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经济的特征

绿色经济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经济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绿色经济的特征

绿色经济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 现状 对策

一、中国绿色经济从何而来

低碳经济实质上是议论如何合理利用能源的问题。一是如何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因为化石能源要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二是要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三是要节约能源。有些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要充分利用它。低碳经济主要是围绕能源的使用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循环经济主要是针对资源来说的。环保常常有句话,“没有废物,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中国最早把从事“环保”工作称为“三废”,1973年成立了“三废”办公室。当时很多专家根据国际上的经验,认为实际上是一种放错了位置的Y源。如何使这些资源能够循环再利用,是循环经济需要解决和研究的课题。既包括可再生的,也包括不可再生的资源。循环经济重点解决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如各种矿产资源,但是能源不在此列。能源一般不讨论循环问题。它只能接替利用,不能循环。循环主要针对资源来说。特点是不可更新的资源。综合这两点的概念,针对资源方面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

二、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背景

伴随改革开放劈风斩浪四十多年的历程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但是经济发展的背后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即自然资源的极大消耗和浪费、环境的严重破坏以及生态系统的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也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需要转变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经济”,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以达到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目的。同时,绿色经济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重要特征,以经济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为内涵,包括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在内的高技术产业,有利于转变我国经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排放的粗放发展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集约式发展和可持续增长。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会上对还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市场竞争等九方面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从资源环境约束看,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空间相对较大,现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这表明,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绿色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是符合当今我国基本国情的。只有以“绿色经济”为主要的发展方向,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中国绿色经济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

(一)有关主题绿色意识较为淡薄

第一,地方政府的绿色意识不强,一味的为了追求政绩,对于只要能够有利于提高GDP的产业,任由任何企业自由发展。其中包括严重污染的企业。很多企业认为环境保护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并削弱其竞争力。其次,大众的绿色消费理念淡薄。目前大多数公民虽然具有一定的绿色消费意识,但是离真正的绿色消费行为还有一定的距离。比如,在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纸筷和餐具,还有在购买物品时大量使用白色塑料袋,对于垃圾分类没有任何概念,有时购买过度包装的商品等等一系列不绿色行为。

(二)整体战略规划不科学

我国绿色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缺乏统筹规划、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和管理不力等等,一些地区违法、违规审批,并且滋养了一系列腐败现象。这样不仅仅事绿色经济的发展不健康,也有一定的不持续性,缺乏规划。例如近几年许多地方没有充分考虑资源条件和市场价格等等因素,便让很多计划匆匆上马,帮助了这些过度浪费资源的发展。

四、如何推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不仅可以提高经济的发展水平,还可以到达保护环境的作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绿色经济”发展有内在统一性,“绿色经济”要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持平常心态,使经济发展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越,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为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在中国土地开花结果,我们需要作出以下措施。首先,从国家层面上,政府要继续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税费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高技术、低污染产品的研发,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过剩产能,以补贴的方式推动节能产品的市场推广。其次,从企业层面上,生产经营者在获取利润的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最后,在社会层面上,我们要坚决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环保,为中国绿色经济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2014年中央经济会议报告[R].北京,2014.

[2]皮尔斯.绿色经济的蓝图[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绿色经济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企业绿色技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人类为摆脱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物。绿色企业体现了循环经济特征,创建绿色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1循环经济的概念及本质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循环经济是一种“三赢”经济增长模式。它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要求纳入统一的框架中,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经济发展从数量型的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减量、再用、循环”(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其中,减量(Reducing)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用(Reusing)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循环(Recycling)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把终端物质运回到生产厂再带入新的产品之中。最理想的资源化方式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放弃的废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次级资源化也常见,即将废弃物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2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特征

在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时候,绿色成为人们的向往。于是人们更愿意将“绿色”同“环境保护”连在一起,如“绿色经济”、“绿色企业”、“绿色食品”、“绿色工业”等,全世界正在掀起一场绿色浪潮。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21世纪的企业也将是绿色企业。

作为绿色企业,它应该是在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的每个方面的绿色行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它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生产绿色产品。它是指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回收处置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较少,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

