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台经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平台经济;网络平台组织;平台共性文化;共同价值;平台战略
一、 背景
当今,网络平台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领域最热门的研究对象。作为全新的现代网络经济或新型服务经济,以需求为核心,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创造出新价值,成为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的网络型、一体化的跨界经济。依据国内经济学家周振华的研究结论,平台经济是一种属于空间经济学范畴的新型经济类型,分为“交易平台经济”和“网络平台经济”两种模式。其中,前一种模式直接与互联网、交易市场主体相关,连接供需双方;而第二种模式将会连接更多的关联方,不仅需要拥有信息、技术,更要具备统一、规范的市场制度体系和相似的文化环境,比第一种模式具有更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双重效应。因此,把后一种模式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 网络平台组织
伴随着在共享经济时代商业逻辑的重大变革,“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的组织形态开始大量出现,网络平台组织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平台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多边自组织、自适应系统,其真正的主体是由节点形成的网络,需要有来自节点成员自发的对于该组织协议的认可过程,需要有组织信任、平等文化和创新、创业精神基础,需要有节点间互动中冲突与矛盾的自我消化与吸收过程,才能形成自治的网络平台组织产业定位,从而形成具有优势的、不可复制的网络平台组织的核心能力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各利害相关主体也得到规范、认同与统一,达到自组织和谐发展,实现节点企业与网络平台组织成长良性互动。互动过程中,网络平台提供强大的共享能力,赋能企业,并引领新商业生态繁荣,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并利用网络平台,最终实现协同发展。可以说,“共享经济”是实质,“网络平台”是基础。
三、 网络平台共性文化
网络平台组织中的企业具有异质的企业文化环境,在获得节点企业的互补资源能力的同时,通过节点企业文化资源的再利用、企业模块文化资源的深开发以及共性文化资源的强输出,在多层次的动态网络结构基础上形成跨组织的共性文化,从而使原有的文化结构更完善,更适应网络内外动态环境变化的要求。这种共性文化基于认知的信任,通过业务的互相支持、分工配合,技术知识、信息上的交流共享实现,并为平台组织提供了创新空间和创新支持系统。
网络平台上节点企业的文化资源、企业模块的文化资源,伴随着网络平台“竞争与覆盖”、“融合与重组”、“跨越与覆盖”三个从量到质的变化阶段形成共性文化。
(1)竞争与覆盖:从产业链到平台。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都在谋求转型升级,平台塑造的全新产业模式,使得多样化的供给与多样化的需求得以匹配,打碎了原本垂直单向的价值链条,便于节点企业文化的传播。
(2)融合与重组:产业链模块的竞争与扩张。平台是通过产业链的融合与重组而来的。在同一条产业链中,总有某个模块的企业是处于优势地位的,而为了谋取更多利益或转型,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积极占领产业链高价值部分是重要的扩张策略,而在扩展过程中,聪明的企业就可能会进行平台的搭建。可见,产业链的扩张和竞争是搭建平台的重要手段,加速了企业间文化融合。
(3)跨越与覆盖:跨界的侵略与整合。“覆盖”正是平台时代侵略的表现。平台商业模式瓦解了在垂直价值链上争夺下游客源的单一竞争形势,而是呈现出网状特点,每个平台都可以发展出独特的生态圈,而每个生态圈都可以从四面八方连接不同的市场,侵入不同的领域。覆盖者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该产业市场纳入自身的生态圈中,形成生态圈文化。
四、 平台文化创造共同价值
1. 对“共同价值”的理解。大数据时代,平台上的互联网企业,依托于核心业务具有的信息数据规模经济效应和多边群体间网络效应,以平台文化的共享带动节点企业间互动,通过优势资源的集中和分配,实现以信息数据、文化流和货币为介质的价值转移,完成双向驱动的价值创造活动,最终满足平台企业的需求。其主要特点如下:
(1)互动是价值创造的根源。在网络平台组织中,文化、信息、资源及能力逐渐代替了产品,促使节点企业间良性互动;
(2)平台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扩散的网络锁入正效应,锁定的是共性文化的内容和共享的过程,使得节点企业在竞合中出现趋同现象,从而提高网络平台组织的协作创新及价值创造能力;
(3)共同价值的产生是建立在所有节点企业被公平、平等对待基础上的。
2. 共同价值创造路径。在网络平台组织中,共性文化创造共同价值的路径共有三条,如图1所示。
(1)关系活动创造共同价值。关系对话,是网络平台中两方或多方为形成一个共同的文化平台而一起思考的过程,对话的目的在于不断加深理解。这样的文化平台一旦搭建起来,网络中各方须能分享信息,因此,沟通过程对于关系对话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另外,互动过程本身也起着信息沟通的作用。只有当沟通过程中所发送的各种有计划的信息与互动过程本身传递的信息被统一起来和不断地相互支持时,对话才会出现。有计划的沟通和互动这两个过程正是以这种方式合并为一个关系对话。关系对话过程、沟通过程和互动过程三者间关系如图2所示。
图2中,居于外圈的两个圆代表的是两个沟通过程。两个外圆之间的双向箭头表示,要使关系对话不间断地进行,有计划沟通努力的沟通效果与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互动效果必须相互支持。中间的关系价值过程说明,假若存在沟通信息方面的不一致性,网络平台上的节点企业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彼此的信任也会受到损害。
(2)联合创新创造共同价值。在联合创新过程中,由认识论和发生论两个维度构成了平台文化。关系价值是通过默会文化和明晰文化之间的连续对话创造出的。
