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安全调查

食品安全调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安全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安全调查

食品安全调查范文第1篇

在11月2号,由组长集中成员讨论调查问卷的设计,在讨论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每个人想出的问卷不同,不知道该用谁的,而对我来说,每个人设计出的问卷都是经过一番的思考才决定出来的,虽然不是很完美,但是也算是一种成果,不能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否定别人的成果。所以在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后,最终确定了调查问卷。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存在着很多食品危机,针对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对班上的同学和路遇的同学进行了随机的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实践。调查内容包括了同学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态度、解决措施和建议等。

之后,每人负责20份,接下来几天里,平均每天发15张,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很多事,每当看到不认真填写的同学,而敷衍了事的勾几笔时,心里很不是滋味,是生气又是无奈。我们遇到了积极配合的同学,也有拒绝接受调查的同学。经过这次实践调查活动,我们明白了交流的重要性。想让一个陌生人来帮助自己,就要有礼貌、和气地询问,表明来意,才能获得更大的机会让他配合完成调查。而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大胆地去尝试和细心地坚持。这时总提醒自己以后一定要认真帮助别人,要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本次活动每个小组都是三个人,活动中有很多任务,所以要分任务完成,而且每个人都要认真完成,所以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都把自己的任务做好后,才能把调查任务完成好。

食品安全调查范文第2篇

根据黔南州实际情况,制定了黔南州2013年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调查方案和计划。

为落实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调查, 2月18号举办了黔南州2013年食品安全监测培训会,对来自全州12县市疾控中心的专业人员和承担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哨点医院的专业人员进行了培训。

根据黔南州2013年食品安全监测方案要求,按照黔南州2013年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和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黔南州9个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本辖区样品的采集(购置)及送样;州疾控中心及时对送检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样品和食品中化学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检测的样品进行检验和送样。

黔南州疾控中心共收到本州9个监测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送的食源性致病菌样品255份,化学污染物样品555份并及时进行检测。

致病菌检测项目:菌落总数、大肠杆菌、阪崎肠杆菌、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共11类。

化学污染物检测项目:重金属铅、镉、总汞、总砷,黄曲霉毒素M1、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着色剂等。

所有检测项目均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进行检测。食源性致病菌除少数样品外,多数符合国家标准,化学污染物检验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

为确保我州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包括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州卫生局于2013年7月26日召开黔南州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会议,来自黔南州疾控中心、黔南州中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医三附院、都匀市卫生局、都匀市疾控中心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分管领导、负责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科室负责人、承担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任务的黔南州中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对黔南州2013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进行了培训和工作安排。

黔南州2013年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哨点医院是黔南州中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医三附院,各医院成立了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机制;医院相关负责科室每天收集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信息,及时填报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表;截止到11月30日,三家哨点医院未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病例。

都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与黔南州中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贵医三附院联系,医院每月向都匀市疾控中心报告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实行零报告机制,疾控中心及时掌握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发生情况。

全州12县市建立了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截止12月31日,黔南州共发生了6起食物中毒事件,未达到州级响应,发生食物中毒的县市疾控中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食物中毒处置并按照要求完成各项报告的有2起,同时将事件信息报告到国家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登陆报告系统,了解全州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发生情况。

2013年黔南州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的哨点医院为黔南州中医院。州中医院从2013年5月开始进行对符合病例定义要求的腹泻病人进行监测和个案报告,同时采集病人的粪便标本进行可疑食源性致病菌菌株(沙门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的分离鉴定,截止12月31日,采集病人的粪便标本60份,进行可疑食源性致病菌菌株的分离鉴定,检出疑似志贺氏菌1例和沙门氏菌1例,并将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菌株及检验原始记录复印件送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鉴定;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哨点医院州中医院送达的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菌株进行复核鉴定,结果符合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并及时将确认的阳性菌分离株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国际上的事件大多是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卫生控制不当和环境污染所致。而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都是人为事件。这些因人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坏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今天我们要着重说的“非传统食品安全问题。当下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就是以这一类非传统性食品安全问题为主的[5-7]。此次调查所有样品都符合国家标准,未见异常。

参考文献:

[1]蔡周梅.郭永强.林静梅. 2012年梧州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05):636-638.

[2]吕秋艳.王志越.宋景红. 2010-2012年北京市门头沟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014,30(05):633-635,638.

[3]彭力立. 我国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管体系现状[J].食品安全导刊,2014(17):72-73.

[4]孙志斌.林晓伟.叶蔚云. 广州市消费者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及对风险来源关注度调查[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4,26(01):78-82.

