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超低能耗建筑技术导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可持续性发展
一、绿色建筑概念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书中以DDT为例提到了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此展开了人类环境保护的篇章,该事件也成为了环境保护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同样,在1969年,美国建筑师保罗・塞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arcology)的概念,同一年,在《设计结合自然》一书中,麦克哈格作为风景建筑师提出了人,建筑,自然和社会应该和谐统一发展的观点,并在书中研究了生态建筑的建造与设计方法。由此生态建筑的理论开始初步成形。
直到1990年,英国建筑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mentenvironmentalassessmentmethod),这是首次世界范围内建立科学的绿色建筑设计和评价体系,基于此,1991年,布兰达・威尔和罗伯特・威尔夫妇出版了《绿色建筑:为可持续发展而设计》(Green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an sustainable future),提出绿色建筑系统和整体的设计方法:节能设计、结合气候条件的设计、资源的循环利用、用户为先、尊重基地环境,使绿色建筑设计变得系统和容易操作,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念和技术层面①。
如今,绿色建筑一般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②。归结起来也可表述为具备4R的建筑,4R即指Reduce, Renewable, Recycle, Reuse,其中Reduce是指减少建筑材料,各种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Renewable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材料;Recycle是指利用回收材料,设置废弃物回收系统;Reuse是指在结构允许的条件下重新使用旧材料③。因此,绿色建筑就是指那些能够在最大化资源有效利用的条件下尽可能创造舒适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一般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建筑能耗小,与传统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在能耗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一般能够将能耗降低70%~80%,德国甚至有零能耗的示范建筑④。二是绿色建筑一般倾向于就地取材,更加贴合与本地的人文,自然与气候条件。三是绿色建筑与外部环境具有良好的连通性,与传统建筑相比,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分隔较为明显,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封闭的内部环境,而绿色建筑恰恰相反,更加强调内外环境的连通性。四是在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同时在后期的建筑使用过程中,也考虑到了对环境的影响。
二、绿色建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
国外的绿色建筑发展起步较早,相应的评价体系也发展的较为完善,例如英国的BREEAM,美国的LEED,多国的GBTool,法国的ESCALE,日本的CAS-BEE等,这些评价体系对于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⑤。
日本的绿色建筑发展较早,1980年开始,日本制定了节能标准,并于1992和1999年两次对该标准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强化,对节能的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日本的财团法人建筑环境・节约能源机构(Institute for Building Environment and Energy Conservation,简称:IBEC),在1990年建立了环境共生住宅研究会,制定了“环境共生住宅认定标准”,1998年开始的认证工作。2001年,日本新成立的构筑可持续建筑理念,开发建筑物环境性能综合评价工具的委员会JSBC(Jap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onsortium)搭建了CASBEE的框架⑥。该评价体系是亚洲国家开发的首个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二) 国内发展
20世纪90年代,绿色建筑的概念开始进入我国,在1996年,我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住区发展报告》,该报告针对如何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一系列的保证措施,1998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该项法律主要针对于建筑节能,同时在该法中提出了建筑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⑦。进入21世纪后,我国于2005年颁布并实施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建筑的标准一直在提高,建筑节能的问题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方面也相继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其中《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是我国专家深入研究了世界各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后的成果结晶,目前该书已经第三版,该书在全国绿色生态住宅的评估和指导方面使用率较高。2003年的《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是为了2008年北京举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而服务的,其通过建立严格可操作的建设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来落实包括招标,设计,施工,调试及运行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实践绿色奥运建筑的目标。之后我国相继又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还包括2007年出台的《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办法》和《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这些标准和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完善⑧。
在我国制定的这些绿色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细则的引导下,国内对于绿色建筑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大城市已经率先开始尝试绿色建筑,这些经济发达地区根据其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了许多关于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集成的研究及应用实践,其中,比较出名的包括,清华的清华大学超低能耗示范楼及上海的生态建筑示范楼。从这些大城市开展的示范成果来看,我国虽然在绿色建筑方面发展起步较晚,但是现如今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评估体系,同时在建筑节能技术上也有所发展,因此,在现如今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具备了良好的条件。
图 1 上海绿色建筑示范楼
三、国内绿色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绿色建筑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几十年出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限制绿色建筑进一步推广实施的困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了对于绿色建筑理念的认识不清,很多地方仍然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高成本,高科技的建筑方式,这与绿色建筑所提倡的节能环保具有较大的出入,而这种观念极大的限制了绿色建筑的推广。地方政府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未能将绿色建筑推广到城乡建设和改善民生的战略中去,将绿色建筑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开展,限制了绿色建筑的推广范围,开发商的盲目宣传导致了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的认识出现偏差,从而进一步影响了绿色建筑的市场需求⑨。
