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能源综合服务分析

能源综合服务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能源综合服务分析

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范文第1篇

施耐德电气远程能源管理系统(Remote Energy Management,以下简称“REM”)旨在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远程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在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及整合、扩展能力的基础上,使用能源数据采集、物联网数据传输、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稳妥的安全策略、虚拟化以及云平台管理等先进技术,充分整合海量的、分散的能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达到能源管理可视化水平,并通过移动应用的能源管理APP实现无论何时何地,呈现智能化信息报告的服务。

望京SOHO中国节能中心项目中施耐德电气运用创新的能效管理技术,从三个维度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商业楼宇能源管理专业服务, 为客户打造领先的能源管理系统:

1. 基于移动应用的能源管理APP,随时随地掌握企业级的能效管理情况,一键式微博,轻松展示SOHO绿色形象。

2. 基于云架构的REM(Remote Energy Management, 远程能源管理平台),支持SOHO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能效管理,配合咨询顾问服务帮助SOHO达到更多节能。

3. 基于SOHO BIM的三维能源展示平台,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物业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提升SOHO地产的商业价值,吸引更多投资人。

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流通产业;能源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因子分析法;状态空间模型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B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消费在不断增长。为了缓解目前的能源约束,我国政府提出要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国际经验及国内节能降耗的历史演变看,第三产业是非常有利于节约能源的部门。流通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流通产业万元GDP能耗由1985年的最高点4.649吨标准煤经过多年窄幅波动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点(2004年)4.420吨标准煤后虽逐步回落,但总体上讲,万元GDP能耗居高不下,反映出流通领域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①。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业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未根本改变,节能减排的潜力很大。近日,商务部刚刚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期间流通服务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未来5年流通服务业节能降耗进行重点部署。在此背景下,实证研究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相关研究综述

能源效率问题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学术界对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由此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对流通领域的能源效率的研究却较为少见。Schipper(1986)通过比较研究法分析了主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的商业能源消费总量、能耗结构及其能源消耗的特点,结果表明,1973年后多数OECD成员国在商业方面的能源强度都呈下降趋势[1]。Gowdy and Miller(1987)利用1972和1977年美国的投入产出表,研究了1973-1974年能源价格冲击对美国服务业能耗的影响[2]。Jabera & Probert(2002)通过对约旦商业能耗的分析,指出除了技术改造和升级外,应根据不同商业自身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能耗统计审计方法[3]。Farreny(2008)通过对西班牙一个有停车场的郊外商业区能量流的研究,分析了购买活动导致的潜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4]。Mairet & Decellas(2009)使用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研究了法国从1996到2006年服务业发展与能源消耗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增长是法国能耗总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导致能耗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归因于人们行为方式的改变[5]。Alcántara and Padilla(2009)使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了西班牙服务业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指出批发零售、饭店旅馆、房地产、租赁等行业的能耗是导致西班牙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6]。刘红玫、陶全(2002)认为, 所有制改革会带来管理和运营效率的提高, 会对能源效率提高产生积极影响, 实证结果也表明国有企业相比其他所有制企业有着更低的能源效率[7]。王庆一(2003)把能耗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概括为六个方面:自然因素、体制因素、价格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政策因素[8]。魏楚、沈满洪(2007)的回归分析显示: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每上升1%,能源效率将增长约0.44%[9]。徐广印等(2007)建立了区域物流能源消耗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对物流能源消耗与区域经济相关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公路货物周转量与物流行业能源消耗量关联最为紧密[10]。马天山、樊一江(2007)分析了交通运输生产过程中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特点, 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指出了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和重点举措[11]。张丽峰(2008)在分析了1980-2005年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节能率的变化趋势后指出,第一和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波动较大,应采取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降低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重点行业的能耗[12]。欧阳泉(2011)分析了流通业低碳化的必要性,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流通企业实施低碳转型的扶持力度,以技术创新推动低碳流通,大力加强流通从业人员的低碳意识[13]。

能源效率测度指标比较多,如能源宏观效率、能源实物效率、能源物理效率、能源价值效率、能源要素利用效率、能源配置效率、能源经济效率等。国内外学者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有关研究较为缺乏,国内仅有的涉及流通产业相关领域的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对于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多集中于单个因素的探究,至今未见有研究在诸多因素存在交互作用的情况下各相关变量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的文献出现。本文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流通产业的特殊性,在对中国流通产业能源消费强度进行分解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影响流通产业能源经济效率(以下简称为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影响因素的综合因子,进一步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综合因子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边际影响程度,并由此提出提高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

