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脑卒中康复护理评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损害,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常见疾病之一。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病人约150万,脑卒中致残率约87%,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近几年,由于诊断及抢救等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却明显增加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了降低致残率,本研究对比观察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诊治的脑卒中患者75例,男43例、女3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54?.36)岁。发病5h~9h内入院,其中脑出血33例,脑梗死42例。所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测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有关卒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重症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脑干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血管瘤破裂出血、溶栓治疗等情况的病人。将75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康复护理组35例、对照组40例。入院时对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巴氏指数评分、生活质量评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情况的基线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组生命体征稳定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急性期护理
急性期时,由于病变部位存在水肿,患者主要采取卧位。以一名护士护理一名患者的形式,采用被动运动进行康复护理。肢体功能:以健侧卧位为主,根据患者病情适时翻身,变换后用支持物垫好患侧肢体,防止关节挛缩和水肿等;被动运动:以健侧至患侧,大关节至小关节,力度及幅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强度、间隔及时长依患者病情而定;坐位及平衡训练:先从卧位开始,每2至3天小幅度增加角度,直至坐直;按摩:轻柔有节律,减轻肌肉和关节的挛缩性收缩。
2、稳定期护理
病情稳定后开展床上主动运动。主要包括手部训练和起坐训练。此段时间的护理应做好保护措施,以防从床上跌落,此外还应注意训练时间及强度,在病人可接受的范围内循序进行,当出现发热、气促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并做好对症处理。
3、恢复期护理
该段时间主要进行患者的语言和自理能力训练,借助必要设备帮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在语言方面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口音训练材料,同时指导家属配合此类训练,保证训练时间和频率的完整性。出院后也要坚持指导家属继续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并定期随访。
4、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着重要作用,往往是康复护理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心理护理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心情压抑,寡言少语,情绪焦虑,因各种原因充满悲观或恐惧情绪,此时急需护理人员的有效心理安慰和疏导。医护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来进行护理,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经护理后功能恢复良好的案例,使其增强信心,进而有助于病情的改善和护理工作的进行。
5、观察指标
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在入院时、入院后不同时段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本研究采用MESSS 评分、BI评分及QLI评估。MESSS评分为神经功能障碍评价方法,包括意识、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 7方面内容,能较全面反映病人神经功能状态。两组分别在入院后1个月和出院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 Spitzer 生活质量指数量表(Ouality Life Index,QLI)进行评分。QLI 包括5 个生活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支持及前景。另外还采用BI评分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6、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以均数北曜疾畋硎荆捎肧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内比较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t检验;P
二、结果
1、神经功能障碍评价
入院时两组的MESSS评分无显著差异,入院后3个月和出院时与入院时相比显著下降,且在出院时康复护理组降低更为显著( P
2、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两组出院后的QLI评分和BI评分均比入院时或入院后1个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康复护理组在出院时患者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方面的评分比对照组提高得更为明显(见表2、表3)。说明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三、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中老年脑血管疾病之一,与恶性肿瘤等构成威胁人类健康的健康杀手。幸存后的脑卒中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极高,因此会对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如果能及时有效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并采用康复护理来矫正功能障碍、恢复生活和工作能力,使患者残疾情况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这对生活和家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在起病之初便可进行体外护理。该类患者起病迅速,发病突然,在早期由于正常神经功能的丧失而使患侧肌肉强烈痉挛,这给肢体带来了很大伤害。及时的康复护理对促进侧支循环式的轴突突触联系的建立、对侧大脑半球的代偿及功能重组可起到积极作用,是预防瘫痪肢体挛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方法。根据患者早期病情变化,有目的地采取不同的功能性,既能保持患肢处于功能性,又可避免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更可避免不恰当的功能训练而使病情恶化。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康复过程中,不应康复训练形式及内容过度,应严格按照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从近端到远端的顺序和原则,而不能急于求成,应循序渐进,充分认识良好康复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这需医患之间的充分沟通和相互配合,这可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疗效和满意度。本研究也显示,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取得明显的疗效,同时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此外,家庭支持在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也有重要意义。脑卒中的患者大多有神经或肢体功能障碍,家庭的支持在患者的康复中占有关键作用。一个充满亲情、和谐的家庭,可以有限提升患者的信心,对患者的康复极其重要。患者发病后,产生焦虑、恐惧、悲观等负面情绪,甚至可能产生轻生的想法,加之患者及其家属专业知识欠缺,治疗病程长而使患者及家属失去信心和耐心,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康复护理期间,要加强和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从被动护理模式逐步转化为“自我护理”模式,并使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康复护理治疗中,力争最大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万丽红,张小培等.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护理研究,2010(1):1-2.
