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第1篇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卫生院 浙江省余姚市 315475

【摘 要】目的:探讨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的相关预防策略及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在我市某社区的84 例儿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 例儿童,对照组儿童接受常规预防管理,观察组儿童在常规预防管理的基础之上接受综合性预防管理,对两组儿童预防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预防和管理,观察组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为9.52%,对照组儿童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为61.90,显然观察组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22,P<0.05)。结论:通过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进行综合的预防和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 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预防;策略

进入冬季,会出现昼短夜长的现象,且气温较低,尤其在我国北方。对于儿童而言,其免疫力较低,受冬季气温的影响较大,导致儿童冬天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较高[1]。因此,在冬季,对儿童进行呼吸道疾病预防是必要的。本组试验以我市某社区的84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3 年12 月—2014 年1 月在我市某社区的84 例儿童为研究对象,男50 例,女34 例。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2 例,观察组儿童的年龄为(3—13)岁,平均年龄为(6.25±1.44)岁,对照组儿童的年龄为(4—14)岁,平均年龄为(7.28±1.33)岁。通过对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儿童家属对本组试验的过程和目的有全面的了解。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儿童接受常规的的预防管理,合理饮食,适当的进行锻炼。对儿童出现呼吸道疾病的临床情况进行了解,做好记录。

1.2.2 观察组

儿童在接受产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的预防和管理。

(1)增强体质加强锻炼,确保户外活动时间的充足,为儿童提供更好接触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不断增强儿童的体质,提高儿童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2)提倡母乳喂养,适量、及时添加辅食。为儿童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确保儿童得到各种营养素和足够的热量,避免发生营养不良,提高机体的健康水平。

(3)加强对儿童的护理,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在儿童睡眠时吹对流风,并加强巡视避免儿童受凉。

(4)预防疾病,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净化空气。在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避免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或有病人家里。

(5)讲卫生,经常给儿童洗手。

1.3 观察指标

对本组儿童出现呼吸道疾病的情况进行了解,并做好详细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在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运用spss17.0 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情况对比,具体情况可见表 1 。

3 讨论

小儿呼吸道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疾病、下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肺部肿瘤等,呼吸道疾病的多发人群是儿童 。

本组试验中,给予对照组儿童常规预防和管理,给予观察组儿童综合预防和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22,P<0.05)。因此,在冬季,需要对儿童进行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和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丽娜. 浅析猪呼吸道疾病预防和控制[J]. 北方牧业,2009,11(18):18-19.

[2] 梁昱, 刘玺诚, 江沁波. 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感染性肺不张治疗中的应用[J]. 中华儿科杂志,2013,20(09):231-232.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仔猪;长途运输;应激反应

中图分类号:S85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186-1

0 前言

重庆市荣昌县位于重庆西大门,以“荣昌猪”著名,是中国畜牧科技城所在地,辖区内有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和重庆市畜牧科学研究院及重庆市种猪场,每两年一届的“畜牧兽医高峰论坛及畜牧产品新产品博览会”在这里举行,有全国最大的畜牧产品、原料交易市场,有兽药GMP企业10家,饲料生产企业100余家。生猪生产产值占农业收入的66.7%。常年母猪存栏量15万头左右,外销仔猪200万头,遍及全国除台湾以外的各地。仔猪外运是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作者从事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20余年,总结出了仔猪长途运输中存在的应激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现报告如下。

1 运输应激综合征的概念

仔猪长途运输应激综合征是由于仔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因晕车、高湿、高温或寒冷、挤压、踩踏、饥饿、缺水、高原气候缺氧等作用下应激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防御性综合反应,常导致畜体抵抗力下降,诱发传染性疾病暴发、流行。

2 临床症状

病初期仔猪表现出神态激动,恐惧,对人、声音十分敏感;肌肉和尾巴震颤,被毛逆立,食欲减退;体温41.5℃以上,打冷颤;呼吸急促、喘气,有的口吐白沫;皮肤局部充血,黏膜发绀,病后期体温下降到38℃以下,耳鼻及四肢发冷,不食,发抖,站立尖叫,重者耳尖、蹄端淤血发紫,驱赶时,症状加重,个别病猪很快死亡。

