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经济相关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文章以2007—2011 年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A、H 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此研究可以为管理层有效选择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提供参考,也有助于读者了解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存在的地区差异。
【关键词】投资性房地产 公允价值计量 价值相关性
一、 引言
在内地,企业会计准则第3 号——投资性房地产(以下简称CAS3) 实施的前5 年(2007—2011 年), 对于沪深A 股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企业,仅有3% 选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97% 都选择成本模式。在香港,2007—2011 年平均20% 的H 股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比例虽高于内地的3%,但仍有80% 的上市公司选择了历史成本。
二、研究假设
价值相关性不仅受到信息相关性的影响,也会受到可靠性的影响(刘运国,2010)。目前,从A 股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看,公允价值的确定多依赖于房地产评估机构,2011 年31 家企业中有6 家企业自行确定或者不予披露,占比20%,降低了整体的可靠性。且准则制定者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了诸多限制。因此,对于A 股市场,从公允价值模式的选择情况,公允价值确定的可靠性程度以及准则制定者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态度3 个角度,提出第一个假设。
H1:在A 股市场上,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不显著高于成本模式。
在香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的公司也要披露其公允价值信息,因此两种计量模式的披露成本几乎无差异(张奇峰,2011);香港资本市场较为成熟,准则制定者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予以鼓励。考虑以上两点,H 股上市公司理应更倾向公允价值模式,但是2007—2011 年,仍有80% 的公司选择了历史成本,从这点来看,恐怕公允价值信息不一定就比历史成本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更高,因此笔者提出第二个假设。
H2 :在H 股市场上,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其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并不显著高于成本模式。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涉及股价,与投资者的决策理性度和资本市场成熟度有密切关系。同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A 股市场和H 股市场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会呈现怎样的区别,笔者认为,H 股所在的资本市场发展更为成熟,投资者理性程度更高,因此提出第三个假设。
H3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相对于A 股市场,H 股市场的会计信息更具价值相关性。
三、研究方法
1. 模型设计。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在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中应用比较广泛。由于收益模型的解释能力往往不如价格模型,因此本文以价格模型为基础,来验证3 个假设。
2. 样本选择。本文选取2007—2011 年A 股、H 股上市公司中拥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量模式的选择情况,分为A 股—成本,A 股—公允,H股—成本,H 股—公允4 组样本进行比较研究。部分数据来自CSMAR 数据库,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选择、每股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H 股的部分信息系笔者从公开披露的年报中手工查询。数据的统计分析部分采用Eviews7.2 以及spss19.0 进行处理。
四、研究结果分析
1. 描述性统计。4 组样本中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占净资产的比重分别为7.94%,27.27%,1.85%,26.44%。可以明显看出,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公司,其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也相对较大,可能拥有大规模投资性房地产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公允价值模式,抑或是在房地产价格上涨期间,选择公允价值模式,使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得到大幅度提升。
A 股—公允与H 股—公允两组相比较,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25%、8.5%。由此可见,相对H 股公司来说,A 股上市公司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动机更有可能是为了增加报告盈利。
2. 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从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与股票价格的相关系数和回归系数这个角度来做具体分析:A 股—公允组的相关系数要大于A 股—成本组,不符合H1 ;H 股—成本组的相关系数高于H 股—公允组,符合H2 ;H 股—公允组高于A 股—公允组,符合H3。比较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与股票价格的回归系数,H 股—公允组显著高于A 股—公允组,进一步证明了H3 成立。
3. 实证分析小结。
(1)对于A 股市场,实证检验结果反映: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信息,相比成本模式,价值相关性更强。由于公允价值模式的应用条件严格,披露成本较高,因此仅3% 的上市公司选择公允价值模式,但是上市公司的谨慎态度并不能否定公允价值在A 股市场上更具有价值相关性这个事实,随着投资者和管理层对公允价值的认识逐步加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2)对于H 股市场,对于投资性房地产,历史成本信息对股价的影响远高于公允价值信息。香港的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模式的公司也需披露公允价值信息,但投资者却无法从公允价值计量的上市公司年报中获取历史成本信息,就这点来看,公允价值模式并不比成本模式有多少优势,因此近80% 的公司仍选择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计量。
