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绿色经济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引言
过去几百年来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的是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超额利用,引发了世界范围的资源危机,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退化。随着对未来爆发气候危机的意识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意识到不能再将资源、环境与经济分开考虑。此外,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失业、贫富分化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也愈演愈烈。作为一项将经济增长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社会公平连接在一起,旨在打破环境退化、资源枯竭和经济增长之间的恶性循环,对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将经济增长、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社会发展四者相结合的经济增长范式,绿色增长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概念。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绿色增长及其相关概念的梳理,得出一个具有运用一致性的绿色增长的概念。
二、经济增长范式的发展
“范式”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有“共同观点”的意思。在某种范式的指导下,不断的积累知识形成了常规科学,虽然可能出现“反常”现象,但此时的范式可保障反常的调整。一旦“反常”的频率越来越高并且所有调整的方法归于无效,已有的范式将不足以应对新问题的挑战,此时就需要寻找一个新的范式来替代旧的范式。
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就会产生不同的范式。同样,经济增长的范式也会随着不同的情境而发生改变,绿色增长范式是这种转变的一个结果。
对经济增长范式的研究要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前,那时生产力主要是由人力和畜力来拉动。18世纪之后,蒸汽机等工业革命的产物使人们逐步摆脱了对人力和畜力的依赖,而改用煤炭、石油等新能源,全球的人口和经济活动产生了空前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范式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越多;与此同时还产生了极严重的贫富分化和大批的工人失业。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资源、环境的危机,学者们也开始认识到之前成功的模型现在已不适用。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人们又提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循环经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和基于生态系统理念的生态经济。
三、绿色浪潮的兴起
1、循环经济的提出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随着环境保护思潮和运动的崛起,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提出了“循环经济”一词,意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生产投入资源最少、排放的废弃物最少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利用模式是循环经济区别于传统经济的本质特征。然而,当时循环经济的思想还是一种超前性理念,人们并没积极地将此发展下去,世界各国关心的问题仍是污染产生后的末端治理方式。直到70年代末,连续爆发的两次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人们才意识到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费,循环经济的思想才得到重视和发展。
2、绿色经济的兴起
能源危机还没有得到解决,又出现了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一系列问题,改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已势在必行。经济学家皮尔斯于《绿色经济蓝皮书》上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意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高效、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在绿色经济中,收入和就业的增长驱动于那些能减轻污染,增强资源效率,并防止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公共及私人投资。需要通过有针对性地公共支出、政策改革和法规变革来促进和支持这些投资。
相对于传统经济增长范式而言,绿色经济要求通过增加人力资本和减少自然资本消耗来实现经济发展。
3、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又出现了其他的问题,即废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水污染和酸雨等现象。这对自然环境、生态体系和居民健康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对农、林、牧、渔等经济社会活动产生了不利影响。英国最先意识到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在2003年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上,提出了“低碳经济”一词,意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这些概念都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又有各自的侧重点,但相似的是都在描述一种发展状态,而不是发展路径。
四、“绿色增长”的内涵
