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控制电路;设计计算
1.技术背景
起重设备或重型炮塔之所以能够360度旋转是由于起重设备或重型炮塔与车体之间安装有压力轴承,通常压力轴承分别由上座圈、滚珠、下座圈组成,并通过滚珠将上、下座圈连接为一体。上座圈连接起重设备或炮塔,下座圈连接车体。拆卸时必须将滚珠取出才能使上、下座圈分离。 由于该部分机构外露,易 受到灰尘、砂石颗粒、雨、海水进入而使得滚珠、轨道锈蚀而影响炮塔旋转,因此在平时的维护保养时,经常需要对轴承上下座圈轨道进行清洗和滚珠更换,由于起重设备、坦克炮塔座圈的尺寸大,滚珠数量多(滚珠直径一般为25mm,数量通常100个以上),且取出滚珠的通道的出口周边具有很多会妨碍人们活动的装置,传统的滚珠取出工具既费力又费时,导致取出滚珠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也很低,还容易造成相关的零部件出现损坏等情况。本设计在于通过擒纵控制机构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种可高效、快速取出位于起重设备或重型炮塔与车体之间压力轴承的滚珠,降低取出工作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并可避免相关的零部件出现损坏的便携式坦克炮塔座圈滚珠提取装置。
2.擒纵控制电路原理
如图1所示,擒纵控制电路由检测开关、整形电路、驱动电路、继电器、及线圈5部分组成。
擒纵控制电路原理为当永久磁铁磁力吸附金属弹子时,金属弹子接触位于永久磁铁表面的检测开关,检测开关产生开关信号,开关信号通过整形电路,去触开关信号的毛刺,整形处理后的开关信号控制继电器吸合,使电源电压通过继电器加载于线圈上,线圈与磁罐及衔铁共同构成电磁铁,电磁铁线圈通电后,对衔铁产生产生电磁吸合力,带动连接在衔铁的擒纵杆一起运动,将金属弹子取出,金属弹子快速运动到机械卡槽时,靠运动势能将弹子与永久磁铁剥离;当弹子脱离永久磁铁时,检测开关开关信号发生变化,经整形电路整形,驱动电路驱动后,关断继电器,电磁铁线圈断电,靠弹簧力将擒纵杆推回原位,完成一个擒纵行程。
其中,所述检测开关可以是:电容式接触、电感式接触开关、光电接触开关及机械式接触开关5种类型。
3.检测计数电路原理
如图2所示,所述检测计数电路由反射式光电开关、十进制计数器、七段译码器及数码管四部分组成。
当金属弹子通过所述反射式光电开关时,产生一开关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会触发十进制计数器加1,十进制计数器输出与七段译码器的输入相连,十进制计数器累加结果经过七段译码器译码后,形成BCD码,而后送入数码管进行显示,数码管显示的是十进制计数器对通过弹子数的计数结果。
4.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匝数的设计计算
4.1磁力罐筒设计结构及磁力计算
右下图3所示的为磁力罐基本设计形式,产磁罐筒设计为全封闭的管式结构,分别由磁罐(工业纯铁)、电磁线圈、衔铁组成。
由以上所描述的擒纵控制电路,控制衔铁的功能性轴向移动。通常采用常规电磁铁吸力计算公式(式1)进行实际计算和和功能性设计:
(式1)
式(1)中各参数为:
F ―― 为电磁铁吸力(公斤);
R ―― 为衔铁半径(厘米);
δ―― 为衔铁的最大行程(厘米);
μ0 ―― 为空气导磁系数,其值为1.25×10-8亨/厘米;
z ―― 为衔铁插入线圈的长度(厘米);
lc ―― 为磁罐内壁的高度(厘米);
IW ―― 为安匝数(安匝)。其中,
I ―― 为流过线圈的直流电流(安培),
W ―― 为线圈匝数(匝)。
G ―― 为单位长度上的磁导,叫做比磁导(亨/厘米),计算公式如为:
4.2 计算比磁导g
比磁导指单位面积的磁导,可通过( 式2 )进行计算
( 式2 ) 式2中 d ―― 为衔铁直径(厘米);c ―― 为磁罐内壁直径(厘米)。
可以看出,式1、式2中,r、d、δ、z、lc及c 6个参数均由磁罐的结构决定,当磁罐结构设计完成后,6个参数均为固定值,且μ0为常系数。
4.3常系数K的计算确定
取常系数:
( 式3 ) 则式1转换为式4:
( 式4 )
所以,当磁罐尺寸确定后,吸合力F、线圈电流I和线圈匝数W三个参数按照4式进行计算。
4.4抓取弹子全行程的最大拉力确定吸合力F
根据力平衡原理第4步骤的计算公式为:
( 式5 )
其中
FS1 ―― 为随擒纵杆运动的所有部件与取弹子器壳体之间的静态摩擦力;
FS2 ―― 为弹子与坦克结构间的静态摩擦力;
FG ―― 为擒纵杆弹簧的最大弹力,这个力用来使擒纵杆取弹子后复位,设计中取FG=FS1。
FS1及FS2静态摩擦力计算公式为:
( 式6 )
其中 μs ―― 为物体间摩擦系数,为与材料有关的常系数,设计选定材料后查表可以获得。
Ni ―― 分别为为随擒纵杆运动的所有部件及弹子的重量(公斤)
4.5按照设定的电源功耗确定线圈电流I
采用直流电磁铁,可以用公式7确定线圈电流I:
( 式7 )
其中, W ―― 为选定电源的输出功率(伏安),按照80%计算。U ―― 为电源电压,单位(伏特)。
4.6线圈的截面积的设计计算
线圈的截面积与电流的关系如公式8所示:
( 式8 )
其中,j ―― 为电流密度(安/毫米2),对于短时间工作的磁铁,取值为12~30安/毫米2,在具体的设计中,j取值为中间值21安/毫米2。
4.7线圈外形设计计算
如图3所示,线圈截面积q、线圈匝数W及线圈外形的关系为:
( 式9 )
其中
QM ―― 为线圈导线截面的实际面积;
fk ―― 为填充系数,这一值决定于导线形状、导线直径、绝缘厚度、绕线方法等,本设计fk取值为0.535。
根据公式9,在线圈截面积q、线圈匝数W确定的前提下,按照选定的外形尺寸c、d,可计算出lc,或根据lc可设计出c与d。
将计算出的线圈外形与磁罐结构尺寸进行比对验算,根据验算结果进行必要的重复计算和调整,得出最优设计计算参数。
以上为基于便携式取滚珠装置擒纵控制电路及磁力罐结构设计与计算,通过设计与计算,为便携式取滚珠装置的整体设计结构及尺寸确定和功能实现,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基础设计条件。
参考文献:
[1]王宗培,程树康.步进电机的齿层比磁导法模型[J].电世界, 1988.
[2]刘瑞芳.混合式步进电动机静态力位移特性的分析计算.太原工业大学电机系,1996.
高一政治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知识点
一、紧紧抓住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是什么?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这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与以个人主义为原则的资本主义思想道德的根本对立之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有哪些重要内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
