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诚信教育讲座

诚信教育讲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诚信教育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诚信教育讲座

诚信教育讲座范文第1篇

各位留所服刑人员: 你们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开展税法进监所暨“诚信做人、依法纳税”警示教育活动,目的是想让每一位服刑人犯都能够了解“诚信做人、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诚信纳税与国家和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诚信纳税是履行公民法定义务,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的具体体现,将来有一天你们都会再重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当中,要做好一个守法的公民,“诚信做人、依法纳税”也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给在座简单介绍一下地税的情况:主要负责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印花税等十一个税种的征集任务。同时还承担了社会保险费、教育费附加、教育地方附加费、文化事业建设费、旅游事业发展费、副食品生产发展基金、市场物价调节基金、防洪保安资金、粮食风险基金、人民教育基金、蚕桑事业改进费、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十二个基金的征集任务。去年我局根据市局征管改革整合工作的统一部署,围绕系统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依法治税为核心、以从严治队为根本,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坚持“科技加管理”的理念,实现了“征、管、查”即集中征收、重点稽查、贴近式服务三分离。通过对职能间的资源、效能、布局有效匹配,实现了分局组织功能的整体提升。

纳税人应当按照法定申报期限主动到办税服务厅申报征收窗口申报缴纳税款;由纳税人申请,经主办税务机关批准,纳税人可采用电子申报、邮寄申报等方式进行纳税申报;纳税人也可以自愿委托税务机构进行纳税申报。社会主义税收是共和国的血脉,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为大力发展区域经济,我局深化税收职能建设,发挥以查促管作用,XX年,突出了依法治税在整个税收征管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共协助组织各项收入达 亿元,保证了区级组织收入的稳步增长。同时强化依法治税的力度:一是坚持以打击偷税违法犯罪活动、强化个人所得税征管和治理普通发票专项斗争为重点,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全年共开展各类专项检查 次,查处各类税务案件 户,查补收入 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全年税务案件偷税移送率为100%;偷税案件处罚面为100%,案件审理准确率为100%。二是结合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专项斗争,开展了发票专项检查,查处了 等案件五十三件,抓获贩卖假发票犯罪嫌疑人 等六人,其中二人被司法机关依法判刑、四人被劳动教养。三是认真抓好大案要案查处。采取“关联审理”、“延伸审理”等方法,加大对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全年查处了 等大要案,其中 案件经移送司法机关,被区法院依法判处拘役六个月,罚款六万元;同时由此案引起的行政诉讼也被区法院予以驳回,有利的打击的涉税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各位留所服刑人员们:税收事业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心,每个公民都应当运用法律、道德规范来引导和约束自己的涉税行为,自觉增强诚信纳税的道德规范。偷税、骗税看似得利,实则给自己埋下祸根:弄虚作假、纸报不住火,总有一天会出事,到时候悔之晚矣!我想在座各位出去后,都不想再进来,所以在这里,我衷心的希望大家出去后都能洗心革面,做一个懂法守法、诚信纳税的好公民!

诚信教育讲座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研诚信教育;内涵;途径;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009-03

科研诚信教育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掌握科研诚信教育是抓好科研诚信建设的中心环节。我国目前科研诚信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科研诚信建设应从诚信教育抓起。揭示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选择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深刻认识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搞好科研诚信教育的前提。

一、科研诚信教育的内涵

科研即科学研究的简称。科学和研究是两个事物,科学,从知识的角度来说,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而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则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研究,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是从现象到本质及规律的探索过程。而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则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不能弄虚作假。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真实可信,没有假冒、没有篡改、没有伪造、没有剽窃。“科研诚信主要指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弘扬以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为核心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科研诚信,是科学研究的高尚道德,是在科学研究中践履诚实守信规范的品行。科研诚信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有关科研诚信理论和规范,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的过程。

教育者是科研诚信教育的主动方面,不仅指人,也指教育机构。教师、专家、导师、科研管理工作者都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管理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机构也是科研诚信教育者。科研诚信规范,是国家科技、教育等职能部门权威的规范科研行为的准则和法规,也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制定的约束诚信的具体科研规章。教育手段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一切在教育过程中发生作用的技术、技巧、语言文字等都可作为科研诚信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是教育理论的运用。一是教育概念的方法。通过科研诚信、诚信意识、诚信规范、诚信素质、诚信习惯、诚信行为等概念的教学和认知,在概念上明确科研诚信的内涵。二是教育命题的方法。科研诚信的命题,是对科研诚信现象的抽象,是以判断的形式表达的科研诚信经验事实,通过提出科研诚信的命题,为学习和讨论定调,深入展开。三是教育系统的方法。科研诚信也是一个系统,涉及许昌因素,通过系统分析、辩证分析,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内化为对象的理性具体。受教育者科研诚信品质,包括诚信观念、诚信行为、诚信习惯。认知、内化、形成和发展科研诚信品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接受教育、内心体验、践行习惯、慎独自律的过程。

