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疾病治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S85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94-01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许多省份以及地区频发牛呼吸道疾病,这一现状严重地冲击了我国的养牛业,并且造成了巨大影响。而根据有关部门对这一疾病的调查显示,这种疾病多是以从外地引进而来的犊牛为病原载体。另外,还加上养殖户对于已引进犊牛的错误处理,从而导致了疾病的蔓延,给自己带来了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呼吸道疾病初发阶段,由于其病发症状与牛肺疫看上去比较类似,因此,导致了许多养殖户与兽医站将此病误诊为牛肺疫来进行草率治疗。虽然此病传播广泛,较为罕见,但是如果能及时发现与预防,这并不是不可以治疗的。
一、牛呼吸道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有关专家对我国牛呼吸道传染疾病的研究,发现这种疾病的病原体主要是牛支原体与牛巴氏杆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混合感染。牛的上呼吸道在受到牛支原体的感染后,其牛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促使了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专家发现这种疾病主要是在犊牛的长途运输中,其抵抗力降低,机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引发牛呼吸道传染疾病。
二、牛呼吸道疾病的预防
由于这种疾病是新发的,我国目前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手段还不是很完善,因此,主要还是以预防为主。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呢,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坚持自繁自养,不擅自引进外地可能携带致病因子犊牛
在养殖场对于肉牛的养殖中,养殖户应该尽量减少年幼犊牛的直接引进,采取自繁自养的手段与方法,以此来减少来自外地的疾病传入率。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牛呼吸道疾病的传入直接证明了犊牛引进的危险性,而如果当地养殖场确实需要引进犊牛,那么养殖户就必须要在事先对引进地采取充分的调查手段,并且对其有足够的了解和信心,能够很好地、有效地确保犊牛源地的疫情安全,其次,在运输途中,相关人员应该要注意对犊牛的全程保护,而且要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将运输途中犊牛的疾病感染率降到最低。另外,在犊牛引进后,饲养主不可立即将其混入牛群中混养,应该先将其单独饲养,观察其状态,大约为期三个月之后,饲养方在确定所引进的犊牛健康安全的情况下方可放入牛群进行混合喂养,从而减少新进犊牛对已有牛群的伤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保护养殖户的养殖利益,减少相关疾病的传入概率。
2.应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且采取措施预防与治疗
新引进犊牛后,饲养方在对其进行隔离饲养的过程中,应对其所有的健康状态仔细地进行观察,而对犊牛所表现出来的一些轻微症状,例如咳嗽等不可轻视。对于出现这一类型症状的犊牛,通常饲养方可以先采取正常药物治疗的手段,比如使用“恩诺沙星”、“林可霉素”等药物,而除上述所提及方式之外,在治疗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抗生素一定要严格按照治疗情况并考虑各种意外情况及时地补充药量,保证药量的充足,避免出现药量不够的情况。
3.当发现治疗失败之后,饲养方应该如何对病体进行处理
一般情况下,考虑到牛呼吸道疾病是一种新型疾病,同时伴随着诸如传染性、不稳定性等特点,饲养方一旦治疗失败,并且发现犊牛因呼吸道疾病死亡时,千万不可以擅自用土掩埋或者用火焚化等方式来进行处理,而是一定要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且在第一时间取得联系,保存好犊牛遗体与现场环境,另外,如果有条件设备和手段,饲养方可以率先采取犊牛肺脏、血清、胸水等样品进行研究以对犊牛死亡原因进行确诊,并由相关部门处理病原体,以最大限度地将疾病的传播可能性降到最低。
三、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目前我国对牛呼吸道疾病的研究处在开始阶段,对呼吸道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充足,因此,国内暂时还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疫苗。从目前来看,在牛呼吸道疾病发生时,大多数还是采用抗生素治疗的方法,但由于其药物的限制性,治疗结果不如人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耽误了治疗时间,造成养殖户的大量经济损失。
