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团队团建活动

团队团建活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团队团建活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团队团建活动

团队团建活动范文第1篇

(1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212 2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从技术创意到产品市场化活动,需要团队协同完成,团队健康发展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基础。文章通过对参与创新工作的人员访谈,分析了创新活动中团队建设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从四个方面即创新目标认同、团队成员素质能力、团队领导和团队情绪等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了解决创新活动中团队建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创新;团队建设;对策

中图分类号:C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1.004

作者简介:余建年(1953-),女,原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现任教于武汉东湖学院管理学院管理,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张焱(1962-),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07

基于团队建设课题的复杂性和模糊性特点,本文通过对4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创新活动的人员访谈,对创新活动中的团队建设进行了探讨。其中M公司为美国一家中型IT企业,受访者是该公司研发部高级工程师;J公司是武汉一家中型电子产品公司,受访者为该公司高级营销主管;H公司是一家著名IT公司在武汉的分公司,受访者为研发部工程师;W公司是某大学教师创办的电子类企业,受访者是该公司的创始人。访谈时间持续了约一年,访谈后对企业创新活动中的团队建设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本论文并不对几位受访者的调查资料一一进行介绍,而是集中于调查结果的归纳和总结,侧重分析创新活动中团队成员包括团队领导的行为表现和互动特征及问题,提出解决创新活动中团队建设问题的对策。

1 创新活动中团队成员互动的特点和问题

1.1 创新目标认同

不论是创业企业的创新,还是形成企业的创新,都存在着团队成员对创新目标的认同问题。受访的4家企业人员无一例外地肯定创新目标认同的重要,并提供了认同问题的各种表现。访谈信息表明,创新目标的认同问题包括:①对创新目标的可靠性成功性的质疑(创新目标的技术可能性,市场化可能性等);②创新活动的财务成本费用的抱怨(过多导致其他企业经营活动经费的挤压,过少创新任务无法完成等);③对创新活动的管理方法方式的抵制(绩效考评的短期性和创新工作及创新效益的长期性矛盾,创新团队之间的竞争性关系管理);④对人力投入创新活动的风险控制的不认同(长期人力资本投入的回报可能性的怀疑)等。虽然怀疑一切是创新活动的精神主旨,但团队成员对任务目标的怀疑,会大大销融团队的执行力,导致创新目标的延迟、夭折和失败。

团队成员对创新目标的认同和以下三点相关: 一是对团队领导的信任,成员信任度是对创新目标的认同的基础。成员信任来源于对团队领导的能力水平和创新成功可能性的认可,尤其是团队领导已经有了成功案例的团队中,团队成员对创新目标的认同度最高。二是团队成员的团队地位。如果成员和团队领导的学术水平,经验知识,能力水平靠近,则信任度可能较低,相反当二者之间的差距较大时,成员对领导的信赖较高,从而导致对创新目标的认同度较高。此外团队成员在团队中的地位也会影响对目标的认同,在团队中地位较高的成员往往具有较多的质疑取向和质疑特权。三是团队领导的说服能力。当团队领导的说服能力较为强大时,团队成员对目标的认同也较高,反之则低。

1.2 团队成员能力差异导致的矛盾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是创新团队任务完成的矛盾焦点,4家企业受访人员调查材料均显示,“猪一样”的队友影响了创新工作的按时完成。

创新团队的工作大多以“部分之和”的形式展开,多人或多部门的合作是任务完成的保证。团队工作流程的上下游,创新项目的协同部分,相互牵制,互为因果,团队成员的工作绩效,受到其他成员的影响很大。这些影响因子包括创新团队成员的能力水平、能力偏好、工作特点、工作态度等,如果不能很好地认知和控制团队成员的差异,就会使创新工作的合作大打折扣,导致创新任务的进程缓慢,创新工作质量不高,降低了创新工作的效益效率。突出表现是当工作任务的最后期限(deadline)到来时候,创新总体计划由于个别成员能力低下致使团队无法完成任务。

1.3 团队领导的角色扮演

创新活动是创新活动领导者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任务的过程,领导的作用甚大。在创新活动中,领导的角色不明是团队建设的负面因子。