二、中国流通产业能耗强度分析

(一)历年流通产业能耗强度的变化

能耗强度是能源消费量与经济产出之比,即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费量。流通产业能耗强度用公式可表示为:e=E/Y(1)

其中E为流通产业能源消费量,Y为流通产业增加值。由式(1)可计算出1985-2009年中国流通产业历年的能耗强度(见图1)。从图1可知,1985-2009年我国流通产业万元增加值(按1978年价格计算)能耗呈波动变化:万元增加值能耗由1985年的最高点4.649吨标准煤经过波动达到10多年来的最高点(2004年)4.420吨标准煤后逐步回落。虽然最近几年能源消费强度下降趋势较为明显,但降幅不大,至2009年万元增加值能耗仍达3.601吨标准煤,还未突破历史的最低点即1996年的3.450吨标准煤,反映出中国流通产业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流通产业能耗强度的分解

将流通产业能耗强度进一步分解,可以分析流通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和能源效率的变化对流通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现将流通产业能源消费分解如下:

其中e表示流通产业能耗强度,Y表示流通产业增加值,t表示报告期,0表示基期。那么eΔY表示由于流通产业增加值改变而引起的能源需求变化,YΔe表示由于能源效率的改变而引起的能源需求变化。图2是以1985年为基期对1986-2009年中国流通产业所增加的能源消耗量按公式(2)进行分解而得到的。从中可以看出,1986-2009年随着流通经济的快速增长,流通领域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长,由于能源利用效率的作用使得实际能耗增加量小于理论能耗增加量,并在2004年后实际能耗增加量与理论能耗增加量的偏离程度有不断加大的趋势。这说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流通产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虽然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但作为高能耗产业之一的流通产业中的物流行业,由于粗放和低效率的运作模式,造成了能耗的增加和能源的浪费。因此,流通产业节能减排、向低碳化转型已势在必行。

三、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流通产业实际能耗增量与理论能耗增量呈现不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受到能源效率的影响而引起的,那么,又是什么因素改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呢?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外学者分别探讨了产业结构(史丹、张金隆,2003)、能源消费结构(姚愉芳、陈杰、李花菊,2007)、技术因素(吴巧生、成金华等,2006)、对外贸易(沈利生,2007)、市场化程度(史丹,2002)、信息化水平(李雷鸣、贾江涛,2011)、能源价格(杭雷鸣、屠梅曾,2006)、所有制(魏楚、沈满洪,2008)等因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方法包括直接回归法、灰色关联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因素分解法等。但现有的研究都是针对国家宏观经济层面或是工业及制造业等高能耗行业的,基本没有涉及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及主导产业的流通产业,并且对这些影响因素大多也只采用了单一指标的描述方法。事实上,能源效率的改变是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单一的指标都不能对它进行全面的衡量。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并结合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利用流通产业结构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信息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等指标综合反映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构建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基于因子分析的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因子

本文取1994-2008年作为样本期,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并经过整理。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按照相应的指数统一换算成1978年的价格(见表2)。

为避免上述8个变量间的相关性,我们首先通过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检验,以确定能否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KMO值为0.780,该样本数据较适合用于因子分析;Bartlett值为184.59,p

F1=0.071ZX1+0.151ZX2-0.083ZX3+0.169ZX4+0.181ZX5+0.160ZX6+0.181ZX7+0.150ZX8(3)

F2=0.744ZX1-0.073ZX2+0.378ZX3-0.008ZX4+0.126ZX5-0.081ZX6+0.238ZX7-0.003ZX8(4)

以归一化的方差贡献为权数,根据各公共因子的得分序列,把F1、F2合成为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因子F,即:

F=0.815F1+0.185F2

=0.196ZX1+0.110ZX2+0.002ZX3+0.136ZX4+0.171ZX5+0.115ZX6+0.192ZX7+0.122ZX8(5)

从式(5)可以看到,8个变量前的系数均为正;各系数(对综合因子F的贡献)从大到小排列所对应的变量分别为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水平、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技术进步水平。