四、结语
通过实践证明,在对病原的研究上,研究人员大多数只是考虑了牛巴氏杆菌与牛支原体的感染,却忽略了病毒的感染途径研究。在治疗上,对病原的准确快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发现犊牛发病时,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及时采样,对病原进行诊断,确保及时科学治疗,病发后期,病毒隐藏较深,无法及时检测到,对牛呼吸道疾病的治疗是不利的。在确诊呼吸道疾病后,不能仅仅依靠抗生素治疗,除了抗生素外,还要结合适当的抗病毒药物及其他有利于本病的治疗方法进行对症治疗,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伟,任娟. 牛常见呼吸道疾病的认识与防治[J]. 新疆畜牧业. 2011(08)
[2] 冯军科,薛飞,朱远茂,任宪刚,史鸿飞,高欲燃.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研究进展[J]. 中国奶牛. 2010(09)
[3] 郭梦尧,王国卿,张乃生,杨正涛. 呼吸系统疾患新生犊牛支原体感染监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02)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野马追克喘散;疗效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532072
1 猪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是养猪场最常见的疾病,多发于秋末、冬季、春初季节,危害性非常大,尤其是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防治猪呼吸道疾病成为养殖业普遍关注的问题。猪呼吸道疾病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对病原微生物不同,其引起的疾病也不一样,此类传染性疾病很少由单一的传染因子引起,通常发生于环境应激(猪群过度拥挤、通风不良、温度过低等)和多种传染因子的相互作用。常见的猪呼吸道疾病有猪流行性感冒、猪气喘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肺疫、猪伪狂犬病等。猪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感染的疾病种类不同,具体的症状表现也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各种猪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比较相似,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如何诊疗不准确极易导致大批猪死亡,不仅会给猪养殖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做好猪呼吸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在以往的猪呼吸道疾病治疗中,多依赖于实验室检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2 野马追克喘散
野马追是生于湿润山坡、草地或溪旁的一种中药材,性平,味苦,具有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是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止咳平喘药。野马追中的黄酮类成分用羧甲基纤维素配成混悬液,具有一定的镇咳作用,10%浓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有抑制作用,临床上,能使白细胞增加、血压下降,并抑制腺体分泌。野马追克喘散的药物成分包括桔梗、连翘、野马追、黄芩、甘草等,均为纯中药制剂,药物副作用小,在止咳平喘、 清热解毒等方面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1]。另外,野马追克喘散药性稳定,药效维持时间长,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蔓延,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3 野马追克喘散治疗猪呼吸道疾病
本研究以当地某养猪场180头呼吸道疾病感染病猪为研究对象,180头猪均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精神萎靡、食欲差等症状,均被确诊为猪呼吸道疾病,且均实验要求,症状典型、自然感染。将180头病症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60头。A组病猪均给予野马追克喘散治疗(早、晚灌服1次),B组病猪均给予金花平喘散治疗(早、晚灌服1次),C组病猪均给予泰乐菌霉素治疗(每天肌肉注射2次)。3组病猪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期间密切关注病猪的病情变化。