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研活动反思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以常规教研提高教师的自觉质疑和释疑能力。
在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自觉质疑能力和释疑能力。首先要让教师能以自身的教育实践为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生动的案例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式,探讨、研究、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教学难题、热点问题等,不断地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指导能力,我们进一步地强化了教研活动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让教师真正地参与教研活动,以教研的落实提高教师自觉质疑和释疑的能力。
(一)制度先明确――为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提供活动保障。
制度的执行是为了规范、约束教师的行为,让教师形成良好工作、学习习惯。通过制度的保障,让教师能经常性地参加教研活动,从而让教师变被动为主动,能自觉、自愿地投入到教研活动中。如:每学期初,我们针对新学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新学期教研工作具体要求”,明确地规定了教研活动的时间、教研活动时教师的注意事项等,促使教师们形成良好的教研工作常规和工作习惯:准时到位、准备到位、思考到位、讨论到位、记录到位。为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先行条件,为提高教师的质疑和释疑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先知道――为教师质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思考依据。
为了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能积极的思考,在期初便安排好了每一周的教研内容。活动前,负责人先将教研活动的提纲发给大家,便于老师有目的、有准备地参与教研活动。同时,鼓励老师敢于质疑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自己类似的教育实践中寻找问题,尝试解决,并与他人讨论、碰撞。这样,通过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学会质疑,逐步提高了教师对教育行为、教育现象观察的敏感性和敏锐性。
(三)问题先思考――为提高教师的释疑能力奠定基础。
如上所述,教师学会了质疑,提高了对教育现象的敏感性和敏锐性。那么有人质疑必须有人释疑,因此,为了激发教师的思维风暴,提高教师的释疑能力,在教研活动开始之前,根据教研的计划和重点内容向老师抛出问题,让老师在参与研讨过程中带着问题先思考。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广泛地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通过借鉴获得启发,在碰撞中达成共识,从而提高自己设计活动的能力,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而作为参与教研活动的老师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是否遇到过,是否能分析,还有那些疑虑……对这些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可以提出自己质疑的问题。这样,让老师通过质疑、讨论、释疑,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也提升了教师分析教学案例、归纳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比如,针对“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进行角色转换?”这一话题,教师们通过在观摩中看到这样两个案例:案例一,新教师在指导过程中缺乏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当小班娃娃家游戏出现简单重复的“煮饭”情节时,新教师便以显性指导者的身份加以干预,幼儿的游戏虽然得以进行,但状态却没有先前的轻松与自然:案例二,老教师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更善于观察。大班的角色游戏采用一个游戏主题,打通班界,开展综合性角色游戏的方式,从游戏的模式、幼儿的交往面都发生很大的改动,幼儿在新型的游戏模式中积极参与,不断扩展出新的游戏情节,当孩子们为“房地产商”盖的“房子”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双方发生了争执,此时,老教师先是很冷静地在一边观察孩子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游戏情节发展的方向,直到孩子的确需要帮助了,老师才以“值班经理”的身份介入,在游戏中顺利解决了“客户”与“工作人员”之间的矛盾。问题解决后,老师又适时地退了出来。这样,孩子的游戏既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又能在游戏中学会如何与同伴相处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以上观察到的现象,老师讨论了“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进行指导身份和指导策略的调整”,新老教师之间互相碰撞,一方质疑,一方释疑从而形成比较统一的意见,有效地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了教师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以常规教研的多样性提高教师互动学习和研讨的能力。
形式单一的教研活动会让人乏味,失去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为了保持并进一步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将几种教研活动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让教研活动充满生机。
(一)案例分析,互动学习。
案例分析是一种教师互动的学习方法,它把实践中的典型教学或教研活动作为研讨内容,教师作为研究的主体,对案例或活动做出自己的分析和评论,在不断地反省、修正的过程中获得解决同类问题的经验,有助于教师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形成自己新的认识。
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用得较多的是案例分析。如:开展幼儿各种能力发展情况的案例分析学习活动。我们先制定观察幼儿发展情况的测查指标,再组织老师学习指标的使用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同时抛出研讨的关键问题,再由老师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分析幼儿的发展情况、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等。研讨交流时,每人对自己的想法加以说明,然后进行筛选、归纳、整理。这种研讨是一个将反思、交流学习和研究整合为一体的过程。从中,老师不仅能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是否能成为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并能从中探讨出最佳教育方法。如此,将有效地促进教师对教育行为的反思和认识,使教育理论与实践行为走得更近。
(二)师徒结对,逐层带教。
这是一种经典的传、帮、带的教和学的方法,它通过一帮一的形式,引导教师共同学习、进步、成长。新教师跟经验教师,经验教师学专家教师。通过直接观摩、学习教学策略、亲身体验可操作的教学方式方法,模仿、消化和吸收,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同时,师傅们也倾自己所能给新教师无私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即激发了新教师学习的欲望,也激发了老教师再学习、再充电的紧迫感,让两者在互带、互教中互相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另外,我们充分挖掘教师的潜能,利用本园现有的师资力量开展“教师培训部”活动,即:分教龄、分兴趣爱好、分科目等进行培训;成立听课小组,即委派几位业务能力较好的老师成立听课小组,以随机听课的形式进行蹲班指导;提倡学科带头人,开展分享式备课活动;借助外来力量提高师资力量,开展暑假培训等。总之,能者为师,我们挖
掘一切可用能源点燃老师的智慧之光。
三、以常规教研的深入化延伸,提高教师提炼总结和更新的能力。
教研活动以后,我们还引发教师在进行更多更深入地思考、反思和调整,并对教研的各种材料进行梳理、归并、总结和提炼,让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实践。
(一)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日常教学中,提高教学的质量。
