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学艺术素养

文学艺术素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文学艺术素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文学艺术素养

文学艺术素养范文第1篇

因人而异的艺术素养培养模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兴趣,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以寻求正确的发展方向。

1.学校情景式教学。

积极发展和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大力改进职校美术教学方式,加强师资力量,提高美术教学设备质量,组织多种形式且与艺术素养有关的各种课外活动,定期做好教学后期的总结和检查,不断地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

2.内外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积极地将课外活动引入美术教学中来,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活动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研究型、兴趣型、综合型等多种形态的艺术教学体系,将传统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与艺术素养的培养相结合,推动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比赛培训等课外的柔性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培养艺术素养中能够达到虚实结合、刚柔并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艺术素养融入课堂的培养模式。

教师在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增设一些有关艺术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例如《美学》、《艺术考察》等。并将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发掘出来,讲解给学生听,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更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进先进的教学辅助工具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例如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白板等。

二、综合美术和其他学科的资源,促进职校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我国,美术知识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要积极而又充分的考虑美术教学的真正目的以及美术课堂所具备的特点。现阶段,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极具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以及艺术素养高的新型人才,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符合现当代教育的发展,同时也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也是教育界的主流趋势之一。所以,积极促进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资源是加强教学资源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更能有效的促进艺术素养的全方位发展。教师要立足于当今社会发展背景,将我国传统的文化融入到美术教学之中,将美术教育作为桥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知识以及与美术有关的内容,并将其进行科学的综合,逐渐形成以美术教学为主体,其他学科为辅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角度的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能够做到全面的认识美术,将美术教学的特征、美术表现出来的相异性、美术发展的规律等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不同的学科资源有联系的放在一起进行详细的分析,例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就是以几何图形为基础创作的。这就有机的结合了数学和美术两种学科的知识。

三、加强学生美术修养,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首先,理论知识丰富美术修养,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奠定了基础。在职校美术教学课堂中,我们要关注的是对美术的学习和艺术熏陶的作用。教师应当避开传统教学模式,泛泛的理论知识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积极挖掘美术教学中的亮点和艺术魅力,并将其呈现在课堂之上,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感受艺术的发展、学习我国和外国的各个美术学派的风格和特点、了解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在美术作品中感悟美、欣赏美,为培养艺术素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也要积极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其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作品的创作。美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课堂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将学生带入“美”的世界中去,让他们将自己的实际生活同美联系在一起,并用自己的感悟和绘画方式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知、通过自己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不断提升,艺术素养也在不断的上升和提高。最后,在作品中发现艺术的美,在课堂外培养艺术素养。美术教学不能只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师要积极的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各种与美术相关的活动中去,去观看画展、参加美术比赛、拜访一些名家倾听绘画心得,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不断培养自己的艺术素养。

四、结语

文学艺术素养范文第2篇

1.1指标筛选对每次专家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程度,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表示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而变异系数(CV)和Kendall秩相关系数(rk)则用来衡量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对于重要性赋值均数<0.3和CV>0.25的指标作为备选的删除指标,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完成指标的筛选。指标重要性程度评价采取Likert量表的形式来实现,分别赋值非常重要(5分)、重要(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5个等级。

1.2质量控制在实施调查前,向咨询专家详细介绍本研究的内容以及填写问卷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实施调查中,对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严格监控,在后期问卷回收中采用双人录入。

1.3统计学方法采用Kendall''''s秩相关检验。

2结果

2.1专家基本情况15名专家筛选过程中,注重代表性和权威性并重的原则,所有专家都具有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对本研究内容相对熟悉,因此可以认为专家熟悉程度较好、判断依据充分,专家队伍权威性较高。本研究邀请的15名咨询专家的研究领域、职称和学历构成见表1。

2.2专家咨询质量

2.2.1专家积极程度本研究的3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均达100.0%。3轮问卷调查中,专家均对咨询内容进行了严格的审阅,给予了严谨的指导、并给出了中肯的意见与建议,并对指标的清晰度、可测量性和准确性进行了细致的推敲和修订,表现出对本研究的极大支持。

