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1篇

针对我国对物流人才多层次需求的现状,分析不同层次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特点,提出我国高级物流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的建设构想,及其对高层次物流人才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看法。

【关键词】

高级物流人才;多层次;培养体系;教改措施

要加快我国物流现代化进程,改变企业物流理念平台低、管理技术水平低等落后的现状,必须加速研究高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和教改措施,培养出大量高质量的物流人才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1 高级物流人才培养的层次划分

1.1 多层次高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近来我国物流职业教育和认证培训快速发展,物流师资格认证体系构成了物流作业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但我国高级物流人才培养体系中以知识创新型为主的教育模式还要靠高等学校来实现。在充分借鉴国外成功的物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上,针对我国现行物流教育的特点和现有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兼顾物流业的发展要求,本文提出我国物流人才多层次塔式培养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

1.2 “以人为本”建立多层次、多类型教育体系是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方面,重点构建本科—硕士—博士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大学本科主要培养应用型、管理型人才,培养内容以物流基础理论、宽口径的素质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层次要特别注重物流学科建设。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教育分生源不同,主要是培养高层次工程型、管理型和研究型人才。在学科建设中要加强物流实验室建设,以满足管理和研究型物流专业人才对物流实时数据的采集处理、物流流程的优化分析等的需要,为物流实践和供应链理论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2 多层次高级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与改革措施

2.1 本科是高级物流人才培养的基础

2.1.1 本科层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在多层次物流人才教育内容中,本科是全面扎实打基础的阶段,要求懂技术、会动手、能管理。本科物流教学改革的目标应是课程体系要反映先进的教学思想,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立体化的先进教材、设施设备,能够保障适应物流现代化需要的基本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能够充分反映实践的最新应用成果;教学方法多样灵活,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1.2 本科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思路

本科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除了要突出通用性、基础性以外,还必须突出各校长期教学、科研积淀的专业教育、教学优势。面向整个产业过程设置学科和课程门类,拓宽专业口径。

⑴ 突出物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物流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内容应当加快更新速度,突出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将物流理论、物流技术和实践发展最前沿的内容介绍给学生。通过调整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等措施来不断提高基础教学质量。

⑵ 注重物流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物流是集现代管理理论方法、运输、信息网络、仓储管理、产品后道加工、营销策划等诸多内容为一体的一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型学科。因此,物流教育应本着服务于社会的目的,打破围绕物流功能要素的课程设置,应围绕行业和产业链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

⑶ 突出物流专业技能的实践性。本科教学应中安排多门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和毕业实习等多种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这些实践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使学生就业后能快速进入到工作岗位。

2.2 研究生层次是高级物流人才培养的重点

2.2.1研究生层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硕士研究生突出专深,要求应用型和研究型可分别发展,博士研究生突出创新,高级物流人才培养的硕士、博士层次教学方法是以科研型教学方法为主,直接参与各种科研工作是主要的人才培养方法。

2.2.2研究生物流人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思路

研究生层次的物流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主要体现专题性、热点性、前瞻性研究课程,导师在讲课、指导过程中主要是引导研究生形成选择课题、进行知识创新的思路。特别是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⑴ 从研究生教学、指导方法看,其特点表现为教学科研型或科研教学型方法,重点在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因此,要求研究生广泛阅读,掌握丰富的学术信息、把握学术前沿问题、形成宽广的知识基础、自具特色的知识结构;还要求研究生通过各种专题讨论,掌握独立研究和思考的方法,提炼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养成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为以后取得真正的突破打开通途。

⑵ 研究生层次的因材施教,既要体现人的自由发展需要,又要满足物流事业发展需要。诸如,跨专业生源在原专业知识与物流专业交叉形成创新的激发点。使研究生通过学科交叉、专业交叉获得更宽的了解物流管理专业领域视野,拓展物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⑶ 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研究能力,考验和锻炼着研究生独立进行重大课程研究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和导师及其他师友共同合作展开重大课题的研究。

