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留守儿童;爱满天下;生活即教育;鼓励创编
教育是一个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基础,也是每个人成长发展的基础,对落后地区教育发展更是如此。我们的先行者“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教育奔走呼号,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的乡村教育事业,他所追求的教育公平至今对我们仍具有很好的启迪,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吸收借鉴。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城镇化建设加速,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都涌向了城镇。很多农民工将自己的孩子留在了家乡,留守儿童也就应运而生。而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时刻,家庭成员的缺失,正常家庭的交往以及学校面对该问题处理的不重视,使得我们留守儿童其在学习、心理等方面产生以下问题:
一、学习成绩不理想
这些孩子没有学习动力,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不能及时并且积极的完成学校和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其次,这些留守儿童长时间没有家长的关心与关爱,以至于孩子们会出现莫名的焦虑,丧失安全感,课上也不能高度集中的学习,从而学习成绩不理想。
二、 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
留守儿童经常体验到孤独、郁闷、失望等消极的情绪,甚者会过早的对异性产生向往,寻找一种所谓的“心灵依靠”从而发生“早恋”的现象,所以在人际关系方面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
这一系列问题陶行知先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首先我们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利用艺术的感性文化,课堂的轻松氛围,在心理上给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倾注最无私的爱,用音乐、用艺术去感动;在学业上本着“生活即教育”思想,利用家乡的民俗文化融入课堂,让学生自主积极的参与课堂,逐渐消除厌学的情绪,从而能培养音乐的审美与创造精神。
(一) 爱满天下
1.教师要有适时变换角色的能力――善于变成一个小孩子
作为老师,我们要学会变换自己的角色,如果我们也学会把自己变成一个小孩,加入到孩子的队伍中去,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天地,发现、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就会有很大的收获:师生可以成为朋友,学校可以成为孩子们真正的乐园。
2.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滋润留守学生的心灵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首当其冲就是要有爱心,工作的时候要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回应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件事情,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从正能量角度去引导学生,要适时的夸奖学生,吉利的去避免体罚与恶语批评,因为一名老师不经意的夸赞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勇气和动力。所谓身教重于言教,因此,爱心教育在留守儿童的问题上是不可忽视的。
(二)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1.取乡土生活之水,活音乐课堂之鱼
时值早春,在学完第二单元《美丽的山谷》后,教学内容涵盖两首学唱歌曲《我们来到美丽的山谷》、《森林中的回声》,课前准备时抛开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这个季节你们最想做些什么?学生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春游”,于是,每一位学生都自觉的陷入讨论,讨论的话题自然是位于本校最近的旅游景点“天泉湖,铁山寺”,学生们对天泉湖的踏春之旅提出构想,在湖边垂钓,可以去泛舟等等,还有学生提出要去登山,到铁山寺顶上野炊,自己带着食材,在山中拾柴,在山中大声的歌唱吆喝,聆听回声等等,而这一系列的畅想都构建于我们不远之处的风景区,学生从乐于讨论的氛围里去学唱歌,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相关知识表现在音乐创编环节中。
2.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编
人往往都是感性的,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去创设与教学相关的情景,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例如,歌曲《大海啊故乡》教学中,课前在教室播放海浪的声音,海水拍打礁石的声音和海鸥的声音,营造一种海边的氛围,在欣赏音乐时在大屏幕中不断播放大海的录象,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再例如,八年级课程《青春舞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启示学生利用沙锤,三角铁,木鱼,铃鼓。双响筒自由的编排新疆维吾尔族的音乐风格,打击风格,用属于特有的一种打击节拍去演绎,让女生们载歌载舞,从而感受这个歌曲的审美。
3.捕捉生活中的音乐元素,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
关键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区别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8--02
音乐教育研究是以音乐教育实践和理论为对象,解释音乐教育现象的。本质以及规律的一种活动。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解释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在音乐教育研究领域中,运用严密的研究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对音乐教育学科建设和学术规范起着重要作用。传统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多是音乐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或教学研究中不断总结、提炼得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等因素,当代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处于不断结合和转化的新动态,20世纪90年代以后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较之以前有了更大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论文的分析,将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方法归纳如下:
1.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2.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音乐教育中,使用分析、批判、思辨的方法,从哲学的角度去探索音乐教育的本源,评价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音乐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中的意义和作用等,都属与这种研究方法。
3.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它既可作其他研究方法的初步工作,也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研究方法来使用。音乐教育研究的文献法,通常以搜集研究音乐教育史料为重点。例如,研究分析著名音乐教育家思想与实践、有关教育制度的变迁、音乐教材的沿革变化等等。
4.分析研究法。分析研究法是把研究对象整体分解,对各个部分自身特有情况进行区分,总结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研究方法,要防止孤立、片面看问题的局限性。音乐教育中的分析研究法常用于对音乐作品、音乐教材以及学生的音乐学习状态进行历史的、现状的、社会的、背景的分析。
5.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分为个人研究、团体研究和问题调查研究三种。在音乐教育研究方面,研究目标常集中于某个音乐教育家及其思想。例如,美学思想研究,陶行知音乐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对巴赫家族音乐成就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影响的分析等。
6.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对某种教育现象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情况下,所发生的不同表现而进行的比较研究,目的是发现音乐教育规律及其特点。这种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既可以对教育现象的特征进行同类比较,有可以对性质相反的教育现象进行异类比较;既可以对同一教育现象的历史纵向比较,也可以对并存的教育现象进行横向比较。
