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平台经济研究

平台经济研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平台经济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平台经济研究

平台经济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经济;网络平台组织;平台共性文化;共同价值;平台战略

一、 背景

当今,网络平台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领域最热门的研究对象。作为全新的现代网络经济或新型服务经济,以需求为核心,依托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整合产业链和价值链以创造出新价值,成为跨地域、跨领域、跨行业的网络型、一体化的跨界经济。依据国内经济学家周振华的研究结论,平台经济是一种属于空间经济学范畴的新型经济类型,分为“交易平台经济”和“网络平台经济”两种模式。其中,前一种模式直接与互联网、交易市场主体相关,连接供需双方;而第二种模式将会连接更多的关联方,不仅需要拥有信息、技术,更要具备统一、规范的市场制度体系和相似的文化环境,比第一种模式具有更显著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双重效应。因此,把后一种模式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 网络平台组织

伴随着在共享经济时代商业逻辑的重大变革,“大平台+小前端+富生态”的组织形态开始大量出现,网络平台组织就是其中之一。

网络平台组织是一个复杂的多边自组织、自适应系统,其真正的主体是由节点形成的网络,需要有来自节点成员自发的对于该组织协议的认可过程,需要有组织信任、平等文化和创新、创业精神基础,需要有节点间互动中冲突与矛盾的自我消化与吸收过程,才能形成自治的网络平台组织产业定位,从而形成具有优势的、不可复制的网络平台组织的核心能力和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各利害相关主体也得到规范、认同与统一,达到自组织和谐发展,实现节点企业与网络平台组织成长良性互动。互动过程中,网络平台提供强大的共享能力,赋能企业,并引领新商业生态繁荣,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并利用网络平台,最终实现协同发展。可以说,“共享经济”是实质,“网络平台”是基础。

三、 网络平台共性文化

网络平台组织中的企业具有异质的企业文化环境,在获得节点企业的互补资源能力的同时,通过节点企业文化资源的再利用、企业模块文化资源的深开发以及共性文化资源的强输出,在多层次的动态网络结构基础上形成跨组织的共性文化,从而使原有的文化结构更完善,更适应网络内外动态环境变化的要求。这种共性文化基于认知的信任,通过业务的互相支持、分工配合,技术知识、信息上的交流共享实现,并为平台组织提供了创新空间和创新支持系统。

网络平台上节点企业的文化资源、企业模块的文化资源,伴随着网络平台“竞争与覆盖”、“融合与重组”、“跨越与覆盖”三个从量到质的变化阶段形成共性文化。

(1)竞争与覆盖:从产业链到平台。互联网时代,传统产业都在谋求转型升级,平台塑造的全新产业模式,使得多样化的供给与多样化的需求得以匹配,打碎了原本垂直单向的价值链条,便于节点企业文化的传播。

(2)融合与重组:产业链模块的竞争与扩张。平台是通过产业链的融合与重组而来的。在同一条产业链中,总有某个模块的企业是处于优势地位的,而为了谋取更多利益或转型,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积极占领产业链高价值部分是重要的扩张策略,而在扩展过程中,聪明的企业就可能会进行平台的搭建。可见,产业链的扩张和竞争是搭建平台的重要手段,加速了企业间文化融合。

(3)跨越与覆盖:跨界的侵略与整合。“覆盖”正是平台时代侵略的表现。平台商业模式瓦解了在垂直价值链上争夺下游客源的单一竞争形势,而是呈现出网状特点,每个平台都可以发展出独特的生态圈,而每个生态圈都可以从四面八方连接不同的市场,侵入不同的领域。覆盖者可以名正言顺的将该产业市场纳入自身的生态圈中,形成生态圈文化。

四、 平台文化创造共同价值

1. 对“共同价值”的理解。大数据时代,平台上的互联网企业,依托于核心业务具有的信息数据规模经济效应和多边群体间网络效应,以平台文化的共享带动节点企业间互动,通过优势资源的集中和分配,实现以信息数据、文化流和货币为介质的价值转移,完成双向驱动的价值创造活动,最终满足平台企业的需求。其主要特点如下:

(1)互动是价值创造的根源。在网络平台组织中,文化、信息、资源及能力逐渐代替了产品,促使节点企业间良性互动;

(2)平台文化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扩散的网络锁入正效应,锁定的是共性文化的内容和共享的过程,使得节点企业在竞合中出现趋同现象,从而提高网络平台组织的协作创新及价值创造能力;

(3)共同价值的产生是建立在所有节点企业被公平、平等对待基础上的。

2. 共同价值创造路径。在网络平台组织中,共性文化创造共同价值的路径共有三条,如图1所示。

(1)关系活动创造共同价值。关系对话,是网络平台中两方或多方为形成一个共同的文化平台而一起思考的过程,对话的目的在于不断加深理解。这样的文化平台一旦搭建起来,网络中各方须能分享信息,因此,沟通过程对于关系对话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另外,互动过程本身也起着信息沟通的作用。只有当沟通过程中所发送的各种有计划的信息与互动过程本身传递的信息被统一起来和不断地相互支持时,对话才会出现。有计划的沟通和互动这两个过程正是以这种方式合并为一个关系对话。关系对话过程、沟通过程和互动过程三者间关系如图2所示。

图2中,居于外圈的两个圆代表的是两个沟通过程。两个外圆之间的双向箭头表示,要使关系对话不间断地进行,有计划沟通努力的沟通效果与基于产品和服务的互动效果必须相互支持。中间的关系价值过程说明,假若存在沟通信息方面的不一致性,网络平台上的节点企业会感到缺乏安全感,彼此的信任也会受到损害。