(2)建立绿色价格体系。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方面的环保投入增加了产品的绿色成本。因此产品价格应适当上浮,这不能认为是产品涨价,而是合理的价格上浮。它反映了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保证了绿色生产的资金供给,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在绿色价格的制定上,可采用心理定价法。因为人们对绿色价格有一种求新和求异的心理,认为绿色产品应具有更高的价值,他们对稍高的绿色价格从心理上愿意接受,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尤为突出。如,美国绿色食品的价格比一般的食品价格高出70%~200%,在日本绿色食品价格也比一般食品价格高出20%。

(3)建立绿色销售渠道。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减少运输过程的浪费;选择有环保意识、有良好的用户形象的中间商进行合作,与之共同推出绿色产品。

(4)建立绿色促销。即采用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营销推广等手段进行促销。其中,绿色公关活动有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内部公关,加强企业绿色文化的培育、宣传;二是外部公关,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企业的绿色成就,使企业的绿色形象得到人们认可;三是加强企业与社会的联系,企业必须随时了解社会对绿色的要求,社会也必须了解企业的绿色发展状况。

生态系统原理主要包括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等高效、和谐两个方面的优化原理。高效原理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内各种复杂的食物链(网)结构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工艺流程,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得到高效利用,并在内部消化废料;和谐原理主要是指通过生态协调使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间的关系和谐与融洽,使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机会最大而承担的各种风险最小。生态系统高效、和谐原理体现了自然界精巧的运营机制,为人类正确、合理地利用企业内外生态环境资源和组织企业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榜样。从理论上讲,应依据生态系统的高效、和谐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经济活动生态化,以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绿色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把生态过程的特点引申到企业中来,从生态与经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察工业产品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到绿色消费的全过程,以其协调企业生态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着眼点和目标不是消除污染造成的后果,而是运用绿色技术从根本上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工业生产。可见,绿色企业比一般企业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以较少的物耗、能耗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并能使在一般企业中被排出厂外的废弃物和余热等得到回收利用,可大大提高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综合效率,而非单纯的经济效率或生态效率。

绿色企业在经济运行上要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特点,即其绿色原材料和半成品供应、绿色产品设计、资金来源、绿色技术创新、绿色设备和工艺流程改造、绿色产品销售等方面都要对外开放。但绿色企业在其生态运行上要求具有高度的内部封闭性,采取少废和无废料绿色技术,减少各个生产环节上物质和能量的跑、冒、滴、漏,使废物最小化并回收利用,尽可能实现闭路循环。

3创建绿色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主要有以下实现途径:

(1)通过企业技术改造创建绿色企业。我国很多企业最初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废料产出环节多、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到后来通过对一系列现有工业技术的生态化技术改造,才使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即大量的绿色企业是在技术改造中建成的。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利用绿色技术加快改造我国绿色企业现有的工业技术系统,这是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的重要途径。企业技术改造主要包括:在改造落后的工艺流程中建成生态工艺;改造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性设备,降低废料产出率;改造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系统,使其实现微机控制而使全流程变成无废料工艺;采用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等使企业变成绿色企业。

(2)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建成绿色企业。加快以生态原理为主要基础的绿色技术、特别是生态型高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和核心问题。这要求企业真正成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宏观(国家政策)和微观(企业机制)两个层次出发,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内部动力机制、自身能力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等复合机制体系;针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外部经济性、社会化及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建立起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中介和服务中心,降低创新的学习成本,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绿色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建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风险基金;加快推广节水、节能、无废、少废和“三废”综合治理等实用绿色技术。上述都是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当务之急。

绿色经济的特征范文第3篇

近年,国家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建设,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在全国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和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色鲜明、体育文化浓厚、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见,体育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学界认为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空间载体,其核心是特色产业,如互联网金融、创意设计、大数据和云计算、健康服务业、其他智力密集型产业等新兴产业[7-8]。特色小镇与传统的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有明显区别,重在突出“特色”,这个特色依托于当地地理环境、历史环境、产业和经济特征,把特色产业、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独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聚合,突出当地自然、文化和人文特色的特色小镇。因此,本文认为体育特色小镇是指依托地理环境将体育、旅游、文化、养生、休闲、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小镇发展,具有明确的体育产业定位、体育文化内涵、体育功能的空间载体。

