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动资产的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民营企业;流动资产;流动资产周转率
一、流动资产管理概述
1.流动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流动资产是指在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是企业全部资产中最活跃的资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企业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讲究和重视的是“轻资产”的管理,即流动资产的管理。
流动资产是企业得以运行顺畅的大动脉,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的利润,反之,流动资产不足,会造成资金周转不灵,则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的流动资金需要量应当是既能保证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又无积压和浪费。因此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越来越凸显重要和受到企业家的青睐。
2.流动资产管理的目标
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就是以最小的投入满足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因此加快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既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又可以减少资金占用,进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也越高。同时流动资产只有快速转换为现金,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才能及时偿还债务。
二、民营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货币资金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的错误观点
这种观点很偏颇,原因在于企业在制定发展目标时,应该持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要做到什么目标,这个目标需要多少资源的支持,而我们则努力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配置。
(2)闲置资金未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保持适度的货币资金,提高闲置资金利用率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及时偿还债务的前提,同时加速货币资金的周转又是提高企业整体资产周转率的条件之一。如何保持合理适度的货币资金,如何实现收入以货币资金形式回笼,如何加快货币资金周转率,进而加快企业周转速度,实现货币资金的增值,如何通过资金收支的预测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以及如何提高企业偿还能力是摆在民营企业面前突出的问题。
(3)未充分利用现金浮游量
目前,人们普遍感到资金紧张,实际上是现金短缺。现金不足,会影响企业的业务进展,严重者还会导致财务危机甚至破产。而企业从开出支票以及商业汇票,到收款人将其存入银行或办理解付之前需要一段时间,现金在此阶段称之为现金浮游量。在此期间,尽管企业开出了支票和商业汇票,却仍可以动用在活期存款账户上的这笔钱。而许多企业未考虑到这点,任其待在账户上,错过了资金使用的良机。
2.应收账款的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应收账款过多是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财务风险之一
应收账款是企业资产方一个非常大的风险点,因为只有最终能够转换为现金的应收账款才是有价值的,而那些预期将无法转化为现金的部分就是无价值的。过多的应收账款,一方面由于对流动资金的大量占用,企业为了克服现金流量不足的压力,不得不增加有息负债的规模,从而使企业负担的财务费用迅速上;另一方面,其坏账准备的计提将使企业负担的资产减值损失迅速上升,从而给企业业绩造成巨大的压力。因此,迅猛增加的应收账款往往预示着业绩风险。
(2)客户信用政策恰当与否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的原因主要是满足扩大销售的竞争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机制的作用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扩大销售。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之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手段之一,同样条件下赊销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会大于现销产品或商品的销售额,因为顾客从赊销中可以得到好处,出于此种情形的考虑,企业不得不以赊销招揽顾客,于是产生了应收账款。其性质是一种商业信用。由于应收账款既可以增加收入,进而增加企业的盈利,但同时也会增加坏账成本及资金占用成本、收账成本。
(3)缺乏对账机制,会计系统控制薄弱
民营企业未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对账机制,导致账面数与实际数有差异,长期挂账。未设专人管理应收账款,加之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对应收账款进行常态化管理。即使客户信用变差,也不能及时察觉异常。
(4)未建立应收账款回收的相关人员责任制
客户质量是影响应收账款回收的重要因素,但很多单位未将应收账款的发生和回收建立专人负责制,考核业务部门的工作只将销售收入纳入考核范围,未考虑回款率和回款周期。
(5)信用政策不合理,坏账风险加大
信用标准是企业决定授予客户信用政策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也是企业风险承受度的一个基本判定标准。信用政策的标准严格,可使企业遭受坏账的损失减小,但不利于扩大销售。反之,信用政策的标准过宽,可能利于扩大销售,但增加坏账损失风险。可见,信用政策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企业的收益与风险。
