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才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才培养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才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孤儿学生;岗位能力;人才培养;会计专业

中职孤儿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本身具有强烈的自卑感和较重的心理负担,又缺乏应变和适应能力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克服这一弊端,让中职孤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学校开始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能力内涵

为了培养适合企业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必须明确岗位能力的具体内容。笔者以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为目标,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适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岗位(群)有7个。在此基础上,把各岗位(群)的技术要求和能力要素进行组合,形成了10个岗位能力:(1)专业理论能力;(2)英语使用能力;(3)办公软件处理能力;(4)会计核算能力;(5)出纳能力;(6)企业纳税能力;(7)统计分析能力;(8)语言表达能力;(9)人际交往能力;(10)应变和适应能力。它要求中职学生除了具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发展独立思考问题、是非判断能力,增强自我教育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中职孤儿学生岗位能力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向毕业生曾经和现在供职的用人单位及毕业生本人发出调查问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为100%。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及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见表1、表2。

调查结果显示:

(1)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在本市就业。就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和商业两个行业。从就业岗位来看只有少数毕业生能从事会计、出纳工作,大部分毕业生都在与财务会计相邻的工作岗位,如收银员、库管员和统计员等。还有一部分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

(2)从对毕业生的评价来看,毕业生中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不多。用人单位只对30%左右的毕业生的岗位能力感到满意。毕业生的理论知识过关,但知识运用能力、独立处理账务能力、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精神等均有待于提高。这也是造成岗位能力不太令人满意的主要原因。

三、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对中职孤儿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法进行了深入反思和研究。认为应该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和就业推荐机制

依据岗位能力的目标要求,学期末的教学评价要以能力为本位作为考核目标,注重激励评价法在考核机制中的运用。(1)重“过程”考核,将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作为平时成绩记入,比重为20%。课堂表现主要考核学生上课的出勤情况和课堂学习参与度。课后作业采取分组讨论汇报、课程小论文、模拟业务实操和阶段测验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重“运用”考核,每门课程考核分为理论和技能两部分。理论知识考核为笔试,比重为10%;技能考核以面试操作为主,考核内容力求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能力,有没有把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岗位能力,比重为40%。

2.开发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由于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的现实状况,中职孤儿学生毕业后有少部分人不能找到理想工作。甚至找到工作的学生中也有一部分人要经历“就业―择业―创业”的过程。因此,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培养创业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具有事业心和开创技能的人才。学校需从就业规划、班级管理、学生评价机制、创业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

3.重视培养影响学生岗位能力的其他要素

(1)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专业教学工作中,应时刻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单靠德育课是不够的,要在专业教学中全程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所有教师分担教育任务,教学内容中融入政策法规,强化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规范专业技能操作时融入道德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在校园活动中融入职业道德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使其成为真正合格的会计人才。

(2)增强中职孤儿学生的自我学习效能感

学校接受中职教育的孤儿学生是中考失败的人,在升学筛选中有失利的经历和体验。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并产生回避失败的动机,总是自我防御。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习得性无助。这使他们失去展示自己优势、体验成功的机会,自我效能感低下,阻碍其健康发展。

对此,学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教师要采用信任、公平的方式与学生交往,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以一种轻松的情绪状态投入学习。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势,并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出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身寻找学业成败的因素,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

综上所述,为使中职孤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以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品德优化、专业深化、能力强化、形象美化”为目标,探索中职孤儿学生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法。

人才培养方法范文第2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100)

摘 要:临床医药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社会大众的身体健康,医疗卫生的应用质量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我国医药行业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医药行业工作者存在着理论与实际难以结合的状况。尤其是一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在医药工作的过程中,更是明显缺乏服务意识,造成医药工作质量不断下降。究其原因,发现其与高校医药教学不足存在着直接关系。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高校临床医药教学展开研究,希望通过完善高校医药教学的方式,为我国服务型医药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临床医药;教学;服务型医药人才;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65-02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药事业也得到了相应的革新与完善,在开展医药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患者的服务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等问题。但是在我国医药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的临床医药教学却与实际的医药工作出现了脱节现象,使得高校医药教学呈现出一定的缺点与不足,严重影响了现代化医药人才培养工作,使得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完全掌握医药行业必备的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同时也对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1 我国临床医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1 教育观念陈旧,实践教学不足

理论与实践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如果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过分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就会给工作的顺利展开造成阻碍,使得工作的执行脱离于生活实际。在医药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这样,通过对我国目前医药教学的走访,我们发现:我国医药教学的教育观念仍处于保守状态,其与西方国家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医药专业教师将教育教学的重点集中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授课上,而对于实践教学则一直采取忽视态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相对比较扎实,但是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后经常难以将理论知识变成应用技能。甚至一些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对于药物的管理、病例的读取等基础工作都难以胜任。

