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人才培养总结

技术人才培养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人才培养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术人才培养总结

技术人才培养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作用发挥 途径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宝贵的人才资源,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推动作用。如何保护好、发挥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拓宽和畅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各级党政组织必须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笔者结合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围绕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机制建设,从搭建参政议事、干事创业、人才培养、业绩考核、服务保障等“五个平台”入手,就关心人才、尊重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措施办法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

1 搭建参政议事平台,给地位,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推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智囊参谋作用

建立四项制度,大力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民主科学决策和参政议事中的作用发挥。一是建立高层次专家库制度。建立包括企业首席专家、专家、各类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内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库,坚持重要生产运行和技术论证会邀请高层次专家参加制度,及时就科研生产及经营发展中出现的重点、难点和技术问题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二是建立高层次人才团队制度。以企业核心业务和关键技术为主攻方向,组建由首席专家、专家牵头负责的研发团队,全面参与企业科研立项、研究、总结、验收、评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切实发挥高层次专家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引导作用。三是建立党代表、职工代表参政议事制度。在企业党代表、职工代表的选举工作中重视选拔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党代会、职代会等形式,组织他们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项目论证、课题研究、科技攻关、学术指导、后备人才培养等重要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专业技术领域的优势和示范带头作用。四是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注重从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中选拔各级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地位。明确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进班子,共同参与班子重大事项的决策,以此进一步拓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的有效渠道。

2 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委重任,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科技进步中的技术领军作用

建设干事创业工作环境的关键,在于搭建创业载体,构筑发展平台,为人才建功立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是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建设,探索建立“重点选拔、积极培养、合理使用、有效激励、人尽其才”的人才成长链条。大力实施“三提高三优先”人才培养优惠政策,即努力提高政治待遇、福利待遇、奖金待遇,优先参加职称晋升、进修培训、健康疗养。一系列人才优惠政策为德才兼备、有理想、有抱负的高层次、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二是加强科技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建设,努力实现科技工作科学管理、规范管理。不断修订完善《科研管理规定》,确保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充分参与科研项目的立项、研究、总结、验收、评审、报奖到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工作,为他们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供广阔空间。三是推行以项目管理责任制为主导的科研攻关新体制。课题立项后,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担任项目组长,实行项目组长负责制,其团队成员及使用的相关设备可根据实际需要由不同单位调配组建,实现了以往行政为主、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向联合攻关、系统集成的管理方式转变。四是积极搭建多形式、多渠道的技术交流平台。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开展人才素质教育和学术技术交流活动,着力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和人才成长环境,以此达到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能力的目的。

3 搭建人才培养平台,压担子,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在企业人才培育和梯队建设中的导师带动作用

教育培训是企业为各类人才提供的最好福利。基于这一认识,在实践运用中主要抓好下列三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大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梯队建设。充分发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加快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梯队建设。鼓励引导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开展带徒工作,通过大力开展导师带徒活动,切实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后备队伍建设,努力形成一支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为引领、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二是构建人才终身教育平台,不断加大继续教育力度。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学理论、钻业务,鼓励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历再提升、国家职(执)业资格考试、专业取证及学术技术交流活动。通过强化学习教育,真正实现“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转变,使钻研业务、追求知识成为每一名专业技术人员的自发自愿。三是创设高层次人才成长平台,加快高层次人才成长步伐。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聚高层次人才,加强研发与生产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作用,使之成为构筑人才高地,培养和塑造高层次、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和基地。此外,企业还可通过采取请进来、送出去、校企联合、社企联合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渠道,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4 搭建业绩考核平台,定目标,建立一整套有利于激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履职尽责的激励约束机制

强化业绩考核和激励引导,提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履职尽责、自我超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首先,从建立完善制度体系入手,制定《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竞聘管理办法》、《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津贴标准及业绩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规定。针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竞聘上岗、条件标准、岗位责任、聘期目标、考核管理等方面内容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特别是对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聘期内所要完成的科研项目、论文数量、导师带徒情况等明确量化指标,做出具体规定。坚持业绩考核结果与岗位薪酬待遇挂钩,做到严考核、硬兑现,切实增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其次,对首席专家、专家等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每三年竞聘一次,打破岗位终身制,建立岗位动态管理办法,使高层次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切身感受到:只有有为才能有位,维持现状、不思进取就意味着即将被竞争所淘汰;只有永不停止、奋发有为才是适应改革、应对挑战、赢得发展的应有之举。再次,加大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的表彰奖励力度。建立评选奖励机制,利用举行科技大会、评先树优等多种形式,大力表彰和奖励为企业发展建设和技术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与此同时,加强岗位薪酬动态管理,合理调整内部收入分配关系,重点突出向高层次人才、优秀人才和骨干人才倾斜,真正实现薪酬分配与岗位价值、个人能力及业绩贡献的有机结合,有效激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动力。