3 防治方案

3.1 预防措施

3.1.1 做好运输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运输前,认真了解运输地或目的地的天气变化、地理情况、运输中的道路情况,制定合理的计划,选择合适的运输时间和运输线路选择车况好的车及时运到目的地。

3.1.2 做好检查工作 启运前做好产地检疫,对被运猪只进行临床检查,发现病、弱、残猪只进行隔离、消毒、治疗或扑杀处理,对这部份猪只及同群要严格清理不能运输,同时对运输工具及饲养场地彻底消毒。

3.1.3 做好饮食适量 起运前,给仔猪适当补充多种维生素、多酶、电解质、能量饲料,饲养食物量减半,给予充足饮水,保持适度饥饿。

3.1.4 做好运输过程中的注意防暑或保温 启运前要对仔猪装上车后进行冲洗,将粪便及杂物冲洗干净,根据途中情况发现猪只狂燥不安、尖叫,不定时的冲水进行物理性降温,保持通风,下雪时要加篷布或草垫,每隔一定时间要通风,防止猪只窒息。

3.1.5 做好猪的镇静状态 为了防止猪过度兴奋,可以在运输前可以使用镇静剂,例如肌肉注射氯丙嗪、维生素类、亚硒酸钠,还可以注射地塞米松,减少兴奋、抗应激。

3.1.6 注意仔猪运达后的工作 被运输猪只到达目的地后,因地理环境、气候、水质等外界环境的改变和根据仔猪本身的生理学特性对外界适应能力差的特点,不能急于饲喂饲料,防止仔猪短时间饮用大量生冷水;进食前2h内,口服温热电解多维+5-10%葡萄糖溶液(每头至少500ml)。

3.1.7 注意仔猪到达后的疾病状况 被运输猪只到达目的地后,要隔离观察饲养15d以上,在这期间发现猪只有无传染病、内科疾病或其它疾病,要采取及时治疗等相应措施,待猪只健康无病,适应当地环境后方可进行混养。这时再考虑疫苗免疫。

3.1.8 注意仔猪的饮食 提供营养全面的精料,宜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逐渐过度,可以在饲料中拌入多酶片或乳酶生或酵母片。

4 治疗方案

4.1 调节酸碱、电解质、维生素平衡

如30kg左右仔猪,肌肉注射VC3-4ml,VB3-4ml。症状严重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液250ml,加适量三磷酸腺苷、肌苷、乙酰辅酶A、VC、VB混和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100ml,静脉或腹腔注射。

4.2 对症治疗,增加抵抗能力。

4.2.1 绝食体温高的措施 发现猪绝食体温升高,流鼻涕打喷嚏散可以使用青链霉素用柴胡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银黄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黄芪多糖等任选一种稀释肌肉注射。在饲料中拌阿莫西林、荆防败毒散等。

4.2.2 呼吸道疾病的措施 发现猪绝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出现呼吸道疾病,可以使用长效土霉素、氟苯尼考、林可霉素等进行肌肉注射。在饲料中拌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麻杏石甘散等。

4.2.3 出现腹泻采取的措施 发现猪腹泻,如饲料未消化可以注射维B,再注射庆大霉素或粘杆菌素或安普霉素或氧氟沙星等防止激发感染,同时在饲料中拌入多酶片、酵母片、维B等并给予充足饮水;发现粪便红色怀疑猪痢疾除用防止大肠杆菌药物外,还应注射复方乙酰甲喹注射液。在饲料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拌白头翁散或郁金散或消食平胃散等。

4.3 口服中药(50kg用量)

冬季:党参20g、云苓20g、干姜20g、小茴20g、白头翁50g、麦芽50g、神曲50g、山楂50g、甘草10g。

夏季:白术20g(炒)、毛术20g、黄芩20g、滑石30g、陈皮20g、白头翁50g、黄连50g、麦芽50g、神曲50g、山楂50g、甘草10g。上述中药粉末,于每千克饲料中添加5-10g,连用l0d,或煎水饮用。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家禽;疾病;防治;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 S8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281-01

