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范文第1篇

1 概述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对计算机专业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操作系统》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今后其他知识理解、认知以及储备,对学生全面理解知识框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新科改革的基本要求,符合新课程改革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规定。《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 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 念、基本原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系统。 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具 有初步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并将理论与其实现技术相结合,为其今后在相关 领域开展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程的 任务是全面系统地讲述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 现,包括操作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概述,互斥性和同步性,处理器实现,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知识涵盖多个学科,对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不过,《操作系统》现实实践情况却不是很乐观,据某机构对学生《操作系统》现实情况调研:很多学习较好的学生,对实践却束手无策,他们熟练背诵各种概念,对理论非常熟悉,却对现实实践缺乏认知,这是我国素质教育方面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基于此类情况的存在,本文以《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目前我国《操作系统》现实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目前问题的措施,进而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2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操作系统》在学习和授课的过程中,存在这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授课以及学生之间的学习,本文基于此情况,通过研究,提出了总结了《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下面,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做详细的论述,以便读者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1)课程内容广泛,理论性较强

《操作系统》这门课涉及很多学科内容,有数学方面的排序算法、计算机应兴建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学生有多方面知识储备,才能学习起来熟练,然而,《操作系统》课程开设时间一般是大二上学期,刚进大二,没有其他科目的相关学习,很难容易接受有关操作系统方面相关知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很难学习下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刚开始学习难度较大,而放弃了对《操作系统》的相关学习。在操作系统这门课程中,有很多理论性较强的语言,需要学生深入学习方能理解,这就更加阻碍了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加上很多学校强调分数,轻视实践,许多学生为了取得比较高的分数,死记硬背,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却不能有效理解《操作系统》这门课的精髓。

2)缺乏实践环节

《操作系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课程,需要学生花费很长时间去理解和学习它,其实,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然而,在我国高校授课教学中,由于硬件设施以及时间环境的原因,实践是很多高校缺失的一个重要环节。除此之外,很多学校在讲解windows系统,使得很多学生对Linux系统不是很了解。正是实践环节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充分利用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进而不能充分了解到《操作系统》对现实实践的帮助作用,进而激起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根本上无法解决学生对其学习的激情,这也是《操作系统》这门课程无法激起学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实践是检验理论最重要的方法,对进一步理解《操作系统》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理论学习是实践学习的基本,通过实践,可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根本的了解,进而对研究《操作系统》多方面学习提供多方面的实践作用。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我国《操作系统》课程教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授课课程的进步和发展,阻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进步,严重影响我国新课程下的素质教育的实施,针对此情况的存在,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以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形式,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目前问题的措施,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操作系统》授课上存在 的问题,以便提高我国新课程的进步和发展。

2 优化《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优化《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的措施,在一系列措施中,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点:

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增删课程等措施。

1)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高高在上授课,学生在下被动授课,针对目前教学方法,本文提出了改善目前教学方法的措施―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可在平时授课时,加入一些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教师在授课时,让学生加入授课语境中,教师还可以在授课时,加入模型环节,在讲解操作系统时,教师可将操作系统通过实体模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将操作系统的组成部分,展现在模型里,让学生通过实际模型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让学生对其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知。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操作系统》是一门比较晦涩难懂的课程,需要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才可以学好,对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学会带着情景去授课,教师可在讲课前,讲述一些有关《操作系统》的故事或者运用情景,譬如,教师可将操作系统中某一部分和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和生活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进而找出学习这门课的作用,让学生真正了解到这门课的用处。

3)适当增删教程

操作系统课程中死锁这一知识点可以说是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比较晦涩,学生理解困难,不明白其中的真正含义,因此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让学生积极思维,不要因为一些晦涩难懂的术语就放弃学习,教师可以让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对于死锁,首先要解释死锁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资源不足,如果资源充足,就不会有竞争,不会引起死锁。

