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北方高校 人才培养 教改 分析 风景园林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6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这种跨越式的发展,让风景园林学科逐渐兴起。经过多年的教育发展和西方教育模式的引入,教育界对当前我国风景园林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教改的方案,为高校展开该专业的改革探索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国内和国际教学水平的差距仍在不断拉大。根据相关的调查发现,在国外,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之后,能够成长成为有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还存留在基础设计阶段。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素质已经成为当今高校风景园林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主要目的。如何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是当今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

1 目前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特点

风景园林专业中的课程设计是高校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它主要包括了城市园林的规划、工程、建筑设计和园林设计等课程内容。该课程教学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各类园林绿地的设计,与城市园林设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融合了各项专业基础课的知识应用,并设计了美术、制图、设计等课程。因此,具有多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专业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

1.2 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于风景园林专业,很多北方高校在教学上,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要目的,设计方面或者时间方面的课程反而成为了辅教学。在课堂内容当中,学生主要热衷于记笔记,对于课程的思考较少,因此对技能掌握的程度有限,动手能力较差,走到社会上,往往会因为实践能力不强而适应不了社会的需要,被社会所淘汰。

2 教改建议

2.1 培养明确的目标,改革教学体系

教学一定要以“厚基础,重实践”作为主要的目标,以人文教学和自然通识教育为基础,不断开拓学生的事业,构建多元化的园林风景知识结构。着力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技术的能力。在知识的构建上,从原来偏重于规划设计或者园林植物设计,转向两者相结合。将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才能,对自身的职业进行分析,明确专业方向,进而确定其具体知识结构,为培养专业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和个性化奠定坚实基础。

举个例子,北方某学校教授将风景园林学科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传统园林学、大地景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目前,对于风景园林教育基本从基础层次进行办学。该学校按照国际风景园林教育学会提出的教育课程安排要求,并与该学校校庆和办学目标相结合,开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为学生日后的职业规划做好准备。下面对该校的教学方案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包括:绘画、设计、测量学、园林艺术、园林史、城市生态学、园林美学、土壤学等方面的课程。老师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必修课程,为学生们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二,专业必修课:城市规划、园林建筑设计、城市绿地系统、园林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案例分析等课程。老师在进行基础教学的同时,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课程内容安排学生实践。

第三,专业方向课:专业方向课程往往决定着学生们日后工作的方向。关于风景园林专业的方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植物造景以及设计、园林植物栽培学、植物遗传育种、病虫防治等课程。②建筑概论、独立项目研究、风景区规划、场地规划与设计等。老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对自身情况进行了解,选择合适的专业方向。

第四,选修课:关于选修课,包括了职业教育、风景摄影、工程预算、建设水景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社会学、写作表达、外语、风景资源调查等课程。老师必须要指导学生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其自身的兴趣爱好技术方向,对课程进行选择。

2.2 改革教育方法,完善教学实践体系

由于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专业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教育,因此,教师应该要注意构建系统的技能培养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了:课程实验、设计、实习等方面。在进行实践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简单――复杂”、“综合――专业”、“基础――方向”这几个原则进行教育,要注意循序渐进。

举个例子,某北方高校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规划非常重视,大力建设校内基地。将教学、科研、生产三者成功相结合,为培养实践性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学校以教师为载体,在常规教学之余,不断推动学生参与科技型实体项目设计,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让学生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们的素质。

2.3 注重对外交流工作

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高校要做好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积极跟踪国内外风景园林学科好的教育模式,对于一些先进的教育方法要及时借鉴,并结合本校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力求对其进行超越。国内的学校要积极和国外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进行相结合,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国际风景园林教育的相关研讨会,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或者可以自己设计相关作品,并在相关研讨会上进行介绍。这样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日后学生设计思维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帮助。

3 结束语

风景园林设计涉及的专业比较复杂,并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要通过毕生的努力,才能够领略其风姿。因此,学院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日后从事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学生 “授之以渔”,对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武小钢,郭晋平.山西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教学改革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2009,6(2).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范文第2篇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园林专业 专业教育

园林是一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是社会、自然环境和人文艺术的结合体。主要涉及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树木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测量学、工程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园林专业课程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1]。园林规划设计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和公园规划设计等。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则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成果体现,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与施工艺术将图纸上的内容付诸与实践。目前,各大院校开设的园林专业都把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园林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就对高校的园林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体现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

一.园林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园林专业课程培养需要从具象的感知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具象的实施。查看很多设置有园林专业的高校,他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大多为:具备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从培养目标上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是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应用性人才,这也是学校在制定该专业培养目标时,为学生制定的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2]。

