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青少年艺术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舞蹈艺术的特性
舞蹈是综合性的艺术,它和音乐、美术等姊妹艺术关系密切,有类似和共同点,舞蹈的动、舞姿造型与音乐的节奏、旋律、结构,与美术的线条、色彩、构图有近似之处,但是在表达方式上各有不同。音乐的概括性、抽象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抒发与展现表演者的内心世界,使心灵形象化等方面,则与舞蹈更为接近。舞蹈不能等同于它们,舞蹈有属于自己的特殊性和特点。
舞蹈和音乐有一定联系,但是舞蹈不是音乐。音乐是以人的声音和各种乐器的声音为工具,它的主要表现手段有:旋律、节奏、和声、力度、速度、音域、音色、曲式、配器等,它是时间和听觉的艺术,是以唱和听来培养孩子的素质发展。而舞蹈它结合音乐,运用身体、肢体语言来表现万事万物,舞蹈展现的是视觉形象,用动作、表情、内心情感等。舞蹈与美术相比,美术是以笔墨纸砚为工具,运用线条和色彩为表现手段,是一种静态的,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展现的、视觉的、再现性的艺术。舞蹈和美术有本质上的区别,舞蹈是肢体动作的艺术,它是动态的。舞蹈也离不开美术。舞蹈的演出环境、场地设施都靠美术来完成的,演出用的服饰、道具、灯光布景都属于美术范畴。在塑造人物、表现技法上,舞蹈、美术两者多有相似之处。
2舞蹈艺术教育有利于发展青少年的智力
加强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操,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大脑智力发展。根据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常常欣赏和接触舞蹈艺术,可以促进人们视觉感知能力的提升,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青少年的大脑思维也变得越来越活跃,而舞蹈主要是以运动的方式来表达人们的内心情感,可以有效满足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因此,在舞蹈教育中,青少年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通过敏锐的观察不断的去发展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美,并且能够通过思维构思和身体动作有效的展现这种美,从而不断开发青少年的大脑智力。青少年大多都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具有着好动好学的特点,舞蹈教育充分利用了这种特点,抓住青少年的好奇、求知心理,通过各种音乐节奏、舞蹈动作来提升青少年的想象能力和模仿能力,增强青少年对世界事物的认识和了解。此外,舞蹈作为一种无声的艺术,表演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和心灵感悟将内心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所以,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舞蹈的特性,不断培养青少年的想象能力,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3舞蹈艺术教育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优雅气质
沃尔特·特里表示:“舞蹈训练能够增强青少年的体质,促进他们肢体动作的协调性,提升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培养他们的模仿能力,锻炼正确的姿态。从情感的角度来看,舞蹈教育对青少年遵守纪律、接受组织领导、适应集体活动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青少年的情感表达和言行举止也有着很大的益处。同时,舞蹈训练不仅要情感和身体并用,还要保持精神的高度集中。身体在根据规定动作进行舞动时,舞蹈着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敏捷性。”这里主要从情感、身体素质、注意力等方面说明了舞蹈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通过舞蹈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在舞蹈艺术的感染和熏陶下形成良好的人体美的素质,提升协调动作的能力。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艺术,它主要就是通过各种肢体动作来反应真实情感和现实生活的艺术。青少年大多都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身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加强他们的舞蹈训练能够有效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锻炼青少年的感知能力;同时还可以美化青少年的身形体态,纠正他们含胸、驼背等不良习惯,帮助青少年逐渐养成优美挺拔的体态;此外,在舞蹈形式和音乐旋律的熏陶下,可以协调青少年的运动和动作,展现个人的优雅气质,让他们保持端正的仪态和仪表,实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
4利用舞蹈的动态性可以解释人生美
舞蹈是动作的艺术。舞蹈的动作是以虚拟、象征、写意、夸张、浓缩、扩大、变形等方式处理而成的舞蹈动态。表演者动作的起伏变化蕴含的是情感的起伏变化。这种用动态反映生活情感的艺术,它不仅可以将蕴含在人的心灵深处的人情善、人性美通过人体美的形态表现出来,而且还可以把人生的哲理熔铸于有节律的动作之中。所以舞蹈家以哲学的力度和诗意的柔情、最高理性和最大浪漫者一经一纬构成思维创造空间,并把人生体验世界和宇宙的内心独白,溶解在人体文化延伸上,蕴含了无限的人生。舞蹈的特殊性和对青少年的素质美育作用使舞蹈将会有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希望每一位热爱舞蹈、喜欢舞蹈、重视舞蹈发展的朋友们,都关注舞蹈教育以后面临的问题,针对舞蹈教育发展的不足,多提一些意见和构想,为舞蹈的发展和舞蹈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实施开拓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5结论
舞蹈教育对青少年一代的作用是其他艺术教育不能替代的,它在道德品质、思想情操、身姿形体、内心世界等方面都给人以影响。它不是以某种理论说教,而是把道德标准通过审美功能来体现的,使人们从情感上受到感染,使其发自内心地体验到这种美的崇高性。
参考文献:
[1]颜萍.加强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理论与当代,2014(01).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术艺术;艺术思维;情境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意义