第一,平台上节点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有利于双方明晰文化的结合。基于交易关系,双方企或为了解决一个共同面临的问题而一起交流讨论,或为了一种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开发而组建研发团队。这能够集聚、整合和共享分散在双方企业的信息,加速新知识、新文化的产生。
第二,网络平台组织中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有助于双方企业默会文化的潜移默化。嵌入在组织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非语言形式,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去完成,所以难以在组织之间进行转移。通过节点企业间的交易,企业双方及双方响应部门和人员间由于长期合作形成共识,进而共享经验,各自的组织和个人的默会文化很容易得到理解和分享,从而产生文化倍增效应。
第三,网络平台组织中企业间的交易会促使双方企业的明晰文化和默会文化相互转化。交易活动为企业间互动界定了具体环境,彼此的沟通为双方设置了解释性框架,便于企业将彼此的默会文化外显和共享,有利于彼此明晰文化的内化和吸收。
网络平台组织中企业间的交易关系中所发生的上述三种模式中的每一种都能够独立地创造新文化,但最后一种在共性文化创造过程中发挥着枢纽作用。默会文化只有经过外化才能实现其实际价值,明晰文化只有经过内化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当这三种过程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时,交易关系中的文化创造就会呈现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3)核心能力柔性带来的共同价值。由于受企业以往管理的影响,企业的核心能力日趋强化,表现在一系列载体上,形成路径依赖。网络平台的特性,可以让企业提高其自身柔性,从而对变化的环境快速做出反应,从刚性逐渐转化为柔性。
因此,核心能力柔性带来的共同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网络平台组织的成本/收益关系上。网络平台组织内的节点企业形成了对共性文化的认可,意识到合作是自己发展的理性选择,“贡献”自己的信息和资源为“成本”去分享、共享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技术,追求网络经济性的效益。共性文化使得网络平台组织中的节点企业调整了自己的预期,追求长期的合作收益,而不是仅仅基于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得;另一方体现在节点企业的联合创新行动上。共性文化为网络平台组织中每一个企业规范了宏文化,创造了创新环境,提供了创新空间和创新支持系统。从而便于启动创新的复杂、非线性的涌现机制。
3. 节点企业间关系、平台文化共享程度、网络平台价值创造三者关系。平台组织若要变得更大,就要在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关键的黏合剂就是利益,实现共赢是保证网络平台长久高效运转的关键,确保创造出的价值能够公平合理地传播和转移到每一位价值贡献者,而共性文化是实现共享程度最大化的保障。通过图3可以看出,网络平台上节点企业不断融合,共性文化逐渐形成,并实现了共性文化从共享到共创。随着共性文化共享程度的加强,其创造的价值不断增加,网络平台竞争优势也随之增加。
五、 平台文化在共享到共创过程中的动态风险因素
1. 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脱节。是“战略追随文化”还是“文化追随战略”,关键在于改变文化的难度和涉及到的风险。要实施的战略与企业现有文化匹配度较低,但对于战略的实施却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下,实施新战略将会与企业现有文化产生冲突和高风险。平台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平台文化之间的脱节,将会引起震荡,从而冲击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危害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有可能导致战略实施的失败。
2. 客观环境的不适应影响平台文化移植模式。网络平台文化是由群体共同创造的,是一种主流文化适应环境的变异、企业文化经过群体的浇灌扎根于企业土壤里,最终结出果实。平台文化可移植是由平台企业文化的共性决定的,不可仿制是因为新的土壤和环境不适合移植文化的生存。因此,平台文化移植只能是精神文化的移植。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移植再到精神文化移植的过程是一种从低到高、从慢到快的过程。只有网络中群体自觉自愿地沿着同一目标行动,才能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否则,极易发生“橘化为枳”的情况,使果实枯萎。
3. 人为因素。在平台文化传播及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中,来自两个主要方面的人为阻力随时都可能使这个过程面临夭折:消极的思维方式、陈旧的价值观念。其中,消极的思维方式导致的最大的风险就是轻视平台文化的价值,使得很多企业根本看不到表面太平的背后所潜伏的深刻危机。陈旧的价值观念使得员工会产生反抗和失落的心理,平台文化的“内化”过程异常漫长。
六、 小结
网络平台经济衍生出的平台经济模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在该平台模式下形成的平台组织共性文化,有效地激励平台多方节点企业间的互动,加速了共同价值的创造及增值,实现了文化在互联网生态圈中从共享到共创,形成多边网络效应的市场战略,即平台战略。今后,平台组织应在平台战略的指导下,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协同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平台文化,鼓励平台企业文化创新、优化文化共享能力输出环境、创造激励微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持续培育和激发新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千.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研究--基于共同价值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76-86.
