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的技术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建筑砂浆常用作砌筑砖、石及砌块;墙面、柱面、地面的抹面;内、外面的装饰抹面;砖、石及大型墙板的勾缝;粘贴石材、面砖、马赛克等,因此其使用特点是铺设层薄;多与多孔吸水的基面材料接触;对强度要求不高。
1.建筑砂浆的组成材料
1.1胶凝材料
建筑砂浆常用的胶凝材料有水泥、石灰、建筑石膏等,选用时应根据砂浆的用途及使用环境等合理选用。在干燥环境下使用的砂浆,可选气硬性或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潮湿环境或水中使用的砂浆,则必须选用水硬性胶凝材料。
砌筑砂浆常用普通水泥、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等来配制,砌筑砂浆用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选择,水泥强度等级等应为砂浆强度等级的4~5倍为宜,由于砂浆标号不高,所以一般选用中、低强度等级的水泥即能满足要求。若水泥强度等级过高,将使砂桨中水泥用量不足而导致保水性不良,这时可加些混合材以节省水泥用量。水泥砂浆采用的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32.5级;水泥混合砂浆采用的水泥, 其强度等级不宜大于42.5级。对于特殊用途的砂浆,可选用特种水泥和有机胶凝材料。对于装饰砂浆,可选用白水泥或彩色水泥。
为改善砂浆的和易性,降低水泥用量,往往在水泥砂桨中掺入石灰膏、黏土膏、粉煤灰等其它胶凝材料,配制成水泥混合砂浆。
在砌筑砂浆中,不得使用消石灰粉;生石灰熟化时间不得不少于7d磨细生灰粉熟化时间不得少于2d严禁使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
1.2细骨料
建筑砂浆用细骨料主要为天然砂,对特种砂浆也可采用白色或彩色砂、轻砂等。由于砂浆层往往较薄,对砂子的最大粒径应有所限制。砌筑毛石砌体,砂子最大粒径应小于砂浆层厚度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砌筑砖砌体,砂子最大粒径应小于2.5mm光滑表面的抹灰及沟缝,宜选用细砂,最大粒径应小于1.2mm;装饰砂浆的粒径可放宽到7~8mm。为保证砂桨的质量,对砂中的含泥量应加以限制。
1.3水
砂浆用水与混凝土的要求相同,应选用无有害杂质的洁净水。
1.4外加剂
为改善或提高砂浆的某些性能,更好地满足施工条件和使用功能的要求,可在砂浆中掺入一定种类的外加剂,如减水剂、防水剂、膨胀剂、微沫剂等。但对所选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必须通过试验确定。
为改善砂浆的和易性,常加入微沫剂, 应注意,微沫剂用于水泥混合砂浆时,石灰膏的减少量不应超过50%;水泥黏土砂浆中不宜掺入微沫剂。
2.建筑砂桨的技术性能
2.1新拌砂浆的和易性
新拌砂浆的和易性是指新拌砂浆是否便于施工操作,并能保证质量的综合性质。和易性良好的砂浆易在粗糙的砖、石基面上铺成均勾的薄层,且能与基层紧密地粘结,保证工程质量。和易性包括流动性和保水性两方面。
2.1.1流动性
砂浆的流动性又称稠度,是指砂桨在重力或外力作用下产生流动的性质。砂浆流动性通常用砂浆稠度测定仪测定,用"稠度值"表示。稠度值大的砂浆,表示流动性较好。若流动性过大,砂浆易分层、泌水;若流动性过小,则施工不便。
影响砂浆流动性的因素很多,如胶凝材料种类及数量、掺合料的种类及数量、用水量、砂的粗细与级配、外加剂的种类及掺量、搅拌时间等。当原材料确定后,流动性大小主要取决于用水量,因此,施工中常以调整用水量的方法来改变流动性。
砂桨流动性的选择与砌体种类、用途、施工方法以及施工气候条件有关。一般情况下,多孔吸水的砌体材料和干热的天气,流动性应大些;密实不吸水的砌体材料和湿冷的天气,流动性应小些。
2.1.2保水性
砂浆的保水性是指砂浆保持水分的能力,即指新拌砂浆在运输、停放及施工过程中,水与胶凝材料及骨料分离快慢的性质。保水性好的砂浆,水分不易流失,易于铺成均勾密实的砂浆薄层;反之,容易产生分层、泌水、水分流失,不易施工操作,同时, 也影响水泥的正常水化硬化,便强度和粘结力下降。
为提高砂浆的保水性,往往掺入适量的石灰膏、黏土、粉煤灰等材料,或掺入适量微沫剂。砂浆的保水性用砂浆分层度测量仪测定,用"分层度"表示。
2.2 硬化砂浆的性质
砌筑砂浆将块材粘结成砌体,并在砌体中主要起传递荷载作用;抹灰砂浆与基层牢固粘结并起保护、装饰和改善某些功能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裨化后的砂浆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粘结强度、耐久性及抵抗变形的能力。砂浆的粘结强度、耐久性随抗压强度的增大而提高,它们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常以抗压强度作为砂浆最主要的技术性能指标。
2.2.1抗压强度
砂浆的抗压强度是以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标准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表示。影响砂浆抗压强度的因素很多。大量试验证明,当原材料质量一定时,妒浆的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用量和水泥标号,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应根据工程类别及不同砌体部位选择。在一般建筑工程中,办公楼、教学楼及多层商店等工程宜用M5.0 — M10,平房、宿舍、商店等工程多用M2.5-M5.0;食堂、仓库、地下室及工业厂房等多用M2.5?M10;检査井、雨水井、化粪池等可用M5.0。