3.应收票据未视同货币资金进行管理
目前许多企业只重视货币资金的管理,缺乏对应收票据常态性管理,没有将应收票据上升至货币资金等同看待。
4.其他应收款的管理存在问题
首先,日常报销不及时。若一业务员借出大量费用,但不及时报销或归还,而财务部在发放此人的工资中扣除又会引起他的不满意,该如何对待和处理。这种情形如不加以控制,会造成大量资金外流,甚至会导致赖账不还现象。
其次,某些应收款可能是借出后造成资金的体外循环,产生收益不上账,这些成了滋生账内账或私设小金库的温床,长期不还还会造成纳税调整。
5.存货管理与业务部门脱节
(1)采购环节未实行公开招标
采购人员采购大宗存货只凭供应商关系的亲疏程度,未实行公开招标环节,致使原材料等物资质次价高,严重损害企业经济利益。
(2)仓储部门与财务部门完全平行运行,财务失去管控作用
存货按管理模式分可分为单独设立仓储部门与财务与仓储部门交叉运行的方式。由于财务与库管平行运行,会导致财务失去监控的意义。存货的流动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资金流,更是企业生产和销售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同时还反映了企业产品的畅销与否及是否能够跟上企业生产的进度。
(3)存货发出后未及时跟踪采购方销售结果
由于销售出库的库存商品积压变质甚至失效过期而发生销货退回。以某医药销售公司为例,该医药公司药品有有效期,业务员做成一笔销售后,即发货至对方仓库,而对方单位是医院,通过医生开具处方消化库存,发票开具及货款销售也与处方的开具与否直接关联,导致部分近效期药品随着时间推移而失效,最终导致医院退货,即使不退货,资金流随着物流转移至采购方,使得医药销售公司的资金都积压在了医院,这样一方面管理起来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存货的管理也会被医院牵着鼻子走,无法达到存货管理应有的效益。
三、完善流动资产管理的对策与方案
1.货币资金管理对策
(1)加速应收款回笼,融资规模适度
针对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错误观点,结合企业日常资金短缺的困难,应当积极加快应收账款的回笼,同时制定合理的融资规模和方式,融资的规模取决于企业对资产负债率的敏感程度,最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即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同时还应当关注现金收支计划,以合理预测未来现金需要量。
(2)控制现金持有规模,提高闲置现金利用率
现金持有机会成本与短缺成本之和最小是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对于超出最佳现金持有量的货币资金,应当进行理财规划,可以进行收益率较高的短期投资。
(3)适时利用现金浮游量,减少资金占用
在对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信用期内,可以将未到付款期的货币资金用于安排急需资金的项目,减少资金占用数额,环节企业资金压力。
2.加速应收账款回款率的方法
(1)运用考核手段
应当将应收账款回款率和回款周期同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实现业务与财务的高度融合。
(2)注重应收账款账龄的分析,增强坏账识别能力
密切关注分期或赊销业务,建立账龄分析表,对超过信用额度及信用期限的客户,应及时催促其及时还款,并根据账龄分析表调整客户的信用政策。
(3)盘活应收账款
有的应收账款期限较长,不利于企业资金周转率的加速,因此必要时可以将应收账款进行质押贷款或资产证券化
(4)针对不同销售模式采取不同的销售政策
应当将企业的现销和赊销分开管理,并对赊销客户信用调查及信用政策的制定加以研究,同时考虑现金折扣、销货退回、坏账损失。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在信用政策增加的盈利和信用政策的成本之间做出权衡。只有赊销带来的盈利超过了所增加的成本时,才应当实施赊销。也因此,最佳赊销额应当是应收账款信用政策所增加的盈利大于这种政策的成本条件下,其盈利与成本之差最大的应收账款赊销额。
(5)强化前期信用调查和信用评估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测评:①客户的财务报表,要求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②客户对其上游客户的付款记录,企业可以询问其他供应商询问他们同某客户的交往经验。③客户向本企业付款的历史记录。比如是否付清了前款以及付款周期的长短。④客户的银行资信等级也决定了采取何种信用政策。
3.应收票据的管理对策
(1)应收票据视同货币
针对应收票据管理松弛,货币化观念不强,我认为首先应当加强领导及财务人员的应收票据货币化观念。
(2)重视会计系统对票据的监管
还应当重视台账的管理以及票据的规范化管理,并且应当能够盘活票据。对于未到期应收票据,既可以转付购货款,也可以申请银行贴现,这样也可以加速资金周转速度,补充企业的现金流。
4.加强其他应收款的控制、监督
(1)完善费用报销管理制度及往来款项管理制度
对于员工办理公务或出差借款,应当规定限定期内报销、还应规定前款未清者不得再次借款,对于拖欠借款者可以加收一定数额的利息在工资中扣除。还应定期清理员工往来款项。加强会计系统监控。
(2)树立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税法意识
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敏感度,通过内部审计机制对借出款项设立账外帐的领导进行监控,会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循会计法和税法拒绝为领导办理未经集体决策讨论的借款。
5.针对仓储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平行运行
(1)实行公开招标、保持招标透明度
对于大宗物资应当建立公开招标制度,杜绝关系采购,对招标全过程进行公示,必要时还应当实行采购人与供应商有利害关系的回避制度。
(2)仓储部门置于财务部门的领导之下
物流的方向决定着资金流的方向,只有将仓储部门置于财务部门的监管下,才能实现产量或销量保持同方向以及库存与生产的同步运转的顺利进行。还应当建立存货品种分析报告制度,及时发现畅销产品或积压产品,可以将财务与仓储部门结合起来考察绩效。重视存货盘点,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盘点机制堵塞库存漏洞。
(3)跟踪销售结果,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医药销售企业的特殊性,应当建立近效期药品的预警机制,将药品的有效期做一个统计分析,并将数据提供给对方,以利于对方加大近效期药品的销售力度。
参考文献:
[1]左蕾.中小企业流动资产管理方法探讨[J].山西科技,2011.06:62-63.
