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儿童健康心理学

儿童健康心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儿童健康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儿童健康心理学

儿童健康心理学范文第1篇

儿童学习障碍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学、心理学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心理健康的条件下对儿童学习障碍含义、类型、诱发原因进行探究。并从儿童自身、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三方面做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来预防儿童学习障碍的出现,提高他们的成绩。

【关 键 词】儿童;学习障碍;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5-0060-03

一、引言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以下简称为LD)。在教育领域属于特殊教育、在心理学领域属于学习心理问题。近年来,学者们对于学习障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认知特征、技能训练、社会支持、眼动及脑功能研究上。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诱发儿童学习障碍的因素,如学习障碍儿童的生活环境、自身素质等。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必须要注重儿童心理健康,特别是有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背景下,对儿童学习障碍研究是当前我们需要探索的领域。

二、儿童学习障碍的定义

到目前为止,学习障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柯克于1963年首先将学习障碍这个词提出。国内至今比较认可的说法是,LD是指在听觉、思维、言语、阅读、书写、推理、拼音或数学计算等方面或几方面表现出显著困难。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具体表现在智力与特定的行为与学业成就方面。但通常认为这些儿童的智力基本正常。而引起学习成绩明显落后这种结果是学习障碍儿童与其自身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不完善所导致的。国外调查资料表明,LD儿童占学龄儿童总数的5%,有一种或者多种学习障碍的学生占13%(Capano, Minden, Chen, Schachar,2008)“据统计,中小学生中有学习障碍的人占到5%-10%”。所以说,在我国人口基数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关注儿童学习障碍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注重基础教育的社会,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祖国的未来,加强对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研究的趋势。

三、儿童学习障碍的类型

学习障碍是在如今在校生中各类身心障碍中占首位的。柯克和葛拉格认为学习障碍包含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两种。发展性学习障碍是指注意力协调缺陷、记忆力协调缺陷、感知觉协调缺陷、思维缺陷、语言能力的缺陷。学业性学习障碍是指:阅读能力缺陷、算术能力缺陷、拼音能力缺陷、书写能力缺陷、写作能力缺陷。通常的学习障碍有如下五种类型:

(一)阅读障碍

在所有学习障碍中阅读障碍所占比例最高。阅读障碍儿童的困难表现在阅读方面。据统计,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阅读障碍,具体表现形式为阅读速度慢、阅读内容理解困难、容易添字或者落字、看过就忘记、学习拼音和汉字困难、朗读及表达能力差。

(二)书写障碍

书写障碍儿童的学习困难表现在书写方面。儿童具有正常的书写能力,男女生在这一方面无明显性别差异。其表现形式为书写潦草、写作业一心二用、抄写时容易犯错、写字速度慢、偏旁部首错位、缺划或者多划、看到信息在写时容易遗漏。

(三)数学学习障碍

数学学习障碍,顾名思义,就是儿童的学习困难表现在数学学习中。男女生在数学学习障碍方面也无明显差别。此类儿童表现在数学学习能力上不足、对基本的数学问题不能解决、关于数学概念和做题目时不能理解、运算能力薄弱、不会对已经学会的数学知识进行迁移、学习方式较为死板、空间想象力差。

(四)注意力障碍

注意力障碍在儿童学习障碍中也是常见类型。主要表现在儿童上课不专心、做事没有耐心、容易生气、情绪不稳定、同伴关系不良好、不能自我控制、缺乏自律以及不能延时等待等。

(五)写作障碍

写作障碍的儿童最明显的一点是阅读成绩与写作成绩不成正比,儿童可以进行口头表述作文,但不会转化为书面语写出。如同流水账一般写写忘忘、内容空洞、无主题、不会修改,就算修改也是个别字或单个符号做无关紧要的修改,不会进行整体性修改。以上五种是儿童学习障碍的主流分法。除此之外,还有记忆障碍、知动障碍、思考障碍等。

四、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儿童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产生儿童学习障碍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文主要从心理健康角度方面阐述儿童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并立足于遗传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同辈群体以及学校方面进行探讨。

