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基础,影视后期制作,基础课程

我国经济近年来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人民已经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享受,所以人们开始逐渐追求精神世界的享受。电影因为它自身唯美的画面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以及演员的精湛的演技等优势得到大多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3D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电影事业上,使人们在观影的时候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观影的感受和印象更加深刻。影视拍摄后最重要的就是后期制作情节,这样才会使拍摄过的画面和镜头更加唯美,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这大都是应为美术基础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影视制作的相关专业的学生应该对美术基础具有一定的重视。

一、美术基础元素在影视制作中的发展

美术的基础元素由色彩、造型以及空间场景设计等组成的,应该将这些基础元素与影视制作不断的进行融合,促进后期影视制作不断的进行完善和发展,制作出来的影视作品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我国美术基础元素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过去的影视作品相比,有着很大的优越性,不再是过去色彩单一的单色调,顺应时代的发展,以人民的接受程度和审美为出发点,将影视作品中的色彩逐渐丰富起来,使越来也多的色彩出现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由色彩搭配所表达的出来的情感也越来越强烈。

二、美术基础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的作用

(一)素描对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的作用。素描就是一切有关于造型艺术的基础,学生通过素描的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造型能力。素描主要是靠线描的方式进行造型。对学生进行线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做什么事都可以细致入微,提高学生的发现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绘制素描时用不到其他的色彩,只有提高学生的得审美水平和绘画技巧,才可以真正的完成素描作品,对影视后期制作也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色彩对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作用。色彩是源于人们视觉所产生的信息。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也需要色彩来表现,色彩可以对景物进行描述,对人物进行塑造,可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效果。将色彩运用的好,可以使美术作品更加吸引人的注意,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反而更加贴近生活,给人更加真实和准确的作用,这样的艺术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应用好色彩还可以增添构图和形态的优势。学生在色彩课程中不仅要掌握绘画和颜料的颜色特征,还要对色彩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既要对物体本身的固有色进行细致的观察,也要对光源色和环境色进行观察。所以说,色彩对于影视后期制作也会有重要的意义。

(三)三大构成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应用。三大构成的基础部分就是平面构成,由点、线、面的结合来完成,在二维空间里把具体的事物进行抽象化,属于视觉规律上的一门艺术。而色彩构成就是对人们长期对色彩的感觉认知,不同的色彩就会带给人们不同的印象,色彩构成主要是对不同色彩搭配起来带来的奇特效果以及色彩的基本特性在设计中的运用的总结。立体构成研究的是点、线、面在空间上的形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立体形态的材料和造型的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后期影视制作过程中,大多数的场景都是三维的效果,这样一来,立体构成的学生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学生缺乏基本的立体感念就不会制作出良好的三维效果。

三大构成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拓,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引导学生对表现技术进行提高,使影视后期制作的三维效果更佳精良。

三、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美术基础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一)场景设计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电影和戏剧就有很大的不同,电影具有非假定性的作用,这就要求电影情结中一些景物要素要给观众造成以假乱真的感觉。美术对电影场景设计有很大的影响力。简单来说电影其实就是建立在非常多的逼真的场景链接之中,电影的主题需要在这样的场景中表现出来。影视作品的剧本就是由大量的引人注目的故事情节组成的,所以在进行场景设计时,要注意发挥出它的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场景设计既要符合影视作品的时代背景,又要与特定的地理风貌和影视作品的任务命运相吻合,只有把这些做到,才可以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更好的发挥出来,体现出美术基础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作用。

(二)人物的造型和命运的发展。其实每个人的外表和造型都是根据自己的心态和命运来决定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相由心生。所以在影视中的人物的造型和他们的命运都有着很密切的联系,在设计影视作品中的人物造型时应该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身份地位以及年龄都要进行充分的结合,比如在影视作品中一个性格十分泼辣的人如果给她设计一身淑女的服装聚会显得好不搭调,观众也无法引起共鸣。

(三)光影色彩在影视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在创作电影作品的时候,摄像师对光线的把握和对色彩的选择非常重要,对影片的质量问题直接起到决定作用。将电影和艺术进行更好的结合的重要的直接因素就是光影和色彩。影视作品的拍摄过程就是对光影和色彩不断的进行交织,将光影色彩进行不同的选择,可以对渲染气氛和感情起到不一样的作用,这也是有关于影片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光影色彩在影视后期的制作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通过上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我们知道了美术基础其实存在着很多种类的元素,在影视后期制作过程中应该把各种不同的美术因素进行很好的利用,争取制造出更多的效果,使影视作品增添越来越多的感染力。

