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探究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学生物课堂 探究式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 评价方式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中学甚至大学的各门理科课程标准都渗透了学科探究性实验,在相关的教材中也已经有了相应的体现。探究式教学已成为普遍认同的授课方式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新的评价体系,明确提出既要评价学生生物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中学生物学新课程标准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通过实验操作的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然而,现阶段对学生发展及成绩的评价主要依靠纸笔测验,考试分数仍然是最重要甚至唯一的评价方式。考试的得分本身并不能有效地指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应该有哪些积极的改进。考试测评的模式也直接影响着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传授与考试有关的内容,考什么就教什么。这种评价方式与新课程要求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的层面考虑,都应对新课程倡导的评价策略进行研究,以解决中学新课程目标与现行测评方式低效率的矛盾。
一、科学探究及探究能力的内涵
科学探究又称为研究性学习,是美国学者施瓦布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定义[1]:“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于研究自然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家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种种活动。”探究能力指科学探究过程中所需要的能力,不仅包括认知能力,而且包括反思、评价、交流、协作等技能。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2000年编写的一本专著提出,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提出科学性问题的能力、获取证据的能力、从证据出发形成科学解释的能力、评价的能力、交流和讨论的能力[2]。教育部2001和2003年制定的《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3,4],探究能力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教育部有关文件也提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指一种紧扣教学目标、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自己进步与能力的具体行为,即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共同合作解释资料、制订标准、描述进展、收集结果、记录反思和表现,发现学生的优点,以及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近年来,国外生物学课堂教学已使用多种学习评价方式,如档案袋评价、纸笔测验、活动表现评价、开放性问题解决评价、研究论文评价、概念图评价和创造性项目评价等[6]。这都为我们推进生物学新课程改革和学习评价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国内中学课程标准建议使用多样化的学业成就评价方式[4,5]。
1.纸笔测验评价
纸笔测验是选拔性考试的主要形式之一,分闭卷和开卷两种。当需要对学生进行大规模评价时,纸笔测验就显示出了它的优越性。传统纸笔测验的主要目的是较为全面地考查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其命题方式和内容受现行的教育观念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方式及升学考试压力的强烈影响和制约,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陷和问题。以标准化为特征的一些所谓的客观性测验,如选择、填空、判断、简答、计算,多是孤立地测试知识和基本技能,追求考试和测验的科学化和定量化,考核重点仅限于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对知识的获得过程、应用的具体情境、学生的真实体验重视不够,注重的多是标准答案,得到一些不能反映学生探究能力、试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抽象数字。学生与评价的联系仅是试题和分数,评价由教师、教育管理者及学校全权实施,对学生发展及其学业成就的评价仍依赖于纸笔测验,评价方式单一、片面。
2.成长档案袋评价
成长档案袋是实施学生自我评价的一个方式,同时还可以为教师、家长及其他学生本身以外的评价提供参考。“档案袋评价”与“苏格拉底式研讨”、“表现评价”等均是西方国家的体现新时期科学教育的“评定改革运动”中诞生的新的评价方式。档案袋(Protfolio),原意指用来装材料(如零散纸张、相片或图片)的箱子和装箱子的材料(尤其私人材料)。将这一术语用于教育教学评价上,可译为“成长记录袋”。斯尔作过如下的定义[7]:“档案袋就是有关学生学习情况的、有目的地汇集起来的东西,它代表了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在课程的一个或多个领域中所做出的全部努力、进步、学业成就。”档案袋评价的优势是可以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成为反思型的学习者,而且便于教师、学生、家长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中学生物学教学的档案袋评价,指评价者(教师、家长、自己或同伴)依据档案袋中的材料,是对学生生物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的一项客观、综合的评价。通过生物学教学的档案袋评价,教师和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对生物学实验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的快慢、大小作出较为恰当的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制订进一步发展的计划;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档案,可以反思自己学习的情况。
3.活动表现的评价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新型质性评价方法。活动表现评价又被称为“基于表现的评价”、“真实评价”、“另类评价”。活动表现评价就是通过学生所完成的综合的、真实的任务来对学生进行评价,真实的活动表现评价的最大价值是展示更综合、持续和情景化的学习。好的真实活动表现评价应具有三个优点:整合的、实用的、个性化的。它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学生在各项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知识理解和认知水平,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这种评价要求学生完成某种任务或一系列任务,评价结果以简单的方式加以记录,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恰当的反馈和促进。通过观察学生的各种具体活动中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其评价最能体现重视过程评价、重视质性评价、重视非学业成就评价等最新的评价理念,理应是学生创新能力发展性评价中一种不可或缺的有效测评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评价被大量地用于各学科课程的教学诊断评价中。活动表现评价可以评估学生的情感和社会技能,为全面探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可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90年代至今,学界对活动表现评价的研究极为活跃,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革新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手段之一。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活动表现评价,指评价者依据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对学生生物学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客观、综合的评价。
4.实例分析
探究式实验教学进入中学生物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形成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进取精神。为了能更直接了解学生对探究式教学方式的接受情况检验教学的效果,有人设计了教学评价问题对中学生生物课程学习的效果做过问卷调查。综合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课业负担方面的调查[7,8],统计结果分析见表2。通过探究式教学测试,学生比以往更善于自我鼓励、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客观地评价和总结自己。同时,改变了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机械单一的现状,让实验教学变得充满生机,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地交流智慧,真正体现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结语