随着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研究的继续深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社会不公等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还在逐步加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学者们提出了“绿色增长”的经济增长范式。绿色增长所指的不仅仅是GDP中低碳的部分增长,还要聚焦于气候改变的减缓、环境的可持续和减轻贫困及社会公平的提升。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绿色增长的内涵并没有准确的界定,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最广为接受的是OECD组织2011年提出的概念:“绿色增长指在确保自然资产能够继续为人类提供各种资源和环境服务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促进投资和创新,以便为持续增长提供支持。”作为首个将“绿色增长”战略纳入国家政策的国家,韩国将之定义为:“最小化使用资源,减少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通过绿色技术开发,确保增长动力,创造工作岗位,实现经济环境和谐相融的增长方式。”国内学者王金南等认为:“绿色增长是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作为内在生产力的一种发展模式。”胡鞍钢提出:“绿色增长的核心就是使得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排放开始脱钩。”中国环境发展合作委员会对绿色增长的定义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战略,也是推动低碳、惠及社会所有成员的发展而采取的环境可持续的经济过程。”
从上述的一系列概念中可以看出,绿色增长是将资源、环境、社会、与经济四者结合在一起,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其他的三个因素。OECD的概念中侧重的是人类福祉,而韩国的概念则是环境的改善和绿色岗位的创造;国内学者王金南注重将环境作为一种内在生产力,胡鞍钢更看重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脱钩。相同的是,所有的观点都是以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对环保事业的投资作为驱动力,保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促进绿色岗位的发展。
在“里约+20”会议上,乐施会的高级研究员凯特・拉沃斯在会议上提出了“甜甜圈”理论,认为如果说地球有一个资源利用的最大上限,超过这个上限就会导致环境退化,同样有一个资源利用的社会基线,低于这一基线人类就无法生存。所谓的“甜甜圈”就是指这两个界限之间的空间,在这里,每个人都能获得满足生活需要的资源,但人类整体又生活在地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如图1所示。
绿色增长就是使人类的生活空间在“甜甜圈”之内,要做到这一点,环保技术的创新和对环保的投资是一个必要的驱动因素,即通过投资和技术创新,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达到资源效率的提升和污染排放的减少,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通过创造新的绿色岗位,促进就业、减轻贫困并促进社会公平,达到人与社会和谐相处;而资源的有效利用、环境的改善和社会问题的解决,又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如图2所示。
我们将绿色增长定义为:通过在资源有效利用和环保方面的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提升,达到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小的污染和最大的产出,同时促进就业,使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经济增长模式。
五、结论与意义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绿色”的理念就开始兴起,从“循环经济”到“绿色经济”再到“低碳经济”,环境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绿色增长”的概念从经济、资源、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和谐发展的角度,重新定义了经济增长的范式。本文在总结前人对绿色增长所进行研究的前提下,重新诠释了绿色增长内涵,希望有助于实现相关研究在沟通上的有效性。
绿色增长概念的提出及其在世界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地位的确定,为学术界未来经济增长范式的改革提供了研究方向,也为以后的经济增长方式指明了方向。需要指出的是,绿色增长的提出并不是对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否定,而是对这几个概念的总结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王有捐、林卫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绿色增长[J].经济研究参考,2011(1).
[2] 张东明:浅析韩国的绿色增长战略[J].当代韩国,2011(2).
[3] 王国印:论循环经济的本质与政策启示[J].中国软科学,2012(1).
[4] Bowen Alex,Fankhauser Samuel:The green growth narrative:Paradigm shift or just spin[J].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human and policy dimensions,2011(21).
[5] OECD:Towards green growth[R].OECD Meeting of the Council,2011.
关键词:企业;绿色管理;特点;建议
一、绿色管理
1.绿色管理的意义
我国经济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其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加强。而这种环保意识也深入发展到企业生产经营中,例如人们会关系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是绿色产品等。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保护环境,构建绿色经营体系作为一种企业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实现绿色发展是现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关注的问题。和谐环保的,绿色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趋势。所以,什么是绿色管理,如何实现绿色经营和管理是现在企业需要共同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只有真正的实现了绿色经营管理,我国企业才能够在长远的竞争和发展中保持和提高自身竞争,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绿色管理是在促进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企业竞争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绿色管理的概念
