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酒店的经营管理

酒店的经营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酒店的经营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酒店的经营管理

酒店的经营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土化 市场营销 人力资源管理 质量管理

国际酒店管理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积极采用本土化战略紧跟中国经济的发展、融入当地文化并利用地方经济文化特色来为酒店自身增色,本文重点从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质量管理三方面的表现来分析。

一、市场营销的本土化

本土化营销这里是指国际酒店集团在国境以外的东道国国家或地区开展营销活动时,按照不同国籍、当地的地理位置、传统文化、生活方式等标准来细分市场,重视消费市场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的营销环境来制定营销策略选择营销方式。

(一)适应与利用东道国/地营销环境的变化

东道国或地区的宏观政治经济环境改变都必须要让酒店适时作出调整。从工业经济发展的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从旅游地产等对海南岛的扶持到国家号召的西部大开发,国际酒店集团抢滩中国市场的步伐就紧紧跟随中国国家和各个地方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的变迁更新。除了酒店适应宏观环境的变化,当地市场顾客的变化、行业竞争状况、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等也随之作综合的调整。

(二)营销方式方法的合理选择与创新

一方面,表现在差异化营销的及时调整。首先进入中国市场是因中国人多市场大,在认真研究目标市场特点的基础上,重新细分市场和定位;然后进行产品的差异化设计,根据不同层段客人的需求来生产包装,直到客人满足。再次是渠道的差异化选择,一是在渠道的长短、宽窄的选择上要适合当地的社会环境和当地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二是能够尽可能运用本地经销商原有的营销资源,建立本地化的营销网络。

另一方面,是采用了立体的品牌营销。在围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建立品牌忠诚度展开的品牌宣传和推广活动中,跨国公司将国际知名品牌的人格化内涵同中国消费者心灵深处的自我形象诉求的心理定位相联系,并根据中国人的消费特点进一步强化和提炼,赋予品牌特有的牌格魅力。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本土化

通过使用本地人员可以消除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上的差异引发的种种误解,便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并且可以利用其在本地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打开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一)人员招聘与人才评估管理的本地化

人员招聘和评估的本土化强烈的体现在招聘人员的本地化,酒店集团利用当地的传媒、网络、专业的饭店人才网站等人员招聘需求,外方管理人员只会适时的了解一下,确定人员的基本都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中方人员,这些人员主要是酒店中低层员工的选择招聘。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的选拔与招聘,集团会从人才库中挑选,然后再根据猎头公司的推荐,由酒店集团总部面试、试用直到最后通过。

(二)人员使用与调配管理的中西结合

国际酒店集团在当地招聘到的员工中低层管理基本到位,一线员工基本只有 50%左右,然后在当地或合作专科学校招实习生,国际酒店集团与当地旅游专业院校的合作,这也是其在本土化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员工的调配管理本着人尽其用、岗位需求的原则,在优秀员工中间给与合适的调岗调部门,出发点也是是否适合酒店更好的发展和目前的人员使用情况,还有一个前提是对于员工的职业发展是否有利,这一点是外方管理酒店比较人性化的一面,也是竞争于国内酒店的优势之一。

(三)绩效与薪酬管理的严格与灵活

在员工待遇上,外方管理酒店略为优厚。首先是付给本地雇员的工资基本上高于或持平于行业平均水平,其次在对中方雇员的奖励计划上,较为容易依据酒店自身经营业绩和员工工作表现做出决定,甚至在外方酒店中对于外语的奖励颇为丰厚。

(四)人员培训与职业生涯管理

外方管理酒店普遍重视对员工的培训,在中国大部分外方管理酒店在人力资源部中都有独立的培训部,有些还建立专门的培训学校或与专业学校联合办学培训,希望通过培训来提高员工素质,从而提高酒店的竞争力。

三、质量管理的本土化

每一个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总部都有一整套质量管理方案,从LOGO标志、硬件的酒店装潢设计、酒店设施设备与人员配备到产品和服务质与量的标准等,在酒店内部建立为保证酒店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须的质量系统,它根据酒店特点选用若干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研制、生产、服务、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以制度化、标准化,使其成为酒店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

