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加强诚信教育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校诚信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023-03
诚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诚信品质直接影响着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因此,高校开展诚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许多高校开展了诚信教育,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效,但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对策,不断深化和完善高校诚信教育。
一、高校诚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高校领导对诚信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诚信教育关系着学生诚信人格的培养。然而,从笔者走访调查的情况来看,部分高校对诚信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高校领导认为诚信教育应属于幼儿和中小学品德操行教育范畴,不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有的高校领导虽然重视诚信教育,但在实践中却裹足不前,诚信教育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情。高校领导诚信教育意识淡薄直接影响诚信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诚信教育重知识轻体验。在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是清楚的,但缺少实践体验。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诚信教育内容过于侧重知识性,忽视体验性。一些高校诚信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重在诚信理论知识的传授,仅仅解决道德认知问题,使学生误把“学到”当成“做到”。由于学生无法通过自身的体验把诚信的“知”变成为诚信的“行”,也就无法真正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形成诚信行为动机,更谈不上诚信人格的形成。
(三)诚信教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高校诚信教育的出发点是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诚信道德的自主和自律,进而培养其诚信人格。为此,诚信教育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当前一些学校进行诚信教育时,片面强调外在制度对学生的管束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其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必要的承认。在教育过程中,抽象的理论传授代替鲜活的道德体验,“禁止”、“防堵”、“控制”成为着眼点,批评、惩罚成为常用的教育手段,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体现,没有变“要我诚信”为“我要诚信”,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成效不佳。
(四)诚信教育在内容上没有充分体现时代性。诚信既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现代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诚信,与此相适应,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和规范是:公平竞争。现代社会的竞争是合作和诚信的竞争,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双赢”。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不断完善,大学生价值观念发生较大变化,他们较为重视自身的发展,看重个体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诚信教育依然沿用原有的教育内容,仅以空泛的大道理来教育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就显得过于脱离时代而难被学生接受。
(五)教育管理者不能以身作则。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广大教育工作者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并重,才能收到良好教育效果。有的学校存在“学校行为”的不诚信现象。如招生广告、就业率统计、收费和教学评估等问题上有不诚信现象;有的学校内部管理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管理者存在不诚信行为;有的教师重教书轻育人,更有甚者,抵挡不了不良诱惑,为了评职称、捞荣誉,抄袭他人成果。教育者的诚信缺失必然削弱其育人功能,只有诚信的教育行为才能培养出诚信的学生。
(六)忽视建章立制。建章立制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建章立制、宣明规矩无疑就是诚信教育的重要一步。有的学校没有意识到建章立制既是诚信教育的手段,也是诚信教育长效机制的物化,忽略规章制度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忽视培养学生遵守制度的自觉性。在实践中表现为只将诚信教育停留在讲座、讨论、评比这些形式上,甚至把诚信教育看做一种临时检查活动,造成大学生的诚信规章制度意识淡薄。
(七)诚信的考核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当前多数高校诚信考核实施的是定性考核,少数学校对学生诚信表现进行量化考核的探索。但这种量化的诚信考核法毕竟是一种新事物,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一是大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期,具有极大可塑性,在此情形下,应如何避免诚信(不诚信)证书成为道德判决书?二是如何对一种具体诚信行为(不诚信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是进一步完善诚信量化考核评价方法的关键。
此外,目前高校诚信教育还存在忽视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诚信评价与社会征信系统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诚信教育进一步深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进和完善高校诚信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的成效。