在对死锁概念的理解时,可以给学生设想一个场景,两个小朋友,一个在玩小火车,另一个在玩小汽车,如果各玩各的就不会发生矛盾,但其中一个玩小火车的小朋友想玩小汽车,但又不放弃自己的小火车,另一个想玩小火车,但又不放弃自己的小汽车,两人打架,即死锁中的请求与保持,最后导致死锁。这样讲解生动,形象,将复杂的概念用简单的小故事将其转化

4)加强实践环节

学生在学习《操作系统》课程时,如果 能够进行一些实践演练,更深入的理解基本 理论和技术知识,一定能够达到更好的学习 效果。 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除了对 windows操作系统比较熟悉,应该对 UNIX/Linux系统也有一定的了解。通过 《操作系统》课程的理论学习,教师可以鼓励 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这些常用操作系统,引 导学生在Windows,UNIx/u11u)【系统中找 理论原型,既理解了操作系统理论知识,又 提高了实践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另外,由于IAnux是开源操作系统,教 师可以有选择的带领学生分析部分源代码。通过分析内核源代码,学生能够更深入的理 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对于专业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可 以鼓励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分析内核源代码,为其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创新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激烈竞争新时期,新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培养并提供更多的应用型人才[1,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食品原料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传统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已难以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拟从其应用型人才特征及食品原料学学科性质出发,探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新的教学方法。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特征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主要是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3]。应用型人才的任务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作为新的类型层次的大学本科应用型教育,应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过程、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4,5]。

(一)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的人才类型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食品专业院校,“应用”应成为学科布局、专业设置、科学研究、教学模式、质量、评价、办学传统的主色调。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上,应用性是特色,是优势,是本质特征。与理论型人才培养相比较,相对于其注重理论性知识,应用型人才培养更要强调应用性知识;相对于其强调理论研究,要强调技术应用;相对于其强调宽口径厚基础,更要强调专精实用[6,7]。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相对而言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按照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和能力所包含的创新程度、所解决问题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应用型人才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每一种应用型人才都是社会生产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一般是工程型和技术型人才。

(三)应用型本科人才应该是和谐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在素质方面,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食品专业应用性创新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身体条件等非专业方面的素养关系密切,这些非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

二、食品原料学教学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和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食品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大都为工厂和企业,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改革与创新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使其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该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通过新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及现实应用能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及食品行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食品原料学是一门涉及到营养学、卫生学、市场商品流通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传统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中只重视对课本知识的讲解,举例式、启发式等新型教学方法应用较少,不能与时俱进,侧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的“五个一流”建设,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是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方向,而教学方法的创新与研究尤为重要。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途径

(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明确新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目标

食品原料学是我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第四学期开设,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食品原料学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粮油原料、水果蔬菜原料和畜产原料三类食品原料的基本知识,从而使学生对食品原料有系统的认识,但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确立新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二)重视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

食品原料学是一门直观性较强的学科,食品原料主要来自各种生物,种类繁多,很多原料品种学生都缺少感性认识,因此,若按传统的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单调教学模式,会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该课程的兴趣[8]。食品原料课程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校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施,尤其对于一些因条件所限,不能实地进行参观考察的食品原料,应多收集一些典型图片和网络视频资料,可以通过从互联网下载、购买或自己动手拍摄等多种途径解决教学素材的问题。

(三)重视食品原料学课程实习、实践环节中对应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食品专业的学生参观实习一般都去食品生产工厂,但只看到食品是如何加工和包装的,而对食品原料如何生产和流通,几乎是一无所知[9]。学校要创造必要的条件,使该课程的授课教师和学生多去食品原料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考察,亲身感受食品原料的生产过程。场所选择要注意多样性,既有分散的农户生产,也有科技含量高的大型果蔬种植企业、水产养殖场等。

(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教学方法的具体改革与创新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各种教学方法如举例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角色对换式教学等应广泛应用于食品原料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摆脱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枯燥,深受学生欢迎[10]。近年来,有不少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都出自食品原料环节,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等,这些事例为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提供了鲜活的素材。食品原料即一日三餐的原料,很多教学内容学生在生活中都有经验体会,利于开展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谓角色对换式教学,即针对部分适合的教学内容,做出具体要求,分组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制作PPT,后上台讲解,时长十分钟左右,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计算机操作等综合素质,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魏怡.新建本科院校应突出教学应用型特点[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2]顾红.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4,17(3).