幼儿园的教研活动是开放性的、延续性的,不是停留在每周一次的集中的日常教研活动中,应将每一次教研活动所产生的成效延伸到教师一日的教学工作中的,使教师在集中教研活动中所产生的反思、调整策略伴随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进一步的延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行为中,提炼教师的总结能力。
在有价值的教研活动后,我们还要让老师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反思,努力追求教育实践的合理化、最优化。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根据幼儿教育的发展,根据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检阅自己、发现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促进自己发展,为下一次的活动提出整改的措施,这样不仅总结了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教师的书写能力。因此在教师们对自己的经验、收获不断整理归纳的时候,就逐渐地生成了有价值的专业书面材料,有利于对以后的教研、教学工作起到借鉴的作用。这样,不但提炼了教师的总结能力,也让教师的教研、教学工作更具有创造性,更体现其价值。
(三)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理念中,加速教师的更新能力。
教师们通过参与幼儿园教研活动,更深入地理解了《纲要》的精神、提高了各种能力。在观摩、交流、研讨等活动也吸收了新的教育思想,更新了新的教育观念,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向教育行为的转化。但真正要把在教研活动中的新观念、新认识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演变成自己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还要靠教师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只有适时总结反思、提炼、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使自己从一个平台跃上另一个更高的平台。因此,幼儿园“常规教研活动”这一平台是不可或缺的,只有让教师在这一平台上互相碰撞、广泛吸收、及时总结、加速内化,让教研成效延伸到教师的教育理念中,才能有效地加速教师新的教育观念的更新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全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我们立足于幼儿园的日常教研活动,因此,我们要懂得并善于借助幼儿园教研活动的平台,有效地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丹尼斯・沃克拉迪,美国教学创意手册[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关键词】 城乡教育 协作教研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06-01
1 建立城乡协作教研制度,促进教师成长
1.1 加强校际间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协作教研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把协作教研活动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协作教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以确保协作教研活动工作扎实、顺利、有效的开展,领导小组广泛收集有关文件,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领导小组还负责组建队伍、确立课题、论证方案、保障经费,听取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解决课题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评定研究效果。研究小组具体负责拟订研究方案,组织实施,收集资料,按照研究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1.2 强化校际间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①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要有统一计划、有统一形式、有时间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②教学反思制度。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③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降低管理的刚性,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1.3 健全校际间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让校际间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障校际间参研人员的利益,明确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增强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校际间应共同商讨、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
1.4 明确校际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
为使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每学期,校际间一起商定协作教研活动计划,规划好本期将开展的协作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力求做到校际间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互动与互享,让课题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1.5 建立校际间年级组教研协作机制
校际间各年级组要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互帮互促,努力提高校际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1.6 规范校际间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①校际间教师教研评价制度。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观念,对校际间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教研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②校际间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实施校际间教师教学评价,淡化结果,强化过程,把教研纳入重要的评价内容。③校际间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坚持校际间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校际间评学制度。④校际间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制定制度,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冒尖为目的的激励机制,肯定校际间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在校际间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2 丰富协作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2.1 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与校际间的交流。
所谓“请进来”是指邀请外校名师来本校专题讲座或教学现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教师,或力争配合市、县教育部门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走出去”就是指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让他们到外面去开拓眼界并将外面的新理念、新做法、新信息带回来与大家共享。
2.2 举办丰富的校际间教研活动
城乡协作教研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基于学科领域校本教研基础上的一种城乡间合作式教研,是一种突破传统学校教研模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新途径。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成为友好帮扶结队学校,利用城里学校的优质师资,在教导处和学校党政的支持和协调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城里学校展示了特质的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及英语教学等学科的先进理念。农村学校的老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吸取其精华,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理论水平上都有很大提升。