第一,传统观念的制约。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重智力而轻美育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仅被当做个人的兴趣爱好。第二,教学方法陈旧。教育者当中普遍存在只注重专业技能的钻研与训练的现象。在艺术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中,教育者往往只看到表面的教学成效,在教学方法上墨守成规,有着人云亦云的不良倾向,忽视了与青少年的沟通,不善于调动青少年学习美术的信心和热情。
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即是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这一思维的培养与建立巩固了美术教育的目的,也拓展了美术教育的意义。美术教育应当是充满艺术情趣的教育。只有用艺术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具有美术艺术思维的人才的目的。
二、培养青少年美术艺术思维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西方,美术与艺术的关系都是紧密、不可分割的,无艺术则无美术。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关系着青少年对美术艺术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所以我们说,一个成功的美术教育应当基于一套成功的美术艺术培养模式。
成功的美术教育模式,对青少年美术思维的培养有着重大的决定因素。一个具备美术素养的人应当是一个具备美术艺术细胞、正确艺术审美观的人。
另一方面,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提高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艺术水平和审美水平的发展提高也需要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来推动。美术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通过绘画表现、体块造型以及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们能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一幅好的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只会的结晶、技术的展现和心灵世界的袒露,是对现实美的创造,对理想美的追求;美术创作活动,不仅是技术性很强的体力劳动,更是思想水准很高的脑力劳动;它不但需要技术、技巧及其理论知识,还需要艺术思维、感情和艺术灵感。
三、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的途径及策略
1.加强平衡技法训练,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长期以来,在美术教育中存在着重技法教育而轻视艺术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技法训练的结果是一种可视化的结果,且培养的周期也相对较短,而艺术思维培养的结果往往是隐性的,不容易量化,且培养的周期显得较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及培训单位对艺术教育成果的评价也往往以青少年作品展览的效果和青少年参加校外展览和比赛的结果为标准,这样,在许多学校及培训单位,教育者并没有按照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初衷进行教学,把有限的美术教学等同于美术兴趣小组,讲重点放在技法训练上,更有甚者,为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时重点教授迎合比赛和展览的作品。这样为求一时之效果仅重视技法培养,甚至出现为求一时之效果只重视指导部分青少年而忽视全体青少年的现象。这样,美术教育实则与美育的初衷相背离。青少年的美术教育不完全等同于专业美术教育,它一方面承担及早发现美术人才的任务,更重要的它是面向全体的美育,要培养包括未来能够成长为艺术人才在内的所有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能力。
2.提升艺术基本原理,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美术教学往往会涉及许多艺术基本理论和原理的教学内容,这些原理都是艺术中最基本的原则,是青少年了解艺术,走进、走进艺术所必备的艺术常识,也是启发和培养青少年艺术思维能力的基础知识和必经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育者认为理论知识过于乏味,青少年并不喜欢也不容易接受,在教学中常常轻视理论教学,或者将美术理论知识乏味化,使青少年失去了了解艺术、艺术思维能力得到开化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认识到理论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其次,教育者要讲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形象化的作品和技法训练紧密相结合,做到寓教于形象,寓教于乐,通过青少年可接受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3.重视美术欣赏教学,培养青少年的艺术思维
美术语言较之其他语言,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形象的直观性,而人对于直观形象的感觉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感觉能力是艺术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也是艺术思维的重要方向。青少年艺术思维如何,其中最重要的方向就是看青少年对艺术或者艺术作品的直观理解和会意。在国外,经济条件相对较发达,家庭、社会对孩子艺术思维培养的意识较高,我们常可看到国外父母亲带孩子参观艺术品,其目的就是熏陶孩子的审美感官,培养孩子对艺术的直感能力,启发孩子的艺术思维。而在我国,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较少有这样的机会。因此教育者要特别重视欣赏教学,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尽量以形象、生动、浅显的语言,分析作品、引导青少年欣赏作品,以此激发青少年的审美兴趣,提高青少年对形象的感觉能力和直观把握能力,进而提高青少年的艺术思维能力。
关键词:剪纸;校园;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它又名刻纸、窗花或剪画。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完成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让剪纸艺术走进美术课堂,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1】。科学的指导、合理的组织青少年剪纸教学,从小培养青少年对本民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作为教育局青少年活动中心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我一直负责剪纸艺术教学工作。下面,我针对教学中普遍出现的一些现象,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对策,“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的成长
