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与食品安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食品安全 监督管理 法律完善
中图分类号:R1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5)02-0050-01
食品安全问题的诱发因素是多方面的,食品监督管理力度的缺乏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食品监督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但我国近年来频发的食品问题事件,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诸多漏洞,这为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的身心健康,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亦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的安居乐业。
1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1 利益的吸引
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竞争性,不法分子自发的不择手段的追求经济利益,并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利用化学添加剂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材料来降低食品的生产成本,获得更高收益。如黑心商人买来病死猪肉进行猪肉加工,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等。其次,一些农产品生产者为了使得食品更具卖相,大量使用农药,从而导致食品中的农药超标,危害人体健康。
1.2 信息的不对称
消费者对食品的信息了解来源于食品包装或厂家介绍,判断食品安全只能依靠常识和生活积累,缺乏第三方信息来源的参考。而生产者掌握了信息主动权,为了自身利益会隐藏对其食品销售的不利信息,或夸大对其有利的方面。信息的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处于弱势地位。
1.3 食品监督管理的缺乏
1.3.1 法律的不完善
食品问题频发与食品监督管理的缺乏相关,其中关键的表现就是相关法律不完善。执法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我国因在食品问题方面缺乏完善有效的相关法律,导致在面对危害食品的人或行为面前无法给与处罚,出现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从而让危害食品安全的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1.3.2 执法不严
有法可依是执法的前提,让法律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执法必严。我国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虽不完善,却不是真空,问题出在执法方面不严。一些监管部门“以罚代法”,收钱走人,对食品监管只走形式或对某些重要环节缺乏监管,不出事不上报,出事即推卸责任。此种种行为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萌发提供了温床,埋下了隐患。
1.3.3 部门分工不明确
部门分工不明确是影响执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部门的职能重合,执法范围交叉,使得交叉的范围被遗漏。而出事后责任不明确,导致各部门相互推卸。以农副产品为例,农副产品既与农业部门有关,又牵扯到环保部门及工商管理部门,在生产、加工、销售等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三者都将牵涉其中。
2 食品安全与食品监督管理之间的关系
食品监督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屏障,充当着守门人的重要角色。食品安全需要严格的食品监督管理来保障。严格的监督管理通过对食品生产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督,并对其生产材料及采样分析以及对投入市场的成品进行及时有效的抽检。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竞争性,生产者自发的追求利益以及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以圣人之心来生产商品,也不可能给消费者装上一副火眼金睛。因此,解决食品安全最具操作性的方法即制定严格的食品监督管理政策,发挥食品监督管理的守门人作用,将食品安全问题拒之门外。
3 如何通过食品监督管理保障食品安全问题
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人无完人,由人来制定的法律法规亦不可能制定之初就完美,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瘦肉精、毒奶粉等诸多事实和教训证明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还存在诸多漏洞,需要不断的完善。执法需有法可依但不止于有法可依,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需要完善更多细节,制定更为明确的标准,并吸取外国经验,借鉴国际标准,使得执法更具可操作性。
3.2 加大监管、打击力度
加大监、打击力度出除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另一个表现即严格执法。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需做到有执法必严。做到不徇私情,不只走形式,认真负责,抱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态度。除了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之外,对食品监督管理人员也应加大监管,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在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时,亦要打击放纵此行为,为食品问题提供温床的公职人员。
3.3 明确分工
部门分工不明确是阻碍执法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因此,要想通过食品监督管理来保障食品安全,应充分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明确各部门的责任,杜绝执法遗漏以及出事后“踢皮球”的现象出现。
3.4 借助媒体
媒体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亦能够发挥巨大的监督管理作用。