(3)比较A 股、H 股两个资本市场,投资性房地产同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H 股市场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要高于A 股市场。因为价值相关性与投资者的决策理性度与资本市场成熟度有密切关系,所以要提高A 股市场的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就需进一步完善A 股资本市场。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比较投资性房地产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信息在A 股市场上的情况得知,公允价值的运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因此,在现阶段,各方应创造条件,推动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
(1)加强理论研究,完善公允价值准则。完善的理论体系是公允价值得以广泛应用的基础。
(2)创造公允价值计量的环境。促进市场网络化,建立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成本。
(3)加强会计监督,提高相关人员素质。监管部门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进行利润操纵。同时,相关人员需加强专业素质培养,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通过A 股市场与H 股市场的比较,以H 股市场为鉴,要提高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则需发展并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而信息的透明度和投资理性度是资本市场成熟的两个基本特征。
(1)信息披露透明化。证监会、证交所等机构应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大惩罚力度,将处罚的重点从法人转移到具体责任人,强化相关人员的危机意识。
(2)投资决策理性化。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比重,同时加强对个人投资者的保护和知识普及。
参考文献
21世纪以来,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出版形态,即数字出版。本文对数字出版产业化环境下的人才培养问题提出策略,希望对新时期人才培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
数字出版 人才培养 教育
一、数字出版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化急需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产业化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不仅要求其对传统出版领域相关知识较为熟悉,更要求其熟悉数字出版及其流程,掌握数字出版的基本特征,熟练运用数字出版技能并善于数字经营管理。
复合型人才基本的素质要求可以归结为知识素养和能力要求两个基本方面。知识素养包括人文社科基础知识、编辑出版专业基础知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知识等。这种知识素养的培养依赖于高等学校。数字出版人才能力培养要求注重数字编辑业务能力,新媒体和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市场运作、营销和开发能力等,尤其强调在实践中强化各种能力。从以上两方面展开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工作,应当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缓解当前数字出版产业化的人才匮乏问题。
二、数字出版的人才培养策略
1. 依托高等院校教育,培养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以高等教育培养为主体。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适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门人才的重任,是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主战场”。目前,数字出版专业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只有部分高校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高校将数字出版的专业课程纳入教学之中,这远远不能满足当前对数字出版人才的需求。[1]作为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的主体,高等院校应建立数字出版教育新理念,依托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专业学科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数字出版(专业)教育平台,制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
数字出版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显示,数字出版的实践不仅需要技术方面的专门人才,还需要与数字内容相关的版权、技术、设计、营销等方面的人才。这意味着数字出版教育要紧密围绕数字内容的选择、编辑、保护和发行等流程展开。因此,高等院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应依托各自的办学体系和学科优势,制订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在课程设置上,既要开设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课程,又要在保留原来编辑出版专业或所属学科的课程基础上增加技术性操作和微观实践层面的应用课程。在这方面,独立设置编辑出版学二级学院的北京印刷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走在了实践探索的前端。北京印刷学院定位数字出版专业教育为“以数字技术为工具,以数字内容的创意表达为手段,以数字内容的开发与经营管理为重点,培养数字出版产业需要的数字媒体编辑专门人才”。[2]在课程设置上,横跨理、工、文、管、法五大学科,体现“复合型”的培养目标。在课程结构上,加大选修课程开设比例,推进弹性学习制度,构建“基础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突出“数字技术”特色课程,合理制订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数字出版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上海理工大学积极推进编辑出版专业教育改革,培养数字出版专业人才。上海理工大学编辑出版专业在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上基本涵盖整条数字出版产业链,坚持以文化传播、市场经营、技术实践为三个着力点,积极推行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实验教学、实践能力和行业技能培养融合于数字出版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培养出既懂出版管理业务又精通数字出版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高校数字出版教育应加强数字出版版权知识和保护方面的人才培养。当前,数字出版产业普遍存在着版权意识薄弱问题,网络盗版现象日益严重。对于高校数字出版教育而言,加强数字出版版权知识和保护方面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出掌握出版实务技能知识和版权相关知识,尤其是数字时代的版权交易相关知识方面的人才,加强数字出版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各种相关政策的学习。