我国的科学探究能力评价体系正在趋于完善,纸笔测验的内容和形式正在力求适应课程、教与学的改变而发生彻底的变化;学习档案袋的评价方式为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和促进学生发展所必需;活动表现评价能够真实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探究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学生的发展。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测试认知或记忆,客观的纸笔测验比较适合;如果评价运用、分析、高级思维技能等,真实的评价比较适合。评价可以促进教学和学习,不同的评价工具给学生大量的机会以展示其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2]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究式学习:含义、特征及核心要素[J].教育研究,2001,(12):52-5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刘恩山,汪忠主编.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6]徐学福编译.美国“探究教学”研究30年[J].全球教育展望,2001,(8):57-63.
[7]陈美玲.初中生物实验探究教学模式与创造力培养[D].[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1.
[8]李娜.构建高中生物教学实施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学习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0-0118-01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包含着全新教育思想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是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选择探究的策略,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应用各种材料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本文就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意义、实施策略及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理念的诠释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它是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更新,是学习的革命。探究性学习以学生自主性为主,探索性为基础,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探究专题,主要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创造能力。
二、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探究性学习,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从传授者变为探究性学习的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也不再只是作为知识的授受者,被动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而是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成为学习上的主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开展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尤其是生理、心理,学习活动变化的梯度,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应该是灵活的,方法也是多样的,确保学生也通过一定的努力,获得探究性学习的成果。
(一)从生活与课本中设定学生感兴趣的课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外显过程。探究性阅读能否很好开展,关键是确定探究课题。至于如何才能选准选好探究课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坚持把课题的选择确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对课题的探究始终保持巨大的内在动力,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求知欲和探索热情,并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鉴于此,我认为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选题。
1.从生活中设定探究课题。“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亲生经历,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如《飞天》就是一个从生活中寻找到的好课题。我们班在神舟六号宇宙飞船遨游太空期间选择开展了这一课题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一方面,在电视里、互联网上相关材料较为丰富,另一方面,本课题切合时宜,与学生生活较贴近,容易激发孩子的探究兴趣。他们分别从“古老的传说”、“‘神五’跨越”、“‘神六’辉煌”、“永远的梦想”等内容作为探究的切入点,进行了深入有效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的目的更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有关航天知识、探究广袤宇宙的兴趣。这一角度的选题,不仅能够克服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中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而且为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开辟了渠道。
2.从课文中设定探究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作为语文教师还应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在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中努力开发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探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学科的学习活动,它包括探究者——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以及探究报告的编制能力等内容,而小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最为薄弱。活动伊始,我们就发现学生在时间的分配、学习的顺序、成员的分工等许多方面均表现出无所适从的状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要站好位置。因为,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师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极其密切的认知关系,教师要丢弃“解惑”职能,保持“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态势,保持一种认可与耐心的氛围,等待学生去自主地探究发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研究能力。
关键词:科学方法;探究式;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 424.1文献标识码:A
Key Word:sientific method;Inquisition Type Teaching;application
探究式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法的主要途径,是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育观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需要。
科学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获得自然科学知识的基本方法,科学发展史表明,任何重大的科学问题都是在正确的方法论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的;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除了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知识外,还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学习任何科学知识都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一方面是方法。科学方法的特点及其重要性,决定了科学方法教育在促进学生学习的科学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探究式教学可以把传统的单一的科学知识教育变为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复合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要把科学知识作为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意识和运用科学方法的能力落到实处。