民众缺乏辨别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知识,有关部门或专家可通过媒体简单实用的辨别技巧,普及经验,并及时通过媒体公布出现问题的产品和企业,提醒民众注意。
媒体亦能够监督食品监督管理部门,一旦发现其不能作为或故意不作为,可通过媒体的力量对其施加压力,或引起上级的重视,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今年活动的主题为“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旨在引导公众积极、理性、合法、有序地参与食品安全的社会管理。主办单位也由2012年的10个扩大至14个,同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例如,中国国际食品安全与创新技术展览会、“食品安全 诚信守望”新闻宣传公益行动、中国食品安全30人论坛、农产品质量安全常识有奖竞答、 “食品安全走进食品工业”、“中国肉类博览会”、“进口食品安全口岸行”等70多项主题活动,逐渐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及维护食品安全,全国不少企业参与了支持食品安全宣传周的活动,一些企业管理者也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
如今的中国,财富越来越多,GDP数字越来越高,每个人家庭的收入越来越多,但是我们最可悲的是,我们可吃的、敢喝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我相信这是每个人的问题,我们可以没有钱,但我们不能没有吃的东西,没有安全的吃的东西。只要我们出台一套真正保护食品安全的政策,我相信全国,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支持。今天的日本,今天的美国,今天的欧洲,有蓝天碧水,但是40年以前,他们跟我们今天一样,有不能喝的水,空气污染,食品不安全,他们治理了,我相信我们可以。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统一的思想,而更需要的是统一的行动,是每个人的参与,这涉及到每个家庭。今天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已经不是食品监管的问题,是全民参与的问题,是大家共同来维护食品安全的一个机会。
海南最大的椰子食品企业黄春光: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力,是企业必须坚守的经营准则,企业发展靠的是过硬的产品质量,他强调的“三不”箴言体现了春光食品在生产高品质食品上的追求与决心。助理严欣表示:“春光一直以来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从对每一颗椰子的筛选开始,春光人用行动来践行着‘三不’箴言:绝不让一个不合格的椰子、一片不合格的椰肉、一滴不合格的椰奶混进车间!”
内蒙古永业集团总裁程坦:
在生产流程控制环节上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在建立管理制度和防范措施之前,企业更应保持高度社会责任感,把维护食品安全和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可靠的食品作为企业的道德底线。加大科学投入,依靠科技进步确保食品安全。开展多项专题研究和科研项目,培养专业人才,为广大农牧民提供高科技的农资产品和科技服务,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人类健康源头就是动植物的健康。通过缩短产业链条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从传统上来讲,从田地到餐桌,要经历种养殖、初级加工生产、仓储、物流一直到分销、零售这五个环节,而且是不同主体共存的一个比较长的产业链条。其中,企业可以帮助农民生产健康、可靠、绿色的动植物产品,同时能帮助他们把这些健康、可靠的动植物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在这种“帮助”过程中企业如果能够对生产、流通和销售全过程控制,就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把食品安全风险掌握在一个可控的程度之内。
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
我认为这是伟大的变革,在这个变革中,一方面广大的农民从农村到城里去,他们变成新的城市人,他们能够享受改革带来的价值,过城市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暂时或者永久都不回去了。这个时候吃商品粮,吃肉鸡蛋奶的人多了,谁来种,这就给我们企业带来了机会。当农民进城了,让出这个市场空间,才有可能建立规模的、现代化的产业的发展。拿我们来讲,连续五六年,每年销售超过一百亿,我们员工每年差不多增一万人,这是市场的需求,市场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市场给了我们这样的选择,那么多的人他们要吃肉,要吃猪鸡鱼鸭,这是给我们的机会。但对我们来说,不但要满足这个市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保证城市吃得好,要健康,要环保,要安全,这是巨大的考量。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也出现了食品安全的问题,当这种规模化监管到位,更容易监管,更容易做得更好,所以说你看国际上,拿美国来讲,他们的农户规模已经非常大了,这样的话政府的监管就容易了,而且大的企业责任一定更大,因为一旦查出问题,是倾家荡产,他输不起,因为他有那么多的资产,有那么多的社会影响,对我们来讲就是一个社会责任,要保证供给,而且供给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让社会认同,还不断有创新,这对我们来说是机会。
伊利集团副总陈福泉:
首先,是责任意识。婴幼儿奶粉是婴幼儿的第一口粮,乳制品生产企业是婴幼儿奶粉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意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过程中第一步骤。其次,是健全的管理体系。“没有体系不成方圆”,食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形成从源头到终端的无缝链接。第三、是企业战略。要将食品安全作为企业战略和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伊利集团在多年的发展中,始终很重视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升级和完善。我们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三全”质量管理体系,囊括了产品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厂以及市场监督的全线监控流程,确保消费者喝到真正的安全奶、放心奶。
我们先看看一家世界著名的快餐企业是如何制定其产品标准的(见下表)。
通过此表可以看出.该企业是真正把自己的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进行把关,以保护客户的利益。而目前我国大多数温控食品生产企业是什么状况呢?