(2)联合创新创造共同价值。在联合创新过程中,由认识论和发生论两个维度构成了平台文化。关系价值是通过默会文化和明晰文化之间的连续对话创造出的。

第一,平台上节点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有利于双方明晰文化的结合。基于交易关系,双方企或为了解决一个共同面临的问题而一起交流讨论,或为了一种新产品或新工艺的开发而组建研发团队。这能够集聚、整合和共享分散在双方企业的信息,加速新知识、新文化的产生。

第二,网络平台组织中企业间的交易关系有助于双方企业默会文化的潜移默化。嵌入在组织中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必须借助非语言形式,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去完成,所以难以在组织之间进行转移。通过节点企业间的交易,企业双方及双方响应部门和人员间由于长期合作形成共识,进而共享经验,各自的组织和个人的默会文化很容易得到理解和分享,从而产生文化倍增效应。

第三,网络平台组织中企业间的交易会促使双方企业的明晰文化和默会文化相互转化。交易活动为企业间互动界定了具体环境,彼此的沟通为双方设置了解释性框架,便于企业将彼此的默会文化外显和共享,有利于彼此明晰文化的内化和吸收。

网络平台组织中企业间的交易关系中所发生的上述三种模式中的每一种都能够独立地创造新文化,但最后一种在共性文化创造过程中发挥着枢纽作用。默会文化只有经过外化才能实现其实际价值,明晰文化只有经过内化才能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当这三种过程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循环时,交易关系中的文化创造就会呈现为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过程。

(3)核心能力柔性带来的共同价值。由于受企业以往管理的影响,企业的核心能力日趋强化,表现在一系列载体上,形成路径依赖。网络平台的特性,可以让企业提高其自身柔性,从而对变化的环境快速做出反应,从刚性逐渐转化为柔性。

因此,核心能力柔性带来的共同价值,一方面表现在网络平台组织的成本/收益关系上。网络平台组织内的节点企业形成了对共性文化的认可,意识到合作是自己发展的理性选择,“贡献”自己的信息和资源为“成本”去分享、共享更大范围的知识、信息、技术,追求网络经济性的效益。共性文化使得网络平台组织中的节点企业调整了自己的预期,追求长期的合作收益,而不是仅仅基于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所得;另一方体现在节点企业的联合创新行动上。共性文化为网络平台组织中每一个企业规范了宏文化,创造了创新环境,提供了创新空间和创新支持系统。从而便于启动创新的复杂、非线性的涌现机制。

3. 节点企业间关系、平台文化共享程度、网络平台价值创造三者关系。平台组织若要变得更大,就要在共同价值的基础上合作共赢,关键的黏合剂就是利益,实现共赢是保证网络平台长久高效运转的关键,确保创造出的价值能够公平合理地传播和转移到每一位价值贡献者,而共性文化是实现共享程度最大化的保障。通过图3可以看出,网络平台上节点企业不断融合,共性文化逐渐形成,并实现了共性文化从共享到共创。随着共性文化共享程度的加强,其创造的价值不断增加,网络平台竞争优势也随之增加。

五、 平台文化在共享到共创过程中的动态风险因素

1. 企业文化与战略实施脱节。是“战略追随文化”还是“文化追随战略”,关键在于改变文化的难度和涉及到的风险。要实施的战略与企业现有文化匹配度较低,但对于战略的实施却非常重要,这种情况下,实施新战略将会与企业现有文化产生冲突和高风险。平台企业的战略管理和平台文化之间的脱节,将会引起震荡,从而冲击和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危害企业的经营绩效,并有可能导致战略实施的失败。

2. 客观环境的不适应影响平台文化移植模式。网络平台文化是由群体共同创造的,是一种主流文化适应环境的变异、企业文化经过群体的浇灌扎根于企业土壤里,最终结出果实。平台文化可移植是由平台企业文化的共性决定的,不可仿制是因为新的土壤和环境不适合移植文化的生存。因此,平台文化移植只能是精神文化的移植。从物质文化到制度文化移植再到精神文化移植的过程是一种从低到高、从慢到快的过程。只有网络中群体自觉自愿地沿着同一目标行动,才能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否则,极易发生“橘化为枳”的情况,使果实枯萎。

3. 人为因素。在平台文化传播及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中,来自两个主要方面的人为阻力随时都可能使这个过程面临夭折:消极的思维方式、陈旧的价值观念。其中,消极的思维方式导致的最大的风险就是轻视平台文化的价值,使得很多企业根本看不到表面太平的背后所潜伏的深刻危机。陈旧的价值观念使得员工会产生反抗和失落的心理,平台文化的“内化”过程异常漫长。

六、 小结

网络平台经济衍生出的平台经济模式,成为互联网时代最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在该平台模式下形成的平台组织共性文化,有效地激励平台多方节点企业间的互动,加速了共同价值的创造及增值,实现了文化在互联网生态圈中从共享到共创,形成多边网络效应的市场战略,即平台战略。今后,平台组织应在平台战略的指导下,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协同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平台文化,鼓励平台企业文化创新、优化文化共享能力输出环境、创造激励微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持续培育和激发新经济活力。

参考文献:

[1] 王千.互联网企业平台生态圈及其金融生态圈研究--基于共同价值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76-86.

[2] 郭劲光.解析网络组织中的网络文化[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12):756-759.

[3] 孟晔.浮现中的新经济形态――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微经济三位一体[J].互联网经济,2016,(3):12-15.

[4] 邹樵,吴丁佳宝,姜杰.共性技术扩散的网络与外溢效应[J].管理世界,2011,(1):35-47.

[5] 魏素宝.从产业链整合角度分析企业的行为[J].赤峰学院学报,2011,(7):23-31.