(1)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3)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7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三、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1、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7-108页“四个观点”材料,并思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应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催生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道德观念。与此同时,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也利用市场经济的弱点,侵蚀人们的思想、败坏人们的道德。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越需要不断丰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
高一政治必修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知识点整合
2.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经济与政治基础》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经济基础知识和政治基础知识两大部分共九章内容,教学过程中感觉在教材编排上、知识点叙述上有众多地方值得商榷,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顺序重新编排和对知识点重新解释,不能照本宣科。现对教材编排和知识点设置方面提出三点看法:
1.知识点的承接不严密。知识点之间缺少内在联系和系统性,比如,“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被安排在第四章“面对市场经济中”的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来讲,这与前面第一章“生活中的消费者”第一节“商品中的商品价值量”的内容相脱节,“商品价值量和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以通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贯穿起来,在实际教学中应把“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这部分内容放在“商品价值量”知识后面来讲,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2.以点代面,重点不突出。教材从内容上来讲,涉及经济基础知识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所有知识点,但大多是点到为止,没有进一步的阐述,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重点不突出。比如通货膨胀知识点只是放在“读一读”栏目里面一笔带过,没有做深入阐述。通货膨胀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对通货膨胀知识全面理解和重点把握后,才能分析和解释经济生活中众多的经济现象,因此在讲述货币这部分内容时,要把通货膨胀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来讲述,并引领学生用通货膨胀知识来分析生活中经济现象。
3.知识点论述不严密。比如:教材在讲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教材P30)时,说“兼并的正式说法是收购”,这个说法值得商榷。兼并的外延大于收购,两者有区别。兼并是吞并或吸收被兼并方的全部法人财产,从而实现产权转移,被兼并方消失,既表明一种结果,也形容一种形式。收购既可以全部收购也可以部分收购,仅作为一种过程。在教学中要列举案例让学生了解兼并与收购的联系,但也要让学生知道两者的区别,不应该笼统说成“兼并的正式说法是收购”。
二、处理好传统教授与多种教学手段的关系
单纯的传统教授直接影响着《经济与政治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大多《经济与政治基础》教学手段还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授上,教学手段单一,讲授照本宣科,没有理论联系实际,使经济与政治基础课空洞,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影响着教学有效性。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调查中发现,除“部分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够重视”、“相当学生学习投入不足”等原因外,还与“教学内容较为空洞,理论联系实际不够”有很大关系,认为“不能以理服人,教条化倾向严重”占调查学生的48.5%。
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经济与政治基础》课程教学有效性。五年制高职入学新生都是90后,计算机和网络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能更好地让他们接受和认可。在实际教学中应紧密结合知识点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在《经济与政治基础》课程第二部分政治基础知识教授时,根据知识的理论性强、比较抽象的特点,紧密结合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实施录像教学,通过观看《改革开放30年纪实》视频,让学生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地感受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政治方面取得的重大成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政党制度、国家制度,进而提高课堂效果。还要针对《经济与政治基础》教学内容相对枯燥的特点,在选择教学手段上注重趣味性,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由被迫学向自愿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教授纸币知识点时,应查阅收集我国已发行的五套人民币和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图片,把我国纸币的发展过程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我国纸币的发展与世界主要国家的纸币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授“企业的经济效益”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列举大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和企业倒闭的案例,引领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并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等等。