【关键词】盈余管理 资产减值 对策和方法
一、流动资产减值在盈余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公司法》中有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或公司如果被特别处理(ST)要么是最近一个年度每股净资产低于股票价格,要么因为连续三年亏损,甚至直接退市或暂停交易。因此,对亏损上市公司来说,扭亏为盈是十分必要,他们会想尽各种办法来维持其上市资格。我国的退市制度的判断标准是会计利润,因而亏损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被特别处理或退市的厄运,他们可以通过盈余管理来操纵会计利润,这也是他们常用的手段。对于盈利公司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烦恼。例如每年的净利润并不一定很稳定,这样就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经营不稳定的信号。这时盈利公司就可能采用平滑利润的方法,这能使公司的营业业绩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的信息,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使得企业的营运资金充裕起来。
二、流动资产减值在盈余管理中的原因分析
(一)委托责任关系的存在
现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已成为现代企业产权关系的主要特征,由于两权分离的公司,股东和信托公司管理公司的管理人员形式的委托关系。对股东来说,他们要保护自己的利益,因此必须对经营者进行约束和激励。股东通常是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往往将公司的业绩和管理补偿环节相挂钩。对于管理者来说,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倾向于使用他们的权力来操纵会计信息,粉饰财务报表。例如,净收益超过上线的部不能获得奖金,当净收入高于奖金方案的上限,管理层将会被采用来减少净收益的会计政策;同样,当净收入低于奖金的下线时,当局将巨额冲销当期利润,它是在增加明年奖金的可能性。资产减值政策的应用是利润操纵的手段之一。因此,符合经纪人假设的管理人员有可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其从事经营活动的目标,违背委托人的意愿,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二)债务合约的约束
一个重要的财务关系是企业与债权人的关系。作为债权人,将为企业放贷,到期收回本金和利息收入的协议;对企业来说,扩大经营方法之一就是贷款,这样方便了很多对其生产经营项目的投入。只要贷款合同一成立,这些资金的支配权将由债权人转入到企业账户中,因此在签订贷款合同时债权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提出来很多禁止性条文。例如对财务指标的要求,对贷款企业一些资金用量的规定,对一些长期债务的限制等。对企业自身来说,违约将是一笔不可小视的数额,所以每当企业内部的一些财务状况出现异常或是违反一些法规的,他们可能通过增加资产减值政策的收入改变会计方法或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使违反债务契约的可能性减少,从而避免了违约成本的发生。
(三)避税考虑
在我国的所得税是促使企业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因素。会计利润较高时对于很多想上市但没有上市的或是已经上市的但并没有进行股票筹资意图的一些企业来说是他们很不愿看到的,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会要上缴更多的所得税。一般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基础是会计利润,再按照税法规定调整为应税利润。为了降低税负,减少现金流出,企业往往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减少少缴税的目的。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他们将希望企业里的财务出现亏损状态,因为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些财政向的补贴,因此,很多企业就开始想办法将报表利润进行控制,减少现金的外流。如企业可以利用盈余管理的存货计价进行避税,当企业的利润在不断的增长时,企业应该对其计提的方法进行更改,增加其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利润进而减少其所要交的所得税(如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移动平均法);企业可以利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来调减会计利润,从而减少应纳税所得额。
三、流动资产减值在盈余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一)健全外部利益相关者监督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董事里分工存在不明确,责任不明确,因此多数董事提出,为了扩大外部董事的比重,应该增加外部董事的数量并在董事内部重设一些不同阶层利益的一些股东代表,这样的话就减少了权力的过于集中同时也考虑到了不同阶层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对于还款的本金和利息,由于公司债权人对公司管理行为实际上并不享有法定权利,往往使得债权人实现未来到期债权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因此,在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走情况下,法律应给予对公司日常业务的监督权。例如,对公司的管理制约机制,债权人有选举或受人之托而必须要做的相关义务,避免公司造成重大机密外泄等重大的影响,并且要对此承担责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防止公司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是债权人的权益受到损害,从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二)完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由于我国许多企业在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系统不够完善,因此反映出在我国资产减值会计中的不少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改善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障碍。一方面,从横向的角度看,相互制约的作用都提高了其资产减值在各个环节。例如,一些学者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资产管理部门”以生产技术部门的资产使用和维护为基础,在制定资产减值准备合适的规定,在此基础上,拟订出适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计提比例和计提数额,通过合理的市场价值来衡量资产减值准备是否已经被核销。其次,这些数据需要通过从会计角度分析金融业,从资产减值的计量值的角度。向有关部门提交企业内部审计的实测数据,向有关领导汇报,并作为依据来计提减值准备。在各项职务的分离和相互制约作用下,提高了其客观性和公正性的资产减值准备。另一方面,从纵向角度看,需要完善的授权机制,指的是由不同层次的部门和人员把减值准备的计提额度和比例作为基本依据,并且把各事项的重要程度结合起来进行审批。例如,资产减值事项的审批权限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情况的数量和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程度的增加,从而增加资产减值审批的影响程度,从经理层到董事会再上升到股东大会。同时,在股东大会监督企业内部审计,董事会,总经理,建立三级审计机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计部门来承担监督和审计责任。
(三)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对于亏损公司来说,需要对其证券部门监管的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监管和审计。可以招聘财务分析师,通过收集亏损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由于我国目前股票市场还处于基础阶段,政府对上市公司“业绩报告”的配置,上市公司在没有通过“真正的性能”实现“业绩报告”从而丧失资源配置的资格时,往往会利用会计选择权重组“报表业绩”,以实现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再筹资。所以,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尤其是大型亏损公司的会计监督的选择,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利润水平。对于严重违反相关规定的操纵者,应受到严厉的惩罚,保证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整个证券市场的质量。
(四)完善资产减值会计准则
