公益营销标榜的是捐献,但实际上消费者从事的是购买行为,并非捐款行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捐赠。公益营销的大行其道,有可能使得传统的捐赠行为因此萎缩。

六、总结

公益活动捐赠方式范文第5篇

“长尾理论”阐述的是小众市场显露的种种商机。作者认为,所有非主流的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市场还大的市场,这些少量的需求会在需求曲线上面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实现小众的极大数量。

这一理论在前不久的汶川地震捐赠救援中也得到了体现。盘点汶川地震捐款时我们发现,2005年才正式上线的易宝支付()与淘宝支付宝、腾讯财付通共同跻身于三大网上捐款平台,这被业内称之为“互联网公益奇迹”,易宝支付副总裁余晨认为,这主要得益于“长尾”的力量。

公益事业更需要“长尾”效应

每次灾难过后,一些大企业往往动辄捐出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善款;一些具有号召力的明星,也会纷纷走到前台,不仅自己捐出大批善款,也会号召他(她)的影迷、歌迷去捐款。这些在慈善舞台上频频露脸的公众人物,无疑仍是当前中国的捐款主流。而作为社会捐款的生力军――普通的社会大众却被忽略了,这恰恰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短腿”。据统计,美国的捐款10%来自企业,5%来自大型基金会,而80%以上则来自大众。而中国,来自大众的捐款则不到10%。

“公益事业更需要长尾效应。” 余晨认为,长尾理论是针对“二八法则”提出来的。在一些经典的营销理论里面,“二八法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即80%的好东西都集中在20%的人手里,如办企业,80%的盈利可能来自于20%的客户。同样在公益领域,80%的捐款可能来自20%的企业或个人。但长尾理论并不排除主流,它只是消除了“二八法则”的盲点,如同钓鱼,如果一次一次钓的话,要用“二八法则”,如果规则允许更换工具使用渔网,就可以实施长尾法则。“长尾”作为发展公益事业的一种战略,是可以成就公益事业逐步做大的,易宝支付之所以在前不久的抗震救灾中募集了1800多万元,原因就是聚集了众多的“长尾”(社会小众),体现了小众的极大数量。

谈起此次“红十字汶川地震救援行动”网上捐赠项目的长尾战略运用,余晨感觉收获颇多。“互联网发动的是小众捐款,且本身不接受捐款,只是建立一个公众向具有公信力的公益机构捐款的便捷渠道,是公益事业的有机补充。捐款并不仅仅需要大企业、名人参与,需要各个渠道发挥力量,既需要大企业的捐款,也需要初创型、成长型的企业贡献力量,同时除了大灾大难,平时的捐款也非常重要,地震之后的网上捐赠同样需要长尾。”

捐钱多少并不是衡量企业公益行为的惟一标准,像中国移动在地震发生后最大的公益价值就是恢复灾区的通讯,对易宝支付来说,价值不是企业要捐多少钱,而且在第一时间提供了一个小众可以捐款的平台。

网络公益的快速兴起,募款数额的迅速攀升,似乎预示着公益事业由此将步入繁荣时代,余晨却表现得异常平静,“如果仅以捐款的多少来判断公益价值,实际上对公益事业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捐款的第一原则就是自愿,强迫个人或企业捐款是不长久也是不健康的,一定要培养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公益文化,让公益行为成为企业的一种日常活动,像一些企业因突发灾害而‘临时抱佛脚’的公益行为,是很难实现企业与公益组织双赢的。”

互联网是发掘公益“长尾”的最佳载体

对于易宝支付来说,与淘宝的支付宝、腾讯的财付通一样,它们的最大能力是能够提供第三方支付平台。所不同的是,该公司对于慈善的关注“似乎与生俱来”。2004年底,该公司的网上支付业务还未真正推出时,12月发生印度洋海啸,余晨和他的同事利用还未正式上线的测试版本,为北京市红十字会组织了为印度洋海啸灾难的捐款。之后,易宝支付一直在两个方面实践自己的公益理念:一是与北京市红十字会合作,长期在网上提供捐款的平台和通道;二是作为电子支付企业,每一笔支付交易发生,易宝支付就捐出其中的一分钱给公益机构,长此以往,一直坚持。

与全社会数百亿元的捐赠比起来,网络捐赠的数额毕竟是沧海一粟。不过,一个富人捐款100万元和1万个普通阶层捐款100元不一样的是,前者是表达了一个人的爱心,后者是1万个人的心意,余晨认为后者的价值更大。

以“一个人、一个月、一块钱”为理念,创立 “壹基金”的著名影星李连杰曾表示:“一个贫困学生捐的1块钱跟一个富人捐的10万元,在量上是有区别的,但在本质上并没有区别。”

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曾经说过:“做慈善,绝不仅仅是富人的事情,尤其在现阶段,慈善绝对不是高高在上,只有富人和圣人才能做的事业??平民慈善不开发,中国的慈善如无源之水。”

颇有同感的易宝支付CEO唐彬认为,互联网让大众参与公益事业的方式,进入了“2.0”时代。公益事业“2.0”,致力于“人人可慈善”,让全民都成为慈善的源泉。全民公益这个资源,一直分布在公益事业的“长尾”部分,以前由于程序、手续的繁琐,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发,而随着互联网手段和平台的充分使用,全民公益变得容易了。借助于功能强大的网络工具,公益活动不仅实现了图文视频的在线传播,让网友更直观全面地了解、感受到公益活动的真实性,也让网友的参与方式和手段更加丰富多彩。在线义卖、在线捐助等,都让普通大众感受到,参与公益活动是那么便捷,仅仅只是“举手之劳”,互联网被认为是传播“人人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最佳载体。

电子支付是互联网金融支付的主要手段,与“人人可慈善”有着天然的姻缘关系。与以信息传播为主要功能的网站不同,电子支付网站所聚集的网友,都是有网上购物和支付习惯的人,且大多为普通的社会群体,这些群体都分布在公益事业的“长尾”部分,虽然也有做公益的想法,但苦于手续繁琐、渠道太少,对他们而言,在线“随手”完成捐款,是一个极其便捷投身公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