2.3 选派优秀教师顶岗交流
实施城乡协作教研活动,校际间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顶岗交流。农村学校选派优质教师到城市学校交流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同时城里学校也派了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课,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对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模范带领的作用。通过校际间教师的顶岗学习,能全面了解校际间教育教学的真实现状,为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也让我们找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二年来,随着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研究活动对提高园教育质量教学,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加大教研、科研力度,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成为我们的办园之本,兴园之路。
一、遵循原则
教师情况分析:我园本学期新增加2名代课教师,没有教学经验。目前,专业幼儿教师一名,由小学转岗的教师6人。教研工作在我园占着重要地位。在业务园长的统一领导下,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时间安排便利,我们遵循两个原则:1、人人参与的原则。2、合理组合原则。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教研。
二、制定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保障,幼儿园明确规定了以下制度:
(一)学习制度。每学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有针对性的个别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定期学习教育理论、政策。
(二)会议制,每周安排一次。
(三)教学观摩制度。我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运用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针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开展教研。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一)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每学期我们到园外观摩学习。园内半月一次业务学习,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自考、函授学习等。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提升专业素养。通过学习、反思、评比等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同伴互助形式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来进行。主要形式有:
1.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全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评议并做好记录。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观摩活动。由年级组长牵头,根据各年龄段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通过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从而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用人,多渠道培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来给教研活动注入活力,使教研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发展。
经过我园全体教师的努力,幼儿园的教育研究呈现出了勃勃生机,更结出了 累累硕果: 2005至2006学年,第一学期全园教学班级均获得全乡考评一等奖。第二学期考评中,四个教学班荣获三个第一名、一个第二名;2006年县艺术作品展览中,我园5位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获得展出;2007年第一学期全园教学班级获全乡考评一等奖。所有这些,都得益于二年来重科研、深入开展研究的结果。
时代的发展对教师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角色和任务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研究型的老师”成了幼儿教师即将面临的现实要求。这不但对教师本人提出了个体努力的发展方向,也是对幼儿园提出了新一轮的工作重点。幼儿园的教研活动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基地之一,应当切实地承担起这一重担,为有效地解决新的教师角色要求和现有教师整体素质不够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径。
具体教研安排:
9月份,教师基本功培训。
10月份,对活动区的探讨。
11月份,对室外活动如何组织的研究。
12月份,对如何组织集体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校本教研 课题式管理 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1B-0029-01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我校不断实践逐步提出“五步”校本教研法,即内容由教师提出,过程由教师完成,结论由教师归纳,实践由教师执行,经验由教师推广。
教研活动采取五个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教研活动内容的确立,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教学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再由学科组全体成员共同商讨,确立一个大家共同面临急待解决的共性问题作为本学科组的教研课题。
第二步:解决问题。问题呈现后,教研组要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大家共同参与,通过查找资料或研讨,提出可能可行的解决方法,集中群体智慧设计解决方案,包括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会出现怎样的问题,遇到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解决。
第三步:实践问题。即将集体研讨的方案付诸教学实践,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进行记录及分析,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灵活调整方案。
第四步:反思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对研究的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时教师再坐在一起进行研讨,交流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研究的问题进行反思与分析,或重新构建实施方案。
第五步:升华问题。综合大家的经验教训,理论升华为学校解决这一问题的实施方案,执行并进一步实践研究。
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制度保驾护航。要快速适应校本教研的需要,没有制度约束,完全靠教师自觉行为是不可行的。单靠个别教师的个人行为去影响全体教师的做法显然不能适应校本教研实施的要求。为此,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制度。
一、课题式的管理,规范了教研活动的实施