2. 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高等院校的专业教育,还需在高等院校专业教育之外寻求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建立多样化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方式,如加强高等院校与出版企业、科研机构等的交流、合作,建立共同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合作模式。
对于高等院校来说,一方面可采取聘请业界从事数字出版的专家学者,担任一些专业主干课程的授课教师和邀请数字出版业界的专家到校兼职授课,开展学术讲座,也可选派专业教师到数字出版企业观摩数字出版流程等方法加强与出版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可开展职业培训,建立数字出版人才培训机制,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教育,不断为出版企业员工提供数字出版相关知识和素养的储备,最终培养出能适应数字出版产业化需求的人才。
在编辑出版本科教育层面,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已经着手探索国际化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如开展国际数字出版学术交流、举办国际研讨会、合作办学和实地考察学习经验等。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在国际合作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经验,值得效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已成功举办三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以此为契机,与美国佩斯大学、德国纽伦堡大学图书学专业开展学生交换学术互访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3. 校企联合建立数字出版教学实践基地,培养实践创新能力。就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而言,实践环节是深化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和增强技能的必经阶段,是复合型人才能力培养的关键。这要求高等院校在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传授数字出版基本知识,更要创造各种实践机会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是,专业院校要进行教学改革,打破教学与实践相分离的传统教育模式,积极探索数字出版人才培养新模式。
高等院校在数字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院校要加强与各相关出版行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表达合作意愿,积极探索合作方式,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各种参加数字出版实践活动的机会。通过与出版企业、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数字出版教学和实习基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些高等院校对数字出版人才能力的培养模式和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北京印刷学院采取校企联合方式,与商务印书馆共建“数字出版人才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与科研机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共建“中国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基地”,在教学实践、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这些教学实践基地的建立,一方面为数字出版专业师生提供了教育教学、实践和实习的场所,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一方面为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教学场所,很好地解决了出版企业数字出版人才匮乏和科研机构合作平台缺乏的问题,实现了企业和学院的双赢。上海理工大学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之路,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城、上海文艺总社、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开展合作,建立专业实习基地,积极探索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开创了独具特色,覆盖“创新实践”“主动实践”和“互动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巧林.新出版业态下传统出版业如何生存[J].大学出版,2009(3).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参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正确地认识当前国家经济形势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重难点:当前国家经济形势与《经济生活》知识点的结合,规范答题,提高发散思维和解题能力。
教学过程:(一)习题背景材料探究分析点评
1、当前国家经济形势背景分析。
2、分小组探究做题: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
3、分小组提问,共同探讨。
4、学生探究做题展示点评。
(二)教师归纳
在学生探究做题的基础上教师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三)解题要求
1、要有针对性,即答题思路要正确,要针对题目的设问作答。
2、要有逻辑性,即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先说哪句话,后说哪句话。
3、要有层次性,要层层分析,大的层次包含哪些小的层次。
4、要点化,即一定要用阿拉伯数字清楚地表明答题要点。
5、全面化,答题要点要全面,不要遗漏答题要点。
6、规范化,包括书写规范和语言表达规范。
习题:原创题 背景材料: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2、2007年12月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2008年定调: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
3、2008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对2009年定调: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中国家经济政策的变 化体现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2)请你为国家如何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献计献策。
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结合课本知识点分析。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讨论结果,同时对其他同学提问,就某几个知识点回答,效果非常好。
