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演艺术专业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群众文化中的合唱艺术是将审美、音乐与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合唱参与的群众在排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五线谱等方面的音乐理论,获得音乐文化知识,尤其是在进行演出的过程中,积累演出和实践经验,也能提升对合唱艺术的鉴赏力,进而提升个体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专业合唱的指导,不仅让生活不再单调,也能通过对合唱的理解和学习,提升对文化理解艺术修养水平。尤其是在参与到社区文化后,就能科学提升文化素养,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能进一步浓厚,进而丰富社区文化。
二、适宜群众文化中合唱艺术发展模式
(一)适当增加适宜群众合唱新作
伴随合唱艺术的持续发展,群众合唱作为群众文化艺术,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适合群众合唱的优秀作品存在停滞不前的现象,不利于推进群众文化合唱艺术的发展进程。针对合唱作品创作者来讲,群众合唱艺术被打上不高雅的标签,但这与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艺术发展空间存在多元可能息相关,因此,将合唱艺术和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摆正,发挥合唱艺术的作用和优势,才能实现群众合唱艺术的健康发展。同时,在群众合唱作品中,存在一些商业因素的作品,并且重复得较多,合唱曲目库相对来讲也较为单一,缺少时代特点与文化特色。为此,群众合唱作品的创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创作出接地气的、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合唱经典作品,服务于群众文化中的合唱艺术。
(二)全面丰富群众文化中合唱艺术表演形式
合唱是主要将群众的歌声作为主体,通过表演形式为载体的重要综合艺术。合唱艺术和表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同之处,但是又有各自的特点:肢体语言是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合唱艺术中重要的表演形式,因此,只有将合唱艺术与表演艺术实现有效结合,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提升群众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同时,合唱将舞台、歌唱、表演、文学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声音在合唱艺术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并承担表演者身体视觉语汇。一般来讲,合唱在舞台上有表演形式的一些肢体性动作,就能激发广大听众的共鸣。群众合唱作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因为活动场所的广阔性以及环境试论群众文化中的合唱艺术杨伟伟自身的嘈杂感,就能促进参唱人员训练肢体语言作为重要的演出形式,再加上歌曲风格相搭配的配饰和服装,能实现在视觉、听觉上吸引群众的视线。
(三)提升群众的音乐素养
一是学会使用五线谱。五线谱属于国际性记谱法,通过学习五线谱能非常明确几个声部实现同时进行,并能听辨声部中出现的和声。在群众合唱学习中学习五线谱较为重要,可以采用房子识谱法等相对简单、趣味性强的识谱法,增加学习兴趣。但是要达到学会并熟练运用,还需要进行不断学习和练习,提升识谱水平。二是不断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考虑到群众合唱中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在开展排练的过程中,需要从作品本身进行认真读谱,作品的节奏、音准应准确把握,这是对合唱参与者的基本要求。所以,音准的问题需要借助钢琴伴奏开展歌曲乐谱的视唱,将个人唱的音高与钢琴演奏音高进行对比,在遇到个别音准时,尤其是变化音,对不容易唱准的部分需要进行分部分练习,进行反复视唱,强调准确,在将歌谱唱准之后,再适当加入歌词。三是加强合唱声乐训练。合唱团水平的关键是声乐训练,群众合唱中的成员并未接受专业性的声乐练习,为了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需要不断加强声乐练习,让音色变得圆润、饱满,更加富有视听的审美感。
(四)培养合唱指挥人员
指挥在整个合唱中属于决定性因素,需要指挥有巨大的掌控力。由于群众合唱的指挥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性的练习,为此,在指挥群众合唱中,需要聘请专业指挥人员对群众合唱指挥者进行专业培训,让其在把握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内涵以及演唱风格的情况下,能通过指挥去诠释作品内涵,并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尤其是从音准、和声、节奏等方面探寻适宜群众合唱的训练方法,开展准确的指挥练习,最终能诠释作品的内容以及指标,提升指挥水平。
三、结语
目前,艺术类院校图书馆的戏剧教育文献资源相比其他领域的资源来说是比较少的。例如,广东粤剧学院,特别是粤剧专业,其电子资源非常有限。由于粤剧是地方艺术,受到地域性的影响,从事粤剧艺术的人本来就不多,而且多数是言传身教,能够将有关粤剧用文字进行系统科学地编写或深入研究,然后出版发行成图书资料或者是教学资料的确实是少之又少。因此,建立艺术类高校的特色数据库对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和为艺术类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资料具有重大意义。
一、建立艺术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构思――以粤剧专业为例
1.学科专业的专题数据库
以广东粤剧学院为例,学院开设的专业有粤剧、舞蹈、曲艺、音乐、美术设计等,其中粤剧专业开设粤剧专题数据库的迫切性最大。粤剧是学院最大的专业,也是最具有广东特色的专业,策划粤剧数据库专题可选用本院现有的诸多宝贵的资源,如将粤剧服装、化妆、道具、剧本这些实物文献通过拍照、扫描等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转换。戏剧《搜书院》、《关汉卿》,纪录片《红线女艺术之路》,粤剧经典唱段《红线女粤剧经典》等著名作品不仅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还具有深刻的欣赏价值,有利于粤剧文化的传播。红线女参演戏中所搭配的服装、采用的道具、人员的化妆以及排戏的整个过程等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深层次加工以及多角度的挖掘和升华可以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和馆藏资源的利用率,使得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优化。此外,还能体现本院在该科上的教学、科研实力,提高本院的学术影响力。