参考文献:

[1]蔡靖芳. 高职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以黎明职业大学为例[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美术;校本课程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美术教育符合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可以为培养综合素质人才添砖加瓦。建设初中美术校本课程,不只是针对内容,还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方法等方面。校本课程基于课程民主决策,追求适性课程、个性化课程开发[1]。美术校本课程应该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是为了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可以是为了传承民族文化、整合教育资源。学生作为美术校本课程的体验者和受教者,是校本课程建设和实施的主要参与者,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反映着校本课程建设的质量。

一、学生全面发展与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人们对教育品质的追求不再仅仅拘泥于学生分数的高低,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者致力于挖掘更丰富、更优质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设能够让学生良好发展的教学环境。中学美术校本课程的设置需要秉承这一理念。近年来,国内各地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成果颇丰,已经成为学校美术教育建设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方面。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美术教育。“美术课程应全面体现五方面的教育功能,即美感知能与表现教育、创造力教育、审美文化教育、社会与生活教育、人格成长教育。”[2]在教学中发挥这些教育的功能,教师需要有足够的教学专业素养,更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模式的调整。在教学内容上,从我国中小学美术教材的发展看,美术教材包括的美术门类越来越多,学生需要学习的美术技法、获得的美术知识更加丰富。但这些不是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对美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美术教育不是简单的技法和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塑造。2.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发展尚不完善,但在一些学校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思考如何建设美术校本课程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建设美术校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从多方面对比美术校本课程和国家美术课程的区别以及各自的优势、不足,以达到互相补足、相互促进的目的。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更加丰富,弘扬本土文化,突出当地特色。良好的课程资源是建设美术校本课程的关键,对于建立学生对美术文化的认知有很大作用。相比物质生存环境和人际社会环境,美术教育与文化艺术环境的关系更为直接[3]。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设置应倾向于学科融合、综合实践等类型的课程。以美术知识和美术文化为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扩充学生的美术知识。学生通过美术校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美术素养,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形成对美术学习的长远兴趣。

二、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架构

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美术校本课程缺乏兴趣,课程实施将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在课程建设初期,教学应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者,扮演着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角色。教师需要统筹各方面的因素,如时间、地点、教学内容、组织形式等,这意味着教师仅仅准备一个简单的教案是不够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规划和科学的安排。当然,教师在许多方面也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1.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现今美术课堂倡导的教学模式,这在美术校本课程中同样适用。从课程的研发、建设到教学活动的安排、实施,都需要美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综合考量。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教师是校本课程的设计师,需要把握校本课程的风格和核心价值,这又具体体现在校本课程教材的编写、课时的安排以及教学形式的选择上。在这些方面,教师有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教师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学习的核心方向,把握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以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美术课堂的主角,是美术课程的体验者。美术校本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对校本课程的体验与感受,然后由学生的学习成果反馈课堂。学生的反馈,是评价校本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对于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对于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的制定同样重要。学生可以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将教师评价和生生互评相结合,这也是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的一种体现。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应以学生的实践为主、教师的讲授为辅,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在创作上,教师在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不拘泥于单一形式的创作。在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美术思维。这样的美术校本课程才会对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产生长久的积极影响。2.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内容。挖掘美术校本课程资源,是美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而教师肩负着资源整合、优化的责任。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需要教师查阅各方面资料、考察地方文化等,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组织适合学生学习的美术课程内容。课程资源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往往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主要体现在本土资源上,教师需要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的地方文化和地方特色,选取合适的课程内容。因时制宜体现在自然资源上,教师可以根据地域、气候、季节、土地、河流等自然现象安排学习内容。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挖掘社会资源,美术家及其工作室、博物馆、美术馆等都是可以借鉴和利用的宝贵资源。

