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型团建方案

大型团建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型团建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型团建方案

大型团建方案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 高校学生社团的日益发展壮大给社团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大学生社团存在的问题和社团的职能进行了阐述,对如何加强社团建设和管理,创建新的模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中大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从理论型、学术型社团到娱乐型、服务型社团,涵盖了学生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需求。总体而言,社团组织的活动规模不断扩大、物质投入不断增加、参与面、受众面不断加大,影响和效果不断提升。但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有的社团组织结构松散,会员流动量大,缺乏组织纪律约束,随意性较大;有的社团缺乏骨干,成员仅凭兴趣凑集,无计划活动;有的社团内部管理较混乱,活动经费管理不严密,出现社团负责人盗用或乱用社团经费等等,从而导致不少社团缺乏良性发展,社团的活动、计划和思想缺乏连续性,难以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

二、社团的职能

1·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个优秀的社团,它的成员能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地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成员的心灵。

2·社团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每一类社团实际都包括了许多种形态各异的具体小类,充分体现了高校大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充分的想象力。首先,学生可以在社团成员群体中自觉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项良好的兴趣爱好中蕴涵了广博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身心,激发对生活的热爱;另一方面,加入一个社团的学生来自许多不同的专业,当他们加入到社团这样一个具有较强发散性的组织中,在平时的活动和交往中会感受到不同专业同学的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这种交叉的相互影响将使每一个社团学生从中受益。

3·社团为学生的技能成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学生加入某一类社团,在发展自身爱好的同时,不断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得到锤炼,并在不断向社会和他人展示的同时,获得较强的自我认同感,加强自身的自信心,从而为培养健康的人格打下基础。

4·社团为学生的能力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技能是具体操作的工具性要求,而能力则是内在的活力,相较之下,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不同的信息、不同的创意互相碰撞,不同成员间的互动越活跃,创新的动力也就越强,对培养社团成员的创新意识的作用就越大;另外,社团这样一个成员众多的团体就如同一个小社会,成员之间相互的交流越频繁,对成员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越充分,社团组织走出校园的活动越多,成员社会化程度越高。这对于培养社团成员的适应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5·社团是学生团队意识和向心力培养的良好阵地

由于学生社团是学生凭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发形成,并在活动中坚持“兼收齐蓄,兼容并包”的方针,使得社团成员的团队意识比较强,也就是凝聚力和向心力比较强。

6·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社团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起着提升层次,构建载体,凝聚学生,示范群体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最终是要落实到不同的项目和层面,社团组织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和层面,而且是学校党团职能部门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实抓手。实际证明,社团建设的全面与否、规范与否、是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否丰富多彩,全员参与的注脚,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否夯实的重要保证。

三、社团建设及管理的新模式

学生社团作为一支新兴力量正迅速发展壮大。如何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如何规范对学生社团的管理,成为团工作的一大课题。

(一)加强社团自身建设

1·具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会员分工明确,合作融洽,组织纪律各项制度健全,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2·有一个团结向上、凝聚力强的领导核心。社团的负责人要有热心,有积极性和责任感,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有为他人服务奉献的精神,不为个人出风头。

3·有较好的工作计划和社团活动。一个发展好的社团离不开档次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这就要求在有健康的工作计划的同时,必须有立意新、品味高、策划精的社团活动。

4·具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帐目由专人负责,建立经费收支帐目,社团负责人或其他成员不得随意处分和占有社团财物。

5·在事先征得学校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社团可以聘请若干政策水平较高、学术造诣较深或在某些方面有专长,关心学生社团活动的专家、学者或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顾问或名誉社长,对社团活动和发展给予必要的指导。

6·加强交流与合作,联合高校其他社团进行面向更广泛学生的大型活动,扩大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实现社团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7·加强对外联系,利用自身的智力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同时得到企业和社会的经费支持,将社团活动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开展。

(二)建立规范的管理模式

1·严格活动审批。对社团活动实行“五个一”申报审批制度:即提前一个星期申报、一个基于调研基础上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套完整的活动方案、一份明确的社团活动责任分工、一个较完备的安全预案。严把社团活动的审批关和质量关。