随着大规模集约化养殖规模的扩大,高密度、多数量的养殖不断增加,家禽相应的疫病形势越来越突出。通过对家禽疾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诊断、实验室确诊、用药指导及防治对策等概述,以减少广大养殖户的损失,促进养禽业健康发展。

1 疾病现状

目前,我国家禽疫病流行特点的主要表现是,疾病的种类不断增加而危害逐渐严重,原发、继发或并发的细菌病和病毒病等多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不断增加,病毒性疾病成为传染性疾病的主体。由于养殖观念、环境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问题,家禽的呼吸道综合征问题突出,对养禽业的危害还在继续,目前可知的呼吸道疾病就多达24种[1]。非典型性疾病增多,虽然家禽群体经过了较完善的免疫注射,由于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和干扰,造成免疫系统机能和器官退化,从而出现免疫失败甚至致病等情况。为了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部分意识淡薄的养殖户不断加大用药量,导致耐用菌株的不断产生而使得疾病越发难于控制,甚至无药可治。

2 临床诊断技术

通过深入养殖现场一线,检查孵化室、禽舍、饲料库,最后剖检病禽。通过询问养殖户禽苗来源、免疫状况、管理状况、病禽的发病时间、发病症状和主要表现、家禽每天死亡数量、是否经过治疗、用药情况及效果、采食、饮水等饲养管理情况、室内通风采光情况等,既往病史情况;用肉眼直接观察家禽的状态,即在不惊扰家禽,使禽群保持自然状态的情况下,先观全貌,包括禽群的发育、营养状态、精神状态、姿势、运动、被毛、对外界反应的敏感度等情况;之后观察个别,包括体态、精神,鸣声,排泄物,面部、眼睛、冠、腿部等情况;口腔、舌、嗉囊、腹腔脏器等消化系统是否异常;避开是否有鼻液流出,鼻液的气味,呼吸声;家禽有否战栗、痉挛、昏睡、共济失调等情况。综合问、视、触、叩、听、嗅六诊,以期快速准确地诊断家禽疾病[2]。

3 实验室诊断

通过对家禽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病禽解剖可以初步诊断是家禽疾病种类,但在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借助实验室的诊断手段来最终确诊。

家禽的实验室诊断常用的有组织病理学做病理切片,包括血清学、病毒学检验和细菌学检验检验的微生物学办法、寄生虫学等多种实验诊断手段。由于禽病多以传染病为主,故实验室禽病诊断一般可侧重于微生物学办法,而在微生物学诊断中常用的诊断方法有血清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相互反应关系来诊断疾病的情况,血清学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故血清学诊断应用广泛。另一个常用的诊断手段就是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它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段,应用PCR或RT-PCR技术可直接从家禽的各种组织、体液中检测到发病的病毒,有较高敏感性,可以检出百万分之一的感染细胞,进行单克隆拷贝的DNA检测方法[3]。

4 用药注意事项

由于家禽没有汗腺,用药时应该根据家禽独特的生理特点进行[4]。首先,应该认识到耐药性问题,不能滥用抗生素,从思想上改变传统落后的观念。一个良好科学的管理和优越的饲养环境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能忽视饲养环境的改善。其次,准确掌握药物之间的协同、拮抗作用,根据不同适应症用不同的药物,并实行人畜用药分流,不使用人用药和过期药物,不能滥用抗生素,特别是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产生耐药性,首次用药要到达有效药物浓度并持续3~5 d的维持量,肉禽还要避免药物残留以免危害公共卫生,严格执行休药期。第三,通过长期的摸索,可以根据场内的生产养殖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用药计划和种类,并在实践生产中用副反应小并无残留的益生菌、中草药及可以协调机体免疫力的药物,生产出符合社会主流消费的绿色、环保的禽产品。

5 其他疾病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门卫制度,防止病原体传入,并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对于肉鸡饲养应该坚持“全进全出”的方式,在全部出栏后对禽舍、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根据禽场的实际和国家有关要求制订科学的免疫程序;适时合理用药并执行休药期[5]。加强养殖各个环节的饲养管理,将疫苗免疫、药物预防与科学的饲养管理科学规范的结合起来,保证养殖场的安全生产,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6 参考文献

[1] 孙国华,方占海.当前家禽疾病发生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0(5):114-115.