10年前,我国几乎所有的地方食品运输都采用普通货车,好一点的用干式厢车或保温车。大约在1996年以后,北京、上海等地开始对食品运输提出要求,必须封闭运输,且市内送货必须是冷藏车方可以进入市区。于是人们开始大量采购冷藏车。但是,由于管理部门只是制定政策,没有监督检查,使得个别人员开始钻空子,用汽车空调改成冷冻机,实际上是假冷冻机,售价是当时冷冻机的十分之一。大部分企业在冷藏车制造企业的引导下,都是购买这种根本降不下温度的假冷藏车。而该种车在冷藏车制造企业出厂时是属于冷藏车分类,因此可以上冷藏车的牌照。这种价钱既便宜又可以进城送货的设备立即得到广大使用者的青睐。但是,人们却不知,用这种车运送温控食品,还不如不用呢。实际上很多冷藏车的空调机组根本就无法工作,人们只是为了钻政府的空子。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政府也很想治理食品的运输环节,只是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因为温控物流行业在我们国家也算是一个比较新兴的行业,其发展也不过只有个多年的历史,与发达国家相比要晚约30年。
那么,我们如何在物流环节把好食品安全这一关呢?
1.国家对冷藏车制造企业应该建立资质制度。现在是用目录制来约束冷藏车制造企业,即冷藏车制造企业必须有冷藏车的目录,才能够生产冷藏车。但是,过去想成立冷藏车制造厂,只要在公司建立的时候,去申请目录(通常要申请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目录),即使只有一个目录,也可以开始生产冷藏车。后来国家不再新办理没有目录的企业成立冷藏车厂。随之而来的就是,有些新的小企业想生产冷藏车,就通过关系去买目录。而这些小企业一没有什么设备,二没有什么技术人员,因此产品也就谈不上什么质量。因为冷藏车的保温箱板是看不出保温效果的,从表面看大家都差不多,但论价格这些产品要比那些有规模的企业便宜很多。比如前几年,冷藏车箱体是按照每延米9000元到11000元来卖的。但由于一些小企业的出现,价格开始下滑,这些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每延米便宜1500元到2000元左右。以至于现在的大企业平均价格在每延米6500元-7000元,而小企业仅售每延米5000元左右。但是大家要知道,这几年市场上的许多原材料都在不断涨价,比如制造保温材料的黑、白料过去每吨4000多元.现在涨到每吨12000多元。大家可以想象,卖价要降低,生产原材料要涨价,而企业又要有利润,怎么来?不言而喻。
因此,必须建立冷藏车制造企业的资质制度,以企业投资规模、人员状态、效益规模等为条件,来确定冷藏车制造企业的成立标准。以此来规范冷藏车制造企业,保证其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合格的产品。
冷藏车制造业好似汽车行业,实质上是属于改装车行业,再通俗讲就是一个做箱体的行业。它不仅关系到车辆的安全,更要紧的是,关系到所要运送的商品的质量,也就是我们讲的属于食品安全问题的一部分。
2.加强对冷冻机制造企业的管理。因为冷藏车的核心部分就是冷冻机,没有冷冻机组,就谈不上冷藏车了。由于许多使用冷藏车的企业对于温控食品与温度要求的知识掌握不多,因此他们通常对需要冷藏车运输的产品管理不严。总认为只要是零度以下,货物是冻结的就可以了。因而导致许多不合规范的制冷机组企业诞生,去迎合市场的需求,从而导致“食品安全”的话题落空。
在“互联网+”时代,上述情形正成为现实。“互联网+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数据模式,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得以保障,让监管者的信息需求得以满足,“互联网+”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引领食品安全迈向精细化管理时代,为食品安全监管打开了便捷、科学之门。
互联网+追溯:破解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今年1 月12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正式印发。它明确表示,追溯体系建设是采集记录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其中,食品追溯体系被列为建设的重点之一。
目前,食品安全追溯的主要运作模式是通过二维码食品追溯系统来实现。二维码食品追溯系统是以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二维码为基础,建立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大数据云平台,它是“互联网+食品安全”的全新模式,解决的不仅仅是食品的销售渠道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食品行业的安全和信任问题。二维码食品溯源将对整个食品行业进行互联网化改造,覆盖食品从最源头的种植养殖环节到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的全部环节,食品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一路相随,最终传递到消费者手中,消费者只需要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全部信息,让整个流程变得透明。
在美国,农业部从2003年开始,便在畜产品方面计划建立家畜追溯体系,要求生产者、零售商和加工厂商认真做好家畜跟踪记录,以便建立家畜标识,帮助消费者了解家畜的出生、饲养、屠宰和加工过程。
在英国,政府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家畜跟踪系统(CTS),此系统把家畜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以便这些家畜可以随时被追踪定位。