三、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实施建议

1.创设校园环境,探索实践课堂。校本课程类似一个大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其实施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丰富的过程。因此,实施校本课程的过程是值得教师关注的。这一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如何优化学生对课程的体验是一个关键问题。在打造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周围环境选择教学目标,运用教学成果反作用于校园环境,为打造优秀校园文化助力。教师通过组织课程实践活动丰富校本课程内容,能够取得更优质的教学成果,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体验创作的乐趣,在课后仍然置身于自己的创作中,进而使教学活动不仅停留在课堂中,而且表现在校园生活中,从而更大范围地发挥教育的作用。2.丰富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标。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形成固定思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是一门课程发挥能量的催化剂。教学方法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制定,教师也可根据开展的校本课程的特性,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在校本课程中同样可以作为教学目标的考量对象。教学目标是连接教材、课堂、学生、教师的纽带,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授课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是美术校本课程不容忽视的一方面。3.优化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反馈。校本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是其特征之一。教师编写课程教材、安排教学内容应遵循多样、高质的原则,挖掘适宜的教学内容,通过多方面地查阅、整合资料,找到优化资源的办法。教学相长,是学生最佳的教学反馈。学生的体验、成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量化。观察学生的学习成果、问卷调查、实验,都是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想法的途径。

四、初中美术校本课程的发展方向

1.传承优秀文化,发展美术教育。目前,美术校本课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不仅要传承美术技法,而且要关注优秀的、经典的民族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与手段,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的集中体现[4]。相较于其他校本课程来说,美术校本课程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出文化传承的特性。建设校本美术课程应把握好传承的目标和主体,寻找优秀的文化内容,丰富美术校本课程的内涵和意义。美术校本课程是美术教育发展的探索方法之一,美术校本课程的发展也可以反映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教师对于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不能停留在初期,应该努力发展,建设有深度、有高度的美术校本课程。2.创新校本模式,优化美术教学理念。创新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美术校本课程同样需要打破固有模式,找寻有新意且可行的建设方法和实施内容。教师要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在实践中发展的,有实践的积累才能有创新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秉承步步为营的原则,有耐心、有恒心,不断寻求美术教育的突破。教学理念是教育实践的罗盘,美术教育的实践需要美术教育理论的指导。优秀的美术教育理念是教学实践的基础,教学理念也是从各个时期的教育发展中得来的。教师要秉承优秀的教育理念,集百家之长,优化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为自己的教学实践所用。同样,教师还要加深学生对美术文化的感受和对美术教育的理解,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初中美术校本课程教学的目标和发展方向。教师要把握美术校本课程发展的特性,打造更优质的美术课程。学校美术教育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5]。关注学生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同时,只有重视美术校本课程的建设,美术校本课程才可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学校美术教育也才会有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臣之.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5:47.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78.

[3]王大根.学校美术教育目的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4:39.

[4]潘洪建.学科类教师课程开发的知识之维[J].当代教师教育,2016(1):35-42,77.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山水国画;可视化表征;思维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教育越发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课程标准将视觉性特征作为最主要途径来阐述,其表述的核心在于突出了美术学科特征――视觉艺术。

一、以图像表征元素解构方法激发中学生对国画视图形式的认知能力与表现能力

初中生视觉心理上对图像的解读多停留在感知层面,思考不够深入。视觉习惯上更倾向于选择跳跃活泼的色彩,及真实、生动的造型形象。与之相反,山水国画多属于意象绘画类作品,“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追求“笔墨情趣的表达。”以水墨山水鉴赏教学过程为例,清一色的黑白灰色调及陌生的笔墨技法鲜少具备吸引力,往往被学生忽视。同时,传统山水鉴赏教学中,普遍存在以教材文字介绍替代学生视觉感受的作法,进一步拉开了学生与山水图像的视觉距离。

在训练山水技法表达能力环节,大部分学生对创作山水作品缺乏信心,首要原因是中学生初涉山水国画,练习时间短,技法基础薄弱,对笔墨造型的掌控能力不足。笔者基于以上现象的考虑,选择在教学设计中降低技法难度值,给予学生固定的山石半成品图景,帮助学生理解山水画,创设新的视觉表达样式。

二、可视化解构笔墨样式深化中学生对国画山水的视觉感知

传统山水教学中,教材重点常设立在对皴法、墨法的信息介绍,运用大量的图文来解释说明中国画的笔墨特征,但多数山水技法较为意象,很难引发适应于写实审美习惯的学生的视觉共鸣。知识可视化需要把握视觉思维规律。为提高知识的可视化表征效果,在山石技法介绍环节,教学步骤由观察自然山石的纹理起步,再呈现画家笔下的山石皴法,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悟并接受皴法的特殊表达,从而进一步观察运笔的方式,分析墨色的枯湿浓淡及表达形式,最终完成思维由经验向理论的过程转化,内化知识要点。