2.特色专业视频数据库
艺术类高校开设的专业一般有舞蹈、音乐、美术设计、地方戏剧等。广东粤剧学院开设了最有地方特色的粤剧专业,粤剧分有“唱、念、做、打”,其中“做、打”是动作表演语言。表演者必须练有一身扎实过硬的基本功,以及全面掌握“做、打”表演的动作与技巧,才能更好地塑造戏曲人物角色。但是,基本功的练习和教授都是非常枯燥乏味的过程,特别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是在课堂进行言传身教,表演动作示范是戏曲艺术教学最直接最直观的方法之一。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不可能一学就会,学生自己在课后练习时可能有些动作做错了也没有意识到。因此,可以将一些优秀教师具体的授课内容和一些比较难的基本动作的教学制作成录像,收录在特色数据库里,这样学生在课堂以外进行练习的时候一样有“教师”指导。另外,这些资源也可以作为学校的资料,教师自我提高和专业提升的参照。
艺术类专业不同于普通高校里的专业,艺术专业的素材主要为出色的演出家的演出作品,这些素材不容易获取也不容易保存,但如果由学校图书馆来进行搜集和保存这些素材,建立成特色数据库,那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备课都是非常便利的。以广东粤剧学院为例,特色数据库可以收录本校的历年优秀毕业演出,重要的获奖剧目演出,如2012年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院校民族器乐文华奖传统项目小组比赛”,获得“优秀表演奖”的演出视频,在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及园丁奖的演出视频等,这些都可以作为教学素材收入数据库。
3.艺术院校科研成果、教师论文自编教材数据库
学术科研在于创新,艺术表演也是如此。我院新老编导利用业余时间创编新作品,经过反复排练,不断修改打磨编写了26本精品教材,如《舞蹈基本功训练钢琴伴奏曲集》,新编剧本有《六国大封相》、《红楼梦》等。教师所完成的课题、发表的论文和获奖的演出作品是制作特色数据库最好的资源。我院教师所拥有的国家级课题项目有:首届岭南舞蹈论坛、岭南民俗舞蹈文化研究。发表的论文有《生命的华彩》、《舞梦的足迹》等200多篇论文。获奖的演出剧目有:获第十届艺术节二等奖的广东粤剧院大型粤剧《南海一号》,大型山歌剧《红婚纱》、《桃花雨》、《全家福》等。笔者认为学生的一些出色的创作也可以收录在本学院创设的特色数据库里,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肯定。
?问题探讨?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探析 4.教学参考专题数据库
对一些艺术大师的著名作品建立专题数据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欣赏这些作品,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这些作品成为艺术教学的教学资源。著名粤剧艺术大师、粤剧红派表演艺术创始人红线女在她七十多年的从艺生涯中,主演过数十部脍炙人口的粤剧和近百部电影,她特有的表演风格和人性魅力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女性艺术形象,她所创造的红腔和红派表演艺术是粤剧旦角艺术的最高水平的表现,得到海内外人们的一致好评。广州市国家档案馆收藏的红线女档案资料包括《红线女从艺纪事》、《论红线女舞台艺术》、《红线女速写》、《南天一抹嫣红》、《红豆英彩》等记录红线女艺术人生的各类书籍;声像档案有其早年主演的粤剧电影《搜书院》、《关汉卿》,纪录片《红线女艺术之路》,粤剧经典唱段《红线女粤剧经典》等光盘。她的艺术音像资料可以列入教学参考专题数据库。
二、建立特色数据图书馆的成功案例
建立特色数据库图书馆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全国已经有许多高校在建立特色数据图书馆取得成功。下面举两个例子。
1.河北科技大学图书馆自主创建的“药物研发知识库”
该知识库分为八个板块:畅销药物信息查询、药品管理信息查询、海洋生物制药信息、药学文献资料汇编、药学虚拟图书馆、免费信息资源导航、几种必备软件简介、网上信息查询方法。该知识库主旨是将与药物有关的研究资料、市场情况、药物合成技术及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专业的加工整合为一体,建成独具特色的知识库。而且该知识库立足于目前的网络通信状况和网上信息资源的可利用程度,对相关信息采用了库内存储和网络链接相结合的提供形式。该知识库的建成不但成为该校师生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源,还成为药物仿制创新的得力助手、企业竞争情报的重要来源。
2.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中国汉代画像石、砖特色数据库”(下简称“汉画像库”)
该数据库的主体是汉画像石、砖图像资料库、研究资料库和汉文化经典文献库三个子库,另外还设有资源导航、工具箱和汉韵今风三个板块。特色数据库关键在于“特色”,挖掘特色、定位特色、完善特色,是数据库建设成败的关键之处和首要前提。作为汉文化发源地的徐州,是我国汉画像石、砖四大分布区之一。正是依托了徐州的地域文化优势,抓住汉化像石、砖这个特色资源进行深入的发掘,通过专家的专业指导,依靠丰富的专业技术、软件,以及后期不断的补充完善而得以建成汉画像库这个大型文字图形综合全文品牌数据库。
所以,艺术类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首先必须紧紧抓住“特色”这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收集相关的资料并进行深入的挖掘;其次还要组织专业的有凝聚力的团队;最后要利用一些专业的技术、软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建设特殊数据库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标准是数据库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建设高质量特色数据库的根本保证。某些艺术类院校图书馆虽然在数据库建设中取得一些成果,但各数据库中文献、数据等的相关信息标引尚未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标示,由此造成用户难以获得理想的检索结果,因此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中要统一标准,方便管理与服务师生。按照相关元数据著录标准标引,从而使特色数据库的分类更科学、更严谨。