在德国,每一枚出售的鸡蛋上都有一串由三部分组成的红色数字编码。这组数字编码就是一枚鸡蛋的“身份证”,一旦这枚鸡蛋出一丁点问题,监管人员便能“顺藤摸瓜”,一直追查到饲养场甚至鸡笼。
在中国,食品二维码追溯系统也正日益扩大应用。例如,宝鸡蔬菜质量安全二维码追溯系统,就是从蔬菜种植环节开始记录,种植的操作日期、操作方法、操作工作、操作人等信息都一清二楚。蔬菜的施肥用药、采收记录、检测记录、营养价值、食用方法也都可以追溯查询。通过这些非常详细的信息记录,可以看到蔬菜全部的生长周期,并且这些信息会一直附着在蔬菜身上,能被不同地区的消费者所查询和追溯。
作为消费者,我们无疑更愿意选择购买可追溯查询信息的放心食品,即使价格稍高,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因此,那些敢于将食品在种植、饲养以及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的信息公之于众,接受消费者追溯查询和检阅的食品企业必将赢取最终的胜利,而那些没有正式手续、违规操作的黑心作坊等,最终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互联网+订餐:方便快捷亦存在安全隐患
“互联网+订餐”商业模式给传统餐饮服务行业注入了新的商机和活力,也逐渐转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人们不用出家门,随手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会看到诸如“饿了么”“淘点点”“美团”等一批订餐网站和APP,动动手指就能点餐,热气腾腾的饭菜很快就能送上门,方便又省事。
然而,通过网络平台订购餐食,目前还面临安全卫生、规范管理、监督责任等诸多难题,大部分订餐APP上除了精美的食物照片,商家所提供的信息均只有地址和接单时间,消费者只能凭借照片、网友评论等少量信息来判定其可靠性,甚至还有个别“地下黑窝点”摇身一变,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据调查,高校、写字楼等人群聚集区是网络餐饮消费的重点区域。某公司员工小方由于单位没有食堂,为了解决午餐,她要么自己带饭,要么到附近餐厅就餐,现在她更愿意选择便捷的网络订餐。但有一次,当她点开一家饮品店的商家详细信息时,发现上传的营业执照竟是一家汽车运输公司的。
针对消费者频频遭遇的尴尬事,如何借助互联网技术使网络订餐更加安全、卫生成为问题的关键。一些城市已经对“互联网+订餐”操作方式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上海,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和“饿了么”双方已经完成入网餐饮单位的市场主体信息基础数据及动态监管数据的对接,包括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监管信息(俗称笑脸、平脸、哭脸)等。消费者登录“饿了么”网站或用手机APP软件订餐时,在餐厅列表页和详情介绍中点开“脸谱”图标,商家证照登记信息和相关检查信息便一目了然。消费者可以根据披露的信息,选择资质齐全、带“笑脸”的餐厅,从而放心、安全地享受便捷的餐饮服务。
在北京,今年将对互联网订餐服务平台进行规范,督促网络平台严格落实许可证制度和网络经营者实名审核制,查处未取得合法资质便利用互联网提供订餐、餐饮加工制作和送餐服务的行为。
互联网+检测: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助推器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总体形势稳定向好。然而,我国食品多样,食品链长,缺乏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在基层,食品安全检验人员在现场难以实时检测,样品送到检验所后往往要等几天才能得出结论。为此,推广食品安全监测快检设备,提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水平迫在眉睫。
在北京,农业、质监、卫生等基层一线执法监测站点已经配备了网络版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北京的食品安全监控人员每天带着这些设备在批发市场、菜市场、超市、小食品摊、饭店、食堂随机抽检,设备可以在2小时内对60余项生物和理化指标进行精确定量分析,如果有需要,检测项目还可以进一步扩展,同时具备网络数据传输功能,可将检测结果第一时间上传至市级风险监控中心,自动上报检测数据、下达并接受任务,便于集中整合监测力量,形成统一监管网络。这一技术得以发挥作用,“互联网+”功不可没。
【关键词】 食品营养;食品卫生监管;食品安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4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8-02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工业取得了突出发展,但是随着食品发展的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了,其中最为严重的当属食品安全问题,这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焦点与百姓热议的话题之一,而目前包括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三氯氰胺以及黄曲霉菌等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过去对于食品安全包括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不完善,相应的政策和制度要求并不充分,这个给维护我国食品安全带来了双重挑战,因此,本文着重对这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能够改进相应措施,更好的捍卫我国的食品安全。