四、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管理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这些成果和经验更支撑了其总体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然而成绩背后因为一些文化、语言、思考方式等的巨大差异而使得本土化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

(一)日常营运管理方面

管理意图执行不力或目标不统一。集团总部的规章制度严格且规范,但具体落实差异较大。中国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是人治而不是规章制度对员工的管理,导致目前相当一部分酒店管理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一是各个岗位的职责明确但实施中分工细化不清晰,工作中存在推委现象;再是外籍管理者与中方管理者存在的一定程度的语言障碍以及个人理解的差异,使得下属贯彻外方总监的意图存在偏差甚至出现差错导致投诉。

(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首先,激励机制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高级受训机会、升职机会等论资排辈的分配、拉帮结派小团体势力的影响、用人、用工制度的不合理使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任务繁重、质量要求高的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受挫。

第二,酒店用人观念受本土文化和行业旧规的一定影响显得陈旧,不能把用人和育人两者紧密结合起来。酒店中高层对员工能力开发的重视程度及如何开发认识不够;培训作为开发的重要手段,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不少酒店中因为员工流失的存在,管理人员认为培训工作得不偿失,宁可用高薪、优厚的待遇招聘人才,却不愿珍惜酒店现有人才并积极培养。

第三,酒店的培训体制漏洞多多。各国际酒店集团对于培训是非常重视的,这点可从其培训预算以及在培训部人才配置上充分体现出来,但从培训的效果来看,与预期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三)营销管理方面

作为本土化表现比较好的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营销的方式的深化拓展,传统方式的营销在传统观念深厚的地区可以坚持使用,不必一并取消;目前关系营销有变味变质的可能,在现有多种营销方式的基础上,深化利用公共关系、合理利用中国人际关系中独特的关系纽带,需要营销管理者深思。

参考文献:

[1]李燕萍、熊峻,跨国公司在中国本土化战略中的文化管理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 年 5 月刊

[2]陈刚.对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关系的辨证思考,《江淮论坛》,2000年第5期

酒店的经营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济型 酒店 经营 管理

在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的今天,服务行业也有到了长足的进展,其中经济型酒店业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1经济型酒店及其发展

经济型酒店是指与发达国家接轨的低档酒店,是一个从服务、设施、价格、市场定位、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界定的动态概念。经济型酒店的核心在于服务有限、设施简约、价廉物美,实质上就是住宿功能突出、简化甚至取消其他功能的单一功能性酒店。经济型酒店以优惠房价和优质服务为最大卖点,具有“清洁、舒适、实惠、方便、安全”等特点,一般采取连锁经营、特许加盟等形式实现品牌延伸,各连锁店之间统一品牌形象、统一服务标准、统一物资配送、统一市场推广。它的诞生给酒店业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但市场研究的相对滞后和经营管理手段的不完善又导致了国内经济型酒店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2我国经济型酒店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2.1市场细分不完全,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刚刚起步,经营还很不成熟。一些民族品牌的酒店,对目标市场的细分工作不够细致和完全,没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很多经济型酒店只是笼统地把自费出游和中小商务客人作为自身的目标市场,这导致了市场重叠或者过于宽泛,产品设计没有层次感,面对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时产品和服务的针对性不够强。

2.2相关人才缺乏、服务非标准化。国内培养的大部分酒店经理人都是为大酒店“订做”的,而在专业的中小酒店管理方面,人才比较匮乏,甚至连专门的教材都很少。经济型酒店的人才需求旺盛,人才供给却相对有限。此外,标准化服务对于很多经济型连锁酒店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因为首先一点是目前行业标准处在空缺状态中。服务只有标准化了,服务的质量才能统一,并有所保障。

2.3市场营销手段缺乏,网络信息化水平低。与国外经济性酒店相比,国内经济型酒店明显缺乏市场营销的意识和手段。尤其是一些区域性的酒店,知名度非常低,品牌形象构建也不够成功。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除了“锦江之星”、“如家”、“新宇之星”等少数几家连锁酒店建立了电话中心和独立销售预定网络外,其他很多酒店都主要依靠专业的订房中心和旅行社来销售客房。而且,即便是有预定网络的酒店,其预定技术和效率也不是很高。