[2]杨红专.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进展 [J]. 中外医疗,2011(2):182-183.
[3]藏运华,李淑景等. 三级中医综合康复对脑卒中神经和运动功能的疗效[J]. 中国康复理疗与实践,2013(8):752-753.
[4]黄胜立, 黄昭穗, 刘开渊, 等. 脑卒中危险因素暴露人群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学杂志, 2006, 22(2):2242-2243.
[5]石凤英. 康复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83-98.
护理人员应按时为患者测血压,并做病历记录,系统观察患者的病情,避免发生心脑血管卒中,也给医生下一步治疗用药提供参考。如家属观察到患者有异常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或送附近医院检查。
患者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活规律,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以保持血压稳定;应保持良好的心境与情绪,防止情绪紧张、急躁等引发的血压升高。饮食上应该避免油腻厚味的摄入,多吃些含碘、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等,另外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每日要控制在6g以下。
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如步行,保持120~160步/分钟;慢跑以心率≤120次/分为度,慢跑后休息3~4分,心率恢复正常;患者也可以步行与慢跑交替进行。但注意不要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以防出现猝死。
脑卒中是常见病,全国每年新发病例超过200万,年发病率为217/10万,高于西方国家和日本;致残率为70%~80%。因此,有关社区康复需求日益迫切,在已是老龄化社会的我国,绝大多数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更多患者带着残疾回家康复,他们及其家属缺乏家庭康复知识和技能。从研究现状来看,急性期康复的研究很多,社区后遗症期康复研究还很少。卫生部已把康复作为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之一,而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科委把“脑血管病后三级康复治疗的研究”列为“十五”攻关课题,而社区康复护理是康复治疗的延续;家庭护理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达到生活自理或协助自理。逐渐训练患者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一些室外活动,由完全照顾过度到协助照顾,直至生活自理。
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存在问题分析
绝大部分患者缺乏家庭康复训练患者遗留有多种功能障碍和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依赖程度较高;部分患者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康复和预防脑卒中的复发;部分患者有负性情绪;患者的自理能力存在较大缺陷;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能力较差;家庭康复环境未行相应改造。
干 预
制定“家庭康复护理方案”有4个特点,即系统化、标准化、个体化、家庭化。①系统化:根据整体护理原则进行身心两方面康复护理;根据三级康复原则进行疾病知识宣教、生活方式指导、康复环境改造。②标准化:统一规范、措施具体。③个性化:根据病程和病情决定康复重点,后遗症期是ADL:根据患者和照顾者能力决定干预频率。规律性与弹性结合。④家庭化: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家庭康复环境的改造;家庭资源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的转介。
制定方案
社区护士担任干预者,康复护理理论,按照整体康复护理程序,Orem自理模式。
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内容:①评估:除一般资料、疾病及诊疗状况、既往疾病史、家庭、康复锻炼情况外,包括生理状况(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定向力、语言表达、视野、吞咽、排泄、运动、感觉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心理社会状况、日常生活方式,患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自理能力,主要照顾者的知识、决策及行为性照顾能力,家庭情况(家庭一般情况、主要照顾者情况、家庭康复环境)。②诊断(护理问题的确立):初次评估后,确立主要的护理问题,分析评估资料,总结(自理缺陷、自理能力、治疗性护理需求),在康复不同阶段每次评估后确立护理问题。③计划:脑卒中相关知识宣教,脑卒中的病因、脑卒中的常见诱因及预防指导、脑卒中常见的先兆症状、脑卒中常见的功能障碍、脑卒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预防脑卒中再发的方法、脑卒中再发时的家庭应急措施、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及用药的注意事项、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家庭康复训练指导,正确摆放,指导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俯卧位;床上活动,侧方移动、前后移动、翻身肢体按摩指导、关节被动运动、肢体的主动运动;坐位指导,坐起训练、良好的坐位、姿势指导、床上坐位、椅坐位、坐位平衡训练;站立训练,站起站立平衡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包括饮食动作训练;穿衣动作训练;清洁动作训练;排泄功能训练;如厕动作训练;床-轮椅转移步行训练;上下楼梯训练。语言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吞咽功能训练、作业技能训练、辅助工具使用指导。卒中患者及其家属还应进行心理护理指导;卒中患者生活方式指导;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环境改造指导,居室通风、消毒,家具和物品的合理摆放,患者床铺的清洁平整,祛除地面障碍物如门槛等,长期卧床患者的床安装床档,卫生间安装扶手等。社区资源转介。④实施:按方案实施,作好记录,患者和照顾者均作为干预对象,照顾者每天协助或监督。
方 法:将12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60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结 果:干预组以上观察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偏瘫病人残疾的发生,能促进偏瘫病人的恢复。(P<0.05)
关键词:护理干预预防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在我国是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尽管脑卒中的诊疗技术和抢救水平不断提高,使死亡率明显降低,但存活的患者中因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而致残[2]。这不仅使患者因劳动力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而痛苦,而且给社会和家庭造成沉重负担。如何降低致残率,减少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回归社会,是护理工作的新课题和努力目标。
1.临床资料
我科为针灸科病房,所选病人为2002年7月一2004年7月在我院入住的脑卒中病人,病例入选条件:(1)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3],并经CT或MRI明确诊断为脑梗塞或脑出血;(2)系第一次发病,上肢肌力在Ⅲ级以下;(3)无严重心功能不全者;(4)除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蛛网膜下腔出血;(5)均于发病14天内人院。康复护理组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脑梗塞39例,脑出血21例,平均年龄64.8岁,平均住院天数44.1天;对照组为我院内科所收治病人60例,男36例,女24例,脑梗塞37例,脑出血23例,平均年龄61.3岁,平均住院天数40.55天;住院病人一般情况见表1。
2.方法
2.1康复护理组