经理角色理论(明茨博格,1973)指出了领导者在团队活动中应扮演的的角色风格,包括人际角色、信息者角色、决策者角色,这三大角色体现了创新活动中的团队领导的管理职能。领导者的人际角色,表现为履行组织象征性的头脑角色,履行组织法律和社会义务,激励指导下属,保持外部接触和向成员提供帮助及信息的能力。信息者角色的表现为,领导者应是组织的信息枢纽,能从外部和下属获取信息传输给其他组织成员;具有及时向外组织计划、政策、行动和结果的信息的能力,是本行业的专家和创新者。决策者角色则充分体现领导者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制定创新计划的能力,尤其是当创新活动面对巨大突然的混乱时具有负责采取正确行动的能力,以及为创新团队制定工作日程、寻求权威帮助、从事预算和资源分配、为下属制定工作计划等能力。

访谈材料表明, 这4家企业中 M公司的领导在管理上角色最为清晰, 其研发团队成员在工作任务的完成中能够强烈感受到组织的支持和控制。而H公司的领导则表现最为模糊, 造成团队建设阶段不明、 群策不动、 情绪不顺和冲突频发, 调查表明, 团队领导的角色越模糊,负面行为越多,对创新越不利。

1.4 创新活动中团队情绪问题

情绪是个体或团体需求是否能得到满足的内心体验,并引起相应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表现。创新活动的情绪表现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的压力反应;另一类是团队创新气氛。创新活动中,工作者的心境会影响团队创新活动的行为。创新活动情绪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三个层次:心境、热情与激情。

积极情绪是创新成功的伴随物,也是创新持续进行的保证。积极情绪产生来源首先是个人能力和任务的匹配所带来的自信;其次是对创新活动的探索愉悦,以及个体得到团队领导的认同的自豪,三者构成了创新活动成员的满意感.

消极情绪则来自于对创新工作的厌恶,或来源于创新工作的压力.其中压力是创新活动中最典型的消极情绪来源。压力是个体对影响自身利益的挑战和威胁所作出的适应性情绪反应,适度压力可以激励员工的努力程度,而过度压力则可以造成个体的反应衰竭,降低创新能力。

情绪强度的层次和创新的成效也有一定相关,创新是人脑对大量信息的处理过程,需要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心境在创新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保证任务完成的工作情绪反应。而激情可能不利于创新工作的完成。

访谈者都表示,创新活动中团队气氛对创新活动的影响很大。团队领导者的积极鼓励和暗示,成员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和正面情绪的表达,是形成良好的团队情绪氛围的基础,为成员的创新活动和团队合作提供了保证。

2 创新活动中的团队建设路径

通过对4家企业受访人员的访谈, 笔者对创新活动中的团队建设的特征和问题有了大致了解。创新活动的团队建设路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2.1 强化团队成员的认知、行为和情绪管理

创新活动中团队成员的行为受到三种特性因素影响,首先是认知,即全体成员对创新目标的认识与认同,认知管理是团队对成员思想上的指导和组织,是对未来创新活动的预备,具有导向作用。其次,为保证团队成员在创新行为上的高效率和可靠性,应做好团队成员的筛选工作,避免“猪一样”的队友出现,降低了团队创新的效率效益。除了能力以外,团队成员是否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意愿也是重要筛选标准。第三,保持团队活动的积极情绪,提供正面积极的工作场所氛围,其中,领导的情绪表达是保持团队正面情绪的重要基础。团队建设正是通过这三个要素,影响团队成员的行为,从而影响力创新活动的运作和结果。

2.2 发挥团队领导在创新活动中的特殊作用

团队领导分为创新活动的创意提出者和创新活动的管理者。前者对创新活动的整体完成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并具有完成任务最大的热情。在4家企业中,WANG公司的受访者即是这一类型。身兼大学教师和公司创始人双重身份,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体力,但一直感到力不从心。团队建设问题时常困扰他。通过访谈,他明确了创新活动团队领导者的角色,即自己既是公司技术创意者和创意产品市场化的完成者,更是企业管理者和团队建设的领导者。其他3家企业的受访者则属于第二类,即创新团队的管理者的行为。不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领导者,从团队建设角度,都应体现出人际角色、信息者角色和决策者角色的特征,通过鲜明的管理职能活动完成创新任务。