1.2 知识结构缺失,应用能力不足

我国医药专业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药物研究;另外一部分是药物生产。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这两个部分是医药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仅对二者进行重点教育,会对学生医药知识带来负面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缺陷就是医药知识的应用负面。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药物的属性,药物的生产等都有了具体而全面的认识,但是落实到具体的应用却存在困难,体现出了应用能力不足的问题。

1.3 缺乏服务意识,忽视人文精神

医药行业是服务性行业,并且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医药行业的服务标准也到了相应的提升。因此医药工作者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应将服务意识放在工作首位,不仅要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医药建议、合理地应用药物,同时还要提供充满温情的服务,给予患者人文的关怀。而为了达到这一标准,高校的医药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从目前我国高校医药教育来看,教师在开展医药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教育教学中严重缺乏人文精神,使得学生与现代社会需要的服务型医药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

2 培养服务型医药人才的有效途径

2.1 革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素质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高校医药专业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因此高校要想进行服务型医药人才的培养应先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对问题加以解决。首先,高校应重视教学理念的革新。就教学理念的革新负面方面而言,高校医药专业的教师首先应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反思,明确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与弊端。同时应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有所了解,结合我国医药教学的实际情况,对现代教学理念进行发展与创新。其次,高校还应针对医药教师的素质开展培训工作。受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一些高校医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经常在思维方式以及创新能力上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使得高校医药专业教学课堂得到有效改善,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的发展。高校应定期组织医药专业教师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高校还应以座谈会、研讨会的形式让教师之间展开有益的交流,推进业务水平的提升,促使教学思路不断拓展。

2.2 完善教学结构,加强实践教学

教学结构过于片面会导致学生在知识结构上的缺失与断层,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与发展。因此高校医药专业教师应对教学结构问题产生重视,积极的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医药专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不断丰富医药教学的内容,适当地引入医药应用、医药管理等方面内容。除此之外,医药专业教师还应对过于保守的教学方式加以改革,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例如,在课堂上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或者组织学生去医药单位、医疗机构进行观摩或者实习。在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亲身体验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与传授医药知识,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水平。

2.3 引入现代科技,丰富教学手段

高校医药教学的改革不仅要在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要不断完善与丰富教学手段。随着现代网络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不断普及,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因此高校医药教师,也应将现代网络技术引入教育教学之中,以便提升高校医药教学的质量。例如,高校医药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设备以及网络资源,在课堂上针对学生开展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医药教学更加的生动直观,加深学生对医药知识的印象。或者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展开远程交流,随时随地为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扰,生活上问题,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4 增强师生交流,注重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仍表现为陌生化状况。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仅存在于课堂授课过程中,并且因为课堂教学氛围过于严肃,即使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也表现地极为稀少。这种不良的师生关系,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凸显出严重的弊端,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与现代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不相符。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医药教师应主动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并积极的在课后组织学生展开专业上的研究与沟通,通过课后辅导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与个人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营造全新的师生关系等都有着正向的作用。

2.5 重视人文关怀,培养服务意识

服务型医药人才是现代社会紧缺的人才,而我国高校医药专业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这一方面存在缺陷。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步入工作岗位,满足社会对服务型医药人才的需要。高校医药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侧重的联系社会生活进行教学的安排。首先,高校医药教师应重视人文关怀教育。人文关怀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其不仅包括职业操守、情感关注等内容,同时还保函了荣辱诚信、自立自强、博爱友善等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形成正向的道德观念,在步入社会后可以在工作岗位中宽以待人严以律已,用人性化的一面对待具体的医药工作。改变传统医药工作者的机械性、冷漠性。其次,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服务意识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医药行业的服务性质,以及为大众服务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正确的行业观念,形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成为社会需要的服务型医药人才。

3 培养服务型医药人才的重要性

3.1 顺应时展,满足行业需要

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的响应国家号召,对行业的管理标准、经营理念进行革新与完善。医药行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服务性,希望通过改善医药行业的服务质量,以达到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医药行业发展速度的目的。而在高校中进行服务型医药人才的培养,恰好迎合了医药行业的这种发展需要,使得医药行业的改革更加顺畅。同时,这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使得高校医药专业的教育与时代同步,具有很强的先进性。