山水技法学习认知视觉思维规律:视觉源视觉再现视觉复制

三、在山水画教学中使用图像与文字结合方式进行表征

“意象的基础是‘象’,是视觉形象。但是这个“象”里面还必须包括‘意’,即人的主观色彩,这才能构成所谓‘意象’。”立象以尽意,意象以客观现实为原型进行表现,是一种表意的媒介。艺术意象是艺术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蕴追求的体现。中国山水画作除表现山水视觉形象外还具有表情达意的艺术特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寄情山水的意象表达在山水画作中时有体现。

教师在介绍山水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时,应重视学生对其心灵润泽功能的体悟。教学实践中,笔者以倪瓒《六君子》图为例,引导学生感悟山水画中的视觉隐喻。巧用视觉物象与文字表征的呼应,以倪瓒画中绘制的松、柏、樟、楠、槐、榆六棵树形象,结合标注的文字线索图名《六君子》,设置疑问,画中树形象与画家所指六君子有何关联,运用特殊文字与图像的表征诱发学生思考。在得到思维线索指引后,学生开始观察画中视觉元素,很快发现六棵树的共同点挺拔、笔直,将这一图像表征又与图名君子加以联想,推导出画家隐含的君子精神正直、刚正不阿,最终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象表达,即画家通过对视觉元素的选择、组织和控制实现了画面的情感隐喻,感受到山水画把客观形态转变为有生命力的艺术空间的意象艺术魅力。

四、结语

样貌迥异的中国山水图像源自于艺术家各自主观心理意念的物象表达,从中吸收多元的意象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丰富表达能力,并建构起自身独有的“观看”的习惯、意识。在山水绘画教学中关注视觉意象,把握知识可视化表征,在遵循学生视觉思维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以视觉带动感知,以图像表征元素解构方法提升中学生对国画视图形式的认知能力与表现能力,解决中学生对山水作品图像表层的肤浅认识;通过可视化解构中国山水画笔墨样式激发学生对山水图像的视觉体悟;同时,使用图像与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表征,完善视觉认知。通过以上教学策略在初中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用知识可视化表征凸显美术“视觉性”,对有效实施中国山水画教学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新课程标准[Z],2012-01-01.

[2] 文艳群、董继先.论艺术意象的功能及创造 [J].美与时代,2011(4).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美术教育专家米海峰老师说过:“秉承深厚的传统文化,弘扬独特的人文精神,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教育的一个热点。对于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来说,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本土人文资源开展美术活动,便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我们烟台地区初中美术教材是五四制鲁教版,新课程设为四大学习领域。第一领域:造型・表现。强调学生自主表达主观的情感和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第二领域:设计・应用。强调学生了解学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去积极改善和改进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能力;第三领域:欣赏・评述;进行文化引导和心理建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第四领域:综合・探索。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综合探索能力。可以说这四大领域内容全面合理,充分促进了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能力和情感的发展。

教科书的编写非常讲究学科内容组织,但是在实际教学使用时仍然给教师留下了空间,地域差异,城乡差异,学生个体差异,我们如何发掘教材的资源空间?如何做到“活学活用”教材?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方式是多元化、多样化的,作为美术教育者不再“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在“用”教材之余,应跨出教材,因地制宜。米海峰老师也提出,在教材使用上要结合各地实际,发掘自然和人文资源,开设有地方特色的美术教学,根据本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一套适合学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

以家乡自然资源为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创作,既可以就地取材,节约美术材料上的开支,又可以培养学生有效开发、利用家乡自然资源的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以创作出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气息的美术作品。

以造型・表现领域为例,手工教学活动种类相当多,可以在初中教学多多挖掘开发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以丰富初中的美术教学。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镇办中学,其各方条件与城区中学有一定差距,但处于有着悠久文化的胶东半岛,有着丰富多彩的家乡文化。实践教学中,很多学生无法完成的内容被我改换成学生自身能做到小手工,小制作,开发出适合学生并受到他们欢迎的课程资源,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本地特色文化及资源的利用