其次,特色数据库的建立要注意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数据资源的利用应该合法。在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在尊重作者权益的同时要保证读者的合法使用,以确保数字图书馆运行的合法性,以及协议保障、访问条件和信息资源的安全性。以南京艺术学院建江苏音乐特色数据库为例,考虑到知识产权问题,相关文献资料在馆藏文献资源中整理,同时由省文化厅、文联、音协共同协调,会同各地相关部门进行采风活动,其资金、设备、人员由南京艺术学院负责,文献资源的搜集、采风工作由各地文化部门协同,牵涉到知识产权的作品一次性买断,这就为数据库建成后的资源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
最后,注重专业人员的培养。数据库的建立和运作需要既懂计算机技术又了解图书馆相关知识的复合人才,这类专业人才一方面通过有计划的引进,另一方面要在本馆内,通过继续教育进行人才的培养。艺术类院校图书馆从业人员要转变观念,加强学习,调整知识结构,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掌握现代信息知识和技术。近几年,中国图书馆协会每年都举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和专题研讨班,各地方图协或图工委也不定期举办学习、培训,通常都是请图书馆领域的专家和一些图书馆的负责人,就有关图书领域的发展变化、行业规则等进行系统的、有目地的培训和研讨。这样就为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岗位再教育提供了多种选择机会。
作者:韩丽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对于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要包括力量方面的训练,身体柔韧性方面的训练,对动作控制能力训练及身体动作的稳定协调性训练。一些大学生入学前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舞蹈训练的,所以面对舞蹈教学要求显得无所适从,因此舞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制定适合学生需要的专门的舞蹈基本功训练计划,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做到因材施教,从而通过系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来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和兴趣。(2)要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标准的示范动作来教学。因为舞蹈教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也具有非常强的操作性的艺术。如果只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说教是无法达到教学目标的,因为很多的舞蹈动作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只有教师亲身示范让学生直观才可以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最为关键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师标准舞蹈动作的模仿来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动作,最后将自己从模仿中解脱出来,实现各种舞蹈动作的内化,最终学生就可以完全凭自己的理解来进行舞蹈动作的展示了。(3)舞蹈是一种表演艺术,但是如果只是学习一些表演动作和技巧还是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舞蹈的内在魅力,所以还必须要积极学习一些舞蹈理论知识。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适当增加一些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舞蹈,真正理解舞蹈的本质及内在美。第二,不断增强舞蹈师资建设。为了能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增强高校舞蹈教师的师资队伍。
高校舞蹈教学中必须要重视舞蹈教师的主导性,充分尊重舞蹈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最大程度发挥舞蹈导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各高校在具体的增强舞蹈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技能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方式,比如可以聘请舞蹈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学校授课或者举办专题讲座,或者举办旨在提高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专业培训,或者外派有关教师到外地参加学习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及教学能力。只有高校舞蹈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才能用自己的知识去慢慢引导教化学生,从而有效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领悟和感受到舞蹈的精华和魅力。第三,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尤其是要注意做到以学生为本,真正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因为舞蹈课同其他专业的课程比较有一些很大的不同,舞蹈教学要求能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舞蹈技巧,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学习好舞蹈除要有一定的艺术功底,而且还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恒心才可以,这些都必须要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只有以学生为本,很好的履行人文关怀思想和理念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才能慢慢端正学生学习舞蹈的态度,才能使得学生都能主动配合舞蹈教师来展开舞蹈教学活动。