[6] 姚凯,刘明宇,等.网络状产业链的价值创新协同与平台领导[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55-59.

[7] 邹樵.共性技术扩散机理与政府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学位论文,2008.

[8] 王冰,顾远飞.簇群的知识共享机制和信任机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24(5):2-7.

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活动的影响研究”(项目号:2014M561122)。

平台经济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云计算;实验教学;云桌面

一、引言

2006 年伊始“云计算”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后至今,因其具备良好的动态扩展、终端适应性强等特点,各行业都给予 了高度关注。近年来,在具体领域的用“云计算”来构架应用环境的发展趋势很迅猛,特别是在教育及医疗等涉及民生方面的应用更是吸睛十足[1]。教育平台走向云端、教学终端趋向移动、实践教学项目应用多样已成为我们当前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大势。云技术及4G 移动网络的大发展让高校专业教学的实践应用系统构建更易实现。因而,乘4G之风,漫步“云”端来推动高等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教学创新能够水到渠成。

二、当前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的现状

在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项目设计及实验室建设、实验平台构架方面成效性还不突出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特性。随着国家教育部及各省教委一系列明确要求“大力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把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工作评估中的核心指标”的指导性文件出台后,各级高校都纷纷开始重视起以前较少有实验实训项目的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中来。各级高校都行动起来开始整合专业实训室的资源,搭建起专门的经管类专业实训中心,作为组织和实施经管类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重要平台。但这些资源和实训中心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标准,缺乏全盘统筹,重复性建设颇多能高效合理利用的机会较少。几年来我国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当前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于功能性单一,资源封闭,使用频率低效,已不能适应当前移动网络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要。利用好“云技术”来改造和提升高校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势在必行。

三、基于云技术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设计

(一)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框架。经管类实验教学环境的云框架平台由互联网上的服务器集群构成的“公有云”;加上高校内自己的服务器集群组成的“私有云”和学生用户多种终端构成一个基本的云技术架构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

(二)基于云技术的经管类实验教学平台系统分析和功能。(1)公有协作云向终端用户提供可独立运行随时调取的包含计算和存储在内的虚拟网络资源。协作云通过把传统 PC 的通过个人机硬件存储的计算资源集中到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公有协作云端实施统一分发,平台的终端用户只需轻松通过PC端显示器和移动设备的客户端即可接入到自己的“虚拟计算机”,这既降低了实验平台对终端设备的性能要求,也使多个终端接入实训平台成为可能,有力支撑了专业实验教学的多样性。专业实验平台的服务人员能从繁杂重复的机房软硬件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整个平台的资源管理工作转交给了协作云。(2)具备云技术的高校内服务器集群,给经管类专业的实训平台提供了更为灵活多变的上机环境,也能够把现有的或各类厂商不同标准的经管实训软件实施统一的部署,从而提供更为便利和完善及适应多种虚拟服务器环境的实验教学服务,部署企业资源计划ERP、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企业舆情监控、商业环境分析等各类经管类的实训软件。(3)形成校园级统一通信平台,对

PC端、及Pad和智能手机等多终端接入予以灵活的支持,提供了即时消息、语音、视频等多媒体的终端业务,以支持远程会议、便利的远程培训、移动环境下的灵活办公等全方位应用,能够方便快捷地召开多媒体课堂教学,支撑跨区域的互动交流,从而提升师生间的沟通效率、辅助快速科学决策,同时还降低和节约了可能产生的差旅成本。(4)互动远程教学平台。实现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校区之间、学校与家庭间的互联和互通,轻松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学生可以从远程云端教室、自己家中或在任意一处地方,通过智能终端加入云端实时互动课堂,与专业老师或同学进行多媒体的互动。同时,实训平台具备多媒体共享、多屏幕共享等功能以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对于信息获取的便利性需求。

(三)新型产业信息化环境下云计算平台的设计。(1) 整合资源构建虚拟化环境。整合资源的虚拟化环境构建是由网络资源池和存储池共同构成的。首先,是由一组刀片的机架式服务器来充当可配置的资源池主要部件,及CPU和内存共同组成网络资源池;还有就是用于存储系统部分的存储池共同来构建虚拟化环境。(2)云计算平台中资源的调度。基于数量众多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组成的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构架了云计算的资源管理平台。资源池中生成用户所需的资源,并在用户使用完毕后释放回资源池。云平台管理员在降低总体能源损耗指定的策略下对资源管理平台中的资源池信息进行,包含虚拟机迁移、集群弹性伸缩、无负载物理机等转入低功耗模式的动态调度,来提高整体平台的资源利用率。(3)构建全方位云桌面。在传统桌面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其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占很大一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安装配置的管理成本,操作系统升级,修复的成本,以及终端硬件设备的安装配置,升级,维修的成本,终端数据恢复,备份的成本,及其各种应用程序安装配置,升级,维修的各种管理成本都很高。云桌面也被称之为桌面云,是通过瘦客户端或者其他与网络相连的各种设备来实施跨平台间访问的应用程序,或指代整个客户桌面,是提升和替代传统桌面的不二选择。

四、基于云环境下的经管类实验教学框架体系[2]

(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以专业课程为设计单元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达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关键环节。实验教学体系设计结构,是在研究了社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实际需求技能的基础上建立的,应能符合专业学生毕业的实际应用和就业需要。依据增强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原则,高校应该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一是,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模式;二是,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模块化、规范化;三是,构建实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此实验教学体系分成三个模块:①课程单元及整体设计实验模块;②毕业设计(论文)和专项技能③第二课堂模块,包括社会实践、各种学科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各种证书考试等。