2·规范干部培养。在公开竞选、民主选用的基础上,学校定期举办团学干部培训班、不定期组织社团干部去知名企业参观学习,利用寒暑假组织社团干部到社区挂职锻炼。形成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社团干部队伍。

3·巩固活动阵地。为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生力军作用,要依托社团建立各种日常活动阵地,既促进了社团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也能极大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4·占领网络阵地。社团依托互联网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教育活动,努力使互联网成为反映社团风貌、开展社团活动和展开社团风采的阵地窗口,为社团形象的展示和互联网德育系统的构建发挥积极的作用。

总之,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给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积极探索社团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寻找和培育共青团工作的新阵地,已经成为高校团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新·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浅议[J]·《南都学坛(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2期

[2]刘志明·高校学生社团现状分析[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12月第17卷第4期

大型团建方案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人文素质是指“在外界的交往中将所学到的“人之所以为人”之道通过内化所形成的内在的精神品质与价值意识,是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通常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修养、气质。”[1]高职院校特别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高职院校学生既与本科院校一样都是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统称为“大学生”,对于学生人文素质要求与教育内容有着统一性。同时,高职院校也与本科院校有着本质的区别。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职业道德的打造,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点与核心,是区别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

二、依托社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基础保障

(一)人文类社团规模

近年来,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登记注册的学生社团数一直控制在65个左右,全部为校级社团,主要分为文化艺术、社会服务、群众体育、人文社科、红色理论、专业技术、管理辅助七种类型。其中,人文素质类社团达22个,占社团总数34%,全校社员人数达4600余人,超过每年新生录取总数,参加人文素质类社团人数达2032人,达社员总数的44%。

(二)形成了社团工作党政齐抓共管局面

校各级领导和部门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发展与建设。学校院长办公会专项讨论社团建设问题,校领导定期参加社团活动,教务处支持开设社团实践课程,人事处支持社团指导教师公开竞聘,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全程参与社团指导教师聘任工作,机关行政部门对口指导相关社团,营造了学生社团党政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严格规范社团管理运行机制

规范化的社团管理制度和社团的良性运行是发挥社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基础,学校高度重视社团各项制度保障工作。

(1)建立专门管理机构,校团委下设社团管理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社团建设工作;

(2)修订完善管理制度,目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有《社团管理办法》《社团指导教师聘任管理办法》《社团星级评比制度》《社团干部工作手册》《社团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管理文件、制度等10余项;

(3)落实工作量化考核,分别对社团、社团团支部、社团干部、社团指导教师等进行量化指标的工作考核,并与评优表彰直接挂钩,实施社团优胜劣汰,社团严格执行注册、注销制度,保证社团“以质量求生存”的考核、淘汰和晋级。

(四)完善社团各项工作保障

为保证学生社团的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和可持续发展,学校设立了社团建设、竞赛获奖教师、学生奖励、社团活动专项经费等;实施“人文素质类社团团委直管、专业类社团学院专业指导、管理辅助类社团行政部门对口指导”的社团分类指导,加强社团管理的资源整合;设立社团管理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岗位,进行任期一年的全校公开竞聘,并把指导人文素质类社团作为教师职称晋升中,公共课教师的必备条件和专业课教师的优先条件;通过学院院长办公会,继续投入5000万,建设社团活动中心等,建成后的大学生活动中心报告厅舞台将成为南京高校中硬件条件最好的演出场地,将可以接受国家级高水平大型文艺演出。

(五)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学分建设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文素质教育活动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给予学分认定,是依托社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1.修改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社团活动学分。学校高度重视社团活动,将社团活动纳入学校学分认定体系,在学生必修学分中拿出12个学分作为素质教育学分,特别是校级重点社团活动达到10次,就可兑换2个素质教育学分。

2.开设社团实践课程。在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还为社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专门开设了国学诵读、摄影技法、演讲与口才、青年大讲堂等实践课程。参加社团实践类课程的人员必须为相关社团成员,社员在参加社团活动,学习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还能获取学分。

