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在有部分人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只要把知识传授出来,学生能听清楚就万事大吉,还谈什么语言技能。”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课堂教学的失败,并不都是教师知识的贫乏或资历浅造成的,大多是因讲授缺乏应有的语言技能。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板书、实验、练习、现代化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学任务。所以研究课堂的语言技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什么叫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言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教学语言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它不仅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向学生传授知识、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而且,它又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强有力的手段,能使教学艺术锦上添花。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智力劳动率。”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已的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呢?
一、逻辑严密,语言精确
逻辑性,主要指准确地使用概念,恰当地判断,严密地推理,但作为口头语言必须简短明快,语气的舒缓或急促,语调的轻重缓急,都应取决于教材的逻辑性,依靠语言的逻辑力量。科学知识本身是严密、系统的,而教学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授课任务,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精确,逻辑要严密,使自已的授课任务,这就要求教学语言要精确,逻辑要严密,使自已的课堂语言前后连贯,上下承接,推导有致,言之成理,立论精辟,不仅使学生领会知识,还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课效果的好坏,不取决于讲的多少,而且在于是否击中要害,句句打在学生的心坎上。实践证明,教师的授课语言讲得有份量,学生就愿意听;愈带关键性的语言,学生就愈认真听,唯恐听漏一个字。反之,语言内容空洞,罗嗦重复,学生就觉得听不听都可以。所以教学语言要句句有内容,紧紧抓住学生的思想,一层深入一层地把学生引向知识的深处。
当然,精讲不意味着过分的浓缩,使教学语言艰深难懂。讲课的语言在学生能接受的情况下做到精。对学生已知的东西,一言以概括之;对学生难于理解而又必须掌握的内容,就要讲得透彻细致。
二、清楚明了,简明易懂
课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必须依据学生的接受程度,把教学语言定在学生现有接受能力起点上。透辟性,主要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高自已驾驭教材的能力,能够居高临下,对全课至整个章节都要准确地分析,把握住重点和难点,把时间用在解决关键问题上,能做到一通百通,所以优秀的教师在讲授中突出几个论点,并围绕这些论点把它讲清楚。教学语言既要有书面语言的精确,又要有口头语言明白易懂,顺口悦耳,便于说、听和记。
相传古时一位教学先生,一天夜里被蝎子螫了,他连声喊“贤妻,速燃银灯,汝夫被毒虫所袭也。”可是目不识丁的妻子怎么也听不懂他的话,这位先生痛得实在难忍,一着急说“老婆子,快点灯,蝎子螫了我了。”老伴马上点上了灯。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语言一定要看对象。教学语言也一定要看对象。如果你的语言很深奥,会使学生无所适从;如果你的语言过于浅显,又会使学生觉得味同蜡。
有的教师习惯按照书上、讲稿上的句子照搬进课堂。长长的句子,一大串的附加成份,让学生听了上半句,漏了下半句,记笔记也不方便。
三、生动形象,具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生动与否,与教师的科学知识有关,也与教师的语言技巧有关。启发性,主要指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培养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思维兴趣。启发性是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应贯穿于讲授的始终,因为要获得牢固的知识就必须进行思考,而思考就是使学生认识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为些必须启发,而启发又是靠语言进行的。理科教学中原理、概念、公式、计算、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疲倦,如果恰当地联系自然、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例或讲述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就会增加课堂的情趣。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运用幽默,可以引起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我在听一名教师的公开课中,这名教师在讲到“人类社会的起源”一课时,起先发问:“人类是怎样出现的?人类社会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对这个问感到抽象、遥远,反应平平。接着,他运用幽默导入新课、效果就不同了:“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出现在我们的地球―太阳系中这颗蔚蓝色的天体上的?”学生就忍不住笑起来,说:“爸爸妈妈生的。”我又问:“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又是怎样来的?……由此一直往前推下去呢?”这样提问,一下子就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
总之,无论采用什么办法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都要确切恰当,朴实无华,通俗易懂,饶有兴趣,给人以幽默感。
四、讲普通话、注意语调
教师授课以学生为对象,以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为目的,使用普通话,不仅可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使用。
关键词:语言艺术;英语教学;课堂氛围;学习兴趣
一、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