5 搭建服务保障平台,凝人心,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人才环境

企业党政组织要从硬软件两方面入手,努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着力营造拴心留人的浓厚氛围,在企业内部倡导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人才环境。一是不断加强硬件建设,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包括设备、资金、信息等,用优越的工作环境、先进的科研设施留住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二是不断强化软件建设,实施无微不致的亲情化管理,定期组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健康查体、休假疗养、外出考察,让其切身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切实把企业关心爱护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承诺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感情上留人、事业上用人,待遇上吸引人。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作为企业高端人才,是凝聚智慧和力量的人才高地,其在引领企业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管理者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断探索和实践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努力建立完善有利于人才公平竞争、脱颖而出、发挥才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实现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盛湘.油田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路径[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3.

[2]刘锐锋,葛玉辉.油田企业培训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J]. 才智,2009(34).

技术人才培养总结范文第2篇

作为新兴的IT产业,其发展的速度是日新月异,作为信息技术的代表网络技术产业的相关产品更是以飞快的速度在进行着更新换代,随着其技术的更新与升级,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所面临着不断更新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其专业工作岗位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这给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了难度。市场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培养的投入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而现实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专业近年来办学规模不断在萎缩,招生规模在不断缩小,由于规模的萎缩,各学校投入的欲望则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原来其专业教师队伍面临着老化,跟不上专业教学变化更新的需求,出现了一边是“专业师资”过剩,一边是“专业师资”缺乏两难的现象。从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本专业毕业生在本专业相关岗位就业的比例在不断下降,并且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本专业只有少部分专业能力学得比较强的学生在本专业岗位就业,其他大部分都转行做了其他行业或服务行业工作。

二、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发展趋势

世界技能大赛的宗旨和目标一直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结合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技术文件,他们的宗旨是面对行业、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职业岗位技术人才,竞赛的技术标准与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相结合,讲求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完整性,要求项目工作过程的规范性和工作项目的完整性,评分强调项目过程规范和功能结果的正确性,100%的客观评分,排除任何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评分过程的公平公正。竞赛中对于选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其技术难度也比较高,其中排错占了相当高的比例。竞赛的技术面覆盖也非常广泛,基本包含了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管理、桌面系统、服务器技术(Debianserver和windowsserver)、信息安全技术、网络新技术等内容。竞赛分为3个模块4个主体,4个主体部分各占25%,每个模块都包含了排错项目。

三、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技能要求

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技术方面主要包含了三个模块的能力:Linux系统、windows系统、网络设备与安全,每个模块安排在一天时间内,每天都包含了一个故障排除的综合项目。各模块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没有做精确的定义,Linux系统部分的范围在LIP-2认证水平的范围,包含了Debian系统的安装、升级、管理、系统服务的构建与测试,windows系统部分在MCSE认证的水平,部分内容超出了MCSE认证的水平,包含windowsserver的安装、升级、域、活动目录、系统服务的构建与测试,网络设备与安全部分则包含了CCNA路由与交换、安全、无线、语音,排错的部分内容则超出了CCNP的水平。网络部分对新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IPv6、VoIP、网络照相机、网络打印机、无线、VPN等技术内容也都包含在内。

四、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探讨

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技术文件的特点与要求分析,其出发点和宗旨是针对职业技术岗位工作技能与素质要求,符合世界范围内网络技术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与技术要求,其内容和宗旨具备很好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具体要求,根据岗位职责划分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拓展能力,根据所从事的职业养成规律确定具体的能力等级和培养计划,根据企业的工作任务具体整合出职业化的培养体系。具体如下:

(一)培养目标。

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定位在培养具备一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与应用的技能型人才,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装、维护、错误排除、安全加固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

(二)培养内容。

结合世界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技术范围和内容要求,也可以分为3个模块4个部分的内容:Linux系统、windows系统、网络设备与安全、网络系统排错,各模块的深度参照LPI-2、MCSE、CCNA等认证水平的深度。这几部分内容的培养与深度要求,一般的院校都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只是各模块间发展不是很均衡,部分职业院校在个别模块的教学深度远远超出了这些模块的深度,但不是所有模块都能达到这个要求的水平。

(三)设备和师资保障。

网络技术专业完全依赖于设备,缺乏设备的投入,一些关键性的核心课程根本无法展开课程教学,故要落实本专业的教学,必须投入一定规模的网络设备。在设备投入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的培训和引进,如果一个老师没有真正实施过具体的网络工程项目,是不会真正了解网络系统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流程和故障解决规律,很多老师在技术上是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但真正进行综合性项目或遇到疑难问题的时候,就缺乏很好的规划性和规律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