二、提高高校诚信教育效果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开展诚信教育需要有良好舆论环境。因此,高校要加大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一方面,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对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紧迫性、艰巨性的认识,改变过去那种把学生诚信教育仅仅理解为学校纪律教育与管理的一项内容的观念,使广大教职工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为人师表,以自己的诚信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诚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了解诚信教育的内容,明确诚信教育的意义,自觉参与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充分发挥校内各种舆论工具的作用,弘扬诚信的美德,抨击失信行为,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校风,营造诚信教育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实现诚信教育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二)汲取中西诚信文化精华以丰富诚信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方面内容:
1.汲取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精华。中国传统文化把诚信视作为人处世之本。孔子曰:“民无信不立”。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把诚信看做天道和人伦道德的根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吸收传统诚信文化精华,赋予其时代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实来看,许多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都注意对传统诚信文化进行挖掘,加以继承和发扬。但是,也存在对传统诚信观简单套用的现象。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诚信仅仅限于伦理关系,其价值追求是人伦关系的和谐,诚信是片面的,是有条件的,并且把诚信和“仁、义、忠、孝”联系起来,诚信是对特定人的诚信,是“熟人”诚信,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诚信,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当前,应扩充其内涵,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理解诚信的内涵。因此,要对传统诚信文化采取“扬弃”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2.借鉴西方诚信做法,丰富诚信教育内容。西方诚信思想是在古罗马帝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从一开始就有商品交换规则意味,同中国传统诚信有着明显区别。中国传统诚信观更重视“诚”,认为诚是人的品质,信是诚的外显,诚信的约束力更多来自伦理的力量。西方的诚信侧重“信”,重视行为表现,强调“践诺”,认为诚信就是依照既定的制度、法律、规则、合同行事,强调诚信的约束力,要求人们在签订协议时不欺不诈,在履行协议时不折不扣,诚信约束主要依靠法律。西方的诚信观强调对人的行为的约束,诚信制度化、规则化、法律化,操作性强,最终演变成为可操作的信用制度。诚信的制度化、规则化、法律化正是我们目前所欠缺的,是诚信建设的努力方向,也是高校诚信教育应该着力借鉴的内容。
(三)大力开展学生诚信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的重点是知行统一,关键在践行。我们要通过开展诚信实践活动,使学生做到诚信知行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帮助学生认识诚信实践的重要性,提高其参与诚信实践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诚信积极行为,形成诚信实践动机,并外显为诚信行为。
2.采取措施拓宽学生诚信实践的途径,使学生通过诚信实践达到知行统一。如在校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诚信主题活动;在校外,组织学生参加诚信实践活动,让其在各种现实的情境中感受到诚信规则的重要性,体验到诚信的愉悦,促进其诚信人格的培养。
3.充分利用实习活动开展诚信教育,使教育同职业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诚信就是职业资本的道理,为学生职业诚信的最终形成奠定基础。
(四)力促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化。教育能否奏效归根结底取决于教育对象参与的积极性,没有学生诚信道德的需要就没有其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积极行为。首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诚信”变为“我要诚信”。其次,要有效实施榜样示范教育。榜样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培养诚信人格积极性的方法。最后,要积极培养学生自律意识和能力。学生诚信人格培养方式是否能真正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关键在于学生能否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形成诚信是“己任”的心理。
(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诚信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的重要体现就是把诚信教育融进课堂教学中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也应该是诚信教育的主渠道。首先,学校应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促使教师主动寓诚信教育于各教学环节中。其次,充分挖掘各门课程的诚信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抓住学生诚信思想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思考实践诚信。再次,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讲解相关职业活动的职业诚信要求。最后,建议设置专门的诚信教育课程,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丰富的诚信理论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六)努力拓展诚信教育的外延。高校诚信教育的外延必须由点到面扩展,向社会延伸,使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政府在管理国家行政事务中要努力树立诚信形象,加强打击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等失信行为,提高社会的诚信度,要大力宣传和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培养公民的诚信意识,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大众传媒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诚信社会氛围。学生家长要重视营造诚信教育的家庭环境以配合学校诚信教育活动,以自己的诚信言行为子女树立诚信的榜样。