我在课堂上指出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问题:
1.审题不清
2.表述不完整、不切中要害
3.没有使用专业术语
4.理论与材料相脱节
5.答案不分层
6.错别字较多。
老师概括本题与课本《经济生活》知识点的结合之处:
第8页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第10页汇率,第16页调节生产规模,第17页影响消费的因素,第29页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第41页劳动和就业,第48页债券,第60页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第64页国家财政,第70页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第81页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第83页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基准利率,第84页宏观调控的手段,第87页科学发展观,第88-90页自主创新、新农村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最后总结送给大家四句话:
1、就业靠就业扩大
2、富裕靠富裕带动
3、繁荣靠繁荣支撑
一、 数字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顺应时展要求
当今时代就是数字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快捷、高效、准确、便利的优势深刻地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对档案管理、管理人员都是重要的挑战。档案管理人员只有认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不断适应新形式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推进档案管理事业向前发展。
2、提高工作效率的需求
数字型档案馆将传统型的不能共享的档案文件通过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技术,转变为数字化、空间虚拟化、传播网络化以及可共享化的信息资源。电子档案对分散的档案信息集中管理控制并使其便于公众利用;信息化具有及时更新和方便查找的特点,提升了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的精确度。
3、信息共享的实现
数字信息技术将档案信息通过网络融为一体,连成一片,呈现一体化态势,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变了过去人需要到档案馆才能查到所需的各种综合信息的弊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资源体系对各类数据库及相关文献信息进行访问、浏览、检索、并根据权限享受下载档案信息的服务,处在相对积极主动的地位,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不是传统信息检索中的被动地位[1]。档案管理员只需借助互联网就可以实现相关档案资料的接受和传递,安全又高效。
二、制约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不安全因素是隐患
档案管理信息化虽然利用计算机中专门的系统,对档案资料进行记录和保存,但是也要看到,互联网存在众多的安全风险,使得档案管理安全无法完全避免。计算机安全漏洞、黑客攻击及硬盘损坏等人为因素都会给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带来一定问题。
2、信息化意识不强
受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影响,不少单位领导层还依然抱残守缺,不能及时的接受新技术、新革命,加之不少单位受制于办公费用短缺,因而对计算机信息化技术不接受、不推广、不使用,使得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面临阻力;即使在数字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单位,其管理也存在问题,档案管理的相关制度都是建立在纸质档案为主时代的制度之上的,还没有对数字档案形成一个相对统一的认识,数字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及应用在制度上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概念,无法形成一定的效力。
3、专业人才不足
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学历层次偏低,缺乏掌握现代化技术的高级管理人才,特别是既懂得档案管理和科学技术,又懂社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直接导致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在档案管理中使用和推广,无法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难题。档案管理人员不合理配置,个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制约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加快数字化信息建设新举措
1、提升安全防范意识
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所带来的安全问题,提高管理者安全防范意识,认识到潜在的安全风险,加强对应对安全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高系统漏洞的更新和修补频率,应对黑客和木马的恶意攻击,及时对计算机进行升级;重要的文件和档案采取断网储、建立内部网络,避免安全隐患发生;防止硬盘损坏或不正当操作带来的档案记录被格式化实行备份,建立专门的空间进行保存,对备份档案进行更新。
2、强化管理者素质
档案管理者作为档案管理的直接负责人,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行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培训,使他们充分认识和了解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知识,改变传统意识,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从基层上真正的落实;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对新时代档案管理方式变化的适应能力;档案管理员要不断地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等相关知识,不断提升数字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才能适应现代档案管理的要求;引进档案人员激励机制,在档案人员中除树立对档案工作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之外,确立全新的公开招聘、严格审核、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对自身从事的工作职责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不满足于自身水平,危机感较强,有利于提高档案人员整体素质[2]。
3、加强配套建设
加大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既包括物质投入,也包括人才投入。不断改善档案管理的硬软件环境,提高档案管理的硬件配置;给管理者提供相关的设施设备,例如档案存储库等等,一些重要的档案按照有关规定必须进行纸质文档的整理和收集。