2.2.2粘结强度
硬化后的砂浆要与砖石材料粘结成整体性的砌体,它在砌体中起传递荷载的作用, 并与砌体一起经受周围介质的物理化学作用。因此,为保证砌体的强度、耐久性及抗震性等,要求砂浆与基层材料之间应具有足够的粘结强度。一般情况下,粘结强度随砂浆强度的增大而提高。此外,砂浆的粘结强度还与基层材料的表面粗糙程度、清洁程度、润湿程度及养护条件有关。在粗糙、清洁、湿润的基面上,砂浆粘结强度较高;养护充分,粘结强度会明显提高,因此,砌砖前,常将砖浇水润湿,以提高砂浆与砖之间的粘结强度,保证砌筑质量。
2.2.3耐久性
经常与水接触的水工砌体有抗渗性及抗冻性要求,故水工砂浆应考虑抗渗性、抗冻性及抗侵蚀性。其影响因素与混凝土大致相同,但因砂浆一般不無捣,故施工质量对其影响尤为明显。
2.2.4变形
砂桨在承受荷载、温度变化或湿度变化时,均会产生变形。如果变形过大或不均匀,都会降低砌体的质量,引起沉陷或裂缝。轻骨料配制的砂浆,其收缩变形较普通砂浆大;石灰膏或混合料掺量过大,其干缩变形较大;抹面砂浆中常加入麻刀、纸筋等纤维材料以防止砂浆干裂。
参考文献
前言;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是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中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评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地管理试验检测技术,对充分合理利用当地原材料、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对科学地定量评定材料和构件质量及工程质量;对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等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材料试验检测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涉及知识内容广泛,如材料类型纷杂、仪器种类多。本文通过分析检测工作中所接触的一些现状,对建筑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重要性论述,并就加强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措施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重要性
1、通过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可以优化工程材料的选择
通过试验检测,可在众多同类合格产品中优先选择综合费用低的原材料。可以科学地评定建筑用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这对于合理地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对于建设地点的砂石、填料等等,可借助试验检测这种有效手段,以确定上述材料是否满足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以便于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又如选择土场,在完成土样的组成分析时,应进行达到压实标准所需的机械台班消耗与最佳含水量水分补充的总费用比较,选择标准击实较低、补充水分量少的土场,可节约工程用水量,从而节约了费用。
2、通过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有利于选择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通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试验检测,可以鉴别其可行性、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对于推动施工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进度和质量等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通过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可以优化材料的配合比设计
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方面,多做几个试配方案,以便有选用控制成本主要材料用量比例小的配比的经济方案。如通过试验,在满足设计强度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灰剂量较小的砼、基层配比;在沥青路面上,选择用油量相对较小的方案。通过配合比试验检测可以选择合理经济的材料配合比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4、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可科学地评定各种原材料及其成品、半成品材料的质量好坏。
通过必要的试验检测,对于任何一种材料均可通过对其规定性能的相关检验,从而评定其产品是否合格。这对于合理地应用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二、加强工程材料试验检测的措施及建议
1、建立完善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制度
