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抗震性能

1 前言

最近几年,多高层钢结构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因此,我国的多高层建筑行业的多高层钢结构的住宅抗震性形势也相对来说比较严峻,全国范围内发生了多起特大的地震,并且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地震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严重的危害,并且这种危害是非常直接的,最为严重。现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经建造出楼层高度达到几百米的非常庞大建筑。并且以后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社会上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将会出现多种多样的超高超大的建筑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建筑,并且这种局势必定还有进一步增多的趋势。因此,原有的防地震设计规范就无法成功的解决这些场所的防地震设计的相关问题。

2 多高层钢结构的住宅抗震性能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一个有许多地震带的国家,因此在我国地震相当频繁,所以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在我国各个省市的抗震设防5度以上的地区几乎布满了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在2008年5月12日,我国的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了7.2级的特大地震,因此近些年来建筑灾害逐渐成为地震灾害中最具破坏力和杀伤力的自然灾害,这一严重的问题更加强了全国从事结构设计和研究的工作人员对于普通住宅抗震的研究和思考,因此怎样在建筑物的设计环节切实的保证出现了大地震也会“大震不倒”就成为了一个严重的任务,因为每一次合理的建筑物结构体系的设计,还有每一个优秀的承购的建筑结构体系的使用都有可能在下一次的大地震中挽救我国成千上万无辜群众宝贵的生命。所以研究住宅抗震,并且提出合理的抗震模型和有效的抗震措施是减小地震灾害的必要而且有效手段。

在现在的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和业主为了让多高层建筑物满足有关的防地震的规范的要求,经常会在多高层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外部美观性、建筑结构技术创新等方面作出不该有的让步,甚至有的情况下已经严重影响了多高层建筑物的许多使用功能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各个地区之间的社会风俗文化、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所以仅仅依靠旧的方式防地震的规范就很难成功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高层建筑物防地震的设计方案不但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还要符合基本的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抗震性能的各种建筑规范。

3 多高层钢结构的住宅抗震性能设计方法

在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抗震性能化的设计过程中,在规定的结构上,建筑物材料的抗地震极限需求方面需要直接反映结构抗震性能的设计指标,从而保证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是最重要的目标,根据建筑的重要性不同以及地区发生地震的发生的频率和危险性,统一做出规定,即不同建筑中的不同结构的构件的抗震性能极限必须达到规定和要求,一定要满足建筑物所在地区发生地震时,建筑物内的各种人员逃生的需求。

在确定结构构件时,必须要求结构构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必须考虑真实地震灾害发生时的条件及建筑物的结构整体作用是否对结构构件抗震能力产生影响,因为在实际情况下,多高层建筑物发生真实地震时材料与现实要求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标准地震所估计的相关的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和抗震时间能力将偏低。除此之外,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和构件会因为受到周边其它构件的约束和影响,从而抗震能力与无约束的独立构件也会产生有较大的差别。在建筑物的结构抗震性能设计要求方面,不仅需要考虑业主的要求,还要考虑实际发生地震时建筑物的承受能力的要求。在实际工程中,必须时时刻刻都确保地震发生时的工作人员以及建筑物内的人员的安全,如果业主提出无需保证结构的完好的情况,也必须应该是能够接受的。

任何多高层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相关目标都有两个,一个是地震发生时,不会因为多高层建筑物的钢结构遭到结构破坏而影响建筑内人员的逃生;二是在地震发生时,不致因多高层建筑物的钢结构遭到结构破坏而使建筑产生的损失更大。为了满足总体目标的规则和要求,多高层建筑的结构抗震设计的相关功能目标必须包括以下两点,一是多高层建筑物的某些部位的结构构件以及多高层建筑物的子结构及结构整体在有地震发生后的某一段一定的时间内不能够产生整体坍塌状况,从而以保证多高层建筑内的工作人员和居住人员有足够的时问逃生:第二点是建筑物的某些部位的结构构件以及多高层建筑物的整体结构在发生地震下不能产生严重的影响,能够继续使用,不能够迅速的变形或产生倒塌现象,从而在震后建筑物的结构的功能能够最大程度上尽快得到恢复,从而相对程度上减小多高层建筑在发生地震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 多高层钢结构的住宅抗震性能的相关对策