二.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3]。因此大部分设置园林专业的高校,主干课程为园林制图、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等。当前,以空间规划设计作为主导是国际上园林盛行的教学方式,而我国大部分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也都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主,而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也被列入主干课程,这些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大都是为理论加实践,有的课程例如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是以实践为主。

三.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大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师是教育中的首要角色,教师的类型及教育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方向。目前,园林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大致有三种途径,一种是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一种是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而绝大多数都进入企业,这些企业里面包括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园林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询公司等。从目前职业收入状况来看,从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咨询(工程预算)等行业收入水平最高,甚至有些毕业生考上公务员之后又辞职从事本专业工作。由于就业状况良好,近些年来园林专业招生生源充足甚至竞争非常激烈,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信誉和美誉,园林景观专业已变成设置该专业的高校的热门专业。

虽然园林专业现在招生和就业状况良好,但是也应该看到,很多毕业生刚开始就业时的困难和艰辛。目前查看各大网站的招聘情况,无论是景观设计师还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大都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园林景观相关公司而言,则是保护企业的一种方式。因为作为招聘企业来说,他们深知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用不上,无论是CAD、Photoshop亦或是3DMax、Sketchup等作图软件基本上没有一样精通,把他们招聘进公司,公司做了大学老师们应该做的事,教他们把这些常用的软件从会用到熟练。而这个专业跳槽的频率也很高,他们一旦学成,就会跳槽到待遇等各方面更优厚的单位去了。真正一毕业就能派上用场的学生很少,要么是在校期间自学的结果要么是花钱上培训班接受了外界的专业培训。所以很多园林专业的毕业生都感慨,上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很快变成生产力的很少。

四.双师型教师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引进人才一般都是博士,园林专业也不能例外。进入高校的园林专业老师大都是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生阶段都以科学研究为主,虽也能接触一些横向课题,但大都以规划设计类为主,很少能参与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具体的事项,由高校毕业之后再进高校,进而由学生身份转变成教师身份。这种培养模式在传统研究性学科非常适宜,但是在园林专业这样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就显得有些被动和不合时宜。很多园林专业的老师,上课多以讲授理论教学为主,当涉及到实践部分的时候,仅仅照本宣科,因为很多实践知识他们也没有经历过。这样不仅耽误了学生,更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亦或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老师上课仅讲授基本命令的操作,而能把几门专业课程综合起来,在风景园林美学、设计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性的园林景观设计设计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等的操作几乎没有。情况更糟糕的是,十年前上课的内容,到现在还在用,基本上没有更新,这无论是对学校的长远教育还是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学生就业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要能使毕业生良好就业,就应该在师资结构方面进行适当调整[4]。“双师型”教师是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要求,以能力和技能为职业教育理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5]。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教育中,师资配备是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要很强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参加两个职称系列的评审,即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和其所学专业对应的专业职称。园林专业的教师除了可以评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也可以参加工程技术系列职称的评审,即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工程师。园林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从现场调查、设计构思到最后的建设施工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所以笔者认为,高等院校(不仅仅是职业院校)设置园林专业的老师也都应该是“双师型”的,对教师有一个基本要求之后,才能鼓励更多的老师去参加工程系列的评审。目前园林专业的教师大都只参加教师系列评审,而很少有老师去参加工程系列的评审,因为工程系列的评审尤其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评审非常难,除了有发表的文章之外,更需要实践项目的支撑。目前,由于高校园林专业的部分老师参加了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所以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课程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所参与的实际案列来讲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学生,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和生动的学习,但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这些与施工工地实践经验紧密相关的课程就很少有老师能够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授,学生上课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跟时间脱节,学习效果也不佳。

五.园林专业“双师型”教师解决途径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职业注册制度,而美国有47个州都实行了风景园林设计师考试注册制度,相关人员只有通过了由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注册管理委员会举行的注册考试才能执业[6]。所以要想推行“双师型”的园林专业教师,首先应在在职业制度上完善。其次就是要求园林专业老师有条件的都实行“双证”上岗,既要有教师系列支撑,更要求工程系列支撑。同时针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是企业里面进行专业的实践、挂职锻炼和现场考察,要多渠道的从社会上聘请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进行兼职任教,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使园林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更加完善,推进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宋建军.邓健剑.甘德欣.园林学科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工作调适――基于园林升格为一级学科后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刘滨谊.园林学科发展坐标系初探[J].中国园林.2011.06.

[3]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11.59~62.

[4]郑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5]张宝强.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2010.10.

[6]金云峰.简圣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园林系课程体系[J].中国园林.2011. 02.