(三)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关于能源效率的测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其核心乃是投入产出问题。国内外学者在不同领域使用了不同的测度方法,但大多数研究文献都是以能源的经济效率(即能耗强度的倒数)这个指标来表示能源效率的。考虑到流通产业相关统计数据的不完整性,本文也采用能耗强度的倒数作为能源效率,利用式(1)即可计算出1994-2008年中国流通产业能源效率(记为XL)的值(见图3)。相对于固定参数模型④,可变参数模型更能反映出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由于受经济体制改革及各种外界冲击与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考虑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造可变参数模型。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强有力的迭代算法——卡尔曼滤波来估计参数值。我们把流通产业能源效率(XL)作为被解释变量,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因子(F)作为解释变量,以1994-2008年为样本期,利用Eviews6.0软件,得到以下状态空间模型:

信号方程:XL=0.247+ME*F+[VAR=EXP(-10.616)],T=1994,1995,…,2008(6)

状态方程:MEt=-0.008+0.380*MEt-1+[VAR=EXP(-8.018)],T=1994,…,2008(7)

其中MEt为各年份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因子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边际影响系数(见图4)。

从图4可以看到:(1)1994-2004年,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因子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边际影响系数呈起伏波动,与图3显示的流通产业的能源效率进行对比可知,这段时期,边际影响系数几乎与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化背道而驰(尤其在1995、1996、1999等年份)。究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中国流通产业市场组织化程度偏低,条块分割导致流通企业“小、散、弱、差”、市场体系不完善、经营管理水平低、流通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含量及信息化水平不高,再加上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流通领域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外商的大规模进入加剧了国内已趋近白热化的商流、物流服务市场的竞争,结果导致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重复建设等粗放型发展问题,流通产业能源效率每况愈下,达到了2004年的最低点0.226万元/吨标准煤。(2)国内流通企业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逐步趋向集约和完善,资源的整合促进了流通产业资源尤其是国有资源加快向优势流通企业集中,形成了一批资本和销售规模庞大、市场覆盖面广的具有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大流通集团;不断强化的市场机制提高了流通产业的能源配置效率;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的进程优化了流通产业结构[16],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的快速下降调整了流通产业能源消费的结构。随着流通领域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加剧相互竞争的同时,逐步提高了流通产业的运行效率,加快了流通产业的技术创新。由此,自2004年以来,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因子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边际影响系数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能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其上升趋势相对较为缓慢。结合对式(5)的分析,上述结果说明了流通产业的技术进步水平还不够高,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继续深化对外开放。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在对中国流通产业能源消费强度进行分解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影响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到影响因素的综合因子,进一步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综合因子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边际影响程度,得到以下结论:(1)长期以来,中国流通产业能耗强度居高不下,虽然近几年来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反映出中国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赖于高消耗、高投入的粗放型发展;(2)采用1994-2008的数据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后可知,在影响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诸多因素中,正面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产业结构水平,其次是信息化水平,而技术进步水平为最小;(3)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1994-2004年,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因子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边际影响系数呈起伏波动,边际影响系数几乎与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变化背道而驰;自2004年以来,流通产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综合因子对流通产业能源效率的边际影响系数呈现持续快速上升趋势,能源利用效率也得到了不断提高,但其上升趋势相对较为缓慢。为此,要积极改造提升传统的商贸流通行业,培育新兴流通产业,进一步优化流通产业结构;继续深化流通产业的对外开放,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流通、经营和营销模式,研究并运用国际先进的流通技术,降低煤炭的消费比重,增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规范流通市场秩序及市场化的企业兼并、资产重组等运作模式,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超大型跨国流通企业集团,提高资源的聚合度及规模经济效益;加快流通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其整体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推动商业企业(市场)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加快发展低碳物流。

注释:

①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本文所研究的流通产业包括商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及物流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电通讯业)。

② 这里指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

③ ZXi表示对Xi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后的变量。

④ 运用OLS估计法及Eviews6.0软件得到的XL与F间的回归模型中,虽然变量系数显著,但拟合优度很低且存在自相关性,故不宜采用固定参数模型。

参考文献:

[1] Lee Schipper, Steve Meyers & Andrea N. Ketoff. Energy Use in The Service Sector: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Energy Policy, 1986, 14(3):201-218.

[2] Gowdy J. M., Miller J. L. Technological and Demand Change in Energy Use:An Input – output Analysi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1987, 19(10):1387-1398.

[3] Jabera J. O., Probert S. D.Purchased-energy Consumptions in Jordan’s Commercial and Public-service Sector[J].Applied Energy, 2002, 71(1):31-43.