对于英语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英语知识的教学过程之中主要是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向学生传递各种知识信息,而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学习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来获取英语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也就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主要的教学工具。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所表达的各种语言又是英语课堂教学中所传授的英语知识本身。因此,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应该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特点,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认真研究教学语言的表达,使教师的教学用语做到即精练又生动。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也能够直接反映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自身业务素质。教师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如果清晰而精练、准确而优美,那么学生就一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学,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听懂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体会到语言的优美动听,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应该力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用语一定要简洁明了,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浅显易懂,即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教师对知识内容的讲解。如果教师的教学用语过于深奥难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就会渐渐失去对知识学习的耐心,久而久之,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的过程之中便会失去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第二,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要优美,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力求做到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之中也能感受到语言的魅力,用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调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在课堂教学上,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教学语言的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地创造出理想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二、教师的肢体语言艺术
在新的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实施者,教师对课改精神领会的深入与否,课程内容的传达是否生动有趣,直接关系到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而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也是教师使用最广泛的信息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本文由收集整理我们在课堂语言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该怎样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语言艺术?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教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差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此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励他们的上进心,应细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即使错了,也用委婉的话语指出其不足。当然,表扬、激励、鼓舞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地批评、指责、甚至讽刺、挖苦,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使他们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语言精练必须服从于教学规律,采用最优教学方法,放心大胆地让学生思考、讨论、猜想、总结,教师的语言只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三、语言生动,确保通俗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
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俚的语言,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四、语言幽默,增加趣味性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插科打诨,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感。
五、语言要有启发性
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一定要把“提问权”还给学生,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鼓励每一个学生。对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都去钻一钻,力争自己解决,不怕钻“牛角尖”。甚至有时连老师都想不到的问题,也可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的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得“少而精”。这时,教师应切实以学生发展作为根本,充分信任学生,尊重他们提问的权利,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引导他们善于质疑,并把质疑方法传授给他们,而且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后,还要思考问题,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性,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体育教学;语言艺术;语言修养
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师能否通过幽默等情趣化的手段,灵活、巧妙地实现教育教学,体现知识水准和教学能力,它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是教师性格、修养、智慧是否良好的表现。在传递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只有以饱满的热情、端正的态度,才能将教学工作艺术化,才能使教学效果最大程度地显现出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沟通,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技巧,是提升体育教学课堂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培养体育教学语言的美感素养,该文章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1体育教学中的语言形式
课堂教学的魅力之源,来自让人回味无穷的课堂语言。语言艺术是教学劳动的特殊工具,是一项教学基本功,清晰、流利、有节奏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机智的表现,是教师深厚语言积淀的体现。体育教学中的语言是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良好的语言交流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正向情感,符合师生双方沟通的意向,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加喜爱。