关于绿色管理,主要有这么几个概念即绿色论证,绿色观念,绿色生产和绿色设计。(1)绿色论证-主要是指环境管理的一种宏观机制,主要是用于检验企业生产经营或者管理是否是预防环境污染的或者对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企业需要积极的得到绿色论证,这样企业才能向外显示出企业想要积极的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态度,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2)绿色观念-主要是指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绿色经营管理概念运用企业的每个一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有效的建立企业绿色管理文化。(3) 绿色生产-主要是指企业利用绿色管理手段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减低能源消耗,节约国家和企业的资源,同时防止或减少污染为目的进行企业生产活动。因此,绿色生产也可以称作为清洁生产。企业通过实现绿色生产,可以在节能资源,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防止污染,从而有效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4)绿色设计-主要是指企业进行绿色管理,绿色生产的前提,它是以一种技术形式存在的。绿色设计的核心就是在进行企业商品设计的时候,将绿色环保元素或者绿色环保概念融入进去,从而保障企业生产的商品是绿色商品或者具有绿色商品的性质。由于将绿色设计概念融入到企业商品设计中,这个时候商品的选材,生产过程以及生产商品完后废弃材料的处理等都需要考虑到绿色设计的概念,从而进一步实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绿色管理。
二、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优势
1.提高企业竞争力,扩大企业经济效益
环保意识,绿色经营等是我国企业现在发展的必然选择。企业唯有主动积极的接受绿色经营的概念,进行绿色管理,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代消费者的需求,从而更好的和社会进步发展的方向保持一致。另外,企业进行的有效的绿色管理,还可以促使企业建立绿色经营文化,从而树立正面的企业绿色形象,因而可以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和支持。同时企业进行绿色管理,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从而减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因而扩大企业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在进行绿色管理的同时,需要做的新技术的引入和新技术的创新,因为绿色管理需要以先进的技术为支撑,而企业在技术上的革命创新,又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2.符合环保法规和法律的要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我国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面,都有严格的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企业需要积极的开展绿色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更好的符合我国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企业积极的配合我国对企业生产环保方面的规定,做到减少污染,不随意浪费资源,生产绿色产品,可以向社会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支持。
3.适应绿色消费趋势,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倡导绿色消费,健康消费。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消费结构,消费模式和消费态度等也在不断的改变,特别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购买绿色产品或者天然无公害的产品,人们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绿色消费模式。在我国,绿色消费的概念已经贯彻到中小学生的教育中,在超市里面,很多人不再单单关注商品性能和价格等,而是更加关注商品是否是无污染绿色商品。所以企业为了建立良好的客观关系网,保持和扩展企业客户的数量,企业需要尽可能快速的实现绿色管理,制造和销售绿色产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习惯。
三、企业实现绿色管理的措施
1.企业实施绿色生产
企业要真正实现绿色管理,其核心是实现绿色产品的的生产,这样才能建立起绿色企业的形象,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和支持。绿色生产是指企业在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中需要处处体现绿色管理的概念。首先企业要实现绿色采购,即在给产品选择生产所需的原材料的时候,需要考虑使用可再生或者可循环利用的原材料,同时也需要考虑选择那种生产完后产生的废物污染少的原材料。然后企业要实现绿色设计,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如何使得产品再使用完后可以回收再利用,即把可以变废为宝,增强产品资源的可利用性。在产品生产工艺上,要实现绿色工艺,即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要确保减少废气,废水排放,实现环境污染最小的工艺生产,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加工。在产品的包装上要尽可能是实现绿色包装,即包装材料最好使用那种污染染,无毒并且容易降解的材料,这样可以进一步做到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2.实现企业绿色理财
绿色管理概念也需要贯彻融入到企业的利润计算,成本核算等相关的财务计算活动中,将企业的效益和成本的绿色化概念融入到企业管理中,实现企业的绿色核算,绿色审计以及相应的绿色会计。这里所说的实现企业绿色会计,不仅仅包括企业在会计计算时考虑到企业资源,产品,材料等核算上实现绿色经济,同时也要考虑到企业其他资源如废弃物等也要加入的会计计算中,实现企业循环经济,做到不浪费,不污染,从而实现企业会计的绿色循环。进行企业资产评估的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环境相关的设备,组织等进行客观的审查和评估。特别是在企业审计方面,需要实施绿色审计,通过政策借鉴手段判断企业是否遵守了环境保护的规范,实现了保护环境的客观目标等。
3.推广企业绿色营销
营销活动是指企业为增加产品的知名度或提升企业本身的品牌形象等而开展的一系列宣传企业文化,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活动包括市场研究,市场调查和市场促销以及广告传播等,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企业以及企业相关的文化,产品,服务和品牌等。而绿色营销,则是指在企业在开展营销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如企业在进行产品促销时,其宣传用的工具,促销的商品等都需要采用绿色可以再生材料,使用绿色包装如环保袋等。并且营销活动需要的成本核算等也需要进行绿色计算,将环保的成本加入到整个营销活动成本计算中,制度促销产品的绿色价格。另外还需要鼓励消费者实现绿色消费,同时企业本身也需要提供绿色售后服务等。总而言之,绿色营销就是企业在产品定价,市场调研,促销活动和产品研制等营销活动中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融入绿色环保的概念。以重视环保的"绿色理念" 为指导,使得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和社会的利益相一致。