治疗结果显示,3组病猪经治疗后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精神萎靡、食欲差等有所减轻,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将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精神萎靡、食欲差等疾病症状明显改善以及停药物一周后无复发视为有效,其中A组病猪的治疗有效率为98%,B组病猪的治疗有效率77%,C组病猪的治疗有效率为42%,A组病猪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由此可见,相对于金花平喘散和泰乐菌霉素,野马追克喘散治疗猪呼吸道疾病的疗效更显著,该结论与许静、朱仁民等人[2]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近几十年来,猪呼吸道疾病在国内外范围内频繁爆发,传播迅速,往往引起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发展,是养猪业疫病防制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呼吸道疾病可由病毒、寄生虫、细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并在各种环境作用下爆发,由于感染的病原体多在2种以上,所以又可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猪呼吸道疾病病情复杂,病程较长,传染性极强,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并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人畜均可造成严重危害。所以为了避免发生接触性传染病,需要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治,以便将损失降到最低。野马追克喘散是目前用于治疗猪呼吸道疾病的常用药物,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杀菌消炎、清热解毒的功效,药物成分为多种纯中药,副作用小,能够迅速控制疫情的蔓延。本研究中3组病猪的治疗效果显示,野马追克喘散的治疗有效率最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金花平喘散和泰乐菌霉素,可见野马追克喘散治疗猪呼吸道疾病整体效果理想,实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急慢性呼吸道疾病 疗效评定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为一祛痰剂,临床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部炎症、支气管扩张等急慢性呼吸道疾病伴痰液分泌不正常及排痰功能不良的病人。我院于2007年1月-2008年10月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急慢性呼吸道疾病52例,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一共9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2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 23 - 78 岁,平均56.8 岁。其中急性支气管炎 20 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6 例,肺炎 4 例,支气管扩张2 例。对照组46 例,男 25例,女 21 例,年龄 24 -79 岁,平均57.6 岁。其中急性支气管炎 1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4 例,肺炎 3例,支气管扩张 1例。根据症状由轻到重,分别以(-)―(+++)记录,包括:①咳嗽(-):接近正常;轻度(+):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重度(+++):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②痰量:(-)正常;少量(+):昼夜痰量10-15ml;中度(++):昼夜痰量50-100ml;重度(+++)昼夜痰量100ml以上。③咳痰容易程度 (-)正常;(+)痰易咳出;(++)痰咳出稍难;(+++)痰难咳出。
1.2 治疗方法:两组同时给予常规抗生素,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盐酸氨溴索3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一天两次,连用5-7天,治疗期间均不用其它止咳药物。观察治疗前后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的改变。
2 结果
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2
表3 讨论