二、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

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技术路线,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外在方法,是科研诚信教育从规划到考核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的总和。概括起来有以下十个环节。

一是规划环节。学校要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日常教育规划,作为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教育的必修内容和科技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着力提高青年学生和科技人员的科学道德素养,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意识,健全人格。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的规划建设,设置课程,选编教材,规划教育内容,完善教育手段,用规划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研究人才的培养。规划应包括科研诚信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环节、教育环境、考核形式、师资队伍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诚信教育活动。科研诚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法制教育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要突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养成教育。

二是讲授环节。科研诚信教育可作为一门课程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有专人组织教学,聘请教师讲课,开设讲座,邀请有关专家讲演,建立教学制度,实现科研诚信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通过讲课、讲演、讲座,口头进行诚信教育。通过介绍科学家科研诚信典范事例,启发学生的诚信意识。通过批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和危害性,提高学生对科研诚信问题的认识。

三是讨论环节。讨论是学生接受科研诚信教育的重要环节,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讨论的内容可以是诚信理解问题、诚信热点问题、诚信疑难问题。讨论的形式可以课堂全体讨论、分组讨论。提高讨论的质量很重要,组织者要提出讨论的主题,指出讨论的重点,提示讨论的思路,提出讨论的注意事项,防止讨论放任自流,要实现科研诚信讨论的有序化。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提高对科研诚信的认识,解决疑难问题。

四是实验环节。实验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情景环节。实验就是在思维中设想一种现实的科研诚信问题的情景,假设一定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学术环境,会引起科研人员产生什么样的动机和诚信行为。实验环节,实际上是科研诚信的预期教育、预防教育、预测教育。通过这种途径,让对象在意识中首先打了预防针,有了防卫能力,可以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诱惑,避免犯错误。

五是实习环节。实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诚信案例实际研判和分析,进行案例警示教育,还可创新多种实习活动模式,引导科技人员严格自律并加强科学道德修养。实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实践教育。通过实习途径,让对象在实际案情的自我研判、分析和教育中,提高认识、锻炼能力、发展潜能,提高科研诚信的荣誉感和自觉性。

六是交流环节。交流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由传播环节。交流的形式可以是小组座谈、个别谈话,不拘一格,畅所欲言。交流式进行诚信教育,可以优势互补、集思广益、相互促进。科研诚信教育也可以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开展与国际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科研诚信教育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科研行为规范和科研诚信规范的研究制定,共同遏制国际科技合作中的各种不端行为。

七是练习环节。练习是科研诚信教育的养成环节。设计诚信作业和答卷,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检查,给予评价和指导。练习环节是科研诚信的养成教育,能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经过思考、琢磨,逐步形成诚信意识,强化诚信观念,发展诚信品行。

八是读书指导环节。读书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自学环节。布置阅读诚信教科书和有关科研诚信法规文件,让学生自学,并提出读书指导意见。通过这一环节,促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诚信知识,增强诚信意识,恪守诚信规范;发扬学术民主,倡导公正透明;鼓励自由探索,激发创造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九是互动环节。互动是科研诚信教育的角色互换环节。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互换角色,相互体验对方的教育心理要求。学生从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受教育者应该如何接受教育才能适应教育,从而改进接受方式;教师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去体验教育者如何进行教育才被自己接受,从而改进教育方式。互换环节是科研诚信的体验教育。双方互相体验诚信观念、诚信行为和诚信习惯,使科研诚信教育教学相长。导师和科研项目负责人等,要充分发挥在科研诚信方面的言传身教作用,争做治学典范和明德楷模。

十是考核环节。考核是科研诚信教育的检测环节。考核方式可以是课堂试题、课外论文、调查报告。考核环节是科研诚信的效应教育。这一环节有着双重作用,既是科研诚信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又是科研诚信行为的拷问。

通过上述途径,培养学生“事业为重、奉献为荣的价值取向,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工作精神,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不畏艰难、争创一流的学术追求”,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