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要以学生为本就要求教师应尝试努力创造一种相对宽松、平和及相互信任尊重的环境氛围,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激情和潜质。另外,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除了必须要以学生为本,而且还必须要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为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舞蹈基础,有着不同的先天的优势和弱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施教,对于舞蹈基础薄弱的学生就要多从基本功训练入手,加大基础训练的力度。而对于舞蹈基础和基本功比较好的学生就要多注意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提高,尤其是要多注意培养他们的舞蹈表演技巧,同时还可以引导这个部分的学生能从舞蹈的外表看到舞蹈的本质,引导学生感受舞蹈的韵律美,甚至还可以鼓励他们能通过自我编排实践来改编舞蹈动作,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及艺术想象力。第四,加强高校舞蹈教学实践环节教学。
舞蹈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艺术,所以高校舞蹈教学除了要注重在日常的训练中进行演练,还必须要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各类真实的舞蹈演出来增强他们对舞蹈艺术的体验。通过真实的演出实践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舞台生活,掌握如何才能将自己融进舞台的艺术。首先,可以多组织参与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实现课堂教学同亲身实践的密切结合。其次,高校还可以定期聘请社会上的有着丰富经验的优秀的舞蹈指导教师来学校为学生示范表演,最好是能同台演出,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彼此的合作演出中掌握到更为实用的舞蹈技能。最后就是要尽力让学生在相关舞蹈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已学过的舞蹈基本知识来试探性的自己编创和排练节目,在艺术创新的实践中学习。第五,积极引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都是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实施的,多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的模式。舞蹈是一种人体有韵律的运动,很多时候是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时,如果教师能积极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就可以大大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舞蹈教学可以有针对性地突出动作要领,对难度比较大的舞蹈动作可以分解讲解,这样既可节省时间,还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舞蹈动作。另外,多媒体还可以集音乐和动作于一体,学生学习起来更有韵律感,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和兴趣。当然。舞蹈教学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否则容易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机会减少,教师就会很难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动作及时进行纠正指导。毕竟多媒体只是舞蹈教学的辅助手段,决定舞蹈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为关键的要素还是师生的互动。
【关键词】艺术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 学习动机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
一、被研究院校的基本概况
该校生源遍及全国,男女生比例悬殊,几乎可以达到1∶3,具有艺术院校以及艺术专业典型的女生多的特点。生源的全国性分布,艺术专业种类的多样化,教学班级大小班以及授课形式的传统与现代并存,使得该校具有非常典型的艺术院校代表性。
二、艺术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研究的相关内容
(一)课堂情景体现的学生动机状况、学习态度和行为
评定学生动机状况、学习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改变,主要看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情况;答问互动中学生主动性及思维创造性表现;学生所学知识的扩展深化,及知识内化对学生人格的改变。只有当学生具有适当的动机状况,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她也才可能真正学习到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技能,促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因此,是否激发了学生动机,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向积极方向改变,也是检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目标的标准之一。