盐酸氨溴索作用于气道分泌细胞,调节粘液性及浆液性分泌,使浆液分泌增加,纤毛活动空间增加,同时纤毛摆动频率及强度增加,运输能力增强,痰液因而更易排出⑴。可提高抗生素在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并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咳嗽的机制一方面是由于咳嗽易化和痰量减少,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接受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后,受损的气道粘膜重新被增厚的浆液层所覆盖从而接受外界的刺激因素减少而致。因此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具有起效快,给药方便,安全性高,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主题词] 矽肺并发症;呼吸道感染;治疗;护理
矽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疾病。长年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胸痛,严重时影响呼吸功能,丧失劳动能力[1~3]。2009年01 月~2009 年 12月来我科住院的矽肺并呼吸道感染病人 32 例,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符合全国职业病诊断标准,并确诊为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 32例,均为男性,年龄65~91(平均72岁), 其中Ⅰ期矽肺17例,Ⅱ期矽肺13例,Ⅲ期矽肺2例,都有直接粉层接触史, 接触时间 5~10年。
2 治疗与护理
2.1常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指导患者有效深部咳嗽,结合叩击后背、翻身等活动,使黏附于呼吸道的分泌物得以松动排出痰多者尽量将痰液咳出,尤其是清晨,不要害怕咳嗽;痰液粘稠者,适当服用祛痰药或雾化稀释痰液,可协作翻身或轻拍背部帮助排痰。叩击方法两手呈杯型,以腕力叩击,每次叩击5~10min,力量要适中,安排在餐后2h或餐前30min完成。
2.2 用药指导矽肺急性加重多与感染有关, 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最常见,占总病原体的60%~90%,主要包括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动杆菌属、大肠埃希菌、肠杆菌属;革兰阳性球菌约占20%。使用抗菌药物为主要措施,但疗程要短,一般3~5天。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也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霉素、氨基糖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在缓解期无明显感染征象时不必应用抗生素,以免增加抗药性。若需要服用糖浆类药不要马上饮水,以防冲淡药液,影响疗效。
2.3氧疗指导合理用氧,目的是使患者在静息状态达到氧分压>60mmHg,以维持重要器官功能,保证周围组织供养。有研究表明,每天持续吸氧有可能提高存活率。指导患者正确操作方法,需要每天更换湿化瓶内液体,一般采用鼻导管持续吸氧,吸氧流量为1~2L/min。
2.4 呼吸功能的健康康复指导
2.4.1呼吸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正确腹式呼吸,胸廓保持不动,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吸慢且深,吸气时间短,呼气时间长;同时指导患者训练时思想集中,肩背放松浅呼深吸,不可用力。指导缩唇呼吸:呼气时口唇缩起如吹口哨状,气流从齿缝或唇间呼出,目的使呼气延长,通气阻力加大气管内压,使肺泡至支气管的压力逐渐降低,有益于气体由肺泡呼出,关键在于缓慢,即通过延长呼气时间,改善呼吸的深度,使二氧化碳有效排出体外,吸呼比例为1∶2~5,并逐渐养成呼吸习惯。
2.4.2 指导患者间断训练间断训练方式是适用于运动耐力严重下降的患者,一些患者因产生呼吸困难等难以完成20~30min的预定训练计划,而间歇训练可以防止呼吸困难的发生和乳酸在肌肉中聚集,因此被认为是矽肺患者提供高强度训练的一个有前途的方法。间歇训练通常运动和休息时间为1∶1,运动训练原则应遵循对个体特异性的运动强度,例如太极拳、散步、保健体操,以及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不要摒住呼吸,弯腰活动时先吸气,这样既可增加通气量,又有利于恢复。
2.5心理康复有研究表明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因病程长,呼吸道症状反复出现,导致精神、体力均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因此训练患者放松是康复内容之一。同时生活上对患者给予更多关心,使他们主动接受治疗,可以增强患者信心,健康教育,包括脱离粉尘工作、限制饮酒、加强营养、心理指导、药物知识宣教等。
3结果
本组32例患者经过短期抗感染治疗,长期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间歇运动训练等治疗与护理,全部观察患者反应痰易咳出,活动量有所增加,呼吸道感染率有所降低。
4 讨论