4.建立绿色的企业文化
要让企业内部员工和管理者在工作中做到绿色生产和绿色管理,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企业绿色文化。建立了绿色的企业文化,其管理作用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在制度上,需要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绿色管理 机构,有专门的职能部门执行绿色管理的职能,包括设立绿色认证部门,负责绿色产品、绿色标志的认证工作,并且负责企业 的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最直接的塑造者,要树立 绿色企业文化,首先必须树立绿色员工形象。企业管理人员应先提升自身环保 意识,与员工充分沟通,将清洁生产理念纳入企业经营文化,从而使全体员工树立"绿色就是品质"的观念,以绿色的文化 氛围来塑造企业。
5.积极申请绿色认证, 建立规范的绿色管理体系
企业要实现绿色管理,还需要积极的申请相关的绿色认证例如ISO系统认证,并且在企业内部建立规范的或者标准的绿色管理系统,这样才可以保障企业绿色管理的长久有效的实施。一方面,ISO系统认证是一种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这种认证可以在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节约能量消耗从而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得到了ISO认证,就说明该公司生产的产品的符合环境质量检测的,而人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也越来越关注该产品是否有ISO认证标志。因此,一个企业要实现绿色管理并且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就需要尽可能的得到ISO认证。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绿色管理系统,也是实现企业绿色管理的必要措施。通过建立该系统,企业在进行产品生产采购,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到产品包装等一系列流程都具有相应的参考标准和规范,从而使得企业的整个绿色管理可以有效的实施和完善。并且通过系统中的各环节审查和不断改进,该绿色管理系统就会越来越完善,因而整个企业的绿色管理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四、总结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企业要提高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就需要做的绿色管理。从管理观念上开始创新,将绿色概念融入到企业经营生产和管理的方方面面中。企业只有积极及时的实现绿色管理,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实现了企业全方位的绿色管理,我国企业才能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 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金融 支撑 低碳经济 可持续发展
从21世纪初,英国官方首次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概念以来,它业已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广大国家与地区的广泛认同与支持。它以能耗低、污染小,效能高、收益多为特色给各个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理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低碳经济要实现成功发展就必须以坚实的金融服务体系做后盾,经济发展策略的改变也将直接影响到金融结构体系的变化。在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绿色金融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国内对于“低碳经济”所下的定义是说: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制度建设、产业升级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途径来尽可能地缩减煤、石油这些传统的高碳类能源消耗量,控制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向大气内的排放量,以求得人类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所居住的地球生态水平两者共赢的经济形态。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绝非一个单纯的经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涉及层面广、综合性强的问题,需要经济的、社会的以及环境方面工作的大力支持;这项经济形态的倡导意味着能源使用、经济发展模式以及人类生存理念的整体战略性变革,要求全世界的人们自觉调整自身的活动理念,以生态系统健康长期发展为目标,进行社会经济的建设以及生存生活的发展;与此同时,它与生态保护息息相关,就直接决定了这种经济形态建立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性,因为气候系统本身就是地球上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环境以及气候的变化对于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类都会产生影响,而且面对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共同困境,要摆脱不是仅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就可以单独实现的,它的建立早已超出了单个国家的能力区间,因此,它要求的是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人民的精诚合作。
国内对于低碳经济的关注重心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这是由于发达国家对于污染排放的控制水平已经相对较高,污染物排放量的问题已不再是当前关注焦点,气候变化以及温室效应气体的减排工作才是他们的重心,而我们国家需要关注的却是包括这两者在内的工作以及全部污染物排放指标,也就是说需要追求“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低碳经济在中国很大程度上仍仅仅处于概念的认知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案例并不普遍,以上海与保定两个“低碳城市”试点为例,所选择的低碳路子就有所不同,上海市以调查、统计建筑物能源消耗,向公众公开相关能耗数据,开展能源审计的同时,以提高大型建筑物的能效为主要目标。而保定却以构建“中国电谷”为目标,以该地的新能源区发展区域为主要依托,打造光、风、电等新能源的输变电、转换设备以及相关器件的专业区域。总的来说理解不一,望文生义居多,深入研讨并实践的在少数。笔者认为国内的低碳实践还是应当以控制污染排放以及能量消耗为首要,同时尽逐渐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总量的排放。