[4] Ramon Farreny, Xavier Gabarrell, Joan Rieradevall. Energy Intensity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of a Purchase in the Retail Park Service Sector:An Integrative Approach[J].Energy Policy, 2008, 36(6):1957-1968.

[5] Nicolas Mairet, Fabrice Decellas. Determinants of Energy Demand in the French Service Sector:A Decomposition Analysis[J].Energy Policy, 2009, 37(7):2734-2744.

[6] Vicent Alcántara, Emilio Padilla. Input–output Subsystems and Pollution:An Application to the Service Sector and CO2 Emissions in Spain [J].Ecological Economics, 2009,68(3):905-914.

[7] 刘红玫, 陶全.大中型工业企业能源密度下降的动因探析[J].统计研究, 2002(9):30-34.

[8] 王庆一.中国的能源效率及国际比较[J].节能与环保, 2003(8):5-7.

[9] 魏楚, 沈满洪.能源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8):66-76.

[10]徐广印.物流能源消耗与区域经济相关指标的灰关联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7(6):689-693.

[11]马天山, 樊一江.交通运输与能源和环境战略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08(4):116-118.

[12]张丽峰.我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节能状况的实证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127-138.

[13]欧阳泉.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流通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 2011(3):16-20.

[14]李晓慧.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流通业生产率增长[J].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1(6):18-25.

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 合同能源 节能服务 管理模式

我国是源消费大国,能源利用效率低,是能源浪费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展新能源、节能减排、提高能源效率已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关键。每一个高耗能用电企业,能源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相当大的比重,如何降低能耗、开源节流,已成为各企业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新的节能管理模式,正日渐成为供电企业、节能服务公司与用电企业进行节能合作与沟通的纽带。

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是一种以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合同能源管理示意图见图1)。基于这种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公司被称为“节能服务公司(简称ESCO)”。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包括能效审计、融资、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培训、维护、节能量监测等一系列的综合,并通过与客户分享节能效益来收回投资和获取利润。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节能服务公司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在国外,公用事业电力公司以开办能源服务公司、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等多种模式进行节电,不仅能够弥补因节电而引起的销售收入减少,还可以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改善在电力供应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1、供电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1 必要性分析

(1)从社会价值看,供电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为客户提供更加深入、专业的节能服务,从而提高终端电能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将形成每年至少2500万tce的节能能力和1600万tCO2的减排能力。

(2)从企业价值看,供电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可以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在目前供电企业缺乏需求侧管理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合同能源管理能够有效补偿供电企业节能服务的成本,降低售电量减少产生的经济损失,并创造一定的利润,甚至可能成为供电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1.2 可行性分析

相比一般的ESCo/EMCo,供电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1)营销网络优势。供电企业营销网络遍布各行政区域,拥有一大批营销网点和营销队伍,并且与客户关系紧密,有利于减少节能技术的推广成本。

(2)在能源供给中的地位优势。供电企业处于发、输、配、售的中间环节,在整个电力供应价值链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提供多种多样的节能服务,能够有效引导终端客户提高能效。

(3)技术人员优势。供电企业拥有与配、用电设备研究、制造、设计相关的一大批技术人员,特别是在变压器经济运行、无功自动补偿、电力系统经济运行、负荷管理等领域拥有扎实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4)资金优势。供电企业资金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此外,供电企业主要以电费方式获得现金流,也使得供电企业能够较好地了解客户的信用和经营状况,有助于规避节能推广中的效益回收风险。

2、合同能源管理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企业内部对利用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电服务达成共识,优化组织机构、建章立制,奠定基础,促成节能服务公司为用电客户进行节能改造。目前,已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工作流程示意图见图2),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节电宣传;

(2)市场分析,筛选技术可行、有经济效益的目标项目;

(3)选择有资质的独立节能服务公司,促成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施;

(4)协调项目的运作过程;

(5)建立并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

第二阶段(提升阶段):随着配套政策和节能服务市场进一步完善、江门局节能服务资金、人力、技术资源得到发展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考虑采用总承包再分包的项目实施模式,或参股、并购节能公司开展节能服务工作。

第三阶段(全面实施阶段):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各种相关配套政策趋于完善,江门局在经营能力、服务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全面提升的基础上,结合营销战略,逐步扩大供电企业能源服务的业务范围,成立涵盖能源销售中介业务、能源风险管理、能源信息管理、能源设备维修运行等业务的综合性能源服务公司。