⑷ 通过物流研究实验平台的建设,推动研究生物流科研手段与方法的改革。诸如物流工程与管理实验室建成后,研究生可以熟悉一流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掌握实际运作的供应链物流动态监控系统,为进一步完善教学手段,为物流专业课程教学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郭丽环.我国物流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

[2]杨德坤.关于高级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的分析和思考.交通建设与管理.2006(11)

[3]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改的启示.教育研究.2002(1)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开源软件;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多维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9-0242-03

一、开源软件及其特点

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以下缩写为OSS)是一种源代码可以任意获取的计算机软件,这种软件的版权持有人在软件协议的规定之下保留一部分权利,允许用户学习、修改、增进提高这款软件的质量。由于开源软件的这一大特点,因此,无论是软件开发爱好者、软件开发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都对OSS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乃至推崇。

到目前为止,OSS所涵盖的软件类型包括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论坛、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等,种类应有尽有。OSS在我国已经进入了政务系统、网络商业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等各个领域和行业,OSS在软件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

二、高职开展基于OSS的软件人才培养的意义

OSS除了可以大大降低软件企业的开发成本之外,它在软件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开源的项目、框架和资源非常多,可以作为高校源源不断的教学资源库;二是OSS的开发和自由修改的特点,非常适合用来点燃学生的创作动力[1],学生很容易在阅读代码和修改代码的过程中逐步收获成就感;三是由于高职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的课程设置可以更加灵活,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所以在OSS人才培养方面,高职有着天然的优势。

但是,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无论是在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利用开源软件进行人才培养的步伐虽然已经迈出,但是利用开源软件和开源项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地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还没有形成和固化。因此,要推动开源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着手,并通过成功的校企合作培养开源人才的例子来形成示范的效应,从而引领开源人才培养的全面推进。

三、基于OSS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

我们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开源技能人才的多维立体培养。探索在课程教学、课程实训、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参加企业的顶岗实习等多环节、多渠道进行立体的技能人才培养。

2.多层次的技能型开源软件人才培养。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模块修改-模块设计-系统修改-系统实施-系统设计和开发”等多个等级上循序渐进地培养不同层次的开源软件技术人才。

3._展“校企联合”的软件技能人才培养。探索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计划、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投入场地、设备人员力量等的教学资源,共同制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的校企联合培养方式。

4.提出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根据学生实训和实习情况的信息反馈,修正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手段、等级考核标准等内容,形成既能适应人才市场上的技能需求热点、内容上又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从而有利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开源技能人才。

四、基于OSS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可以描述为两个出发点、两个目标点、三大研究内容、四条工作路线,实施方案如下图1所示,具体的方案思想阐述如下。

1.两个出发点指的是以校内的培养和企业培养作为培养高职学生软件技能人才的出发点。

2.两大目标点一是指培养多层次的高职学生软件技能人才,二是指形成和沉淀出切实可行的基于开源项目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用于指导更多的高职学生,使得更多的高职学生成为社会需求的各层次的软件技能人才。

3.三大研究内容是指研究在校企联合的培养体系和框架下,具体地开展多维、多渠道、多环节的立体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的构建研究,以及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多层次的技能人才的研究等三个主要的内容。

4.四条工作路线指的是图中四个箭头所示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向,四条路线具体为:(1)以企业为主导提出软件技能人才的需求并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2)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技能人才需求情况制定多维的立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方案。(3)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具体的课程教学、课程实训、毕业设计和参加技能比赛、参与到教师的教科研的各类项目研究中等的多维多环节的立体实训。(4)企业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工程项目开发中去。

从上面的项目实施方案图我们还可以看出,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是以全世界的开源项目作为教学和实训的基础和资源的,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开源项目的特点决定开源项目的源代码是无穷无尽、完全公开、免费下载的,完全能够满足学校和企业的任何教学环节的需要;好处二是学生以这些公开源代码的开源项目为基础,可以以任何的角度和范围来切入到这些开源项目的扩展和适应性的开发之中,使得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锻炼,从而做到通过因材施教达到培养多层次的软件技能人才的最终目标。