[5]付卫东. 常州市钟楼区小餐饮业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4,21(03):291-293.

食品安全调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洛;市民;食品安全;科普;调查

中图分类号:TS201文献标志码:Adoi:10.16693/j.cnki.1671-9646(X).2017.11.044

0引言

開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对树立市民稳固的食品安全意识、解决社会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卫生有着重要意义。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学院选择陕西省商洛市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地点,在走访企业、深入基层进行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后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市民对食品安全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点有较大差别,因此了解不同年龄段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科普是十分重要的。此次调查旨在了解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食品安全科普需求,以期为有效开展更具针对性的科普宣传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丹凤、商州、洛南市民共50人。所有市民对调查均知情同意,且愿意配合调查。

1.2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暑期实践小分队向接受调查的市民解释调查目的、意义及问卷的填写方式等,以取得其支持和合作。问卷不记名,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分析

运用OFFICE的Excel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数据及分析

2.1一般资料

为方便分析,下面以ABCDE来指代各年龄段。

年龄段分布见表1。

2.2市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及了解情况

2.2.1购买食品的关注点

对于所购买的食品,不同年龄段最为关注的均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相关检疫证次之。如图1所示,10~29岁的人会关注外观,而其他年龄段则关注较少;对于价格的关注度除30~39岁的人极少关注外,其他年龄段都会关注,尤以10~19岁的关注最多。

各年龄段购买食品的关注点见图1。

2.2.2市民食品安全意识

在对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评估这个问题中,认为自身食品安全意识较强的有2/3,而且有明显的随年龄增长所占比例增加的趋势,其数据为41.67%~100.00%。这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各年龄段食品安全意识见图2。

2.2.3对食品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情况

各年龄段对食品相关法规了解情况见图3。

由图3可知,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是知道却不了解,但是在30~39岁和50岁及以上有个别人表示非常了解,同时也在40岁及以上有人表示完全不知道,从事食品相关工作的人会了解得比较多,但是也有一些中老年人完全不了解,这不仅说明他们对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陌生,也表明了食品法律的普及盲区,所以应该在中老年人群中加大食品安全法律的宣传,给予他们维护自身利益的武器。

2.2.4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的处理方式

当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时,所有年龄段的人的处理方式都略偏消极,或是奉劝新朋好友不再购买或是自认倒霉,都是从自身方面来解决,而非投诉、赔偿等主动积极的做法。

各年龄段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处理方式见图4。

由图4可知,不同年龄的人其积极处理的方式也有所不同,10~39岁倾向于与商家协商要求赔偿,此外有32%的人表示会采取多种方法来处理,这说明有少部分人拒绝自认倒霉,会用多种方式来表示自己对假冒伪劣食品的不满。

2.2.5对食品安全科普方向的需求

各年龄段对食品安全科普方向的需求见图5。

由图5可知,不同年龄段的人们都较为关注营养搭配,30~39岁的人是最为关注转基因食品安全,最不关注品质鉴别,该年龄段的人一般有父母和孩子,他们更多地决定家庭饮食,所以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更为关注,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品质鉴别能力。同样值得关注的是,50岁以上的人们的需求集中在营养搭配与品质鉴别上,对于转基因食品、食品舆论等几乎不关注。这也反映了不同年龄段的关注点的不同。

3结论

不同年龄段由于家庭环境、接受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影响,不管是面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态度,还是期待宣传员着重讲解的知识都反映出一定差别,而大多数消费者给出的改善措施集中在加大处罚力度与提高消费者鉴别能力,这很好地反映了大众的态度,要内外一起抓,自身能力要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也得加强。

10~19岁的人还认为要对食品从业者加强教育,而50岁以上的人则忽略了该点。这表明在中小学生的认知中食品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负有一定的责任。

食品安全调查范文第4篇

研究以广州市大学城10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为了解广州市大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现状,为在大学生中开展食品安全干预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大学城1047位同学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州市大学城10所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在读大学生。

(二)研究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表,采取随机抽样法,通过现场调查和网络问卷形式,调查研究大学城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行为和知识素养水平。其中现场问卷调查由小组相关调查人员在大学城不同学校校区进行现场式问卷调查,而网络问卷则通过录入调查问卷电子版,将问卷访问链接发放到各大学城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论坛和新浪微博树洞等,获得调查数据。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6题,食品安全知识8题,食品安全态度行为类6题。共发放问卷1252份,其中纸质问卷536份,电子问卷716份,平均每所高校125份。