[3]汤正华.新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江苏高教,2006,4.

[4]樊华,周庆贵,刘平昌.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途径[J].辽宁教育研究,2006,10.

[5]王延松,刘君玲.对普通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模式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6,27(4).

[6]李文虎.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改革[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23(4).

[7]秦祖泽,唐受印,俞贵邦,黄俊伟.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2,3(3).

[8]舒留泉.食品原料学课程建设的思考和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2010,31(10).

[9]谢洁.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探索[J].课程与教材,2009(7):135-136.

[10]谢翠英,冼绍祥,方熙茹.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

课题来源:辽宁医学院教改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原料学》课程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目标导向课程;教学设计;计算机科学导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07-0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 about Target Oriented

Curriculum//CHEN Zhen, GAO Haibo

Abstract To stimulate student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ying courses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the author made the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as an example and carried ou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of target oriented curriculum in this paper. Practice shows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target oriented curriculum; instructional design; introduction of computer

1引言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 第五条明确指出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如何创新教育方法,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的教学中,已成为广大教师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目标导向课程(Target Oriented Curriculum,简称TOC)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2 TOC教学方法分析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是课程教学系统的主要要素。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两重性、多样性、受制约性与发展性的特点[1]。而评价教学方法优劣的主要依据是教学效果的好坏。TOC教学方法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成效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采用国际上比较流行的课程目标四种取向之行为目标[2-3],强调课程目标要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方式来实现,要注重课程实施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该方法以美国学者艾德加・戴尔于1946 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为理论依据,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把学生主动学习变成课堂的主旋律,把教学讨论、实践与讲授灵活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增强课程教学效果。TOC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如何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这一核心问题。

3 TOC课程教学的设计

目标导向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程教学设计;第二阶段是教学过程实施;第三阶段是成效评价。现以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为例,说明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为了完成TOC课程教学大纲的制订,进行深入研究,大纲涵盖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基本要求、主要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方法与策略、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等基本要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明晰,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紧扣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计算机科学导论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将其知识体系划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操作系统Windows 7、Microsoft Office 2010常用组件、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共九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学习目标、若干单元知识、主要活动与任务、模块小结、活动与任务设计要求。层次分明,时间安排科学,教师与学生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进程。

同时,课堂教学方法实行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讲授、阅读与演示外,主要应用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有效地刺激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实施设计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是为了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而确定讲解的内容、开展的活动、活动时间的安排与具体任务的布置。图1显示了课程实施设计的工作与流程。在TOC教学方法中,课堂教学实施的教学时间分配采用433制,即一堂课仅用40%的时间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30%时间用于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讨论或让学生讲解部分内容,剩下30%时间用于对讲解内容及活动的总结,同时也要完成对教学内容的拓展与教学评价(具体评价样表如表1所示)。

成效评价 TOC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考核不再采用传统的单一考试方式,实现了评价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包括到课情况、活动参与情况、任务完成情况以及课程考试情况四部分。每部分的权值由任课教师确定,但每一单项成绩不能低于60分。评价方式要求教师在课程的第一堂课向学生介绍。评价算法如下:

假设是否到课的成绩为C、参与活动成绩为A、任务成绩为T,课程考试为E,它们对应的权值为K1、K2、K3与K4,其中K1+K2+K3+K4=1,学生总成绩的计算方法为:

如果C>=60 and A>=60 and T>=60 and E>=60为真,则Score=K1*C+K2*A+K3*T+K4*E;反之,则Score为不及格

4 TOC课程教学效果调查及分析

教学效果的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结构化访谈和记录学生上课状态等方法。本文以问卷调查法为例,对2013年第二学期计算机导论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与分析。每次课程教学后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份,两个班分别上课32次,共收到有效问卷320份。其中各项结论如图2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第一项很赞同的占37.5%,赞同的占62.5%;对第二项很赞同的占52.5%,赞同的占47.5%;对第三项很赞同的占49%,赞同的占51%;对第四项很赞同的占42%,赞同的占52.6%,不赞同的占3.4%。调查结论显示,该教学方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

5 结束语

TOC教学方法在教学目标明确前提下,通过讲解、教学活动设计与任务布置来实现,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完成课程任务来达到课程学习的要求。研究与实践结论显示,该教学方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课程教学效果。但与传统课程教学相比,TOC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能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来进行教学组织与准备;另外,推广与应用需要高校管理层与广大教师能改变教学观念。

参考文献

[1]朱敏.现代教学方法发展的趋势性特征[J].外国教育研究,2001,28(4):23-27.

[2]吴红耘,皮连生.试论与课程目标分类相匹配的学习理论[J].裸程・教材・教法,2005,25(6):21-26.

[3]周兴国.不仅仅是行为目标还需要表现性目标[J].课程教学研究,2012(2):41-43,50.

[4]李坤崇.成果导向的课程发展模式[J].教育研究月刊,

2009(10):39-58.

[5]林如鹏,颜海波,等.目标导向指引 系统管理统筹[J].中国大学教学,2013(8):17-18.

*基金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资助课题(XJK014BGD046);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教改委托、招标项目(湘外经字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化学课程 考试方法 考核改革

我国教育逐年改革、拓展新思路,教育有着新变化。技工教育越来越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普通教育相比,技工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想搞好技工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方式,采用符合实际的技工教育模式。化学是技工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之一,化学课程的考试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使其适应技工教育的发展,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下面我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1.传统考试模式的反思与现状

目前技工学校的化学教学,仍旧沿用传统教育模块,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强调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和重复练习,并采用一纸期末试卷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这样造成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被动学习,毫无动手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个性的发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传统考试的弊端,我院化学教研室对高技化学考试、考核进行探索和改革,取消一部分科目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有利有弊,利在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弊则在于学生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记忆。而且初步改革显得单一,为了更好地展示学生的能力,提高其学习动力,鼓励其个性发展,进一步改革高技化学考试将作为以后的重点。

2.高技化学体系新考试、考核的初步设计

在整合之前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探讨,在探讨中改革,能够设计出符合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但又有个性发展的考试、考核体系。目前高技化学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训练这三个版块,针对这三个版块,我们可以进行探讨。专业基础课我们可以作为重点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强调广度但不会深入;专业课则作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强调深入但不会面面俱到;专业技能训练则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强调技能的掌握和运用。针对上述可以采取不同的考试、考核方法,通过不同的难度和创新层次,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参加考评。通过这种形式,对高技化工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新考试、新考核体系的具体形式:(1)优化考试形式,不同课程采用不同形式,可以为闭卷、半闭卷、开卷、设计实验、机考或几种形式相结合。(2)优化考试内容,可采用层次考试,多元化个性考试。(3)必须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纳入考核。(4)在兼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加强学生的个性、创新的培养。(5)加强考试与教学的结合。(6)考试后必须有反馈,从而加强学生的继续学习。

3.高技化学体系新考试、考核的适应实践

(1)专业基础理论的考核。有了新思路必须进行实践,从实践中求可行。将之前的闭卷、开卷考试改为半开卷形式,允许学生考试时带张A4纸,上面可以书写有关考试的内容。这样就会促进学生自主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复习,提高学生上课的认真度,学生会更关注老师上课的主要内容。既克服学生胡乱地死记硬背,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重点知识的记忆能力。试卷可以分为基础与拓展,基础只需通过即可;而拓展则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的考试模式,重在使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习信心,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接受挑战,激发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尝试个性考试,可以给定范围,自主设计问题并进行阐述、解答。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加强平时作业的考核,适当增加平时分,让学生了解只是考试好就行,平时的学习、考试也是重点。这样多方面的考试、考核模式才能够更充分、准确地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更好地评价学生。