[2] 郭劲光.解析网络组织中的网络文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12):756-759.
[3] 孟晔.浮现中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微经济三位一体[J].互联网经济,2016,(3):12-15.
[4] 邹樵,吴丁佳宝,姜杰.共性技术扩散的网络与外溢效应[J].管理世界,2011,(1):35-47.
[5] 魏素宝.从产业链整合角度分析企业的行为[J].赤峰学院学报,2011,(7):23-31.
[6] 姚凯,刘明宇,等.网络状产业链的价值创新协同与平台领导[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55-59.
[7]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8.
[8] 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5):2-7.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活动的影响研究”(项目号:2014M561122)。
关键词:云计算;实验教学;云桌面
一、引言
2006 年伊始“云计算”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后至今,因其具备良好的动态扩展、终端适应性强等特点,各行业都给予 了高度关注。近年来,在具体领域的用“云计算”来构架应用环境的发展趋势很迅猛,特别是在教育及医疗等涉及民生方面的应用更是吸睛十足[1]。教育平台走向云端、教学终端趋向移动、实践教学项目应用多样已成为我们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大势。云技术及4G 移动网络的大发展让高校专业教学的实践应用系统构建更易实现。因而,乘4G之风,漫步“云”端来推动高等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创新能够水到渠成。
二、当前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的现状
在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项目设计及实验室建设、实验平台构架方面成效性还不突出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特性。随着国家教育部及各省教委一系列明确要求“大力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中的核心指标”的指导性文件出台后,各级高校都纷纷开始重视起以前较少有实验实训项目的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中来。各级高校都行动起来开始整合专业实训室的资源,搭建起专门的经管类专业实训中心,作为组织和实施经管类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但这些资源和实训中心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缺乏全盘统筹,重复性建设颇多能高效合理利用的机会较少。几年来我国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当前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功能性单一,资源封闭,使用频率低效,已不能适应当前移动网络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要。利用好“云技术”来改造和提升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势在必行。
三、基于云技术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一)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框架。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框架平台由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构成的“公有云”;加上高校内自己的服务器集群组成的“私有云”和学生用户多种终端构成一个基本的云技术架构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
(二)基于云技术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系统分析和功能。(1)公有协作云向终端用户提供可独立运行随时调取的包含计算和存储在内的虚拟网络资源。协作云通过把传统 PC 的通过个人机硬件存储的计算资源集中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公有协作云端实施统一分发,平台的终端用户只需轻松通过PC端显示器和移动设备的客户端即可接入到自己的“虚拟计算机”,这既降低了实验平台对终端设备的性能要求,也使多个终端接入实训平台成为可能,有力支撑了专业实验教学的多样性。专业实验平台的服务人员能从繁杂重复的机房软硬件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整个平台的资源管理工作转交给了协作云。(2)具备云技术的高校内服务器集群,给经管类专业的实训平台提供了更为灵活多变的上机环境,也能够把现有的或各类厂商不同标准的经管实训软件实施统一的部署,从而提供更为便利和完善及适应多种虚拟服务器环境的实验教学服务,部署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企业舆情监控、商业环境分析等各类经管类的实训软件。(3)形成校园级统一通信平台,对
PC端、及Pad和智能手机等多终端接入予以灵活的支持,提供了即时消息、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终端业务,以支持远程会议、便利的远程培训、移动环境下的灵活办公等全方位应用,能够方便快捷地召开多媒体课堂教学,支撑跨区域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师生间的沟通效率、辅助快速科学决策,同时还降低和节约了可能产生的差旅成本。(4)互动远程教学平台。实现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校区之间、学校与家庭间的互联和互通,轻松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学生可以从远程云端教室、自己家中或在任意一处地方,通过智能终端加入云端实时互动课堂,与专业老师或同学进行多媒体的互动。同时,实训平台具备多媒体共享、多屏幕共享等功能以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便利性需求。