2.1.1 从患者入院即给予良姿位摆放。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后48h,意识障碍Glazgow昏迷量表评分>8分的情况下,可以开始康复护理[4]。
2.1.1.1 健侧卧位:患者上肢充分前伸,其下垫高枕,肩关节屈曲。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其下垫长软枕至足部,保持功能位。
2.1.1.2 患侧卧位:保持头部舒适,患侧上肢充分前伸,患侧下肢自然伸展。
2.1.1.3 平卧位:以软枕支撑患侧肢体,防止髋关节外旋。
2.1.2 全身关节活动度训练:是指发病早期在床上做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每天2次,10-20分/次。
2.1.3 主动运动:对肢体肌力开始恢复患者则在护士负责指导、帮助其进行自主运动,提高关节运动的协调性。
2.1.4ADL训练:鼓励患者进行进食、入厕等生活自理能力的练习。
2.1.5 心理支持:脑卒中思者多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变化称为卒中后抑郁(PSD),护士与患者交流中经常使用鼓励性言语,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1.6健康教育:做好评估,掌握患者病情和心理需要,及时把健康知识传授给患者和家属。
2.2内科常规护理,无以上康复指导。
3 观察指标及结果分析
3.1观察指标 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法对患者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估,采用ADL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采用HDRS对患者卒中后抑郁进行评定。由于康复护理与药物治疗同步进行,多为10天一疗程,上述指标治疗前、治疗后10天、20天、30天、40天各评定1次,并观察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数据处理用SPPS统计分析。
3.2结果
3.2.1治疗神经功能状态的变化
3.2.1.1 治疗后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变化(见表2)
3.2.1.2 治疗后简式Fugl-Meyer表的变化(见表3)
3.2.2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变化
3.2.2.1治疗后2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变化(见表4)
3.2.2.2两组病人治疗后HDRS(见表5)
4.讨论
4.1 早期正确卧位的重要性 正确卧位的目的是防止关节肢体变形,避免关节挛缩,影响以后的康复效果。卧床患者经常变换不仅能够预防褥疮而且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为以后的肢体功能锻炼提供保证。
4.2 影响肢体功能康复效果的因素病变部位、性质、程度及个体因素如年龄、既往史、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患者内在因素可影响疾病预后,很多外在因素如药物治疗、护理水平、经济能力等对康复效果也有很大影响[5]。对康复的重视程度,早期康复决定康复护理的效果。
4.3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的原则以康复医学理论为依据,指导患者康复护理同时注意循序渐进。加强监护和指导保护,训练时不宜用力过猛,幅度不宜过大。
4.4 本观察存在的问题本研究可能缺少随机化原则,但客观上由于针灸科床位比较紧张,医师根据床位情况随机将脑卒中患者收入普通内科,由此看来两组对比仍然存在一定的随机性。由于缺少康复设备,对步行训练康复措施较少,可能影响效果。
5 小结
脑卒中可导致肢体功能永久障碍,致使患者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使社会和家庭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护理人员应努力探索降低致残率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龙洁,王文治: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198―199。
[2]龙洁,王文治: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M1,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6,198―199。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L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8(a)-0111-04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CHEN Aihong CAO Limin PEI Jingb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Xia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1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who were given the medical treatment i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of Xiaosh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in Hangzhou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11 to December 201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and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38 cases of patients in either group. The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given the same routine drug treatment of Department of Medicine. The patients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given traditional routine nursing an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pectively for 4 weeks. The changes of treatment compliance, nerve and body movement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4 week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4 weeks′ intervention,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92.11% vs 71.05%) (χ2=5.60, P < 0.05). The CSS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26.18±5.72), (21.04±4.15) scores] obviously declined than before [(33.71±6.18), (34.02±6.54) scores], while FMA scores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34.56±6.12), (40.12±6.17) scores] obviously rose than before [(28.12±4.65), (27.94±4.61)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41, 3.32, 2.23, 2.89,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or rising rat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24, 2.18, P < 0.05). The scores of daily life, materi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mental function [(33.46±5.96), (22.54±4.14), (20.84±4.12), (22.12±3.75); (28.72±5.67), (18.03±3.72), (16.25±3.72), (17.37±3.49) scores] obviously declined than before[(38.72±6.31), (27.52±4.72), (25.12±4.65), (26.72±4.46); (38.18±6.19), (28.06±4.45), (24.92±4.52), (26.91±4.92) score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31, 