提高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1)虽然新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会计准则在资产减值规定方面做出了较大的修改,上市公司的盈余调节的空间大大减少,但是在资产减值的实际操作中(如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等)仍需要判断和估计,这可能提供了一个机会在盈余管理上市公司中。在新准则中流动资产的减值准备(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仍允许转回,这样一来,在企业新会计准则下还可以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因此,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为了减少其程序和方法所以最好避免语言和概念的模糊,进而减少其选择的可能性。例如:尽量把准则中的“明显高于”、“较大跌幅”、“远低于”等表述标准化,为了减少这些使用条款,确定的具体数额和比例,为了减少主观性。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利用资产减值来调整盈余,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除了这个以外,还应对其还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进行一些规定,以制约盈余管理行为的损害使用。(2)对于目前的会计准则,随着新型的交易、财务工具等的出现,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很多的选择空间,即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要求制定者对准则的最新变化和进展时刻关注,提高出台会计准则的质量,来规范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减少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会计核算;探讨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一、“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设置和使用
事业单位涉及教育、卫生、体育等行业和领域,范围广,规模大,属于社会服务支持系统,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起到支持作用,且大多数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统一拨款进行运营管理,因此,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非流动资产基金是指事业单位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通过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和反映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资金占用情况,事业单位应当在取得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或发生相关支出时予以确认非流动资产基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时,应当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以及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应当冲销该资产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
二、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新制度理解不透彻,会计核算不准确。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是事业单位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为了适应财政改革需要,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财政部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取代原“固定基金”及“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但由于一些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学习不透彻,解读不准确,仍习惯于原制度下的核算和管理方式,造成对非流动资产基金核算不准确。
第二,对新制度下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不重视,管理不到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模式较为传统,原会计科目长时间在事业单位得到应用,一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未能意识到非流动基金的核算与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为了简便处理,时常将对外投资挂在往来科目中核算,当收回投资后,就对往来科目做相反处理,获得的投资收益以银行存款处理,这样核算省略了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价值变动及相关会计处理,无法反映事业单位投资收益的获取情况,显然是不合规的。这也说明很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对非流动基金科目的核算内涵不够了解。
三、如何做好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的建议及对策
第一,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内容和方法。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加强对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学习,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内容和核算方式。准确把握非流动资产基金与原制度中固定基金等的差别,并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固定基金”科目只反映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形成的基金;“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反映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形成的基金,涉及范围更广;要重点关注新制度实施后对经济业务处理的特别之处,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要作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处理;在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按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评估价值加上相关税费计入投资成本,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在处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时,不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基金,将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同时结转已提折旧、摊销、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实际处置时,再调整非流动资产基金。只有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充分发挥出新制度下“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核算优势,才能加强非流动资产基金的管理。在对外投资上,要建立完善的对外投资审批制度,实行重大项目集体审批机制,财务人员应积极参与对外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将会计监管落到实处。在在建工程上,要及时监督盘查在建工程和已完工项目,并及时将已完工或已达到竣工结算的项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清查,确保账实相符。事业单位通过做好非流动资产基金的核算与管理,不断提高其核算和管理的质量,使其能够完整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从而有效降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风险。
第二,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非流动基金的审计监管。规范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离不开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首先,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新制度修订实施的目的,采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意义所在,自觉运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核算。其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继续教育等方式,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能更好的适应财政体制深化改革的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力度,重点关注非流动资产基金项目,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的管理好坏,所以,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认真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全面掌握“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的内容和核算方法,认真贯彻落实新制度的要求,正确运用和使用“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以适应财政的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提升事业单位的务管理水平,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实力,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晓丽,于丽丽.探究事业单位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核算[J].现代经济信息,2013(9).