[2] 张斌,王品珍,田经纬.家禽疾病的临床诊断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2):266,268.

[3] 唐庆冬,王金亮,包静楠.RT-PCR技术在家禽传染病检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3):29-31.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观察

引言

社会获得性肺炎(英文简称CAP),又称医院外获得性肺炎,是一种肺部感染性炎症,是患者在医院外的场所由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等不同微生物引起的,受到世界各国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此次研究的对象是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诊断、治疗并观察的6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本文总结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是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4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5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80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65岁的有16例。

2.检查及诊断

2.1检查方法

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需要进行血液检查(包括血象变化、骨髓象变化、血气分析、病原学检查、其他血液学指标检查),痰液检查,血清学检查,尿检,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查,聚合酶链反应检查病原体,侵入性检查,胸部X线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多项检查来确诊。

2.2诊断依据

第一,近期出现的咳嗽、咳痰, 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产生脓性痰液,可能伴有胸痛症状;第二,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第三,患者早期有肺部实变体征,听诊有肺部湿性罗音,叩诊为胸部浊音,触诊肺部有震颤,有支气管样音,呼吸急促;第四,白细胞数目> 10×109/L 或< 4×109/L,可能出现核左移;第五,胸部 X 线检查显示为片状或斑片状边界模糊的浸润性阴影,出现间质性改变,可能出现胸腔积液。以上前四项中任何一项加第五项,排除肺部其他非炎症类疾病,最需要排除的是肺结核、肺部肿瘤,由于这两者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胸部x光片极为相似,所以最容易产生混淆,还需要排除肺水肿、肺栓塞、肺不张、肺血管炎、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嗜酸性粒细浸润症等,可建立准确的临床诊断。

3.方法

3.1治疗及观察

一般说来,选择相应的抗生素对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对于不存在潜在危险因素、未确诊病原菌种类的轻型患者,应口服红霉素,每次0.3~0.5g,每6小时1次。或静脉点滴,每次1.0~1.2g,足以治疗最常见的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军团菌等。只有少数抗生素能对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军团菌起作用,大环内酯类为首选药物;其中,军团菌所致社会获得性肺炎的药物治疗首选红霉素,克拉红霉素和阿奇霉素也是疗效显著的药物;对肺炎链球菌所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首选青霉素G针对不同的病情决定用量,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代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后72h停药;肺炎链球菌严重感染者可考虑首选头孢菌素类;对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肺炎的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疗效显著,口服红霉素或麦迪霉素为最佳选择,二者的用药时间均不能少于10天。

对于几例不太常见的致病菌所导致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进行总结分析:一名38岁女性患者患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选用青霉素G,用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制剂,苯唑西林,每天4~6g静脉滴注(也可以用红霉素、氯霉素每天各1.2~1.5g静脉滴注),并加用每次0.2g阿米卡星(也可用每次80~160mg妥布霉素),每天2次进行肌内注射,产生协同作用,加强抗菌效果,使患者获得痊愈;对一名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社会获得性肺炎的48岁男性患者,用庆大霉素协同羧苄西林使用(也可用妥布霉素协同羧苄西林,或者协同呋布西林或哌拉西林使用,亦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噻甲羧肟,或应用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静脉注射的方法使患者达到痊愈。

3.2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手术资料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X?检验,P

4.结果

本组资料64例患者进行询问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确诊率为100%,治疗有效者为53例,治疗效果显著5例,治疗无效6例,治疗无效患者中死亡4例,年龄均>65岁。对痊愈患者进行数月的回访观察,并无复况出现。

5.讨论

5.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

以往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多数为肺炎球菌这种致病菌引起,药物治疗方法也相对单一。而近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以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使得致病菌的种类产生了很大变化,虽然仍以肺炎球菌为主,但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军团菌、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肠原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等)等致病菌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数量上升。在特殊环境下,一些非致病菌也有机会变为致病菌。

