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教学的特点

声乐教学的特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声乐教学的特点

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声乐教学;标准化;专业性;比喻性;肢体性;口语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正影响着广大声乐教学工作者。作为声乐教师的一项基本功――教学语言,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体现这一理念,也吸引着广大声乐教师去研究与探索。本文试从声乐教学语言的角度,根据声乐教学语言的理论及独特性,从标准性、专业性、比喻性、肢体性、口语性等五个方面探究声乐教学语言的运用。

一、声乐教学语言的意义

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它是集声学、物理学、语言学、心理学、医学等为一体的综合学科,是以心理活动为主、生理活动为辅的综合艺术的一种抽象教学。声乐课程的特殊性决定声乐教学语言的独特性。声乐教学语言是教师运用语言技能、技巧以及专业技术方法的综合教学能力,具有达意、传情和教育的三大功能。它是声乐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艺术的集中体现。成功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获得科学发声技巧,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的兴趣。了解声乐教学语言的特点,能引导声乐教师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新的教学语言,进一步把握、运用好本专业的教学语言,在教学中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语言手段和技巧,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声乐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

声乐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歌唱方法,提高歌唱水平。由于人体的发声器官在歌唱时运动状态和它们间的相互协调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由声乐老师通过教学语言把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传递给学生。因此,声乐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就决定声乐教学的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声乐教学语言有什么特点呢?

1.声乐教学语言的标准化

标准流畅的普通话是声乐教学语言的基础运用。教师语言务必准确,完整清晰,否则会使学生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产生错觉和误解,不得要领,不但影响教学质量,甚至还会因为长时间不正确的歌唱引起嗓音病变,造成终身遗憾。例如:语速太快,太慢,不流畅等都会影响师生之间传递信息。标准的普通话应该有轻有重、抑扬顿挫、松紧有度、变化有致,从而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是教师教学的基础条件,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更快认知的基本手段。

2.声乐教学语言的专业性

声乐教学语言应遵循艺术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的一般原则,追求语言的科学性、专业性和直观性。声乐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只有在学生理解下加强训练,才能很好地体会和实践相关的技巧,掌握专业的歌唱方法。而歌唱方法涵盖了发声位置、共鸣位置、呼吸系统等一些专业概念和技巧,初学声乐的学生往往对这些专业概念认识有限。此时,声乐教师在使用教学专业术语时必须做到客观准确、严谨合理、科学规范,如“喉头要向下拉”“下巴向内下方放下”“横膈膜向下扩张”“咽肌直立”“牙关要张开”“软口盖抬起”“面带微笑”“口唇张圆”等,它们表达起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体直观,具有确切专业的训练含义,有助于初学者正确地理解、执行、操作、练习,更重要的是它们完全符合声乐学科的基本原理。

3.声乐教学语言的比喻性

比喻性的教学语言是声乐教学的必然要求。声乐教学要开启学生的思考领域,就必须生动形象地描述场面和情景,带领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才能更好地感受音乐赋予作品的意义。在教学中,老师要抓住作品的风格和演唱特点,根据其创作背景及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的不同,运用夸张、比喻、形象、对比等修辞手法与之结合并运用到声乐教学语言当中,努力使语言做到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包含情感。例如:“嗓音像朵花,它的根埋在呼吸气管中,它的茎就是流动的气流,它的花就是头腔中的共鸣”。这种形象生动的比喻性语言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让学生在美好愉悦中展开想象,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作品,表现处理作品,充满激情地去演唱,逐步提高其艺术表现力。

4.声乐教学语言的肢体性

在声乐教学中不但需要老师标准清晰的范唱,更需要老师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从视觉、感觉的角度尽量使抽象的看不见的声音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从感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易于感知、易于掌握。例如,某位学生高音总是声音不稳,音色过于苍白泛虚,这是因为她气息没有稳住,共鸣位置偏移。为了让她掌握稳住气息的技巧,可以举例示范“打呵欠”,迫使喉咙自然打开,力量在腰部周围游走;也可以运用语言肢体做“搬桌子”的动作,表述当下感受的状态。学生继而模仿。通过多次结合高音反复练习,学生在稳定住气息的前提下,高音也变得圆润通透。此外,声乐教师可以利用眼神的暗示来表达肯定、鼓励、稳住或否定等等态度;可以运用手势来模仿器官的运作调节;可以用形象的面部表情或腔调来引导学生进行口腔内部的位置调节;可以用腰、肩、胸、背等形体动作,暗示歌唱者的呼吸生理运动等。通过这些肢体语言,学生就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发音器官的生理运动特点,便于操作实践,大大提高交流的效率。