2.4收费标准不统一。经济型酒店已成为酒店业的一种崭新业态。但目前行业内缺乏统一的标准,给整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弊端。虽然国内经济型酒店都打着“经济”的牌子,但其收费标准却相差甚远。据有关调查,经济型酒店房价应该在100-150元左右才比较合理。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经济型酒店的价格远远偏离这一标准。

3经济型酒店的经营管理策略

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生存环境,在日臻成熟的消费市场和酒店容客能力过剩的双重压力下,传统的销售式和经营策略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致使酒店投资回压力倍增,有效的管理对酒店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和关键,寻求合适有效的管理策略是经济型酒店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1 注重市场细分和差异化个。经济型酒店应该进一步细分顾客群,可以成为偏重于专门为某一类顾客群提供服务的酒店。或者在条件资源许可的情况下,同时将几类客人作为自己的目标顾客,并能根据不同的客户群提供不一样的服务。如,针对自驾车的客人,配备一定面积的停车场,附近要能方便地找到餐厅、超市、加油站和简单的娱乐设施;针对老年游客,一部分专设的房间的灯光应比一般酒店更明亮卫生间内安装防滑倒的扶手,电视机遥控板按键及电话按钮为适合老年人的视力也设计得更大些,或附带有语音提示;等等。

3.2 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经济型酒店的管理人才目前在这个行业是非常稀缺的。传统的酒店管理机构培养的人才都是适应星级酒店的运营系统,很少能适应经济型酒店“一人多岗”、“一职多能”的特点。目前,一些发展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如“锦江之星”,已经建立了自身的人事培训系统,这种系统模式必然会在其他经济型酒店中得到推广和改进,这也是经济型酒店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人才培训系统是未来经济型酒店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3.3注重信息化经营。建立基于客户的完善的信息支持系统是连锁经济型酒店必须做到的。把网络技术的优势整合到销售业务和服务中,完善信息支持系统,这将在销售、服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大大减少酒店运营成本。服务业一直秉承一个定律:“谁给顾客带来方便,顾客就会给谁带来利益”,当顾客能充分享受诸如网络带来的快捷客房预定等方便服务时,他们就会对相关酒店越来越“钟情”。

3.4应形成经济型酒店行业的统一标准。我国的酒店管理普遍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经济型酒店来说,其服务模式“从情绪化到标准化”的提升过程还没有完成,大部分经济型中小酒店的服务管理不规范,谈不上科学化、制度化、标准化,员工中存在较强的情绪化服务倾向。服务的非标准化毫无疑问会影响服务质量的水平和稳定性,公司的品牌和声誉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服务标准化是中国经济型酒店发展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完善的管理系统和强有力的后备人才支持,以及行业内严格统一的标准是服务标准化的必备基础条件。

3.5成本控制策略。经济型酒店主要瞄准的是20%低端市场的价格敏感消费者,则成本控制自然就是酒店的首要任务。对于经济型酒店的成本控制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解决:其一是通过网络化布局实现集团层面上的规模经营;其二是充分利用政策优惠降低人工成本和税收支付;其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网络平台降低营销成本。

把握经济型酒店的优势,克服经济型酒店面临的困难,在管理中充分运用成本收益管理策略,成本控制策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及品牌和特色策略,才能使使经济型酒店走上健康、快速发展之路,真正达到使自身创利,社会受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戴斌, 冯颍. 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发展之路[N].中国旅游报, 2003(10),