(七)构建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应构建科学合理的诚信评价体系,深化高校诚信教育重要内容。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导向性。诚信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行为具有导向性,能够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诚信理念,激发实践诚信的积极性。二是动态性。动态的诚信评价就是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进行评价结果的更新,让评价好的学生有前进的动力,评价差的学生有改正的机会,避免诚信评价成为“道德判决书”。三是定量性。在定性的基础上,可用计量的方法来评定诚信表现。我国学生操行的评价一直侧重定性评价,往往用好坏、善恶和美丑定性,这种思维方式显然存在不足,无法进行同质状态下量的比较。所以科学的诚信评价体系应该是定量化的。
(八)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其特色的人才培养理念、价值观、行为方式和精神氛围。它渗透到师生的言行中去,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可以形成浓郁诚信文化氛围,使学生在诚信文化的熏染下成长。当前应该十分重视培育校园网络诚信文化,引导学生在网络生活中自觉培育诚信行为习惯,在诚信沟通基础上互动。首先,利用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往往敢于袒露内心世界的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网上交往的思想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工作。其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QQ群、BBS、泡泡、聊天室等,开展诸如“诚信讨论”、“诚信辩论”、“诚信调查”的网上诚信教育活动,拓展诚信教育渠道,实现“键对键”的思想交流,形成坦诚相对、畅所欲言的新模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促进学生网络诚信人格形成。最后,要加强诚信教育网站、主页的建设,在学生管理制度中增加学生网上行为规范方面的内容,规范学生上网行为,倡导诚信上网。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各方面原因,导致丧失诚信意识、缺乏诚信观念,在学习方面、经济方面和生活方面出现了很多不诚信的现象。例如在学校学习中弄虚作假、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生活上挥霍浪费、趋炎附势、经济交往中故意拖欠货款到期不还等这些问题。
这些诚信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大学生这个原属于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整体素质下降,在社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下滑。再加上90后普遍存在的意识淡薄、自我中心等特点,大学生诚信教育迫在眉睫。针对这种情况,国家、社会和高校都积极地行动起来,采取各种方式力争改变和扭转大学生诚信方面的不利局面。
二、以高校团日活动为新载体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一)把握现状,联系实际情况。在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前,应立足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细致的调研摸底工作,深入了解学校团员队伍的诚信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与合理的方案设计方向。制定有特色的、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实施方案。分步骤、分层次,层层推进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团日活动的方式、活动安排、时间掌握真正做到切合实际,灵活多样,尽可能地使团员便于参与。
(二)增强意识,落实监管工作。为使以“诚信”为主题的团日活动顺利开展,学校各部门应强化主题团日活动的监管机制,为主题团日活动提供机制保障。同时,通过巡回检查、抽查、交叉督查等形式,针对诚信教育活动中出现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三)拓展阵地,建立网络平台。为了探索诚信教育的新方式、加强主题团日活动的影响与覆盖面,可联合易班等网上公共平台,推出“网上团支部”管理模式,抢先占领网络诚信教育的新阵地。在网上开辟“网上团支部”专区,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存储量大、方便快捷、公开透明的优势和特点,实现活动预约、总结上传、评比、交流监督等程序全部网络化。
(四)形式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在主题团日活动中,应突出特色,创新理念。除开展统一主题的团日活动以外,采取在各年级、各专业中有针对性地开展长期性活动,并号召各团支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主设计开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方案。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团日活动评比,设置奖励机制。
(五)切合主题,紧抓诚信教育。主题团日活动要切合主题,牢牢把握住“诚信”这个中心,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分步分层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一年级侧重开展网络诚信教育,帮助适应大学网络生活,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例如:收集网络恶意谣言,在易班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感言。二、三年级侧重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加强考风考纪教育,提高学术综合素质。例如:“论抄袭作业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辩论赛的主题团日活动。四年级侧重开展经济诚信教育,确保为社会输出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才。例如:请企业家开办关于经济诚信的讲座。
(六)有始有终,完善反馈制度。本着主题团日活动一方面要融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另一方面,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创新上下功夫,体现时代特征、专业特点和青年特点的原则,采取强化重点,示范带动的策略,加强评价机制、奖惩机制、创新机制建设。各班团支部注重发掘优秀的主题团日活动案例,先进团员青年典型,努力为主题团日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关键词:诚信缺失 成因 分析 对策 思考
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我国社会独生子女时代成长起来的85后的新一代。他们身上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他们自我意识强烈,崇尚个性,强调自我,注重享受。这种崇尚自我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欠缺,导致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具体表现