(二)校企合作。以互利共赢为原则来实施校企合作。该环节分为三个模块:①横向课题是企业向高校引进智力支援,招标来实施的校企共赢的合作模式。②项目研发是高校教师挂职企业和企业研发人员共同致力于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甚至还可以是高校教师将自己的专利转售给企业加快转化速度,项目开发与专业教学实现共通。③现代学徒是利用企业成熟的产品生成线或良好的经营平台以及成长起来的优秀员工帮助高校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一线员工。当然,此举也改善了企业特别是在阶段性急需用工的阶段找到合适的高素质的学习能力较强的临时大学生员工,降低了用工的管理成本和工资成本。根据企业生产的技术标准来修订专业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得到了更新。此模式对学生而言通过企业项目实训,其岗位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得到了培养,学习和创收合一,就业时能更从容自信,由此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双赢和深度合作。

(三)实习平台。高校学生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走向实习岗

位,特别是高职学生实施的是2+1模式,在专业最后一年都是在实习的。如何实施对走向实习岗位学生的监管和指导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显得尤为关键。该环节分为三个模块:①实习生管理,该模块对实习生的基本信息和其所在实习单位的动态表现予以加强监督和管理。②实习生指导,要对学生实习就业过程中的迷惑和不稳定情绪进行心理疏导及专业知识的指导。③推荐就业,对实习成绩进行全程科学评判对成绩优异者推荐合作企业就业并减少企业实习期限直接正式上岗,给学生带来实惠给企业减少培养人才的成本。

(四)创新教学。引进先进的专业仿真教学平台,虚拟仿真专业实验教学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及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建专业仿真的虚拟实验环境,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身临其境的专业学习,达到专业教学目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全国人民的号召,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大学生更具创业和创新的能力。为专业学生的创新进行指导和创业方面物资、信息和法律等诸多方面的援助让学生们创新和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

(五)云桌面。经管类专业众多,每个专业都设计一套独立的实验系统显然浪费人力、财力。让实训系统中主框架共用,在具体应用界面上有所差异即可。让实训系统应用云桌面的形式来降低终端配置要求及适应灵活终端的需要,提高实训系统的使用效率。

结束语:搭建教育云实验教学系统进入各专业一线师生的常态教学还任重道远,而这个过程需要教育云实践中各个角色的主动参与和良性互动。作者从经管类专业实验教学平台研究和设计两个维度围绕创新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一主题,就如何在“云端”架构起专业任课教师、高校学生和企业社会各方资源间的协作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平台经济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影像学诊断;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 R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5-0158-03

【Abstract】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s a kind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 derived from high-energy injury with 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soft tissue injury.I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s not properly treated,it may cause the dysfunction of the knee joint,or cause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knee joint at later period.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progres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we hope it will have some help and guida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Imaging diagnosis; Non-surgical therapy; Surgical treat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Binyang County,Binyang 530405,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6.15.087

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骨折,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处理不当或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创伤性关节炎及膝内外翻畸形等问题。胫骨平台骨折往往伴有软组织挫伤、开放损伤、神经血管损伤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合并症,均对患者康复产生不良影响[1]。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与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笔者从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诊断、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展开如下综述。

1 胫骨平台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临床用于检查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影像学手段较多,其中DR技术手段简单易行,成像速度较快且操作方便,成为首选方法[2]。DR技术可清晰扫查两侧平台面骨折,但对于胫骨平台后部骨折的扫查尚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关节塌陷程度及移位方向也无法予以充分显示,其图像显像可能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存在成像不足的问题,影响临床诊断。临床常需通过螺旋CT多平面扫描重组及三维重建来观察评估平台劈裂塌陷的准确位置,确定塌陷范围及程度,获取具体、全面、逼真、立体的胫骨平台图像,并对骨结构空间位置变化、移位方向、骨面骨折线走行予以全面显示[3]。与DR检查相比,螺旋CT在诊断骨折分型方面优势更突出。MRI可基于异常信号将骨折部位准确显示出来,同时也可查到骨挫伤及软骨下线样骨折,并且对韧带组织及半月板损伤情况予以明确显示。因此实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开展MRI检查,以便于更好更全面地诊断及支持治疗方案的选择,并指导术中对膝关节结构的探查处理[4]。总的来看,临床应全面评估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伤情,术前通过X-ray、MRI扫查及CT重建是极为必要的。骨折诊断分型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X线片的Schatzker分型最常用,但对胫骨后髁冠状面骨折并未描述。罗从风等基于CT影像首先提出三柱分型,将后侧冠状位骨折归为后柱骨折,对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指导。现有国内学者认为应将胫骨平台后髁骨折分为后内象限骨折和后外象限骨折,理由是二者之间存在明显不同:(1)二者均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2)骨折形态有差异,后内者多为劈裂骨折,后外者多存在塌陷;(3)手术入路不同;(4)内固定机制不同;(5)对预后影响不同,后内侧骨折对功能影响更大。目前尚无一种诊断分型能全面描述所有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实践发现加用CT检查可提高Schatzker分型的可信度,能更好了解骨折形态特点,使临床工作者能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2 胫骨平台骨折的非手术治疗方案

通常情况下低能量损伤者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案成功率较高,但用于救治高能量损伤病例效果不佳,这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往往造成骨折粉碎,移位明显,且关节面骨折块塌陷、嵌插,在无软组织覆盖的情况下难以实现单纯手法复位或牵引复位,导致骨折复位不佳,关节面存在永久性阶梯错位,关节稳定性丧失,有较大概率诱发创伤性关节炎[5-6]。一般来说,非手术治疗方案分为手法复位、牵引疗法、石膏固定、可控膝关节支具的应用等,其治疗手段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临床归纳了非手术方案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适应证如下:(1)不完全骨折或无移位骨折;(2)合并严重内科疾病;(3)外侧平台骨折轻度移位者;(4)胫骨平台骨折移位但关节稳定性尚可;(5)部分不稳定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高龄患者;(6)伴有脊髓损伤;(7)合并进行性骨质疏松症;(8)部分枪击伤;(9)开放性骨折严重污染者;(10)骨折部位感染[7-8]。