在地震发生时的具有各种功能的多高层建筑物材料的保护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规定,对于多高层钢结构住宅地震发生后人员的逃生问题必须非常重视,对于容易发生地震的地区的多高层建筑物和财产,必须努力做到完善各种部件的功能,从而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有效的进行功能的实现,对于功能十分重要的,一旦破坏以后非常难恢复原样的多高层建筑物也必须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多高层建筑物的某些部件的地震发生后的承载力也必须达到足够的要求和标准,部件由于地震的影响产生的变形也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度,要力图使多高层建筑物发生地震后的损失最小。在多高层建筑物的抗震的性能化的设计中,必须严格要求技术l生的问题,需要技术人员的持续参与和不断的持续不懈的努力进行突破,这些都必须是在政府或者相关的研究部门的大力推动下逐步发展进行,并且现在培育钢结构住宅的企业和市场才是发展多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产业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才可以让钢结构的相关各配套企业大力的参与到市场中来,才能使他们坚定动力和决心,这样一来数量才足够大,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才能够实现,从而标准化才能发挥理想的规模效益作用。然而培育钢结构住宅的市场需要积极的改变人们现有的住宅观念,因此只有不断的进行实践,建成人性化、标准化的钢结构住宅,这样一来随着人们的不断体验和使用,这种住宅才能够不断完善,才能够真正将现有的市场改变为市场化、标准化运作的住宅模式。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培养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7.083

我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因此,要培养符合当前建筑行业一线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就落在了高职院校的肩上。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中支出,各高职院校都要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确保院校培养质量,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最根本的保障,更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最关键。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建筑业总产值从1952年至今亿增长一千多倍。建筑业从业人员目前已达到3000多万,其中大学以上学历者仅占11%,建筑专业教育远落后于实际需求的现状为高职建筑施工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培养优秀的建筑类人才的重任便落在了教师身上。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我国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的的骨干专业。是为建设工程一线培养最基层的技术管理人才的核心专业,其特点是具有超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该专业是支撑建筑业发展的急需专业,因此始终是高职院校招生过程中的热门专业之一,同时也是教育部门重点扶持的专业之一,据统计,到2009年底,全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办学点已达514个,在校生将近20万人,每年有大量毕业生进入建筑行业,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近年来,在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的带动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课程开发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积累了相对丰富和成熟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就该专业的全国总体办学情况而言,仍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无法真正体现岗位需求。

(2)课程体系建设经验化、雷同化,多数院校仍然带有浓重的本科教育的色彩,注重知识结构系统化,而忽略实践能力的系统化。

(3)课程标准不能体现情境式、模块化,以及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4)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无法满足学生真正参与的需求。

(5)没有真正实现双证融合,企业对毕业生的认同度不高。

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归根在于师资团队的教学理念没能达到统一,没能完全按照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定位进行教学设计。而教师素质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高质量的保证,只有构建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强”的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建筑施工管理人才。

因此,在完善建筑建筑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上,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制度保障,构建合理师资队伍结构

根据不同教师的知识背景、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要求,对教师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或者直接从企业引进一批专业技能人才是建设双师结构队伍的最根本的途径。学院应制定保障措施,以“送出去,引进来”为根本培养模式,同时一定要强化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每年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很多教师又是从“校门走出后又进入校门”,缺乏现场实际工作经验,这样便不能很好的带给学生精髓的专业技能,所以一定给教师合理的安排授课任务,尤其是新进教师,授课量不宜过大,同时要鼓励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锻炼,结合所授课程和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相应岗位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建设制度保障,这样便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2 按定位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2.1 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能带领教师进行专业建设、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因此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建设途径主要为自行通过对骨干教师的培养,二是从企业引进具有较强专业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在对其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根据其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判定。

2.2 骨干教师

通过学院建立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制度进行骨干教师的选拔,骨干教师应为业务能力强,有工作热情,除能够承担常规教学任务以外,还能带队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从事和专业技能相关的其他工作,并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2.3 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目前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但其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均不足,需通过“传帮带”等一系列方式对其进行培养,使其成长为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应具有虚心好学的精神,树立能者为师的观念。同时通过各项技能对其进行考核,保证青年教师培养质量。

2.4 兼职教师

为保证各类课程有序教学,使教学团队多样化,则需要有针对性的聘请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丰富企业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丰富教学内容,满足正常教学与专业发展的需要。

3 利用企业资源打造教师队伍

服务地方经济、为行业输送优秀人才一直以来是专业建设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进一步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不但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学生,同时也可为企业承担培训、科研等工作任务,以此来进一步打造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了解企业第一线的需求,为学生提供最前沿的技能训练。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第3篇

在建设工程领域,我国抓住项目施工管理人才培养为突破口,认真总结传统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方法,以建造师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以项目经理管理为方法,坚持以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为主要特征,培养新型、高素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市场导向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建造师综合能力塑造的必备条件