3、合同能源管理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

恩平市新锦成陶瓷有限公司位于沙湖镇蒲桥工业园区内,主要是生产、销售陶瓷产品,该厂现由两条线专线供电,两个中心电房,两个窑炉电房、一个煤气炉电房,合计容量为17,245kVA(其中8,230kVA为八月份增容)。八月用电量达300多万度,预计九月起月用电量将达600多万度,是恩平目前用电量最大的企业,公司有意向厂区的厨房进行节能项目改造。

该公司目前使用2台柴油汤炉及2台柴油炒炉,建议投资20kW电磁大型汤炉2台及6kW电磁小型汤炉1台取代现有的汤炉;20kW单头电磁大炒炉2台及15kW单头电磁炒炉连后水1台取代现有的炒炉。

3.2 使用电磁炉具替换柴油炉具的节能经济分析

每个企业都希望使用安全、清洁的能源,更希望使用低成本的能源,愿意借助专业的能源审计改进方案,结合有效的能源管理手段节省、精简能源使用开支,提高企业效益。以下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分析使用电磁汤炉及电磁炒炉带来的经济价值。

通过对电磁汤炉及柴油汤炉有效热量消耗的能源计算,全年柴油使用量和全年燃料费为:人民币96,000元左右;燃料每单位价:5,950元/吨。96,000/5,950*1,000=16,134kg;电磁汤炉全年所需要的能源费用为:59,295/0.85*0.72=50,226元

通过计算显示:电磁汤炉所需要的能源费用为50,226元。根据客户提供的数据,以现时汤炉每年使用350天;供应1,500人,全年柴油能源费用为96,000元左右。每年节省能源费用为96,000-50,226=45,774元。

通过对电磁炒炉及柴油炒炉有效热量消耗的能源计算,全年柴油使用量和全年燃料费为:人民币108,000元左右;燃料每单位价:5,950元/吨。108,000/5950*1000=18,151kg;电磁炒炉全年所需要的能源费用为:32,343/0.8*0.72=29,109元。

通过计算显示,电磁炒炉所需要的能源费用为29,109元。根据客户提供的数据,以现时炒炉每年使用350天;供应1,500人,全年柴油能源费用为108,000元左右。每年节省能源费用为108,000×29,109=78,891元。

3.3 使用电磁炉具替换柴油炉具投资回报周期分析

建议投资20kW电磁大型汤炉2台及6kW电磁小型汤炉1台取代现有的汤炉;20kW单头电磁大炒炉2台及15kW单头电磁炒炉连后水1台取代现有的炒炉,总数6台电磁炉具总价为人民币150,000元至200,000元。

综合投资费用和节省能源费用比较得出该项目投资回报周期为:

150,000元/(45,774+78,891)元=1.2年≈14个月;至200,000元/(45,774+78,891)元=1.6年≈19个月。

3.4 节能成效评估总结

根据新锦成陶瓷公司提供的資料,2台20kW电磁炒炉每天的使用时间为约为5个小时,2个20kW的汤炉每天约煲350升的汤,使用时间大约5小时,大部分时间使用1台。通过对现场仪表測量数据的计算,从而得岀更接近实际情况的能源节省量及投资回报周期。

根据对於节能成效的量测与验证计算,通过对节能措施实施前後的能耗比较,预计投资回报周期为1.9年,与当初能源审核节能建议书所计算的数据相当接近。预计每年可节省约10万元能源费用,节能效果显著,可见这是一个值得投资的工程项目。

4、供电企业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存在的问题

(1)一些用电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认知度低、推广积极性不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2)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大多为中小企业,自身力量薄弱,难以发展壮大。

(3)很多地区目前还没有正规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较为麻烦。

(4)在合同能源管理的具体操作中,如节能量的核定、合同的履行、现行税收政策和金融制度的适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难题。

(5)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实施涉及客户自身利益,急需政府方面引导和宣传,政府主管部门和能源管理机构应根据本地区节能减排要求,加紧研究制定和修改完善本地区合同能源管理系列配套政策,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加快市场培育步伐。

5、结语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能源管理模式在我国已尝试10年,充分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对节能事业的巨大推动力,节能改造技术将有很大的市场推广空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正在研究制定《合同能源管理技术规程》,对规范节能服务市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贯彻,新能源、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电客户与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对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市场营销;电力体制改革;能源互联网;售电公司;

作者简介:臧宁宁(1983-),男,博士,高级主管,主要从事电力市场、战略规划以及分布式能源等研究。;