[2]安玉红,刘聪玲.论事业单位非流动基金的核算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9).
关键词:企业管理 流动资产管理 问题与策略
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实现自负盈亏、参与市场竞争的必备条件。尤其是流动资产,它是企业的经济命脉,企业流动资产不足就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经济运行。企业管理的中心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资产管理,资产管理的核心是流动资产管理。如何在动态中提高流动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是每个企业应当予以重视的内容,同时也是理论界重点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企业流动资产概述
企业流动资产是指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账款、存货等,是企业全部资产中流动性及变现能力最强的部分。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必要条件,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流动资产,如果某一环节流动资产投入不足,必然引起生产经营活动的中断。任何企业都必须有相当数量的流动资产投入,而且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流动资产投入的规模也必定随之增加。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反,流动资产不足,则其财务周转不灵,会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因此,合理配置流动资产需要量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流动资产有一个不断投入和回收的循环过程,就使得难以对其进行投资报酬率的直接评价,因此,流动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满足其生产经营需要。同时,加速流动资产的循环和周转,既可以提高流动资产的利用效果,还可以节约大量资金占用。在生产经营规模不变的情况下,流动资产占用越少,周转速度越快,为企业创造的资金效益也就越大。除此之外,流动资产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不断进行,其实物形态也不断发生变化,总是表现为原有资产的消耗和新资产的形成,在资产价值的转化过程中得到补偿。加强流动资产的管理便于盘活企业的存量资产,缓解企业的资金短缺压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流动资产的主要项目是现金、应收账款和存货,它们占用了绝大部分的流动资产。因此,流动资产的管理重心也就成为了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及存货的管理。
二、国有企业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
流动资产的配置和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过多,会增加企业的财务负担,而影响企业的利润,相反流动资产不足,则其资金周转不灵,会影响企业的经营,因此合理配置流动资产需要量在财务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不同的流动资产其占用量也不同,其中存货占用量是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占用量很大,通过制定定额并对其存货实行定额管理是这部分流动资产趋于合理,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相对而言货币资金和应收账款则占用量不稳定,规律性不强,虽然所占比重较小,但是在细化管理中也是不能忽视的。
三、国有企业流动资产的经济特征
企业的流动资产是生产过程的重要要素,与企业的经营活动十分密切。有时由于企业自身对一些流动资产分配不周安排不当,造成大量的产品或应收账款的积压,使企业处于所谓的“良好的经营成果”和“堪优的财务状况”同时并存的尴尬局面,虽然获利情况不错,但因资金沉淀,变现慢,造成周转不灵,使得企业为经营需要不得不贷款来补足流动资金的缺口,这样势必会增加利息支出,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的投资过程中, 由于缺乏必要的、 真正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 致使有些产品不能适销对路;有的投资项目由于缺乏实力, 不能按期投产, 巨额投资变成巨大的包袱, 不但没有能建立起新的经济增长点反而成为企业的沉重负担。 目前,很多企业被上述原因所困扰, 巨额的、 变现能力差的流动资产以及不良资产的无效占用和积压,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 增加了企业经营成本, 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如要消化这些长期沉积下来的沉重包袱, 必将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形成恶性循环, 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具体而言,当前企业流动资产管理存在如下一些问题:首先,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由于宏观经济对企业的影响,有些企业在进行流动资产投资过程中由于对流动资产的实际需求没有周密计划,所以会出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盲目投资造成大量的物资浪费,降低了净资产收益率。其次,财务造假造成流动资产流失。 许多企业的经营者和财务人员为了当期少数人的业绩和利益在财务上弄虚作假, 造成企业财务状况严重失实, 形成大量的潜亏, 使企业没有后劲,面临破产;大量的国有资产被私人占用、挪用,流失现象严重;有的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的权利, 利用公款消费, 造成企业流动资产大量流失。再次,日常管理不规范。 有些企业流动资产缺乏有效管理,不按期盘查核实, 无专人负责, 出现随便拿随便用现象; 有的单位为发展第三产业, 安置富余人员, 将大量资金、设备转移, 长期挂账不清, 部分利益
五、企业流动资产有效管理的策略和途径
1.加强现金管理