2.2.2专家意见集中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用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和满分比2个参数来表示。在第一轮专家征询中,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3.0;3个一级指标中,除了A1指标满分比为33.33%外,其余指标满分比>50%,9个二级指标的满分比均>50%;三级指标中,除了B1下的3个三级指标外,其余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3.0。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征询中,修正后评价指标体系的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均>3.0,满分比均>50%。说明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专家基本取得了较为集中的意见(见表2)。

2.2.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本研究中,对专家协调程度采用CV和rk来评价。CV表示专家对某一个指标的波动程度,rk越小说明专家协调程度越高[3],其计算公式为。而rk反映了不同被调查者对指标评分的一致程度。3轮专家征询中,所有指标的CV均介于0.021和0.239之间,对3轮专家征询的评价结果进行Kendall''''s秩相关检验,rk分别为0.313、0.451和0.457,均P<0.05,提示3轮专家征询意见协调性较好。3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协调程度见表3。

2.3指标修订与筛选第一轮咨询后,根据专家意见,将二级指标“B1学术信息价值意识”下的“具备信息素养认知”、“认识学术信息的重要性”和“认识学术信息素养的重要性”3个三级指标删除,增加“认识学术信息的理论价值”、“认识学术信息的应用价值”、“学术信息的交流价值”3个三级指标;在二级指标“B3学术信息获取”下增加“从医学实验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从临床治疗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从师生传承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和“从学术会议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4个二级指标,并对部分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归属进行了调整。第二轮咨询后,根据专家意见,在二级指标“B5学术信息应用”中增加了三级指标“筛选所需学术信息的能力”,删除三级指标“学术信息的交流价值”,并对部分指标的文字描述进行修正,专家意见基本一致。第三轮专家咨询中,根据专家意见又对部分指标描述进行了修正,并依据专家评分和指标筛选条件对指标进行最终评价,所有指标均满足指标筛选条件,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1个三级指标的医学研究生学术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3讨论

文学艺术素养范文第3篇

校园文化作为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思想上和实践中应该加以重视。通过厘清高校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基本内涵,剖析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以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

校园文化;艺术素养;理性思考;实现路径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教育文化,日益成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承担着培养人才重要职能的高等院校,自觉地借助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既是职责所在,亦是大势所趋。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符合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实现高等教育基本职能的根本需要,是实施高校文化育人的有效方式。

一、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基本内涵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基于艺术的认知及规则而建立的稳定性审美力和价值观。即一个人应具备的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建立广泛联系的艺术感悟力、艺术观察力、艺术想象力、艺术创造力和高雅的审美品位,且能够不需要外部作用或他人提醒,就会自觉自愿地在现实生活中得到迁移或体现。”通过高校校园文化来“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可以通过提高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使品格完善,感情丰富。通过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使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成果和国外艺术成果,以增强他们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发展个性,开拓思维,启迪智慧,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文化与艺术密切相关。艺术是一种文化形式,是人们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出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创造物。它以艺术品的形式展现出来,如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舞蹈、手工艺、口头艺术等。文化包含艺术,艺术丰富文化。”文化是艺术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艺术,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以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文化与艺术的本质特性和根本要求。高校校园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职责。总的来说,就是要:“在尊重学生的艺术爱好,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精心选择经典的、具有启发迁移作用的艺术范例,并通过对艺术作品、艺术家、艺术事件等具有明确主题目标的艺术本体内容的体验与分析,以达到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目的。”具体而言:“第一,拓宽艺术视野,扩大艺术语汇,普及艺术基本知识,多层次、多渠道地全情投入艺术感受与体验,积累审美经验。第二,健全与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开发多元智能,激发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全面提高艺术修养,加强相关学科间的联系,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弘扬人文精神,完善人格品质。”