(四)培养形式。

要培养出具备一定素质的综合型技能人才,必须强调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有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才具备了应变的可能,我们当前职业教育的培养恰恰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要求。专业技能的培养则需要实施项目化教学,教学的内容要以项目的形式呈现,项目要与具体岗位工作相结合,体现工作过程任务的目标性和完整性。项目的实施要求项目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和过程的规范性。各模块的内容可以和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以职业资格认证的水平来实施教学,可以把职业资格证书作为一个衡量的参考标准。在培养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学生思想素质、压力承受能力的培养、体能的训练、思维习惯与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些能力才是真正决定一个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

五、总结

技术人才培养总结范文第3篇

1.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在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中出现了一个极为严重的教学怪象,许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以及计算机开发工具的使用作为教学目标,而不重视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工作相关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是为毕业后的工作而学习的,而不是如许多本科学生般为深造而学习的,高职院校这样的目标定位会导致学生毕业时还不了解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要求,使学生的就业变得无比艰难。

1.2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设置相当不合理,与企业需求相悖。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地融入工作环境,企业所需要的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是工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对于计算机课程的设置过于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而缺少针对工作需求的特色课程,导致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却没有必需的工作技能。

1.3教师教学水平较低随着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热门,高职院校逐步扩招了许多计算机相关的教师,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却达不到专业要求。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教师是毕业后直接参加教学工作的,这些教师一是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无法施行有效的教学,二是自身也没有在企业中的工作经历,无法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较低,无法达到企业的要求。

2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策略

2.1明确教学目标在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中,必须要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来说,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标准化执行能力等为就业服务的能力,而不是计算机理论系统的完整性以及软件开发工具的使用规范。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工作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以传授计算机理论知识为次要教学目标,使高职毕业生能找到计算机相关的工作,就业后能快速的融入工作环境。

2.2设置实用的教学课程设置实用的教学课程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高职院校可以对信息科技相关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定一些针对企业以及就业的特色教材,加入计算机软件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之中,使学生能学到最为实用、最符合企业要求的知识,保障毕业生的就业率;第二,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信息科技相关企业的资深工作者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计算机教师,根据目前企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大致情况来设立合适的教学课程,将最新的计算机相关知识以及应用技巧传授给高职计算机软件技术相关专业的学生。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考虑与信息科技相关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在寒暑假时能进入企业进行实训,加强学生的工作意识。

2.3针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前文已经讲到许多计算机教师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的教学,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教师的相关培训。对于那些没有信息科技相关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高职院校应该为这些教师提供一些短期的在职培训,即将教师分配到合作企业,让这些教师体会到计算机工作中最需要的部分,并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对于那些教学经验丰富但年纪较长的教师,高职院校应该为其提供免费的新知识培训,使这些教师能学到最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并将新技术加入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之中,使学生所学到的计算机知识跟得上时代的脚步。

3总结

技术人才培养总结范文第4篇

面向高职院校的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应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支持高校与企事业单位紧密合作,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和行业企业标准,研究制定各类应用型专业、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师队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参考其他高校的做法[1,2],本文设想在本校开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建设基础

1.学校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省示范高等职业学校,具有61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安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拥有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三甲附属医院。2011和2012年度连续两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2013年荣获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2012年以“优秀”的成绩通过安徽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2―2013年度荣获“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称号,2013年度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4年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5年学校立项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2016列为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建设。

2.专业基础。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我校的老牌特色专业,其传承了当年中等卫生学校的优良教学传统。近年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先后成功申报并建设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检验技术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免疫学检验省级精品课程》和《医学检验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在研项目有《以岗位胜任力为目标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改革》、《临床检验基础》省级MOOC示范项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省级教学团队》、《省级医学检验骨干专业》和《医学检验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项目。获得《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和《医学检验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临床检验基础》省级多媒体(网络课程)竞赛三等奖。校内建立医学检验仿真实训中心,实现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的有力保障;校外建立包括附属医院在内的省内外二级甲等以上30多家医院和8家独立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

二、总体目标

遵循“行业指导、校企合作、分类实施、形式多样”的原则,按照“岗位引领、任务驱动、需求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以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精心设计卓越技能型人才培养计划,优化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机制,通过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和素质水平的提高,实践教学条件的改善及运行机制保障的完善推进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卓越医学检验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