五、基于OSS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法

我们的实施方法以研究为基础、以实践为主体。研究的内容既包括企业对于掌握开源软件技能的软件人才的需求情况、还包括甄选合适的开源项目的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等;实践的内容包括把开源项目作为课程教学的实际案例、以开源项目为基础进行课程设计、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教科研项目、参与各类的技能大赛以及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训等,从多渠道的立体培养以及多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培养两个方向和角度来培养能够快速灵活适应企业需求的多层次的软件技能人才。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实施流程如下图2所示。

六、_源软件技能人才的多层次培养

高职生源结构多样化,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面对分工细、技术性强的IT行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定位也各有不同,因此高职IT专业要建立立体化的培养机制,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多层次软件技能人才的培养。

1.通过竞赛培养技术能手。通过竞赛培养优秀学生和技术能手,不仅能激发优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斗志,同时还能带动其他的参赛同学共同进步。在高职,以赛促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我们除了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省赛、国赛甚至是世界级的技能大赛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科技节等活动,开展一些校内竞赛。在设计竞赛时还可以校企合作,联合IT企业策划技能大赛,让比赛和技能要求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

2.校企联合培养技能人才。除了部分的优秀学生之外,大部分的学生主要都是通过立体的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来培养成为行业的技能人才的。“立体”是指校内教学、校外实训和网络课程(虚拟课堂)教学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校企合作共同完成IT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走向社会,学生只有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才是合格的技能人才。因此,我们在软件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应该及时地引入一些企业的项目,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或者是同等难度的校内项目的开发,这样,学生才能胜任日后的企业工作。

3.强化资格证书,突破行业门槛。在我们的多层次软件人才的培养设计中,我们把考取必要的技能证书看作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低目标。我校在强化资格证书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推行了“六个一工程”,其中一项为至少取得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必须达到“六个一”的要求才能准予毕业。可见,在我校,学生考取资格证书已经成了我们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最低目标,不少的专业基础课都是围绕着如何让学生顺利考取资格证书而开设的。

七、基于开源软件的技能人才的多维度培养

软件技能人才的培养除了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应该从校内校外结合的教学环境、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以及不拘一格的创新教学方式等多个维度来形成目标一致的合力,才能为高职IT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平台。

在课程体系设计方面,高职应该将企业真实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的场景和环境方面,学校应该强化校企合作,真正把企业的人员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甚至是企业的文化资源都高度融入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做到校企共建、校企双赢。

此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可以通过企业导师的专题讲座、学生之间的作品交流、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形式来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微课、慕课、移动App甚至是教师的微信公众平台等多种形式来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通过多维度的人才培养,就能更好地推动软件技能人才的成长。

我校在多维度人才培养方面于近两年连续4次举办移动应用开发作品展示的活动,活动除了校内的师生参加之外,同时还邀请了软件开发行业的多名企业代表参加。企业的老总和技术大咖们给学生的作品从技术和市场两方面作了精彩的点评,使学生能够获得企业对他们作品的最客观的评价,让学生清楚自己后续学习的努力方向,活动收到很好的效果。

八、小结

本文首先探讨了开源软件及其特点,说明了在高职基于开源软件培养软件技能人才的意义,重点介绍了基于OSS的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研究内容、实施方案和实施方法,探讨了基于OSS的高职软件人才的多层次和多维度培养问题。

参考文献:

[1]黄丹.开源软件环境下高校软件人才的培养策略[J].软件导刊,2010,(3).