2循环经济的内涵及特征

2.1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是由传统经济的“物质单向流动”转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闭路循环反馈过程,提倡产品清洁生产和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形态,要求人类社会经济活动遵循生态规律,把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融为一体,以资源的最低投入达到最高效率地循环利用,是维持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之间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模式。

2.2循环经济的特征

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人类社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基本的运行原则,在社会经济体系发展中,要求物质在经济体系内多次重复利用、经济体系废物排放不超过环境自净能力或者能被环境内化。其二,强调经济系统整体的最优功能型经济,要求在牟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尽量减少对物质的消耗。其三,循环经济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公众和行业协会等,讲求经济体系各部门联合并协调运作。

3循环经济视角对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意义

3.1是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

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生态、经济、社会等三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循环经济传承了可持续发展思想,把发展经济进化成社会—经济—自然的综合生态系统,在系统内进行“废弃物”的全面回收、再生资源化和循环利用来延长产业链,最终以最小的消耗和环境代价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9]。由此可见,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促进体育特色小镇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持续健康发展,能促使体育特色小镇经济系统各部分的相互协作,实现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进一步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3.2是发展体育特色小镇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决定经济增长的人为、物质等因素的结合方式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包括粗放型和集约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能实现经济一时的快速增长,但过度依靠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综合效益相对较低,环境压力也明显增强,生态系统出现失衡。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经济增长方式应以发展循环经济来调整经济结构为切入点,重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提高体育特色小镇的资源利用效率,才能保证体育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4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1指导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布局规划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它与整个社会大系统和其它独立子系统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以循环经济指导体育特色小镇经济建设规划是必然选择。一是,以循环经济理念来确定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规模,以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合理确定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规模和产业布局,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部分效益的共同发展。二是,要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体育特色小镇经济规划,要遵循生态平衡原理,以“生态优先”的原则,建立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机制,规划好交通干线、小镇绿地、水体构成有机的生态调节系统,以此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利用率。三是,体育特色小镇应该更加注意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区应根据其地理位置、资源、能源条件选择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体育项目或产业。

4.2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制度规划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以循环经济理念推进体育特色小镇的制度规划。一方面,要以市场为核心,积极建立促进体育特色小镇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制度,找到协调各方利益的方式,让经济主体可以从体育特色小镇循环经济建设中获得收益,从而实现传统经济单向线性流动模式向循环流动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完善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制建设,法制建设是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保证。首先要就体育特色小镇循环经济立法明确各级政府、消费者和体育产业方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责任和义务;其次是要建立拉动体育特色小镇消费、政府购买、政策鼓励的政策体系,形成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

4.3引领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绿色发展

“绿色”是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体现。首先,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中,要树立“资源有限”的观念,实现地理、自然、人文、文化等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要推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推进体育产业组织、体育商业模式、体育服务供应链等深度融合,实现体育特色产业旅游、生态景观旅游、体育文化体验、体育项目娱乐的有机结合。其次树立人本意识,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形成绿色低碳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消费方式。最后应依靠科技进步,采用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节约资源技术,推进体育特色小镇构建集约、高效、智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对生态环境的防治、保护以及修复的宏观管控,推动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绿色低碳化。

绿色经济的特征范文第4篇

摘 要:近些年,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政府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一时间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的研究成为学术界的探究热点。论文在综述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诸如绿色会计理念并未确立、绿色会计体系不成熟、绿色会计发展的监管不足、专业绿色会计人才匮乏等问题以及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提出有意义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绿色会计;利益相关者

一、引言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世界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低碳经济主题跃然成为学术界探究热点,中国政府在2009年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中明确提出将低碳经济的发展作为国家长期战略,并严格制定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约束性指标,将低碳经济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可见,低碳经济的发展势在必行,中国经济进入低碳经济时代。

在中国,绿色会计的发展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它涉及了情况十分复杂的各个方面。绿色会计并不仅仅是会计行业的问题,也是针对现阶段的主要社会、环境问题应运而生的主要内容,它是以政府和企业合作为前提,需要政府对其进行大量推广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文献回顾