科学的领导与管理,是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为了进一步贯彻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进一步改进教学实践,解决学校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同时充分展示我校教师在实践新课程,落实新理念上的积极探索精神,结合我校近几年教研活动的实际情况和经验,对“五步式”校本教研实行课题式管理,即对教师提出的所要研究的问题实行课题式管理。教师提出问题后,在教研组内通过后,教师要填写课题申请书,内容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计划、成果展示形式等。经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审查后,教师要填写实施方案,重点填写实施步骤,即本课题将分成几个阶段完成,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是什么,最后预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通过课题式的管理,使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得以科学和规范的进行,学校的校本教研正在发生五个方面的重要转变:一是教研活动从缺乏系统目标,难以持续跟进的蛙跳式活动转变到长流水不断线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教研,以及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教研;二是从少数人的教研转变到全员参与、人人受益的教研;三是从粗疏、空泛的教研转变到落实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教研;四是从只重视教师理解课程转变到同时重视学生经验的课程;五是从明于一科,暗于全局的单一学科活动转变到吃透两头观照整体的学科教研与决策咨询相结合的活动。
二、教研组建设的加强,保障教研活动的开展
为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引进竞争机制,制定了学校教研组建设评价内容及标准。标准对教研组长的工作及教研组建设做了具体的规定。突出强调了每学期不少于2次的主题活动,对教研组的校本教研活动进行一次集中展示。活动形式为:由教研组独立主持并邀请全校同学科教师参与,教研组成员必须对自己的研究专题进行阶段性总结,并提出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他教师可以对课题研究教师进行质疑或提出帮助解决方案,以利于研究的进一步实施。
三、立足校本教研,引领教师成长
学校“五步式”教研活动的空前活跃,使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教学、开展教学案例研究,形成了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风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育教学实际、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撰写反思札记,开展自我反思,如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行动前的反思、具有监控性的行动过程中的反思、具有批判性的行动后的反思。教师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和观摩教学、开展教学案例研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教育局和学校的工作要点,在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立足课堂、以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师资整体素质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全面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活动继续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案例分析为载体,以问题为核心,以带着问题实践—反馈—调整—再实践为基本模式,深入常态课堂,跟踪质量,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二 、主要工作思路
本学期继续加强学习相关理论文章,做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课堂是落实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努力追求真实、有效,高效的课堂,要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从教材内容的特点出发,落实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努力锻造课改精品课,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准。继续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常规管理。
三、主要工作与措施
(一)、做好常规性的工作、规范教师的业务水平。
1、备课: 要求备课内容包括教学课题、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后记等,教研组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
2、上课:上课时要维持正常教学秩序,围绕目标组织教学。讲授要精当、精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个体差异,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特别是“农远教学资源”的运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要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书写格式要规范。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各科任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并做好作业批改记录的记载。
5、检测:改进检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形式和手段可以多样化。注意运用各种方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学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工作。
6、听课:本学期各教师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0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二)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研效率。
1、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制定切实有效的教研计划,落实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工作。
2、每次教研活动要求全体教研组成员准时参加,不无故缺席,并做好详细记录。
3、根据本校的研究课题和不同教师的个性需求,我们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研活动方式,在加强教研组的建设的同时,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经验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及相关数学课题的研究,围绕课题研究与学习资源,以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要求教师认真准备、积极发言,切实提高教学效率,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5、根据学校教学计划,安排好听课、评课活动。(每位老师一学期听课、评课达到10节以上。)促使每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得到更新与提高。
6、鼓励本组教师多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教研活动和教师间的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和听课笔记。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7、本着以“在借鉴中成长,在探索中提高,在发展中完善”的学习方针,教师要多问、多听、多看,写好记录及反思,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方法。
四、具体安排
3月份
1、教研组长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2、各任课教师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3、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4月份
1、结合理论学习,各任课教师做好教学随笔及课后反思。
2、开展数学研讨课备课、试讲、公开课。
3、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5月份
1、结合理论学习,各任课教师做好教学随笔及课后反思。
2、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3、组织期中检测。
6月份
1、各任课教师结合教学反思进行提炼总结,形成论文或课题。
2、教学管理重点检查月,常规执行情况检查。
3、各任课教师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7月份
1、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迎接教学质量测查。
2、各任课教师认真完成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