1电力体制改革的影响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本轮电力体制改革最大的机遇在于进入售电领域,发售一体化,产业链延伸,优化资源配置和战略布局,在降低发电风险的同时,获取售电市场价值。售电侧放开对发电企业也存在较大挑战,售电侧放开,在优质客户争夺上,发电企业将面临激烈竞争,除了电网公司的售电公司一家独大,具有先行优势外,发电企业售电端还将面临基于园区、节能服务、分布式电源组建的社会资本售电公司的竞争,同时由于发电企业长期侧重发电领域,销售更多为国网单一大客户,虽然目前已经开展了大用户直购,但更多的是在政府主导下,发电企业单方面降价,让利电力大用户,发电企业在市场营销理念、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战略、市场营销手段和方法、客户管理方面均存在不足,并未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本文将借鉴国内外发电、电力企业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情况,分析我国发电企业售电公司搭建市场营销体系策略。

2国外电力体制改革核心内容

从国外电改历程看,改革模式以及改革历程都存在差异,如英国、美国、德国追求经济高度自由化的国家,改革模式走向更为市场化,电力工业产业链达到最大化的分离。以法国追求能源安全为主的国家,更多采用渐进的、保守的方式,坚持输配一体化。

德国电改要求发、输、配各环节完全分开、成本透明、独立核算,并成立独立的公司。但目前在德国电力市场上发、输、配虽然从法律上独立,但大的电力集团通过其子公司仍然涵盖了各环节的多数业务,如德国意昂和莱茵集团的经营范围包括发、配、售电业务,巴登—符腾堡州能源公司则实行发、输、配、售一体化经营模式。

法国电改从业务角度实施了厂网分开、输配分开、配售分开改革。

美国电改的核心内容是: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电价。对输电环节进行严格管制,在配电环节通过发放经营许可证的方式,允许某些电力公司在某一区域内垄断经营。美国电力改革要求各个环节独立经营,在售电环节逐步放开各类用户进入电力零售市场,自由选择电力供应商,并建立电力期货市场,稳定电力价格。

3国外典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体系

3.1莱茵集团[1]、意昂集团[2]专业化商贸公司与区域公司相结合

莱茵集团市场营销体系采取了专业化公司与区域公司相结合的模式,其中专业化公司侧重批发市场,区域公司侧重双边交易和零售,莱茵能源供应与贸易公司是莱茵集团市场营销专业化机构,主要负责莱茵集团在全球能源批发市场上的能源及衍生品交易。主要业务内容包括:(1)集团公司分子公司所需原材料的采购,如电厂所需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等。(2)电力、天然气、煤炭、石油、碳指标等能源批发市场交易和金融衍生品交易。(3)集团能源交易相关财务服务,如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并购服务等。(4)资本投资,投资优质能源资产和公司。

区域公司以莱茵英国公司为例,其主要业务由零售、发电、热电联产、电厂建设、核能发电、可再生能源、市场优化组成,其中:零售业务为540多万的商业和家庭客户提供电力、天然气产品和能源相关服务,家庭能源服务提供热水器安装、天然气集中供热以及热水器的运维服务等,并基于电子商务平台提供多种产品组合、节能产品与服务、热水器产品及服务等,如图1所示。

意昂集团是定位全球能源方案的专业供应商,专业化公司主要为全球商贸业务,主要负责电力、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石油、煤炭、货物、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天然气产业链上资产、合同的配置和管理等。12个国家区域公司主要负责区域内能源产品的销售、能源网以及分布式能源的管理等。

电力的采购和销售以批发市场为主。2014年意昂集团电力采购7521亿kWh,其中批发市场外购5227亿kWh,占比约69.5%,自有或参股电厂采购2294亿kWh,占比约30.5%。2014年意昂电力销售为7359亿kWh,其中居民和中小企业用户、工商业用户、销售合作伙伴、电力批发分别为620亿kWh、902亿kWh、913亿kWh、4924亿kWh,占比分别为8.4%、12.3%、12.4%、66.9%。

批发市场交易以专业化公司全球商贸公司为主。全球商贸销售电力有一部分来自自有机组发电,各区域子公司负责各自区域内电力销售,包括协议用户和批发市场,详见表2。

3.2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3]