发达国家对于绿色会计(早期称为环境会计)的定义研究起步很早。英国学者比蒙斯(1971)在期刊《会计学月刊》上就发表了论文论述了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的研究。而在1973年,马林讨论了污染的会计问题,这是两篇开启绿色会计研究的文献。Stewart Jones(2008)最早提出了“碳会计”这一全新的定义,他定义了碳排放会计,认为碳排放会计是将碳排放及其排放权交易和相关鉴证等的会计问题的统称。Alan Mann(2012)认为将碳成本与实际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量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成功应对全球气温升高造成的威胁。

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会计从业者开始对绿色会计展开了研究与讨论,但遗憾的是由于环保意识欠缺,导致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度很低。中国的绿色会计理论是从介绍发达国家绿色会计的研究情况为起步点。在绿色会计的袁增申(2011)教授在他的研究中强调绿色会计是一门具有传统会计特征,更兼有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特点的综合科学。

三、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低碳”和“经济”归集于一体,它是现代社会在应对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的一种全新模式。低碳经济具有能耗低、碳排放低、污染程度低等三大基本特征,其核心在于两大技术分别是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

绿色会计又可以称为环境会计,最早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西方国家。传统会计将能源和原材料等归入了成本,但并没有将环境成本核算到其中。绿色会计与传统会计不同,它运用了绿色理念对传统会计理论体系进行进一步整合,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的独立的核算与控制的综合管理。

绿色会计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来看绿色会计的提出,是因为机器化大生产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全球气温升高、社会经济发展遭到环境的威胁的背景下而造成的,绿色会计的提出是为了跳出传统会计的局限性,为经济模式的转变服务,坚持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为了实现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绿色会计体系的健全。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会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绿色会计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绿色会计对于当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以及环境污染的现状的改善也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绿色会计牵涉到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境。

绿色会计的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型。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水平,所以还有许多环保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绿色会计体系需要较长时间的理论构建和反复实践证明才能够完整地建立起来,在这段体系构建的时期内必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绿色会计事务的混乱。

绿色会计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存在诸多漏洞。环境污染长期得不到解决,与政府的监管力度密切相关,绿色会计制度的发展也缺乏相应的监督,导致了发展的不完善。因此,要提高我国的绿色会计发展水平,需要政府、社会以及企业自身的广泛参与,对绿色会计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

企业对于绿色会计的了解不够深入,在目前的外部环境下也不够重视绿色会计相关人才的储备,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方法不合理以及操作不规范等问题。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较短,我国的绿色会计理念提出的时间不是很长,在企业内还没有完全确立,绿色会计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其概念也还没有被人民群众广泛地熟知。

五、政策建议

(一)强化利益相关者绿色会计意识

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活动具有外部性,尤其是有些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排放到环境中会产生污染,产生负的外部性。绿色会计制度的实施通过影响企业的成本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影响,管理者在做出决策时就必须要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从而在源头上达到治理环境污染的目的。对于公众来说,要提高他们的绿色会计意识,可以通过媒体的宣传来达到效果,例如在电视上投放公益广告,在网络上积极宣扬环保小措施,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健全会计准则,完善绿色会计体系

要保证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绿色会计体系就是实现这种发展的基础。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绿色会计制度,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的会计制度改革,根据研究出来的绿色会计理论框架,补充具体的绿色会计实施制度,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要,积极实施绿色会计核算制度对促进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绿色会计体制有巨大的作用。

(三)加强利益相关者监督力度

加强对于绿色会计实施过程的监管,需要针对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不能够一刀切,以免对企业造成不良的影响。企业每年独立编制环境报告书,对绿色费用和收益、资源资产和折耗等表内信息,以及废弃物利用水平、环境规定落实情况、质量状况等表外信息进行披露,而且要结合多个专业领域的专门机构对此加以评估和审计,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绿色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

参考文献:

[1] 比蒙斯(F.A.Bcams).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J].会计学月刊,1971,(3):24-28.

[2] 马林(J.T.Marlin).污染的会计问题[J].会计学月刊,1973,(2):18-22.