(2)专业课的考核。专业课是技工类化学教育的主体之一,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化学功底,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把该类课程考试、考核形式放在平时,就是抓住平时考核,利用小论文作答、问题阐述等进行评分。例如无机与分析化学这门专业课,我们就可以提出如何制备碳酸钠及其用途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备实验,让学生课后自己查资料完成考题。把单一的期末考试改为多层次的考核,能够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不断拓宽知识面。专业课的成绩评定可以分为平时占70%,期末占30%。

(3)专业技能训练的考核。专业技能训练是技工类化学教育的重点,培养学生的仪器认知、工艺掌握、软件熟练等能力,重在动手,一技之长则出于此。对这类课程的考试、考核我们不能再一味地用期末考试等衡量学生的能力,可通过做实验、用软件的熟悉程度,考核学生。可以用在企业实习的情况,如协助生产,承担生产任务等具体操作,代替一部分技能专业课程的考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加强学习,从而培养出能做事、会做事的学生,而不是只会答题的学生。

4.问题与思考

如何发挥新考试、考核改革带来的好处,这就需要上下一心,从院领导重视、教师主导和学生支持。我们所设计的技工化学教育考试、考核改革体系只是一个初步框架,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不仅感到工作量大大增加,而且相应的考核要求也逐步提升。任课教师必须全面了解课程内容和掌握课程的发展方向及课程对生产的帮助,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从而适应新的考试、考核体系。在试点改革中,学生对新的考试、考核方式持有认可的态度,尤其是在学习中考核,使学生考试及格率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新、个性及自主学习的今天,课堂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如何公平公正有效地评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充分发挥新考试、考核的主导作用,需要每个教师去思考、去探索。新考试、考核的改革也会带动教学管理的革新,只有教、学、考三者相结合,才能够更好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只有教育思想转变才能更好地对考试、考核地改革,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是关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才能进行下去。因此,要真正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的考试、考核体系,必须从思想、制度、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整体改革,并不断去探索、去改革,打造适合现代化教育,符合技工类学校化学教育的考试、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1]周欣欣.化学教育专业考试及考核体系的改革[N].甘肃高师学报,2004.

科学研究方法与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工程实践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1.“工程实践”课程概况

“工程实践”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借鉴兄弟院校的教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充分考虑到现代建筑学专业的发展状况,结合高等学校建筑设计实习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全程共16周,主要内容包括建筑材料及构造处理、建筑设计、深化、凝练、方案图、施工图、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型制作、动画演示、方案研讨、数值分析等。

该实践课程过程复杂、技术含量极高,地位比建筑设计课程来得重要,其中涉及大量的综合知识,包括建筑环境学、建筑结构设计、排水设计、建筑暖通知识、构造设计知识、方案表现知识、中外建筑历史知识等,由此可见其关键作用。

1.1“工程实践”课程的特点和性质

以国家需求与社会发展为导向,走多样化人才培养之路是今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前几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提出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原则,各有关高校的建筑学专业都在积极探索适应国家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办学途径。有的已制订了新的人才培养计划,有的正在考虑深刻变革的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已呈现百花齐放、各得其所的繁荣局面。精英教育时代规划教材、一致模式、雷同要求的一统天下的局面,显然无法适应大众化教育形势的发展。事实上,多年来许多普通院校采用工程实践教学方法就十分勉强,苦于无合适教学方法可用。