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动机的期望×价值模型认为,人们愿意花在任务上的努力取决于以下两项的值:(1)他/她对能够成功完成任务的期望(进而对成功完成任务将带来的回报的期望);(2)他/她看重这些回报或参与活动的机会的程度,即价值。当学生看重任务的价值,对自己达到任务要求有适当的自信,他/她最可能投入。当学生投入任务时,他/她会通过发现意义、抓住主题、产生整体性解释来理解任务。将任务中不熟悉的方面看做挑战和价值,因其提供了扩展的理解世界的机会。如果学生认为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任务本身没什么价值,便可能会采取逃避的方式。比如有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没有太大意义,而最后的测验只要靠临时抱佛脚就可以顺利过关,因此不需要集中注意力,他/她有时会开小差,做白日梦或者与同学小声交谈。最后,如果学生的成功期望和任务价值判断都很低,他/她有可能采取拒绝的方式。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当面临上述情景时,有些学生会变得消沉甚至从心理上麻木,还有学生会过分愤怒,比如在一些学生看来,政治理论课中涉及哲学或者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非常复杂难懂,而认为这些知识即便掌握了以后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此个别学生会表现出烦躁、焦虑,甚至可能借题发挥直接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
该艺术院校学生还具有以下特征: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学生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科目差异。
低年级学生课堂精力投入高于高年级,且呈逐年级递减趋势。不同专业之间差异明显。所有班级均表现出同样现象,只是在程度上有差异。具体表现在课堂纪律,课堂上与老师的互动,学生到课率。
自我效能感的科目差异体现在学生艺术专业技能方面表现的自信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不自信对比鲜明。艺术院校的学生在自己的专业才能上所体现出的自信与表现欲望是他/她一大特色。但是一面是学生对自己艺术特长的自我肯定,另一面在专业技能以外的尤其是涉及文化领域的相关知识理论,这些学生却表现出与自信相反的自我否定。在课堂上,当教师的提问涉及一定课外非专业知识积累的时候,比如历史史实,著名人物资料这些在中学阶段可能很多文理科学生都能如数家珍的问题,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一致的沉默,低着头,匆忙翻书。即使有同学知道,也很难给教师一个正面肯定的答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艺术院校的学生更容易表现出退缩情绪,这间接导致出现很多教师反映的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有效的进行师生互动,尤其是对于缺乏丰富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这个问题更为突出。艺术院校学生的这种特点,很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艺术专业对文化科目的要求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的一般专业。
笔者为此曾经在三个学期随机对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学生做了课后访谈,了解到甚至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仅仅因为文化科目的收分低而选择艺术专业学习,学生们直言不讳的指出,报考艺术院校是上大学的唯一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本人不同意其他研究和舆论用艺术院校高考文化科目成绩来衡量艺术院校学生素质,并得出艺术院校学生文化低等负面评价。按照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我们应该肯定艺术院校学生具有艺术方面的特殊智力能力,高考选拔对艺术院校学生艺术专业方面的考试也体现出了不同于非艺术专业类考生的能力区别。
建立这个理念,将是本人理解艺术院校学生,研究和改善师生关系,改进课堂教学,增强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前提和出发点。
(二)课堂管理相对普通院校具有极大挑战性
很多班级表面上秩序井然,但是学生看课外书,做专业作业,或者发短信,玩手机占了绝大多数。这些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艺术院校的学生更有可能选择随心所欲做自己认为有兴趣的事,而忽略做事的地点时间以及其他环境。是学校的专业培训加深了这种特质,还是具有这种特征的学生更可能选择表演艺术专业学习有待进一步研究,在这里因为与本论文主题关系不大,故不再花篇幅讨论。艺术院校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这些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这些表现也带来一个直接的结果,可能造成课堂难以管理,或者师生之间很难在第一时间相互适应相互接受,具体表现出来就是课堂情境可能过分活跃,学生对老师单一的授课方式(尤其是在没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仅凭老师口授板书的班级)很容易产生厌倦,不配合,而学生的态度又会直接影响授课老师的情绪态度,进而影响他们职业成就感水平高低。
学生动机状况、学习态度和行为:当学生不能理解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时,或当自我效能感弱时,表现出消极的学习策略;不同年级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精力投入逐年递减,一年级最高,三年级最低;不同专业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精力投入有差异。美术、影视表演艺术类学生的到课率、课堂精力投入比其他艺术类学生低;艺术院校相当部分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表现出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三、影响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动机的主要原因
笔者根据本人及同事的工作经历总结,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最大问题表现在课堂管理这个环节。课堂管理的效果影响师生双方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曾经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满意度对部分学生做过调查访谈,很多学生提到,一旦课堂秩序较差,老师也不干涉,即使自己想认真听课,也会因为教学环境而影响情绪,最后干脆也放弃听课。由此可见,无效的课堂管理,不仅对本身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没有积极效果,更有可能对起初学习动机较强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课堂管理难度大的原因,直接原因显然学生对课堂教育内容缺乏足够的兴趣,换言之,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而间接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有:教学内容本身,教师本身,教师教育方法。