三、处理好传统评价与多样化评价的关系
《经济与政治基础》课程是一门公共必修课,不能把考试作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应把传统评价与多样化评价相结合,上课演讲、平时作业、平时闭卷与期末开卷多样化考评结合起来,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及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1.上台演讲考评。每节课都给学生留一个问题,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资料,课前10分钟随机让两名学生上台演讲,通过上台演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广泛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价值规律基本内容时,让学生课后思考价值规律的合理性,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上台演讲,在全班引起激烈的讨论,总结出价值规律在市场经济中还具有缺陷。
2.平时作业考评。在注重作业上交次数的同时,还应注重作业的质量、学生的作业态度等。在学期初,把教材教学计划、作业题型划分为几个段落。在授课过程中,根据讲课进度分段布置作业。随着教学计划的推进,分段收回作业、检查、批改、评分,累计出作业成绩,实行倒扣分制。
3.上课回答问题考评。在实际教学中,注重通过师生的互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多数同学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或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实行上课回答问题考评。在开学初第一节课上明确规定,凡是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根据回答的情况实行加分制,通过加分制来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被动思考转向主动思考,由被动回答转向主动回答,达到活跃课堂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效果。
【关键词】经济法 教学方法改革 “案例-互动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提出,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我国20世纪80年代引入案例教学法,之后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法律教学、企业管理、中医教学、经济数学、导游专业等学科和专业。[1][2]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开始注重案例教学,因为一些来自企业经济管理的真实案例和情境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的教学效果可以得到相应的提高。
互动式教学法源于上世纪70年代,英国学者布列克里局等人在对师生互动模式研究作出概括,认为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过程主要是师生之间重新界定情景定义、修改策略、进行磋商的过程循环往返的过程。因而师生之间的互动便不再完全是由一方控制的,在更多的课堂教学情景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需要经过“策略”和“磋商”这中介得以实现的。[3]国内一些学者认为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借助沟通、交流、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愉悦、真诚、和谐的多元互动环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学习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相互促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方法。[4]
与法律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相比,会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具有经济与会计学科的一些特点,可以更多地利用一些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所以,会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可以结合案例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的长处和优点,并对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形成“案例-互动式教学法”。
一、“案例-互动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互动教学法”是以课程相关模块的知识为线索,由老师或学生找案例,要求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采取案例讨论、案例表演、模拟法庭的形式工,进行老师和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形成教学成果,并对教学成果进行有效评价的教学方法。“案例-互动教学法”倡导的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创新式的教学,并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影响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实现课堂的全方位教学。
二、“案例-互动教学法”的实施
(一)课前准备
“案例-互动教学法”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前做更多的准备,除了传统的预习课程,了解这堂课的知识点,选择合适的案例,确定合适的表现形式。
1.学生分组。在学习课程之前,以班为单位将学生按3~4人一组进行分组,确定每组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学习过程中的分工和总结;学生分组的原则要把握好每个小组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能有优、中、差的学生,按学习能力的高低进行优化组合,可以让善于学习的带动怠于学习的,起到以先带后的。让善于学习的学生分析案例,让关于表达的学生辩论案例,让文字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总结案例,调动大部分同学积极性的作用。