2010年全国两会“关于提请关注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建议”不仅严肃地指出了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与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利害关系,而且深入地预见了大学生诚信缺失将会造成的社会道德天平失衡和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调整和完善的当今社会,伴随着社会不良风气和个人本位主义思想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呈现出了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的精神迷茫,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
1.考试中的舞弊行为。作弊行为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虽然各高校考试管理办法越来越严密,对作弊学生的处分也越来越严厉,但作弊之风改观较小,而且作弊者的心态越来越坦然,作弊工具日益现代化,作弊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着实令人震惊。近年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弊事件多有发生,买卖试题也时有出现……由此,考试的公平性不仅受到极大质疑,而且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社会信誉。
2.帮困助学中的诚信危机。为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学校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奖、助、贷等多种手段。但近年来发生的谎报家庭信息,欺瞒家庭经济状况,弄虚作假甚至人为的谎称家庭发生重大变故等诸如此类的事件在具体的奖助评定过程中也有出现,当然也发生过中国石油大学23名毕业生没有按期偿还助学贷款,被中国建设银行北京昌平支行告上法庭的事件。这些帮困助学中的诚信危机也无时无刻不在反映着当代大学生诚信道德的缺失和大学生个人的信誉危机。
3.大学生求职信用缺失。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大力需求,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良好,各大用人单位纷纷与我院确立了就业合作关系。2.5+0.5学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保障了学院“理实一体、双境育人”的教学模式,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独创精神,使学院毕业生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依然“一枝独秀”,然而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双向选择就业协议后,却无视用人单位的利益,挑三拣四、纷纷跳槽,故意违约现象多有发生。毕业生的这种“唯我独尊”的个人心理和挑三拣四的享乐心理,归根结底都是大学生个人诚信缺失的表现。
4.恶意拖欠学费问题。在国家保障教育公平,绝不让一个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今天,各高校均设有绿色通道,因此一些家庭经济并不困难的大学生便乘虚而入、伪装困难,试图享受国家的帮扶政策,将他们本应缴纳的学费用于吃喝玩乐、购买高档消费品甚至谈恋爱等支出,以各种理由恶意拖欠应缴纳的各类费用,在美好的大学时代涂上了不光彩的一笔,失去了立身处世的根本准则。
5.个人生活的信用危机。在生活中有些学生出于惰性、自私、虚荣等原因,以种种理由欺骗父母、老师和同学。如编造理由迟到、请假、逃课;在发生矛盾、犯了错误时,编织谎话、隐瞒事实;在同学交往中不诚实,骗人骗钱等。这种个人生活的信用危机正逐步侵蚀大学生的心灵,损害大学生的个人形象,影响大学生的社会声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在学习、考试、求职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影响因素很多,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独生子女时代家庭片面教育的潜移默化,也有学校教育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社会转型期道德约束体系的滞后。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的道德约束体系却出现了严重的滞后,传统道德观缺失,新型信用体系并未完全建立,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接踵而来,金钱面前、利益面前,趋之若鹜者大有人在,为了个人私利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这种道德约束体系的滞后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重要阶段的大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在大学生中产生了见利忘义,自私狭隘的诚信道德层面的偏差,所以也就有了大学生考试作弊、求职造假、违约多发等诚信缺失现象。
2.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现代经济社会出现的坑蒙拐骗偷的丑恶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正当竞争的存在,权力与金钱的罪恶交易等在网络时代和信息化的今天,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侵袭和腐蚀着神圣的校园净土,大学校园里也随着社会上制假贩假的不良风气刮起了弄虚作假之风,急功近利的虚假行为时有发生,“说谎”、“作假”、“欺骗”、“隐瞒”等字眼污染着校园的纯净,给大学生的诚信道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3.家庭教育所致的大学生自身责任感的缺失。伴随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情感和人格形成的重要向导,对大学生一生的性格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却会竭尽全力地给予子女们更多的物质保障,恰恰忽视了子女们精神方面的需求和传统道德的教育,久而久之,家庭教育的片面性便根深蒂固地影响了正在成长中的独生子女们,这势必会造成他们的传统道德缺失,包括诚信意识的淡漠和诚信行为的缺失,因此这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另一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思考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根据诚信的内涵和要求,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树立起诚信意识,养成诚信行为习惯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诚信的缺失,已对我们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作为思政工作者,我们该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呢?