7.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音乐教育与研究过程中,常通过谈话、问卷、开调查会、分析书面材料等手段了解某一实际情况,概括现状与规律。如宋蓓《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现状分析》和裴芳《中小学生音乐心理发展研究》中,采用调查研究方法获得资料。
8.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音乐教育实证研究所得的数据,需要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处理,取得各种所需数值。如平均值,相关值等,其结果可以用于验证、推算、预测。
9.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这是教育科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研究方法,并且得到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如陈鹤琴先生对家庭音乐教育的成长跟踪研究。
10.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主动变革性、控制性和因果性。这项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引入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具有很强的客观性。音乐教育研究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弄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某种现象,需要“假设―验证”的过程。例如,研究器乐教学与中小学生识谱能力发展的因果关系,则需要在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控制额外变量,得到可靠的数据。由于音乐艺术的特殊性,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在音乐教育总实行实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
11.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12.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以上12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归纳为――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两类。
二、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是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它是以理论、逻辑思维、大量的历史事实作为分析的基础,从事物的矛盾出发进行描述。是人们内心思想的一个感性的表达。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通过调查法、相关分析法和实验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揭示,从而揭示问题与现象关系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需要搜集所研究的资料,并解决所要研究的问题。但由于前者是对事物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后者是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使得两者使用的研究方法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所运用的哲学体系不同。作为定性研究方法,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有着紧密的关系。研究者赋予研究对象主观色彩。成为研究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对象是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研究的是一个整体过程。而定量研究方法,其对象是客观的、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某种客观存在的事物。研究对象可以分解成很多个部分,通过这些组成部分从而得到一个整体的认识。
其次,对人本身的认识上有所差异。定性研究强调人的个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而定量研究认为的是多有人都是相似的,强调的是用数据来说话。
第三,研究的角度和要求不同。定量研究致力于拓展广度,目的在于发现人类行为的一般规律,并对各种环境中的事物作出带有普遍性的解释。强调客观实在,用事实来说话。而定性研究则试图发掘思想的深度,定性研究则试图对特定情况或事物作特别的解释,对潜在的理由和动机求得一个定性的理解,强调的是主观意向用感性来说话。
最后,由于方法论上的不同取向,导致两者实际应用中的差别。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研究者的角色不同。定量研究者力求客观,脱离资料分析。定性研究者则依赖于资料分析。对定性研究者而言,没有研究者的积极参与,资料就不存在。
2.研究设计不同。定量研究中的设计研究者在研究之前就有了明确。而定性研究,在研究者研究的过程中是可以不断补充和加以修改的。
3.研究的环境不同。定量研究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进可能的控制着“量”和“数”。而定性研究是存在于一个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了解事物在最常态最自然的发展变化。没有数量的限制。
4.测量的工具不同。定量研究中,测量的工具是具体的实物。而定性研究研究者就是工具,没有任何人可以代替。
三、对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从对近十年国内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综述,我们可以知道目前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基本包括哪些,以及大致可以看出多数的论文研究都是采用的定性研究,前人也认识到任何学科和领域的研究想要获得实质性的进展,研究方法都是必要的前提,随着音乐教育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重视学科间的交叉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重视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等各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将会成为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认识到选择哪种研究方法要从实际研究的对象出发,只选择一种研究方法是不够的,有时进行一项研究需要同时或先后使用几种研究方法。但是由于,目前关于音乐教育学科研究方法应用现状的专门研究还不多见,研究方法使用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也没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者重视对研究方法基本学术素养的训练还有待提高。当然,前人有好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我们应该值得借鉴和应用,肯定他们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没有任何的东西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的学术研究都应该是不断的发展,不断实践,不断认识,不断创新,实现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关,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也当发现它的不足。以此,就多元化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做了以下思考:
1.不难看出很多文章对研究方法仅仅是用一种描述法在对它解释,表达。并没有实质性的说明如何的实际运用和借鉴,只有抛出问题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认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是今后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研究方法要加强多元化。
2.在对当今我国音乐教育研究方法的综述中,定量研究是我们急需要加强的一种研究方法,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研究方法发展的一个趋势,论文资料分析资料发现,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的文章仅仅2篇,除此之外大部分都是采用的理论思辨性的定性类文章。由此可见,要使我国的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化发展,加强定量研究是十分迫切的。
3.文章分析说明,随着音乐教育研究的逐步深入,有关音乐教育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也不够高,因此至今音乐教育研究方法还不能说取得了完整,系统的结果,所以,广泛吸收国内外,各学科之间有效的研究方法也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