三、依托社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相关措施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确立了具有高职特色的“以文化、艺术、体育等传统人文素质型社团为基础,以职业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类社团为特色,扶持一定的理论研究型社团发展”的人文素质教育建设思路。全年开展各级、各类人文素质类社团活动800余次,开展大型文化演出活动达20余场,参与活动学生人数达4万余人次,在全国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校园文化艺术节、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等文化、体育、艺术大赛中屡获大奖,南京青奥会、南京亚青会、全国十运会等大型赛事中,处处可见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子青春风采,艺术设计学院吴昊同学被组委会评为“最美志愿者”。

(一)创办黄炎培思想研习社,开展职业观、职业道德教育

学校黄炎培职业教育研习社成立于2011年,在全国黄炎培思想研究院的指导下,在社团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社团主要研究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传播继承其思想。社团成员由成立初30余人发展到现在334人规模,每位同学都对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能深入学习研究。社团同学们将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宣传融入社团活动,每年在全校学生中举办关于黄炎培职教思想内容的征文活动、演讲比赛、专题研讨会;将上海黄炎培故居等地作为学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由学生自发编印了《职业帮》杂志,记载了历届优秀校友的事迹、成功经验和在校大学生对于职业教育的理解、愿望和职场文化等杂志在全校学生中免费发放,深受学习喜爱;围绕“敬业乐群”校训精神和职业精神,开展思想大讨论,宣传“敬业”、“乐群”之职业精神;由黄炎培职业教育研习社同学每年开学季为全校4500余名新生开展黄炎培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使他们上好入学第一个,进一步确定“上高职、爱高职”的思想。

(二)校馆共建“民俗文化”社团,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民俗文化协会成立于2003年,目前有社员340名,此社团与南京民俗文化馆共建,12年来协会以传统民俗文化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讲为目的,加强学生对民俗文化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程度,强化宣传传统手工艺人的敬业诚信、务实创新的职业操守,以此来带动当今高职学子的职业素养精神和人文素养,取得了教育效果和社会声誉。

1.积极开展传统民俗文化宣讲活动。积极依托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传统博物馆等共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将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课堂。每年都邀请南京传统博物馆传统民俗文化专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同学们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讲堂,现场为同学们介绍、制作泥塑、秦淮灯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积极开展传统民俗文化体验。俗语说:“素质靠养成,能力靠训练。”唯有从实践着眼,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构建立体而多元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升现代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积极开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髓”为主题的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校园广场上葫芦画,手工泥塑,布艺,雕刻,剪纸等传统技艺作品,美轮美奂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让同学们叹为观止,陀螺、抖空竹、九连环、滚铁环等传统游戏让同学们意犹未尽。茶艺体验课堂课上,表演者们穿着精美的茶艺服装,配合着解说进行着精湛的茶艺表演现场四个同学自告奋勇的上台尝试了茶艺中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的四个环节,并和大家分享了对茶文化博大精深之处的强烈感受。公寓活动室中,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授同学们剪纸、布艺、葫芦画的制作,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非遗技艺的历程。同学们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意义,更被老艺术家们“台下十年功”的坚持和敬业精神所感动。

3.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每年选拔校内优秀同学组织开展“文博之夏”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是小小传承人”公益夏令营志愿服务活动、南京民俗博物馆义务讲解活动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相关社团同学协助传统老艺人教学、带领中小学生参观传统博物馆并进行讲解、对相关非遗传承人进行采访报道,用切身的实践,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依托社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社团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教育服务的核心,“立德树人”的关键在德育教育,人文素质是德育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用常规的“一对多”、“灌输式”的课堂教育模式用于人文素质教育效果显而易见是不行的。学生社团就是以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集合在一起的,其活动的特点就是灵活性、自由性、专一性、专业性,这恰恰是学生现在愿意接受,并能互相影响、互相学习的有效形式,只要学校、指导老师规范好社团活动类型,做好过程指导,教育效果就会非常的好。

(二)社团实践类课程是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补充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社团开设了社团实践类课程,属于选修课,社团成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在参加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可以选择社团实践类课程,用于补充在社团活动中发现的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社团实践课程与传统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以专业理论指导为支撑,以实践调研、实践走访为主体,课程内容和形式多样。

(三)社团活动有效的扩大了学生参与面和积极性

大型团建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团学组织机构;改革;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2-148 -02