3 结语

本文通过4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从事创新活动的人员访谈,总结了企业创新活动中团队建设的特点,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具体而言,首先,创新从本质上必须通过团队活动得以完成,因此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在创新活动中,成员对创新目标的认同,团队成员的能力素质,团队领导、团队的情绪氛围对团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创新活动的领导者分为两类, 即创意提出者和创新项目管理者, 他们在创新活动中都应通过人际、 信息和决策者的领导角色扮演, 履行创新活动的团队管理职能。

本文的局限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本文的研究只基于4家高新企业受访人员的访谈, 有待于大样本的检验; 二是访谈资料的获得是基于受访者自己的陈述, 可能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三是对影响团队建设的因子之间的关系、 动态的反应缺乏分析阐述, 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徐璞,戴昌钧.企业内知识创新活动的过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3)

2 林越亮.熊彼得创新理论及对我国创新驱动型经济的启示[J].中国电子商务,2014(15)

团队团建活动范文第2篇

一、举行班级文化评比活动,增强班集体的智慧与团队精神

为营造更加和谐融洽、优美的校园环境,构建“积极、和谐、文明”的班风,积极发挥班级文化的作用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我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以“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展现班级特色”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

各班级积极响应,紧抓时代特色,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选定合适的主题,精心构思,分别从班级的环境卫生、教室布置和学习氛围等方面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教室的布置,既保证了统一和谐,又各有特色,各有亮点。有体现同学们学习上你追我赶的各项技能比赛计划,有展示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书,有独具匠心的“书画展”,有的班级布置了学生亲手剪刻的纸工作品,写上美好的祝语或自己的理想 ,有的班级将学生的优秀学习作品张贴,让学生们为自己的努力而欣喜,还有的班级张贴了“身边的好人好事”……各个班级新颖的构思,精美的设计和布置无不洋溢着浓浓的创新氛围。一副副惟妙惟肖的作品呈现在教室的每个角落,体现了各个班集体的智慧与团队精神,体现了班级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了自我风采。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增强中职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生在学校的“第二课堂”, 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职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在学生处组织领导下,学校开展了校园歌手大赛、乒乓球比赛、诗歌朗诵大赛、演讲比赛等,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而没那方面特长的学生,也都参加了进来,当拉拉队,为参加的同学比赛出谋划策,增加了全班的凝聚力。

三、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我们知道: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宗旨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为此,在教学中加大实践环节力度,举办技能比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团队精神。

在准备学校的技能竞赛过程中,各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和合作创作。技能竞赛对职业学生是极具吸引力的,这些技能竞赛是以小组形式出现的,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展示其个性化的创作技能和娴熟的技艺,他们比任何时候都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表现出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学生的精神风貌。技能竞赛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使小组有一种“成就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在不同的比赛形式下,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一展自己的风采。竞赛不仅促进师生共同进步,还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小组之间、成员之间团队合作、相互竞争的精神,提高了就业的适应性。

四、举办多种形式的教育讲座,有针对性的培养中职生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团建活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团学活动 团学干部 感召力

学风是人们在从事学术工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高校学风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学风是校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校风的核心。良好的学风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因此,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准,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学生就业市场化及价值选择多元化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是所有高校的共同认识,还是社会和广大家长及在校大学生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1]。团学活动是高校基层团组织发起、组织实施的一系列由在校大学生广泛参与的诸如科技、体育、文艺、学术等方面的活动,因此团学活动就成为高校学风建设诸多载体中的一种。

1.学风建设与团学活动的密切联系

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大学生培养成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是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基本任务。高校要更好地发挥共青团组织培养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的发展。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内容之一,团学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对于学生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校园文化对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积极作用,成为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因素。高校团学活动与学风建设密切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团学活动与学风建设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使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团学活动与学风建设密切结合,才能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其次,高校团学活动与学风建设在内涵上是融合的。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主力军是共青团和学生会,学风建设的核心内涵与对大学生开展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素质教育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最后,团学活动与学风建设形成互利关系。高校的团学活动推动和促进着学风建设;学风建设为团学活动指明方向和明确任务。团学活动与学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增强团学活动的针对性,又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有效性,扎实营造有利于优良学风建设的氛围。