(一)遗传因素

在Sterenson对285对双生子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阅读能力障碍明显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双亲有学习障碍将大大增加后代成为学习障碍的概率。对于学习障碍儿童本身来言,相比于一般儿童多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较低、自我概念中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些与儿童的大脑及神经系统生理和自身心理机能都还尚未成熟有关。再加上学习障碍儿童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自我意识还未发育完整、缺乏自我调整、不能明确意识到调动内部动机的意义,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环境的核心是亲子关系以及子女对父母的依恋程度。也就是说一个好的家庭关系是密切的亲子关系,并且孩子对父母有着较强的依恋。一个好的家庭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对学习都有重要作用。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其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研究表明,文化程度高的父母其子代患学习障碍的子女低于文化程度偏低的父母。父母之间的关系,恩爱程度乃至心理健康水平高低等都会影响儿童患学习障碍的高低。家庭不美满,夫妻关系不好,亲子关系不良好,父母对孩子态度粗鲁或者疏于对孩子管教,放任自己的孩子甚至不闻不问,都会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出现概率。同时,家庭资源的贫乏,也会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而直接导致学习障碍的发生。

(三)同辈群体因素

由游戏向学习过渡的儿童,逐渐将学习好坏作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标准。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会被其他儿童所拒绝,长此以往,这种不良的同伴关系导致其自身发展为社交障碍,更有可能发展成学习障碍儿童。学习成绩不好,会使得更多的同伴不喜欢他,造成儿童自身性格更加孤僻自卑,有较低的自我效能感,更容易沉默,甚至抑郁。在一项元分析研究中发现,约有75%的学习障碍儿童存在社会技能缺陷。

(四)学校因素

在儿童期,教师对儿童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他们在儿童的心中地位逐渐增高。在学校,教师的言行、教学水平、教师自身素质等都会对对儿童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对于一些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评价较低,甚至不闻不问。认为学生无药可救。将精力投于那些成绩优秀或者聪明讨人喜欢的学生,忽视学习困难的儿童会对其心理产生很大影响,使得儿童对老师产生排斥心理,最终演变成学习障碍儿童。

五、预防儿童学习障碍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对于在心理保健与自身身心平衡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相比于普通的小学生来说,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显得重要。从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分别从儿童自身、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其他方面等预防儿童学习障碍,通过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是改变学习障碍儿童多方面不利因素的法宝。本文主要从儿童自身、父母以及教师这三方面来探讨,并提出预防儿童学习障碍的建议。

(一)取悦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

对儿童自身来说,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比一般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要低,这是由于儿童学业成就本身落后、社会家庭、自身对这种表面成绩落后而导致的偏见会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负担。儿童学习障碍不是由某一单一因素引起的,它也可能是很多因素综合引起的。表现在学习障碍儿童身上也是多样的。学习障碍儿童本身的情绪经常是低落的,伴随着会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存在缺陷。自信心丧失,与同伴不能保持良好关系时,会加强学习障碍儿童自我封闭和孤独感上升。研究表明,当学习障碍儿童在其他方面有一技之长时,学习障碍儿童会对自己的评价良好。所以,引导孩子自我效能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让学习障碍儿童去取悦自己是自我效能感提升的第一步。

(二)父母关怀,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学习障碍儿童更应该得到父母更多的爱,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积极性。Masten Best和Garnezer提出:在一个家庭环境中,通过父母作为模范是提供学习机会。这点充分运用了班杜拉的新行为主义抓住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使得儿童自主动机得到了发展。父母对他们自己的友谊以及在家庭之外获得的成功。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弹性发展很有帮助。弹性发展的提升使学习障碍儿童在逆境中具有更加强的适应能力。很多家长将学习成绩看的很重,对于孩子考试不漂亮得分数会一味责罚。这样做只会加重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负担。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而言,对学习障碍儿童的鼓励比惩罚更利于他们的发展。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励。营造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也是给学习障碍儿童心理教育营造了外部的和谐氛围。同时父母应对儿童学会自我决策,不要替孩子包揽一切。

(三)老师关注、社会支持,帮助学习障碍儿童健康成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对于学习障碍儿童心理健康是巨大的。每个教师都不应对学习障碍学生轻视,认为他们是笨孩子,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更应该无条件接纳学习障碍儿童。对于这样的孩子应该采用优点暴露法,积极的发现与认可。同时,应与心理辅导者配合给学习障碍儿童更为全面和针对的帮助。基于心理健康进行行为训练、认知训练、社会技能训练、个别化的教育辅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对其生理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教育。

其他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的包容对于学习障碍儿童也是很重要的。在任何场合,不仅仅是家庭或者学校这种规模群体中,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障碍儿童需要时时刻刻的被呵护和爱护。大家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认识不再是单纯的学习不好、没天分,不再以分数论英雄,而是要给予孩子们更为积极向上的关怀。大众传媒能将这种理念深入人心时,对于学习障碍儿童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良性教育。

总之,对于儿童学习障碍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生理机制仍然是复杂而存在争议的。对于预防儿童心理障碍的方法还需要后来研究者再进行补充。在现在以及未来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给与学习障碍儿童更多的关注与理解。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学习障碍儿童的明天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宋红艳,张薇.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和干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2):11-13.