3.2 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

传统的高校医药教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凸显了一定的不足,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将培养服务型人才设定为高校医药专业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有效地对传统的教育教学造成冲击,甚至颠覆了传统思想,使得高校医药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得到完善,提升了高校的教学质量。并且促使高校医药专业与现代教育改革保持同步,促进了高校医药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3.3 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复合人才

对高校学生进行服务意识的培养,帮助高校学生成为服务型医药人才,对于高校学生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首先,高校医药学生在向着服务型人才发展的过程中,其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及掌握更强的实践技能,使得其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可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减少工作过程中的阻碍。其次,高校医药学生可以通过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对自己的能力加以提升,并且在与教师不断的互动中得到教师更多的帮助与扶持使得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向着复合型人才的方向靠拢。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服务型医药人才已经成为现代医药行业迫切需要的紧缺型人才,因此高校医药专业教师应注重社会的发展变化,通过改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培养服务意识、增加实践机会等多种方法的应用,对高校医药教学进行改革,以推动服务型医药人才的培养,完善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现状,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萍,陈颖,谢,唐亚岚,蒋君好。发展高等临床药学教育,改革和完善执业药师资格制度[J]。中国药房,2010(41)。

(2)蒋君好,秧茂盛,刘新,刘颜,李勤耕。高等临床药学教育现状调研及对策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1)。

(3)王玉琨,王萌,卢宝华,辛春艳,李晨。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03)。

人才培养方法范文第3篇

一、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与当前发达的旅游业相比较为落后。目前,部分中职院校教学仍在使用多年前出版的旅游教材,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与当前旅游行业发展存在知识脱节现象。同时,当前中职院校开设的旅游课程依旧以考取导游证为主,教师在日常学习课程教授的旅游知识仍旧是一些旅游法规、导游基础知识等内容,对于当前的海外导游旅游课程开设得很少。另外,部分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与中国导游基础知识的内容存在重复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很强的服务型科学,然而,当前我国还存在着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还是以传统的书本教学方式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的锻炼。

2.师资力量薄弱

一所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依靠学校的教师,因此,师资力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教师虽然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和导游证,但是他们缺乏相关行业的实践经验。不对对当前旅游行业的发展现状的不了解,导致他们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实际理论不一致。另外,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发展较晚,严重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对国外的旅游发展趋势不了解,因此,无法很好地进行教学。

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目前,大部分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有自己合作的一些校外培训基地,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求,例如各类旅行社。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中职院校的领导考虑学生的安全管理问题,大部分选择了酒店作为实习基地,让学生从事服务员的工作,导致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无法学习到有用的知识技能。另外,学校和企业还缺乏深入的合作,大部分的中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仅限于向企业输送实习生。

二、中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中职院校为了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需要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意识,结合当前旅游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考虑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问题。由于旅游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基地只限制在旅行社、酒店、景区三个方向,因此,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特色,设置一个人才培养的方向。然后,针对设置的人才培养方向来选择学习的教材。最后,学校需要结合当前的旅游行业的发展开设一些辅助课程,加大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院校需要加强旅游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专业教师来优化学校的旅游管理教师的学习,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其他旅游院校进行合作,选派部分教师进入其他院校进行学习交流,还可以通过培养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进行深造学习,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

3.深化校企合作

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旅游企业进行全面的合作,例如选择知名的酒店或者旅行社来进行多层次的合作。学校可以选择在旺季作为实习期,这样旅游企业能够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另外,学校还可以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锻炼的机会,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行业经验。

三、小结

人才培养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实用型;人才培养;意义;方法

一、前言

环境和发展是永恒的话题,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大量技术熟练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主要依靠各种大专院校来培养。自从1977年以来,我国已培养了大量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目前的环境工程专业,还存在着诸如培养目标不明确、知识结构不适当、实际操作技能缺乏等问题。因此,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难以满足环保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意义

(一)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提高我国环境科技水平的需要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在经济和环保两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污染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污染控制和环境改善必须依靠高效的环境污染防治和控制技术。今天,我国污染防治和控制技术并未得到足够发展,许多实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未得到广泛使用,在环境工程领域具有丰富的设计、安装、调试和运行方面经验的专业人员缺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当对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二)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发展我国环保事业和打入国际环保产业市场的需要

截至2000年,我国有18144个工厂和3百余万职工从事环保产品的生产,每年环保产品出口168.99亿元人民币,环保产业已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中小型企业数量占80%以上,最小的企业员工不到10人,甚至有些企业没有技术人才。二是在国家和省级水平,几乎没有什么单位从事新型环保产品的开发。三是环保设备的运行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我国材料性能差,加工、铸模和检测技术落后,如我国目前的大多数电除尘器只能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在废水处理过程中,为了保持微曝气器或单级离心鼓风机能正常运行,必然消耗很多电能。当然我国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在价格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必须尽快培养更多的实用型环保专业人才已帮助环保企业提高规模和档次,制造价廉物美的产品,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这不仅符合本国市场的需要而且也符合亚洲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需要。