酒店的经营管理范文第3篇

当前我国旅游住宿业迅猛发展,旅游业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质量也日益凸显。旅游院校作为旅游类专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进行着分析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匹配相应课程、研究教学方法并付诸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随着住宿业发展进入新常态,住宿业态在范围及边界上不断延伸,广义的住宿概念正在形成,我校培养酒店管理专门人才的目标也在适时调整:培养国际品牌酒店集团的服务精英和基层管理者、培养精品酒店和民宿的策划者、培养“酒店+”新业态中的经营管理者三个方向。目的是打造适应产业新需求、突显云南特色、具有中西文化服务理念特质的、酒店产业“高起点、高技能、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酒店管理专业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知行合一的过程,知识和技能的累积也是由初级到高级的进阶。从结构上,本课程是对酒店管理R等年所学课程的总体归纳。在职业教育三年中,我们为学生规划了三大类课程:基本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能力课。基本素质课是教育部规定的每一位大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类课程,如:《大学语文》、《大学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毛概》、《思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业基础课的内容是对酒店行业的基本了解及在酒店行业学习工作所必备的语言、形象等要求,如《饭店业概论》、《普通话》、《职业英语》、《职业形象塑造》等课程,而专业能力课则要学习酒店中各部门工作内容及服务技能,如《前厅运营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管理》、《酒店信息系统运营》、《酒店网络营销》,以及为提升职业兴趣、延伸学习内容而创新性开设的模块课程。从2016级入学的学生开始,《酒店经营与管理》这门课被安排在了第六个学期,也就是大专学习生涯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四个学期上述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有关酒店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业务操作,并且完成了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再学习本课程,会对前期所学的全部课程有一个总体的回顾及系统的联系。

从知识上,本课程是从服务技能学习到基层管理方法学习的提升。在第二、第三学期,学生进行的专业能力课学习是针对各部门各岗位的基础知识及工作任务的基本操作流程的学习,而《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知识则提升到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的高度,学习的重点不再是具体任务的操作步骤,而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站在经营管理目标下安排工作。

从技能上,是从操作具体工作任务到组织策划管理的进阶。前期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某岗位基本的服务技能,能够解决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具备一线服务员的工作能力及职业素质。经过第五学期及假期总和至少半年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酒店某岗位已有较熟练的基层服务经验,对酒店的工作性质、部门的运营过程也有切实的了解。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第六学期《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开设能够融会贯通酒店管理的理论与实际,提升学习的高度,配合《酒店督导》课程等学习,培养学生能站在基层管理者的视角,运用基础管理工具及方法安排工作流程、组织工作、策划活动、提升工作效率。

二、《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的授课现状

很多安排到《酒店经营与管理》这门课的老师都表示该门课的教学很有难度,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学校教师的酒店经营管理实际经验缺乏。学校教师由于工作时间及内容的关系,鲜有机会能参与到真实的酒店运营过程中,缺乏实际的经验和工作体会,只能通过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间接的方式获得《酒店经营与管理》知识点的阐述和案例,很难将一些书面的理论讲解得通俗易懂,表现方式也难以生动。备课过程参考同行已有的教学资料,难以补充新鲜的信息,导致信息落后。

理论课程授课过程单调乏味。由于上述原因,很多授课老师只能照教材、参考书或者按照已有 PPT 内容逐一讲解,理论的内容枯燥乏味,讲解的不透彻,学生依然听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授课教师的教学环节也没有精心设计,理论课程的授课将很有可能成为教师的单向输出,学生一旦对课程失去兴趣,则不会继续接收信息。一个课堂如果没有师生的互动,只有老师在照书讲,学生无心听,教学当然难以进行。

教学辅助资源不足,没有真实的运营数据做支撑。《酒店经营与管理》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课程,由于教师的实际运营经验缺乏,授课需要依靠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实际运营数据,而这些资料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取的,市面上的案例等资源已是多年以前编写的,无法跟上酒店实际运营的变化。

学习成果检验方式单一,无法真实评价学习效果。虽然《酒店经营与管理》被定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但教学效果和成果的检验还是过于单一,课程学习之后,只是被作为一门考试课被安排进行笔试卷面考试,而考试的内容大多围绕教材或授课的知识点进行,考试的内容只做到了一些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察,并不能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酒店经营与管理》课程教学效果的解决思路

酒店的经营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型酒店 集团 品牌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4-0019-02