二、绿色金融的涵义及其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绿色金融是应低碳经济而生的金融界的一个新概念,作为低碳经济模式的支撑,业已成为目前国际上各个国家金融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的“绿色金融”,实际上指的是金融单位与企业从环保这一基本政策出发,在进行投融资决策时综合考虑决策可能对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分析出与环境发展有关的各种回报、风险以及成本参数,并将其用于日常业务运行的参考决策,通过金融经营活动中对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的引导,实现对于生态自然资源的保护、污染问题的治理,最终促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这一概念的中心就是通过一定的金融评测手段,把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资源损耗以及环境破坏程度以“环境价值量”来体现出来,并将之用作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以及金融活动评价的重要参考。
【关键词】竞争力;绿色竞争力;综述
近年来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国际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增多和绿色市场的日益繁荣都给了企业“绿色化”发展的压力,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仅是被动承担自身的环境责任,对于如何化压力为动力、如何通过投入“绿色”来获得新的竞争力认识不明确。企业绿色竞争力概念的提出为实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赢”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一、绿色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企业绿色竞争力是从竞争力概念中引申出来的一个概念,将环境保护与企业竞争力融合在一起,做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共赢”。国内的一些学者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概念进行了一些描述。赵领娣,冯士笮(2001)认为广义的绿色竞争力应包括绿色资源、绿色设计、绿色产品、绿色营销、绿色包装、绿色服务等在内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可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实力的一切有益行为。袁瑜等(2009)认为企业绿色竞争力是通过创新而改变资源利用模式和满足保护环境的需求,有效地向市场提供符合绿色要求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综合能力。
二、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来源及评价研究
(1)绿色竞争力来源及评价的理论研究。关于企业绿色竞争力的来源,学者们也各持己见。孟晓飞、刘洪(2003)认为,企业绿色竞争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为消费者所创造的绿色价值、绿色资产、绿色化能力和绿色文化;吴晓玲(2005)提出了企业绿色竞争力产生并存在于企业运营系统之中,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系统(如企业在产品、价格、标志、包装、服务等方面具有的竞争优势);二是企业外部环境系统(如绿色消费市场、绿色贸易条件、政府环境政策等)。对于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部分学者从理论上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如赵领娣,徐新(2005)在单一的市场竞争优势下企业竞争力的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绿色竞争力的评价模型。把江振娜(2006)把经济过程对环境的利用作为生产中的一个投入(环境成本)纳入绿色竞争力指标的核算范围。(2)绿色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目前,由于在变量测量、数据获得方面还有较大的难度,以量化的形式来显示企业绿色竞争力状况的研究还比较少。主要是针对某一行业像食品加工业、冶金行业、农业等,或针对某一区域的研究。如柳曼曼(2008)在对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绿色竞争力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该行业竞争力的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并进行评价实践。对某一区域绿色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如袁瑜等(2007)将企业绿色竞争力与企业绩效挂钩进行评价,并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案例进行了评价应用。另外还有些学者试从更系统、综合的角度来构建企业绿色竞争力并进行实证分析。如张伟娜等(2010)提出利用PCA-LINMAP模型对企业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的方法。论证该方法不但可以对不同企业的绿色竞争力进行评价,而且可以求得各评价指标所占权重以明确提高企业的绿色化水平和改进方向。
三、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的培育研究
(1)宏观方面。宏观上主要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为创造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的提供良好外部环境。赵领娣等(2001)提出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成本,体现资源的稀缺性,即为“环境成本内部化”。余博(2007)认为培育和提升我国企业的绿色竞争力必须实现三大转变:引导公众消费观念的转变、推动企业竞争模式的转变、实现政府决策思路的转变。(2)微观方面。袁泉(2007)提出在微观上我国企业应及早将各种绿色措施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去。一要全面推行绿色质量管理;二要不断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三要全面树立绿色竞争力意识;四要利用“绿色”优惠政策。
四、研究述评