5.声乐教学语言的口语化

语言的口语化是声乐教学语言正确运用的重点。声乐的抽象性决定我们声乐教学要以口语化的语言来传授,对抽象、深奥的声乐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看不见、摸不着的歌唱发声状态具体化,让学生掌握歌唱发声规律。例如:把共鸣腔体比喻成乐器的音箱;把错误的呼吸方式比喻成“狗喘气”等。这些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通俗化语言,不但能更好地传授声乐专业知识,而且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声乐教学口语化,已在实践中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如沈湘老师的教学之所以得到广大音乐学习者的拥护,就是因为他独特的口语化教学语言。声乐教学口语化不仅应落实在教师教学语言运用上,还应落实到声乐教材的编写中,使更多音乐爱好者能通过自学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

总而言之,声乐教学语言是声乐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声乐教师的基本功,也是声乐教学的基础。它直接影响声乐教学的效果,并影响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声乐课的特点,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在教学实践中优化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化、化模糊为生动的教学效果,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李娟.新“课标”视野下的声乐教学语言[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7,2(2).

[2]胡贤波.声乐教学语言的审美特征[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8).

[3]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训练歌声[M].李维渤,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6.

[4]赵英.“肢体语言”是声乐教学最简便的直观教具[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

[5]陈海容.声乐教学语言的运用体会.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3).

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感觉统合失调;特点;危害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特点

感觉统合失调,又被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作为一个中枢神经的系统障碍问题,其导致了外部信息难以在大脑产生刺激,进而不能够在脑组织内有效结合运作。一般来说,正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所以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个体在认知、学习、活动等多项生活中的情绪出现异常,其举动不同于常人,运动神经、视觉神经、听觉神经都有可能受到破坏。根据我国当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在青少年中较为严重,音乐感觉失调作为感觉失调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直接由听觉感觉失调引起,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从音乐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上来看,其失调系统属于听觉失调,直接导致小学学生对于声音环境不敏感,不能够有效、快速地在大脑中完成自我认知与处理。在这样的失调能力之下,学生想要认真聆听周围环境的教诲,保证以集中的注意力来进行声音的识别与判断较为困难,其学习与判断能力不仅会随着音乐感觉失调而逐渐降低,甚至有可能致使自我听力能力受到影响,在未来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难以正常进行。

音乐作为情绪艺术的一种,能够利用不同的器乐以及声乐来帮助人类调节自我心理情绪,安抚暴躁情感,保证能够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环境。但是一旦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感觉统合失调,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辅助手段将会彻底丧失,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的不合理情绪不能得到安抚和平复,不利于其未来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总之,以此文章为基础,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设置有效的音乐感觉体统调节方式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巨大危害,促进我国的小学教育乃至高等音乐事业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发展。

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声乐集体课;特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40-01

一、多元化

高等师范院校声乐集体课教学,首先呈多元化特点,这种多元化特点,又是多层面、多角度、多内容的。

其一,如前所述,由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具有普通艺术院校声乐教学与一般高等师范院校其他专业的双重属性,所以它兼有“艺术性”与“师范性”的双重特点。

所谓“艺术性”,是指要使学生掌握声乐知识,具有声乐演唱能力。

所谓“师范性”,是指要使学生不仅自己会唱歌,还要掌握教学知识,学会教别人唱歌。

由此看来,这种多元化要贯穿于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始终,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的集体课,当然也毫不例外。

其二,由于受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决定,其教学也必然呈多元化格局,其中的集体课,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高等师院校声乐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进入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主要是歌剧院或歌舞院团),从事专业声乐表演工作或担任声乐教师工作;二是进入各级各类学校(大中专学校、艺术院校、师范院校、职业学院等),从事专业声乐教学工作;三是进入文化馆、艺术馆,从事群众业余声乐辅导工作;四是个体开办声乐学校、培训班,从事声乐教学工作。