二、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思考

校园文化作为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手段,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目标,那么,校园文化如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反思。校园文化作为高校实施教育教学和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学界的普遍共识。不管是相关研究者,还是高校管理者和教师,从理性层面上,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也在自身实践中,有意识地、自觉地利用文化的自身价值和作用,影响和教育大学生,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但是,在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因为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原因,导致校园文化在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欠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仅重视部分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忽视对全体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规划和培养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是新时期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以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不应仅仅局限于相关艺术专业和具有艺术天分大学生的培养,而应以全体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为目标。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高校职能管理部门和教师,为了提升校园文化层次与水平,往往倾向于为少数具有较好艺术潜质和能力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遇,使其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而忽视对大多数艺术素养和能力匮乏的大学生的锻炼与培养。大部分所谓的缺乏艺术天分和才能的学生沦为活动或比赛的看客和陪衬,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或比赛更多是消极和被动的,甚至仅仅停留消遣和娱乐层面。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现象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常态,被学校、教师和学生普遍认可和接受。

(二)以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过多依赖于课堂艺术理论与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大学生艺术素养和能力的实践养成。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不仅依赖于基本理论与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练习、体验、反思和升华。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既要注重艺术理论与知识的课堂教学,依赖相关专业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与示范,更需要走出课堂,利用校园精神和制度文化对大学生耳濡目染,逐渐养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校园文化是指课堂教育教学以外通过物质、精神和制度所营造的文化形态,通过物质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来影响和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它的形式既有静态的,又有动态的;既有文字的,又有活动的;既有参与性的,又有观摩性的。是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是大学生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艺术素养的实践方式,为大学生喜闻乐见。目前,许多高校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设置了系统化的培养计划和特色化的校本课程、教材,但是,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较多地依赖课堂理论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了艺术能力培养的实践性与体验性。导致大学生对此类课程的目的性和实效性的质疑。,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和锻炼以获得切实的主观体验和内心充盈。

(三)以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未能打破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壁垒,让艺术素养的培养更加生动化和丰富化。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文化环境作为肥沃的土壤。学科化和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固然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不同的艺术素养倾向和偏好,但将其放置在校园文化背景下,其狭隘性和条块性便昭然若揭,这有悖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初衷和终极目的。文化无处不在,艺术焉能固步自封。对于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也不应囿于学科与专业限制,这样容易使艺术限于刻板和教条。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不应禁锢于学科教学和专业限制,应走向校园各个角落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要有全局观,要打破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壁垒。不可否认,不同学科和专业在开展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时,各具特色,与专业相关。但是,人的艺术素养是全面和相通的。作为校园文化,应在体现特色的情况下,弱化不同学科、专业对艺术的狭隘理解和认识,以人的本质需要展开对艺术的追求,通过欣赏美、创造美等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促进艺术素养的提升。

(四)以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存在校园文化的同质化建设倾向,使得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脱离学校特色,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尊重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和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历史发展、学校定位和实际状况,逐渐形成具有一定品牌特色和符合学校特点的校园文化。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受到重视,但是缺乏高校校园文化的品牌特色和学校特点的现象却比比皆是。高校管理者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缺乏深入的思考,学校的校园文化是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第二阵地,是将课堂艺术理论知识实践化的主要场所。通过调研和走访,我们发现,校园布局雷同、建筑翻版、文化活动类似、竞赛比赛相仿等比比皆是。千校同一、文化复制现象泛滥。上述现象映射了高校管理者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肤浅和简单化思维。这种缺乏特色的、割裂学校历史、漠视大学生实际的标准化校园文化,对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路径

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人、影响人和培养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艺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为此,在构建高校校园文化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校园文化建设要注重以点带面,发挥相关艺术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引导作用,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整体提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关注全体大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以点带面,发挥有艺术特长和专长的师生的带动作用。高校普遍存在和艺术相关的学科和专业,具有较为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高校要有意识地发挥这些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特长和专长,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以他们为核心,积极宣传,促使更多的大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校园文化活动要面向全体大学生,鼓励合唱、话剧、群舞、时装展示、茶文化展示、各类摄影、书画、文学作品评奖等集体性项目的开展,并且面向全体学生组织艺术社团或者艺术活动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艺术实践。

(二)加强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通过校园文化搭建多元化艺术实践的平台,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目前,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受到高校的普遍关注,教师在各学科的专业教学中也加强了对大学生艺术素养的渗透,许多高校开设了相应的选修、必修和公选课程,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一方面加强课堂教学的艺术素养渗透和相关艺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另外利用校园文化的立体化、全息化和动态化的形式,让大学生在课堂之外充分获得艺术体验和锻炼,积累欣赏美和创造美的经验。