3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

3.1 手术入路

手术入路对患者术后的疗效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慎重选择。传统的胫骨平台手术入路主要有:胫骨前外侧手术入路,膝内侧或前内侧手术入路、膝前正中手术入路和联合入路。选择膝内外侧双侧入路手术切口对于患者的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放置具有一定优势,能对内、外侧骨折分别进行复位固定,但这种入路风险较大,切口间的皮瓣易坏死,且容易出现感染。膝前正中入路切口,能够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患者的胫骨关节面、交叉韧带及半月板都能够较好显露出来,但这种手术入路对皮下软组织的剥离面积较大,术后出现皮下组织液化坏死的概率较高。胫骨前外侧入路是标准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入路,但其存在手术野暴露不充分的缺点,特别是对平台后外髁骨折未能进行良好显露及复位固定。对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显露在传统的手术中主要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采用前外侧入路切口,由前外侧切口对其后外侧骨块进行探查、复位,但该方法并不能直接将后外侧骨块显露出来,治疗效果一般。(2)采用腓骨截骨方法显露后外侧骨折断端,这种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但创伤过大,可能会对邻近血管神经造成损害。近年来,不同学者对胫骨后外侧骨折提出了很多改良入路,例如:褚旭东等专家采用以腓骨小头上方为手术入路,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骨折进行治疗,得到的疗效良好;Johnson等专家采用Tscherne-Johnson手术入路,对患者的Gerdy结节进行截骨外翻手术,显露胫骨后外侧平台,也得到了较好的疗效。另外,还有报道指出,运用后路倒L形手术入路,从胫骨后侧将胫骨平台双髁暴露出来,直接复位骨折并以支撑钢板固定,这种手术入路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小患者的术中失血量。

3.2 切开复位内固定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方案中,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应用较为广泛,其手术目的在于骨折复位、促使膝关节力线的良好恢复,进而确保膝关节功能恢复,其中膝关节功能恢复最为重要[9]。临床除牢固固定骨折以促进愈合外还应对胫骨平台关节面予以解剖复位,允许患者早期开展肢体主动、无痛锻炼,降低骨折并发症情况。目前多采用拉力螺钉、普通解剖钢板、解剖锁定钢板等进行固定。单纯外侧平台骨折,骨折块较小,可用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较大、较粉碎者使用解剖支撑钢板固定较为稳固。明显粉碎骨折、双髁骨折常需双钢板固定或锁定钢板固定。常规钢板内固定方案通常侧重于骨折固定效果,强调固定稳定性,但忽视了骨生物学因素,例如手术切口较大、软组织损伤大、骨折端血供受到严重破坏、暴露范围广等[10-11]。相比于常规坚强内固定治疗原则,微创经皮钢板固定处理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保护骨生物学环境以促进骨折愈合,特别强调对骨折断端血供情况的保护,其基于内固定支架这一概念,通过间接复位技术和肌腱复位效果实施骨折复位,通过特殊设计钢板桥接并固定骨折部位,骨折处血供得到有效保留,骨折愈合更快,感染几率大大降低[12]。早期临床研究表明,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LISS)效果极佳,术后患者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关节稳定性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效果满意[13]。生物力学实验发现,钢板螺钉固定Schatzker Ⅳ型的支撑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螺钉固定(P

3.3 外固定支架固定

外固定支架固定用于不宜行内固定手术及难以使用内固定物固定的情况,如全身情况较差、软组织损伤严重、伴有N动脉损伤和严重粉碎骨折无法固定者,一些常规固定难以获得稳定的骨折,亦需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多数情况下,外固定支架固定为临时性使用,待全身情况好转,局部软组织条件允许可改为使用内固定对骨折进行最终的复位固定。

3.4 胫骨成形术

作为一种应力性骨折,衰竭骨折(insufficiency fracture)同时也是隐性骨折中较为特殊的一种类型,骨质疏松是其病理基础。患者因骨质疏松症影响,骨骼强度下降,抵抗力减弱,单纯日常运动甚至轻微外力撞击都有可能引发衰竭骨折,此类患者一般没有明确外伤史。由于胫骨平台属身体承重区,其本质为松质骨,在扭曲力影响下有较大概率发生衰竭骨折[15]。对于发生胫骨平台衰竭骨折的老年患者而言,其临床治疗方案颇有难度,因为难以实现稳定固定这一早期活动的必备条件。文献[16]报道应用经皮骨水泥增强术治疗胫骨平台衰竭骨折患者,通过手术透视支持将导针经皮置入,取套管经导针缓缓打入胫骨平台面下,将骨水泥注入(不渗透至关节)并夯实近端松质骨,患者术后即可负重,且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未出现并发症,随访观察无复位丢失,说明经皮骨水泥增强术用于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衰竭骨折的治疗效果满意。

胫骨平台单纯压缩性骨折可见于关节面各部位,一般以外侧平台中心区域较为常见。此类骨折多属塌陷型,临床处治时首先取支撑钢板固定,复位塌陷部位后取人工骨、自体骨或者异体骨将下方空腔充填。但是传统复位方法和工具无法完美复位关节面,复位后下方空腔过于狭窄,无法将足量的骨填充物植入以提供支撑[17]。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衍生术式中,球囊扩张胫骨成形术(balloon tibioplasty)是以胫骨成形术为基础的再创造。临床报道了采用可膨胀球囊胫骨成形术复位夯实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成功复位骨折后取羟基磷灰石材料(可注射型)充填空腔,并视具体情况给予钢板支撑,收到了满意效果[18]。就目前治疗现状来看,球囊扩张胫骨成形术用于胫骨平台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满意,优势独特,但由于报道病例总数不多,术后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以评估远期疗效。