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持有现金可降低偿债风险,但其盈利性却很低。因此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在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现金余额,编制现金预算,从而识别短期财务需要和投资机会。第二,企业必须关注净浮游量。企业账簿上所记录的账面金额与银行账户上所显示的可用金额有时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当企业拥有支付浮游量(即企业的可用余额大于账面余额)时,完全可以通过暂时投资于有价证券等方式从处于支票结算期的那部分资金中获得收益。财务经理应努力提高支付浮游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现金的需求,还可利用节约出的现金进行短期投资,增加收益。为此,可在适当条件下,开出从地理角度来讲较远的支票以增加邮寄时间。第三,加速收款,推迟付款。一方面企业可借鉴“锁箱”系统缩短邮寄时间和处理时间,从而加速现金收款;而另一方面企业应充分利用供货方提供的信用优惠,在不影响企业信誉的前提下推迟付款。最后,应合理安排闲置现金。企业可将闲置资金投资在短期证券上,这样不仅不会影响企业的短期资金需要,还可以提高闲置资金的收益。由于短期有价证券变现能力强,企业出现赤字时可以很容易地将这部分短期证券出售从而进行筹资。
2.严格应收帐款管理,加速资金周转
应收帐款和预付帐款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民营经济资金的周转,更影响着民营经济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正确核算应收、预付款。企业在发生应收、预付款时、要坚决按规定核算。特别是涉及到经济合同的,要明确收付款方式、时间,防止收款时相互扯皮和不正常挂帐现象的出现。调整混乱帐目,确定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凡不属于应收、应付的会计事项,应按有关科目的规定处理。杜绝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转移资金,利用“应收账款”科目调平账款等问题。
积极催收和清理应收、预付款。对企业已形成挂帐的应收和预付款,要进行全面的清理签认工作,加大催收力度。首先要核实发生的时间、原因及责任人,然后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派专人进行清理。对故意拖欠不还的单位,要采取行政的、经济的、甚至法律的手段进行清理。对于经确认已构成坏帐的应收、预付款,应按规定及时列销,不宜长期挂帐。
制订合理的信用政策。民营经济要确定正确的信用标准、合理的信用条件和恰当的信用额度。有了合理的信用政策,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过度赊销超过客户的实际支付能力而使企业蒙受损失,可以有效地防止坏帐损失。
建立往来客户资信评估制度。企业应收集客户相关信息,建立客户信用资料档案,并对其信息综合分析,从财务质量、管理质量、企业素质及其他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估,按照其信用程度及资金情况划分等级,对不同资信等级的客户提供不同的商业信用及赊销限额。
建立销售人员目标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将货款回收指标作为销售人员工作业绩的最终考核指标,并与劳动报酬挂钩。
加强存货管理、降低存货资金占用。在存货管理工作中,企业要根据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科学的决策。特别是采购物资,要有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明确采购品名数量、进货时间、订购批次、储存数量,做到既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
把好采购关。企业在进行采购时,必须进行市场调查。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物资的质量、价格、购货地点和运输方式等内容,并建立企业物资采购信息库,采取货比三家的办法,使企业购入的存货做到物美价廉。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无计划进料,造成积压,把“活钱”变成“死货”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
做好库存物资的管理。企业对库存的物资要加强管理,健全各种管理制度,避免存货的丢失和损坏。同时要制定合理的库存定额,避免物资的积压和不足。企业要根据市场供求规律和经营的需要,灵活掌握物资的采购和储备数量。对市场长线物资,实行零库存管理,充分利用社会库存,减少人力、物力和储备场地,减少库存物资的资金占用,并且要积极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及时处理废旧物资,把“死钱”变成“活钱”。
3.控制存货投资,提高存货管理水平
在许多企业中存货是一项数量庞大的投资,一定量的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前提,但存货在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且往往要耗用较大成本,因此企业应在满足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将存货投资降到最小。首先,可运用“经济订货批量模型”确定最优存货规模,使存货的持有和再进货总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平。第二,确定存货资金定额。在当前经济不景气、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更应按照“以销定产”的方式来确定产成品资金分配,并依次向前确定生产资金和储备资金,以避免盲目生产造成存货资金的浪费。第三,提高存货管理水平。ABC管理法是当今广泛运用的一种简单的存货管理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分清主次轻重、节省时间、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企业还必须拓展眼界,积极了解和学习国际上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例如,针对引致需求,有实力的企业应该引进“物料需求计划”或“JIT”模式,前者可以大大提高存货水平的准确性、同时还可减少人工作业量、提高效率;而后者则可以使存货最小从而实现周转率最大化。
4.合理选择流动资产筹集政策
企业的流动资产有多种筹资途径,由于流动负债的成本小于长期负债和权益资本,因此,通常应优先选择流动负债来筹集流动资产。在当前流动资产短缺、经营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应采取相对稳健的短期筹资政策,即:利用短期借款来应对筹资需求的高峰期,而当筹资需求较低时则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储备现金。这样,公司在利用短期借款前流动资产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除了短期借款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短期融资券和商业信用获得短期资金来源。但值得考虑的是利用商业信用的公司可能会为其所购买的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甚至失去信誉,因此这可能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筹资渠道,企业应通过权衡做出谨慎决策。