[2]都春,刘兴波.试论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开源软件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Discussion on Training Software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y Using Open Source Software

HE Sheng-hua,PAN Bi-chao

(Guangdong Mechanical & Electrical College,Guangzhou,Guangdong 510515,China)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珠宝行业 高技能人才 核心专业技能 多层次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具体岗位对从业人员的需求所建立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提升学习者综合素质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层次项目教学法是在项目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项目任务,从而让学习者能够所学内容更加全面和适用。对此,研究“多层次项目教学法对培养珠宝行业高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技能的探讨”具备显著意义。

一、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教育专业体系

培养珠宝行业高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技能的根本必然是满足珠宝企业对人员岗位的需求,以基层业务岗位工作为主要的项目基础,通过完成任务来明确学习者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从而满足岗位工作以及职业发展的需求,满足企业的发展目的。对于珠宝行业而言,多层次项目教学法的最终教学目的有:优质的职业到的、了解贵金属手势材料、首饰制作工艺、珠宝鉴定知识以及能够满足相关行业生产、销售、管理、服务等多元化的工作岗位需求,在高C合素质的基础上具备一技之长。

就当前的珠宝行业而言,就业岗位比较多,以珠宝首饰工艺和鉴定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其就业岗位主要是珠宝首饰检验员、检定员等,就业范围主要是生产珠宝首饰的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性企业,主要工作业务以珠宝首饰的鉴定为主。对此,就需要针对这一方面的业务需求,建立多层次性的项目教学,从而满足行业的需求。图1为珠宝首饰工艺和鉴定专业课程基本体系。

表1 珠宝首饰工艺和鉴定专业课程基本体系

二、建立多层次项目教学,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为了有效地提升课程体系的教学质量及效率,必须采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针对不同的课程,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需要采用不同层次的项目教学,体现循序渐进、逐渐提升,最终实现培养珠宝行业高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技能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为课内模块的项目教学、订单模拟的项目教学、真实订单的项目教学、企业平台项目教学。

首先,需要按照项目化教学的目的以大班的形式开展教学,教师需要在有限的学时内促使学生对珠宝首饰的制作有基本认识和记忆。例如,需要让学生对珠宝首饰的制作注意事项以及流程等有初步的了解和记忆,掌握国内外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当前珠宝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该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其次,将学生分为对个小组开展项目模拟学习,教师组织学生并引导其借助校外的实地调研、查询相关网站以及访问相关人员等方式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认识。最后,进行整体统计与总结,拟写一个相关的调研总结报告,其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不同类型的制作工艺的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和掌握,促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珠宝首饰制作能力。

在课内模块的项目教学当中,主要内容为首饰制作工艺的教学。首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项目。课内模块的教学项目主要是以学生的基础能力为主,也就是针对一些具体的小项目进行学习,如“珠宝首饰的制作流程”,通过具体的小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基础工作能力,为后续的各种教学项目提供可行性基础。

在模拟订单的项目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建一个与行业相关的订单,并让学生分成小组完成该项目。例如,建立一个关于“学校周年纪念币”的项目,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并对每一个小组下达明确的项目任务,如“设计”任务与“制作”任务,促使学生分工合作,真正的投入到项目工作当中。在项目完成之后,可以由教师、学生或者相关企业来进行评价学生的项目完成效果,并对学生提出建议。

在模拟订单的项目教学完成之后,便可以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订单项目。学校可以与相关企业获取联系,通过企业来获取相应的小额订单,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之下完成该订单。教师为学生提供真实订单时,必须确保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订单本身的质量要求,需要在保证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帮助学生完成订单。

企业平台项目教学主要是通过企业建立第二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平台。学校和企业达成合作,定向培养相应的人才,在学生掌握基本能力之后,便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定岗实训学习。在定岗学习过程中,成绩的评定不仅仅是以工作成果,还需要涉及到工作态度以及工作作风等,确保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以及规范性。对于企业平台项目教学而言,也可以作为企业聘用学生的依据,企业可以将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直接性聘用,从而让学生在项目完成之后真正成为企业一员,实现推动企业发展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关于项目教学的研究和话题越来越多,虽然存在许多的优势,例如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及职业道速和素养,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项目教学当中的岗位质量质量不一、管理监督难度较大等。与此同时,相对于多层次项目教学法而言,单一层次的项目教学法很难实现行业对高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此,必须采用更加丰富的多层次项目教学法来逐渐培养珠宝行业高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技能,从而真正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行业的发展做出相应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春宇,王昶,袁军平等.多层次项目教学法培养珠宝行业高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技能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4,(06).