经济型酒店在中国的发展不到十年时间,而这个行业以其独特的价格优势和高质量的服务速度在中国打开市场,成为高档酒店强有力的替代品。目前中国经济型酒店占酒店总量的10%~20 %,远低于欧美国家平均60%~70%的水平,从长期看,经济型酒店由于价格优势,业务量受金融危机影响较星级酒店要小,反而会面临新一轮的发展机遇。世界酒店业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集团化是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酒店集团化可以加强对投资、价格、质量、人才的控制,使投资者获得最大回报,既形成规模经济和资本、资金的实力,又有利于扩张,中国饭店应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抢先开拓和占领经济型酒店市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饭店集团。

一、中国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1.缺乏对酒店集团化发展的战略规划意识。很多经济型酒店快速地扩张和膨胀,源于利润诱惑,并没有把集团化发展列入到战略规划之列。管理者们缺乏战略规划意识,对于一些投机者而言,其目标并不是长久的稳健经营,追求的是短期内的疯狂扩张,当连锁达到一定规模后,立即把品牌和网络高价转卖给其他投资者,或者以经济型、连锁、网络的概念择机海外上市,套取利润。而只有少数酒店把集团化发展列入到战略上如“如家”、锦江之星、莫泰等,从而出现了循环累积效应。

2.经济型酒店的专业管理人才匮乏。中国培养的大部分酒店经理人都是为大酒店“订做”的,专业的中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很少。经济型酒店最大的特点就是高质量、低成本,而很多高星级酒店的优秀的管理人才拿不下架子而不愿做经济型酒店,一般的人员虽然可以通过培训达到要求,但缺乏后劲。在经济型酒店的集团化过程中,对于专业素质的人才要求更高,使得集团化过程中出现了人才短缺现象。

3.中外经济型酒店的正面交战。很多外资酒店看重了中国的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的潜力,大举进攻中国市场,而与外资集团相比,中国经济型酒店在经营管理的经验、资源调配能力、品牌建设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的“如家”、锦江等利用本土化优势,在数量和规模上超过外资酒店,但是在盈利能力上和管理能力还较有差距,中外经济型酒店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

4.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型酒店要快速扩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照葫芦画瓢”,把一些成功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的做法照搬过来,基本都是采用控制成本方式,以优惠的价格来吸引对价格较为敏感的人群,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在大规模扩张的过程中由于过于追求规模化经营,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而品牌的建设能力也大大下降,没有一个鲜明的品牌形象,使得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无法在酒店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影响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的因素

1.酒店集团化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力。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的过程涉及了多方面的管理因素如人力资源管理,培训选址,资本融合品牌和服务产品的创新等等因素,酒店的集团化战略规划能力在酒店集团化发展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把酒店的集团化发展看做一个系统过程,从系统的角度对酒店集团化发展进行管理,调动各个资源的协调配合,才能为以后集团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专业人才控制能力。由于经济型酒店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在酒店走集团化道路的过程中,能否及时的供应上酒店的专业管理及服务人员,将决定了酒店集团化的成败。“如家”在人才控制和培养上有自己的一套,如家酒店管理学院高密度的培训以及孙坚的草根会议,都形成了如家品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色,为集团化发展打下了人才基础。

3.酒店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外资进入中国经济型酒店,与中国酒店进行竞争的状况下,中国酒店在相对落后的管理方式上,怎样提高自己学习与创新能力决定了在集团化发展的过程中能否形成相对竞争优势的关键。饭店是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特征较强的产业,先进实用的饭店模式会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而怎样学习并创新,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优势与特色,是经济型饭店集团化发展的立足点。

4.核心竞争优势的构建能力。所谓的酒店核心竞争力是指一种在酒店内部经过了整合的技能和知识,是酒店内部关于如何协调服务流程和制度管理的汇总,是酒店在某一细分市场长期拥有竞争优势的能力。经济型酒店集团化过程中如何构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形成自己独有的竞争优势,是经济型酒店集团化成功的关键。

三、实现中国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集团化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战略