(三)新型产业信息化环境下云计算平台的设计。(1) 整合资源构建虚拟化环境。整合资源的虚拟化环境构建是由网络资源池和存储池共同构成的。首先,是由一组刀片的机架式服务器来充当可配置的资源池主要部件,及CPU和内存共同组成网络资源池;还有就是用于存储系统部分的存储池共同来构建虚拟化环境。(2)云计算平台中资源的调度。基于数量众多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组成的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构架了云计算的资源管理平台。资源池中生成用户所需的资源,并在用户使用完毕后释放回资源池。云平台管理员在降低总体能源损耗指定的策略下对资源管理平台中的资源池信息进行,包含虚拟机迁移、集群弹性伸缩、无负载物理机等转入低功耗模式的动态调度,来提高整体平台的资源利用率。(3)构建全方位云桌面。在传统桌面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占很大一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安装配置的管理成本,操作系统升级,修复的成本,以及终端硬件设备的安装配置,升级,维修的成本,终端数据恢复,备份的成本,及其各种应用程序安装配置,升级,维修的各种管理成本都很高。云桌面也被称之为桌面云,是通过瘦客户端或者其他与网络相连的各种设备来实施跨平台间访问的应用程序,或指代整个客户桌面,是提升和替代传统桌面的不二选择。
四、基于云环境下的经管类实验教学框架体系[2]
(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以专业课程为设计单元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关键环节。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结构,是在研究了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实际需求技能的基础上建立的,应能符合专业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需要。依据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原则,高校应该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一是,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二是,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化、规范化;三是,构建实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此实验教学体系分成三个模块:①课程单元及整体设计实验模块;②毕业设计(论文)和专项技能③第二课堂模块,包括社会实践、各种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各种证书考试等。
(二)校企合作。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来实施校企合作。该环节分为三个模块:①横向课题是企业向高校引进智力支援,招标来实施的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②项目研发是高校教师挂职企业和企业研发人员共同致力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甚至还可以是高校教师将自己的专利转售给企业加快转化速度,项目开发与专业教学实现共通。③现代学徒是利用企业成熟的产品生成线或良好的经营平台以及成长起来的优秀员工帮助高校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一线员工。当然,此举也改善了企业特别是在阶段性急需用工的阶段找到合适的高素质的学习能力较强的临时大学生员工,降低了用工的管理成本和工资成本。根据企业生产的技术标准来修订专业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得到了更新。此模式对学生而言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其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培养,学习和创收合一,就业时能更从容自信,由此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双赢和深度合作。
(三)实习平台。高校学生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走向实习岗
位,特别是高职学生实施的是2+1模式,在专业最后一年都是在实习的。如何实施对走向实习岗位学生的监管和指导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显得尤为关键。该环节分为三个模块:①实习生管理,该模块对实习生的基本信息和其所在实习单位的动态表现予以加强监督和管理。②实习生指导,要对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的迷惑和不稳定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及专业知识的指导。③推荐就业,对实习成绩进行全程科学评判对成绩优异者推荐合作企业就业并减少企业实习期限直接正式上岗,给学生带来实惠给企业减少培养人才的成本。
(四)创新教学。引进先进的专业仿真教学平台,虚拟仿真专业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及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专业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身临其境的专业学习,达到专业教学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国人民的号召,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更具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为专业学生的创新进行指导和创业方面物资、信息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援助让学生们创新和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