(一)教学内容
相对于艺术专业课的生动丰富和看得见的实用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具有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艺术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它包含的大量的哲学、政治理论好像远离人们的日常经验,且要点艰深,不易理解,对于理性逻辑知识相对薄弱的艺术院校学生来讲尤其有难度。本文前面已经谈到当个体对面对的任务(掌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要点对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期望值较低,同时对完成任务的自我能力(熟练掌握政治理论要点)估计也较低时,学习动机水平最低。
(二)教师本身
所谓教书育人, 教师的作用不仅在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教育过程中学生最直接的参照物就是教育者本人。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个人的修养,人格魅力就是学生学习的教科书。
在笔者对学校部分班级学生、学生干部、辅导员、学生处教师的走访中了解到,艺术院校尤其是音乐舞蹈类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在年龄很小时便离开父母到艺校念书(其中最小的10岁左右,稍大点的初中毕业后),基本上可以说在他们青少年成长阶段,教师扮演了父母的角色。因此,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于教师有着类似子女对父母的崇拜情感,会有意模仿同性长辈的言行举止。但同时也有青春期特有的子女对父母的逆反情绪,当与教师在观念上出现不一致时,或者当教师的表现与他们所期望的不一致时,会表现得过于失望。而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发生后,有的学生会变得冲动、易怒,甚至与教师发生正面冲突。当学生否定教师后,他参与这个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兴趣也会随之下降,学习动机减弱。
因此,对艺术院校的教师,尤其是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学生很自然会对教师的人格修养有一种特别的期望。对于这样的一群学生,作为大学教师,有的时候,重要的不是你讲什么,而是你是什么。
(三)教师教育方法
笔者每学期同时上两门课,有时候会遇到一个学期给同一个班上不同课的情况。笔者发现不同课程的教学情况有明显的差异。学生明显对《大学生健康教育》这门课兴趣浓厚,上课时投入的程度高于另一门课《形势与政策》。甚至笔者不止一次发现,有好几个同学在不同的课上会选择座位,《大学生健康教育》课,大家都坐在教室前排中间座位,而上《形势与政策》他们会选择离讲台较远的座位。两门课都没有多媒体,全凭教师口头和板书,而《大学生健康教育》,因为涉及学生日常安全常识,所以我经常会让学生参与扮演生活中一些场景,然后在表演中学习与健康有关的一些知识技巧。或者有涉及心理健康部分的内容,会与学生进行一些互动,进行一些游戏和心理测试之类,教学手段比较多样化,同时满足艺术院校学生喜欢自我表现的特点,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而与之相对应的《形势与政策》课,因为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定统一,教师可以发挥的空间相对较小,尤其是在涉及与教师所学专业完全不相关的主题时,教师的课堂教育方式就更为保守。教师的这种授课方式相应的会影响学生长时间的保持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很容易产生疲倦,分散注意力做其他的事情。
总之,艺术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表现出和普通院校学生的差异并不大,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就学前的学习经历与经验都是影响动机强弱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不能先入为主的给他们打上标签加以区别对待,而是更多的从影响动机的普遍因素方面着力,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学习,同时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刘良华. 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约翰.杜威[美]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姜文闵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陈向明.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阿尔瑞克(Alreek.P.L)[美]. 调查研究手册. 王彦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5]沃尔夫(Wolfe.P)[美]. 脑的功能: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实践.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11-124.
关键词: 高中音乐特长生 “小团体教学” 实施策略 优势与成果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艺术特长生培养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具体操作谈一些体会。
一、“小团体教学”模式的确立