2.案例的选择。《经济法》课程包括的法律种类很多,在对案例的选择上,一是要尽可能地往会计、经济方向靠,尽可能地彰显《经济法》课程的会计和经济特性,这样也能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专业,形成更多的专业意识;二是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疑难性,这样的案例能形成有效的情景模式,能更多的训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发生问题、解决问题,调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案例的选择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性,即案例所涉及的问题是和一定的法律原理相关的,这样才能让课堂教学引导案例分析,让案例分析反哺课堂教学。
(二)课堂组织
1.找案例。《经济法》课程里的法律包括《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支付结算法律制度》、《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法律制度》等与会计专业息息相关的各种法律条款,具有浓郁的会计特色。在课前准备打案例的环节,老师和学生通过网络、课本等各种途径寻找案例的过程中,应更多地注意所找的案例应该更具有会计的特性,这样学生才能在找案例的过程中将《经济法》课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结合起来。
2.做案例。对案例进行有效的分析是“案例-互动教学法”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做案例可以是老师与学生一起就某个案例进行分析,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分析,在小组成员进行激烈的诉讼后,由小组长将案例分析详细的记录下来并总结,这样能起到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作用。
3.演案例。对于一些工作工经常发生的案例或者说具有典型特点的案例,可以要求学生表演出来。比如说《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中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等相关法律制度,这些知识点学生毕业工作后都有可能经历,而且相对于别的法律制度来说,更容易理解。这样的形式可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活跃课堂,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让枯燥的《经济法》课程瞬间活起来。
4.判案例。模拟法庭是法律专业课堂中经济用到的教学方法,《经济法》的课程中也可以借用。挑选合适的案例,由一个小组的成员扮演法官,书记员,原告和被告,各种陈述,再辩论,再由法官宣判,这样的过程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巩固知识,扩展知识。
三、“案例-互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一)以案例做为引入,老师进行课堂讲授
对案例的分析首先应该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而且每个知识点应该是具体的、立体的,以便W生能直接将知识点用于案例分析。在讲解相关的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穿插的举例,将与引入的案例做相关的互动,让知识点活起来,帮助学生记住知识点。
(二)以案例为素材,鼓励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老师讲解完知识点后,布置学生进行必要的文献检索,查阅法律、案例、图书资料甚至相关的视频,这个步骤也可以安排在课前,总之是让学生先进行资料收集,再进行深入讨论。
(三)以案例为支撑点,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辩论
让学生对案例进行整体剖析后,对案例进行必要的引申,让学生在对学过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后,对相关的法律条文的解释做必要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分析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努力思考再得到答案。
(四)以案例为情景,鼓励学生将案例的情景再现
这个环节可以是学生早就准备好的视频,或者由学生自己模拟演示出来,对于有不同立场的学生由老师将不同意见和想法进行总结,再逐条进行分析,以巩固课堂讲解过的知识点。
四、“案例-互动教学法”的教学评价
(一)提高学生的总评成绩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对《经济法》课程的评价按照40%的平时成绩,60%的期末成绩来确定,在这样的教学评价中,学生更在完成相关练习后学生的重心放在准备期末考试。但在“案例-互动教学法”下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我们把教学评价的按60%的平时成绩和40%的期末成绩来确定。平时成绩由课堂参与情况、案例完成情况和案例的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来确定,并且,以小组为单位来确定小组的平时成绩和个人平时成绩,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传统的《经济法》教学是以老师教学生听,老师、学生、教材都是课堂的有效组成部分,但却没有让课堂活起来。所以,很多学生反映法律的课程很无趣。但是“案例-互动教学法”下的《经济法》课堂,老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教材是学生查阅的众多资料的一部分,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前和课堂上利用新媒体查阅资料,促进了学生资料整合和组织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改变了之前被动参与的学习状态,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表达的能力。