为了对工程材料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评定,需要建立健全工程材料试验检测制度。首先,针对建设项目规模,建立相应等级试验检测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材料质量负责。试验检测机构业务范围内的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等技术文件应齐全,试验检测应严格按有关标准、规程及规范进行。其次,建立健全试验检测工作制度。建立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和内部工作文件、技术文件的管理及保密制度、检测样品及抽样管理制度、质量管理手册执行情况检查制度等。要明确试验检测的责任人,建立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各种措施及规章制度。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应严格实行质量自检,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监督,逐步建立完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其次要增强建设各方面的质量意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真正落实质量岗位责任制。作为建筑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工程质量检测随着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面不断被个重视。最后,制定详细的试验检测工作细则。在试验检测过程中,完全按照经试验检测工作细则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试验室对各种工程材料做到有检测、有取样、有试验报告,并确认试验检测合格后才进入下施工现场使用,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2.合理配备试验检测人员和设备
首先,根据工程规模确定工地试验室的数量和中心试验室的布置。要确保以上设置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以做到跟踪检测,及时掌握试验数据,有效地控制工程质量。其次,合理的配备试验检测人员。配备的技术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且成绩合格,为了提高试验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工程材料试验检测人员必须接受全面、系统的工程材料试验、检测技术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最后,加强仪器设备的配备与计量。中心试验室及工地试验室的所有这些仪器设备都经计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并根据其使用的频率,随时进行计量检定,保证试验仪器的准确性。
3、加强工程材料检测技术的规范化管理
(1)标准、规程的执行。标准是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而制订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但在实际工作中,不按标准、规程进行试验检测的例子很多。如:水泥仅做安定性检测;砂、石各项检测不做平行试验;钢筋拉伸试验不拉断,有的不做弯曲;试验时不严格控制加荷速度等等。这样的试验检测结果准确性很差,完全不符合标准、规程要求,所得结论几乎没有实际指导生产的价值,必须坚决制止。另外,随着社会进步,科学发展,新规程、标准不断产生,要及时采用新标准。如:1999年颁布《水泥胶砂纯度检验方法(is0)》,2000年颁布的《混凝土和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2001年颁布《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等都应及时取代旧规程、旧方法、旧标准,须严格落实执行新规程、新方法、新标准。
转贴于
(2)规范读数、记录、计算、报告等内容。试验检测是用数据进行指导生产的。因而读数、记录、计算、报告等,任何一个环节均要严格规范。
①读数。试验的每一次读数必须准确,如万能材料试验机、压力机、抗折机的度盘、量简体积刻画及架盘天平游码标尺等都必须读到指示的最小分格的目测读数,读数不准确,即造成试验最后结果不准确。
②记录。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单位制,要求在专用记录纸上填写,字迹清楚整齐、记录完整,记录要有试验人、计算人的签字,有错误需改正时,要按要求改写,不得涂改。
③数据处理。按标准要求进行,要特别考虑到一组数据中是否有最小、最大值的取舍,计算所得数值应按技术要求进行保留。
④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接要求填写完整,最后结论必须明确,切莫笼统。如普通烧结砖一般只对强度进行检验,检测时可写成:根据gb 5101298标准该砖符合mu10,而不要写成:根据gb5101298标准该砖符合mu10(因为砖的检验除强度外还有其他检测项目)。
4、加强试验操作管理及试验数据的管理
(1)严肃检测过程。每一项试验检测都应了解来样、取样、试样、制作过程、试验环境条件、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试验检测过程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分析对结论有无影响,必要时要予以说明或重新检测。
(2)严格数据处理。检测项目确定后,原始记录、计算方法和数据计算是否标准等,都直接影响检测结论的正确性,必须慎重、细致。当检测数据与标准要求相差过高或过低时,要加以分析研究。为此,要求审核人员除熟悉材料试验方法外,还必须掌握各类建材的技术性能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材料性能间的关系。