在知识经济大爆炸、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建筑业发展拥有了广阔舞台,对建设管理人才所需综合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到制造的历史性跨越。作为一名高素质、职业化、国际化的建造师除应具备优良的思想政治条件外,还必须具备较强专业技术能力、项目管理经验、法律意识、应变决策能力。

1. 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

建造师作为项目的核心岗位,不仅要具备一般领导者的素质,还应掌握一定的工程管理理论、经济理论和丰富的施工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过硬的主要施工技术、施工工艺的操作原理,有能力组织施工技术创新。同时还要有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能预见到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并能利用类似项目的成功经验加以解决和避免。被誉为全球建筑史上的奇迹的青藏铁路,解决了海拔4000m以上修筑难题,冻土层处理、植被保护、恶劣气候影响的技术处理,无不证明专业知识扎实、工程项目管理经验丰富对建设工程和建造师的重要作用。

2.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

随着综合国力提升,建筑行业得到了发展,大批技术含量高、设计理论新、施工难度大的工程项目被提上日程或已经竣工。以长江三峡大坝为标志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以水立方、鸟巢为代表的高科技建筑等工程项目都是对施工管理者的严峻考验。在建设管理当中建造师应当思路清晰、思维敏捷、处事果断,同时协调组织好各方的关系,将有效资源合理组合。特别是在施工计划当中,一定要周密思考、责任明确,并利用有效的奖励机制调动团队积极性和创造力。

3.较强的法律意识

在建设工程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等各项制度渗透到了工程中所遇到的方方面面,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法制、监督体系,实现了工程的规范化、行业化、统一化。建设企业如果想站的久、持的稳,建造师就必须知法、学法、依法、用法,在管理企业时合理运用法规条款进行活动,在企业特殊时期争取必要的经济效益,避免项目出现亏损。

4.勇于负责的精神

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一个好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与建造师责任心的好坏又直接影响了项目管理团队的水平。优秀的建造师必须对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做到忠诚、信守,对项目、对企业、对社会负责,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团队中树立无形的威信,并将此精神融汇整个项目团队。

5.较强的应变决策能力

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建造师起到了决策者的作用,而由于建设项目的实施中事件非常琐碎并且具有不确定性,注定了建造师的决策呈现无序性。“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告诉我们,在行业竞争中只有不断地适应环境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时要求建造师在作出决策时做到多方听取意见、果断稳妥决策,只有抓住恰当的时机,才能将项目运作有序,产生经济效益。如果优柔寡断、瞻前顾后或者主观臆断、盲目拍板就会让项目错失良机或者酿成重大损失。

建造师综合能力塑造的途径

建造师是一种建设资格,而项目经理则是建设岗位的设置,虽都肩负着工程项目的管理,却不尽相同。企业的辉煌发展应吸收一批真才实学的建造师,塑造综合能力,为其提供较大发展空间,成就一批优秀的项目经理,我们可将途径做一下分析:

1. 理念创新促进管理

首先建造师要具有敏锐思维,善于观察市场,时刻站在市场最前沿,以创新观念大胆接受新生事物,并指导实践管理。其次要精细管理,把大项目细化分支目标,做到分工合理、责任明确、措施得当、执行有力、监控到位。再次要量化管理,把各项工作定量,以准确有效的数字代替以往的粗放、笼统式管理,使项目负责人时刻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需要进行信息化管理,利用网络建立完善、快捷的项目管理体质,以提高时效性,快速作出正确的决策。

2.在实践中增加才干

建造师被任命为项目经理后,就是工程项目的最高领导,其协调、指挥能力直接决定了工程达标与否和优劣程度。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在实践管理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要会思考,在千头万绪的工序和千变万化的施工现场中,时刻保持思绪条理、头脑清醒、思路开阔、对策正确,在尊重事实前提下敢于创新;要善决策,综合各种信息,在可行性、系统性、比较性等方面统筹把握,勇于果断决策;要懂协调,将人力、技术、设备、材料、人际关系等资源相融合,支配于最佳状态,掌握在可控范围之中。

3.在学习中提高水平

合格的建造师和优秀的项目经理,应该是不断进取、永不满足、作风务实、做刻苦学习型的建设人才,不断学习政治理论、专业科技知识、法律知识。

结语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控制是攸关安全的大事。在控制质量的环节中,各级建筑公司和施工部门都想出了很多办法,来避免在建筑中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控制质量问题,是一场长久的战争,有的时候在工程的建筑施工检验中已经解决的质量问题,在完成工程的一些时间或者是已经投入使用之后可能又会出现,这就要求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一定要严格。一个建筑的重要性,不仅仅关系到一栋大楼的所投入的资产,更是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分析在建筑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和控制上容易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找出解决方法。防患于未然。