儿童健康心理学范文第2篇

随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之后,通过对留守儿童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进行观察,发现农村小学中许多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养成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变,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得更好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经济报酬就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他们的孩子就交付给年老的祖父母养育,逢年过节才能回趟家看孩子,这中在父母长期缺位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留守儿童缺乏普遍缺乏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所以这些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和一些心理问题。家庭因素不是造成儿童心理问题的唯一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

1.生活在自我的小世界里,进行自我封闭

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是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祖父母与儿童年龄差距较大,不能很好沟通,祖父母不能很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所以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情绪不稳定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呵护和陪伴,心理上缺乏安全感,容易暴躁,情绪易失控。

3.不善于与人交往

留守儿童大部分比较内向,不喜欢与人打交道,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缺乏与人沟通的技能。

4.留守儿童比较缺乏自信,内心自卑、迷茫

留守儿童大部分生活在比较贫困的地区,家庭条件一般比较贫穷,而且父母一般不在身边,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困难,所以他们都比较不自信,内心充满了迷茫。

除了上述问题外,留守儿童还有着厌学、缺乏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等问题,在不同的留守儿童身上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不是所有留守儿童都有这些心理问题。

三、在农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随着留守儿童问题的逐渐显现,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这些心理问题。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农村小学教育在留守儿童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那么该如何在农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1.完善农村小学教学的体制,加强心理健康方面课程的教育

现在小学农村教学中缺乏心理课程的开设,不能对留守儿童进行系统全面的心理教育,而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但得不到解决而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要想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就必须健全农村小学的教学机制,让加强心理方面的教育。在新课程标准的提倡下,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需要注意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共同进步。

2.提高教师素质,教师要起模范作用

在农村小学中,部分教师不具备合格的教师素养和教师技能,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教师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教育对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是启蒙教育阶段,对留守儿童的身心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温暖,所以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渗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健康的心理品质。

3.在小学教学中灌输“爱”,让留守儿童在感受爱的同时去付出自己的爱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产生大部分是由于缺少爱和呵护,所以在小学教育中就应加强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同学之间的关爱,让爱在校园里洋溢,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世间的温情,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不是多余的,通过“爱”让学生感知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迷茫等问题。让世界充满爱,在感受和享受爱的同时,学着自己去付出自己的爱,从而为世界创造温暖。

4.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应运用“游戏化”教学

采用“游戏化”教学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游戏化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内容、任务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设计一些游戏帮助学生来掌握知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积极而又有序地开展教学的一种教学活动。

让留守儿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沟通的技巧,加强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心理治疗,健全心理素质。

儿童健康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学校;社会心理支持;留守儿童;健康心理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一个衍生物。”留守儿童的文化教育、社会生活、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应该只注重给物质上的支持或者是生活上的关心,更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据调查,90%的留守儿童有心理创伤现象,主要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胆怯、失望、孤独、嫉妒、厌学等不良心理。

留守儿童不良心理主要原因是从小缺少父母直接关爱而造成的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与心理疾病概念不同,不良心理发展进度不同,前者是性格特征养成的一个关键因素,后者是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过程,也有可能是前者的延续。

学校社会心理支持是通过心理支持系统协助心理创伤个人、家庭恢复自愈的过程,包括心理干预、心理援助、团体心理辅导。

心理援助:是通过心理援助者与被援助者的心灵交往,能让被援助者得到抗击、修复创伤心理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对被援助者的心理问题和人格产生作用的过程。同时也能成为心理援助者自身成长的过程。

心理干预:心理援助者找到合适的方法、策略、技巧能与心理受过创伤的青少年儿童进行心理碰撞,达到被援助者完全相信、接纳援助者的目的。

团体心理辅导:通过社会心理支持团体活动,进行团体内的人际交流,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促使建立一个良好的和谐团体。

其实只要坚持和务实,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灵发展起着关键引领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可以直接承担,也最合适承担社会心理支持工作。学校可以利用独有的教育资源(家庭之外,父母之外的集体温暖)给留守儿童一个快乐的童年。可以早预防,抓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树立自信良好的人格。那么,如何开展学校社会心理支持工作呢?笔者认为:

1. 学校应建立一支健康的社会心理支持师资队伍

学校在开展社会心理支持工作中,首先要建全一支稳定、内心健康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最好能让班主任担任。而师资队伍一定要确保自己身心健康,因为教师心理的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素养、心理、行为的构建。只有保持健康心理的教育者,才能更有效果的实施社会心理支持工作。对于学校建立的社会心理支持师资队伍,要进行系统化培训。培训他们掌握心理干预、心理援助、团体心理辅导的技能;培训他们要有奉献的精神;培训他们要有不怕麻烦的吃苦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毅力。

2.学校应该长期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档案

某三年级作文课,黑板上题目我的爸爸或者妈妈。留守儿童李某呆呆的坐在位置上搭拉着脑袋,不动笔。语文老师询问才知道,此儿童父母很早就离开他去沿海打工。父母在他脑海里是模糊的。这节作文课,无形中对心理已经因为长期没有受到父母直接关爱的李某再次造成心理创伤,让他心理更会自卑。这就是我们学校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留守儿童的心理情绪。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更应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心理发展受遗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留守儿童在家庭关爱,尤其是父母关爱少。长期无法和父母交流,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有些心理创伤。学校应该对这些类儿童归类记载,建立留守儿童“成长导航”,关注他们每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趋势。学校对留守儿童开展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工作的过程,以及开展效果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这样对开展社会心理支持工作的实施者本身提高也有积累、促进作用。

3.学校应该把对留守儿童的社会心理支持工作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

学校德育工作重心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学校应该把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应当充分发挥学校的德育力量,注重优化学校社会心理支持工作的环境,充分宣传社会心理支持工作对于留守儿童心理引领的作用,努力拓展开展社会心理支持工作的多渠道。

4.学校开展社会心理支持工作应长期扎实坚持,不惧怕麻烦

儿童健康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教学;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利用教材;激发兴趣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心理健康程度也有所差别,儿童正处于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的教育和引导至关重要,小学数学是小学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小学生的心理教育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老师应抓住这一优势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一、注意利用教材中的心理教学内容

数学教材不同于语文教材在心理教学内容上的直观,但是数学教材中也蕴含着大量的心理教学内容,作为老师应该注意挖掘这些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平时的教学课堂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渗透。数学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学生认真、仔细和良好的耐心。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计算的方式,找出结果,发现结论,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情状态下快乐的学习,思维更加敏捷,思路更加开阔,对学习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使学生能够完全放松下自己紧张的心情,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情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使学生不在被动的去接受老师传输的知识,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主动寻找问题和解决答案,使学习的过程由被动变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接受学习带来的无限乐趣,让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良好的学习氛围内,既学习了知识同样也掌握了技能。使学生拥有一个快乐的学习体验。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既是教学对象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教授学生学习的方式而不是只注重教学生学习的内容。所以,成功的教学模式首先应注意的不是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而是是否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积极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学以致用,将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当中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体验到学习的目的和乐趣。小学时期学生对于新奇事物比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小学的数学教材相对比较抽象,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化抽象为具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的讲解出来,并让学生参与其中,自己动手寻求解题思路。在这样的互动环节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自主思考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习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有目的的指引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心理健康程度。

三、角色互换培养学生尊师重教

数学课程的解题思路比较复杂,老师可以在数学课上请学生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教授别人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对解题思路的印象。更让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体验老师的艰辛付出,更加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多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自主奋发,努力向上的W习热情。对于学习情况不是很好的学生也应积极的鼓励和引导,相信学生,给予更多的信心来促进学生不断进步。例如:当学生能够给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时,老师应该对其进行鼓舞,并给予肯定。但是当学生没有解题思路,不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时,老师应该多做鼓励,给予学生信心。

四、渗透人格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开阔自己的思维,将思维完全发散出去,所以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形成科学系统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教授学生数学数学课的时候可以将有成就的数学家的故事和和数学有关的史记讲给学生听。使学生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热情。

例如:求桥拱半径时,可以讲关于赵州桥的故事,介绍一些日军侵华时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教授学生无理数的时候可以介绍一下祖冲之的先进事迹,全面激发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将心理教育问题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学生成为高学历、高素质、高智商、高情商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不断的努力。