(3)检测结论反馈。对经试验检测后得到的结论,无论是否合格,都应将信息如实地及时通知施工现场或有关部门,以便有效指导施工,提高工程质量。
三、结束语
关键词 教育系统工程 空中乘务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科学定位为立足点,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树立系统培养的理念,坚持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明确高等职业学校定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一所以建设类专业为主的高职院校,我院以服务区域经济和建设行业发展需求为己任,探索“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紧贴人才市场需求,铸造建筑特色的专业品牌。作为广东省第一大支柱产业,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值连年提高,其中智能建筑电子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对楼宇智能化电子产品设计开发、生产、维修、技术服务人才的培养提出需求。这就要求我们以“工学结合”理念为指导,面向行业就业,对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科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合理选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配备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从而构建适合建筑行业需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
1.1专业定位
在建筑行业,一方面智能家居市场需求旺盛,产品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工程应用领域产品的技术性能尚处于开发改良阶段,调研表明毕业生主要工作于电子产品设计、样机制作、调试维修、生产线产品制程技术指导、质量成本控制等岗位。依据“工学结合”关于职业教育能力目标培养的理念,针对这些专业工作岗位,将其工作过程归纳出典型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产品方案选择、电路原理设计、控制编程、电子线路制作、调试、测试、文件编写等。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要面向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生产应用第一线,培养从事产品设计、生产、维修和技术服务工作,具有扎实的电子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能力,具有电子线路设计与产品制作工艺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智能建筑电子产品的工程应用、安装调试、维修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采取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教育方法等方面。
2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1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
根据专业设置,结合往届毕业生顶岗实习反馈信息,以及各类电子设计大赛和技能竞赛情况,我们认为需要提高学生在电子产品装配工艺、质量检测、成本控制方面的能力,加强PCB制造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了解SMT技术工艺,因此结合专业定位和企业岗位实际调研制订课程体系改革重点:在专业课程中设置针对电路分析、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编程与调试、测试测量等技能的教学,以及积累电子产品工艺的设计和管理经验,如电子产品表面贴装(SMT)工艺、PCB制板等内容。针对产品设计工作过程中软硬件设计、PCB绘图、样机制作、测试,将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和专业知识技能拓展课程,共26门专业课程,其中4门集中实训课,占总学时60%以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路、数字电路、C语言程序设计、检测与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等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课程,电子CAD、电子测量与仿真技术、单片机应用设计、电子基本技能实训、电子产品装配工艺实训、电子线路应用实训、单片机原理与接口实训等专业核心能力平台课程,以及生产实习、智能建筑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证书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等专业综合能力形成课程,在专业知识技能拓展方面开设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集成电路应用、高频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EDA技术、智能卡技术、VB程序设计、建筑设备智能控制等课程。