(三)校园文化建设要打破学科和专业的阻隔,消除不同院系之间的狭隘性和单一性,让艺术教育走向更广泛的融通与和谐。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对全面发展是极为重要的。目前,高校学科化和专业化的培养方式,客观地阻碍了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充分培养,使得艺术教育逐渐沦为学科化和专业化的附庸。艺术教育和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是一种普及教育活动,是一种更为广泛的,较少受到学科专业限制的活动,尽管需要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指导,但更多地依赖个体的理解、领悟、锻炼和体验,其效果的提升要求消除院系艺术活动的狭隘性和单一性,使得艺术教育走向交融与和谐。

(四)校园文化要注重特色品牌建设,充分挖掘学校文化历史和自身发展特点,打造符合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一千个高校就有一千个校园文化”,就是说,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只要从学校的发展历史、所处区域和自身专业、师资和学生特点入手,就能找到自己的校园文化特色和品牌。这由每一所学校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性决定的。如,围绕大学生和社会所关注的“双创”主题,结合高校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大赛活动,形成培养大学生艺术素养的特色文化。

结语:

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一起,构成了人的精神世界的三大支柱。高校中,大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从认识层面说,以校园文化为途径,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符合文化本身的功能属性。从实践结果看,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和制度层面都给予了大学生丰富的、多种多样的、适切的形式和形态,既满足了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对于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丰富了情感和情绪需要,又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道德观,促进个性和品格发展,扩展艺术视野和思维形态,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增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石远鹏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海鹏.大学生艺术素养[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09):1.

[2]王薇.大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和提升[J].企业家天地,2011(12):94-95.

[3]林坚.文化学研究引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03):63.

文学艺术素养范文第4篇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当今,初中学数学教育中与人为本,大众数学和问题解决的现代教学思想已成为一个热点,数学教学将更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数学能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它不仅包括理解运用数学概念和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计算和估算,还应包括检查、检索、阅读相应的数学书刊文献,会利用表图、计算机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从模糊的实际课题中形成相应的数学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和策略;会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

一、 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培养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教材中,很多章节都配备了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习实作业、应用问题等,在教学中遇到相关内容,要让学生积极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圆、扇形、弓形的面积后,让学生思考:一种圆管的横截面是同心圆环面。用刻度尺只测量圆管横截面的哪一条弦的大小,就可以算出截面的面积?充分挖掘数学教材,在数学课中去体现问题解决的思想精髓。

二、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猜想、发现的欲望。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门崭新的课程、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的问题。例如初中数学教材的引言,可以让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平面几何是怎样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数和几何有什么关系?平面几何将要学习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实际中有什么用?学习平面几何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在教学中经常提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就会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引入一些开放性问题

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人们主动地去观察、猜想、试误和发现,这是一种建构活动。解决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的建构或引申,这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

四、组织学生开展编题活动

让学生学会做学问,会提出问题,编拟问题给自己思考,给别人思考,学生编题过程,是活跃的创新活动过程。让学生编拟数学应用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生活现象,思考能否用数学的知识方法、观点和思想去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一过程用文字语言表示,编拟出一道数学应用问题。这一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数学建模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编拟数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有敏锐的眼光,勤于思考的精神,并能通过现象看出问题的本质,更重要的是逐步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一练习过程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真谛──将数学思想与方法内化于学生自身的素质之中,使学生真正地认识到:数学是根据人类自身的思想对世界的认识,反过来它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发展、完善自身的思想。

文学艺术素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士其;科学文艺作品;烹调食材;烹调方式;烹调技艺

师范生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未来的“儿童精神食粮的烹调者”,如何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从而提高自身教育技巧(烹调技能)呢?笔者觉得: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学习,就能增长自我这方面的能力和技巧。本文要谈的是著名的科学文艺作家高士其高超的“厨艺”。

高士其,著名科学家、科学文艺作家,一生写下了760多篇的科学文艺作品。著名作家冰心这样评价:“假如儿童文学作者是儿童精神食粮的烹调者的话,那么,高士其就是一位超级厨师。” 这句话高度赞美了高士其科学文艺作品的高超艺术水平。高士其的作品对儿童的影响是成功的,作为承担未来教育任务的师范生来说,也希望对儿童的教育是成功的。那么,应该掌握哪些技巧呢?高士其作品的魅力是什么呢?