笔者通过临床观察,对矽肺合并呼吸道感染患者康复早期介入,针对呼吸训练,将其运用于职业病防治领域,使患者正确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地帮助患者预防并发症,延缓了矽肺患者疾病的发展。我们对32例患者进行短期抗感染治疗治疗,长期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间歇运动训练,患者的呼吸功能逐渐得到了改善,运动耐力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一定改善,住院次数减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欣.矽肺合并肺内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职业医学,2005,32 (2):51-52.
李玮研究认为目前小儿易感的发病病因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多是食积内热导致卫表不固引起外感。徐丽总结郭教授的经验认为由于饮食结构和社会环境等的改变,导致气机郁滞,阳热不能发泄,郁久化火,火势上炎,腠理疏松,外邪反复侵袭而发病。
2、内治法
2.1清热助运法
胡淑萍等运用清热通腑为主、健脾助运为辅治疗本病68例,药用黄芩、连翘、栀子、苍术、厚朴、陈皮、茯苓各10g、芦荟1g、防风6g、黄芪6g。结果显示:有效94.74%,显效70.05%,治疗后测定的T细胞亚群CD4、CD8及CD4/CD8基本恢复正常。李玮运用保和丸(山楂、神曲、陈皮、莱菔子、地骨皮各9g、连翘10g、半夏、栀子各6g、茯苓12g)以调脾和胃、消食清热治疗42例RRTIs的患儿,总有效率为95.23%。
2.2健脾益肺法
龚勤运用玉屏风散合四君子汤化裁(党参10~15g、黄芪10~20g、白术6~10g、防风6~10g、茯苓10~15g、川贝母3~9g、甘草3g,余热未退加金银花、连翘各9~15g,鼻塞流涕加辛夷花、苍耳子各6~10g,自汗加五味子3~9g,纳少加鸡内金3~6g,谷芽、山楂10~15g,便溏加薏苡仁9~30g,便秘积滞加生大黄3~6g,枳壳3~9g)治疗56例门诊病人,有效率为37.5%,显效59%。李娟等运用补中益气汤免煎剂(黄芪、党参、当归、白术各10g,升麻、柴胡、陈皮各6g,甘草3g)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治疗后其血清CD3、CD4、CD4/CD8比值免疫指标升高,总有效率为90%。陈茂伟等观察在运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参苏颗粒(太子参、苏叶、葛根、前胡、橘皮、半夏、枳壳、淡豆豉、神曲、葱白,颗粒为其本院制剂每包3.09g)治疗本病60例患儿,治疗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中药的补肺健脾功效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从根本上控制了疾病的发生。薛征等运用肺脾双补法治疗RRTIs患儿120例,其感染期基本方:太子参、炒白术、茯苓各3~10g,炙甘草1.5~6g,风热重合用银翘散,发热喘促合用麻杏石甘汤,咽喉肿痛加牛蒡子、山豆根,热重加柴胡、黄芩、板蓝根、大青叶),恢复期用感染期基本方加黄芪6~15g、防风5~12g,纳差加焦三仙,盗汗加龙骨、牡蛎,治疗前后检测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并且随访3个月,治疗结果显示有效率为92.6%。
2.3健脾固肾法
槐杞黄颗粒(槐耳菌质、枸杞子、黄精)具有补益脾肾的功效,宋敏用槐杞黄颗粒治疗RRTIs恢复期患儿51例,测定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并随访半年,结果显示槐杞黄颗粒可以提高RRTIs小儿的免疫力并减少患儿的发病次数。黄可丹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槐杞黄颗粒治疗RRTIs患儿50例,有效率为86.00%,通过测定药物能降低血Th17细胞,显示药物具有增强患儿机体的免疫力的作用。李根区运用槐杞黄颗粒治疗RRTIs患儿50例,治疗后实验组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4.0%,免疫球蛋白、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以上三个实验可以认为槐杞黄颗粒具有显著增强RRTIs患儿免疫力的功能。
2.4补肾固表法
曹腊梅等整理董幼祺的治疗方法的经验认为,小儿主要的体质特点为肺脾肾不足,临床应以扶正固肾祛邪为主要治疗方法,药用黄芪、党参、焦白术、熟地黄、怀山药、制首乌、五味子、紫河车、茯苓、麦冬、防风、蝉蜕、山楂13味中药,共奏益气敛肺、滋阴固肾、祛邪消积、标本兼顾,达到邪去正安、阴平阳秘的目的。
2.5调和营卫法
大多数RRTIs患儿除了呼吸道反复感染外,平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多汗、动则尤甚、抚之不温的特点。汪受传教授认为是由于卫阳不固、营阴外泄的原因所致,张永春等根据这一特征自制金屏汤(炙黄芪、防风、炒白术、炙甘草、煅龙骨、煅牡蛎、桂枝、白芍)加减治疗48例患儿,总有效率为89.58%,本方由桂枝龙骨牡蛎汤和玉屏风散加减而成。
2.6化痰祛瘀法
疾病后期和慢性疾病一般存在瘀血的症状,朱慧华等认为在本病的发作期、迁延期和缓解期都存在着瘀的征象,如舌质紫黯、瘀斑瘀点、疼痛等。感染期用祛邪药加用理气化痰和化痰活血的药物,以尽快控制感染缓解症状;迁延期化痰活血药配以补益药和祛邪药;恢复期脏腑虚弱,化痰活血药配以补益药,以标本同治,在临床运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2.7肝脾同治法