1 浅析建筑工程中质量管理和控制

1.1 建筑施工项目中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主要分析

在建筑施工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和调控的过程中,其主干部分所涉及了很大的范围,比如说,建筑施工的施工部门、建筑施工设计部门、建筑施工建造部门、建筑施工施工材料的提供部门和建筑施工监督管理部门等等,这些部门都和建筑的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上述的几个部门当中,建筑施工的建造部门的主要说的是建筑工程的资金投入人员,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整个建筑竣工之后投入使用的人。[1]这是质量管理和控制的主体,他有权利挑选建筑施工的施工部门,调控对建筑施工项目的规模和选择各种各样的其他的条件;

而建筑项目的设计部门一般是凭借对建筑施工工程在实践中进行考察,分析地理质量、地理形状、水文等问题,并记下具体的数据,参照我国现如今行使的建筑工程设计准则对建筑施工工程进行进一步的规划,设计的最终目标用图纸和文件两种形式表达,图表的表达方式如图一所示;

图一 某施工工程图纸样本

建筑施工中的施工部门具体说的是具备有关建设单位承认资历的,能够承载建筑工程施工相应责任的公司,换句话说,就是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承包项目的部门;

对于建筑材料的提供部门,从字面上的意思就可以出,就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提供所使用的材料或者是设备的部门,也叫做材料的提供商和经销商。

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建筑工程的监督和管理部门,这个部门的天职就是依照建筑工程的合约、施工操作规范,以规则和法律的方式来对施工行为进行约束。[2]

1.2 浅析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和调控的所遵循的原则

与其说是对建筑工程中的质量进行管理和调控,还不如说关键是凭借对施工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和对质量的把关来保障建筑施工合约、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准则等的实行。那么,质量监管部门所要监督的准则是什么呢?

第一,要把质量摆在首位。一个建筑工程最重要的部门就是质量,在进行建筑施工工作中,要把建筑工程的质量作为一切条件的第一位。

第二,要以人为本。因为整个建筑施工工作的主要操作者就是人,要完全的调动施工工作人员的积极态度和明确所承担的职责,这样才可以对建筑施工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调控起到良好的效果。[3]

第三,要把做好质量工作的预防,预防和调控要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在实际对建筑施工的质量管理和调控过程中,要做好提前量,对于可能发生的质量或者安全问题要实现想好如何去解决。

第四,要遵守规定,按照质量准则和施工规范中要求的去做。要达到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和调控的目的,就要对整个建筑施工的工程中每一项的质量都进行监督。一切工作程序都要按照总体规定进行,一旦出现纰漏,就要迅速的、严格的进行处理。而且质量的监理单位一定要透明、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合约等等,作为裁决标准。

2 如何进行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调控

为了提升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总体质量,就一定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好对质量的管理和调控,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

2.1 注意训练,提升有关人员的整体水平

就如同上文所说的,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和操控是由人来操控的,而且有关工作人员是否具有良好的素质直接关系到能否成功的对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在这些有关人员中,监督管理控制人员是最重要的。[4]所以,要做好质量管理调控工作,就一定要做好有关人员对专业素质水平的训练,在这其中包含了决定策略层面和技术人员有关专业的训练,这样的训练能够让这些人员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这样才能有资格进行质量的监督管理和调控。

2.2 注意材料的选择和购买

建筑材料是否优质也会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施工程序里面,在这其中的建筑材料质量和性质能力基本上就算是最重要的关键原因,所以一定要加强对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举个例子来讲,在预应力加工这项工序中,就要求所使用材料其中的钢筋具有匀称的材料、较好的弹性,而且还要注意不能有过于高含量的磷和硫,这两种含量过高的话就容易引起冷脆和热脆的发生。同时,要严格的控制建筑材料进行工地,一定要做到严格的检验。比如建筑材料比如有其相关的合格证明或者是质量保障条款,同时要和有关设计规范相符合,一定要重复做好有关检查,只有在合格以后才能进行工场,投入使用。

2.3 完善质量检测目的的职责和质量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和调控中,应该做好每个责任都分布到个人当中,并且颁布有关管理制度,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避免发生质量问题后,却找不到所负责人员的情况或者是不能依照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出现错误之后找不到处理办法的现象。如果这个体制能够很好的制定,就能够讲这个管理体系完全落实到工程施工项目负责人、技术经理和施工负责人头上。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质量监督管理调控的进行。[5]