(二)发展绿色建筑方面的激励政策不足,由于绿色建筑属于低能耗建筑,其设计的理念出发与环保节能,但是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关于绿色建筑的财税激励政策,缺少了政府主导的政策激励,绿色建筑的概念仅仅成为了房地产开发商用来营销的一种炒作口号,因此从根本上难以得到重视。同时在缺乏鼓励措施的情况下,消费者对于绿色建筑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就无法进一步拉动市场的需求。
(三)居民采暖方式亟待改进,传统的采暖方式,尤其以北方为主,是采用的集中采暖方式,这种方式属于同一供暖,不能独立进行调节,这种采暖方式在技术上也限制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建筑主要强调的是节能,而在集中供暖的条件下,并不能很好的支持单个建筑的节能设计。以中国南北为例,北方地区的供热导致了一些建筑能耗要比发达国家高出两到三倍,相比之下,我国南方的供暖能耗则只有发达国家同类气候区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城市居民户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北方较多,南方较少⑩。
(四)产业化水平低,虽然我国的政策一直在强调节能,节材与环保,对于市场产品需求来说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且能够适应市场机制的环保经济产业链,绿色建筑相关的许多行业,例如建筑施工行业,由于缺乏专业的高素质施工队伍,该行业的发展水平和技术水平十分有限,直接限制了绿色建筑的实施。国外在这一点上多采用由节能公司推动改造的方法,例如瑞典?,相比之下,我国应该提高相关产业的发展,营造出适宜绿色建筑发展的产业环境。
四、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出现的绿色建筑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转变技术观念
绿色建筑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为目的而展开的建筑活动,因此其核心的环境观,能源观与经济观应该与传统的观念相分离。首先是环境观念的转变,人类从对开始改造以来就抱着能够让自然为人类服务的目的,“以人为本”也被误解为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在绿色建筑技术的理念中,环境自然与人类的需求是相统一的,“以人为本”也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传统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很少考虑能耗的问题,我国2006年房屋建筑总面积395亿平方米,总商品能源消耗大约5.63亿吨标准煤,占到了当年社会总能耗的23.1%?,从中可以看出建筑能耗不再是小问题,而是能够影响全局的大问题。经济观念的转变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传统的经济观念中没有考虑生态效益,没有将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生态环境的经济效益是一种长远的投资回报,在短时期内可能无法看出具体的收益,但是长远来说回报将是巨大的,因此经济观念的转变才能正确的引导市场,不仅仅专注于短期的回报收益。
(二)建立完善的政策激励体系
绿色建筑的政策激励体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包括针对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激励政策和不同目标主体的激励政策。对于绿色建筑市场的发展来说主要包括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首先对于起步阶段,激励政策的激励应当主要集中于政府,在这一阶段,政府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而到了发展阶段,激励主体包括了政府与市场,两者并重,其中对于市场的激励则是通过激励消费者与包括开发商在内的相关单位,在这一阶段,政府的作用仍然不可忽视,政府的政策对于市场也有着较大的影响,而消费者的选择作用对市场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开发商,设计施工单位等则是施行的主体,对他们的激励能够直接影响到绿色建筑施工的完成度。在成熟阶段,则是以激励市场行为为主,而激励政府行为作为辅助。成熟阶段的绿色建筑行业应该是以市场为主要导向,市场在发挥主要的作用,政府主要是辅助和保证市场的良好运行。这种分阶段的政策激励体系也是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所制定的?。在绿色建筑激励政策制定过程中还应考虑绿色建筑成本的外部性,绿色建筑一般具有正外部性,因此可以考虑在制定具体政策时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补贴与优惠,包括绿色建筑开放商获取土地使用权时,减少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绿色建筑施工阶段,免征或减征新型节能建材产品增值税;在绿色建筑销售阶段,减征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
(三)技术改进及应用
我国虽然在绿色建筑上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快,在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上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时应当注重技术的本土化,新技术的引进可以使得我国建筑技术迅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但是这些新技术要想能够实际应用,在推广应用前,必须要先进行本土化,以使得该技术能够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有些区域由于受到当地条件的制约,很多国外的新技术并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应用,因此应该推动本土的新技术开发,以因地制宜为导向进行技术上的改进,这些改进应当以实用性为主,要考虑到日后的推广与应用,提高技术的适用性。结合以上两点,新技术的开发上应该强调其应用价值,保持先进性的同时,保证其合理适用性。
五、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的绿色建筑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是在最近十几年内发展较快,然而我国的绿色建筑仍然存在着思想观念陈旧,激励政策不足,技术较为落后,产业化低等缺点,正是基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从环境观,能源观与经济观三个方面来改变原有的观念;分阶段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同时在激励政策中充分考虑绿色建筑的正外部性特征;改进技术并提高先进技术的适用性三个发展策略,绿色建筑在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上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正是如此,绿色建筑在我国寻求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上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卜增文,孙大明,林波荣,林武生,杨建荣. 实践与创新: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综述[J]. 暖通空调 HV&AC,2012,(42,10).
[2]建科[2005]199号.绿色建筑技术导则.
[3]田淑芬. 绿色建筑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J]. 建筑经济-建筑节能, 2005(278).
[4]MAGGIE.世界各国神奇有趣的绿色建筑[J].数字社区&智能家居, 2007(7).
[5]孙佳媚.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J]. 建筑技术, 2008(39,1).
[6]计永毅. 中日绿色建筑发展的对比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1(5).
[7]李百战.绿色建筑概论[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8]薛明.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讨[J]. 后勤工程学学报, 2009(25,3).
[9]张建国.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挑战及政策建议[J]. 中国能源, 2012(34,12).
[10]仇保兴.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 城市发展研究, 2012(19,5).
[11]马维娜. 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 建筑技术, 2010(41,7).
[12]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2009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13]刘玉明. 北京市发展绿色建筑的激励政策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