1 食品安全内涵
根据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法》相关定义,仅仅将食品安全作为一个狭义的范畴来理解,只要食品没有毒,对人体没有伤害,并且要符合一定的营养要求,不造成对人体危害,那么这种食品就是安全的。实际上,这样的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出发,主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数量上要够,其次要在有足够营养的前提下不对人体造成伤害,最后是要符合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的要求。很明显,我国对于食品安全的界定仍然是存在不足,实际上食品安全应该包含营养含量以及卫生与安全,而不仅仅是只注重各种卫生的法律框架,但却不涉及食品营养法律的各种条款,忽略食品卫生监管在其中的作用。
2 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
尽管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以及《食品卫生法》中有涉及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首先,是食品营养问题。良好的营养将极大的有益于生物机体健康,营养不良将会使得人体受到各种疾病影响的可能性大大的升高,这种影响对人体是深重的,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而主要是对食品营养来源过于单一化,人们的营养意识不高,很多人不明白食物相克等原理,部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界定不明,食品原料比较差,但是没有相关营养标准限定,转基因食品潜在破坏人体的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和研究,更没有相关的营养以及界定标准,这些问题都是人体岁食品营养问题极大的挑战。
其次,食品卫生监管问题。主要的卫生监管问题表现在律法规体系过于粗放,不能细化,对很多药物检测和标准都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食品安全存在多头监管,仍然采取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责任分割以及沟通的不甚明了,安全标准体系以及信用体系建设都不完全,这都是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方向。
3 对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改进措施
第一,提高对食品营养问题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适量增强食物多样,降低安全风险。通过进行多种类型的、数量适宜的,涉及大范围的摄入各种食物,使得营养均衡,从而达到膳食平衡的食品安全目的,既可以防止摄入食物发生相克的反应,导致食物中毒,又可以防止由于食物单一化造成尤其是青少年的肝肾以及胃肠消化代谢器的损伤问题,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化学以及细菌性的食物中毒事件。
第二,提高对食品卫生监管的重视,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加大食品安全标准以及法规的建设,试图与国际迅速接轨。主要做好细化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规,使得食品安全监控有法可依。其次是建设食品安全信用机制,主要做好改善信用环境,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框架、制度和管理等。接着是建设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做好完善包括ISO体系在内的食品管理以及认证体系,严格企业的食品召回以及溯源制度,强化安全意识,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然后是健全安全的预警反应机制。要完善各种评级标准、机制以及技术水平,提高整个管理监管队伍人员的素质、水平、经验以及能力等。最后是要极大监管的各种力度,落实各个相关部门的责任,公布相关的监测信息,使市场透明化、公开化,从而达到长期监控的目的。
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这么一说,每个人在生活中都离不开与食品打交道,而食品安全更是影响人们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它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发展、繁殖、延续,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我国在发展中出现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危害了社会稳定、影响了我国正当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国家整个行业的总体声誉,因此,要加强食品营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的营养意识,加大食品卫生监管的力度,双管齐下,注重两者并重,将使得我国能够更好的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