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见解
为了在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从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生方面
课前预习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预习不能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二、教师方面
1、重视概念教学
学生不能正确的理解概念,不能把握准概念,不能灵活运用概念,能够熟练、正确地解答数学题只能是纸上谈兵,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概念教学。首先,重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那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等地位的独立的。其次,注意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恰当地把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对概念理解过程的教学要像爬梯子一样逐步提高难度,不要一步登天。第三,重视定义的可逆性。这样会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实际上,定义的可逆性,是认识概念的两个方面,切莫忽视。
2、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现在,在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一大误区。首先,“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应首先基本思想方法,而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其次,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1坚持有效提问的原则
为保证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坚持一些提问的基本原则。中学数学课堂教学都是围绕着某一特定教学目的展开的,教学的中心是“传授知识,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激疑、集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问时应注重坚持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即实效原则,适时原则,梯度原则,角度原则。
实效原则,课堂提问设计的实效性取决于问题的真实和确切,即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提问要紧扣教学 目标和教材内容从感知直观人手,但不宜一问一答展示现成知识的结论,以免学生猜测教师的意向作答,掩盖了学生的不知之处,使教师获得不真实的反馈信息同时提问要确切,要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不能超越学生知识、思维的实际水平,也不能使问题语言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否则课堂提问会造成停滞局面,达不到预期目的。
适时原则,课堂提问的适时性应该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抓住时机 ,其二是提问次数要适度,课堂提问的效果直接与提问时机有关,什么样的设问应在某节课的什么时机提出,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性,即要因时设问,恰到好处,同时提问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过多过频的课堂提问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常会导致学生随大流,不去深入思考,增大回答问题的盲目性,各学科各种课型、内容各不相同,提问设计中把握适时适度尤为重要。
梯度原则,现代信息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循序渐进地有效地选取、组织、传递和运用知识信息、促进学生了解信息、掌握知识的活动,从课堂教学整体上看,必须抓住教材、教学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状态,科学地按一定梯度展开设问,提出的问题要按知识点难易级差从低到高逐层进行,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层次的问题,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象进行回答,从易到难,由简到繁。
2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几种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个性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体现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数学实验教材内容作了大弧度的调整和编排,主要是删减了一些机械性的内容,增设了操作性极强的生活中的数学,目的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作为实验年级的任课教师又将如何运用好教材资源,挖掘和拓宽教材中的空白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
教育学生的道德教育不光在品德、语文课程中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上同样起着很大的作用,现代教育倡导:教学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常言道:“有才有德是颗宝”,说明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这意味着新时期的教师必须德才兼备。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育,例如,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即学会倾听同学回答问题,学会倾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与分析,强调会倾听他人说话有尊重他人与学到知识的益处,同时,在师生之间、同伴之间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文明礼貌用语,如“请”“让”“谢谢”“对不起”“别客气”……这些充满温馨情感的教学用语,如果让这些细微的文明行为习惯不断地在学生中重复,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不知不觉地在学生身上养成,达到教育的效果。
二、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习过程简单化,或者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把知识强行地灌输给学生,把学生当成接纳知识的容器,使思维性较弱的学生更加畏惧学习而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由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乐趣,激励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热情。例如,在教学实验教材第八册“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时,我做了如下的设计: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三组长短不同的各三根麦秆或小棒之类的实物,教学中通过先复习三角形的概念,教师再出示:①8厘米、8厘米、16厘米;②12厘米、6厘米、7厘米;③6厘米、8厘米、15厘米等三组线段,要求学生判断每一组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边看边想,该什么样办?这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可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是乱猜“能”或“不能”,这时我加以点拨:围成三角形的线段每相邻的两条边端点相连,那我们能否用自己准备的麦秆、小棒代替题中的线段,进行拼图操作,看看结果如何,行吗?这时,学生又积极地动起来,学生在拼图、计算中发现:第①组:8+8=16、8+16>8;第②组:7+6>12、7+12>6、6+12>7;第③组:6+88、8+15>6。除此之外。教师要上好一节课,在注重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与综合的同时,还要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以及教材的开放性和弹性化,教材力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同一问题情境力求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或开放问题,要充分体会到课后练习的编排所体现的层次性,以及设计的一些供有特殊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如教材设计的“数学故事”“你知道吗”“数学万花筒”等栏目,提供一定的阅读教材供学生选择阅读,力求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用书的掌握都来自于我们的课堂。
三、重视学生学习的安全感