2.团学活动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2.1开展学科竞赛,营造学术氛围。

团学活动的丰富多彩,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高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团学活动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推动是其他活动形式无法比拟的。团学组织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学术科技活动,例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在这些活动中,团队成员明确分工,相互协作,遇到问题时各抒己见,进行深层次的讨论和争辩,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系统化,认识深刻化。团队成员在专家的指导下查找资料,从不同层面与角度来探讨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在此过程中容易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这类型的团学活动以其内容的科学性、形式的自主性、学术成果的创造性等,在校园中形成了一种自由、民主、平等、开放和竞争的学术文化环境。这些都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确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团学组织开展一些科技竞赛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育人环境和学术文化氛围,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2.2发挥团学干部在班风学风建设中的表率辐射作用。

高校团学干部一般都是经过选举或竞聘产生的有一定素质的大学生,他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二级学院的团学干部,主要由二级院团委管理,负责组织开展二级学院的一些团学活动。二是校级的团学干部,主要由校团委负责日常管理,负责组织开展校级的一些团学活动。这些团学干部都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同时在开展团学活动中他们又是组织实施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是开展团学活动的主要力量。抓好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三方面加强培养:第一,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团学干部进行思想教育,例如:开展青年培训班、大学骨干网络培训等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第二,发挥团学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团学干部来源于学生,分散在学生寝室、班级等各种集体之中,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熟悉学生的学风状况。所以他们能及时向辅导员、班主任反馈宿舍、班级的学习状况及思想动态,从而使辅导员、班主任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教育活动来促进学风建设。另外在得到任课教师的同意后,协助任课教师收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和对教学的意见建议,经梳理分类后,用得体的语气形成书面材料,与任课教师沟通。这项工作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激发教师教学相长的热情。第三,发挥团学干部的辐射表率作用。引导团学干部刻苦学习,严格遵守校规校级,成为自身所在集体的表率,在学风建设中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团学干部是团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在团学干部身体力行的影响和带动下,促使广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兴趣反作用于第一课堂的学习,发挥团学干部的辐射作用。

2.3充分发挥团学活动在学风建设中的感召力。

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是在校大学生自己的组织,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层组织之一。高校的学生教育及管理部门离不开团学组织,这是学校了解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的有效途径[3]。学校的一些育人理念通常要经过团学活动具体实施与贯彻落实,如为了贯彻学校确立的“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理念,团学组织积极在校园开展感恩节晚会等系列活动,激发大学生潜在感恩意识,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高校每年暑期开展三下乡活动,让大学生下基层、访企业,把自己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而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团学组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同学的参与,促进了一大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提高高校团学活动质量非常重要,学校应该结合团学活动的开放性、基层性、自主创新性等特点,让其充分发挥在学风建设中的感召作用。

2.4增强团学活动在学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高校团学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它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视野的拓宽、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校团学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组织策划、沟通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抓住机遇,适时组织开展班风建设。如开展班风主题班会、邀请考取知名高校、研究所研究生及在一些知名企业就业的学长回来给同学们作报告,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每学年的迎新和新生入学教育,是学校团学活动在新学年的头一项重要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风建设由此拉开序幕,团学组织围绕在学校的总体安排下,精心设计策划团学活动。新生入校以后团学组织开展的招新工作、迎新晚会、新生才艺大赛、新生篮球联赛和大合唱比赛等活动,丰富了新生的业余生活,使他们尽快进入大学的生活学习状态之中。另外通过参观一些红色教育基地、校史馆等活动,加强了学生的爱国荣校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班风学风教育、学籍管理教育、校园服务介绍、社会实践、学术科技活动等都属于营造优良学风建设氛围的活动。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团学活动的落脚点,同时学风建设又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以团学活动为抓手着力推进。高校团学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在学风建设上求质量,努力打造高质量的团学活动,使团学活动成为大学生展示风采和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葛春晓.浅谈高校学风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2):6-8.