由于法国电力公司为全产业链经营,此处以未涉及输电业务的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为例[4]。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是世界级能源巨头,主要从事能源服务、能源基建、天然气勘探与开发、创新技术研发、能源交易等。能源交易是其100%控股分支机构,有4个运行实体部门,分别是:(1)交易部门,主要负责天然气、石油、环保、电力、结构化产品、资产化证券交易等。(2)运行部门,主要负责市场方案的设计,涉及产业链上下游对公司经营活动的支持保障,如市场进入、风险管理、资产优化、咨询、交易战略等等。(3)风险管理部门,确保交易活动和公司风险规定、市场操作管制需求一致,其由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运行风险、风险整合、风险管理方法、新产品分析6个子部门构成。(4)辅助支撑部门,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包括操作安全性、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商业开发提供支持等,见表3所示。

3.3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5]售电公司侧重零售

美国爱依斯电力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独立供电商,在全球29个国家拥有发电、配电和售电业务。爱依斯电力通过公共事业业务向终端用户提供电力,客户包括商业、工业与政府客户,并通过发电业务向批发客户和其他中间商出售电力。爱依斯电力主要采用区域式组织结构,设立美国、巴西等6个战略业务单元,以美国战略业务单元为例,电厂与售电公司签订长期销售协议,售电公司部分拥有发电资产,主要负责区域内电力零售业务,见表4所示。

3.4国家电网“三集五大”市场营销体系

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全面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意见》,“三集”即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五大”即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其中大营销体系特点是:四强化、四集中、三运作,建成了公司总部“一部”,省(直辖市)公司“一部二中心”,地市公司“一部一中心”、县(区)公司“一中心”的营销组织架构,见图2所示。

2012年7月国家电网公司客户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客服中心”)正式成立,为国网公司直属单位。中心本部设在天津市,下设北方(天津市)、南方(南京市)两个分中心。客服中心是国家电网公司集中供电服务业务的执行单位和营销决策的支撑机构,其工作内容见图3所示。

未来国网市场营销的建设重点之一为电商平台。2015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与腾讯公司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就“互联网+电网”服务应用平台展开深层次合作,正式实施“互联网+电网”战略,合作项目将整合微信“智慧生活”解决方案和四川电力用户大数据资源,实现国网四川电力的智慧服务;整合腾讯全媒体传播资源,进行国网四川电力服务营销。

4对我国发电企业售电公司营销体系建设的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及结合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方向,发电企业售电公司营销体系建设应关注如下工作。

(1)建立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

从目前看,我国发电企业由于长期趸售导致市场营销体系薄弱,发电企业应组建市场营销部门,完善市场营销流程体系、人员架构、平台建设、制度保障等,明确总部、分公司、子公司以及基层电厂的职责分工。随着我国电力期货市场、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建立,集团公司可成立专业化二级商贸公司,负责集团电力市场批发交易以及电力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6]。

(2)零售市场侧重控股或参股基于园区发配售一体化

从目前看,省级电改试点售电侧放开,发电企业进入售电领域虽然具有电源点优势,但缺少客源和服务,应积极参与园区售电。据PJM公司首席执行官TerryBoston介绍,电力市场的改革价值,八成以上体现在批发市场上,提升发电效率,让投资者而不是终端消费者承担风险等等,剩下的改革收益体现在电力零售市场,那就是让人们有了选择供电商的权力,由于电力产品的同质化,客户选择供电商更多的考量在于价格和服务。要通过自有电量调配、外部电量采购等组织电量资源,并通过客户分级管理、特色供电套餐设计等开拓销售渠道。通过配置分布式能源、下游终端用电设备建设,以及供应燃气、热力、冷能等多种能源形式,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多种能源供应方案,增强综合竞争力。另外,通过为用户提供包括售电、用能信息、电量回购、综合节能咨询服务、综合低碳能源解决方案、合同能源管理等增值服务,实现售电公司运营模式的创新。

(3)能源互联网和大数据是售电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7]

能源综合服务分析范文第5篇

计量是节能和管理的眼睛,缺少科学的计量数据,节能和管理就是一句空话。质检部门主管的标准化、计量、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监察等工作,都与节能降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计量数据却是最重要的,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计量数据不准或不真实,什么成本、经济效益都不可能真实。