1、面塑

烟台,有着千年面塑的历史,逢年过节,婚嫁建房,都有做面塑的习俗。烟台有:"清明燕,端午蛋,正月十五捏豆面"和"做春燕,捏龙凤,描花画叶欢吉庆"的习俗传统,春节的枣馍、圣虫、清明的面燕、面鱼,七夕的巧果,中秋的面月,正月十五的面灯,寿诞婚丧的花馍馍,种类繁多,形态百变,色彩艳丽,而且所以工具材料极少,只需要面团即可,也可少备一点豆类或者大枣。面团和好后,全靠自己用手揉捏,揉,搓,压,捻,如圆形,椭圆形,长条形,塑出基本模样。然后再剪出具体形态,可以用剪刀,梳子,牙签等等,例如面燕的翅膀和尾巴要剪得长,有力度。刺猬的刺要多而密,上翘。最后用豆子装饰面塑的眼睛,用大枣(切片)塑造出嘴巴。最后根据需要涂上色彩。由于大家经常接触面塑,还有的学生以前在家里帮忙做过,所以这节课学生兴趣很高,很投入,气氛活跃,作品量多质量也高。

2、植物拼贴画

农村山间田野到处都可以见到树木花草,各种各样的树叶是拼贴画的好材料,学生随处可采,既经济又实惠。美术课前引导学生采集各种形状、颜色的花草树叶、树皮芦苇等,准备好剪刀、胶水或者双面胶等工具,然后课堂上指导学生在画纸上设计好草图,再选用合适的花草树叶修剪后组合拼摆后粘贴成房屋、动物、美丽的风景画。

3、种子装饰画

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各种植物种子,豆子(黄豆、红豆、绿豆、黑豆),玉米,大米黄米,五颜六色,形态各异。学生也可以像拼贴植物画一样,发挥想象力,创意制作装饰画。

4、变废为宝,废旧材料小制作

废纸盒、易拉罐、旧报纸、旧电线、旧挂历、沙土、鹅卵石等等都是可用的资源,经过学生的手都可以变成美丽的装饰品或者可用的物品。将劳动教育、环保教育、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审美情趣和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5、书法进课堂

福山区,有着“中国的书法之乡”称号。古属齐鲁之邦,历史悠久,曾孕育出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名人。福山书法艺术文化积淀厚重,源远流长,且人才荟萃,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让书法走进课堂,开展开展钢笔字、毛笔字的书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汉字的书写也日趋规范。如今,福山书法艺术扎根民间,勤学书法、收藏书法蔚然成风,各类书法展览、书法交流活动精彩纷呈。

6、参观博物馆,了解历史古迹、古代建筑

博物馆、美术馆、画廊、艺术家纪念馆等艺术品、历史文物陈列场馆,是我们美术学习的第二课堂。福山县衙“亲民堂”:旧址始建于1131年。该县衙现由区政府使用建筑群面积为767.98平方米。坐北向南,现仅存有“亲民堂”(大堂),正宅(二堂),东厢房(师爷房)共21间。1996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山字会旧址 :福山字会旧址位于福山区城里街143号。该建筑群为三进院落,1928年(民国17年)春,成立福山字会(总会在北京)。1989年10月辟为王懿荣纪念馆。1999年6月王懿荣纪念馆迁至大成栈旧址,字会旧址现为权希军艺术馆。学生通过对当地博物馆等艺术场馆的实地参观活动,了解我国古今艺术发展的历程和灿烂的美术文化成就,开阔艺术视野,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

二、举办展览,开展校园文化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初中美术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美术教师专业现状分析

随着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成为常态化后,在日常美术课堂教学调研中,总会发现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或视频去解决技法演示问题,看不到徒手示范。他们的理由是避免限制学生的思路,其实,背后隐藏着学科本体弱化和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失的大问题。这在笔者对区域内近150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得以证实。教师们昕学的专业花样繁多,有的学国画、有的学油画、有的学版画……而中小学美术新教材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几乎囊括了美术的方方面面,比如,中国画、版画、雕塑、速写、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建筑模型设计……这么多专业集于一身的教师实在难觅,更何况教师队伍中还有不少非专业的和一大批刚入职的,所以,这—现象有其普遍性。其他区县就此问题也开展了相关的培训,比如速写、中国画、版画等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由于统—培训没有选择性而不能满足不同教师的实际需求,削弱了参培教师的积极性;另外,培训内容没能与教材接轨,受训后教师即便拥有了一定的知识技能,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因缺乏课例指导而影响教学效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如何提高本区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已成为笔者关注的—个焦点。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即基于教师现状和需求而开发的“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