(五)云桌面。经管类专业众多,每个专业都设计一套独立的实验系统显然浪费人力、财力。让实训系统中主框架共用,在具体应用界面上有所差异即可。让实训系统应用云桌面的形式来降低终端配置要求及适应灵活终端的需要,提高实训系统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搭建教育云实验教学系统进入各专业一线师生的常态教学还任重道远,而这个过程需要教育云实践中各个角色的主动参与和良性互动。作者从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研究和设计两个维度围绕创新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一主题,就如何在“云端”架构起专业任课教师、高校学生和企业社会各方资源间的协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经济评价
0.引言
城市河道生态整治需要科学的评价机制进行评估,经济评价指标是有效衡量河道治理效果的指标,经济评价方式是针对河道整治中的投资与效益等内容进行评估的有效模式,有助于我国有关部门及时调整城市河道生态整治策略。各城市要根据城市河道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经济评价指标,建立完善的河道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评价体系,指标要全面,要有层次性。将健全的经济评价方法应用于城市河道整治效果的评价,有助于为环境生态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河道整治经济评价的意义
对城市河道进行生态整治,有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和维持,充分发挥河道的调节作用。很多城市的河道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娱乐场所开放,建立亲水平台和公园可以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娱乐和休闲游览场所。河道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河道整治有助于推动周边沿线经济的发展,河道水质改善和周边环境的改善有助于提高周围房产的价值和旅游价值,是一种潜在的效益。
做好河道生态整治的经济评价是有效评估河道整治效果的依据,可以有效预测河道整治带来的效益,通过市场价格的调整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河道整治会取得良好的收益。河道整治的经济评价,有助于提升评价体系的效用,有助于城市评价体系的完善,对于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2.河道整治项目经济评价分析
城市河道生态整治是一项系统综合的工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整治工程的经济来源以政府拨款支持为主,但是由于部分地区的有关部门不够重视,政府筹措资金时力度不够,整治资金金额较少,于是很多河道整治工程还是要依赖银行贷款。因此,无论是政府出资还是银行贷款,或者是社会团体或企业融资,首先要对河道整治需要的资金进行系统的评估,确定河道生态整治需要的成本资金,确定其整治后的效果和可收获的效益,从而做好经济评价,做好财务分析和效益计算,为河道整治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准确的参数,进而完善河道整治政策,构建河道整治的体系,河道整治经济评价的特点如下:
一是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是一种带有公益性质的工程,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出资和社会融资,有时需要银行贷款,要还本付息。很多城市的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土地资源的出让获得大量的收益,这样其经济效益十分影响,这与其他经营性质的项目又有着很多相似之处。
二是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的经济效益与一般防洪工程还是有很大差别的,防洪工程项目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只是防洪获得的收益,还有交通改善获得的一些经济效益。但是城市河道整治工程却不同,除了上述交通改善获得的效益以外,周边土地也会随之升值,周围环境的改善也会带来一些社会效益,还有旅游资源的顺利开发带来的效益。土地升值使政府部门可以获得一部分收益,正好可以为河道整治提供大量的资金,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是河道整治工程面对的业主、管理部门和普通项目是有区别的,普通工程面对的业主是项目资金融合和收取利益的主体,但是城市河道整治工程的业主是负责管理工程项目的人。一般土地的出让都是由政府部门管辖的,土地的出让权归政府所有,其得到的收益也都归属政府财政部门,所以说河道整治工程的成本和收益的主体是统一的。
四是土地不是普通的商品,是具有升值价值的重要资源,土地的出让一定要经过政府部门的严格管理和控制,出让权由政府支配。由于不属于企业或社会个体的财富,所以土地的出让不用缴纳税金,河道整治工程的成本收入就是土地出让的净利润。因此在河道整治财务评价时要与一般的经营活动有区别,政府部门和工程负责部门可以不用编制损益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可以直接根据成本、贷款,预测所需的费用,可以变质借款还本付息表,设定财务盈利能力指标,供政府部门参考。
3.河道整治经济评价的应用
3.1了解整治项目,搜集基础资料
做好经济评价之前要先了解河道整治工程最初设计的技术方案,要了解各类经济问题的意见,评估部门要做好专题研究,要做好当地城市河道整治影响因素的分析,要分析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要及时搜集一些基础资料,用于经济评价的计算和统计,例如工程的年运行费和市场价格资料等等。
3.2进行国民经济评价研究
(一)效益分析
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经济评价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也是河道整治工程评价中最难的部分,做好经济效益分析和评价是衡量工程项目利益和合理性的关键。评估人员要做好实际调查,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洪、航运、岸线的利用率,要将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统一于评价体系当中,要保证工程费用的计算口径一致。效益计算可以采用有效的、无对比方式增加效益值。
(二)费用分析