2.4 研究最前沿的施工技术

在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对于质量的管理和调控,那么就一定要注意艺术的应用。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除去施工人员所应该具有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包含对于各种各样的设施、信息和检查设备等等。为了加强更好的建筑衍生物水平,就一定要对施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提高,特别是要讲施工工艺和现如今最前沿的科技水平进行有效结合,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让施工工艺水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可以基于对不一样质量特征属性同时设计出不一样的质量管理控制关键点,而且要进一步做好有关对比工作,用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施工工艺能够充分满足相关规定的质量准则,这样就能有效的对施工产品进行调控。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对新型技术和新型工艺的研究,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的效率,并且在这个前提下注重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建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质量通病控制;[J];大科技.2013(3):5-6

[2]李玉花;谈建筑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3,39(6):252-253

建筑行业最前沿的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结构 高职院校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教学改革

一、引言

建筑结构是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该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一门必修课。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具有在工程实践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具有对一般结构、构件进行设计计算的能力,具有正确理解和运用结构设计和规范的能力,同时具有熟练识读施工图的能力,为将来从事本专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就目前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效果来看并不理想,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适应学生将来面对的就业岗位需要,以下提出了几点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二、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直接在建筑工程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强化重点、弱化难点。建筑结构课程主要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结构抗震知识四大部分组成。大部分的教材中往往只是对这四个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排列组合,单独讲解,并没有把它们有机的整合到一起,使学生学起来知识点过于独立,不容易理解。以下是对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出的改革意见。

(一)整合教学内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应获取的专业能力是施工能力,而不是结构设计能力,施工的首要任务就是识读施工图纸,同时应具备在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而大部分的建筑结构课本的内容偏向设计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精选授课内容。可以从结构材料、基本受力构件、结构设计方法、结构抗震知识及结构施工图识读等几个方面整合教学内容。删除一些工程上已不再采用的做法,比如说连续板中弯起式布筋。同时可以弱化一些知识内容,比如梁中弯起钢筋的构造要求以及支座负弯筋伸出长度的计算,因为弯起钢筋不利于结构抗震已经不太使用了,而G101图集中对支座负弯筋的伸出长度已经做了统一的规定,也不需要专门去进行计算。

(二)强化构造知识,弱化理论设计。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对公式的推导、配筋计算的设计内容讲解很多,而对构造措施往往一笔带过,使基础知识本身薄弱的高职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困难,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其实大部分的高职学生走出学校面对的工作岗位是施工管理岗位,而不是结构设计岗位,可见建筑构造知识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比理论设计知识更加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所以教师应该结合高职学生工作岗位的需要,弱化理论计算部分,强化规范中的构造知识。

(三)增加平法施工图识读教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必须具备的就是识读施工图的能力。而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各类构件的配筋设计和识读传统的结构施工图,而忽略了教授平法施工图的识读。近年来平法施工图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工程中,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结构课程也应相应的增加平法施工图识读的内容,并且应作为授课重点进行讲解。

(四)强化“规范”意识

结构设计规范是结构工程师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只有严格贯彻执行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才能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时刻灌输规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习规范的意识。在讲授不同的内容时应给学生说明所需的知识点取自哪本规范,这样在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就知道如何使用规范。比如混凝土结构使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砌体结构使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钢结构使用《钢结构设计规范》,结构抗震知识使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平法识图使用《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等。同时教师要随着规范的更新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给学生传授最实用、最前沿的内容。

三、改革教学方法

(一)采用多媒体教学。建筑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尤其是在讲述各种受力构件的破坏形态时,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整个破坏过程,这时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把构件从受力到最终破坏的整个过程给学生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在讲解各种受力构件的配筋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施工现场,难以想象构件的布筋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可以利用施工现场的图片,给大家展示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仿真软件,可以实现构件配筋的三维效果图,同时可以多方位旋转,这样更能够使学生直观的看到构件中的配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加强实践教学。课堂教学讲授的内容是很有限的,对于建筑结构这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局限性也很大,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很多情况下学生想象不出来工程中的实际情况,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地进行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各个知识点,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四、改变考核方式

传统的建筑结构课程的考核方式往往采用卷面考核,以结构设计为主,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并不实用,而我们应更注重知识的应用与能力的培养,所以应该改变课程的考核方式。可采用平时作业占20%,识读施工图占30%,卷面考核占50%。通过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使高职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适应工作需要。

五、结语

通过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了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为将来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丽娟,高兰芳,陈凡.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福建建材. 2012(12)

[2]康文梅.高职建筑结构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1)

[3]杨雪宁.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中国电力教育.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