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教研活动总结

个人教研活动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教研活动总结

个人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第1篇

感想一:实用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都在实践与理论的交流中实实在在地展开,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专业修养的提升,更是促我成长的催进剂。让我在与同伴的研讨中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聆听别人课堂教学的同时收获着自己的课堂,收获着应对棘手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收获着太多太多的真知灼见。

感动二:细致

当开展课堂教研活动,每次课堂教学后,我们都进行评课研讨。在研讨中,每位教师都能够从细微处发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教研中,老师们提出了练习题设计的难易程度、练习题量的多少,创设情境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课件的使用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所提的问题要注意技巧性……教学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在大家的言论中被提炼出来,使我们畅所欲言的时都能吸收他人的提问关键处,使我们听课、评课的水平再上一个高度。

感想三:努力

教研使我收获到的是要把自己放置到一个更宽广的教研空间,这样你才会发现你要学的还有很多,你才会进步。只有接触了优秀的教育理念,观摩了名师的课堂,多参加听课教研,你才会发现自己需要学习的很多很多,需要提高的更多更多,默默的告诫自己:努力和加油是现在必须做好的。

研究课作为我们打造优质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将不断促进我们在研究状态下实践工作的理念,逐步使我们的课堂生动精彩,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我愿意多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能让我有尽快成长、提高的机会。

人无完人,但身为人师,我需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反思半年来的工作,自己感觉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难免还有缺陷,例如,期望值过高,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对于个别后进生的态度有时比较急躁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为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而努力。

努力的方向:

1.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平时教学中重视关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从容对待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同时要发挥自己的长处,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课堂之外,多学习,多反思,多总结

个人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第2篇

一、在思想上,爱国爱党,积极上进。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还认真学习xx《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思考“我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实践三个代表的思想”,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身先之率,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家长能接受我、喜欢我。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因为我深信良好的品行是每个人身上最美的东西。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性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我还注重文化学习,经常阅读报刊、杂志上的最新教育类文章。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上,敬业爱岗,严谨治教。

一学期以来,每天都是在忙碌中渡过的。分层次教学,力求在平时教学中做到扎实,有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在校领导的关怀帮助下,不断取得进步。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在培养兴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做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基本做到了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我讲得尽量少,让学生有更多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物理课。

3.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单元的学习上都积极与其他老师商讨,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对于工作中必须考虑的细节问题,对于学校领导下达的任务,我都会认真去完成。在工作中,我总喜欢默默无闻地表现。在抓学生常规方面,我是高标准,严要求,尽可能地把工作做细、做实、做活,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能多与我交流、沟通。因为我不是什么能人,更不是什么完人,在工作中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有经验的老师们可以帮我提出,我想这是对我工作最好的支持和帮助。况且学校是我们大家的,需要大家的关心和爱护。

当然,这仅仅是开始,我所做的也都是些平凡小事,虽然没出什么成绩,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历次考试中成绩都名列前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他老师都说我忙,但我总觉得作为年轻教师还有很多事要做,以后的路还很长,我绝不会停止不前,。我会谨慎地走好每一步,用自己的努力实践、勇于探索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再上新的台阶!

2012年教师年终工作总结

2012年美术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高年级学生“习作大比拼”活动总结

初一地理备课组总结

教师个人教研活动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英语备课组工作总结

个人教研活动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实习;专业成长;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41-05

教育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工作,它对准教师运用、检验、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理论,获取实践性知识,形成教师理念和角色认同,培养专业能力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对实习生的角色特点、角色适应、教师指导策略、教育实习模式与改革等进行过理论分析,或比较过国外经验,为教育实习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本研究通过对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四本科实习生及其指导教师的访谈,对实习生工作总结、教育日记等文本资料分析,以及对其中7名实习生的深入观察和指导,总结了实习生专业成长的阶段性特点以及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实习生的专业成长

实习生的专业成长是指实习生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自主意识等方面获得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本研究将其划分为准备、适应、调整、提升四个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实习生在每个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其专业成长诉求。