河道生态整治的费用主要包括投资和年运行费用两项,投资的资产主要指固定资产。这两大项目包括财务费用和影子费用两个层次,工程固定投资要根据水利部和政府部门的有关规范和程序进行定额计算;年运行费要参照工程的基础资料,按照工程投资的比例进行计算,影子费用要按照水利工程经济评价规范进行。
3.3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
国民经济盈利能力是衡量一项工程的效益获得能力的关键,主要分析的内容是国民经济盈利指标和敏感性分析。国民经济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经济效益费用比三项。由于河道整治的经济评价主要的参数源于估算,所以不是十分准确,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准确性,检验数据变化对效益的影响,所以做好敏感性分析是十分必要的,要将费用增加、效益减少、工期延长等元素作为变化参数。
3.3做好河道整治财务分析
做好河道整治的财务分析十分重要,这是确定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评估人员要将财务分析作为重要内容,不能忽视。首先要对河道整治工程的建设资金筹措方案进行设计,做好资金筹措工作。其次,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做好河道整治工程运行所需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协调费用等等,进而确定工程所需的成本。再次,研究和分析河道治理工程年运行费的资金来源,力求获得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做好社会团体的融资工作,确保河道整治工程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二手车;静态检查;评估;鉴定方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汽车保有量以每年2500万辆的速度增长,预计至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5 亿辆水平。公安部交管局汽车保有量的相关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6亿人,而汽车驾驶人超过3.1亿人。
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也给二手车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二车市场还十分不健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线下黑市交易猖獗,影响二手车市场正常交易秩序;(2)二手车行业诚信度不高,二手车的车辆的基本信息不准确,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普遍;(3)二手车行业标准缺失,评价体系单一。
1 静态检查方法
汽车技术状况的静态检查包括对汽车的真伪度检查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检查和使用专用工具检查等[1]。
1.1 真伪度检查
(1)观察车辆的外观状况:车身油漆是否为原厂油漆,是否进行过补漆,特别注意车辆顶部下沿处的线条是否结合流畅,钣金面是否存在坑坑洼洼的现象。车门和发动机盖同车身的接合部队口缝是否一致、整齐,间隙是否过大等。(2)观察车辆的装饰状况:内装饰材料是否有异味,表面是否整洁干净。尤其是压条边沿部分要特别仔细检查,经过改装的车辆,有明显的手印或其他工具碾压过后留下的痕迹印。(3)观察车辆发动机的状况:检查发动机零件和线路是否有更换和改动痕迹,检查发动机的启动性,主要检查发动机是否能顺利打火,正常的发动机应该在3次内启动;正常的发动机怠速应该很平稳,发动机的震动很小,发动机的轰鸣声应当平稳且有节奏,不会随着转速升高而产生不和谐的响声;检查发动机排气颜色,冒白烟,冒黑,冒蓝烟都是不正常的[2]。
1.2 外观检查
1.2.1 车辆资料核查。核对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架号,发动机型号等)是否与行驶证一致;车辆是否有严重违章或者犯罪记录。
1.2.2 事故车辆排查。(1)悬挂检查。汽车出厂前,车身及各个装配件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车辆各部分对称、周正。而人工维修过的车辆,难以到达车辆出厂的装配精度。在轿车前方6m处观察,如果其保险杠与地面不平行,要特别注意悬挂紧固件和附件,则该车有可能进行维修过[3]。(2)车身检查。事故车辆经修复后重新油漆,与原厂油漆存在一定的色差,经重新喷漆后的车辆在近处难以发现,但在6m处看就明显些。距车一定距离绕车走走,注意落在车身上的光线,找出凸起、凹陷或波纹,这些都表明维修过。检查时,在近处细看涂漆件上是否有鼓泡,如果有,表明其下面的铁皮已生锈。(3)车门检查。检查车门是否能在没有声音和摩擦的情况下方便地开关。把车门打开150mm,试着抬起,如果能上下抖动,表明铰链或铰链轴有毛病,应当更换。关上门,看是否与车身匹配严密。如果突出或低于车身壳,说明原调整已经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密封条已失效,为了抵御风的噪声对车门进行过调整。(4)渍水车辆检查。将车辆皮垫、地毯等装饰物移除,检查汽车底板上是否有潮湿斑点、霉菌和水迹。还要检查行李厢,对旅行车和仓门式后背车身轿车,要把后座椅折起来看地板上是否有锈蚀和水斑。
2 二手车估值方法
2.1 重置成本法
以资产评估的方法为基础,结合汽车实际使用情况,二手车行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评估方法。目前,二手车主要采用以下四种评估方法[4]:(1)市价法:将待评估车辆与市面上同品牌、同类型的车辆进行类比,来确定待评估车辆的价格。(2)现值法:将被评估的车辆在剩余寿命期内预期收益用适用的折现率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并以此确定评估价格的一种方法。(3)清算法:以清算价格为标准,对二手车辆进行的价格评估。(4)重置成本法:重新购置类似新车与待评估车辆折旧后差额。目前,二手车市场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来评估车辆的价格,本节着重介绍成本重置法,其计算公式如下[5]:
Qb=Qc-Qd-Qe-Qf
式中:Qb表示评估价格;Qc表示重置价格;Qd表示实体性折价;Qe表示功能性折价;Qf表示经济性折价。