一、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素材,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实施探究式教学,首先要解决“探究什么”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涉及科学方法的素材,设计并提供有关的问题情景和探究的氛围,以“问题”进行导学,促进探究的开展。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否为学生创设可激发研究兴趣的情景和问题,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关键。
创设情景要充分利用实物展示和操作的真实情景、多媒体呈现的模拟情景和由生动语言描述的问题等形式,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并结合观察与实验、比较与类比、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科学抽象与理想化方法、数学方法与模拟方法及科学假说等科学方法。要想实现学生对“学”的探究,教师首先就要解决自己怎么“教”的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较系统的掌握科学方法,精心设计具有正确导向的情景和设问,启发学生质疑,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达到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对于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教学,以往,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好教、好学、好记。为了克服这种不求甚解的现象,就可以提出“这一定律是如何发现的?”“举例说明各种能量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和“这一定律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以此让学生对焦耳的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引深,导向“不同运动形式的综合统一”这一问题。并进一步明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意义在于把原来人们认为互不相关的、割裂的各种物理现象――力学的、热学的、磁学的、光学的――联系在一起了,由此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二、寓科学方法于探究式教学过程中
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是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引导下、针对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而进行的。对于让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探究他们暂时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的过程来说,这一过程是与前人对知识探究的过程相一致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展开思维,应用科学方法,象前人那样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把获取知识的过程作为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把教学的作用放眼于培养创造型人才上。
探究式教学是以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出现的,不能搞成一般的直观性教学。通过直观虽然能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和经验,但不能保证学生直接掌握科学知识。学生要掌握科学概念、定律、原理,仅仅具有感性材料是不够的。因为在这些感性材料中,既有本质属性的,也有非本质属性的,特别是非本质属性材料处于明显地位时,学生很难把握事物地本质和变化规律,这就需要教师引导进行探究,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这就要明确“怎么探究”这一问题,这就要让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通过思维、表达和交流来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把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中,许多相似而易混淆的概念和规律都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如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都有浮肿,但是二者发生浮肿的机理是不同的,采用比较法导入新知识,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构架,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再如,低钙惊厥也是小儿常见急症,在授课时,不妨将生理学知识中“钙的特性有哪些?怎样维持改的生理平衡”作为引言首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思考,然后教师转入正题,承上启下,既讲授了新的知识,也复习了旧的知识,使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同时也可以结合临床实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在实验中可以学会观察、测定和处理数据、比较、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例如,在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的教学中,我们借助木炭、硫粉、铁丝、红磷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其中有非金属与金属的典型代表物质,通过这些典型、系列的化学反应现象,指导、培养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让学生基本上形成抽象的化合反应概念。此外,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反应概念,也都是通过典型、系列的化学实验后,归纳、总结而形成的。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充分应用各种科学方法,把科学方法作为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即达到“授之于渔”的目的,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
参考文献
[1] Daniel J.M , Richard W. M. 实证教育方法[M]. 肖艳,邵冉 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
一、网络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方式是指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供了更为丰富、更加生动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利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运用自己的双手进行实践,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能够真正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二、网络课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概述
通过网络课程开展学生自主性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样化的自主学习方式,唤醒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游戏型”自主学习方式
“游戏型”自主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做游戏的方式展开的一种自主学习模式。针对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容易产生焦躁、厌学等特点,在游戏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2.“任务型”自主学习方式
通过人机交互、上网查询等方式,学生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完成任务,实现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中存有大量丰富有效的信息,学生拥有与教师均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教师的教学不再是一味的教学、传授知识,而是转化为引导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筛选、获取、提炼有用的信息。
3.“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