因此,这就决定了高等师范院声乐教学授课内容的多元化与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而这种多元化特点,同样要在集体课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

例如,同是演唱艺术,高等艺术院校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分别选定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三大唱法中的任何一种,作为自己的主修课或文攻方向。教师也可以专业对口,即美声唱法的教师教美声唱法的学生,民族唱法的教师教民族唱法的学生,通俗唱法的教师教通俗唱法的学生。而高等师范院校的声乐专业,则要三种唱法全教,教师要一专多能,学生也要成为“多面手”。只有如此,才能适应毕业后多渠道就业方向之需。表现在集体课中,多元化的兼容特点就更为突出。不可能也不应该像艺术院校声乐专业生那样的单一化、集中化。

其三,由于受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学生来源多元化的决定,其教学也必须呈多元化特点,体现在集体课教学中,亦当如此。

大家都知道,考入艺术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一般来说,不仅对声乐艺术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具有一定的声乐基础、特长乃至造诣。所以对他们的教学,内容也相对容易集中。而考入师范院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来源就较为复杂,相对来说,呈明显的多元化特点:有的有一定的声乐基础,有的干脆就是门外汉,有的甚至连学声乐的兴趣都很少甚至没有,属于阴差阳错,误入“乐”途。针对这种参差不齐的现状,声乐教学就必须全面兼顾,也就必然呈多元化特点。集体课当然要以其教学个性充分体现这种多元化的教学共性。

二、基础化

同高等艺术院校声乐专业重点培养声乐尖子人才的教学目标明显不同,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培养的是“多面手”,因此就更注重基础课与基本功,基础化自然成为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的必要的“双基”中的重要内容。

体现在集体课教学中,就要千方百计强化基础课与基本功,要使基础知识准确、全面,基本功扎实、牢固,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理论基础、艺术基础、技能基础、创造基础。

三、科技化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高科技已进入各个领域。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吸收高科技的先进成果,运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教学手段。

在集体课的教学中,同样要做到这一点。

一是运用录音、录像技术,提高集体课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方面,可以把优秀声乐演员演唱的经典歌曲或名曲,运用录音、录像技术放给学生收听、收看,教师可以结合音像资料进行点评、分析、讲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师讲课的实况录音、录像,供学生课后复习之用。与此同时,还可以把学生的练习、实习情况,进行录音、录像,使其看见自己,找出优缺点,以利提高。

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形势下;大学声乐教育;创新;特点;策略

声乐教学也是大学教学实现美育的一个途径,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声乐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声乐教学提供了一个发展机会,声乐教师要对教学进行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创新。

一、大学声乐教育创新的特点

大学得到声乐教育在进行创新时应该体现出以下三点特点:1、创新性要想对大学的声乐教育进行创新,首先需要有创新的含义,平时声乐教师在教学时,要将实力学的知识渗入到声乐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个性化,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教学过程中的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学习声乐时的心理状态,对声乐学习的态度,只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声乐。2、系统性大学的声乐知识较为系统,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关联,因此声乐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系统化这一问题,可以参照外国的现金系统理论知识,在教学中除了教授声乐知识外,也适当的渗透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个丰富的知识系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加强学生对其的使用。3、理论性在声乐教学中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基本内容,教师以往的教学经验对于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有利方面,因此教师要注重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实践与理论知识二者并重,不能忽略任何一方面[1]。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新形势下大学声乐教育创新策略