1.组建集团化核心管理团队。中国经济型酒店在进行集团化进程中,建立自己的集团化核心管理团队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管理团队的主要任务是在经济型酒店集团化过程中承担起资源协调,制定长远的战略计划,对各个资源进行整合,该团队必须就外部环境分析、行业结构分析、资源能力分析、竞争战略选择、战略实施与控制等方面制订全局性计划。另外,还要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酒店自身的发展制定动态的规划。

2.确立酒店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动态发展计划。经济型酒店集团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管理合同,资产运营,租赁,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发展模式,在酒店的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酒店的整体发展战略来选择酒店的发展模式。因此,酒店集团要建立酒店的总体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各个分战略,以形成系统化的战略管理计划。酒店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旅游业的发展会受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酒店集团化发展过程中也要制定相应的动态计划,以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以及各种发展机遇。

(二)建立激励和培训机制

1.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甚至决定着公司的业绩。经济型酒店企业文化建设对内能增加凝聚力,对外能增加吸引力;能有效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为增强饭店的核心能力提供人才支撑和组织保证。目前,经济型酒店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轻视核心文化建设。经济型酒店的文化建设一定要紧紧抓住核心文化建设。

2.完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的构建目标是:第一,吸引和留住对酒店发展有价值的人才;第二,激励员工不断开发自身潜能施展才华,服务企业,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效果。“如家”的做法是:一方面,根据员工所从事岗位工作的价值、责任以及工作难度给员工支付报酬;另一方面,又根据每个员工工作态度、工作技能的不同,不同的工作业绩,给企业带来不同的价值和收益等,设置其收入。

3.完善培训机制。由于经济型酒店的分散经营和酒店行业的人员流动的特点,任何一个经济型酒店的品牌在人员的培养和吸引上都需要从长远考虑,经济型酒店员工接受培训的频率和层次也应不低于高星级酒店,定期培训制度和专业培训机构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提升酒店的服务创新能力

服务是酒店的主要产品,经济型酒店所有的产品都将伴随服务出售,对酒店产品质量评价,取决于客人对服务的支配的酒店产品主观感受。服务创新的主要策略是:第一,服务差异化策略。即开发、发展与同行业不同的服务提供应、差别形象等,如“一站式服务”、“目的地服务”,酒店的文化氛围和形象、品牌氛围等。第二,服务质量策略。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要超过竞争对手,除了服务差异外,还必须有高于对手的服务质量。

(四)构建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品牌是建立在酒店产品和服务之上的,体现酒店核心竞争力的标志,经济型酒店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市场消费都比较成熟之后,经济型酒店之间的竞争就转化为品牌竞争,所以快速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并依据品牌实现网络扩张,则是经济型酒店在长期目标中成功的推动力。

创建经济型酒店品牌一般经历四个步骤:第一步,品牌规划与调查的目标是观念先导,充分准备,品牌诊断包括员工品牌教育,产品质量提升,饭店文化建设,资金人才准备,内外部环境评估等。第二步,品牌定位与设计,要求定位准确,个性鲜明,在选定市场空缺后进行品牌形象设计,包括个性形象,功能分析,外观设计,内涵充实等。第三步,品牌营销与管理,其目标是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培育顾客忠诚度,发挥品牌效应。第四步,即品牌延伸与输出,目的是形成品牌资本,发展饭店集团,主要内容包括完善核心品牌,壮大饭店实力,管理人才培养,特许经营输出,委托管理输出等,以实现经济型饭店的集团化进程。

参考文献:

[1]樊永恒.如家一样的酒店[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9:36-37.

[2]冯冬明.经济型酒店:发展・问题・策略[J].旅游学刊,2006,(7):58-62.

[3]赵小芸.基于SCP范式的中国经济型酒店产业组织演进研究[J].旅游学刊,2007,(9):29-34.

[4]侯国林,李金生,卞显红.论中国经济型饭店品牌建设的模式与方法[J].商业经济与研究,2005,(4):40-44.

[5]侯国林,李金生,卞显红.论中国经济型酒店集团化的模式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5,(20):151-154.

[6]沈涵.经济型酒店的产品创新与市场细分[J].旅游学刊,2007,(10):40-43.