(1)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一,目前,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在变量测量、数据获得方面还有较大的难度,国内学者对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实用性的应对措施分析,以量化的形式来显示企业绿色竞争力状况的研究还不多。第二,尚未能综合系统地建立起一种比较权威的统一的企业“绿色竞争力”分析评价模型体系。(2)进行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深入研究的建议。第一,加强交叉理论和方法的整合创新。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有关方法都可用于企业绿色竞争力评价。第二,对于我国企业绿色竞争力的研究范畴突破“宏观”与“微观”的矛盾,试将从国家政府角度寻求促使企业“绿化”的体制机制与从企业角度探讨“绿色竞争力”的内容相整合,以更全面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参 考 文 献
关键词 环境 绿色会计 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1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 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的一门新兴学科。
2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关系
2.1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不同发展
21世纪,世界进行了经济全球化。我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带来了环境破坏和能量资源的快速流失,我国对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受到了阻碍。因此实行低碳经济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必经之路。由于绿色会计的概念是最近才被提出来,其制度并非完美无缺,所以它依靠在现代会计发展的基础上,具备着很强的专业性。与此同时,因为这是第一次把经济以及环境问题合并在一起作为评价准则,正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加强绿色会计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必经之路。
2.2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的协调发展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计相辅相成,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两者才得以结合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我国现阶段主要任务,低碳经济和绿色会计是一种包含的关系,低碳经济需要绿色会计整合经济内的一些环境方面的内容,同时绿色会计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逐步提升。实现我国经济的环保方面的主要目标,是加强环保型的城市建设,绿色会计工作是发展低碳经济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3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问题
3.1我国理论与方法体系内容的不全面
中国的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我们需要不停的探索与发展。 并且在绿色会计这个方面,我们处于“坐而论道”阶段,缺乏理论和实践。绿色会计是由国外引进的新观点,我国的对绿色会计的研究少之甚少而且不够全面, 当务之急是提高绿色会计的内容,才能对低碳经济各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改善。
3.2政府以及各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在谴责环境污染的同时,政府企业以及人民群众却做不到在实际行动中去进行监督,可谓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从另一个角度看,绿色会计本身不完善,需要得到公众的监督并提出意见加以改善,另一方面,企业在绿色会计方面的违法行为和不合常理利用,也需要有关部门的监督。对于环境污染暂时仅有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社会监督,这说明我国在绿色会计各种监督中并不重视。
3.3宣传的范围不够广阔
由于我国的绿色会计起步比较晚,社会对于绿色会计还不是很了解,在不了解的情况绿色会计的推广将面临巨大的困难,人们不会将绿色会计与低碳经济联想在一块,更加不会想到两者的结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样子绿色会计就得不到完善与补充,促使绿色会计理念与研究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得不到相应的应用。
3.4绿色会计专业人才不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由于部门及社会对绿色会计的推广不够广阔,对绿色会进行研究仅限于一些专业的学者,研究的范围也小导致人们对绿色会计认识的不足,企业的不重视导致培训的不到位,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也不能进行专业的培训,这也是绿色会计人员严重缺乏的原因。
4我国绿色会计发展的策略
4.1制定合乎我国国情解决方案
我国对于绿色会计的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相关的规则及理论也不够完善。绿色会计理念是由国外提出并得到了发展,国内绿色会计的发展并不成熟,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关于绿色会计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制定出合理正确的方法。进行反复验证和推敲,制定符合国情的制度。
4.2政府必须加强对绿色会计信息的监督及宣传
企业本身往往存在着企业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全面的状况,政府必须大力加强监督,监督机制也要持续完善,经过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机构一起强化企业信息审查和评估,确保应有的全面性以及真实性。在同一时间内加强宣传的力度,对人们的思想也进行耳濡目染的影响,加上政府以及各部门的政策,有益于绿色会计内容的进一步落实,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4.3培养专业人才
对绿色会计人员的培训不要仅仅局限于专业的学者,要从基本出发,挖掘人才并对其进行专业绿色会计的培训,同时要进行高质量的培训,资金要准备充足。广阔的宣传绿色会计理念及完善,人们才能更有兴趣的进行探讨,更要鼓励专业人才对绿色会计进行深刻的研究,更为我国开辟出一条新的绿色会计发展道路。
5结论
低碳环境与绿色会计相辅相成,绿色会计作为新的概念出现在大众的面前,人们在不了解的情况下需要低碳经济对其引用,让更多的人知道绿色会计并发展绿色会计。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迅速损失导致环境破坏严重,使得人们更加重视低碳经济下绿色会计对环境保护的问题,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宋诗雨,钟骏华.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会计工作[A].中国商贸,2014.
[2] 王宁,陈阳.低碳经济背景下对绿色会计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