(一)准备阶段:憧憬与不安

在正式实习之前的两周内,大部分实习生开始进入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实习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将要发生变化,即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学习者、旁观者转为参与者,并开始着手为实习做一些准备,但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虽然他们对鲜活生动的教育实践充满好奇,期望在实习中充分展示自己、证明自己,但由于教育现场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他们对即将发生什么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掌控能力,不免产生惶恐与不安的心理。

“我们作为幼儿园实习教师。要面对的是丰富精彩的个体。因为丰富,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K01ST03)

“在这之前的几天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很担心没有任何教育技能的我是否能够很顺利地带班,幼儿是否能够接受自己,自己的教育理念能否付诸实践。”(K01ST06)

“听师姐们说,小孩子比较喜欢手指谣、故事,我也准备了一些,但是这是不是他们真的喜欢和需要的呢?”(K01ST02)

(二)适应阶段:观察与模仿

在正式实习之初,实习生初次登立担当教师角色,渴望得到幼儿的接纳和指导教师的认可,因此,特别关注自己的形象,表现出强烈的身份认同需求。为了尽早介入工作、树立自己的教师形象,实习生一般会充分了解班级的工作环境和一日常规。熟悉每一位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选择模仿“权威”教师。

“我的教师形象几乎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已经来班里两周,仍有一些幼儿对我只是敷衍了事。曹xx是个特别好动的男孩,我对他进行指导时,他往往是对我做做鬼脸,或者根本不理我,必须等到该班老师出马他才肯罢休。”(K01ST05)

“组织活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了解班级有哪些资源可用。”(K02ST02)

实习生尚处于熟悉幼儿和指导教师以及班级工作常规的阶段,一般只是在指导教师的指点下参与个别环节的组织工作。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实习生往往比较关注能否完成教学计划,是否能按预设的内容与过程展开教学活动,而较少关注幼儿的反应,更少根据幼儿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例如,笔者曾在观察实习生的教学工作时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实习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是鼓励幼儿多吃蔬菜,不要偏食。她拿出实物,让孩子观看后在纸上记录下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蔬菜。但是幼儿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实物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记录要求毫无兴趣。此时,实习教师仍然不断地要求孩子保持安静,并一再重复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实习生通常较多提出面向全班幼儿的指令性要求,或者只与固定的几个幼儿互动而无法顾及全局;不会说幼儿听得懂的话,容易出现负向指令以及成人化语言;不善于灵活处理幼儿的违规行为。

“我让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有几个小朋友比较调皮,拉着圈不停地跑来跑去,结果更多的小朋友不听我的指令,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去。这时,一旁的李老师说了一句:‘我们来吹个大泡泡。来,让我看看这个泡泡大不大。’小朋友一下子手拉手站成大圈圈了。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意识到。将命令具体化、形象化很重要性。”(K01ST07)

(三)调整阶段:探索与反思

实习生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班级幼儿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其他教师逐步认同了实习生在班级里的地位,幼儿也逐渐认同实习生的“教师权威”,实习生本人对教师角色产生了较强的认同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明显提升,对“教师”身份的需求已经逐渐从外部的树立“教师权威”形象转向内部的追求专业自。

在这一阶段,实习生开始独立组织某些环节的活动。他们开始关注教学任务本身以及教学情境创设,能够注意到幼儿的总体反应,并尝试作出调整。但是,由于缺乏对幼儿的经验、兴趣、能力的充分了解和准确判断能力,实习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容易出现一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太多、活动持续时间过长,只考虑部分幼儿的需要、忽略其他幼儿,对幼儿的反应预期不足,无法灵活有效地调整教学过程等问题。

“这段时间保健医生正在给孩子们检查牙齿,我本来打算教他们认识牙齿及其功能。当时,我拿着模型让他们看,但是他们根本不听,他们在讨论“牙齿掉了还能不能再长出来”“上面的牙掉了后该往下扔还是往上扔”等问题。因为班上有的孩子开始换牙了。他们很怕牙掉了不再长。”(K01ST03)