1、创新教育理念,创新声乐教学思维声乐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是一种艺术,传统的声乐教育注重理论教学,且在形式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严重不足,已经满足不了当今声乐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创新,跟上时展的潮流,在教学中融入当下的流行元素,能够调动形式的学习兴趣,更有利学生学习声乐,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声乐的模糊性和自由性的特征,可以将流行元素加入教学内容中,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比如在学习《五星红旗》、《长城永在我心上》的时候,学习过基础上的歌曲,教师可以加入一些课外素材,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先进的流行歌曲加入到教学中,大学生对于流行乐也更加喜欢,比如成龙和刘媛媛演唱的《国家》,王力宏的《龙的传人》以及谢霆锋的《黄种人》,这些歌曲以及课堂上学习的歌曲都是表达了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演唱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自豪感。2、以就业为导向,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大学声乐教育内容分为理论知识教学以及技能的教学,不同于上海音乐学院这样的专业音乐学校,它们的教学采用的是一对一的教学方式,而大学则不同,是一对多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较为凌乱,没有系统性,教学效果一般。为了改变这一状态,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的培养以及音乐鉴赏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提高教学的实用价值,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选修课课程中安排一些实践活动,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丰富创新实践的课程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另外,学校在声乐课程安排时可以加入一些声乐节目鉴赏、音乐美学、歌剧赏析等能够锻炼、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课程。声乐教师还需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保证其的最优化,除了基础上的知识,也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有关于声乐背景的知识,它的起源和发展,相关的演唱技巧和一些鉴赏内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歌曲的背景传达给学生,让学生更生层次的认识声乐,提高声乐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桑塔露琪亚》时,教师课可以为学生普及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知道这首歌是在意大利统一的过程中创作的,是一首威尼斯船歌,是一首被翻译成意大利语的那不勒斯歌曲,以及这首歌的作曲家柯特劳的背景,让学生通过教师对歌曲的讲解,体会到歌曲中描述的那不勒斯湾里桑塔露琪亚的美好的风景,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这首歌描绘的意境,对歌曲有更深入的了解。3、切实加强声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素质决定了声乐教学的质量,教育改革的推进也给大学的声乐教学和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潮流,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适应学生的声乐发展需求。因此声乐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教学水平,保证声乐教学的不断进步,发挥自己的引导者作用,让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更好的学习声乐,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工作[3]。比如声乐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这在声乐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对引入课外素材时,对素材的选择体现出教师的鉴赏水平,如果教师的鉴赏水平低,就不能保证素材的有效性,或者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时,缺少专业的评价,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声乐学习,长期如此,会让学生对于声乐学习的兴趣降低甚至丧失,保证不了声乐的教学质量,因此必须提高声乐教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保证高质量的声乐教学的基础上,对声乐教学进行创新。

三、结束语

声乐教学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师院校教学改革声乐教材

教材是体现一定教学内容与思想的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和基本依据;是教学理论发挥功效与实践媒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教材建设是一项宏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涉及教育外部,又要涉及教育内部;既涉及各个学科问题,又涉及教学心理领域;既有科学求真问题,又有技术革新与美学意义;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有教与学的问题,又有管理的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包括教材的教学工作;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那么,如何加强高师的教材建设,编写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满足教学和社会需要,突出高等师范教育特点的教材,这是高师院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师院校声乐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的规模更大了,数量少了,专业设置多了,办学条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数更多了。然而,作为高师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许多高师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势必影响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高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设发展缓慢,教材的编写组织管理不力,以致高师教材不能自成体系;二是有些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三是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采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与实际不相符;四是有少数教师不愿选用高师教材。许多高校教材的选择权在教师,教师使用老教材驾轻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师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选用的声乐教材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演唱特点及欣赏习惯自选出来的,以一对一的单兵训练方式教学;有的教材将声乐理论、声乐教育理论与歌曲集混合编排,有的教师对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自己的取舍与偏爱,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内容选用的随意性。由于两种唱法教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造成有些学生只学技巧,不爱学文化的现象,这与高师音乐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的结构很不一致。这样,必然导致教材无法贴近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际。

二、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的老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师音乐教学特点的声乐教学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程度和嗓音特点的不同,课时分配和授课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级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通过声乐四级考试的要求)的量化标准的教学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学生完成学分。教学当中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把声乐技能训练、演唱、作品讲解、分析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达到了课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教材不够规范、进度不够明确、考核不够严格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涉及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随着教学规范化要求日益广泛地得到重视,教学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统、规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每位教师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教案、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教材选用上、考试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要遵循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突破“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声乐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大纲、声乐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接近学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进入“角色”,从发声练习中有意地从情绪上引导学生,从歌唱站姿、呼吸、打开喉咙、共鸣、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意识、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歌唱技巧,增强对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表达真实自然的歌唱情感。这样,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出如“启发式”“生成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