[2]薄海瑞,马春宇,陈德东等.产业升级视角下培养珠宝首饰行业高技能人才核心专业技能的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

[3]左剑.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饭店服务与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雪莲,2015,(21).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教育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远程教育是开放教育发展的基础,对人才的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远程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就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土木工程人才教育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措施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入,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在不断变化,土木工程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的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一、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现状

远程教育是科技化和信息化共同作用出现的新的教育手段,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国高校中的土木工程专业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各大高校都希望能够多出一些人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由于人才的培养速度加快,各大高校都引进了远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专业培养,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性比较强,我国很多的地方高校资源渠道比较多,但是自主能动性却比较差,致使资源整理工作繁重,整合的难度比较大。

1、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系统模式

第一,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据调查显示,社会对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的需求主要是以技术类的高技能应用人才以及管理型人才为主,占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80%-90%。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模式,主要分为专科人才培养模式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土木工程相关企业等相关人士的问卷调查显示,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对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都非常认可,因为这样不但能够保证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应用型人才,也保证了这些人才能够及时满足生产第一线对人才的实际要求。目前,很多的高校已经和企业联手,学校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有具体的就业岗位。通过远程教育的系统理论学习和专业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将专业技能及时应用到岗位中,实现多层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的目的。本科人才培养主要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体制还不完善,因此还没有得到广泛使用,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较高职业素养,具有多项技能和较大发展潜力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二,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人才宽口径、综合性的发展目标,学校要加强特色专业人才的培养。土木工程就是很多工科学校的特色专业。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出发,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扩宽学生理论基础,提高专业技能为宗旨,加强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实行集中力量提高土木工程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的目标,打造土木工程专业的特色品牌,提高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水平,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土木工程专业和建筑专业学生人数比扩招之前多出了将近4倍,相关专业占到高校专业的70%以上,特色专业建设的成果显著。

2、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措施

第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的高等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也历经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该专业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第一,要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第二,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德智体等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发展;第三,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获得工程师方面的证书,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向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上,实现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由于我国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还不完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也要分不同情况进行处理。要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就要通过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应用体系进行培养以及教育机构通过岗位实习来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并没有表现出过大的差别,因此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难以区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针对这一特点进行专业知识的训练,通过模块化课程指导和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结合,使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证个性化的发展。其次,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提高人才发展层次,逐步将人才培养模式从应用型转为复合型,不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要求,更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发展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建筑行业的蓬勃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土木工程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使得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土木工程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学生具有全面的知识储备,还要求其具有多种技能以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和谐发展和竞争激烈两种环境交融的背景下,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性,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复合型人才在新时代下,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更多的是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避免追求数量,忽略质量。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远程开放教育对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未来学生就业的基础。要测试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是否能够经得起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检验,人才培养的质量就是重要的检验标准。第二,改进并完善教师队伍。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只要创新教师队伍,才能够保证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组成是灵活多样的,不受固定模式的束缚,不但包括学校专业的教师,还包括外聘教师、专业方面的行政教师等相关人士,而且这些教师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区域,存在与各大高校之中,因此,要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建设,这样才能够保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成果。第三,校企合作推动土木工程发展。校企合作使土木工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特点就是开放、自学、面授补充等。为了实现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要深化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加强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促进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土木工程的教学教育形式灵活多样,这样就出现了难以评价教学效果的状况。为了使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效率的目的,就要对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系统工程,所以需要新的教育理念注入、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按照社会对土木工程人才的需求,进行符合标准和规格的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的内容,提前设定教学体系,制定符合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机制,对教育的整个过程提前设计,保证在进行土木工程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把知识传递给学生。通过对远程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远程教育对于土木工程的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应用性,结合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特点,使土木工程教育能够迈入校企结合的阶段,促进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利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作者:杨蕾 单位:博州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初明祥.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15,29.