a.实体性折价。实体性折价通俗的称为有形损耗,是指机动车在日常使用中发生的损耗,比如汽车轮胎的磨损、发动机使用损耗、底盘和电器元件的老化等等,新车的实体性折价为百分之零[6]。b.功能性折价。功能性折价通俗的称为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导致原有车辆技术落后于现有技术,而导致车辆的折价。比如原来车辆需要2.0排量才能到达200马力,而技术进步后只需要1.6排量便可以到达200马力,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导致整车价格下降,便产生了功能性折价。c.机动车辆的经济性贬值。经济性折价,是指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所造成的车辆贬值。比如: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变化(1.6排量以下增值税减半)、央行基准利率的变化(影响车贷还款金额)、市场需求(供需关系变化导致车价的正常波动),外界因素对车辆价值的影响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车辆价值影响还相当大。
2.2 计算实例
某人2010年7月共花费18.5万元购买东风日产天籁一辆,用于家庭自备,并于当月进行登记注册,2016年7月在武汉交易。目前,该车型已停产,替代品为2016款新天籁,车价17.5万,2016款天籁与2010款天籁主要区别在于:增加车身稳定系统ESP,电动座椅,一键无钥匙启动功能,导致车价上升0.5万元,该车技术等级评定为二级车,没有发现重大事故的痕迹,车表面有多处轻微事故痕迹,需要进行修理和补漆,花费0.1万元。维护保养一般,路试情况较好,行驶里程60000公里。
3 结束语
本文初步介绍了二手车鉴别和估值方法,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二手车的鉴定仅仅依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鉴别者熟悉机动车的基本运行原理、机动车的基本结构、机动车的使用条件等,才能把二手车的鉴别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杨凯.国内二手车市场现状与展望[J].汽车与配件,2014(48):68-72.
[2]罗富娟.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方法探析[J].2014(9):78-79.
[3]肖冬玲.二手车鉴定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4]朱长丰.二手车市场价格评估模型分析[J].职教与成教,2006(3):281-282.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教学;情境教学;“易班”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24-0045-04
情境学习的理论渊源
情境学习可以追溯到我国战国晚期乐正克所著的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专著《学记》,古希腊的柏拉图在培养学生时也提出,“重视感觉在认识中的刺激作用,通过具体事物的感性启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然而,直到凯瑟琳・汉斯曼发表了《基于情景的成人学习》一文,情景学习理论才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情境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人约翰・杜威于20世纪80年代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的,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当代教育研究的热门话题。
丹麦成人教育学者克努兹・伊列雷斯在《我们如何学习》一书中创造性地解释了情景学习理论,并建立了一种互动情境的三角模型,动态地展示了情境学习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过程(如右图)。
情境学习强调“在情境中求知”“在情境中反省”,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等指导思想相一致。因此,德育课程需要学生在一定情境或环境下,利用各种丰富的情境资源,与情境产生互动,通过行动的实践、反思来建构知识与解决具体问题,通过群体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反思,去独立思考,获得知识。
德育教学的不足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在中职学校中开展的效果不佳,不能满足“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发展需要,具体表现如下。
1.对德育课的认识有偏差,学生厌烦说教
大多数中职学生认为德育是副科,不能给自己带来实际的技能、证书和本领,没有多少用处,而且在家常听家长讲道理,在学校也常听教师们讲一些鼓励、鞭策的话,听得多了,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心理。有些学生认为,德育课就是休息课、开小差课、混考勤课等。
2.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果低效
德育课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在课堂上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灌输式的讲解很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对于思想政治课,学生往往因不能深切地感受教师所讲的内容而无法与其产生共鸣,更别提对德育课产生兴趣了。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难与学生产生共鸣
教材上很多案例都贴上了成功的标签,要么是通过努力后取得好的成果,要么是先不学无术后因某个事件迷途知返,最后大获成功,要么是一直糊里糊涂,最后人生没有了方向。学生读了这些案例很难与其产生共鸣,因为很多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距离,甚至与其平时的所见所闻相矛盾,学生普遍感觉这是别人的故事,与自己无关,离自己还很远。
4.考核评价单一,难以促进教学改革
传统德育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是教师依据期末考试的分数,兼顾课堂纪律和出勤情况来评定。这样的考核很难真正反映出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而产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情况,也无法带动学生参与学习与评价,分享学习的快乐。因此,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抓手。
中职“易班”平台在德育教学中的优势