1.“双全”动员,“两课”教育。“双全”指的是全方位和全员,即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开展需要集中高校的全员力量,开展全方位的教育,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者的重要任务,高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以高尚的品格、诚信的行为、渊博的学识影响教育学生。“两课”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课堂主渠道,因此要创新理论授课方式,增强理论授课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作用,增加诚信类专题性的讨论环节和有针对性的实践环节,这些都是现实的具体的诚信教育途径。
2.建立大学生评估登记制度。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还要从制度和机制入手,具体抓好大学生诚信制度规范和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这两项重要工作,在诚信档案中不仅对学生本人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校期间的经济活动等专向记录,而且要把这些记录延伸至大学生今后的工作单位,架起学校与社会诚信教育的桥梁,从制度方面强化对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教育,以他律达到自律,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3.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打造诚信校园。为了加强大学生对诚信的认识,可以在大学生中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学生能主动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诚信签字活动,举办征文、演讲、知识竞赛活动等。通过宣传诚信和开展活动,不仅将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有机结合,而且也实现了思想道德教育知情意行的统一,起到诚信教育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诚信习惯。
4.营造诚信的社会和家庭氛围。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加强对全社会成员的传统文化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强化民众的理想信念,在全社会营造弘扬正气、促进和谐、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良好人文社会氛围。作为85后新一代大学生的家长,既要言传又要身教,不仅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子女的特点,还要有的放矢地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只有营造人人诚信的社会氛围,社会的假丑恶现象才能得到有效遏制,蔓延到大学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才有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大学生诚信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诚信教育的构成部分。当今大学生在考试、学习和生活上的诚信缺失,不仅反映了社会道德约束机制的滞后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而且也反映了教育机制的弊端和家庭教育的片面性。而有效的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资源的重要任务,是实现文化传承和道德延续的有效途径,是关乎祖国,关乎未来的伟大德育工程。因此,诚信教育在全社会的协同努力下,通过采取措施、总结经验、形成合力,必将会推动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大学生个人诚信品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诚信教育 问题分析 对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小学教育工作处在学生情感和心理素质形成的起步时期,良好的诚信教育对于学生道德思想品质建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诚信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提高对于诚信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为社会的长久性发展进步奠定好坚定基础。
一、诚信和诚信教育
1.诚信
诚信从表面的意义分析是诚实守信的意思。我国古代的《说文解字》中说诚就是信也,信诚也。《论语・为政》中说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就是诚实不虚伪,真实没有虚假,一种内心的态度和状况。信主要是人说话和实际相符合,尊重实际。人在说话办事的时候要准守信用,这是一种言行一致的美德。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进步和不断发展,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范围内的事情,而且已经逐渐上升到法律层面。当今社会的诚信是在制度伦理基础上的内容,人民受到法律手段的约束,不能够任意地违背和破坏法律规章,当今的诚信具体是指人们重视承诺、遵守诺言、遵守法律和契约规定的道德状况。
2.诚信教育的意义
诚信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进行区分,狭义是指教育认识依照社会的具体要求和被教育者的实际需要依据品德形成的规律,通过具体的教育方法,让受教育人参与到具体的道德品质培养互动中。广义的意义是所有和诚信原则及道德相关的教育活动内容,广义层面的诚信教育包含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在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等社会领域内进行的诚信道德教育,比如政治诚信教育、文化诚信教育、经济诚信教育等,这都属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二是关于诚信的法制内容,这属于法制教育的方面。诚信教育的形式可以分为个人教育和社会教育两种,个人教育主要是针对某个人单独进行道德教育,社会教育则包含了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以及具体的法制教育内容。对于诚信教育并没有准确的定义,让被教育人能够了解诚信的意义,将诚信转化成自己的一种心理品质,树立健康的信念,让教育者将诚信变成一种外在的活动。
3.小学生诚信教育
小学生是指年龄在6到12岁区间之内的儿童。小学生处在身体发育、学习知识、培养生活习惯的关键阶段,对于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通过家长、学校、社会让小学生主体了解诚信的内容,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水平,培养诚实守信的自觉性,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种健康的道德观念,从小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对于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首先,帮助小学生培养诚信待人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不能随意说谎,对于别人要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他人。其次,学生应该重视和他人的时间约定,具有责任心,自己承诺的事情必须完成,如果出现错误就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不能够逃避责任。最后,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遵守学校的法律规定、树立社会公德意识,让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合理地对于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推广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环节,帮助小学生培养责任感,树立健全的人格是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教育改革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诚信是社会发展中应该遵守的一种基本型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也是多年以来我国准守的道德原则,是我国的文化、经济、政治、司法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1.诚信教育是传统教育的重要方面