学生的学习安全感,应从教学中鼓励、关心、相互尊重等方面中体现,对学生来说,只有具备了安全感,才能消除心理障碍,才能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的氛围之中。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必然包含尝试错误和不完全的推理。如果要从尊重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出发,教师就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使学生有心理安全感的环境。例如,我在教学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二册“圆锥的体积”时,在教学推导相应的体积计算公式后,为了解学生对此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我出示了一道:“已知一个圆锥形沙堆的底面周长是6.28米,高是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的巩固练习题,练习中,学生有独立完成的,有相互讨论交流完成的,有几位学生还自告奋勇地上台演算,其中一位学生的算式列为:1/3×6.28×1.5=3.14(立方米),看到这样的算式,我没有立刻指出他错在哪儿,应该怎样改正,或是横加指责,而是先稳住学生的情绪,表扬他敢于上台演算,既勇敢又诚实,消除了学生的自卑感和畏惧心理,然后再次巩固计算公式:V=1/3Sh中各个字母所表示的含义,让学生在理解计算公式的同时,理解“S”表示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周长,从而让学生明白本题必须先计算圆锥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圆面积公式计算沙堆的底面积,最后才计算沙堆的体积.此时,我再用“其实你能轻松并正确的解答此题的,只不过你只是一时心急而写错罢了,相信你今后会更加细心,做得更好”的话语来鼓励他,这样既给他信心,又给他学习的动力。
四、重视教后思考
【论文摘要】大学时期是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关键时期。由于大学生思维方式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正在迅速发展,其学习特点也随之改变。本文通过总结大学学习的特点,分析大学生的学习现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改进大学课堂“教”与“学”的三点意见: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的双主性;加强学习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大学学习的特点
在大学时期,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自觉学习,由片面追求书本知识向发展综合素质转变。相比中学时期,大学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1学习的自主性
进人到大学学习阶段,虽然也有老师讲课,但是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巩固的过程主要靠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要有很强的自觉性。另外,大学生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多,他们已经不满足教师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开始逐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有选择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1.2学习内容的专业性
大学生从一人学就有专业定向问题,专业与学科群的划分将大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学生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学习相关课程,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1.3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查阅文献、社会实践、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术报告等方式深人学习,将积累的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探索创新,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另外,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撰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以及参加各种形式的竞赛和老师的科研项目等,锻炼动手能力。
2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
由于大学学习具有以上一些特点,已不同于中学的传统教育,一些学生在进人大学学习后,没能充分了解这些变化,使自己在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
2.1自律意识薄弱
大学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比较宽松的,学生除了完成课程的学习外,有更多的时间自我支配。在这样一个环境里,没有了中学时期的严加管教,一些学生自我放松严重,表现在正常作息时间不能保证,上课有缺席现象;听课不专心、在课上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花费大量时间和朋友吃喝玩乐,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薄弱的自律意识,加之学习内容的加大和学习难度的增加,使得一些学生在刚进人大学学习时就感觉到力不从心,更甚者从此自暴自弃,一撅不振。
2.2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中学时期,学生学习的最高目标是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进人大学之后,这种明确的目标没有了,面对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有的学生迷失了方向,不知道如何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变得没有动力,没有更好地发展自我,个别学生甚至过起了浑浑噩噩的生活,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自己的大好年华。
2.3部分学生学习被动
由于学生所学专业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已经选择了的,不可避免产生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对所选专业不了解,进人到大学才发现不感兴趣;二是有些学生为了能进入到大学学习,服从了专业调剂,没能选择喜欢的专业。在大学期间换专业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大多数同学只能凑合着读,学习呈现出一定的被动性,也影响到学习效果。
3改进课堂“教”与“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改善大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如下教
3.1提高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种任务或某类任务的主观判断,是个体自信心在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与前提。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处于一种人际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授课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课后学习效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积极的评价,建立一种以尊重、关怀和激励为特征的课堂人际关系。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出于对老师的信任,学生相信教师会利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设计最好的学习方法,帮助自己持续学习,以达到课程目标;比起个人学习目标,学生优先考虑按照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一步一步地来进行学习;学生相信教师对于自己学业成就的评估。通过总结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利用教师这一重要资源的学生,不管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如何,学习效果是相对较好的。
由此可以得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尊重、认可和激励会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提供了有利的前提。
3.2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教学的双主性。
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绝对主导者的角色,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权与发言权,除了以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考虑积极采用讨论教学、案例教学与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式,把课堂管理模式转变为交互式的、自主的管理模式,把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课程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自觉性得到更好发挥。
为此,教师可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人手,改善教学效果:
(1)课前,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课程的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安排,其中包括:每星期的课的内容,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在每个时间段内必须完成的任务;课下需阅读的教材和参考资料、实验或讨论安排、考试安排、评分标准等等。这样使课程内容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便于学生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
(2)课中,教师在提纲掣领地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讲授之外,要注重提出个人见解,并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得出结论;适当减轻常规课外作业,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些随堂练习,一方面能提高学生课堂听课效率,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另外,教师应创造性地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3)课后,除了常规的课后练习之外,教师可以考虑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撰写报告和论文,达到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深化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定期与学生交流,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正教学过程。
3.3加强学习指导,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学习理论家主张把自主学习从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八个维度来加以界定,当学生在上述八个维度上均能由自己做出选择或控制,其学习一般就被认为是自主的。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教学思考 教学建议
1.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课堂
1.1教师对学生的政治知识传授方式固化。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在新世纪,教学体制必须改变。初中政治要改变原本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课堂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引导作用。可是,根据当前的情况,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没有得到改变,教师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没有跳出传统的固有模式。教师自顾自话,将课本内容誊抄到黑板上,应付差事,完全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接受。
1.2学生纪律性比较差,课堂教学秩序不够严肃。
根据新的规定的要求,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之中是主体。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手中,基于此,某些教师就让学生控制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完全放羊式教学。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趁机开小差,浪费时间。如果放任自流,可能最终会导致无法挽回。所以,在实际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照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约束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对初中政治课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进
2.1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新道德教师形象。
教师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及解惑,这是永恒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要让学生“信其道”,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信其师”。传统观念中,教师往往是严肃而令人畏惧的,但其实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新形象。比如,可以在上课前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去,跟学生聊聊平时的生活琐事、兴趣爱好等。课堂结束之后,可以晚走一会,跟学生聊聊对学习的困惑和收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消磨学生的个性,而要让他们各抒己见,让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讨论观点,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当前,在新的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原本的政治教学大纲也好,新的政治课程标准也罢,都需要教师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积极进取,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跟紧时展的步伐,不断摆脱束缚,从条条框框的教条主义中跳出来,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2.2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学生才会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只有这样,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
2.2.1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按照书本内容照本宣科,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完全听不懂的现象。因为初中政治内容具有极强的理论性,理论知识十分丰富,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感到厌恶,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视若猛虎。而且初中政治考点非常多,难以记忆,如果学生仅仅将考点内容机械地背诵下来而不会实际应用,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所以,在对学生传道授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解惑,这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2.2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都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突出的教育问题,比如课本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我国各地的中学生在教材上学到的都是很久之前的国家时事。政治发展脚步的快速化导致教材的更新换代严重脱节。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政治思想较之时代大大落后。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多关注政治报道,合理适当地将这些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并将书本理论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给学生听。
2.3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将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表露给学生。但是,完全将想法告诉学生,让他们消化吸收,不如让学生根据老师透露出来的信息自己摸索和理解。在分析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表达自己的观点,留下空白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事情进行判断。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质疑、反思和探究精神,让他们不迷信权威。学无止境,在学习生涯中,他们将因为这一习惯而受益。
新初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有责任心、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接班人。所以,初中政治课堂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政治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之,初中政治教育不容懈怠,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真正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