“我在教孩子用手势表示音高动作之前,没有向孩子们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学这套手势动作。因此很多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学这套动作。显然,新的知识与他们的已有经验产生了冲突,而我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被有效激发出来。反而出现了一些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活动进程。”(K01ST07)

正是由于熟悉了环境,获得了认同,实习生参与组织活动的愿望增强了,开始从一个相对被动的观察、模仿者转换为一个主动的探索、反思者。他们除了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特长的领域进行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外,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幼儿园里的现象以及班级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并努力表现自己的特点。

“指导老师不太愿意让我去带班,怕影响班级

常规,因此我做的基本上是助理教师的工作,我很烦恼,我的实践机会太少了。”(K01ST10)

“我一开始也是耐心地去跟孩子解释的,可根本没用,特别是面对一帮幼儿时。我发现主班老师偶尔采用的自己静坐、恐吓幼儿等惩罚方式比较有效,可是这明显与我们新学的理论是相悖的,我不知该不该用类似的教育方式。”(K01ST04)

(四)提升阶段:创新与重复

这已是实习工作的后期。实习生完全熟悉了班级幼儿的特点,适应了工作环境,能相对得心应手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半日活动。在这一阶段,实习生的专业成长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

一种是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专业发展。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到班级的各项工作中去,形成自己的教育思路,更加关注任务与情境,并开始注意到幼儿的个体表现或反应。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他们能对幼儿作出相对全面、准确的判断;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来处理突发事件。

“在实习的最后两周,主班教师让我带完整的半日活动。我觉得可以为班级和孩子们再做些什么。我发现我们班有与家长交流的网络平台,但是内容几乎没有更新过,互动性也不强。于是,我把幼儿园活动的照片、文字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家长分享,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家庭教育等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这也是我完善自己,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K02ST05)

另一种则是倦怠松懈,简单重复。由于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紧张感,或是疲于应对细琐但高强度的工作,一些实习生满足于现状,不思提高,只是在原有水平上简单重复每天的工作了。

“后期的工作内容似乎一直在变,但本质是一样的,现在工作顺手了以后,反而不如以前那么用心设计活动方案了。”(K02ST04)

二、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

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时应重点关注实习生对儿童发展和自我专业成长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习生探索、反思以及创新的能力。

(一)准备期:积极与实习生沟通,指导他们做好实习准备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指导实习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准备工作,并引导实习生把憧憬与期待转化为动力,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首先,在实习前三周学校开实习动员会,向实习生说明实习计划、介绍接收单位的基本情况,帮助实习生明确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安排实习生提前三周进入班级见习,重点帮助实习生熟悉班级的环境(活动室布局、可利用的图书和材料等)、一目生活流程、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与幼儿初步建立起关系等。再次,督促实习生准备一些教学活动材料,如小游戏、小故事、手指谣等。

“实习生一来就带班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是他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短,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不准,他们说话时很多时候是成人式的,和孩子难以沟通了。实习生事先就要多接触孩子、了解孩子,可以在实习之前每周都来一两次,和孩子多交流,以积累一些和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到了实习时就能较得体地和孩子交流了,也能很快适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比较好地运用已学过的教育理论。”(K02T01)

(二)适应期:帮助实习生深入了解班级幼儿,获得“教师威信”

这一阶段实习生的主要任务是深入了解班级幼儿,熟悉工作内容与要求,获得幼儿与教师的认可。

首先,指导教师要支持实习生对“教师”身份的诉求。实习生的情绪情感和成就感明显地受制于其对角色的接纳和认同程度。在实习生初到班里时,指导教师就应将实习生作为教师正式介绍给本班幼儿和其他同事,突出实习教师的特长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应给予实习生足够的机会与时间、充分的信任与肯定,鼓励实习生大胆工作,允许实习生失败,并对其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实习生树立信心,建立威信。