二、“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开发

2013年,教育部教师司颁发《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教师培训给出了具体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建设‘菜单式、自主性、开放式’的选学服务平台,为教师创造自主选择培训内容、时间、途径和机构的机会,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依据此文件精神,笔者组织区名优、骨干教师着力开发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

(一)“菜单式”概念

这里的“菜单式”,是指对小学段上海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上教版)美术新教材和初中段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以下简称上少版)美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中所涉及的相关美术专题进行梳理,并以此建设许多菜单式的专题培训课程,体现培训课程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满足不同教师的需要。

(二)选用“菜单式”的原则

选用“菜单式”的原则,源自《意见》中提出的“增强培训针对性,确保按需施训;改进培训内容,贴近一线教师教育教学实际”。

(三)“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框架

“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框架,源自上教版小学美术新课程和上少版初中美术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区域教师教学现状与需求而生成的八个专题,以便在日后的教学中探索有效的衔接策略。(“‘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程框架”详见表1)

(四)“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师队伍建立

“菜单式”美术专题的培训师主要在区域学科教师团队中产生,他们均是区域学科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特色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每个专题安排1至2位负责人,主要是看教材上该专题课例的量而确定的。如果是课例较多的专题,就安排两位负责人,—位聚焦教材解读与课例研究指导,另—位聚焦技能培训。这支队伍组建后,先由区域学科教研员给予培训指导。教研员通过解读美术教师培训课程的样本予以引领,各专题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分头去创建专题的培训课程框架。等各专题课程建好后,教研员再组织培训师集中交流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研讨,同时邀请上海市名师基地导师莅临指导,最后生成比较成熟的专题培训课程。

(五)“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考核要求的拟定与推行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考核要求的拟定,是通过组织培训师共同商榷、教研员梳理完善的基础上产生的,旨在更贴近学科教师的需求,提高培训效率。

《意见》中第四条指导意见:“强化培训自主性,激发教师参训动力。”我们在落实“菜单式”专题培训时紧扣文件精神,将课程选报方式和考核要求同步推出,让教师在选择专题的同时明确参与培训的目标。这样,全体教师就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在明确目标下开展学习。

在区域“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的“报名细则与考核要求”中规定:

1-2年教龄的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八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个专题的—个教学案例。

3-5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五个专题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个专题1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以及教学论文—篇。

6-10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四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以及教学经验论文—篇或—项课题研究。

11-15年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三个专题的培训活动。完成其中一个专题一个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生成相应的优秀教案、课件、课堂美术作业,并递交一项课题研究或创建—个专题培训课程。

16年以上教龄的教师至少参与两个专题的培训活动。递交—个单元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以及—份教学经验论文或—个专题培训课程。

也就是说,“菜单式”的培训既有选择性,又有一定的规定性,从而保证教师经过专题培训,能具备足够丰富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以及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

(六)“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模式

为了有效突破“研”和“训”两张皮的现象,在组织开展“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的过程中采用“研训一体”的培训模式予以实施。即美术教材中相关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常态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有效接轨,在教师的心中留下—个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即便是观摩他人的课,也会觉得身临其境,完全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体验培训的快乐和收获。这样的培训方式符合《意见》中提出的第三条指导意见:“转变培训方式,提升教师参训实效。”

(七)“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时安排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课时安排,每个专题均预设20课时的培训内容,其中4个课时着重于教材核心知识技能与教学教法的解读;4个课时为专题典型课例教学设计的集体研讨;8个课时(周六全天)为美术专业技能的培训,这样,可以有一整天的时间去充分地探索与美术教材相应的专业技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演示能力;最后4个课时作专题课例的展示与研讨,让教师们在参与中感悟、提升。

三、“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具体实施

因篇幅所限,本文以《纸艺》专题为例,介绍“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纸艺》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安排(详见表2)

(二)《纸艺》专题课程具体培训方法

1.教材分析人手,明确主干知识

《纸艺》专题培训课程内容,均源自上教版小学美术全套教材(十册)所有《纸艺》课例。首先解读该套教材《纸艺》课例的主干知识、核心技能,以及教学教法要点。不少教师由于学校工作安排的缘故,常年任教低年级或高年级,对整册教材关于《纸艺》专题核心知识技能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研究。通过这样的培训,有助于教师埂好地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