(三)资料处理

利用EXCEL、SPSS v19.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做整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047份,回收率83.7%。其中男生493人,占总人数的47.1%,女生554人,占52.9%。

(二)不同专业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分析情况

注:①食品安全标志识别;②致癌物质区分;③三聚氰胺人体影响;④预防烹调油烟危害的措施;⑤何种金属元素致甲基汞中毒;⑥三聚磷酸钠海鲜造假的手段;⑦皮革奶的有害物质;⑧食品安全法行业标准统一。

从数据的整体来看文史财经类的同学的平均正确率为63.25%,而理工农医类的平均的正确率为64.74%。被访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与其所学文理专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6.0,P=0.229>0.05)从整体看尽管理科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了解把握比文科生高,但与所学专业差异性无太大关联,这可能与题目设计的典型性与热点性有关。第七题关于皮革奶的问题中文史财经类的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为30.1%,而理工农医类学生回答的准确率为40.7%,大多数人主观认为皮革是有机物,觉得皮革奶中有毒物质是有毒有机物,实则不然,皮革奶并非不可饮用,若将皮革奶中的重金属物质去除,皮革奶理论上对人体无害,但商家为降低生产成本而忽略处理分离流程,导致了皮革奶的安全问题。第八题是对食品安全法律文献的考察,文史财经类的回答的准确率为49.0%,理工农医类的回答的准确率为但整体准确率偏低,学生对食品法的政策实施和内容了解程度不高。

(三)不同年级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分析情况区分;③三聚氰胺人体影响;④预防烹调油烟危害的措施;⑤何种金属元素致甲基汞中毒;⑥三聚磷酸钠海鲜造假的手段;⑦皮革奶的有害物质;⑧食品安全法行业标准统一。

关于食品法规的第八题中,四个年级的准确率分别为40.3%,47.3%,54.2%,61.4%,呈现递增的趋势,高年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掌握程度比低年级高,总体上看,随着年级的上升,准确率并未随之增加,大部分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一直保持停滞状态,学校应从入学就加强大学生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水平和素质意识,对进一步提升全民的食品安全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四)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态度调查情况

问卷中我们对近几年来发生的热点食品安全事件,“毒奶粉致大头婴”、“三聚氰胺奶粉皮革鞋造奶”等事件,就大学生群体对其的看法态度做了调查,60.2%大学生认为“政府对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不力”,18.1%大学生选择“不良企业为牟利不择手段”和17.4%大学生认为“民众缺乏食品安全知识”,4.3%大学生对此没有想法。另外,在大学生群体就“什么是保障食品安全最有力的措施?’’这一问题回答时,43.1%大学生选择“执法部门监督”,39.5%大学生选择“法律法规约束”,7.3%大学生选择“媒体群众的监督”,6.1%大学生认为有力措施是“生产企业自律”这些数据体现,大学生群体对政府实行政府职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切实落实执行治理职能的期盼。同时这也说明政府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监管应加大力度。相关的法律法规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或者存在漏洞,对违法违规的不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起到的威慑力不足,是导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五)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习惯调查情况

在选择偏向于哪里获得食品安全知识上,55.1%的大学生选择电视、报纸和42.9的大学生选择微信、微博作为其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来源;对于大学生群体乐于接受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方式,有48.5%的人选择微信、微博宣传,36.2%的人选学校教育讲座。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逐渐成为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有必要加强在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食品安全知识有基本了解,能够大概区分不卫生食品,但维权意识不强,在利益受到损害的时候,大多数人选择了“息事宁人”,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越加猖獗。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群体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再教育,并且要培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维权意识。

三、讨论

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和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但对三聚磷酸钠造假、皮革奶有害物质判别,食品安全标志区分和法律法规方面的知晓率较低。不同高校、专业在食品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上差异较大这与大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所学课程不无关系。

从食品态度行为数据分析判断,仅依赖媒体宣传、学校教育讲座,大学生群体的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方法过于简单。国家对大学生乃至国民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程度不够,由我国学生在学校受教育的知识结构分析,从九年义务教育开始到高中大学都缺少关于食品安全知信行的系统教育。

从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晓率看,大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足,由此可映射出一般人民群众所具备的食品安全基本素质。对在知识结构中适用范围最广泛的食品安全知识,大学生在其中主要关键的问题领域回答水平普遍偏低。宏观上,学生阶层对其掌握、重视的程度间接影响我国国民整体的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及平均寿命。

食品安全调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城镇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