五、结论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与探索,在高职院校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中运用“案例-互动教学法”是科学可行的,教学效果也是显著的。对于学生而言,由学生自己组织的案例分析的活动,不管是讨论案例还是辩论案例,不管是表演案例还是复述案例,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对新的案例的发掘能刺激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去发现教材上没有的法律条文的解释,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在快乐地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参与还能提高期末总评成绩。对于老师而言,把枯燥的课堂变成生动活泼的课堂知识的传授兼顾严肃性和趣味性;对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死板地灌输,而是轻松地引导,引导学生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引导学生积极的探索与思考。总之,“案例-互动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互动教学的关系,组织好学生课外的资料收集和课内的案例讨论与表演,确定科学的课程考核标准与方式是保证“案例-互动教学法”取得预期教学效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王晨光.法学教育的宗旨――兼论案例教学模式和实践性法律教学模式在法学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关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6).
[2]李淑贤.社会学视野下的有效教学交往研究[D].2010.4.第5页.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不能采用呆板的灌输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做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比如,笔者在教授市场经济的有关内容时,考虑到企业兼并和破产相关知识的难度较大,就将授课内容进行了逐步深入的设计。首先,笔者详细介绍了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的理论概念,让学生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本质有了大概的认识: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市场经济不可避免的产物,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其次,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意义作了论述:企业兼并和破产会督促和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提高整个市场经济的水平;最后,我介绍了一些企业兼并和破产中比较重要的案例,以这些真实的案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深化学生对企业兼并和破产的知识掌握。通过这一循序渐进的教学,学生对企业兼并和破产整个知识点有了全面的了解,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理解水平,进而提高了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
二、学会同类知识的归纳总结,培养不同学科间的知识迁移能力
1.提高对同类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政治的知识点很多,如果不加以归纳和总结往往难以升华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要想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教师就应当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形式和结构上类似的知识点加以适当的分类和梳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寻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会举一反三。政治学科的经济学常识有不少枯燥的理论,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总结,能使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比如,笔者在讲授我国商业银行所展开的股份制改造时,并未将目光停留在商业银行这一层面上,而是采用了结构化的形式,按照从属关系建立了一个关系链,如中国建设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企业法人—企业—市场主体,在这一关系链中,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通过这一说明,同学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即股份有限公司是企业的一种形式,能有效地降低经营风险,所以进行股份制改造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经过多次类似的教学,学生也能逐步将自身所学习的孤立的知识构建成一定的体系。
2.培养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知识迁移的能力
最近几年来,我国高考的文科综合考试本着“考查能力”的思想,既注重考查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又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所以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政治这门学科,要引导学生突破学科的界限,学会跨学科知识迁移。比如下面的这道题目: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形成了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条件的差异B.统治者政策的差异C.生产力发展水平程度不同D.民族生活习惯不同我们按照政治学中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点来看,很容易误选选项C,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选项C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最初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所导致的,选项B和C都是不同出现农耕区和文化区的一大原因,但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而自然条件直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本题正确答案是A。在这一题中,学生就要学会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综合考虑各因素,作出正确选择。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采用新的解题方法,进行创新性学习,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破惯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