首先,考查一下高士其作品“食材”的选择。长篇科学童话《菌儿自传》说的是人们肉眼看不见、手摸不着的细菌的那些事:细菌长得怎么样?从那里来的?细菌的家庭成员有哪些?细菌最怕什么?最喜欢什么?细菌是如何谋生的?细菌和人有什么关系?细菌带给人类的危害有哪些?细菌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大王,鸡,蚂蚁》谈的是大自然生物链的循环问题。《细菌的祖宗——生物的三元论》谈论的是动物的祖宗是谁?植物的祖宗是谁?细菌的祖宗是谁?《鼠疫来了》《疯狗与贪牛的被控》《霍乱先生访谈记》《散花的仙子》等谈的是瘟疫(鼠疫、疯狗病、疯牛病、疟疾、霍乱等)的传播与防治的问题。《细胞的不死精神》谈的是抵抗力的问题。《我们的土壤妈妈》谈的是土壤的功能问题。《原子的火焰》谈的是原子能的产生和运用的问题。可见,高士其作品的选材涉及了细菌学、微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动物学、植物学和物理学等。这些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深奥的,如何清楚明白地介绍,才能够让儿童接受、喜欢呢?况且,科学文艺的灵魂是科学的,容不得半点荒谬。这一点,高士其自己也曾说:“科学文艺应该有高度的科学性。这就是说,它必须有丰富的科学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是根据正确的科学事实和理论的,不容许丝毫的歪曲……” 这方面和教师是一样的。教师传授知识,遵循的就是“科学”的原则。既要科学准确,又要生动有趣。事实证明:高士其成功了!他的作品在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可是“红红火火”的,即使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高士其作品的内容还是具有人民性、生活性和永恒性的。他的作品是儿童的好朋友。因为它极大地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生活中,儿童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高士其的作品揭开了大自然神秘面纱的一角,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为儿童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的自然世界,令人神往。可见,具有渊博的科学知识也应该是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的一个方面。

其次,考查一下高士其作品的“烹调方式”。食材很高端,可如果只是用一种烹调方式的话,是绝不会引起少年朋友的兴趣的。所以,必须采用多样化的烹制形式。高士其的散文作品采用的就是多样化的形式。例如《大王,鸡,蚂蚁》采用的是游戏的方式,《热血和冷血》采用的是通篇对比的方式,《鼠疫来了》采用聊斋式的鬼魂哭诉方式,《霍乱先生访问记》采用记者访问的方式,《散花的仙子》采用的是传统神话的叙述方式,《疯狗与贪牛的被控》采用的是法庭断案的方式,《听打花鼓的姑娘谈蚊子》采用的是打花鼓唱戏文的方式等。这样的游戏方式,形式新颖多样、活泼有趣,深受儿童的喜爱。我们知道:儿童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朱自强先生说:“游戏之于儿童,是其生活本身,游戏的意义即其生活的意义,游戏是纯粹的生活,生活是纯粹的游戏。” 游戏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也是增长智慧的过程。如《大王,鸡,蚂蚁》写的就是一个儿童玩的游戏:大王是大拇指,鸡是食指,蚂蚁是小指。游戏规则:大王可以吃鸡,鸡可以啄蚂蚁,蚂蚁可以吃大王。在大自然中,“细菌便是‘蚂蚁’,植物便是‘鸡’,动物却是‘大王’了”。游戏玩一玩,体验自然界的循环原理,“若有一方罢工,食粮一绝,同归于尽”。这样,就真正做到了快乐阅读、快乐游戏、快乐学习。因此,师范生应学会正确理解和运用“游戏”这种方式。