酒店的经营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跨境电商;亚马逊中国

(一)研究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贸易形式――跨境电商蓬勃兴起。根据艾瑞咨询的报告,至2016年,跨境电商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将达到18.9%,交易规模将达到6.5万亿元。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模式正在进一步提升着我国外贸的实力。跨境电子商务的行为具有中间环节少、消费便利、促进销售等多方面优势,是我国企业提升自身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当社会经济开始向全球化发展时,市场竞争也从区域或者国家之内的竞争转变为全球性的竞争。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国际市场贸易需求的增长,都在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在全球电子商务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整合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的职能,从而形成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当下跨境电商企业的竞争力。

(二)相关概念界定

跨境电子商务:关于跨境电子商务,不同专家有不同的看法,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是指从事外贸的企业或者个人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将传统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数字化、电子化,从而实现产品进出口的新型贸易方式;刘娟认为:“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的形式,它能够使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贸易双方通过互联网及其相关信息平成交易,实际上就是把传统国际贸易加以网络化、电子化的新型贸易方式”;由上可得,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具有全球性、无形性、无纸性、匿名性、即时性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在1985年由Michael E. Porter提出。供应链,是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模式。它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三)我国跨境电商企业面临供应链管理的问题

客户需求差异问题:跨境电商是一种全球性活动,涉及的消费者对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跨境网络零售拥有着全世界的消费者,这些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必然有着不同的购物要求和习惯,这些都会对跨境网络中的客户忠诚度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全球经济一体化会对企业的一切活动产生深刻影响,客户的需求也会随着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了多元化。

供应链的物流问题:跨境电商发展的同时,对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物流模式的选择对于供应链响应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目前跨境电商企业的物流一般采用邮政、国际物流、海外仓和第三方物流方式。 邮政、国际物流运输环节多、周期长,消费者会因运输时间过长而直接取消交易;已在半路的货物退回国内仓库的费用远远高于产品本身价值,这又增加了运营成本,直接影响了国内跨境电商企I的利润;跨境电商贸易还要考虑结算时汇率变化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因物流长周期原因而面临汇率的风险;而受消费者所在国的海关法律、政治文化等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国相应产业的市场,拒绝高频次进口他国产品。

供应链的库存问题:供应链管理中库存的功能,是通过维持一定量的库存来克服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和供应的不确定风险对供应链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在企业的实际管理活动中,经常出现由于各种不确定性问题而导致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动出现障碍,如原材料延迟到达、机器故障、产品质量发生缺陷、客户订单突然取消等。

网络安全问题:跨境电商是一种全球,其交易行为涉及的对象如供应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需要安全的网络的环境作为交易的前提。因为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媒介,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虚拟网络上的商务模式,因此跨境电商就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被海关扣留的事件,甚至一些国内知名外贸电商网站也发生了信用欺诈事件。另外目前我国跨境外汇电子支付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些漏洞对跨境电子支付安全造成一定的风险。

(四)对我国跨境电商企业供应链的建议

重视客户服务管理:因为跨境电商企业的所面对消费者的复杂性,既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又要降低企业自身的经营成本,所以供应链管理中的客户管理和供应商管理的就显得尤为重要。供应链管理的产生是为了应对着社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用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增强的复杂环境,所以供应链管理也是以客户为导向。所以为提高客户满意度,跨境电商企业的供应链要准确把握客户动态、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便捷购买渠道、良好的售后服务及经常性的客户关怀等,始终如一地为客户提供优质、可靠的服务。

优化供应链物流配送系统:物流是供应链管理中影响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所以解决好跨境电商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如国际小包容易爆仓,造成货物积压不能按时送达、物流仓储成本高、管理难、信息共享度不足、供应链高端能力不达、滞后性等,优化物流系统是必然的选择。一方面可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整合供应链的海外仓建设,这样就是企业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海外仓直接发货,大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企业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未来跨境物流应该提高资源整合管理能力及提升服务质量、同时物流企业应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信息技术,从而建设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现代仓库,规范物流运输工具标志,提升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