2.2实践教学环境构建
为满足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配置专业实践条件和环境,包括电子技术应用实训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电子创新设计实训室和电子材料室。电子加工工艺实训室主要承担表面贴装(SMT)加工工艺实训、PCB线路板制作工艺实训和电子线路应用实训。配备的设备有:数控电路板雕刻机、热转印线路板制作机、腐蚀机、沉铜器、手动焊锡膏丝印机、真空吸笔、再流焊机、放大镜和热风拆焊台等加工与返修设备。
2.3教学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大型商业综合建筑、消防设计、共用疏散楼梯、剪刀式楼梯、立体式地下园林和露天楼梯、加压通道、常开式防火门、折叠无机布特级防火卷帘
前言
现在建筑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规模越来越大,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也越来越多。在功能多样化的商业综合建筑中,富于变化的中庭是建筑空间的重要和不可缺的元素,同时各中庭之间的水平延伸和垂直交错,形成建筑中多层立体空间的贯通。但这种设计在给使用者带来感官享受和便利的同时,也给建筑防火和安全疏散带来了难题。如何在现有消防规范框架内,解决大型建筑综合体的防火和安全疏散问题的设计难度也在加大。
在设计实践和研究中,笔者采用一些方法和措施进行防火设计,希望与各设计师交流。
合理布局疏散楼梯
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中,均对建筑物的疏散楼梯的设置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大型商业建筑,这些疏散楼梯往往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布局。
以一级耐火极限商业建筑的地上二层和地下一层为例,疏散宽度计算如下:
现全国各地许多十几万、二十万平方米的商业综合体不断出现,如广东省广州市的天河城广场、正佳广场、佛山市保利水城、太古汇等。建筑内每层的建筑面积都达到几万平方米,从表中可见,大型建筑每层通常几个、十几个的防火分区,如果通过中庭几层的防火分区面积叠加计算,数量就更多。因此疏散楼梯宽度和数量对建筑设计的影响非常重要,楼梯的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功能和空间的布局,同时与商业的有效面积和实用率也有直接的关系。如何合理设计楼梯,既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又满足建筑经济、使用、美观的要求,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以参考:
采用共用疏散出口。若每个防火分区设置了两个以上(不包括两个)疏散出口时,尽量在相邻防火分区的交界处布置疏散楼梯,不同的防火分区共用疏散出口,即可保证商业空间相对集中,又可有效地解决疏散距离可能过远或尽端走道的问题,减少每个防火分区的楼梯数量,避免楼梯对商业空间的消极影响和破坏。(附图1)
附图1
设置剪刀式楼梯。在楼梯的面积基本不增加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交叉的剪刀式梯段形式,原有楼梯还是作为一个安全出口,并不会增加疏散出口,仅增加了楼梯的有效宽度。相当于在原有楼梯建筑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近一倍的疏散宽度,从而有效地增加建筑的实用面积,提高实用率。
采用立体式地下园林和露天楼梯
地下商业建筑空间由于疏散宽度和距离的要求,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地上和地下的面积折算系数分别为50%和70%,地下需要的疏散出口多于首层平面40%左右,设计师经常为了这增加的40%的楼梯而绞尽脑汁。为了建筑空间的完美和形式的协调,设计地下露天园林或广场作为疏散出口和采光空间。通过地下露天庭院和利用露天庭院设置露天楼梯和园林景观,结合地面上园林布局,在作为消防疏散出口的之外,既为封闭的地下空间引入空气和自然光,改善了采光和地下商业空间常见的压抑感,又达到节能的效果,功能与建筑空间达到完美结合。(附图2)
附图2
本设计方法一举多得,可达到实际使用效果和经济价值的合理结合。首先,很好解决了消防疏散出口的问题;其次,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有效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管理成本;再次,由于露天的庭院和楼梯不计算建筑面积,不占用室内空间,相当于增加实际使用面积;另外,所创造的空间效果,大大丰富了地下商业空间,又提高地下空间的经济价值。
设置加压通道
大型建筑,其内部的空间对开敞和开阔的要求较高,按规范,至疏散出口的距离不超过30m,这一距离经常不能满足大型的商业空间的使用要求。为解决疏散距离的问题,在疏散楼梯外设加压通道。
加压通道设置参照人防设计避难走道的做法,在疏散走道设加压设施,并设甲级防火门,消防疏散时通过甲级防火门至加压通道进入消防前室,相当于延长了安全出口,可解决大空间的部分区域疏散距离过远的问题。
使用常开式防火门:
在大中型公共建筑中,为解决消防疏散和使用需要,设计中不可避免的在防火分区之间或疏散通道上设置防火门。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因为人流较多,防火门经常频繁开关,也带来一些问题:
首先,防火门经常频繁开关,此种非紧急状态下的使用,影响产品的寿命,造成维护和管理的费用增加。