5.建立责任中心,引进内部银行制度
企业可根据各业务单位的类型和责任范围大小分层分级划分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各责任中心编制自己的责任预算,逐级上报。最终由企业财务部审核各业务单位的责任预算并在会计期间内考核其执行情况。预算期末企业应根据各责任中心编制的报告考评其业绩。在划分责任中心的基础上应将银行结算机制引入企业内部,树立资金有偿使用的观念。通过内部银行,企业核定各业务单位的资金定额,并积极组织存款,发放贷款,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制定合理的内部转让价格,进行内部结算。这样可以促使各个资金使用部门尽可能减少和避免资金浪费和无效使用。同时,企业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与职工的利益挂钩,使每个职能部门和每个职工都树立资金管理意识,确立资金成本观念,调动其进行资金管理的积极性,以保证资金的有效合理使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产结构 企业效益 关系 指标 建议
一、企业资产结构简析
1、资产结构内涵与分类
(1)资产结构的内涵
企业的资产结构通常是指企业资产在不同状态上的分配比例及分配状况,任何企业都有其资产结构。
(2)资产结构的一般分类
企业资产结构分类一般分为均衡的资产结构和非均衡的资产结构。均衡的资产机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非均衡的资产结构则会导致企业经营管理出现问题。由于流动资产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且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因此企业资产结构以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作为标准进行分类。根据这个流动资产比重的大小,将企业的资产结构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稳健型产结构。这种类型的资产结构中,流动资产的比例高,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较小,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整体风险。流动资产比重较高,非流动资产的比重就相应较低,而企业的收益追要来源于非流动资产,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也降低。
第二,风险型资产结构。这类资产结构与第一种风险结构正好相反,在总资产中,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偏小,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较大,企业承担了加大的风险,但是收益水平较高。由于非流动资产比重高,其变现能力较弱,直接加大了企业的财务与经营管理风险。
第三适中型资产结构。这类资产结构下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的比例相当,风险和收益也处于中等,介于稳健型和风险型之间。
2、企业资产结构现状
(1)企业对资产结构的认识存在差别
我国正逐步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经营管理业随着经营环境和自身状况的变化而变化,企业对于资产结构的认识也存在差别。部分企业能够认识到合理资产结构对企业的作用,因此充分重视资产结构的合理与均衡,避免了经营管理的风险同时获得了较好的效益。但仍然有部分企业不重视资产结构,忽略了合理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作用。
(2)资产结构比例失衡
资产结构的失衡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资产比例不当,集中变现在流动资产比例不当和固定资产结构不合理两个方面。企业的资产结构实际上是不同资产之间比例的选择问题,企业必然要保留一定的流动资产,以便应付日常的经营管理需要,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比例往往过高,给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另外企业的固定资产也存在比例结构问题,尤其是工业企业,企业需要配置好生产性固定资产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之间的比例,很多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比例过低。
(3)资产利用效率较低
合理的资产结构能提高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之,不合理的资产结构往往导致企业出现资产的余缺并存的状况。资产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会导致一种资产紧缺,比如企业的流动资产短缺,致使企业出现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导致一种资产剩余,比如部分企业存在的非生产性固定资产,致使资源浪费。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必然影响企业的正常的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出现资源闲置和短缺并存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衡量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关系的指标
企业的资产结构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指标来度量的,技术指标的不同数值反映了企业资产结构的实际状况,不同的技术指标会有不同的效益。因此分析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的关系,首先要了解相应的技术指标。
1、流动/非流动资产比率
流动资产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占的比重。非流动资产比率则是企业非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处理两个基本的关系,即安全性和盈利性问题,企业的流动资产具有较强的变现能力,但是盈利性不强,非流动资产的盈利性较强,但是变现能力较弱。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比率的选择实质上是企业安全性与盈利性的权衡。