在“互联网+”时代下,“易班”平台融合了博客、微博、论坛、社交网络、邮箱、网盘、手机应用等功能,为学生交流、评价提供了平台,借助该平台改革德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
通过“易班”平台能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易班”平台上传课程学习资料,德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然后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和知识目标,上传搜集的反映现实社会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的多媒体资源,自拍、自编、自演的视频以及整理后的PPT资料。任课教师还可以作业、问卷等,让学生及时跟进学习。
通过“易班”平台能实现“翻转课堂”。学生们在课下浏览、学习“易班”网络学习资源;课上在教师的组织下,认真听取同学对自己所上传资源的创意讲解、内容分析和感受分享,然后全班分组讨论、汇报,最后教师归纳、总结和提炼。这样真正实现了课下、课上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表演良性互动的学习环境。
通过“易班”平台能实现过程评价。针对教师布置的主题,学生根据上传资料的完成质量在平台上“点赞”或发表评论,然后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平时在“易班”平台上的活动情况给予评价。
通过“易班”平台能实现个性指导。由于大多数中职生是未成年人,受到自信心、自尊心、胆量等因素的影响,他们不愿意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也不愿意面对面地向教师倾诉,所以传统的面对面的谈话交流方式无法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教师可以通过“易班”平台访问学生的空间、日志等,及时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应、心理状态和思想变化,从多方面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尤其是对消极、偏激的学生及时进行引导、疏导和纠偏,能达到很好的德育效果。
情境教学在“易班”平台的实践
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体特点,创设、引入和培养与学生世界相适应的情境,引导他们体验,激发他们思维,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与认同感。为了提升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如何借助“易班”平台开展情境教学呢?
1.思想动员,班级建构
(1)思想上接受“易班”。入学之初,每位学生都按照班级号、自己的真实姓名和电话号码注册了“易班”账号,在注册时教师对“易班”的功能也逐一做了解释,以便学生更好地运用。在上课时,教师再次对这个有利于学生交流学习、评价提升的平台做系统的阐述,并强调要多关注中职课堂、班级活动、资料库、视频、分享等板块。
(2)行动上实践“易班”。教师让每位学生做好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思想准备,并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要求设计情境主题。每位学生都是主题的实践者,要带着主题去现实生活中找素材,这样设计的情境才真实贴切,才能产生共鸣。在课前经过课代表收集作业、教师筛选、提前通知被选作品的作者、相关的沟通和交流等几个环节后,教师从备选作品中随机抽取三位学生上台讲解,采用课件、视频、录音、动画、照片、文字、情景剧、小品等形式在课堂上呈现主题,全班学生参与评分,评分结果作为期末成绩的依据之一;同时,全程录制过程,教师在课后对录制的材料进行精选,借助“易班”平台展示课堂上学生的各种风采,学生们跟帖回应,形成你争我赶的学习局面,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信心以及对身边事情的关注度。
2.意见调查,确定主题
(1)主题设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易班”平台在课前调研学生需求,以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为核心,以社会真实为起点,以学生需求为基础,将课程相关内容在“易班”上,征询学生意见,了解学生想法,梳理调查结果,从而确定主题。主题要本着知识性、启发性、实践性、相关性、有趣性的原则,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传播正能量。
(2)设计的主题必须贴近学生实际,考虑学生的能力和认知。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情境素材,学生自行或分组采集,采集方式和情境的呈现方式由学生自行决定,这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选择性。
3.组织实践
整个情境教学的过程包括课前准备、实施、评价、课后反馈。在组织实践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教师的准备,包括对被选作品烂熟于胸,对呈现的现场和结果有一定的预见性、导向性和把控性,对呈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有预案等;设备的准备,包括要确保多媒体正常运行等;学生的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演讲的课件、资料、道具等。
(2)任务与角色。在情境呈现时,教师是教练、指挥官和配角。在学生不熟悉规则时,教师应充当教练,告知学生规则,并督促和鼓励学生实践;在学生讲述主题时,有可能会发生突发事件,如冷场、笑场、起哄、恶作剧等,教师应有应急措施,及时制止、引导和控制班级,以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指挥和控制现场;在学生演示时,教师应充当配角,以学生为主导,辅助学生顺利完成演示。
(3)课后工作。教师在各班选择成员代表成立德育小组,然后组织德育小组在课后收集课件、视频资料等,并对其进行挑选、修改、剪辑、优化和整合,上传成熟的作品;学生观看课件、视频后做出评价,进行点赞或想法,然后教师及时给出回应和指点;“准备―设计―收集―演示―整合―上传―评价―回馈―再修正”,整个过程反复进行,不断完善,最终目的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求更科学地设计主题,更深切地了解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