(三)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改进我国环境工程教育的需要

环境工程专业是在1977年首先在清华大学建立起来的,并在全国得到迅速发展。现在拥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有124所,占高校总数的11.5%,占设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高校数的51.7%。在这拥有环境工程专业的124所高校中,本科院校116所,占93.5%;专科学校8所,占6.5%。一些本科院校(如大连民族学院)设有环境工程专业职业培训班,一些专科学校(如连云港化工专科学校)设有环境工程本科班。我国环境工程教育迅速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数占开设环境相关专业高校数的比例较低。我国为51.7%,美国为70%,日本为84%。

第二,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专科学校数很小。我国专科学校占全国1071所高校的一半以上,但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专科学校占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数不到7%。在871所成教高校中,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也是凤毛麟角。

第三,环境工程专业设置的课程与环保产业联系的不够紧密。不同课程之间存在较多重复内容,许多课程拼凑了一些不相关的内容。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从事水处理工作时不如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在从事消烟除尘工作时不如通风除尘工程专业,在从事废气处理工作时不如化学工程专业。总之,目前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并不能马上胜任实际污染治理工作。

第四,在进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时,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诚然,填鸭式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本专业系统的基础知识,但专业能力未能得到很好培养,职业能力缺乏。

因此,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必须尽快改革,其目标和方向应是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

(四)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学习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学生人数也急剧上升。由于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学习环境工程专业。这可从2001年一年新设环境专业的高校69所这一数字就可见一斑。尽管该数相对于开设信息类专业的高校数是小的,但超过其他任何一个专业一年设置的高校数。可以预测,随着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20世纪90年代,有许多德国专业人员学习和从事环保技术,有68万职员从事环保产业工作,在德国,环保产业是最受欢迎最有利可图的行业之一。德国每年出口的环保产品价值35亿德国马克,超过其传统出口业钢铁行业(23亿德国马克)。

由于我国政府对治理环境污染的重视以及公众环境意识的增强,环保产业得到迅速发展,环保产业年增长率为15%-20%。这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些专家预测,截至2020年,我国将需要培养50万人。事实上,截至目前,我国每年培养的不到1万人,供需矛盾突出。

三、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方法

(一)培养目标

培养的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将主要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他们必须站在时代的前列,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应当熟悉专业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应能从事开发、制造和维护环保设备,能设计、建设和处理污染控制工程。

(二)培养方法

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可采用下述方法:

第一,设有环境工程专业的学校可以重新设计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和强化社会实践。

第二,更多更好的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为构建舒适愉悦环境做出贡献。

第三,一些成人高校和网络大学应当培养环保产业职员并使他们掌握实际的环保技能。今天,只有一些成人高校培养环境专业人才,但他们主要是为环保局和环保监测站培养干部,而非实用型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网络大学有自己的优势,如能通过有限师资在短时间内培养许多专业人才,但却不适合对那些因年龄太小而不能自律的学生进行很好的培养。

(三)课程结构

为了达到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目标,必须重新设计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结构。应当删除教材中的内容重复、理论深奥的章、节、段,同时应增加一些与环保产业直接相关的课程和内容,如环保设备和安装、工业模具技术、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施工、工业管理、图书馆学、科技写作、全面质量教育、环境政策等,以增加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另外,学校应当加强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的结合,延长社会实践时间,强化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与控制。

(四)教学实施

实施教学应当将重点放在改革填鸭式教学上。首先,学校应通过多媒体、幻灯片、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密切关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其次,学校应当鼓励学生学习环境工程知识、解决环境问题并激发学生追求知识的热情和兴趣。纯粹的课堂讲学只能在开始的10分钟吸引学生的注意,之后学生就容易走神。因此,教师在对一些相关知识作一些简单介绍后最好是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知识的魅力,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在进行社会实践以前,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工厂。这有助于学生了解真实的世界。在社会实践期间,学生应当主要参加实习,而将旅游观光放在次要位置。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面对真实的工程问题来理清脑中模糊的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真实的设计、施工和调试时得到完全的训练。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为厂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一来,学生与职员之间可以逐渐相互认识。在实习期间,教师仍应当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体会。如果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同建筑结构专业或电器专业的学生一起实习,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结论

努力培养实用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是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打入国际环保产业市场、提升环保科技水平和改善环境工程教育的需要。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可以通过高等专科学校、成教学院、网络大学进行培养,也可通过改革和完善环境工程专业现有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来培养。

参考文献:

1、苗青.认清中国环保产业形势[N].中国环境报,2001-12-31.