流动资产的比率越高,说明企业企业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但是企业会因此失去获利的机会,与企业的宗旨相悖,过高的流动资产对企业来讲未必是合理的。非流动资产代表了企业长期可使用的资产,其变现能力较弱,需要很长实现才能收回其资金,非流动资产比率过高会产生巨额的维护费用,另外资产的周转速度也会有所下降,而过低则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2、企业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是企业常用的财务指标之一,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结构以及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对比关系。通俗来讲,资产负债率能够反映企业总资产中债务的数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存在合理的范围,资产负债率过高,企业的经营杠杆过大,企业的经营存在较大的风险,存在破产的风险。资产负债率过低则会使企业经营局限于已有的资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收益比率
衡量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经济效益的盈利指标通常包含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盈利指标是通过企业的经营成果与企业的资产结构数值计算出来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企业资产机构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每股收益是指上市公司税后利润与总股本的比值,每股收益越改则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越好。净资产收益率是指净利润与净资产之间的比率,反映了企业资本的获利能力。
三、企业资产结构与企业效益相互作用关系简析
1、资产结构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1)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
资产结构首先能够影响企业各项资源的使用效率。合理的资产结构可以使企业各项资产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企业创造较高的利润。反之如果资产结构不合理,必将对企业的经营收入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某项资产的投入过多,会产生资产的占用成本,引起其他资产的投入比例过低,妨碍正常的资金周转,使资源的使用的效率降低。
其次资产结构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的资产是维持企业日常运作的物质基础,离开了资产企业便无法存活。合理的资产结构会将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各项目都获得良好的资金支持,促使企业整体互动协调作用,从而产生最大协作效果。否则会影响各部分职能的发挥,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在市场竞争力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资产结构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合理资产结构能够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产生较高的效益,否则资产结构存在问题,流动资产或者固定资产的配置比例不合理,必然导致周转困难或者浪费资源的情况发生,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
(2)资产结构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
企业经营过程中风险和收益是并存的,资产结构影响企业效益的同时必然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存在密切的联系。
企业的资产结构主要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存在联系。以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为例,如果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较高,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因为流动资产具有周转周期短的特点,且具有较强的变现性,由于在短期内市场一般不会产生较大波动,同时企业对市场短期前景的预测也较好把握,所以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小。反之企业的流动资产比例较低,不但企业日常经营中的周转存在困难,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业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因为企业的变现能力减弱,很可能陷入财务困境,引发一系列问题。
2、企业效益对资产结构的影响
资产结构能够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同时企业的效益也会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一般来说企业有合理的资产结构通常能够获得较好的效益,但是效益好的企业未必有合理的资产结构。很多企业在初创期,由于其规模小、后起优势和管理红利等因素,短时间内即使没有合理的资产结构也能获得较好的企业效益,但是长远发展存在劣势。
一方面,企业取得较好的效益可以使经营管理者有能力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因此较好的企业效益是企业优化资产结构的有力条件。另一方面较好的企业效益也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优化资产结构的目标,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优化资产结构的归宿。
四、企业提高效益优化资产结构的相关建议
其一,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选择一种合适类型的资产结构。根据自身经营特点和管理者追求的目标从稳健性、风险型和适中型中确定一种类型的资产结构。企业在初创期可以暂时不考虑资产结构的问题,但是长远来看,为了合理控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提高经营管理的预见性,必须重视资产结构。
其二,均衡调整各类资产的结构。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比例的确定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类型和所处的阶段,工业企业应该注意保留足够的流动资产应付日常的支付需要。成长时期的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较大,流动资产应该适当提高一些。
参考文献:
[1]祝建军.企业效益与资金结构[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