自古以来诚信作为“进业修德之本”,是“立人之道”和“立政之本”。诚信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规范,是我国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传统诚信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通过相关书籍对于少儿实现诚信教化,或者是将识字和诚信理论培养结合起来。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赋予了新的意义,公民的道德建设不仅要继承我国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格,还要具有时代的意义。学校应该将诚信教育摆在正确的位置,将传统美德教育和诚信教育结合起来,利用传统美德中包含的诚信故事内容、典故、格言、楷模,通过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传递给学生,提高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中感受到诚信是为人应该遵守的根本原则。教育部已经颁布了相关文件,让诚信教育成为时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诚信教育是小学生和谐发展的基础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是基础,没有诚信,学生不可能全面发展。诚信是道德教育的基石,所有的道德品质教育都应该在诚信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作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必须是诚实守信、诚恳的人,教育小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才是为其长久性发展考虑。学校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通过长远的考虑,认识到诚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学校及时开展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
三、小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1.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养成诚信品德,在此基础上培养其他素质,能够分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排斥虚伪、欺诈、言行不一的坏习惯,才能健康长大。小学生如果没有诚信,就会脱离正常的轨道,心理学家指出说谎是小学生各种不良品德发展的开始。经过科学的调查分析发现,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是因为诚信道德品质缺失。加强小学生的诚信教育,培养诚信品质和意识,是保证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2.社会新人才的要求
如今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作为知识经济时代,要想增强经济实力,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诚信是培养人才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小学生诚信教育是关键环节。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诚信将关系到综合素质,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市场经济中的行为规范问题。目前我国的小学生诚信教育结果和实际的需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小学生的诚信教育,树立品格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
3.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要条件
诚信教育的不足造成我国的社会伦理和生活比较混乱,整体国民的道德水平比较低,这对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小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将扮演重要的角色,是未来竞争的主力军,提升道德教育水平,帮助小学生树立责任意识、规章意识是未来市场经济和谐发展,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条件。
四、小学生诚信缺失问题
1.认知和行为脱节
部分小学生对于诚信的认知和自身的行为发生了脱节,不诚信现象普遍存在,几乎所有小学生对于做人应该正直、诚实、守信、不欺、不隐瞒这些基本观念认可,对于失去诚信的现象感觉厌恶,部分学生对于相关理论知识内容认识深刻,可是在实际行动中诚信道德意识却非常低,和理论知识水平不符合。小学生理论上都讨厌在校园内出现不文明行为现象,可是这些问题在自己身上还是经常发生,这是小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反馈,也就是所谓的认知和行为脱节问题。一些学生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内容认识深刻,可是行为中却没有半点体现。比如部分同学对于别人要求严格,自己却做不到;一些同学犯了错误不主动承认,甚至部分学生借钱不及时归还、欺骗家长和老师,种种不良的现实深刻说明了诚信教育脱离实际,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将产生毁灭性的打击。
2.认知存在问题
部分小学生在家长错误思想的带动下,认为在当今社会不需要诚信。极少部分学生内心深处已经不将虚假行为当做可耻的事情,还觉得是自己聪明才智的发挥,如此观念认识的错误也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3.言而无信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力较差,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重,难免会出现错误。一般如果出现错误,老师会及时和学生沟通讲解,学生表面上都是积极接受,嘴上说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承诺日后会积极改正,但是在脱离老师的管束下,仍然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将对老师的承诺当做一种敷衍,仍旧出现上课迟到、不能按时完成在作业、随便说脏话等问题,老师多次管教,最终实际效果不好。当然,这种现象也是比较个别的,并不是所有小学生都是这样,应该引起教育人士的重视,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五、诚信缺失的原因
1.社会环境不良影响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社会意识会对于社会产生反作用影响。小学生的行为受到外界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思想受到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状况的熏陶,部分因素影响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部分行为和社会问题起到不良的影响。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会因外生活等因素无法真诚对待他人,不随便相信他人,这种文化心理的多年累积,对小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随着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了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网络的普及给很多青少年的不良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很多小学生在现实中和虚拟中形成了不同的人格。网络中的虚拟人格以现实人格为基础,是现实人格的一种扩大化,两者互相影响。网络中的问题也是现实生活的反馈,现今网络上各种诈骗问题层出不穷,不诚信的文化思想到处传播,网络诚信问题对于小学生产生了影响。
2.家庭教育问题
家长的行为举止、教养态度、教育方式对于小孩子的思想品德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小学生生存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指导人。如果家长的行为错误,思想观念有偏差,那么对于孩子的思想道德建设也会产生影响。部分小学生家长由于受到社会的追求利益意识熏陶,在生活中表里不一,孩子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久了就失去了诚信,道德水平低下。
六、加强诚信教育