2013年10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在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调研基层团组织建设情况时强调,“要以服务青年为本,推进基层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切实为党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团学组织机构是共青团组织、引导、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主力军。团学干部的工作水平,团学组织的服务理念、服务水平都直接影响团学工作的效果。因此,在团学组织治理机制改革中,高校纷纷聚焦团学干部的培养和团学组织的建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江苏省高职院校团学组织机构改革的牵头单位,基于自身机制改革的创新性探索,结合省内兄弟高职院校的推广实施情况,从团学干部的培养和团学组织的建设两方面,提出了方案制定的构想。

一、团学干部培养:开展“优培”计划 实现“RAISE”提升

干部培养,观念为先。各高校明确提出了团学干部的培养目标,并据此制定培养方案。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要求团学干部做到“两种关心”,即关心学校发展、关心学生发展;开展“两种学习”,即研究型学习、合作型学习。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团学干部在开展工作中要做到“四个零”:即要有“零距离”的服务意识,“零积压”的工作态度,“零门槛”的服务思路和“零投诉”的服务目标。探索举措如下:

(一)校内轮岗校际研修

校内轮岗是指各团学组织安排部分人员轮岗,旨在使轮岗人员加深对各部门的了解,全方位锻炼能力,全局审视工作。校际研修是指选派优秀的团学干部赴境内外高职院校学习研修,譬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选派团学干部前往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境内外优秀职业院校进行研修,零距离了解兄弟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和团学组织治理机制。

(二)多措并举精准聚焦

各高校充分借助青马工程的平台对团学干部进行理想信念、组织文化、团队理念、宣传意识、身心素质等多方面培训。并提出“荣誉课堂”,为学生干部的骨干提供时间管理、礼仪途胜、品牌打造等方面的专项培训。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每月开展校长早餐会,每期邀请包括团学干部在内的20名学生与校长吃早餐,以早餐会这个“小支点”,撑起学生自治的“大舞台”。此外,该校部分团学干部被选聘为校长助理,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将团学干部的“优培”计划落到实处。团干部还受邀参加校长办公会,校友座谈会等会议,作为了解学校事务的切口。

理念指引和全面“优培”助力团学干部实现价值观的“RAISE”提升(Respectful 尊重他人、Aspiring 胸怀抱负、Innovative充满创新、Supportive相互支助、 Engaging 竭力参与),助力团干部成长,提升团干部综合素质。

二、团学组织建设:依托三大组织助力团学工作

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联合会是高校团学组织中的三驾马车,共同拉动高校的团学工作。三个组织职能各有侧重:学生会立足于学生的自治和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青年志愿者协会立足于志愿者的管理和志愿服务的组织;社团联合会立足于社团的管理和社团活动的组织。根据三个组织的不同职能,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如下建设:

(一)学生会: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三自”水平

为提升学生会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订并使用了《校级活动责情表》和《学生会内部问卷调查表》。

《校级活动责情表》列举了活动各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实施步骤,规范了活动流程,使学生干部能依照PDCA循环,策划、开展、总结、提升活动。内容细化到宣传的开展,安全的维护和突发状况的处理。表中,每项具体活动都要写明负责部门,以便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任务完成情况需在表中记载,作为后续评价、总结的依据。每项任务后都可记录完成过程中表现优秀的个人,方便组织较为客观地评价和选拔学生干部。

《学生会内部问卷调查表》要求学生会成员定期以匿名的形式填写。调查表的内容考量了学生会成员对所在部门和岗位的了解程度,包括对部门的民主评价和对学生干部的自我评价。调查表也考查了个人对组织活动的参与情况和对活动流程的熟悉程度。调查表有助于学生会及时开展自查,使学生会指导老师、主席团、部长了解部门的实际情况,优化工作。

(二)青年志愿者协会:实施项目管理精细服务内容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志愿服务的常规项目进行梳理和模块化分类,依据志愿者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组建了环保、科普、文艺宣传、紧急救护等十个志愿服务团队,各团队编制了相应的志愿服务培训手册,开展志愿者岗前培训,保证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精细化。学校因此也成为了扬州市社会志愿者的培训基地,为当地志愿者提供菜单式的志愿培训,促进志愿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扩大志愿服务的覆盖面,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制订了《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社区结对方案》,在本市选择了一定数量的社区,逐一和院系结对,建立长期稳定的社区服务基地,实现社区与学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对接,既为广大的社区居民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志愿服务,也让学生感受到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多彩。学校的志愿服务走进社区,不仅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还希望在社区形成“有困难找志愿者”,在学校形成“有组织协调志愿者”,在学生中形成“有地方做志愿者”的共赢局面,为构建和谐社区与和谐校园做出有益的尝试。