三、实施步骤

1.项目规划。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为卓越人才培养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工作任务是落实合作企业,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制订卓越人才计划工作方案,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制定卓越人才培养学生选拔标准与方法、课程体系和内容组合指导意见,优化现有实践教育基地资源,建立良好的实践教育基地运行机制,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2.项目建设。修订卓越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标准;重构卓越人才计划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优化实践教学方案;实施校内教师临床实践锻炼,企业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情景式案例教学法案例编写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课程体系构建和内容组合,组建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实验班,安排卓越人才班级学生暑期见习。

3.项目评价。开展卓越人才培养评价,总结经验,反馈性调整,完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卓越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等,进行项目推广。

四、建设内容

1.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标准。成立由校系主要领导和合作企业高层组成的?目建设领导组,系部设立项目工程实施办公室,全面负责项目工程的申报和工作方案的制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工作适应宽、“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医学检验技术卓越技能型人才为宗旨,制定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标准。

2.探索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教育培养的新机制。(1)建立卓越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以检验工作岗位项目引领,早期接触临床的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认知见习―项目实训―岗位见习―顶岗实习”一贯式[3],强化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重构课程体系,遴选教学内容,重视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加情景式案例教学案例。形成一套完整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标准、课程教学体系。(2)形成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卓越技能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行业、企业、院所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的新机制。

3.改革?n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研究卓越人才计划实验。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每级学生随机分班,确定一个班为卓越计划人才实验班,进行特殊的专业思想教育和专门的教学计划。由指定的专业带头人和辅导员管理该班级,全程负责卓越计划的实施。每5―8人为一组,学生与专业教师互选,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负责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就业方面的指导。

技术人才培养总结范文第5篇

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树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推进人才培养计划衔接;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观念,拓展人才培养方式;树立“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企业 应届大学生 培养管理

一、目前公司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英特公司推出并实施过成功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但对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

人才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各个阶段的学习培养是互相衔接互相配合的,内容也是由浅入深、不断提高的过程。而英特公司大学生培养工作自入职培训后,即分配到相应部门,疏忽了进入部门后培养工作的管理,未能充分意识到后期培养工作跟进的重要性。这种人才培养理念使得英特公司大学生从入职工作到成为主力军的时间大大延长。

2.人才培养方式的单一性

人才是有规格和层次之分的,公司需要培养各类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根据职业发展规划,即时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措施。而英特公司的人才培养方式比较单一,不仅束缚了大学生专业深度与视野,且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反而导致了人才的外流。

3.没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

人才成长在各个阶段学习内容和要求各不相同,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断提升专业领域的创新水平。这就要求企业有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来加强监督,而英特公司目前缺乏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使得培养效果的不理想。

二、加强应届大学生培养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1.树立系统的人才培养观念,推进人才培养计划衔接大学生入职工作前三年非常关键,既是过渡期,也是定型期。对大学生前三年的培养管理,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法,并形成相对固定的流程。通过科学的“流水线”管理,达到快出人才、多出人才的效果,即形成了应届大学生的“三期”培养计划:

第一,见习期:实行一年过关。即新大学生入厂后,首先了解公司生产工艺流程、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相关内容,快速融入企业;入职培训结束后,大学生进入见习期,见习期分为生产见习与专业见习,生产见习主要熟悉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岗位的操作规程,专业见习主要学习专业知识、通过专业组测试,并确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发向。第二,试航期:强调二年定位。即大学生在见习期结束后,不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学习;培养专业能力,打造专业素质,落实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措施。第三,导航期:突出三年起飞。在这个阶段,大学生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和素质;并具创新精神、独当一面开展工作;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2.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观念,拓展人才培养方式

英特公司在总结技术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传统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大胆突破,形成了人才培养模式“三期21式”,以突出专业技术人才的学习能力、研发能力、国际视野及综合素质。

第一,见习期10式:入厂教育、一周一工区、一日一写实、一周一小结、一阶段一交流、一人一导师、一人一规划(初步)、两周一答辩、一月一小结、一人一档案。第二,试航期5式:一月一小结、一月一策划、一月一考核、一年一论文、承担小课题、一人一规划(行动)。第三,导航期6式:一周一解读、即时小风暴、专业进修、两周一指导、一月一走访、出国培训交流、一人规划(修正)。

3.树立“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人才培养观念,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公司在形成自己特色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后,还要注重过程的管理,完善相关监督考核机制,才能提高执行率,真正将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专业骨干。

第一,公司在制定和规划应届大学生培养计划的同时,应落实相关部门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并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第二,将各部门大学生培养目标列入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内容,明确各部门长为大学生培养的唯一责任人。他既是部门年度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的责任人,同时也是“伯乐”,既要发现人才,也要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第三,公司人力资源需加强过程的管理,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大学生培养管理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达成“一年过关、二年定位、三年起飞”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