[2]郑健民,严超君.远程开放教育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5:101-107.

[3]王卫东,彭立敏,余志武,谢友均.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44-148,160.

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层次协同;教育模式改革;个性化;创新教育

Innovative multi-layer collaborative mode of education, to train personalized mechanical engineers

Li Biwen, Yuan Fengwei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fact about the undergraduates’ limitations in the level of knowledge, cognitive abilities and ways of thinking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difference of receiving the degree of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personalized training mechanical engineers, multi-layer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has to build a personalized multi-layer collaborative teaching model, to carry out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which to promote quality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innovation ability, learning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ies mechanical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Key words: multi-layer collaboration;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model; personalized; innovative education

针对我国现阶段机械工程领域多层次人才需求的现状和学生个体素质的不同层次差异,构建“个性化培养机械工程师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协同教育模式”,从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育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我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向设计创新大国的战略转型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持。

1 构建个性化多层次协同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多年来,对机械大类本科学生的培养定位集中在工程应用型与工程技能型层面,但很显然,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兴趣、认知能力、解决技能、学术愿望及职业需求等方面。这样粗线条地将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服务的产品—毕业生,划入帅才、将才和兵才中的兵才一级,不利于调动机械大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大学生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上的发展。为此,我们对人才市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结果显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和种类越来越多样化,仅有一小部分毕业生能够获取直接运用学科性教育课程内容来工作的职业;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岗位,对机械工程类毕业生专业知识的广博性和运用灵活性、多学科知识的掌握、问题解决技能、书面交流技能、组织技能、对实际工作情境的理解能力及其领导素质等均有各自不同的要求。通过对2008年以来,本校机械类本科大四学生进行就业意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省属高校机械专业本科毕业生实际就业岗位类型与学生就业意愿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现象,实际岗位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能获得在一线从事工程应用型与工程技能型的工作岗位,三成学生能获得工程设计与产品研发的工作岗位。而主要矛盾体现在:有一半以上学生的职业需求是从事设计与研发方面的工作,而现实与理想相去甚远。究其原因,我国机电产品依赖引进技术生产的企业数量较多、靠自主研发并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例不高,可能也是现阶段机械类本科学生就业岗位与就业意愿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人才市场的变化、毕业生的机遇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调查结果,但如何主动适应社会生产力提高对科技进步的依赖和对劳动者素质提升的要求,在满足学生多层次学术愿望和职业意愿的同时,使其具备社会所需要的价值和文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弘扬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仍是省属地方高校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2 创新多层次协同的教育模式,培养个性化机械工程师

2.1 以实现“目的个性化”为目标的初级专业教育阶段

由于按机械大类招生,新生刚入校时,接受的大类专业教育是粗放、介绍性的,效果十分有限。机械大类各专业前3个学期的课程在“宽口径、厚基础”原则下设置一致,第4学期开始分专业教学。为了避免学生选择专业时的无知和盲动,我们在第2学期安排了2周的认识实习,使学生对机械大类各专业要做什么、怎么做有了大致认识和了解,为迎接“成才通道”做了思想上、感情上的准备。第3学期末在分专业之前,我们召集机械大类的全体学生,请各专业责任教授进行一次详尽的专业教育,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目的不仅是增强学生对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就业方向的了解,也是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特长甚至社会关系,有针对性地确立自己的学术愿望及职业需求。接下来,在第4学期第6周前后,我们要求各系主任、专业责任教授、专业核心课程责任教授分专业进行一次更为详尽的专业教育,内容包括专业学习的基本任务、学科专业最新发展动态、课程特征及作用、教学组织结构、教学资源、学习方法以及协同教育的目的和形式。