团队团建活动范文第4篇

团建是团队建设的简称,是企业为了增加员工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举办的活动,常见的团建活动有吃饭、旅游等等,主要是为了在这个过程中让员工们快速的熟悉起来,更快凝聚在一起,而团建往往更注重团队成员的参与性,所以举行团建还是有必要参与的。

什么是团建对于一些刚走进社会的人来说,可能对于很多方面的知识都是一知半解,有时候同事或者是上司说到某个词语或者是某个句子的时候,往往会一头雾水,例如上司说团建的时候,可能就有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了。

团建其是就是团队建设的简称,也就是一些企业为了增加员工的团体意识和协作精神举办的活动,例如一起吃饭,一起旅游等等,这样能快速的员工们彼此熟悉起来,从而更快的凝聚在一起。

在一些大公司,团建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每一个小组由一部分员工组成,通常在团建的过程中,会更注重团队成员的参与性,所以说当我们去一个公司的时候,若是要举行团建,没有非常要紧的事情还是要参加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团队团建活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社团 综合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051-02

学生社团文化的繁荣是目前高校校园文化的一大景象,高校学生社团由志趣相投、爱好一致的人聚在一起而组成,他们在社团建设的过程中,具有充分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在社团开展活动的过程中,他们要接触到很多的人和事,这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学生社团建设,才能让参与社团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最大的提升是本文要探讨的,本文将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一、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高校学生社团类型多样,包括理论研究型、学术科研型、兴趣爱好型和志愿服务型等,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学生社团的建设,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档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活动中,对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非常有帮助的。理论研究型社团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体现得尤为明显,其他类型的社团也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度过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途径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集合起来的,是同学们在紧张的课业之余,放松心情,寻找志同道合朋友的一个方式。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文艺、体育、摄影、写作等等,可谓是无所不包,能很好的充实学生课余生活。更好地进行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打造更精品的社团活动,能够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到更多课本之外的知识,体会到别样精彩的大学生活。

3.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深入发掘自身潜能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学生自己发起、组建,并进行活动的一个学生组织,在社团活动组织和开展的过程中,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合作,互相激励和学习,共同研讨和解决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隐藏在他们各自身体里的潜能,引导他们深入地进行自我挖掘,进行自我提升。

二、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对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完善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积极进行社团建设,让大学生在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积极能动性,去探索社团发展的方向,探讨活动开展的方法,能够激励大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进行自主探讨和研究,这对于完善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同时,在社团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必须去面对很多不同的人,碰到很多不同的情况,并且要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2.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高校学生社团是一个完整的小集体,他们因为兴趣爱好而集合在一起,并且朝着社团更好地发展的方向而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必须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让社团建设得更好,这样一个团结协作的过程,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在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也会产生意见上的分歧,需要他们去协商和讨论,,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地让自己在一个团队中发挥作用。

3.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社团成员不仅需要去社会上寻求社团发展的资金支持,也要经常会组建队伍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行动来服务社会,在这个与社会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他们的实践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提高。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也会经常将自己的成果向社会进行展示,来寻求社会的认同,在这个展示的过程中,社会对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认识,为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做好铺垫。

三、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途径

尽管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也得到了卓有成效的发展,但在建设上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活动经费不足,社团稳定性不够,一味追求大规模等,只有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才能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地更好,让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得到锻炼,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

1.多项举措推进社团精品化发展

现今高校学生社团存在普遍的问题就是一味追求大规模,社团显得大而空,只顾收会员扩大规模,开展活动时会员却又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归属感,很难让大学生在社团的建设过程中得到提升。要想真正让高校学生社团得到发展,让大学生得到锻炼,必须坚持走精品化发展之路,将社团建设成一个小而精的组织,拥有自己的精品活动,拥有自己的会员,改变外界对社团大而空的看法。

2.多方努力保持社团稳定传承

高校学生社团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稳定传承,尤其是一些兴趣爱好型的社团。高校不少社团经常会出现因为人才短缺而难以维持的情况,进校的新生对社团感兴趣的同学多,社团就好发展,对社团感兴趣的同学少,活动就开展不下去。要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应对这种情况的机制和方法,建立完整的一个会员培训体系,真正地让社团稳打稳扎地走下去,而不是一届一届地越来越弱。

3.多种渠道寻求更大经费支持

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高校学生社团都面临着经费紧张的问题,他们的发展需要寻求更进一步的经费支持。除了社团自身的会费收入外,更要鼓励广大社团人员积极对外进行拓展,深入社会,积极寻求社会资金的支持。此外,在社团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地提高社团活动的品质,以此来争取学校的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 张玉芬.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素质教育的思考[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