网络课程中最重要的自主学习方式即“个性化”自主学习方式。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时间来安排学习的进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内容,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学生可以调用教学资源中的各种素材,如图片、视频、三位动画、文本等来解决学习中的疑惑,掌握不同的解题方法,了解不同的学习观点,巩固所学内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认知。
三、网络课程中自主学习方式对教学的影响
1.改变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是在具有网络条件的教室内开展,从表面上看,虽然还是没有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站在讲台上讲,学生坐在下面听的旧式课堂教学模式,但网络化教学所构建的教学环境通过获取多媒体资源或网络信息,在自然情境或问题情境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唤醒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2.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中,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以听为主,教师以讲为主。网络课堂的深入开展,转变了这种旧的模式,学生开始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主动性、互动性、创造性等特点。
(1)主动性
网络中的学习把传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式学习。学生可以从网络的丰富广泛的信息源中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材料,也可以完全按照他们各自的情况来设计、安排学习进度和深度,这种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2)交互式
传统的教室及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单向关系,很少产生互动,学生很少有机会向教师表达或反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对问题不同的看法及解题的具体思路、不同方法等等,而互动式网络教学的设计使教学中信息呈现的方式由单一变为交互式。学生在网络学习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使每个学生能够从个体封闭的学习和认知中走出来,学会合作学习,在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合作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
(3)创造性
创造性是网络学习的本质特征。网络为想象思维插上了翅膀,丰富宽泛的网络教学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网络使学生摆脱了现实和传统的束缚,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本来没有的多彩世界,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转变教师角色和行为方式
在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中,教师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这种单向的信息提供者转变为研究者、指导者、组织者等等。教师通过设置、组织构建网络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在自己的学习活动中,改善学习方法,探索学习思路,不断改进学习活动。
关键字:初中化学实验课探究性教学
一、“实验探究法”的基本内涵
“实验探究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以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的身份,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该法要求课堂教学以实验为线索,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通过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经过处理、分析、归纳来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探索化学规律,让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科学探索、解决问题、运用新知的全过程中。
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的原则
1.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活动结合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中要突出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与应用,把基础知识和实验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意识和习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法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实验的智力价值。
2.以学生主动探究为重点进行实验
强调教学的探究性是针对传统的注入式教学而言的。传统的学科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的事实”,以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往往被忽视,这种现象在总复习中尤为突出,而如果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探究性的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去参与探究,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中把知识梳理出来,还能使学生更好的把已有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和网络化,并对知识进行拓展与深化。同时促使他们在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课堂教学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大胆地分析问题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观察乐于提出问题,这是学生思维积极性的开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引导学生去认识和探究,让化学走进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充满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如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教师先提出如下问题:1.有液化气灶,而没有液化气,能产生燃烧吗?能煮出饭和菜吗?2.有液化气灶,又有液化气,而不点火,能产生燃烧吗?3.有液化气灶,又有液化气,而将液化气灶上的空气阀门关闭,燃烧能进行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大胆分析燃烧需要哪三个条件,由学生探究出燃烧的概念和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教师先提出一些灭火的实例,然后要求学生分析灭火的原理:1.堆放的棉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3.扑灭草原上的大火措施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草迅速割掉。
通过对灭火实例的分析,学生会牢固地掌握灭火的原理。
2.通过实验,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
把实验跟探究性学习融合起来,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学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提问的习惯。如把红热的铁丝缓慢插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学生看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有黑色的物质落在集气瓶中的水面上。这时学生就会提出:黑色的物质是什么?实验激发了学生求知探究的欲望。又如实验:在A,B两个小烧杯中装入20mL酚酞溶液,小烧杯C中装入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小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几分钟后,学生就会发现小烧杯A中的溶液慢慢地变红了。而小烧杯B中的溶液颜色没有变。这个探究性的实验引起了学生思考。此时,教师提出:“是什么物质使酚酞溶液变红?”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就会得出是氨分子运动的结论。
总之,为了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探究方法,努力摸索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活动能力的方法,使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徐承波.吴俊民.化学教学设计实践[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