1.1使用有效的专注技巧
体育的形体语言,在教学中有一定的特殊性,与其他课程具有鲜明的区别,比如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在课前的集合整队时,体育老师或是体育委员只要做一个集合手势即左手侧平屈上举,右手侧平举,学生就会明白应该怎样站位,怎样集合。另外,在授课过程中老师的形体动作完全充当了语言的功能,漂亮、完美的示范动作,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这一特殊而良好的形体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感染力与调动性。比如在健美操教学中,老师的一个动作示范或一个操化动作就能折服学生,就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的举手投足都能传达语言,代表语言;眼神的传递、情绪的传递都能抓住学生的思绪,让他们沉浸在你的教学氛围中。此外,由于体育课场地的特殊性,体育课堂的精讲多练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比如排球课,学生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由于距离原因教师可以通过举起大姆指,两手交叉或摆手的不同动作传达老师的意思,与学生采取交流。
1.2保持语言弹性,创造幽默
教育家斯维特罗夫说过:教师最主要的也是第一的助手,就是幽默。幽默的教学语言不只是为了博得学生的一笑,它在给学生愉悦的同时,也让学生深入思考,领悟出“笑外之音”。人们常说,竞赛运动员凭的是两条腿,教师上课靠的是一张嘴,要求教学语言随机应变,充满教学机智,不刻意雕饰,哗众取宠。在体育教学中,会因教师的语言不够生动、幽默,而不能带动学生的兴趣,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要求教师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从而加强师生间的交往合作,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减少外在因素对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但是幽默要适合体育教学目的,切不可舍本求末,为幽默而幽默。教学幽默的运用是要有时机的,当学生精神疲惫、或课堂纪律松散、或学生面对困难、或师生之间出现窘迫状态时,可适当运用。
1.3易懂和亲善性的语言
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体育教学中教师的鼓励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影响。赞赏性的语言应该成为整个体育教学的主旋律,让这个旋律巧妙地应用,感染着学生,就能吸引学生主动地去学习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体育课堂中,学生会经常碰到成功或失败,面对学生心理上的压力教师就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语言上的鼓励。比如:“没关系,我们再试一次。”“好样的,再继续努力”“太完美了,向你学习”,等等。这些字眼都可以出现在我们的体育课堂上。这样的语言方式可以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所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教。
1.4体育教学中的基本术语的表达
体育运动发展变快,专业术语的不断涌现,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专业术语的描述必须具有具有规范性和专业性。教学中,语言表达要简明扼要,尽量做到术语化和口语化,教学专业术语不可随意更改。比如在教排球的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中,动作要点为“一插、二夹、三提”的专业术语就能让学生进行更深刻的技术动作理解;此外,在篮球教学中的三步上篮要领:“一大,二小,三跳步”等。这样不但让学生学起来通俗易懂又可以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1.5特殊语言的表现
体育教学中也有特殊的语言存在,就以健美操教学为例,音乐能帮助学生对动作进行理解也展示学生的表现能力,但实际上要想有精彩的动作还需要教师和学生相互合作。有的学生天生乐感就很差,根本听不了音乐节奏,那么这时就需要老师的特殊口令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比如“一哒哒,二哒哒,三哒哒”,比如“一走,二走”等各种平时教学中不会出现的字符就会不断地涌现出来,便于学生对音乐节奏和动作的衔接与配合。
2体育教师语言的修养
从体育教学的角度而言,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口语与非口语之间的互动,肢体上的接触均比其他科目频繁且多样。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情绪,体育教师需要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感染性的语言。语言标准、有节奏感,要符合术语规范、条理清楚、富有情趣,随机应变,充满教学机智。体育教师要试着接受学生观点,做个细心的观众,仔细聆听学生问题,在教学中把自己视为旁观者的“你们”不如用“我们”来得亲切。教学语言美感是对自己教学语言的全面、细致、长期的培养,现实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出现自己的口头禅,这样的字眼必定会影响教学过程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语言在体育教学中的存在多为长期教学中不断积累与总结而形成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传授运动技术以及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教学语言是教师职业和情感的表演,语言美是教学机智的表现是教师深厚语言积淀的体现,一个人说话完整、规范,不仅会表意深刻情真切,也能起到情操心灵的启迪,激励向上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展示口语表达的美感魅力和思维品位的高低。平等的、对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的语言能形成言辞趣味盎然的课堂气氛。体育教师要对自己语言的美感素养进行全面、细致、长期的培养,体育教师正确把握语言的规范性与艺术性对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且保证课堂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柏林,阮利民.体育教学中语言艺术及运用的若干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5):125-127.
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掌握了语言这门艺术,就能大大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恰到好处地解决一些突发事件。
记得第一次给高年级上语文课时,我刚步入教室,就遇到全班学生的哄堂大笑。我几次示意他们停下来,可是没有效果,笑声中还夹杂着“真像”“好像啊”“还带着长尾巴”等话语。我看到黑板上画有一个大大的扎着马尾辫的头像,且一眼就能认出那是我的漫画像。当时我压住怒气,和颜悦色道:“画得多好哇!线条流畅。希望这名同学继续发挥绘画方面的特长。”学生听得出来,老师的话是诚挚的,于是马上安静下来,我们共同进入了课堂教学环节。下课铃响时,课还没进行完,于是我带着惋惜的口吻说:“时间过得好快呀。”从我的语气中,学生们意识到了课堂时间的珍贵,有些学生把责备的目光投向画画的那个学生。后来的课堂上很少再有人节外生枝啦!课后,我诚恳地邀请作画的学生以后为班级设计黑板报插图。
很快,他不但绘画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可见,巧妙地运用语言艺术,不仅能与学生交流思想,变被动为主动,还无形中教育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