2.43, 2.41, 2.39, 2.93, 3.12, 3.06, 3.11, P < 0.05 or P < 0.01), and the declining rate of patients in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routine nursing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2.26, 2.22, 2.30, 2.27, P < 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nerve and body movement of patients, raise the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Treatment compliance; Never function; Life quality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占全部脑卒中的80%以上,好发于中老年患者,致残率较高,50%~70%存活者常遗留神经及肢体运动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活[1-2]。近年来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肢体运动的恢复及生活质量提高中起及其重要的作用[3-4]。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神经、肢体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康复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2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内科就诊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纳入标准:①均符合2010年的中华医学会制订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5],并经头颅CT或磁共振等确诊,且病灶位于一侧大脑半球。②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神经、精神病史、神经及肢体运动障碍者。②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肝性脑病、颅内感染、颅内占位性病变等。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组的76例患者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前两组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表1 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予以传统的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干预疗程均为4周。早期康复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康复:掌握并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耐心倾听患者提出的问题并耐心解释,做好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心理调整,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积极措施鼓励患者生活自理,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实施自我护理和保健,鼓励和帮助患者进行身体功能锻炼,加强肢体和心理康复锻炼。②认知康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识,提高患者对其认知,改变患者以往错误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治疗与护理康复中。③功能康复:患者生命体征平稳48 h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功能锻炼,患者卧床期间,鼓励患者积极正确地在床上进行四肢被动和主动运动,包括伸手屈肘、做洗脸动作、屈膝关节和髋关节,活动足趾关节等,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能站立后进行立位平衡训练,迈步训练及日常生活训练,把功能活动融入日常生活中。④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与患者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系统,让患者充分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支持,调动其主动性,调整其心理状态,促进康复。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干预4周后治疗依从性、神经、肢体运动和生活质量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依从性评价[6] 完全依从:治疗中严格按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一般依从:治疗中基本按医嘱执行,偶有不规范治疗者;不能依从:治疗中常不按医嘱执行,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总依从包括完全依从和一般依从。
1.3.2 神经及肢体运动功能评估[7-8] 采用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分别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
1.3.3 生活质量的评估[9] 采用生活质量测评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等四项生活质量,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4周后,康复护理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92.11% 比 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的比较(例)
注:与常规护理组比较,*P < 0.0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和肢体运动的变化
两组患者干预前CSS评分和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CS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FMA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41、3.32、2.23、2.89,P < 0.05或P < 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4、2.18,P <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神经和肢体运动的变化(分,x±s,n=38)
注:与同组干预前相比,*P < 0.05,**P < 0.01;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P < 0.05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干预4周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31、2.43、2.41、2.39;2.93、3.12、3.06、3.11,P < 0.05或P < 0.01),且康复护理组患者的下降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2.26、2.22、2.30、2.27,P <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x±s,n=38)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 < 0.05,**P < 0.01;与常规护理组干预后比较,P < 0.05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病变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引起脑供血障碍而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和软化形成梗死灶。近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的老龄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0-11]。以往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只重视患者早期抢救及治疗,而忽略了患者神经及认知功能康复的重要性,治疗后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13],因此,寻找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和护理方式是临床的迫切需要[14-15]。