5.2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严重性

大多数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低,采用正确的药物治疗很快就能获得完全康复。影响社区获得性肺炎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者大多免疫功能低下,老年患者还容易出现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意识状态和活动能力下降,生活不能自理。老年患者的病情更容易加重,治疗更为复杂,且治疗不易取得显著效果,出现不治身亡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5.3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社会获得性肺炎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困扰,严重时具有一定的致死性,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进行疾病预防。对于有慢性疾病患者,日常生活应当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均衡,增强身体免疫功能,改善宿主防御机制;对于吸烟人群来说,应该戒烟。对有患社区获得性肺炎危险的人群,应用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进行注射预防。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预防措施范文第5篇

世卫组织防治传染病负责人罗迪埃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非典”病毒的传染虽然已于今年6月份在全球完全得到控制,但9月份一位在新加坡实验室工作的年轻研究员感染上“非典”的事实说明,“非典”病毒有可能从缺乏安全措施的实验室中传染开来。他还说,东南亚地区被感染的野生动物也是传播“非典”病毒的重要途径。因此,世卫组织希望亚洲国家能定期对市场上被怀疑携带有“非典”病毒的果子狸进行严格检测。

“非典”可能又要来了,那么,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医院、还有普通群众,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本刊记者为此走访了有关部门。

政府:严防死守注视SARS动向

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总指挥吴仪在10月9日召开的全面预防“非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统筹安排各项预防工作,严密防范“非典”疫情复发。

吴仪强调,召开这次会议,并不是因为已经发生了“非典”,也不是“非典”马上就要反复。主要考虑到,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非典”疫情可能出现反复;世界卫生组织也提醒有关国家尽早采取措施防止“非典”反复。因此,要及早部署,及早防范。

吴仪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落实预防措施。一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的预防“非典”工作,既保持高度警惕,又不能反应过度。二是积极稳妥地启动防治“非典”指挥协调机构的工作,保持信息通畅,落实预警制度和防治预案,做好后勤准备,确保预防工作需要和市场稳定。三是严格实行疫情日报告和零报告及统一制度,对迟报、瞒报和漏报疫情者要严肃追究责任。四是继续加强诊断试剂、治疗药物等攻关工作和国际及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五是做好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六是做好宣传工作,正确引导舆论,增强民众预防“非典”的信心。

面对今冬明春可能再次出现的SARS疫情,我国将积极备战,以确保人们的健康安全。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胡善联教授透露,今年11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将再次进入SARS应急状态。

记者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该中心在“非典”流行期间建立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系统”,通过试点应用,目前已确定为国家惟一的专报系统,并开始在全国部署。

以往,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发现传染病疫情,要先向当地县(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然后再由各级疾控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逐级上报,易延误应急反应时间。这种传统疫情报告系统将得到改革:医疗机构在向当地疾控机构报告疫情的同时,可以通过专门的信息网络将疫情个案信息直接报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这一改革将首先体现在“非典”疫情报告中。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过进一步完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个案专报系统”已进行全国培训和部署,并已进入疫情监测状态。各地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一经发现“非典”病人,就可及时上网登录该系统,报告“非典”个案数据,从而使卫生部在第一时间掌握地方“非典”疫情,以便统一调度和指挥防治工作,大大缩短疫情报告与决策的响应时间。

疫苗:还要等两年

法国传染病科学家罗伯特・斯伯格日前表示,按照最理想的情况预测,他所在的小组将用两年左右的时间研制出用于人体的SARS疫苗。

根据科学家的推测,和历史上出现的其他病毒一样,SARS病毒的发展趋势将不外乎三种结果:像一些特殊肺炎一样,快速出现又快速消失;或像流感病毒一样,每年季节性发作;或像麻疹一样,隔两、三年发作一次。“到底呈现出哪种结果,将有待于时间来检验。”

根据罗伯特・斯伯格的介绍,当前SARS疫苗的研制有灭活病毒疫苗和基因重组两种方式。他说:“前者的方法比较传统,成本比后者低,我们正在用这种方法。但如果不行,就只能用基因重组的方法了。”

在不久前召开的“防治非典型肺炎国际科技研讨会”上,安万特・巴斯德公司首席疫苗科学家罗伯特・塞贝格博士透露,目前SARS疫苗的研制正在遭遇四大难题,如果都能顺利克服,那么人类将在两年后可接种SARS疫苗。