“我的指导教师是这样向小朋友介绍的:‘这是新来的张老师,小张老师,她很喜欢你们,会教给你们很多新的本领,这些本领只有她会,我还不会。’我觉得这样的介绍很容易让小朋友接纳我。”(K01ST02)

“我的指导教师在我还不能很好地组织活动时,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不会当着幼儿的面向我指出来,或者抢走我的话语权,她说,如果这样会让幼儿对我产生不信任感。但是在每天工作结束以后,她都会及时和我交流,这对我帮助很大。”(K02ST03)

其次。指导教师应以多种方式支持和引导实习生深入了解班级幼儿,熟悉班级工作,重点帮助实习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行为作更为细致的观察。例如,可以引导实习生细致地观察和比较分析主班和配班教师组织的半日活动,包括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一日生活流程(什么活动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开始和结束)、每个环节的主要任务以及教师的语言与行为(教师在什么情境下说什么、做什么)、班级规则(教师在各个环节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处理幼儿的违规行为)等;观察分析不同幼儿在同一活动以及同一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表现,以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这一周我开始带半日活动了,前两个星期虽然每天都在看半日活动。可是只有真正自己经历整个过程才能将每一个细节记住,比如什么时候该提醒幼儿喝水,什么时间该催促幼儿快点吃饭,等等。”(K01ST07)

“主班教师去开会了,让我组织分享活动。其他小朋友都很好。就是淘淘不老老实实地坐在线上,我让他把腿收回去坐好,他说董老师在时就可以这样坐的。当时我就有点懵了,不知道董老师在时是不是真的允许他这样坐。”(K01ST08)

(三)调整期:给予一定的自,鼓励实习生积极反思

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首先要给予实习生一定的自,使其有充足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获得实践知识,初步形成专业自主性。给予自并非放任自流,由于此阶段实习生的关注点已经转向教育教学活动,指导教师宜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实习生具体的指导,包括:(1)让实习生根据班级现阶段的活动计划,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自主地设计教育活动,与实习生就教案的目标设定、活动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选择以及活动评价等进行沟通,引导实习生充分考虑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及其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做好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2)结合实习生出现的同题与困惑,给实习生一些具体的实践性指导,如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等。(3)通过每周一次的教育活动回顾及教育活动观摩,引导实习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4)组织实习生参加幼儿园的园务会议、教研活动等,让实习生对幼儿园的全部工作有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鼓励实习生积极反思是此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带队教师每周开实习生例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也应要求实习生在每日和每周实习结束

后撰写观察日记、活动总结等,以引导实习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同其他实习生一起讨论和交流。

“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引导幼儿做音高游戏时,我在教案中只安排表演音高的小朋友做动作,没有其他小朋友,所以当主班老师为了维持活动纪律,让原本只观看的小朋友也一起跟着做时。我乱了阵脚。另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明确每个小朋友每个环节的角色和任务,导致很多小朋友被动地坐在线上不知道干什么,场面陷入混乱之中。”(K01ST07)

(四)提升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敦促实习生关注幼儿与自身的发展

此阶段已经接近实习尾声,实习生在教育实践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步。指导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实习生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引导实习生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及个体差异。

“我觉得她能够完整地组织好半日活动以后,就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交流,敦促她去思考活动当中幼儿获得了哪方面的发展以及为什么能得到发展,提示她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当然,这对实习老师来说是比较难的。”(K02ST03)

就实习生可能出现的懈怠心理,指导教师应该更多地结合个人经历和对职业的深刻理解与实习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以自己的深刻感悟和高尚的教育理想鼓励实习生在实习工作的最后阶段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持之以恒地作出努力,促使其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构想[J],中国成人教育,2010,(2):64-65

[2][7]王香平,李学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角色特点与适应过程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9,457(11):27-30

[3]王芳,卢乃桂,教育实习中的“三角关系”探析[J],教育科学,2010,(2):40-45

[4]杨秀玉,实习教师的反思:理论研究与来自美国教师教育实习项目的探讨[J],外国教育研究,2009,(12):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