【关键词】 综合护理; 脑卒中; 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脑卒中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致残率仍较高。有研究显示,存活者中约60%~80%遗留日常生活能力低下、运动不便和认知功能缺陷等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为最大限度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了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对康复效果进行了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9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所有患者均首次发病,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或偏瘫。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综合护理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施行如下综合护理干预:
1.3.1 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常常发病较急,进展较快,患者对于疾病所导致的生理功能障碍常常猝不及防,因此极容易产生恐惧、烦躁、悲观、厌世等心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护理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保证[3]。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对患者进行开导和鼓励,正确回答患者对病情的疑问,向患者解释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的目的。护理人员应该学会看懂患者的表情、手势,通过举止了解患者的意向,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感觉功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并经常向患者介绍一些成功的恢复病例,使患者能够建立信心。
1.3.2 康复护理干预程序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一对一的康复护理训练,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48 h,即可开始康复护理干预程序。正确的康复锻炼是患者恢复生理功能的关键。(1)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在于强调患者患肢的正确摆放和健肢的主动活动,还包括深呼吸及腰腹肌的训练。脑卒中患者早期大部分时间在床上度过,因此,采取合适的对于恢复非常重要。对于瘫痪患者,更要注意在患者保持舒适的前提下,每2~3 小时变换一次。每日对患者进行手法治疗,按摩瘫痪的肢体。按摩后让患者进行各个关节的被动锻炼,以防止关节僵硬和挛缩;(2)中期康复护理:这个阶段的护理主要强调站立训练和平衡训练,包括行走和上下楼梯的训练,以帮助改善患者的行走功能。可以帮助患者进行室内行走训练,平衡杠内迈步训练,使用助行器等;(3)后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主要锻炼患者的精细活动和双手的协调应用。让患者用双手进行对指、抓握、翻书等精细动作。鼓励患者进行洗手、洗脸、穿衣等日常生活的训练,可以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训练,逐步增加难度,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1.3.3 出院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知识宣传,使其掌握康复训练的方法,教会患者预防关节强直和肌肉挛缩的训练步骤,调动患者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告知家属鼓励患者在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且保证患者合理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1.4 评定标准 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观察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国际普适生活质量量表(SF-36)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此量表包括生理机能(PF)、情感职能(RE)、社会职能(SF)、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躯体疼痛(BP)、精力(VT)和精神健康(MH)。除BP外,其他项目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综合护理组和对照组出院时SF-36各维度的评分(除BP外)均有提高,BP得分减少,表明患者疼痛感降低。将两组评分提高程度进行比较,综合护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来,脑卒中作为常见病、多发病,其高致残率已经引起足够的重视。如今,生活质量已经作为衡量脑卒中患者预后和疗效评估的重要标准[4]。
本研究采取综合护理方案是有针对性的系统护理干预措施,分别从心理护理、功能恢复、生活能力锻炼、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研究显示,综合护理组56例患者出院时SF-36量表各项指标较入院时均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提升幅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在综合护理的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渐进,并且需要重视训练计划的合理性,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基础疾病情况,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恢复的影响[5]。要注意防止脑卒中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形成不良姿势,如足内翻、肩关节半脱位等。同时需注意防止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的感染以及卒中复发的可能性[6]。
需要注意的是,对脑卒中患者的综合护理应当个体化,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年龄、全身情况、脑损害程度和并发症的程度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7]。康复锻炼的内容和强度应当与患者的功能障碍相对应,解决患者的日常生活问题,尽量避免因训练不当而加重对患者的损害。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康复效果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瑞友,马晓维,毛德军.早期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日常功能和生存质量的长期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7(3):22.
[2] 邵伟波,饶江,李家红.家庭成员辅助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18(11):43.
[3] 曾串莲.脑卒中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5):31-33.
[4] 汤红.脑卒中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5):56-57.
[5] 刘文静.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2):79-80.
[6] 穆秀花.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征分析与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