高中音乐特长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在考前要进行声乐、钢琴、舞蹈(作为主考专业选修一门)和乐理、欣赏、视唱练耳等专业课的学习。以上三门主考专业课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钢琴、声乐一直以来都沿袭专业院校“一对一”的个别课教学模式,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针对性强的优点,是一种精英化的教学方式,但是,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感觉到它的不足,如:课时量大,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普通高中报考高校音乐专业的人数逐年增多,因此,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还是全部实行“一对一”教学,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因无法顾及所有学生而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迫切需求一种既能为教师减量,又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专业课教学模式来进行补充,从根本上建立一种新的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模式。为此我们提出了在音乐特长生的培养中实行“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思路。
所谓“小团体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知识技能水平,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教学。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同质小组”和“异质小组”的分组方式进行分组。同质小组是将知识水平、能力结构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异质小组是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混合搭配。依据高校音乐专业对人才的要求,开设团体课,使学生在掌握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和舞蹈表演等各项技能的同时,也掌握一些必备的理论知识。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将所学的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付诸实践,锻炼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合作精神。“小团体教学”的教学模式作为“一对一”音乐特长生教学模式的有力补充,是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三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互教互学、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艺术实践活动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二、方案实施策略
1.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团体教学”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引领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接受式教学将被师生平等对话、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所取代。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权威性地作知识的讲解与示范,而是根据教学目标,课堂中师生共同发现问题、讨论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似乎比较简单,其实,这样的音乐教学已变成了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这种创造过程使得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个人的知识、思维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大大增加,师生关系的亲和力也随之增加,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参与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要积极地观察学生学习时的状态,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二要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心理暗示,口头赞赏,积极评价,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拥有积极的课堂情绪;三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以从容地解答学生的提问。
2.科学的专业培训计划
科学合理的计划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学期教学计划、月计划和教学进度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学生有效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有力保障。学期计划的制订能使备课工作更有科学依据,避免盲目性,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思维反应速度分别制订周计划与月计划,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例: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给学生提供周作业和月作业,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布置一首较长、有一定难度的曲目,可以用一个月甚至两个月的时间完成,叫做“月作业”;布置几首篇幅较为短小、解决某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的练习曲,同时规定必须在一周或二周内完成的,称为周作业;另外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再补充增加一些相应的音阶、琶音、和弦等基本技术练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监督,共同完成。这样一方面不会因为一时完不成作业而导致心理负担过重,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教学的基本进度,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步增强。