[中图分类号] R155.5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1(b)-134-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居民的食品消费与日剧增,食品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危害了广大居民的健康[1],为了解宿迁市城镇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笔者于2009年7月进行了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式抽取宿迁市宿城区15岁以上、70岁以下的城镇居民780名,就食品安全知、信、行进行调查。发放问卷780份,经过筛查,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08份,有效回收率为90.77%。

1.2 方法

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无记名现况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回收,不配合者不予调查。问卷包括基本情况、食品安全知识、有关事件的了解、态度、行为及建议等。正式调查前,对上述问卷进行了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结果对易产生歧义的个别条目做了修改。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pa数据库录入。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获得有效样本708例,其中,男性342例(48.31%),女性366例(51.69%)。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95例(13.42%);初中188例(26.55%);高中、职高、中专242例(34.18%);大专、本科及以上183例(25.85%)。年龄15~70岁。

2.2 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

708例中,知道国家颁布《食品安全法》的占61.4%,知道绿色食品标志的占47.6%,认为在鸭的饲料中加入苏丹红,使鸭蛋心变红对人体有害的占81.9%,认为地沟油在经过回收、净化以后不可以安全食用的占83.8%,认为纯天然的食品不一定是安全食品的占63.8%。不同文化程度之间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3食品安全认知态度

对于政府卫生部门食品卫生监管工作认为很好的占12.7%,认为好的占12.6%,认为一般的占46.7%,认为不到位的占23.3%,不清楚的占4.7%;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占97.2%,其中,23.2%的人觉得迫切需要,66.0%的人觉得需要;有25.8%的人认为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与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和整个民族体质的关系是密切的。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看法有49.1%的人觉得问题太多,令人失望;49.3%的人觉得有问题但可以解决;有1.6%的人觉得没有问题;有87.7%的人认为实施《食品安全法》对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重要的作用;有91.5%的人表示愿意接受食品卫生方面的健康教育;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人们担心蔬菜中农药残留占67.9%,担心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占82.8%,担心造假食品占77.5%,担心注水或病死牲畜肉占54.7%,不同性别及学历对食品安全问题担心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4 食品安全行为方式

购买食品的主要场所是超市和农贸市场,本调查的708例中占90.4%。在购买食品时遇到超保质期或包装袋破损食品,有39.0%的人会向消费者协会或向行政管理部门投诉,有83.3%的人会与经营者交涉要求调换,有20.6%的人会自认倒霉,不去追究。可见大部分人认为不合格食品的主要责任在于销售者,但处理的态度比较宽容。调查中发现不同性别的人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会采取不同的措施,见表2。向有关部门投诉的人中,有28.1%的人认为投诉得到解决,有25.4%的人对投诉解决感到满意;不向有关部门投诉中,有20.6%的人不知道如何投诉,有22.5%的人认为投诉不能解决问题,有23.7%的人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投诉,有6.2%的人自认倒霉。

2.5 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

了解食品安全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网络和报刊,本调查占86.3%。最需要获得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的具体指导,本调查占81.7%。

3 讨论

调查显示食品卫生问题已得到宿迁市城镇居民的广泛关注,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强,但在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和实施上还有一定的欠缺,文化程度越低越显著[2-3]。假冒伪劣、农药污染、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已受到广大群众的重视[4]。电视、网络和报刊是人们了解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经调查发现,有97.2%的人认为需要学习食品安全知识,但其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方式有偏差,且随着文化程度的降低,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也下降,具体体现在对《食品安全法》的知晓率低、对绿色食品标志不了解等,居民的食品卫生态度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其态度越好[5],故此建议应加强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群体、文化程度较低群体的食品安全知识教育。

不同文化层次人员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看法都较悲观,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大部分人群不向消费者协会或行政监管部门投诉,原因有多种,即使投诉群众的满意度也较低,对此有关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设立专门食品安全问题举报专线,加强食品监督力度,严格把关,从最基层进行调查监督,对食品生产经营中做得好的经营者实施扶持,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不顾食品安全的经营者严禁其进入市场[1]。另外,要增加群众的维权意识,做到切实为群众服务,将食品安全问题防患于未然,为广大群众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彭,刘艳,黄中夯.成都市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及需求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4(21):428-429.

[2]王新甫,王永中.枣庄市部分社区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05,11(2):182-183.

[3]陈国威,孙桂菊,王少康,等.南京市消费者食品安全KAP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5):603-604.

[4]徐晓霞.社区不同人群食品安全意识现状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 5(8):1772-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