1.加强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是指在学校环境外的对于学生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空间因素的总体,也就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内部环境是学校自身的德育环境。在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工作中,内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制约。我们应该对于学校外部的德育教学环境进行改善,国家的相关部门提高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社会总体营造出诚信的环境。让诚信意识普遍得到人民的认可和支持,纠正人民的错误观念和意识。优化改变社会环境是培养诚信的重要养料。国家应该大力推广诚信宣传和教育工作,提升全民的道德意识水平,同时加大法制建设,完善经济法律体系,对于已经各种不诚信社会行为进行打击,加大媒体对于不良社会行为的曝光力度,利用社会舆论进行谴责。
2.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业机构,是社会能够发展,经济不断进步的基础,也是进行诚信教育的主要地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教学工作中各级工作人员应该以身作则,努力践行诚信的原则,不断推广素质教育,营造出健康、愉快、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实现多元化发展。学校可以进行诚信教育的相关宣传工作,在学校内部建立诚信教育专栏、奖励学校的诚信代表人物,举行各种诚信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感受到诚信的意义。
3.引导家庭教育
学校和家庭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学校可以举办具体的家庭教育讲座,对于家长进行集中的培训和教育,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教育手段,让家庭成为诚信教育的支撑。小学生家长更加应该以身作则,在家庭内部建立一种诚信的关系,家长和长辈之间应该避免不诚信问题的出现,防止孩子模仿;对于孩子的承诺应该及时兑现,在孩子的心里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培养孩子的健康信念。平时对于孩子不应该过分宠溺,也不应过分的严厉苛刻,家长要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和照顾,让孩子产生一定的信任感。对于孩子的朋友选择应该进行关心和帮助,让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学会诚实友爱,不应该互相欺骗,避免说谎。对于社会出现的不诚信问题,家长不应该一味回避,应该通过适当的引导和交谈让孩子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对于诚信缺失现象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孩子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应该模仿和学习,平时孩子正确积极的想法和建议应该给予鼓励。家长要保持和学校老师的及时沟通,保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叶瑞平.论青少年诚信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3.
[2]张传综.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诚信品质教育的实践和[M].课程教材教法,2014.
2018年,全县教育系统把学生诚信教育、教师师德师风和诚信机关建设作为诚信教育的重点,不断规范办学行为,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全县广大教职工和中小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道德素质明显提升。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教育系统肩负着全县3万多名师生的教育任务,教育的成败,教师的示范,师生的诚信将直接影响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此,我局高度重视教育系统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和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为组长的的教育系统诚信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全力加强全系统诚信建设工作。
二、积极宣传引导
我局根据教育点多面广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开展诚信教育的宜传工作。一是从机关做起,结合“干部作风改进年”以及创先争优活动,以建设规范、高效服务的“诚信机关”为目标,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机关工作作风,减少办事环节,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提高现场办结率;以方便师生群众、服务社会为原则,采取设立政务公开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真实完整地公布政务公开的内容,进一步提高办事和决策的透明度。二是通过召开校长会、教职工会,积极向教职工传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各学校利用校会、班会、板报等形式向学生开展宣传工作,并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做到了诚信教育进校园、进课堂。
三、加强诚信教育
一是加强学校管理。各学校以“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为宗旨,坚持科学的办学理念,保证了教育公平;坚持民主治校,关心师生生活,诚恳听取师生员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规范招生考试,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阳光招生政策和均衡编班政策,新生入学,坚持做到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划片范围、报名条件、招生程序、录取结果、教师配备、编班情况“八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办班补课、乱征订教辅资料等热点问题;
学校评先选优、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工资发放、校务公开等工作中坚持民主、公平、公正、公开。二是加强师德教育。坚持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选聘师德师风监督员6名,对学校规范办学行为、教职工职业道德进行监督,并通过电话、邮箱、微信、网站留言等方式拓宽监督管理渠道。同时,严格落实师德年度考核制度,为在校每一位教师建立了师德个人档案,把日常监督考核结果记入教师个人师德档案,作为教师个人评优评优、晋级等依据,形成了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五位一体”的师德师风日常监管体系。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组织全县教育系统全员教师积极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师德标准。今年教师节期间,县上对15名师德标兵进行了表彰奖励。三是加强学生教育。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班会、晨会、国旗下演讲等途径,组织学生开展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的承诺活动,要求学生做到: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勤俭朴素,不吃零食,不乱花钱,不穿奇装异服,不进网吧等。积极开展了征文、演讲、诵读、表演、书画大赛等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活动。部分学校在期中期末考试时,采取无人监考、流动监考等不同方式,对学生诚信应考进行了实践检验,以考风考纪的好坏来检验诚信教育的成效。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威”。虽然我们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教育环境改善、师德师风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今后,我们将按照省、市、县要求,同心协力,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全系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