3.5 关节镜的应用

由于胫骨平台骨折大多合并半月板、软骨及交叉韧带损伤,复位骨折时还应对此类软组织损伤进行修复。常规开放性手术严重破坏了软组织,创伤较为严重,术后有较大概率发生关节僵硬及感染等并发症。相比于常规开放手术,关节镜支持下胫骨平台骨折复位的软组织损伤修复效果更为确切,其安全性较高,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术者通过关节镜能够对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类型和解剖特点有直观、清晰的了解,同时还可对半月板、关节软骨及交叉韧带损伤情况做出评估,并将关节内碎屑和创伤血肿彻底清除。此外关节镜还可有效支持半月板修补和切除术、交叉韧带重建或修复术,并可评估骨折固定及复位情况。Jouni等报道了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髁间棘撕脱骨折病例的治疗效果,术中先用经皮骨撬拨复位塌陷胫骨平台,并楔入松质骨螺钉加以固定,利用关节镜直视支持行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2~10年随访证实该方案疗效满意[19]。此外亦有国外文献[20]报道应用关节镜辅助支持修补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撕裂病例,术后半月板愈合率超过90%。

胫骨平台骨折影响主要负重关节,临床应重视保护患者关节功能,降低肢体功能障碍发生率及致残率。随着现代骨科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其临床治疗理念持续更新。相信随着诊疗技术的改进和完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方案也将不断优化,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水小龙,翁益民,应晓洲,等.累及后方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研究及治疗策略[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11):1137-1140.

[2]朱月华.SchatzkerⅡ型胫骨平台骨折影像学评价与关节功能相关性分析[J].吉林医学,2010,31(16):2486-2487.

[3]王健,唐晓波,董佩龙,等.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疗效比较[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4):469-472.

[4]王军,赵春鹏,李庭,等.骨折脱位型胫骨平台骨折发生率及内侧和后内侧骨块影像学特点[J].中华创伤杂志,2015,31(5):427-430.

[5]丘均友.手法整复闭合穿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9):30-31.

[6]杨媛媛,谢艳兰,苏荣锦,等.中药烫疗结合推拿手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2,9(8):64-65.

[7]王树彬,李微.胫骨平台骨折45例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231.

[8]刘菊香.间断牵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376-2377.

[9]蔡靖宇,郭涛,吴富章,等.双钢板结合外固定支架间接复位技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22):1921-1922.

[10]张子林,汪大武.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32(5):657-658.

[11]龙力,姚本勇.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使用MRI成像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研究[J].影像技术,2015,27(4):31-32.

[12]黄华军,张国栋,欧阳汉斌,等.基于3D打印技术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数字化设计[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5,35(2):218-222.

[13]汪文章,刘剑,张猛,等.CT扫描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及Schatzker分型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4,26(7):843-844.

[14]冯刚,潘志军,李杭,等.双锁定钢板交叉支撑固定治疗累及后外侧的C3型胫骨平台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4,34(7):695-702.

[15]杜玉喜,刘年喜,牛智慧,等.LISS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修复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最佳植入物选择[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41(35):5669-5673.

[16]刘世平,杨振邦,王涛,等.关节镜下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J].医学综述,2015,21(6):1119-1121.

[17]刘永刚,左立新,裴国献,等.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类数字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虚拟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31):2478-2482.

[18]陈文军.鹿瓜多肽联合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886-4887.

[19] Heikkila J T,Kukkonen J,Aho A J,et al.Bioactive glass granules:a suitable bone substitute material in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depressed 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a prospective,randomized 1 year follow-up study[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 in Medicine,2011,22(4):1073-1080.

平台经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二手车;静态检查;评估;鉴定方法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汽车保有量以每年2500万辆的速度增长,预计至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5 亿辆水平。公安部交管局汽车保有量的相关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9亿辆,其中汽车1.94亿辆,机动车驾驶人3.6亿人,而汽车驾驶人超过3.1亿人。

巨大的汽车保有量也给二手车业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我国二车市场还十分不健全,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线下黑市交易猖獗,影响二手车市场正常交易秩序;(2)二手车行业诚信度不高,二手车的车辆的基本信息不准确,以次充好的现象较为普遍;(3)二手车行业标准缺失,评价体系单一。

1 静态检查方法

汽车技术状况的静态检查包括对汽车的真伪度检查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检查和使用专用工具检查等[1]。

1.1 真伪度检查

(1)观察车辆的外观状况:车身油漆是否为原厂油漆,是否进行过补漆,特别注意车辆顶部下沿处的线条是否结合流畅,钣金面是否存在坑坑洼洼的现象。车门和发动机盖同车身的接合部队口缝是否一致、整齐,间隙是否过大等。(2)观察车辆的装饰状况:内装饰材料是否有异味,表面是否整洁干净。尤其是压条边沿部分要特别仔细检查,经过改装的车辆,有明显的手印或其他工具碾压过后留下的痕迹印。(3)观察车辆发动机的状况:检查发动机零件和线路是否有更换和改动痕迹,检查发动机的启动性,主要检查发动机是否能顺利打火,正常的发动机应该在3次内启动;正常的发动机怠速应该很平稳,发动机的震动很小,发动机的轰鸣声应当平稳且有节奏,不会随着转速升高而产生不和谐的响声;检查发动机排气颜色,冒白烟,冒黑,冒蓝烟都是不正常的[2]。