绿色经济的特征范文第5篇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的急速膨胀,全球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从适应地球生存环境、改造地球到主宰地球,对地球的影响规模、造成的伤害,空前加大;单纯强调人类社会行为的发展增长模式,所累积形成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生存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种注重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共识。

1992年6月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环发大会《2l世纪议程》中提到:人类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要达到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就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变消费模式,以便最妥善地利用资源和尽量减少浪费。其实早在1987年,由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组织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专家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被称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国际性宣言”,“可持续发展的路标”。在该报告一文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和实现机制,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就已得到体现。

什么是可持续消费?通常引用的定义是联合国环境署在1994年于内罗毕发表的报告《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中提出的可持续消费定义:提供服务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

以上定义可以进一步解释为:可持续消费具备可持续性和发展性,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指既要满足当代人的消费需求,又要充分保障后代人利益不受影响的消费模式;后者指要符合人类基本需求、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

我们知道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标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经济形式;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以破坏生态平衡、大量消耗能源与资源、损害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损耗式经济;绿色经济则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是一种平衡式经济。

绿色经济的核心指导思想就是可持续性发展,或者说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某种实现形式。

把可持续消费归为绿色经济的推动力,首先是因为可持续消费具有可持续性,需要消费,而不是让所有人重新回归到生产力不发达的传统旧社会。我们需要提倡节俭美德,但绝非是停止消费或拒绝消费;因为消费是生产的内因,是经济的推动力。消费既是人类的一种生理需要,也是人类社会一切经济活动的起点和归宿。人们的需要总是由低向高的发展,不断的消费,完成现有的需要满足,再产生新的高层次的需要,这样循环往复从而刺激社会需求,推动整个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有了消费才有市场,消费数量扩大,消费层次越来越高,才能实现商品价值和市场扩大,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政府一系列举措,刺激经济,扩大内需,促进人们的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消费推动经济,我们毋庸置疑。但是,消费如果不具备可持续性和发展性,就会形成“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模式,将形成生态社会发展的最大阻碍。只有消费具备了“可持续性和发展性”这一特性,成为可持续消费,才能给绿色经济带来推动作用。 其次,可持续消费具有发展性,这种消费包含消费水平越来越高、消费结构越来越合理、消费方式越来越科学,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消费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人们的消费状况,如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也是间接促使传统产业有组成部分,每一个环节都对应着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活动,而对这一过程的全程绿化就是绿色经济的范畴。

另外,我们在理解可持续消费与绿色经济二者关系的时候,还可以从构建全社会可持续消费模式着眼。构建全社会可持续消费模式,其中之一就是要加强消费者、生产者、决策者之间的沟通和监督,培育绿色市场、绿色商业和绿色消费人群。通过在可持续消费过程中树立绿色消费的意识,选择购买既节约能源又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绿色消费品,拒绝资源消耗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和调整的成因;如:人们对高效节能电器、绿色环保产品的高层次需求,使得转型生产节能环保产品的大批企业涌现,并吸引投资财团的资金进入,打造节能环保价值产业链等行为,说明可持续消费所具有的发展性,持续推动着绿色产业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有利于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全面发展的需要。

如果我们可以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那么,可持续消费则是构建绿色生态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持久的推动力。

我们在理解可持续消费是绿色经济的推动力时,也不是孤立地来理解。因为可持续消费连接着原料提取、预处理、制造,产品生命周期,影响产品购买、使用、最终处置诸因素等整个连续环节中的所多、污染排放大的产品;树立绿色消费的意识,建立可持续消费的理念,对于绿色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精神推动力也是很现实的。当前在中国,人们已经开始更多地选择不污染的生态产品和环保的生活方式。政府也相继出台更加有效的政策,加快推进绿色消费进程,并鼓励生产和使用生态绿色产品。从绿色消费开始,经过绿色市场,推动对生态技术的需求和绿色生产的发展,并拒绝会带来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的消费方式,最终形成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全社会可持续消费模式,还要倡导与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改变产品体系,更新设计观念,争取废物最少排放,将环境因素纳入市场行为体系,并从根本上消除污染,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一体化发展,同样是绿色经济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构成因素。

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不可阻挡的趋势和潮流,选择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全社会构建起可持续消费模式,形成绿色生态经济的持久推动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还有许多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