2、墨相宜.大学报考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今年大学专业新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1-05-23.

人才培养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营销 培养方法 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的教学已经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教育,高职类学生大学毕业后,95%以上要到企业基层工作,我们扪心自问在教学中能够给学生真正可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和技能有多少。作为高职类学生三年在学校所学知识不能体现岗位需求,他们来学校干什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汽车营销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课程安排不合理

(1)实习时间过短。汽车营销类专业学生每次实习的时间最多一般安排4周时间,对于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这样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来说,这个时间显然偏低。

(2)实习单位难落实。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不同于加工企业,在接受学生实习的时候一个企业最多不超过5个学生,另外考虑到接受成本、学生素质、实习时间等等因素,往往对实习生退避三舍,致使实习单位落实困难进一步加大。

(3)学校经费投入不足。汽车营销实践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撑,而很多学校在这方面经费投入很低甚至有些学校没有经费,这些情况往往迫使教师在教学计划中途“流产”,不仅使实习管理工作无法正常进行,而且使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的指导,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师与学生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课程设置脱离岗位需求

许多高职类院校该专业课程设置已经老化,授课内容与企业实际应用存在很大程度的脱节,课程偏重于强调理论深度,与生产实际联系较少,根本不注重实用性,不能满足对应岗位能力需求,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不能很快进入角色。

3.教材内容偏离目标的定位

(1)汽车营销类教材一般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偏离高职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知识需求,缺乏职业特性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吻合。

(2)汽车技术类课程的教材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与原理、汽车电器等都是在汽车运用专业的教材基础上对内容进行压缩的,有的甚至课时量、教学内容一模一样。这种做法已经不适用,因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技术知识在着眼点上有其特定性,完全不同于汽车运用专业。

4.汽车营销教师缺乏实战经验

当前高职院特别是民办高校发展很快,为了补充教师队伍大量返聘退休的教师和引进新的青年教师,他们大都来自公办普通高校,理论水平虽高,但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也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比拼“专升本”的升学率

有的高职院校甚至把专升本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志。将高职教育变成学生升上本科的阶梯,这绝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和长远生存之道。

二、汽车营销类专业培养方法及途径的改善

1.改变教学模式

根据德国双元制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引入1(学校)+0.5(企业)+1(学校)+0.5(企业)的模式。该模式在有些院校已经试点效果不错。为配合该模式对专业课程要做相对应的调整,在第一学年中除了开设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课还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中要加大课内实训,同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第三学期实习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规范。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有助于提高后面两个学期的教学效果;相信再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上岗的时候实习自信心就会大大增强,就业的成功率就会很高。

2.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亟须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建立起一支水平较高、较为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确保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水平、高质量实施。校企合作作为优势互补,共同提高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简洁而高效的方法。将专业教师派到同专业合作企业去参加实践,帮助企业提高业绩。同时聘请企业精英到学校兼课,教师还可以参与企业的职工教育,形成互补性教学。

3.以岗位能力设置课程

以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突出了实践性,虽然不强调理论学习的系统和完整性,但仍需在“必需、够用”的原则下,保持一定比例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对培养对象的适应性和今后的继续教育有很大的意义。并且课程安排要注意保持教学过程的有序性,知识、能力训练的递进性和渐进性。在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注重把握能力重点、层次和定位,不要大杂烩,面面俱到。

4.构建实训平台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职人才岗位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培养面向汽车整车及配件销售、二手车交易、维修服务顾问、金融服务、配件管理等岗位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通过近一年对用人单位的调研,毕业生若要在短期内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他必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具有能够在三个月内熟练掌握的岗位技能。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需求,即有发展潜力,又要考虑到短期内的上岗需求,即零距离上岗。针对就业岗位需求创设一些仿真模拟实习岗位,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范、业务流程及相关岗位的业务协同等实践训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了解各岗位之间相互牵制和相互联系的关系。

5.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学生所用的教材区别于本科教材,理论性内容应是简单的,应突出实用性。每隔三年就应根据社会发展、知识更新情况,鼓励教师与企业有经验的人员合编教材或讲义。

参考资料:

1.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巩航军.论汽车营销人才的培养方案.职业教育.2006.9

3.岳玉革,吴良胜.关于高职《汽车营销学》课程若干问题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