综上所述,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充分认识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正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加快档案数字化建设,使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信息要求,从而更好的加快信息流动,促进经济和民生建设。
参考文献:
关键词:知识管理;服务效能;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
进入21世纪,已经迎来了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也应运而生。
一、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图书馆建设属于一项知识创新的工程,要做好这项工程,就需要引入新的知识管理理论和技术,通过使用现代的网络环境和设备,充分和有效地利用和共享信息资源;同时,也使得图书馆不再单纯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处理、传播和开发利用,而是将工作重心转为对知识资源的获取、组织、创新和开发利用,这也是一个从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的过程,有助于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二、知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模式、服务模式的发展
1、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作为管理知识的一种综合性方法,包括采集知识、知识储存和知识传播几个过程。知识管理的核心在于以用户的具体需求和决策支持为出发点,对具体相关信息进行详细的分析、综合、概括和整理之后,提出有价值的参考意见,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信息提升到知识的过程。知识管理的中心是人,基础是信息,目标是知识创新为,它把知识作为一种可以开发的资源进行管理。
2、从信息服务走向知识服务
人们对信息服务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深入的了解。其特点在于快速和有效,但局限性也很明显,它难以根据人们不同的需求解决问题,也无法对各类隐性知识进行挖掘、不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和利用。
知识服务的产生是知识作为社会重要生产力要素的必然需求。它可以针对人们的需要,从各类信息资源中将所需要的知识提练出来,属于一种以资源建设为基础的高级阶段信息服务。
从目前知识经济的发展前景表明,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大势所趋。如今,社会已经广泛关注到知识服务,而关注的焦点就在于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之间的关系。
三、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1、什么是服务效能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观即服务,所以现代化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目标就是提供最好的服务。效能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过程是为实现一定目标运用综合能力提高效率的行为。效能存在“目标、能力、效率”这三个基本的要素,这三要素互为因果和条件,且贯穿于效能的实践活动中。因此,我们不难理解,服务效能,就是服务中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成效,是服务效果和服务能力的总和,也可以说是服务目标和服务效率的集合,是服务活动质和量的统一。服务效能体现在图书馆中,就是以对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过程,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2、知识管理与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知识是知识管理中极为重要的资源,它在管理过程中力求充分调动和使用知识资源,以帮助最需要的人获得最准确的知识,使其作出最准确的判断。在图书馆服务中运用知识管理,有助于管理者系统性地利用信息和知识,提高图书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素质,进而提升整个图书馆团体的创新力和凝聚力,最大化地实现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效能。
四、合理运用知识管理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1、提高图书馆知识获取方面的服务
创新的前提,是要充分总结前人的知识基础,获取大量的相关知识,搜索引擎、学科导航库、异构平台检索、数据挖掘技术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知识获取工具。
在这里重点说一下数据挖掘技术,它运用智能化方法,可以挖掘出蕴藏于大量具备显性信息的隐性知识,利用数据挖掘工具,能够在凌乱的数据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知识。比如,从万方数据库的专家库中,可以得到描述、评价和管理我国各学科专业研究队伍的专业知识;从CNKI的期刊和博硕士的引文数据库中,能够找到学科相关的知识、核心期刊的知识、成果评价的知识等等。
2、提高图书馆知识合成方面的服务
目前,大多数搜索引擎被设计为:在使用者明确提供搜索条件的前提况下,可以以较高的效率搜索与关键词相关的条目。但搜索结果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并没有一定的组织原则,即便是最强大的搜索引擎也不能实现智能式的互动搜索。所以,常规搜索引擎的缺陷就在于不能实现与人脑中想法相关知识的搜索。
现在已经某些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整合分散的创新观点,组合相关的词句,如 Idea Fisher。再如Inspiration这个工具,它能够提高使用者对知识进行合成的能力。
3、提高图书馆知识集成方面的服务
可以开发专业知识库和知识仓库,可以根据不同机构和群体的需求,系统地采集机构中的各类人群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开发出个性化知识库,还能在此基础上集成为更大的专业知识仓库。
4、提高图书馆知识转化方面的服务
可以开发人们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予以管理和利用。举个例子,利用网络会议可以将人们蕴含于人们头脑中的知识开发出来,经语音和文字识别并处理后建成知识库等;此外,还可以针对人们不同的需求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
5、提高图书馆知识创新方面的服务
以目前的技术水平来说,要通过机器来实现对知识的创新还显得不太现实,如今,人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来实现搜索效率的提高,通过人工只能对简单的知识进行推理,但是,要实现知识的创新自动化还显得非常困难,目前能做到的也仅仅是实现辅的知识创新而已。人类最复杂的思维活动之一就是知识的创新,要求机器不可能具有人类的思维能力,但是,人类完全可以设计出一些能够模拟人类思维的软件。
全球信息化的时代已经到来,当前,图书馆正朝着网络化、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方向飞速发展,我们也必须站在时代的角度对图书馆进行重新定位。因此,就必须要抓住机遇,以“知识发现、知识管理、知识创新”为理念,努力提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