目前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在校园或者活动中心开设剪纸教学活动,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艺术教育了。在组织青少年剪纸教学活动中仍普遍存在着一些现象:
现象一、多以上课形式进行,活动形式呆板。
现象二、教育脱离生活,忽视学生的“心灵感悟”。
现象三、没有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形式,体现教育的综合性。
现象四、不能读懂学生的作品,缺乏正确评价。
针对上述出现的现象,我在开展青少年剪纸教学过程中,从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信心入手,谈谈自己的一点对策。
1 正确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在教育中,教育者通常以同一主题要求每一位学生,不考虑学生的现有水平,不知道怎样去接纳和赏识学生。在评价中把学生作品作横向比较,挫伤了学生自信心,增加学生自卑感,最终使学生逃离艺术。学生的自信心源于教师、成人的评价。因此,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教育评价致关重要。
1、要以学生的视角评价学生作品
著名画家米罗曾说,“孩子天生就是艺术家”。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因此他们的剪纸也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对于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评价学生作品应以学生的视角评价,教师如果采用视角不得当,可能会使学生对剪纸兴趣从此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耐心倾听学生所表现的作品,体验他们的制作过程和内心世界,倾听学生心中的语言,了解学生在每幅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体验,不随意下定语“不好”“不行”“怎么这个样?”等,注重学生情绪体验。
2、评价要遵循学生发展规律,尊重个体差异。
对有艺术天赋的学生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学生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用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的机会。学生剪纸有一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3、评价要遵守是激励保护的原则。
由于学生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剪纸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教师对学生行为,作品的肯定,会使学生感到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是值得尊重的、有价值的,可以放心地去做的。因此,一幅剪纸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性、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鼓舞了学生,又能增强他们继续创作的信心。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和空间,展示自己所创造的作品。让学生互相欣赏,对比和总结,提高自信心,保持对剪纸的兴趣。
2 艺术走向生活,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教师要帮助学生观察、感受生活,丰富其艺术体验。留心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选出合适的艺术生活主题。青少年艺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学生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美的过程,所以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机会,创设良好的艺术氛围和环境。充分发挥民间艺术教育环境的作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巧用三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本地区传统文化为立足点,融合各地区优秀民间文化。巧妙地利用活动室内外、门、窗、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学生提供大量易于接受的、色彩鲜艳的民间艺术图片、剪纸、手工作品等,并分阶段、分层次的悬挂、陈设在三维空间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染民间艺术的气息,观察、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3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的每一次剪纸活动,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为他们创设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让他们自由思索、大胆想象。树立正确的艺术教育观念,允许学生边活动边说话,以表达思想,为学生创造表现美、创造美的良好环境,使孩子获得真正的乐趣,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培养学生对剪纸的兴趣。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等得到健康发展,达到艺术活动的目的。
4 注重剪纸与多种艺术的综合
艺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我们应淡化单一学科的界限,依据课程内容之间内在的联系将同一主题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一起,例如:拟订有关春天的课题时,学习“春天在哪里”就比“迎春花”的综合张力大,可看、可听、可剪、可画、可唱、可舞…….,活动丰富多彩,发挥潜力特别大,重视学生综合艺术能力的培养。
总之,我们要高度重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出发点,善于将多种艺术形式综合,不局限于剪纸这一种表现形式,综合利用多种教育形式,合理指导学生创作。让学生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舞蹈教育;审美能力
0 引言
目前,随着国家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国民素质教育俨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已经陆续被各学校大力引入,标志着中国教育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但作为艺术教育中最为重要的舞蹈艺术教育覆盖范围还比较小,大多数学校对舞蹈课的关注程度不高,仅把舞蹈作为选修课,影响了大多数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能力。