1.2 外观检查

1.2.1 车辆资料核查。核对车辆的基本信息(如车架号,发动机型号等)是否与行驶证一致;车辆是否有严重违章或者犯罪记录。

1.2.2 事故车辆排查。(1)悬挂检查。汽车出厂前,车身及各个装配件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车辆各部分对称、周正。而人工维修过的车辆,难以到达车辆出厂的装配精度。在轿车前方6m处观察,如果其保险杠与地面不平行,要特别注意悬挂紧固件和附件,则该车有可能进行维修过[3]。(2)车身检查。事故车辆经修复后重新油漆,与原厂油漆存在一定的色差,经重新喷漆后的车辆在近处难以发现,但在6m处看就明显些。距车一定距离绕车走走,注意落在车身上的光线,找出凸起、凹陷或波纹,这些都表明维修过。检查时,在近处细看涂漆件上是否有鼓泡,如果有,表明其下面的铁皮已生锈。(3)车门检查。检查车门是否能在没有声音和摩擦的情况下方便地开关。把车门打开150mm,试着抬起,如果能上下抖动,表明铰链或铰链轴有毛病,应当更换。关上门,看是否与车身匹配严密。如果突出或低于车身壳,说明原调整已经变化,其原因可能是密封条已失效,为了抵御风的噪声对车门进行过调整。(4)渍水车辆检查。将车辆皮垫、地毯等装饰物移除,检查汽车底板上是否有潮湿斑点、霉菌和水迹。还要检查行李厢,对旅行车和仓门式后背车身轿车,要把后座椅折起来看地板上是否有锈蚀和水斑。

2 二手车估值方法

2.1 重置成本法

以资产评估的方法为基础,结合汽车实际使用情况,二手车行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评估方法。目前,二手车主要采用以下四种评估方法[4]:(1)市价法:将待评估车辆与市面上同品牌、同类型的车辆进行类比,来确定待评估车辆的价格。(2)现值法:将被评估的车辆在剩余寿命期内预期收益用适用的折现率折现为评估基准日的现值,并以此确定评估价格的一种方法。(3)清算法:以清算价格为标准,对二手车辆进行的价格评估。(4)重置成本法:重新购置类似新车与待评估车辆折旧后差额。目前,二手车市场主要采用重置成本法来评估车辆的价格,本节着重介绍成本重置法,其计算公式如下[5]:

Qb=Qc-Qd-Qe-Qf

式中:Qb表示评估价格;Qc表示重置价格;Qd表示实体性折价;Qe表示功能性折价;Qf表示经济性折价。

a.实体性折价。实体性折价通俗的称为有形损耗,是指机动车在日常使用中发生的损耗,比如汽车轮胎的磨损、发动机使用损耗、底盘和电器元件的老化等等,新车的实体性折价为百分之零[6]。b.功能性折价。功能性折价通俗的称为无形损耗,是指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导致原有车辆技术落后于现有技术,而导致车辆的折价。比如原来车辆需要2.0排量才能到达200马力,而技术进步后只需要1.6排量便可以到达200马力,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导致整车价格下降,便产生了功能性折价。c.机动车辆的经济性贬值。经济性折价,是指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所造成的车辆贬值。比如:国家的宏观政策的变化(1.6排量以下增值税减半)、央行基准利率的变化(影响车贷还款金额)、市场需求(供需关系变化导致车价的正常波动),外界因素对车辆价值的影响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车辆价值影响还相当大。

2.2 计算实例

某人2010年7月共花费18.5万元购买东风日产天籁一辆,用于家庭自备,并于当月进行登记注册,2016年7月在武汉交易。目前,该车型已停产,替代品为2016款新天籁,车价17.5万,2016款天籁与2010款天籁主要区别在于:增加车身稳定系统ESP,电动座椅,一键无钥匙启动功能,导致车价上升0.5万元,该车技术等级评定为二级车,没有发现重大事故的痕迹,车表面有多处轻微事故痕迹,需要进行修理和补漆,花费0.1万元。维护保养一般,路试情况较好,行驶里程60000公里。

3 结束语

本文初步介绍了二手车鉴别和估值方法,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但二手车的鉴定仅仅依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鉴别者熟悉机动车的基本运行原理、机动车的基本结构、机动车的使用条件等,才能把二手车的鉴别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杨凯.国内二手车市场现状与展望[J].汽车与配件,2014(48):68-72.

[2]罗富娟.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及解决方法探析[J].2014(9):78-79.

[3]肖冬玲.二手车鉴定评估方法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7.

[4]朱长丰.二手车市场价格评估模型分析[J].职教与成教,2006(3):281-282.

平台经济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矿井自动化;自动化平台;监控系统

中图分类号:TD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1-0104-02

1 我国矿井自动化建设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应用于煤矿企业的自动化系统有很多,如计算机应用系统、矿井监测系统、数据监控系统、数据维护系统等。但是大多数系统仍存在维护不便和开发性能差等缺陷,这些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矿产资源的浪费。由于煤矿自动化建设的各系统都存在信息化差异,所以各系统之间的运行信息无法得到及时交流,导致自动化系统运行时出现信息孤岛现象。

自动化平台的信息辅助决策和集中管理无法实现,其自动化矿井就无法完成安全运行,如何解决软件的缺陷使其系统数据相联系是现今技术科研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现阶段的自动化平台主要通过光纤进行网络数据收集,利用煤矿企业内部的系统网络平台(服务器、浏览器、客户机)等多种模式相结合,进行实时数据访问,供工程管理人员绘制、监测、描述各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以满足煤矿安全生产和宏观调控所需的实际要求。