塞贝格博士列出的四大难题是,首先,SARS病毒能否在特定的细胞里大量培养分离、复制的速度和数量能否满足疫苗生产的需要。据介绍,和流感疫苗的研制方法一样,科学家首先需将SARS病毒放进特定的细胞中进行大量的复制,然后进行提纯、灭活(杀死病毒)、制成疫苗,但目前病毒复制的数量和速度尚属未知。

其次,尽管荷兰专家以及中科院的专家都认为猴子是比较恰当的动物试验模型,但是还不能确认为最终定论。另外,SARS灭活疫苗能否起到保护人类的作用而不是导致发病,仍需进一步确认,塞贝格博士说,以前有的疫苗,如麻疹疫苗在接种过程中就出现过感染人类的情况。最后,SARS疫苗在进入人体后能否引发抗体也是个大大的悬念。

塞贝格博士透露,现在科学家们正在对SARS病毒的习性进行密切观察,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否像普通肺炎一样感染一定人群后从此消失;二,是否像流感一样年年出现;三,是否像麻疹一样每隔两三年暴发一次,感染部分人群。

就在世界各国科学家在夜以继日的研制“非典”疫苗时,北京博利诺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却在口罩上大做文章。

据北京博利诺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理胡杰介绍,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医疗器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该公司利用美国技术、原料在国内生产制造的N95滤材口罩,经检验完全合格并达到国家标准,可有效滤过粒径为0.075至0.02微米颗粒达95%以上。而SARS毒粒径为0.09微米。

6月份,在北京国家指定的医疗器械检测中心内,对16层、24层和N95口罩进行了过滤效果测定,结果表明:16层过滤效果仅为24%;24层口罩过渡效果为36.8%;N95口罩过渡效果最好,将近98.49%的成分被挡在外面。依据最新国家颁布的标准,将医用口罩的渡过率提高到95%以上。另外,该新标准口罩还有良好的防病毒、防细菌、防灰尘的作用。据已公布的科学资料显示,冠状病毒的平均裸经为0.09微米,在传播时往往随附在看不见的飞沫上,其传播粒径会随着附着物的大小而不同,通常介于0.01微米至0.12微米之间中更大。由于“非典”病毒颗粒小而轻,极易在空气中飘浮和传播,而最简便最廉价的防护办法就是佩戴符合最新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

CDC:SARS传播还有待研究

进入9月,全国各地纷纷展开迎战SARS的实战准备。8月底之前,绝大多数省份完成了防治SARS预案的制订。对SARS我们又获得了哪些新信息?今冬明春SARS会再度发生吗?哪里是SARS疫情突现的薄弱点?

将所有发生于我国大陆的5327例SARS病例一连接起来,绘制SARS病例传播链模型,搜索其中的流行规律;将广东地区、北京地区SARS疫情流行曲线,置于各种控制措施实施下交相分析,探求干预因素于疫情的影响;查寻正常人群中SARS隐性感染状况,追踪调查SARS治愈出院者……连月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针对SARS的多项课题研究一直在大举推进。

据CDC主任李立明教授介绍,此次SARS流行显现了传染源迅速流动的特点,疫情明显呈远距离传播,而不是沿陆地交通蔓延。SARS的传染性是有限的,它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传染力很强,而很多情况下又没有发现传播。因传染人数过多而得名“毒王”的SARS病例的生物学特点至今还不清楚。多项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毒王”引发的超级传播均发生于疫情播散的早期。有效措施实施后,SARS超级传播现象没有再出现。

病毒来源问题现在依然是一个谜。李立明说,用冠状病毒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SARS的流行。根据CDC的有关调查,临床诊断的SARS病例治愈后,能检测出抗体的仅占40%至70%。来自加拿大的同类观察结果,也只有40%。由此提示,SARS的流行可能还有其他病因。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一个课题组已从正常人群中发现了SARS病毒隐性感染者,但没有发现其传播能力。