(三)社团联合会:完善评级机制规范社团管理

为加强学生社团的内涵建设,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形成“比、学、赶、帮、超”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订了《社团星级评定办法》对学生社团的建设成效进行学期评定。学生社团建设成效以量化评定为主,包括社团组织建设和社团活动成效两部分,辅以学生社团宣传工作评定等其他形式。自《社团星级评定办法》实施以来,学校一百余家社团规范运作,争奇斗艳,为校园文化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吴志功. 高校基层团学组织现状调查研究[J].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119-123.

[2]王峰.谈学生活动和团学组织促进企业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的融合[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2):33-35.

[3]赵鉴军.如何有效发挥团学组织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0):144-145.

作者简介:

大型团建方案范文第4篇

学校的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愉悦其身心,培养其个性和发挥其特长,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孩子们的童年找到了更多的幸福。孩子们在边小这个大家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培育优秀社团,深化课程实施

“294”校本课程体系的内容是:“2”指基础课程和特色课程;“9”指基础课程中的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九个学习领域;“4”指特色课程中的乐美德育活动课程、学科拓展课程、东乡文化地域资源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等四个领域。

学校成立了社团活动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课程研发小组,在“特色”和“灵活”中寻求社团建设的新途径,在“创新”和“实效”上提升办学水平。

1.社团组建流程更加细化

学校按照结构合理、种类丰富、运作规范、活力充盈的社团运行原则,按照“组建社团――招收学员――社团建设――社团活动――成果展示――考核评价”实施流程,精心培育出乐美德育活动类、学科拓展类、体艺类和综合类四大类别20余个社团组织,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有效载体。乐美德育类含主题教育活动、红色文化传承活动等,包括礼仪社团、小橘灯志愿者社团、爱心社团、红十字会社团、东乡文化讲坛等;学科拓展类包括绘本阅读社团、童谣社团、故事社团、科技社团、电脑制作社团、快乐英语口语吧等;体艺类社团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象棋、合唱、校园舞、儿童画、国画、书法等社团;综合类社团包括浆塑盆景制作类、茶文化赏析、环保小卫士社团、军警校共建等社团。

2.活动体验过程更加深化

学校坚持没有活动体验,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成长,就没有真正的快乐,力争使教育生活化、社团活动化、活动系列化。一是突出地域特色,学校与73016部队(工兵连)开展军校共建活动,这项活动已坚持了10多年,学校把学校附近的江苏省农博园、仑山湖水库、青山古村落、明人农庄、伊顿学园等场所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开展了学习“工兵连”的“白龙马”精神活动,东乡历史文化探究,边城“三宝”(800年木瓜树、千年古银杏、亿年鱼化石)文化溯源,农博园学艺,明人农庄采风,伊顿学园“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耕读文化以及其浓厚的读书活动,高骊山、仑山湖风景名胜考察等。二是突出过程体验。每年清明节、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由德育处组织扫墓祭奠活动;学校引进“东乡文化讲坛”“篆刻进校园”等公益活动,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魅力;请作家进校园与名人对话,与书香建设、读书节等活动相结合,让孩子们觉得写作并不难,体会阅读欣赏与写作的乐趣。与江苏省农林学院结对,走进大学生生活,接受高校熏陶。学校每年一次的大型运动会、乐美体艺节、读书节等活动的开展,更是给孩子们搭建舞台,展示风采。每年参加市里的各项体艺活动,孩子们都是神采飞扬,信心百倍,也都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如:2014年在全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中获小学组女篮第二、男篮第七的佳绩;学校被评为“江苏省书法水平等级考试先进学校”“全国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活动示范校”等;在2015年全市第二十六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小学组团体第五的辉煌成绩。