2.知识技能结合,提升示范能力

《纸艺》专题培训中美术专业知识学习后,马上进入与教学对应的纸艺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帮助学员快速把握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教学演示的技巧。自主报名参加《纸艺》专题培训的教师同处一室共同实践,教师们均感到似乎回到了大学校园,几乎个个陶醉其中,全然忘记了今天是双休日。现场创作的作品富有创意,也为后续的《纸艺》专题课例教学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图1、图2)

3.课例设计研讨,完善教学方案

专题培训中的《纸艺》专题典型课例,作为教师今后自主研修的范例,一定要参培学员作深入的了解,有个过程性、整体性的实践体验。所以,在理论培训时就指定两节专题课例:小学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和四年级立体纸艺课例《纸环花开》。要求本专题所有参培学员回去先做好这两节课教学方案的预设,在此基础上组织学员依据所选的课例进行分组研讨。研讨活动上,先让将要承担这两节课教学展示任务的青年教师在组内交流,然后组员们结合自己的预设提出完善的方案。比如《撕撕贴贴变成画》一课,“如何帮助拇指姑娘重建美丽家园”不仅仅是导入激趣,可以作为本课教学的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习得撕纸方法的同时也懂得了帮助他人的意义,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又如《纸环花开》一课,教师就以单一的纸环造型设计花朵,每个学生只要将花儿组合成—件作品即可,教师们提议是否结合春暖花开时节,营造一个美丽的画面,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又可激发创意表现的热情。因为教师们个个有备而来,思维非常活跃,创意教学的金点子快速生成。比如,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一课的学生创意表现的方式,教师预设一个故事情节,并将定格的画面分成八个小组去完成,最后全班合力完成一件大作,让所有的学生体验美术创意表现的乐趣;又如,四年级美术《纸环花开》一课,因为是一节纸立体创意表现的课例,在作品表现形式上以学生熟悉的花卉为主题,用纸环塑造形态各异的花朵,全班共同营造一个富有春天气息的画面。从而有效提高了单位时间研讨的效率。(图3、图4)

4.课例教学展示,深化培训效能,

《纸艺》专题课例(小学一年级平面纸艺课例《撕撕贴贴变成画》和四年级立体纸艺课例《纸环花开》)通过分组研讨后,主备教师负责实践研究;两位承担展示课的教师,其中—位教师通过借班方式展示;教研员协同学科核心组教师及专题负责人,共同深入课堂予以指导;在一周后再面向全区学科教师展示最后的研究成果,让与会的教师可以了解到不同年级段《纸艺》课例的教学教法。整个活动方案由教研员及专题负责教师共同策划,比如整个活动的安排、发放材料的呈现方式、与会教师的签到、课堂教学观摩反馈表的设计、展示课例的摄录、研讨活动的过程记录、活动后简讯撰写人员的落实、展示课教师执教后反思的落实、主题研修活动的总结等。整个专题培训采用知识与技能衔接、教学设计与课例观摩跟进的方式,可以让参培教师不仅明确了全套教材各年级段《纸艺》课例的整体架构以及核心知识与技能,还知道了典型课例在整册教材中的教学策略等,切实有效地发挥了经验辐射作用。最后的专题课例现场观摩与研讨,可以进一步加深认识,比如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规范化表述方式、纸艺教学要点、该年级段学生学习纸艺的特点等。同时让还没参加专题培训的教师在集体观摩中对区域组织开展的“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活动有个先知先觉的机会。与会教师的教学观摩反馈信息,也让专题负责人进一步审视自己的专题培训效果和不足,便于及时完善专题培训课程,为其后的专题负责人提供借鉴。(图5至图7)

四、“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成效

如今的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培训与教学一样,应该以受训教师的发展为本。所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学习单的形式去引导教师及时反馈专题培训的感悟以及建议,以便培训师在第—时间予以改进与完善,为后续专题的有序推进提供借鉴,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科教师,推进新课堂实验的步伐。在培训师的共同努力和参培教师的积极参与下,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有了新的收获。