在今年的SARS流行中,很多机构参与了与SARS病毒相关的研究。SARS病毒标本作为重要的科研资料,被收藏于各地各类机构。而许多机构的实验室实际不具备相应的安全保证条件。李立明说,实验室中的SARS病毒标本是一种潜在的传染源。必须高度重视SARS病毒标本的安全收藏,严防由此引发新疫情。

SARS将会从哪里袭来?CDC提出的3个假设是,广东及周边地区再次首先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国内其他地区也存在首发的可能,国外输入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并预言首先发现SARS的地区一定是监测的敏感地区。

医院:密切注意SARS动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副院长王吉善在今冬明春防治SARS反弹工作中介绍说,在前期的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北大医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也是一个沉痛的教训。但在这次的预防中工作中,从组织领导、发热门诊、医院设施改造、改进通风等多个方面各了大量的工作,以确保预防工作进一步完善!医院内天井的改造,是专门请了清华大学的有关通风专家,建成了全市一流的通风设施。院内全体员工4119人都接种了流感疫苗,这相对于其他医院比较而言,数量无疑是最大的。

北大人民医院的东门和北门现已都有体温测试人员专门把守,而且,对于入院的每一个人都要走专有通道。发烧门诊自6月9日开始成立以来,已接诊2900多人。关于入院人员的体温测试,王院长说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医院的人流量太大,而且一个人看病,往往有二到三个人的陪护。医院在门口往往只有两到三个人来测量体温,如果人流量太大,根本忙不过来。其次,院里购买的门式和手枪式的体温测量仪器受夏天和冬季气温的影响,会出现一些偏差。不过,医院也在想法办来进一步加强测试工作。如,在门口测完一次后,在陪护的病房里,医护人员则会给陪同家属用腋表再次测量体温。另外,医院还多次进行全院人员的防治“非典”的培训及实践演练操作,确保医护人员思想上的严谨,业务上的熟练。

为了有效应对“非典”型肺炎疫情,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确保社会稳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也制定了应对“非典”型肺炎的工作预案。

医院成立了以吕厚山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王吉善为组长的工作小组全面领导全院人员预护“非典”。他们还建立了疫情报告制度,对疑似“非典”型肺炎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发现疑似“非典”型肺炎病例后,立即电话上报医务处,夜间上报总值班。

他们的监测方案从五个方面进行监测。1、坚持首诊负责制,有关科室门、急诊设有相对独立的疑似病人诊室和留观察室,此室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2、实行“检医师”责制,各科室指定一名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医师作为本科室医师,所有疑似病例均须通过主检医师的确诊后(按照诊断标准),上报医务处(总值班),待由专家会诊确诊后,由医务处上报北京市西城区疾控中心和西城区卫生局,夜间由总值班上报。3、加强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培训,门、急诊医务人员要提高警惕,掌握该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和自我防护措施,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检医师”4、完善医院内感染的各项防护措施,充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作用,确保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到位,并做好监测,保证消毒效果。5、在患者抢救治疗的过程中,尽量不要扩大就诊范围,如有做肺部X线、血象检查等,可与有关科室联系,采取床边检查。

另外,人民医院将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参照甲类传染病的控制原则和疫情程序进行处理。

地坛医院医务部主任陈一凡说:目前,防治“非典”已成为地坛医院工作的主要内容。近期,医院领导经常参加卫生部召开各种防治“非典”会议。院内还组织各科各室认真学习防治“非典”的应急预案。因为目标很明确:即使北京出现一例SARS病人,也必须送到地坛医院。

针对“非典”是否复发,陈主任认为,就传染病的规律而言,“非典”是有复发的可能性。即使复发则可能不会出现北京前期的规模。何况,现在市政府、卫生部、疾控中心,地坛医院以及北京各大医院等相关部门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做了以北京地坛医院为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胸部肿瘤结核病研究所、东直门中医医院支援的联合防治“非典”的应急预案。

从疫情分级、组织管理、医疗救治、培训与考核四个方面着手的北京地坛医院联合防治“非典”的应急预案,把防治工作做的非常细致而周到,完全具备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