2 矿井自动化平台系统结构

煤矿企业的矿井自动化平台主要应用的技术有: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过局域网和光纤传输系统,将井下开采工程进展和施工信息传输至地面的控制中心,由工程管理人员对施工设备进行远程操作。挖掘数据、施工设备信息、工程信息、监测信息等各类信息,都在控制中心的监测浏览器中实时显示,网络终端对不同信息进行不同程度运输,当显示数据出现“潜在故障”和工程事故时,控制中心的报警系统会随机发出预警、报警指令,并为管理人员提供合理的决策建议,使施工更加合理、稳定、可靠地运行。矿井自动化平台建设涉及到的工程理论有采矿理论、自动化理论、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

学等。

矿井自动化平台系统结构,由地表控制系统和井下生产监控系统组成。监控系统的组成硬件有:监控主机、PLC、工程人员工作站等;软件有:监控系统各职能软件、组态软件、监控软件、数据显示软件、数据分析应用软件等。控制系统的组成硬件有:数据中心(又称实时数据库)、OPC服务器、管理系统、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等;软件有:OPC设计软件、数据显示软件、组态软件、数据分析应用软件等。

OPC服务器是控制中心的核心数据中心,其主要功能有两个:(1)借助OPC技术实现服务器的子系统连接,并对各子系统的工作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完成控制中心对信息数据的管理工作,实时保护工程数据的安全性、稳定性、时效性;(2)各系统网络信息的融合,通过ⅡS来响应外部数据和请求。

3 矿井自动化平台的数据库技术

实时数据库是矿井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软件,是实时数据管理与共享的主要部件。需要具备以下功能:(1)集成现场总线和各控制系统的设备,使数据库提供具有统一性、时效性,为数据管理系统提供一个可靠的数据管理平台;(2)完成施工数据的采集、压缩、存储和管理;(3)信息数据的订阅和查询等功能。

3.1 数据库模型

OPC服务器有三层软件结构:管理层、应用层、接口层,它建立在Windows的应用程序和现场过程控制中心之间的桥梁。工程设备的实时数据信息,通过不同软件编写专用接口函数。OPC服务器是一个嵌入式设备驱动程序,使自动化系统平台具有时效性、开放性、连接性、稳定性。

3.2 RTDB的核心结构设计

实时数据库的核心功能是实现子系统和控制中心的数据连接,为控制中心提供实时决策数据,并对其进行数据分析。RTDB数据结构具有极强的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负责矿井自动化平台控制中心的多个处理系统,如:事故处理系统、设备维修处理系统、工程任务发配系统、故障抢修系统、故障维修系统等,可通过安全、灵活的管道连接模式,将点编辑中心、控制台、官道连接服务台、组态工具管理中心等子系统和扩展应用与健壮的运行核心分离。使系统的运行更具可靠性和灵活性。

3.3 OPC数据服务器

OPC服务器是信息自动化平台系统中典型的现场数据源程序,它可以通过OPC端口对各个系统设备的实施数据进行收集,OPC服务端口是由数据储存区、浏览器界面、硬件驱动程序、服务器接口等部分组成的,使系统各部分功能互相协作且有相对独立。

4 矿井自动化管理平台

矿井自动化管理平台应用OPC软件对其系统接口进行规范性设计,使管理平台具有Web浏览功能,通过浏览器显示信息的实时数据、动态图形、启停故障统计、趋势曲线等,实现管理平台对工程信息数据的分级管理。管理人员通过数据报表、故障记录、安全登记等措施保证矿井自动化管理平台的正常运行。矿井自动化管理平台针对煤矿施工特点环境还具备增值管理,矿井自动化系统管理平台结构的具体功能如下:

4.1 施工环境安全性评价

管理平台的区域评价可以通过不同施工环境,建立环境安全评估模型,根据施工环境参数,对其施工危险性进行测评,得出的测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4.2 位置定位功能

为防止施工人员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危险,管理平台对每个入井工人进行实时跟踪监测和定位,随时掌握工人的井下活动和位置,一旦发生事故,管理人员可以立刻从监视器中显示位置,确定事故现场的详细情况,并根据具体工人数量(被困人数、遇难人数)和遇难环境制定合理的抢修方案。

4.3 在线设备管理功能

矿井自动化平台的设备一般采用在线管理模式,结合设备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管理系统等反映出的数据信息,宏观调控各施工装置,也可单独使用。

4.4 应急预案管理管理

通常情况下,矿井自动化平台系统都会建立一个针对各种故障的预案库,并定期对其进行完善和修改。施工过程中出现故障或自动化控制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发出各种提示、预警、报警信号,应急预案管理平台会自动生成故障处理预案,为现场调度指挥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的、合理的抢修建议。

5 结语

我国矿井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发展迅速,目前大多数煤矿企业都相继成立了独立的自动化信息平台。本文通过研究矿井自动化平台的设计发现,监控中心要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集成,就建立实时数据库,为控制中心提供信息数据支持,以实现矿井的自动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长森.矿井自动化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煤炭工

程,2009,34(13):124-135.

[2] 李升金.基于工作流的高职院校办公自动化平台的设

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4):124-126.

[3] 钱彬.全矿井综合自动化平台设计[A].2011年全国电

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22

(23):134-157.

[4] 丁国明,徐敏.全矿井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的实现

[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5,24(45):113-124.

[5] 孙国辉,郭武爱,曹爱玲.基于GEPON的全矿井自

动化系统设计分析[J].煤炭机电自动化实用技术,

2012,(3):154-157.

[6] 丁国明,徐敏.全矿井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