(一)青年教师在参与专题培训中加速专业成长

“菜单式”美术专题培训采用自主报名的方式,使得不同层面的教师汇聚一堂,在不知不觉中,教师们对美术课堂教学探索的热情被点燃,大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向“学的课堂”迈进。如实验小学小曾老师,刚休完产假就投入到《纸艺》专题培训中来。通过纸艺系列化的培训活动,对正在创建的《纸盘艺术》校本课程又作了进一步的完善。其中三年级的一节《巧剪纸盘鱼》在市级主题研修活动上展示,充分展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课堂导入环节,通过用剪刀对纸盘剪三刀的方法巧拼一条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请学生上来试一试:“你能变出什么?”学生组合出类似飞鸟的形象。(图8)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其他学生上来试试“还可以怎样拼?”以简单的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结果上来的几位学生都摆出了不同形象。(图9)为了加深对巧剪、巧拼方法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多媒体视频中魔术师的变法,学生看得入神,有效提升了单位时间的效率。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提议,有了鱼的雏形后还可以去美化鱼鳍,通过欣赏相应的图例加以启发,学生很快就进入高一层次的探索活动中。(图10)等学生设计得差不多了,教师又强调:“今天剪下的纸盘没有浪费的,想想小碎片可以做什么?”在教师的提示下,有的学生将小碎片变成了鱼鳞,有的变成了鱼的牙齿,有的变成了装饰的花纹等。创新的潜能完全被激发,学生经历了由易到难的探索历程,但整个学习过程是愉悦的,作品也充满了创意。(图11)

(二)新教在专题培训中有效缩短适应周期

实践证明,“菜单式”美术专题课程培训活动深受学科教师的欢迎,对不同层面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入职2年左右的新教师来说,这种浸润式学习的平台,有效缩短了他们的成长周期。

在“2012届新教师同质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两位新教师所展示的二年级《彩纸片的组合》一课“同课异构”教学,有效体现了“学的课堂”的教学理念。比如在大小纸片的拼贴组合时,引导小朋友先“摆一摆,看一看、想—想”,在尝试实践中发现粘贴组合的技巧。为了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两位教师均创设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小张老师利用小朋友熟悉的卡通人物大雄与哆啦A梦的故事引入新课;小杨老师则以“为灰姑娘设计美丽的王冠”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另外,两节课在作业设计上都体现了美术学科视觉性、审美性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图12至图15)

(三)培训师在专翘课程实施中突破发展瓶颈

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前景。在专题培训中,我们首选挑选有特色的、综合能力强的区级名优、骨干教师承担培训专题,让他们在任务驱动下突破发展的瓶颈,成长为优秀的培训师,从而带动区域教师的整体发展。

1.课程建设能力在创建中得到提升

因为每个专题必须结合中小学全套教材相关的课例,逐一分析和梳理,让参培教师明确各课的核心知识与技能以及教法要点,所以,在前期的课程架构过程中,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教材解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培训演示文稿设计能力、培训方案的规划能力,等等。

2.技法指导能力在培训中得到提升

专题培训课程架构好之后,就面向学科教师实施培训了。这对少有机会承担教师培训任务的名优、骨干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培训的语言更加精炼,专题课例的分析更加严谨,专题技能的示范引领更加精准,教师实践内容和方式更加科学,提供的教学建议更有针对性,专题课例设计方案的研讨更有效,专题课例教学实践指导更加到位,典型课例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的组织更加有条理,等等。

3.课例引领能力在自主探索中达成

每个专题培训前期的教材解读与知识技能的培训,都紧紧围绕专题课例的生成而展开。要引领教师探索具有“学的课堂”风采的《纸艺》专题课例,作为培训师,需要在自己的课堂加以研究,提炼有效的经验,从而提升培训的实效性。

比如《纸艺》专题培训负责人、实验小学的许老师,自承担专题培训任务以来,对“学的课堂”的探索意识更强了,通过坚持实践探索,她在“学的课堂”创建上有了新的突破。2013年5月,她成功承担了上海市小学美术主题教学展示课《美丽的纸盘纹样》。课上,她引导二年级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纸盘纹样与横向二方连续纹样的不同之处,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的方式,自主探索纸盘纹样的表现方法,使学生在自己的多次尝试和老师的适时启发引导下终于找到了其中的规律,有效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将美丽的连续纹样装饰到纸盘上,最后全班学生创建了一个纸盘连续纹样作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探索学习的快乐。(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