2.2 以实现“过程个性化”为目标的分层次协同教育培训阶段

2.2.1 学科内整合关键技能的教育培训层次

依托学院设立的全国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湘南基地、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三维CAD原厂认证联考授权考试网点以及学校工程训练中心,进行学科内整合关键技能的第二课堂学习。大学生主动参加SolidWorks,CATIA,PRO/E,Ansys和UGⅡ的学习,积极参加数控操作实训的学习,并获得相应的培训证书和职业技能鉴定证书。

2.2.2 教学与科研并行的教育培训层次

在专业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及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中,以“教学与科研并行”的形式,加强教师的研究性教学和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首先,要求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智力,将自己在该课程领域的成果(主要是论文成果),内化为约占课程8%课时的教学内容,以拉近学生与现代科技发展的距离,并塑造别具一格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教学特色。其次,要求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在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期间,为本专业学生举办一场学术讲座。老教师要将相关领域基础理论中的知识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自然地、水到渠成地结合,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科研资历较浅的年轻教师可以向学生解读课题标书、分享成果。再次,打破由教师承包半个班进行专业课程设计指导的传统,采用“双向选择”,由更多的研究型教师,面对更多的班级,进行短时期、高水平的学术指导,充分发挥其教研所长。最后,在毕业设计环节,我们不但继续执行“双向选择”的做法,而且在“大机械”教育教学平台下,实现各专业师资共享,让工程设计类、软件设计类、工程技术研究类的课题能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解决技能、学术愿望及职业需求很好地对接,让所有学生都“有的吃”,让尖子生“吃得饱”。

2.2.3 以工程实际问题为中心的教育培训层次

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但这只是智能奠基,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前提,不可能自然产生创新能力。只有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通过工程研究及生产实践的锻炼和应用,以工程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教育培训,形成以创新质量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才能增强学生的自学、观察及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其学习能力、工程意识、创新思维和创业才能,也才能增强其生产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当前素质教育要达到的重要目标。吸纳学生参与到科技产业实体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是现阶段满足这一教育愿望的最好方式。

2.2.4 以联合培养为导向的教育培训层次

我校实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管理体制,多年来为核电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专门人才。我们创造条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2006年以来先后与以核能发电为主营业务的中核集团江苏核电有限公司,在核科研、铀转化、后处理、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治理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科研生产力的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中核集团、苏州阀门厂3家企业,签订了《中核***与南华大学“订单+联合”培养核电人才协议》。从本科教育入手,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的大机械类专业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

2.3 以实现“结果个性化”为目标的协同教育培训阶段

为实现“结果个性化”,我们主要做了4件事:(1)根据毕业生的职业需求和现实能力,为他们推荐和联系毕业实习单位。(2)在学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开设分会场,组织专业教师、特别是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以及学生辅导员,就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与毕业生的职业需求和现实能力,进行实时咨询和对接分析。(3)向毕业生公布专业责任教授、系室主任及专业课程教师的手机号码,在第7、第8学期为他们实时提供就业咨询服务。(4)根据专业教师所掌握的信息和资源,为考研学生提供报考学校或调剂学校及其研究方向的咨询,提供面试技巧的咨询,以满足考研学生的学术愿望。

3 结束语

通过构建“个性化培养机械工程师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协同教学模式”,按照“分层实施、按需培训”的策略有效地运行该模式,实现“目的个性化”“过程个性化”和“结果个性化”高度统一,增强协同教育的教育资源配合性,为培养机械工程师创新素质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多年来,机械工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参考文献

[1] 李岚,邱长军.个性化培养机械工程师创新素质的多层次协同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09(34):164-165.

[2] 郭士正,戴瑞琳.构建数字校园实现个性化教育及创新人才的培养[J].龙岩学院学报,2006(1):70-72.

[3] 杨利峰,刘勇.基于多层次模型的高等教育满意值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2-17.

[4] 姜乃强.11所特色高校组建协同创新联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1-10-21.

收稿日期:2012-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