1 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现状
笔者在多年舞蹈教学中发现,青少年比较喜欢和接受舞蹈动作浅显易学的舞蹈作品,大多数青少年难以理解舞蹈动作优美,寓意丰富的舞蹈作品,以至于对高雅艺术有抵触心理。与此同时,一些动感并且动作帅气的劲舞、街舞更受青少年欢迎,在一些休闲广场中随处可见跳着街舞的青少年,而喜欢具有传统艺术底蕴的民族舞、古典舞的青少年人数则比较少。
2 分析影响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能力形成的因素
目前,造成我国青少年舞蹈审美能力欠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关键的一点是舞者或欣赏者没有建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只知道模仿或跟随当下流行元素,失去了对自身审美标准的评判依据。在舞蹈教学中发现,大众日常生活中外来舞蹈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已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街舞刚传入我国的时候,经常在广场和学校看见青少年在动感音乐的伴奏下舞动着,流行舞蹈俨然成为青少年的艺术欣赏最为重要的选择对象。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去引导青少年理解舞蹈艺术作品的真正含义,并且从家庭教育、大众传媒和学校艺术教育等多角度切入,采用与青少年成长特征,心理和生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正确引导青少年的舞蹈艺术审美观的建立。
2.1 流行性舞蹈的艺术特质
所谓流行性舞蹈是大众喜欢参与的,舞蹈动作简单易学的一种舞蹈形式。非舞蹈专业的青少年往往在观看舞蹈作品时会结合自身的心理状态,在情感上引发共鸣,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会激发记忆中的一些联想。如果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流行舞蹈尤其流行的原因,大多数流行舞蹈的动作简单,肢体运动通俗易懂,无需有舞蹈功底,任何人都可以随音乐起跳,所以可以快速地融入大众生活中,同时还兼具有健身、娱乐性强等特点。
2.2 舞蹈教育的培养角度
从基础舞蹈教育的角度出发,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来进行青少年舞蹈审美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既在课内和课外加强青少年的舞蹈学习教育,而且有其各自的特点。严格遵从各级教委制定的教育大纲来安排课内的舞蹈教育工作,舞蹈教材和课程编排也是以民族舞、古典舞蹈和现代舞居多,青少年更为喜爱的流行舞则占据较少的比重,即使授课教师很认真并变着授课方法来进行授课,仍有很多学生不喜欢古典舞蹈。笔者认为外来思想形态的影响绝非主要因素,主要是学生的审美价值观没有引导并树立正确的评判标准。此外,我国舞蹈教育体制过于注重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忽视了对舞蹈兴趣的培养工作,尽管在学校中给了青少年接触古典舞、民族舞和其他舞蹈类型的机会,但大多数均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进行欣赏和学习。
2.3 家庭教育
营造良好家庭环境对于一个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家长自身所受的教育均是应试教育,因此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对舞蹈艺术教育还存有偏见,甚至认为学习舞蹈仅仅是锻炼身体,对孩子的审美观建立无实际作用,娱乐作用大于教育作用,忽视了艺术审美作用对孩子今后成长的帮助,只是认为学好数理化才是教育的根本。此外,还有些家长只注重自身的喜好,逼迫孩子去学习其不喜欢的艺术,在孩子不情愿甚至厌恶状态下进行艺术学习只会让孩子产生厌烦,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长继续施加压力而不是去正确引导,那么孩子便会以其他方式进行情绪的宣泄,节奏更加动感、动作简洁明快的街舞便成为青少年们宣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3 提高青少年舞蹈艺术审美观的几点建议
3.1 转变舞蹈教育观念
我国舞蹈教育体制亟待改革,传统舞蹈教育体制更注重专业舞蹈人才的培养,弱化了提升广泛大众的舞蹈审美力。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起到国民舞蹈教育的关键作用:第一,尽最大力气开发和培养舞蹈受众群体,积极在社会上宣传审美教育,提升舞者的综合素质。第二,发掘舞蹈人才,引领舞蹈的发展方向,在使人民群众业余生活丰富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三,积极加强群众性舞蹈的推广,提升青少年的舞蹈艺术鉴赏能力,进而提升青少年自身综合艺术造诣。
3.2 对当今流行性舞蹈加以正确引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流行性舞蹈的传播速度,而且其舞蹈动作简单易学,伴奏音乐更为欢快,以及青少年对舞蹈知识匮乏,并且具有从众的心理特点,认为舞蹈便是所谓的流行性舞蹈,对舞蹈没有更深刻的鉴赏和认知,没有意识到舞蹈种类众多,流行性舞蹈只是其中一个分类。鉴于此,对青少年进行科学合理的诱导工作是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流行性舞蹈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发现舞蹈中内涵,并且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从流行性舞蹈的艺术风格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舞蹈中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学会鉴赏、分析舞蹈风格和情感的能力。其次,对流行舞蹈的肢体语言、动作表现力和舞者跳舞的风格技巧加以全面且综合的分析。最后,把流行舞与民族舞、现代舞和古典舞的风格加以对比,在欣赏各种舞蹈的同时,对舞蹈的起源地的人文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普及,通过让学生观察舞者的跳舞方式、领会舞蹈中所表达出意境,让学生充分了解舞蹈文化的博大精深,引起学生对高雅舞蹈的情趣。
3.3 多渠道的构建舞蹈艺术教育途径
为把我国青少年培养成有想象力、创造力、有极高艺术审美能力的新一代,必须加强我国国民舞蹈艺术教育,教育部门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同时也不要忽视社会所承担的责任。首先利用在线媒体、传统媒体等多媒体力量,对高雅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尽最大力气进行宣传,让全社会都关注我国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注重家庭的审美教育,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家庭的审美素养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引导着青少年爱好和性格的发展。最后是重视课外艺术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和承办各种艺术文化沙龙,对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观的建立有帮助作用。与此同时,家长和学校可多组织学生观看各种类型的舞蹈艺术表演,积极开展校内各类舞蹈选修课,举办有关艺术欣赏的讲座,不再让高雅艺术疏远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将其带入校园,带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来,让学生欣赏并领悟舞蹈艺术的内涵,多方面的帮助青少年提升舞蹈艺术审美能力。