3.实践探究活动更加系列化

社团活动覆盖全校学生,各社团每周都开展大量的活动:硬笔书法社团,用纤纤硬笔写出孩子们的一片广阔天地;阅读社团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让书香浸染学生心灵;明星小记者社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手中的笔去寻找学校和生活中的美,感受学校和家乡的人文美景;爱心小分队社团经常走出校园,深入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传播爱和文明;学校舞蹈社团,每周三、周五下午伴着动感的音乐旋律激情舞动,学生们舞出了青春之美,跳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学校合唱社团,每周五下午,校园里都能听到优美动听的歌声萦绕耳边……此外,学校还开展了“感恩教育”活动,“孝老爱亲”活动,孩子们走进敬老院,为老人们送去精心编排的节目,给他们带去快乐;每学年学校都进行“乐美之星”评比,并进行表彰;各学段古诗词朗诵、背诵,学科竞赛等各项活动。其中,学校的浆塑盆景制作,在原有“山水文化”的基础上,又研发出向其他领域拓展、探究的内容,多次受到媒体的关注报道,并代表句容市参加镇江市的精品社团展示活动,被评为“镇江市优秀社团”。学校以此为抓手,提升乐美教育内涵,被评为镇江市首批特色学校。社团的活动给每一位边小的孩子带来了快乐,也给边小的老师实现了发挥特长、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是实现了农村学校朴素的教育责任。

二、多元评价社团,促进全面发展

每学年学校都对各个社团进行多种形式的评定、评价,有市级以上获奖的可证明,有展示评比的,有学生喜欢度调查的,有家长满意率回访等。学校还将进一步修订并完善《边城中心小学“294”校本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边城中心小学社团评价考核细则》等规章或文件,为课程开发、利用和社团活动有效开展保驾护航。每学期,每学年末召开全校教师会议,对社团建设成效进行评价考核。

三、对社团建设的再思考

我校从2011年下半年起筹划建设社团,201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有四年的活动经验,学生社团活动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付出了努力和自己的聪明才智。

学校是传播文化、塑造灵魂的家园。社团活动既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大脑,放飞心情的空间,也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塑造形象的舞台,同时也让孩子们受到了极好的艺术教育和美的熏陶。这些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活动中,孩子们既培养了兴趣,陶冶了情操,又开阔了视野,锻炼了能力。

第一,社团目标的定位。社团目标是通过课程知识学习,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追问和兴趣意识,形成新知识、新方法、新观点。让社团的经历有生成性、深刻性,避免流于形式,热闹走场,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

第二,学生发展的定位。学生发展的过程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的过程,缺一不可,尤其是“情感”很容易被忽略。

第三,学校发展的定位。立足农村实际,面向全体师生(包含下辖的村完小――东昌小学),基于校情,基于地域环境,是组建社团的首要前提。

大型团建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体育类社团、社团建设、管理机制

近年来,随着高中教育改革迅速发展以及对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需求,作为学生共同兴趣爱好自发组织并自主活动的学生社团日益兴起,在这些社团中不乏有诸多的体育类社团,由于体育类社团具有其自主性、自发性、竞争性、开放性等特点,吻合了时展的需求,该类社团发展速度也逐步加快,规模日益增大,其在日常课本课程教学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然而,很多高中学校并没有真正的将体育类社团归还于学生,学校单方面的怕学生在运动中出事故,怕学生无组织地活动给教学带来麻烦等因素,依然为体育类社团配备了专门的教师,依然是教师主讲,学生听从,学生在社团活动依然是被动的学习者。这种授课教学模式远远偏离了体育类社团建设的初衷,导致学生有兴趣报名,没兴趣活动,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对社团的兴趣。面对这一现象,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和改进学生体育类社团运行与管理机制,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育社团的良性发展,不仅是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我把“高中阶段学生体育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

学生体育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内的一个非正式群体,它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根据自我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开展活动的群体性团体,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目前,学生体育类社团在高中教学中蓬勃发展,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体育类社团内部与外部存在着种种因素的影响,体育类社团在高中教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精心设计相关问卷,通过问卷反馈分析,发现体育类社团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体育社团建设学生自主性较少,教师依然占主导作用

在日常社团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像上基础课程那样,采用言传身教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社团教学思想,虽然教学内容很丰富多彩,但学生往往较为厌倦。此外,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个体教学,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致使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