心理教育问题不是老师在课堂上简单讲解学生就能完全领悟的问题,是需要老师细致入微的不断渗透。也不是凭借一个老师就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是需要每一老师都能以身作则,不断的努力奋斗的。课堂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做人、做事的大课堂。所以,儿童心理教育不仅在于数学课上,各科的教学内容都应该紧紧围绕以培养儿童健康心理为核心,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目标和重点任务。学科之间互相渗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促进心理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儿童健康心理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心理差异;学前儿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总体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改善和提高,像以往需要解决的温饱问题,已不再成为问题,然而面对“衣来伸手,饭来伸口”的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却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点问题。在如今家家只有一个宝儿的社会现象中,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已经超乎了寻常,使得孩子在溺爱的氛围中不健康的成长起来,这就造成了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所以说我们需要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更为关注,必须以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解决这一问题,为孩子身心健康负责。

一、学前儿童心理偏差的表现

儿童偏差主要体现在:情绪不稳定、不能勇敢地承认错误、自私、撒谎。我们首先从情绪不稳定上来说明以下这个问题。在儿童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思维的时候,儿童的想法是简单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他们做所有事情都是非常容易冲动的,有时候会因为一件事情高兴一阵子,有时候又因为一丁点的小事情不开心一阵子,搞的自己无精打采的样子。

现在中国普遍现象表明都是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所以说一般孩子在家里都享受着独一无二的待遇,所以孩子们都呈现出一种自私的现象,往往认为别人照顾自己都是理所应当的,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希望自己独有,往往看到了别人有也会觉得心里不舒服,会表现出一种凭什么的心理,这就呈现了一种非常自私性的心理

大多数的工薪族家庭,都是父母上班,爷爷奶奶带孩子,一般当父母想要责怪孩子的时候,爷爷奶奶都帮着隐瞒过去了,为了避免孩子遭罪。但是正因为如此孩子看到了撒谎的好处,所以一旦自己犯了错误,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掩盖自己的错误,从而使得孩子养成了撒谎的习性。

二、浅析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综上所述,这可能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家庭中,孩子统一的心理问题,然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倡导家长通过学习家庭教育,来正确的引导孩子,从心理偏差的阴影中走出来,使孩子的心理问题得以解决,做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家长参考。

1.成为孩子学习的标榜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先锋者,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没有成长起来的时候,它的模仿力是非常客观的。所以说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谨言慎思,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脏话连篇,家庭不和谐,夫妻经常的吵架,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在这种环境下生长的孩子,不仅没有安全感,而且会经常的觉得家庭没有温暖。所以说家长应该尽量在孩子面前积极乐观、性格开朗、尽量多读书、多看报、多运动,如果在工作上遇到了不顺心的地方也应该在外面发泄,而不要把这种负面情绪带到家里去。在孩子面前如果自己真的做错了什么,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求得孩子的原谅。总之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环境才可以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好的发展,健康的成长。

2.自由空间

现代社会的发展所需要的确实是全面发展型人才,这就导致了许多家长错误的教育意识,在孩子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就把各种补课的压力施加到孩子身上,这不仅不会达到家长预想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得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就已经开始厌烦学习了。在成长阶段应该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去和同龄人一起玩耍,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会学到这一阶段中所应该掌握的社会常识,也可以和小朋友分一起分享自己的快乐,增加孩子团结合作的精神。

3.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亲子关系指的就是,家长既应该是孩子的父母也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应该经常性的抽出时间多和孩子沟通,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想要什么,而不是经常性的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家里,忙工作,忙聚会,忙学习,多和孩子一起逛逛公园,多陪伴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多和孩子一起运动。作为家长,应该尊重孩子选择的权利,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角度去判断事情的对与错,敢于让孩子去尝试一些东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经常在孩子做对了的时候赞扬孩子,做孩子的老师,做孩子表演时的观众,做孩子的守护者,陪伴孩子健康的成长。

三、适当的挫折教育

因为现在衣食无忧,所以孩子从来不知道什么是苦,也从来不懂得什么是困难,更加不明白父母挣钱的辛苦性。可以让孩子适当的接受挫折训练,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知道选择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困难的,学会接受不称心如意的事实、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挫折教育有利于促进孩子心理健康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使孩子养成乐观、勇敢的性格。

四、结语

言而总之,在儿童成长阶段出现心理偏差是很正常的,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这么快,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说父母的溺爱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点就是现在一般都是家长上班,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着孩子。因为上一辈的文化水平有限,在教育问题上误区也是很大的。所以说这就需要家长从自身做起,争做孩子的榜样,让孩子再一个健康温暖的环境下成长,使孩子可以身心将康的成长起来。同时培养孩子团结性、好思性、上进性等一系列好的方面,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作出伟大的贡献,为孩子以后的发展做一定的铺垫。

【参考文献】

[1]杨利玲.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

[2]丁连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