4 结语
当今青少年的舞蹈艺术审美面临着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提高其审美能力, 尤其要深化舞蹈教育改革,推进国民舞蹈教育,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青少年的舞蹈艺术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一、美术教育在提升青少年全面综合素质的作用
立足现实,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在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上下功夫,在形式和内容综合式的、全方位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提升了青少年的审美层次。美术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美术鉴赏课,和美术创作课,良好的课程实施能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创作和欣赏过程中,分辨艺术作品的丑美,学习基础的审美常识,知美丑,别善恶。审美层次的提升,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鉴赏日常生活中的艺术作品的能力,面对光怪陆离的当代艺术作品,大胆的表达发自内心的审美感受,审美品位提高了,才能有美的创造。第二,提高了青少年的道德水准。中国传统画评在评价艺术作品时颇为讲究“人品即画品”“字如其人”,虽略有武断,但是这种观念在中国还是深入人心的。在美术课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古今名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精品和大家之作都是真善美的结合,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青少年远离庸俗低级的社会情趣和不良习气。将以技能训练为目的课程尽量穿插品德修养的内容与审美特征,要在教育实施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一件好的作品是真善美结合,陶冶好的情操,对于一张作品的重要性。其三,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底蕴。在实施美术教育中,民族和国家大文化的理念会体现在其接受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对比中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婚丧嫁娶仪式、节日庆典、图腾崇拜,由此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分析文化的差异,对比古今的沧桑巨变,中西文化观念吸收的区别,领悟华夏上下五千年璀璨文明的海纳百川、涵容接纳的胸怀与气度。这样的美术教育,从多方面丰富了青少年的文化含量与知识储备,促进文化涵养的提升。其四,提高了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在创作课中,通过作画和各种手工艺及工艺美术品制作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例如,捏制泥人,翻铸石膏,蜡染,绘制各种标志,制作陶艺,这些丰富多彩的审美趣味,体会多样的审美体验,材料和技术熟练处理,和谐形式的创造,,都会吸引学生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创作与审美过程中,在情感的投入,是一个由感性升华、顿悟为理解的过程。其五,培养了青少年强烈的家国情怀。美术教育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引领青少年去薪火相传中华五千年的艺术遗产,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明,无数的文人雅士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浩瀚的艺术珍品,历史文化艺术遗存遍及祖国各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了民间优秀的剪纸、雕塑、建筑等,,通过美术鉴赏和美术参观课,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感悟,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会油然而生,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会感染着每一个有良知的青少年去爱国报国。其六,促进了青少年关注社会生活。现代社会,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过度关注自我,对社会生活比较漠然。美术教育可以促使青少年的动手过程中,去描绘社会热点,理论联系实际。去描绘改革开放二十余年的建设成就,关注社区,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积极参加有益的民俗文化活动,用双手扮靓我们生活的环境;走进美术馆和博物馆,延伸第二课堂。青少年亲身参加的这些审美活动,既贴近他们的生活,又使他们树立良好了社会责任感。
二、结语与展望
总之,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其独特的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认识功能,以及寓教于乐的怡情功能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美术教育教授美的知识和艺术的技能,并用艺术作品感化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世纪,我们要认识到美术教育对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美术教育实际的本质更在于: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和谐发展,生成审美情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追求美的精神,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从而提升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活质上皇产坚巨。
作者:赵英辉王小国单位:河北传媒学院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