第三,考查一下高士其作品的“烹调技艺”。高士其作品的“烹调技巧”最明显的就是比喻、拟人手法的娴熟运用。“高士其善于运用比喻,用读者熟悉的东西来比喻读者所不熟悉的东西,使科学小品通俗易懂。”“高士其还常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作科学小品,使读者读了倍感亲切。” 在高士其的作品中,比喻、拟人手法随处可见,有时比喻和拟人手法是结合在一起的。《菌儿自传》中,通篇采用拟人手法。例如介绍什么是细菌:“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作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细菌的愿望:“希望娘姨大姐、贫苦妇人,把我连水挑上去淘米洗菜,洗碗洗锅;希望农夫工人、劳动大众,把我一口气喝尽了,希望由各种不同的途径,到人类的肚肠里去。”……采用拟人手法,细菌也变得跟人一样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 如“我自从别了雨水以来,一路上弯弯曲曲,看见了不少的风光人物:不忍看那残花落叶在水中荡漾,又好笑那一群喜鸭在鼓掌大唱,不忍听那灾民的叫爹叫娘,又叹息那诗人的投江!”两个“不忍”,一个“叹息”,很有悲悯情怀,亲切感人。

比喻手法更是随处可见,信手拈来,准确精彩。如《我们的土壤妈妈》,把土壤比喻成“地球的肺”“地球的胃”“地球的肝”等准确生动;在《细胞的不死精神》中一句“细胞的靠得住与靠不住,正如银行商店的靠得住与靠不住,不然,人怎么一饿就瘦,再饿就病,久饿就死呢?不是细胞亏本而涅粲吗?”以银行商店资金是否缺乏导致“靠不住”或“靠得住”比喻细胞营养是否缺乏导致“靠不住”或“靠得住”。如果给细菌提供“无穷雄厚的资源”,细菌就能达到“永生之域”,正如给银行商店提供雄厚的资金,银行商店就永远不会倒闭一样。运用比喻手法,不但使语言表达得更加通俗易懂,而且还增加了作品内容的厚度,意味更加深厚了。

高士其作品中比喻和拟人手法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比喻中有拟人,拟人中有比喻。如《菌儿自传》中“其实,不但人类的肚子是我的大菜馆,人身上哪一块不干净,哪一块又裂痕伤口,哪一块便是我的酒楼茶店。一切生物的身体,不论是热血或冷血,也都是我求食借宿的地方。”“大菜馆”“酒楼茶店”“求食借宿”是比喻,整段的叙述用的是拟人。

皮亚杰的“泛灵论”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这种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主客体不分。儿童通过泛灵观念,把自身的意识和情感赋予整个世界。在儿童眼中,花会点头,鸟会说话,蚂蚁也会争强好胜。挪威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布约克沃尔德在《本能的缪斯——激活潜在的艺术灵性》一书中说,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儿童的日常行为充满了缪斯灵性。一些在成人眼中不可思议的“猫言狗语”行为,在儿童眼中是最自然不过了。高士其作品采用比喻和拟人的“烹调技艺”迎合了儿童的“泛灵”心理和缪斯天性,通过拟人和比喻的艺术化处理,一切深奥的、枯燥乏味的自然科学知识就摇身一变,成了形象生动的、幽默有趣的缪斯恩赐了,儿童焉有不喜欢的。可见,是否熟练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也是衡量师范生儿童文学素养高低的一个标准。

冰心说:“为儿童准备精神食粮的人们,就必须精心烹调,做到端出来的饭菜,在色、香、味上无一不佳,使他们一看见就会引起食欲,欣然举箸,点滴不遗。因此,为要儿童爱吃他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必须讲究我们的烹调艺术,也就是必须讲求我们的创作艺术。” 这段话高度赞美了高士其是一位深受儿童喜爱的优秀作家,他的成功源于他具有高超的“烹调艺术”。其实,教师也是“为儿童准备精神食粮”的人,也应该具备“烹调艺术”。高士其的伟大,在于他心中有儿童。他熟悉儿童的心理,了解儿童的喜好,理解儿童的追求,他是以儿童为中心进行创作的。因此,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儿童教育者,应向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学习,为儿童烹调出他们喜欢的美味佳肴。

参考文献:

[1]浦漫汀.儿童文学教程[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1.

[2]高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6.

[3]高士其.菌儿自传[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