其次,使用较集中的通道上,有些人为使用方便,会取出闭门器或使用障碍物,使得防火门经常处于常开状态。如万一出现火警,防火门紧急时无法关闭,起不到防火防烟的作用,从而造成火灾蔓延,形成更大的损失。
为解决疏散中的问题,设计中可采用常开防火门。建筑疏散通道中的防火门通过电气控制,通过电磁作用力吸合防火门使其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建筑通道畅顺。当发生消防报警时,防火门两侧的感烟和感温探测器任何一个报警动作时,使电磁失电,防火门通过弹簧引力,防火门又可自动关闭,实现防火分隔,达到有效控制火灾蔓延的目的。
本方法的优点很明显,首先,由于常开防火门平时不使用,一直处于保养良好的状态,在紧急状态中更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其次,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畅,使用更方便合理;同时,其做法较简单,成本低,降低了建成使用后的管理和维护费用。
使用折叠无机布特级防火卷帘
对于商业建筑的中庭为保持空间的开阔和连续性,四周一般设计为临空,栏杆或栏板处均不设柱或竖向构件,当采用特级防火卷帘做为防火分区时,常用的特级防火卷帘的垂直导轨无处收口,现如采用折叠无机布特级防火卷帘,就可方便的解决此问题。
此种防火卷帘仅在天花内设轨道,地面和垂直面不设导轨,启动时,卷帘直接从天花内降落至地面。可制作成任意形状,多边形、圆形、弧形等,基本可满足中庭的多种形态。(附图8)
六 结语
以上所述,是笔者在多项商业建筑设计中采用的技术性方式解决常见的消防设计问题,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供设计同仁参考。
参考文献:
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
关键词:技术资料管理施工技术资料整理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基本建设也加大了投入。为了搞好我国的基本建设,建筑施工单位必须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意识,为此,相应的必须加强施工技术资料的管理,有必要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制度,明确施工技术资料的归档范围。对施工技术资料的作用、基本要求、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1、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作用
要做好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对施工技术的资料进行认真详细的管理。技术资料就是为做好各项基本准备工作,对施工过程进行难点控制,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程效率,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技术支持,以便于顺利竣工验收。归纳起来建筑工程技术资料有以下主要作用:它是反映工程和工作质量的重要表现,是工程施工全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工程维修、改造,扩建及更新的重要基本资料,是合理使用新技术、保证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依据,是评定工程质量等级,竣工验收的技术性文件之一,是工程决算、造价评估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根据之一;还是申报科技示范工程、优质样板工程中必不可缺少的技术资料,是提升企业形象的基础工作。
2、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特点
2.1收集资料量大、面广
施工技术资料需要贯穿勘探、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工程创优的全过程,到工程项目投产或者使用,所形成的文件资料数量巨大。即使是一项小的工程项目所形成的上述资料,也有几十件,重大的工程甚至上千件。
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沟通和联系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少则数十个,重点工程多则上千个,所接触的范围有的在外地或者外省,有的甚至要跨国收集。
2.2技术资料形成周期较长
从工程设计、测绘到竣工验收投产使用,其形成的文件资料周期较长,时间短的需要一个月或几个月,长的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
2.3资料收集难度大
(1)人员不稳定,移交、借阅过程中造成文件资料的遗漏和散失。(2)施工过程中,许多文件、图纸需要变更,处于动态变化中,以及几个项目同时开工或者一个技术管理人员同时负责几个工程项目的时候容易造成混乱。(3)工程竣工后,如需进行改建、扩建,需要找到原有项目工程的资料,但这些资料已形成多年,当开发商易主后,有的已很难找到,给归档造成困难。
技术资料收集的要求高:按照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档案管理目录收集和整理要求,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对工程施工过程进行管理并记录在案,最后形成有利用和查找价值,并且有保存意义的整套的文件资料,以达到档技术资料案应起的作用。