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园林史;课程教学;思考

项目基金:吉林省高教学会高教科研课题2016年度立项课题以延边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导向的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6D23)成果;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民族院校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GH16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0584);延大科合字(2015)第17号课题共同资助

中图分类号: G642;TU-098.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1.075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社会对高级园林专业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本科园林类专业的院校有200余所。园林是一门跨学科、多领域的复合型专业,涉及植物学、林学、园艺学、建筑学、风景园林学等多个学科,强调基础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融会贯通。

《园林史》主要阐释园林的起源、演变、发展规律及其特征,论述物化为园林的外在形态、风格、体系,内容涉及世界园林几千年的发展与变迁,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延边大学园林专业开设《园林史》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园林史》课程可有可无,用处不大。本研究主要论述园林史的教育功能,并结合《园林史》课程教学中的切身感受,探讨了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园林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从而提高园林类专业史论的教学。

1园林史的教育功能

园林史知识涉及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内容丰富全面。如果不重视《园林史》课程的学习,势必会导致学生对园林的历史渊源知之甚少,甚至不能客观评价古典园林取得的丰功伟绩,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园林史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园林规划设计能力。

1.1 园林史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园林知识的本质

通过《园林史》课程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中外古典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从园林的最初形式、发展等方面了解园林的发展历程,熟悉园林规划设计的创作渊源和文化内涵。

1.2园林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园林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外园林经典案例产生的历史条件、人文背景、设计者和使用者,深刻理解园林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从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如何传承历史上经典的园林景观,尤其是中国古典园林,并最终设计出真正具有时代精神的新时期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3园林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

21世纪竞争的关键因素是人才,而人才的水平主要取决于个人综合素质,掌握多个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并融会贯通,是当今社会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园林史》课程内容庞杂、学科综合性强,涉及历史学、文学、美学、建筑学、园艺学、植物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园林史的教学能够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

2 园林史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学方法传统,上课氛围沉闷枯燥

延边大学园林专业成立十余年,教学方式为传统的讲授法,大部分是单向的、静态的灌输方式,上课环节显得单调和枯燥。大多数学生上课时忙于记笔记、考试前忙于背笔记,考试结束后发现学了一学期竟收获甚微,导致考试过后许多学生在总结课程学习,面对各种源远流长的典型园林实例也不辨源流,摸不清头绪。

2.2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热情不高

部分学生对园林史课程的重要性没有深刻的认识,认为该课程属于纯理论内容,不如园林设计、园林制图等实用强,对以后的就业帮助较小。这种心理导致部分学生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园林史的教学效果。

2.3 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目前我校园林史课程的考核形式是期末闭卷考核,课程最终成绩由卷面分数(70%)和平时成绩(30%)两部分构成,很多学生认为平时不用认真学习,只要考前一周挑灯夜战,死记硬背,通过考虑即可,而削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园林史课程内容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3《园林史》课程教学思考

3.1教学方法的改革

《园林史》课程内容庞杂,涉及学科丰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采用单一讲授法,打破原有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根据不同讲授内容,采取多种教学法,提升教学效果。如采用联想式教学法,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并分析、归纳和整理,将同时代的园林进行横向比较,同时还将古代与近代、当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特点及趋势进行纵向比较,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另外,案例教学法也是当前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由学生通过阅读案例,查阅资料,并进行萃取案例中的精华之处,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时及授课内容适时使用案例教学,使学生深刻领会不同时期的园林特征,真正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

3.2 创新《园林史》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效果和衡量学生掌握课程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教学重要内容之一,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整体水平。以往的《园林史》课程考核主要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致使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即便有的学生成绩不错,但大多局限于字面理解,没有做到融会贯通,没有真正达到教学的要求。

随着多样化教学法的应用,《园林史》课程的考核环节也应该由传统的闭卷考试改为多种评定方式相结合。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手绘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加深对园林史重要知识点的理解。

园林史包含了人类无数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创造自然的过程,包含了人类对生存环境理解的重要历程。正确认识古典园林发展历程,汲取其精髓服务现代教学,需要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严俊鑫,刘晓东,王竞红,等.高等农林院校园林史教学新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04):453 - 456.

[2] 母洪娜,孙陶泽. 联想教学法在《园林史》教学中的[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8(08):267-269.

[3] 另青艳.案例教学法在中外园林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5):87-90.

[4]戴代新,王敏.同济大学景观学系本科生态规划设计教学的探索[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

[5]杨学成,林云,徐正春.园林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03).

[6]张毅川,赵兰枝,齐安国,乔丽芳.谈农林院校园林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