工程实践是一门综合利用建筑学五年教学成果的课程,因为工程实践涵盖几乎所有专业课程的内容。建筑设计是因为其特殊性而成为贯穿建筑学专业五年培养周期的主干课程。目前国内建筑学的教学路线是初步认知――小设计――分类建筑设计的由简到繁的教学模式。虽然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建筑方案设计能力,但是使得学生偏颇地认为唯有设计课才是真正的主干课程,只专注于设计的空间造型和布局构思,忽略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探索,使得大部分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都是纸上谈兵。由此可见该课程的特点是:学科交叉性强、学习内容广泛、知识点密集、设计强度较大。

工程实践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五年期间最综合的一门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课程本身上,还体现在拓展空间上,课程内容涉及量大面广,包括建筑构造、建筑历史、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物理、建筑节能等,因此要想学好建筑学专业,学生不仅图面表现要力求完美,精通建筑模型制作,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将实践项目和设计本身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些学生觉得工程实践很容易,工作起来得心应手,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在工程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及时通过学习经验帮助解决。工程实践实验的整个课程体系系统性很强,该课程学习内容是一个检验建筑学四年学习成果与收获的过程,最后这些都会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体会与收获,因此四年的在校学习过程都是为了最后的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而做准备,同样也是为了学生最后走上社会铺路搭桥。

1.2“工程实践”课程实践技术的改革

工程实践课程主要采用真实项目、实际操作的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前那种单一投影的教学方式逐渐加入了电脑、平板、手机等新技术。工程实践实践课程更是如此,在进行工程实践的设计院中应专门配备实物投影仪、电子教棒、泡沫切割机、雕刻机等教学设施。在工程实践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更多的建筑设计案例实践,可以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将项目实地调研拍摄下来供设计需要。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通过视频和PPT等形式进行设计方案的初步展示,尤其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和鲜活的建筑效果图为方案增色,帮助学生提高感性和理性思维,因为做好工程实践和做好建筑设计都必须做到感性与理融。

2.“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

“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研究与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研究“工程实践”课程教学方法,总结出科学严谨的教学手段。现将“工程实践”课程改革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首先,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一般是在前四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筑学专业老师讲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优点是学生的理论功底扎实,但缺点很明显,就是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容易纸上谈兵。我们采取校内教师加外聘专业技术人才合并辅导,如请设计院设计师讲授如何进行基本的方案构思;请专业的结构师讲授如何进行建筑结构的设计;请规划局老师讲解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优秀的规划方案。当前的困难是,设计院老师人手不够,虽然他们愿意耐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方案设计中的问题,但自身任务繁重,教学时间有限,日常实践中最多只能解决一两个学生的问题,我市建筑学专业实践的设计院目前一个设计师要指导三四名学生,极大影响设计院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提高实践过程中的设计效率与设计质量,我们将学生在工程实践前就定期送到设计院学习,不是所有学生都只能在五年级才能进行工程实践。并将工程实践课程划分到各个年级: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是场地分析阶段、方案初步阶段、平面立面设计阶段、最终方案确定阶段、施工图阶段。经过长期总结发现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究其原因,这种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指导教师的压力也减轻很多。

通过上述“工程实践”课程教研教改研究,有效改进“工程实践”课程的实践方法和实践手段,提高设计院老师的指导积极性,提高学生工程实践中的业务能力,同时该项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还能应用于其他课程当中。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建筑学教学研究的时间,改进所有建筑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建筑设计人才,提高地方普通高校建筑学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在新的实践方法的指引下,工程实践项目质量突飞猛进,使学生能学得更好更多,同时设计院教师更有积极性。在新的实践方法的带动下,许多学生在设计院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更有学生与设计院提前签订了工作合同,同时也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一个最好证明。我国由于受高考模式的影响,大学生进校以前实践的机会和经验都非常缺乏。与欧美国家的学生在入学前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历相比,我们存在很大的缺陷。很多实际工程遇到的问题,书本上根本说不清楚。老师纸上谈兵,学生听得云里雾里。除实践环节外,暑期设计院实践亦是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通过工程实践到设计公司或者大专院所进行磨合,各方面能力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工程实践”课程改革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