(二)校际间的各类相似社团比赛较少

体育类社团除了具有健身效应、教育效应外还具有社交效应。然而,如今的高中体育社团建设往往无视了这个作用。学校与学校间的友谊交流赛相对缺乏或者说根本没有,从而导致本校学生与外校兴趣一致的同学缺少交流与相互学习的机会,致使体育类社团发展面相对狭窄。

(三)学校对体育类社团资金投入较少

社团经费是一个社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一般情况下高中学生社团经费由学校根据社团所取得的成绩以奖励的方式统一拨发,但作为体育类社团,它所需要的活动经费往往会比非体育类社团要高,然而所取得的成绩往往由于投入所背离,这就导致体育类社团往往会因经费问题不能及时添置器械或者报名参加一些大型比赛,如此以往,导致恶性循环,竟而使该类社团慢慢淡出学生社团行列。

根据上述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参考了西方学校社团开展的教学案例,经过思考与分析,针对存在问题,设计适合我国当代学生自主发展、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教学方式如下:

(一)尝试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思想

社团课程不同于研究性课程与基础课程,社团的活动形式较为自主性与开放性。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育社团指导教师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主动承担一些教学任务,指导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前与学生协商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教学计划,这样就能积极调动社员,将他们自身所关注、所特有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在授课中,指导教师可以关注学生主讲者的教学状态,在不足的地方可以适当进行补充与讲解并在课后进行总结与反馈。

(二)探索建立体育类社团新运行制度

体育类社团由于其本质的特点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来充斥,因此在开设该类社团前可以与学校相关管理部门进行协商,将体育社团活动时间不纳入课表内,学生可以根据社员的空闲时间,自行安排社团活动时间,如中午或者放学后,这样就能避免因时间不足提前结束社团活动内容等不利因素。除此之外,体育类社团也可考虑利用周末进行社团活动,这样既能调动社员参与社团的积极性又能使活动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优化完善体育社团规章、管理制度

体育社团正常运行离不开相关部门管理与协助,作为直接管理社团的校团委,可以从社团性质、活动、经费使用、社长日常工作、活动场地安排等方面进行安排与量化考核。在每学期开学初,校团委首先安排好体育社团活动时间与场地情况。对于体育社团活动经费管理,可以采用让体育社团社长制定出本学期所需要的活动经费预算,通过经费审核提前向学校申请相关费用与体育社团各类活动取得的成绩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活动经费使用合理化。其次可以组织社长进行培训,明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周次、社团考评方法以及社长例会时间,通过课前的社长动员会使他们明确自身责任,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在社团活动开展中期,校团委可组织社长开展经验交流会议,通过不同人、不同事来反应不同体育社团运行情况,对于好的进行表彰、对于差的提出整改建议,以此逐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完善社团评比表彰制度,对社团进行不定期考核与监督。体育社团考核不单单是社团本体,社长也是不能忽视的环节,社长考核可以从组织能力、专项特长、敬业精神等方面考核,采用的方式可以是社长自评和社员互评模式。通过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真正从制度上保证学生体育社团积极健康的发展。

(四)加强体育社团走出校门,走进社会

高中体育社团要积极走出校门走进社会与社区。高中体育社团可以充分利用社区体育资源,利用寒暑假与社区开展一些趣味体育活动或者组织一些小型的体育比赛,这样不仅给高中生提供一个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对高中体育社团也起到一个宣传的作用,扩大了学校体育社团的影响力。当然,学校体育社团也可以通过学校外联部联系到其他学校相关社团,利用学校间的友好关系,定期开展一些校际间的活动或者赛事,提高本社团的知名度。

通过分析与设计,我们已将上述4条措施进行实施,在体育社团建设中我们力争把教学空间留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学生体育社团是校园社团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它对高中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于高中校园精神文化氛围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我们应高度重视学生体育社团在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开展的研究,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卓有成效地组织开展体育社团工作,使学生体育社团在高中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新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明;学生社团生存发展健康度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2、杨淑敏;高中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徐步荣,姚春林,栾庆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探讨[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白华,黎开谊;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张立驰;试论高校学生会、学生社团组织的差异及对其成员的影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11期

6白雪峰;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2007年03期

7、李根;用科学的方法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