陈凤媚等运用健脾清肝扶土抑木的方法(药用:太子参、白术各12g,白芍、茯苓各10g,防风8g,象牙丝6g,独脚金10g,甘草6g)治疗30例复感患儿,治疗后测患儿的血清IgG、IgA明显增高,总有效率为96.67%。廖若莎总结李宜瑞教授运用疏肝理气扶脾助运法治疗RRTIs,认为调达肝气是扶脾助运的关键,为此提出“肝为脾之枢机”强调疏肝调肝对于脾胃升降气机的重要作用,选用柴胡、夏枯草、钩藤、木瓜、白芍分别起疏肝、清肝、平肝、柔肝、养肝的作用。
3、自拟方
杨祥正自拟膏方(基本药物:党参、扁豆、陈皮、山药、桔梗、甘草、五味子、苍术、防风、制首乌、紫河车、云苓、焦三仙、鸡内金各10g,薏仁、生白术、夜交藤、黄芪各30g,浮小麦40g,煅龙骨、煅牡蛎各20g)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5例,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100%,与治疗前比较,28例治愈患儿的IgA、IgG、IgM水平明显升高。秦仁生自拟参萸汤人参、当归各3~6g,山茱萸、枸杞子、黄芪、白术各6~10g,山楂10g,防风5g,砂仁(后下)2g,生姜2~3片,大枣3~5枚治疗RRTIs恢复期的患儿114例,有效率为95.6%,本方即益先天,又补后天,使机体正气充盛,免疫功能增强。周莹等运用自制扶正化痰活血煎剂(黄芪20g,党参、防风、当归各10g,丹参8g,半夏、南星、甘草各6g,陈皮、白术各12g,云苓15g)以扶正活血为君、化痰为佐使治疗88例RRTIs的患儿,分析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免疫功能、幽门螺旋杆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病原学检测指标的变化,治疗结果有效率为78%。李剑莹自拟益气固表养阴汤(黄芪、太子参各20g,防风、白术、麦冬、玉竹、茯苓、山药各15g,白芍、陈皮各10g,咽痛加马勃15g、牛蒡子10g,咳甚加前胡、紫苑各15g,咽干口渴加天花粉15g)治疗71例患儿,总有效率为94.5%。
4、外治法
4.1穴位推拿
刘向亮运用四时辨体捏脊法(基本穴:捏脊、摩腹、补脾经、补肾经、揉外劳宫、揉足三里,立春加肝俞、肺俞,立夏加心俞、小肠俞,立秋加肺俞、大肠俞,立冬加肾俞、膀胱俞,痰湿加三焦俞、脾俞,内热加肝俞、心俞、大椎,气虚加脾俞,气阴两虚加脾俞、肝俞)治疗RRTIs200名患儿,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指标和细胞免疫指标比较有明显改善,体质指数变化无临床意义,感染次数明显减少。陈秀珍治疗组采用调肺健脾推拿法(揉膻中、迎香、二马、推脾经、推肺经、捏脊),对照组口服玉屏风口服液,临床疗效和免疫指标(IgG、IgA)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陈喆以疏风散寒、健脾宜肺为施护原则,退坎宫、开天门、揉风池、揉太阳、推板门、掐四缝、推三关、揉足三里、揉膻中、揉肺俞、顺时针摩腹、捏脊手法治疗RRTIs患儿30例,总有效率为90%。何玉华运用推拿治疗肺脾气虚型RRTIs56例患儿,在缓解期单纯用推拿治疗,部分处于感染期患儿以中西药对症处理控制病情,并加用推拿方法促进康复,以预防复感。推拿穴位为:分阴阳、补脾经、肺经、肾经、运内八卦、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风池、捏脊,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9%。马融运用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根据季节、体质、发病特点总结了一整套治疗RRTIs的推拿方法,在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方法有:①常规捏脊;②四时取穴法;③辨体质取穴法。黄甡28]在患儿非感染期运用单纯推拿手法分三步治疗60例患儿,第一步,清法:退六腑,清天河;第二步,运法:运内八卦、揉足三里、涌泉、摩腹;第三步,补法:补肾经、揉肺俞、脾俞、捏脊。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5%。
4.2中药穴位敷贴
梁捷梅等用神阙贴治疗复感儿,上呼吸道感染贴神阙、天突、大椎、膻中穴,下呼吸道感染贴神阙、天突、肺俞、膏肓穴,观察治疗后发病次数和症状明显在减少,唾液分泌型IgA的含量升高,总有效率为91.66%,认为神阙贴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秦文等30]运用中药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黄芪、白术、肉桂、丁香按3∶5∶2∶2∶5∶3∶1∶1的比例研粉姜汁调膏贴附于风门、肺俞、脾俞、关元穴治疗后三个月检测其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不同程度升高,总有效率为92.45%。沈秀凤等运用益气健脾方加穴位敷贴治疗本病,敷贴的药物含白芥子、延胡、生黄芪、胆南星、生白术、细辛按2∶2∶2∶2∶1的比例研成细粉,贴附于大椎、风门、肺腧穴、脾俞穴并在药饼的中央放置艾条,对比治疗前后体液免疫指标,IgG、IgA及补体C3有显著改善。