处于动态管理过程:工程施工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收集、整理、归档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们应不断的创新和思考使其成为一个成熟、完善的动态管理的系统工程。
3、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3.1及时做好施工技术资料的记录和收集
工程技术资料能够真实反映项目质量情况,各种资料须按照工程的进度及时收集、整理。要有专门的负责人管理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对质保资料逐项跟踪收集,并做好各项质量评定等各种原始记录,使资料的整理归档与工程进度同步,内容连贯。资料收集及时,到工程竣工时,才不会出现缺少遗失资料的情况。现场技术人员要将当天施工项目的资料及时整理出来,不能堆积,以免造成资料遗漏或者错误。项目部指定专人各队的资料统一收集,发现露项缺项的情况,及时加以补充,及时发现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并加以纠正。
3.2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资料真实性是工程技术资料的灵魂。不真实的资料会把我们引入歧途。应坚决杜绝对原始记录采用“后补”法造假的做法,否则,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技术资料不但不能使用,反而造成工程技术资料混乱,更不能为了取得较高的工程质量等级而歪曲事实。技术资料的整理归档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准确。
准确性是工程技术资料的核心。分部分项要准确划分,数据计算要准确无误,不得随意的填写。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填写应规范,符合质量检验评定程序的要求。资料中不能出现涂改现象。资料要用统一表格,不能五花八门,文字说明用语要规范,不能采用口语或专业术语,要让外行人也能看懂,不会产生歧义。对于很多的质量评定表中的检查点数与后面附的质量资料不能前后对应,这种情况应杜绝。有些人知道现场如何规范施工,可不知道如何将这个过程如何用文字来描述,单纯从内业资料看,施工过程就不符合要求了。很多人总是重外业,轻内业,觉得只要把现场干好,质量合格了,工程能顺利交工就行了,觉得内业无所谓,应付计价或者竣工资料就行了,没有想到的是一旦工程出现质量事故,当时胡乱填写的资料都是证据。因此,我们一定要认真填写施工技术资料,确保资料准确、规范、合理。
3.3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完整性
不完整的技术资料会导致片面性,不能系统、全面地了解工程的质量状况。资料内容不仅要填写完整,而且所涉及的数据资料也要有据可循,现场原始资料要整理完整。
3.4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保管
由于现场的技术资料分散在很多施工人员手中,因此要有专人把资料收集进行统一的分类整理。资料要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逐项分类整理。对技术资料建立专门的台帐,台帐要求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内业资料同步,内业资料完整,方便查阅。最好能实现微机化管理,要求在电脑上能及时查找到每一个项目的施工时间,每一份资料的存放地点,有了这样一个电子版的台帐,可以不仅可以减少人力、物力,还能减轻内业人员的工作强度。要建立相应的全宗卷、卷内目录和备考表,不仅档案盒内有手工版的,在电脑上还要有份电子版的,方便查阅。随着档案建设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化,内业资料也将实现标准化、微机化和信息化管理。将整理好的资料移交档案室保存,等工程竣工的时候,竣工资料也就完成了。
资料的保管也很重要,很多项目要有单独的档案室,有专职档案员,要有健全的资料保管制度和借阅制度,档案柜内要存放防虫、防霉等物品,要有放尘、防潮的措施。档案跟我们人一样是有寿命的,应此,我们要妥善保管好档案,使它的寿命能更长。
3.5经常与工程各方沟通、学习和交流。一是到现场与施工人员沟通,随时掌握工程施工现场进度,并按照施工资料核实施工进度完成情况;二是要与业主、监理联系,按照监理公司要求的完善资料格式。
3.6积极配合其它单位进行资料的管理。对于工程资料的质量应该严格进行控制,工程资料应符合工程实际,按时进行整理,不能拖延。一次性补齐,这样很容易使资料上面的东西与实际相差很大,作为总承包单位,更加要以身作则,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要求各分包单位,定期做好工程资料,定期对他们进行抽查。作为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均应设置专职的资料员,对项目部进行严格的管理,让质量控制不限于形式。要及时配合监理单位的检查,还有监督机构的抽查,质检员要积极配合资料员的工作,将检查的结果填入到对应的表格中,使工程技术资料与施工进度同步。要及时与业主单位进行配合,让业主单位通过资料能随时掌握工程进展的状态。
结语
工程技术资料是今后工程管理、维修、改建、扩建时查阅的依据。我们将施工过程用文字记录下来,工程竣工后,要能从技术资料上反映出当时的施工过程。资料的整理要系统,装订要整齐,保管也要加强。要求我们从事内业资料的相关人员,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能够为后人留下一笔财富。
参考文献
[1]邹福,孟祥峰.论建筑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资料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