北京许多医院都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对“非典”进行密切注视。

中医:防治“非典”确实有效病人没有复发

今年“非典”期间,中国内地近六成的“非典”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是否安全的怀疑,世界卫生组织日前首次对中西结合治疗的安全性进行了全面地肯定.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负责人马戴尔表示:“事实证明中医药并没有很严重的副作用,所以我们对中医药(治疗SARS)的安全性很有信心,最后我们推荐继续对中医进行研究,因为中医治疗有着潜在的效用。”

世卫组织有关负责人在谈话中指出,中西医治疗包括以下潜在的效用:能够减轻“非典”病人乏力、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减轻使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等。

研究显示,在年龄、基础疾病大致相同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死亡人数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服用中草药预防的医护人员未出现“非典”感染病例。

鉴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良好效果,专家呼吁政府尽快将中医纳入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临床救治体系。

总医院呼吸科主任、著名呼吸疾病专家刘又宁教授说,自今年7月开始,他们对258名小汤山医院的康复者进行了定期门诊随访,对他们进行了血常规、血生化、CD3、CD4、CD8和胸片以及肺功能等的检查,初步统计结果显示,80.0%的人出院时肺功能正常,两个月后,又有一部分人的肺功能得到了改善。另外,还有一少部分人有肺纤维样表现,一个月后复查又有几人的情况有所好转。刘又宁说,由于来复查的康复者都是当时病情较重的,因此,肺功能正常者的比例应该更大些。

随诊结果还显示,“非典”患者康复后细胞免疫功能大多恢复正常,未出现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随着病情好转能够很快恢复正常。另外,“非典”康复者机体对肺损伤后导致的肺纤维化有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功能。

刘又宁说,从随诊的结果看,“非典”康复者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乏力、运动后呼吸困难、多汗等不适症状可能是疾病本身所致,而脱发、关节酸痛、高血糖、高血脂等症可能与治疗期间的药物应用有关,一些人情绪不稳、失眠则可能与心理因素和疾病都有关系。根据实验室检查,“非典”康复者在一定时期内机体“非典”病毒特异性抗体处于较高水平,可以对“非典”病毒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能够持续多长时间,需要进一步复查。

公交:确保无人在车上感染

北京公交总公司医疗卫生管理处吴超英说,在目前预防“非典”期间,公交车辆一直没有中断天天消毒的程度,每天的晚上的公交车收车以后,由专有消毒人员从车厢地板、空间用过氧乙酸或巴士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对座椅、扶手、门把手、票台、驾驶舱、车门、空调过滤网等进行擦洗消毒。做到了全面到位,不留死角。整个公司的监控体系做的比较好,吴超英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个职工拉痢疾,就被上报到公交总公司。她强调,“非典”的预防重在落实。从上级单位到公司领导制定了很多很细致防治措施,如果落实到位定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洗手这一小小的要求,在前期每次的司售人员收车回来,是需要有专人监督洗手的。而现在,我们都养成了一种习惯,小小的洗手可是防治“非典”的重要环节!

为预防“非典”的复发,公交总公司做了大量工作。从公司建立的五大防控体系中,人可以看到公司筑起的这道坚固的公交防线。

建立群防群控、人人参与、全体员工齐上阵的防范工作体系。同时建立一个完善、严密的职工健康情况网络;给职工打一次电话进行健康叮嘱;为职工逐一做体温测量;印制10万本职工健康卡,诚意细填写备案。

建立严格消毒、落实到位、确保职工和乘客无一例在公交车上受到感染的消毒工作体系。制定严格的车辆消毒工作制度,全系统组成1500人的专职消毒队伍,对所有运营车辆严格采取“一喷三擦”车车消毒、不留死角、行车开窗通风的措施。

建立了专项治理、清洁环境、控制疫情传播的卫生工作体系。如修建洗手间588间,洗手池塘1175处;更衣室533间、配备更衣柜66225格;封闭楼内垃圾道832处;治理厕所14处,并集中开展灭蚊蝇活动、检修、清洁空调设施、对进京人员建立留验堂等。

建立疫情监控、留院观察、严格控制疫情扩散的监控体系。公交系统曾组织一支558人的留调人员队伍,在所有长途线路和9字头线路的首末站建立了留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