3.实施“小团体教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团体教学”是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认知能力、性格特点,将学生分成3―4人或5―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组形式开展教学,形成一个以小组课、团体课、艺术实践课相互结合的团体教学模式。
(1)小组课
对于刚入学的学生,第一年的任务,主要是打好专业基础。这种授课形式对于初学来说主要解决带有共性的问题。如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歌唱呼吸的支持、演奏姿势、手形等。一般以3―4人为宜。声乐课分组时应尽量考虑声部相同、程度相近、性别一样。这样有利于教师备课,因材施教。如选择相同的曲目,相同的练习,操作步骤为:集体练声、分别回课、典型指导、个别纠正、相互观摩、相互评议。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大家讨论,教师重点讲解、范唱、范奏,举一反三。学生听课观摩、取长补短,既能节约时间,又能互相学习,并扩大优秀教师的授课面,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资源共享,对教与学都有促进作用。
(2)团体课
这种授课形式主要是对个别课、小组课的补充,人数可以在20―30之间,主要是加强乐理、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基础理论的讲授和中外名曲欣赏等,解决学生知识面过窄的问题。主要内容为乐理基础知识、歌唱生理学、歌唱心理学、声乐基础理论、艺术嗓音保健知识、欣赏中外著名歌唱家和演奏家的录音录像、推荐优秀书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3)艺术实践课
声乐、钢琴、舞蹈学科都属于表演艺术,离不开舞台实践,舞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演唱和演奏方法、有一定的听辨能力以后,教师要创设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机会,如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可以按自己的特长与同伴自由组合,或以班级、年级组为单位进行编排节目,充分发挥“小团体”每个成员的特色。学生在实践和合作的过程中,成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有利于巩固和运用理论课、技能课中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解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三、优势与成果
1.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采用“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在一次授课中只能教一位学生,假如一位专业教师带十个初学钢琴学生的钢琴课,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就要重复十遍,教学效率极低,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开展“小团体教学”,可以将3―5个学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教师在教学时,知识点只需讲一次,省下时间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分析作品的技术重点与难点,然后教师进行点拨、示范、指导,再指出每个学生所存在的优缺点,这其中有共性问题,也有个别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注意了教师的实际示范行为,加强了理论讲解与内容的分析,而且注意到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难点与练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同时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把学习当作趣事,进入学会到会学和乐学的境地,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2.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外延
在课外学生可以按小组的形式相互进行练习,充分发挥各种同伴团体的作用,相互交流、彼此争论、互教互学、共同探究,会的学生指导不会的学生。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小组成员之间都彼此清楚,在练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能够进行监听,并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在下一节课中只要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点拨、分析、指导,指出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在以后的练习中应该注意的方面,布置新的作业,就能逐渐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变一人为师为众人皆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的人力资源,拓展课堂教学的外延。
3.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注重艺术实践就是强调锻炼,这种艺术锻炼和实践,对于高中音乐特长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音乐专业教学水平,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由于自主参与艺术实践,积极性高涨,思维也极为活跃,最大限度地发掘、展示自我,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活动是团体性,团体成员之间的思维碰撞,激发的火花成为创造的又一源泉,所以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艺术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锻炼了他们的艺术表演能力和应考能力,为通过高考面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校在艺术特长生培养方面,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连续五年音乐特长生的高考成绩过线率达90%,专业成绩名次在全区名列前茅,特长生培养已经成为学校办学的又一特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