没有准确和必要的计量数据,能源审计的能量平衡表无法编制,能源网络图无法绘制,能量平衡测试工作也无法进行,也无法找到节能降耗的关键环节。没有可靠的计量检测数据,企业的能源消耗就是一本“糊涂账”,更谈不到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在《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督促企业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树立了计量就是计钱的理念!”节约开支、降低成本,没有计量这把尺子可不行。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企业领导的思想认识问题,或者企业领导对能源计量工作重视不够,想把企业节能工作搞好,就是一句空话。近年来,随着各地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专项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技术和管理上,相当一部分企业能源计量基础工作不扎实,能源计量管理手段落后、水平不高,存在对国家能源计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不了解、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不足或不适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队伍不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通过广泛的能源计量法规宣传和国家节能政策的宣传,要转变企业负责人对能源计量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片面追求产量和产值、忽视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使用、不把计量数据作为能源管理节能降耗和成本核算依据的错误观点,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推动了全市计量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服务中我们注意这几点:一是带着热情搞服务,对企业既管又帮、管帮结合,不能乱施权威,更不能居高临下;二是带着原则搞服务,寓监督管理于服务之中,在监管中加强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监督,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既要敢于直言不护短,又要苦口婆心帮助企业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更要在企业领导面前多为他们说话,多为他们撑腰,多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带着主动意识服务。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计量服务职能优势,着重帮助指导试点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能源计量管理网络,完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开展能源计量检测、实施能源计量数据统计和能源消耗数据间的平衡、追溯、比对,用科学的数据控制节能空间。质检部门应抓住当前的机遇,积极推进能源计量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思想统一是保障,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通过有效的技术服务,推动企业节能降耗工作,计量工作是能够有所作为的。

二、计量管理工作要融入到企业节能降耗中去

1.完善各项能源管理制度

为做好节能降耗工作,要制定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有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理顺了工作流程,各项管理规范、顺畅。这些制度包括:用电管理制度、用水管理制度、燃料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定额管理和奖惩制度。特别是定额管理制度在节约用能、合理用能、控制能源消耗生产成本的过程中发挥较大作用。通过在能源使用全过程的各个环节上安装的能源计量器具,使得各个环节上的能源是否按定额消耗就有了依据。通过严格的检查、考核、评比,确保奖惩结果在每月的绩效工资中予以兑现。

2.构筑计量管理平台,为节能降耗提供技术保障

计量确认体系是一个“标准化”的系统,有组织机构、职责、程序和资源五部分构成。计量确认体系在计量设备的规范、计量检测设备的配备及性能要求、储存与保管、量值溯源、记录、标记、环境条件、计量人员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要有明确要求,并对应形成的适宜程序文件。

3.完善能源计量网络

按计量数据的收集、处理、储存、反馈、控制的需要,逐步形成各种能源的检测计量网络,同时,还根据能源计量管理的需要,绘制《电能计量网络图》、《供煤计量网络图》、《蒸汽计量网络图》、《供水计量网络图》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计划严格按照网络图实施。

4.做好能源计量器具的溯源、检定等管理工作

计量工作的核心就是通过量值溯源,出具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为了保证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准确,计量管理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按照计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对公司能源计量范围内的各种计量活动进行管理、监督。建立企业能源量值传递系统。依据《量值溯源管理程序》制定能源量值传递溯源图。明确规定标准器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器具的型号、数量,被检定/校准的计量器具的名称、精确度、测量范围、数量、使用地点、检定周期等,使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要达到100%。对那些精密度高、本企业不能检定的计量器具,及时提请政府计量部门安排检定。实行周期检定。根据能源计量器具所检测对象的重要程度和使用环境的优劣,来确定各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要求能源计量器具的周期受检率要达到98%~100%;检定/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才能投入运行。对能源计量器具的购置,严格按照《测量设备采购、贮存、发放管理程序》执行。能源计量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要保证投入服役运转的计量器具的可靠性和精确度。

三、做好能源数据的采集、分析,为生产提供服务

扎实做好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计量数据统计是整个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企业在能源供应、输送和消耗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数理现象和运动规律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的结果以《质量月度分析》的形式,及时上报给主要领导和主管部门。统计分析包括:能源供应、消耗、节约和储存等方面计划执行的情况并加以分析;指出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特别是要提供统计期产品单耗(指单位产品如吨盐、吨汽等所耗用的某种能源,如多少千瓦时电力,多少千克焦炭)和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产品耗用的所有能源)。这些数据为公司合理组织供应,分配使用能源,能源消耗定额制定,计划节能目标的制定等各项能源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综上所述,计量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只有依靠科学的能源计量手段和管理方法,促进节能降耗,才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