刘成全等用艾灸配合中药穴位敷贴的研究,选用肺俞、心俞、膈腧先用艾条灸再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分)敷贴,对照组只选用穴位敷贴法,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6.67%。王利然运用传统穴位加神阙穴伏贴治疗66例患儿,治疗组同时贴敷两方,伏贴Ⅰ号方:白芥子、元胡、甘遂、细辛、麝香贴于肺俞、心俞、膈俞、天突、膻中穴;伏贴Ⅱ号方:丁香、砂仁、苍术、白术、黑胡椒贴于神阙穴,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0.91%。夏以琳等运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70例患儿,其中1组单纯用穴位敷贴,在三伏天用甘遂5g、白芥子、细辛、白芷各3g,贴于天突、大椎、肺俞、膏肓,同时微波照射。治疗第2组在第1组的基础上加用喘可治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1组总有效率为71.43%,治疗2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分别对治疗前后和组间进行比较sIgA的升高均有临床意义。杨丽霞等运用益黄散(陈皮37.3g,木香、丁香各5g,诃子、青皮、甘草各18.7g)敷神阙穴治疗RRTIs患儿34例,临床观察发病次数减少,大便双歧杆菌(B)数量增加,大肠杆菌(E)减少,B/E比值增加(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杨涛36]辨证论治分型治疗44例患儿,痰湿内蕴型用白芥子、皂荚各5g选用双侧肺腧穴;气阴不足型用五倍子10g选用神阙穴;阴虚火旺型用肉桂5g选用双足涌泉穴,显效15例,好转22例,总有效率为84.1%。吴新泉等选取RRTIs患儿68例予以中药百部、桔梗、胆南星各100g,细辛50g,元胡80g,冰片15g,扑尔敏0.4g,氨茶碱10g,制成贴剂贴敷(肺俞、膈俞、定喘),观察血清中IgG、IgA、IgM及补体C3含量均升高,T细胞亚群、CD3、CD4和CD8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性。
4.3其他外治法
张一栋运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疗RRTIs恢复期30例患儿,对照组用中成药玉屏风口服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走、留罐的方法,治疗后发病次数及症状明显下降,治疗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含量增高较多。陈亚杰等应用刮痧疗法治疗RRTIs60例热度在38.1~39.2℃的患儿,穴位取:太阳、印堂、天门、大椎、脊柱两侧膀胱经、颈部夹脊穴、三关、六腑、天河水,治疗师遵循“挂牵挂后,阴阳对刮”“宁失一穴,不丢一经”的原则。治愈45例,显效12例,总有效率为95%。王湘茗等研究用佩戴“防感香囊”的方法治疗46例患儿,防感香囊由生黄芪600g,炒苍术、辛夷、白芷、蝉蜕、桑叶、野、鱼腥草、桂枝、炒麦芽、砂仁、苏叶各300g,防风、花椒、川芎、桔梗各200g,柴胡、冰片各100g组成,夜晚放在枕边,30d更换1次,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王小平等运用针挑结合艾灸治疗53例患儿,针挑、温和灸选用的穴位:身柱、肺俞、足三里、四缝,治疗后显示发病次数和持续时间减少,发病程度降低,总有效率为84.9%。鲍春等用中药熏蒸法治疗肺脾两虚型复感儿40例,药物组成有:黄芪、白术、防风、苍耳子、辛夷、山楂,通过热疗效能传递熏蒸全身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5%,唾液分泌型IgA升高的有32例。
5、动物实验
周亚兵等研究补肾固表方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小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补肾固表方由补骨脂、生黄芪、生白术、防风、柴胡、黄芩、乌梅按重量比10∶10∶10∶10∶5∶10∶5的比例组成,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有下调CD4+CD25+foxp3+Treg活性,增强辅T细胞1型免疫反应,调节Th1/Th2平衡的作用。陈欢运用扶正固肾祛邪合剂治疗RRTIs雄性ICR小鼠60只,扶正固肾合剂的组方为:黄芪、党参、焦白术、熟地黄、制何首乌、茯苓、五味子、紫河车、茯苓、麦门冬、防风、蝉蜕、山楂、怀山药。治疗组分为三种剂量,结果显示三种剂量皆能提高小鼠CD4、CD4/CD8水平,降低CD8水平。刘竹云等运用健儿乐颗粒(焦山楂、鸡内金、黄芪、党参、冬虫夏草、蜂胶、防风、陈皮、五味子、甘草)治疗昆明种RRTIs小鼠,治疗组按计量不同分三组,实验结果显示药物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显著抑制碳末在脾虚小鼠肠内的推进,提高小鼠气管酚红排出量,显著抑制由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结论为药物具有增强免疫、健脾利气、抗炎和祛痰的作用。
6、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