声乐分级教学不以年级划分教学进度,声乐考核不以年级区分专业水平,而以学习程度划分等级,体现循序渐进教学要求的规定曲目的程度分级教学、分级考核。该教学模式按学生的程度和声音条件,划分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低)音,民族女高音及民族男高音六大声部八个级别,每个级别、各个声部均按4首中国作品、4首外国作品的标准来制定曲目,力求教学作品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这是制定分级教学规定曲目的基本原则。作品的遴选,着重注意选择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优秀中外传统民歌、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这些作品经历长期教学实践的验证,表现了鲜明的专业特征和突出的教学价值,较充分地显示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是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提高歌唱能力的典型教材。考核方式可针对声乐理论、声乐训练和演唱等内容进行评价。要评价对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可采用观察、谈话、讨论、问卷法、小论文习作展示等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对声乐训练和演唱的评价,可采取观察法、论文式测试、调查问卷法、等级量表法、会谈讨论法、声乐艺术成长档案袋的运用等。在考试中采取集体评分与主课老师评分相结合,独唱与重唱、小合唱相结合,他人伴奏和自弹自唱相结合,课外艺术表演和实习相结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学中结合典范作品的学习,融系统的声乐理论于严格的声乐技能训练之中,最终通过作品演唱,表现出学生对歌唱技能的娴熟运用程度。明确划分声乐作品的程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声乐分级教学。当然,按不同程度分级教学的办法,主要为了方便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系统规范地选择教材,科学合理地把握进度。同时,通过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分级考核检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引导声乐教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能够作为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高师声乐教材

高师声乐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和声乐辅导工作。声乐教学是一门授课艺术很强的专业教学,既要求把学生训练成声音优美、可以灵活调节、自如控制的“乐器”,又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准确的艺术处理表现的“演奏者”。声乐教学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熔理性讲解、技能训练、情感表现和艺术创造于一炉,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正是基于承认客观上个体嗓音条件、心智状况、音乐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入学时专业程度的差异,承认同一年级存在着授课要求和教学进度的差异,所以因材施教成为声乐教学的突出特征。分级教学改革了传统的声乐曲目汇编的形式,制定了按程度明确分级的规定曲目,并以此作为声乐教学的选材依据。规定曲目的制定是对二十多年来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广东省示范专业)教学的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体现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全新思维,有利于声乐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形成规范化的声乐教材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声乐教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长远的影响。

在音乐艺术领域,声乐作品以其“短、平、快”的优势,紧扣时代的脉搏,迅速直接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精神风貌、大众心态和民俗伦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声乐创作的发展,声乐分级教学规定曲目也将不断更新,日臻完善。

三、加强声乐教学改革,促进声乐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在高师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已成为高师院校的办学理念。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两者应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落实在教材上,教材才能有针对性。

(一)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教学中应建立“教学——研究——演唱——进修”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避免教材功能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打破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协调好学生水平与教材内容,平衡教学时限与教材的使用,改变考核与教材使用的单一性。

(二)按照师范性的要求去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三)教材要选择合适的曲目

选择曲目要适合学生声种的声乐作品,也适合学生学习的程度,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条件和问题,不选择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曲目,从着重于声乐技术的基础训练到考虑一些音域比较宽、曲式结构较复杂的歌曲来演唱;要在声乐技巧难度上有所区分,如对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的把握、声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因此,要选择得当合理的声乐曲目,首先切合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四)增强教材的传统文化意识

出版的声乐教材内容应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但特色、优秀的音乐教材也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声音训练功能,应包括必唱曲目、浏览曲目、欣赏曲目,同时注意中西教材的合理搭配,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把声乐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并将民族文化与民族唱法的特点体现并运用在教学上。

总之,教材建设的规律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声乐教学教材内容应按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去选编,有一定的涵盖面,同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认真精选内容。声乐教材要体现高师教育特色,不偏重理论知识,不使用质量不高的成人高教教材或一些教师自行编写的低劣教材。教材内容要新,要与实训内容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编写教材时应重视启发性原则,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学性研究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教材内容体系建筑在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主旨上来。

声乐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的素质提高,声乐教材建设最终应落实到学生技能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要转到高职教育的理念上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9-133.

[3]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