科研诚信教育涉及道德、制度和法律。因为“科研诚信问题包含个人道德、制度和法律三个层面”,科研诚信教育要在这三个层面着力,才能取得良效。科研诚信教育的意义,是科研诚信教育在科技和教育事业上的地位和作用,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科研诚信教育,是科技创新的前阶,也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应该遵守的做人的基本准则”。科研诚信教育,能促使高校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科技活动中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弘扬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遵循科学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能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合格的高质量的人才。

科研诚信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技竞争不断加剧的需要,为保障我国科技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道德保障。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日益密切,科研诚信问题愈益引起各国高度重视。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持真理、开拓创新、诚实劳动、爱国奉献,为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制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教育不够,加上个人自律不严等因素的影响,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科研诚信教育,对于防止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学风的滋长,避免滥用学术权力等学术失范现象的发生,遏制伪造、篡改、抄袭、剽窃等科研不端行为的蔓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应借鉴国外经验,进行科研诚信理论和科研诚信教育的研究和教学,制定并逐步完善科研规范,加强科研管理部门、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合作,共同推进我国科研诚信基础教育上质量上水平。

参考文献:

[1]科学技术部、教育部等十部委.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BD/OL].[2009-8-26].

.

[2]赵晓珂,等.高校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途径研究[J].石油教育,2012,(4):52.

[3]马佰莲,等.近十年国内科研诚信研究述评[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27(6):53.

[4]刘同辉.论诚信教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教育版),2002,31(10):46.

作者简介:肖雪珍(1972-),女,湖南安化人,法学硕士,讲师,发表学术论文15篇,主要从事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诚信教育讲座范文第3篇

通过对引起各种学术失信的复杂原因的深入分析,根据不同分类标准形成了多种学术失信因素。最典型的主要有两种分类:一是从研究生个体角度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包括研究生自身的认知因素、心理因素和行为因素等,外部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教育因素等;二是从研究生教育监管责任角度分为导师原因、个人原因和管理原因。导师原因中以导师治学不严谨及导师学术失范行为的负面影响为主,个人原因中以研究生学术道德素养不高和不尊重学术为主,管理原因中以学术奖惩制度不健全为主。第一种分类的内部原因和第二种分类的个人原因,均属于研究生自身原因。如果针对研究生学术失信的自身原因开展学术诚信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年12月至2011年3月,“研究生教育的学风与学术诚信保障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组从全国抽取24所高校,对5450名研究生通过问卷形式调查了我国研究生群体的学风和学术道德状况,以及各高校开展学术道德教育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a)研究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有意识地违反学术规范的行为比较严重,46.9%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将他人论文拼凑或改造成自己的论文,43.8%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引用他人研究成果而未加标注,34.2%的研究生经常或有时伪造、篡改实验数据;b)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较低,仅39.5%的研究生对学术研究感兴趣;学习目的不单纯,43.7%的研究生为了毕业后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而读研;学习精力投入不足,38.7%的研究生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少于4h;c)学术诚信教育力度不够,仅20%的高校经常开展诚信教育,26.4%的高校很少开展诚信教育,5%的高校从未开展诚信教育。基于该课题组的调查结果,笔者从引发研究生学术失信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出发,将学术失信原因归纳为四类:无知、无畏、无德、无才)。这四类原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催生出各种学术失信行为。

二、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的缺失

2009年3月,《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提出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作为必修内容纳入研究生教育教学。2010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中要求,在学位申请者的整个培养过程中,都要安排必修环节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训练[7]。由此,笔者调查了全国39所“985高校”开设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课程的情况。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取数据:一是访问39所“985高校”研究生院网站,查看研究生课程设置、文件、通知等信息;二是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各高校的研究生课程表,从课程表中查找学术诚信教育课程信息。 39所“985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a)各高校都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为博士研究生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b)各高校遵从中国科协和教育部的倡议和规定,积极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系列报告》;c)大部分高校在新生入学教育或开学第一课的讲座中,发放中国科协制作的《科学道德规范手册》或学校编制的《学术诚信读本》;d)除以上课程和讲座外,在39所高校中有10所高校开设了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必修课程,必修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写作指导和研究方法等。可以看出,当前的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学术道德教育和学术规范教育。学术道德教育主要针对学术失信中的“无德”教育,学术规范教育主要针对学术失信中的“无知”教育,而这两方面的教育内容对于“无畏、无才”教育涉及甚少,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存在严重偏颇和缺失。

三、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

学术诚信教育过程应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应针对“四无”学术失信原因,学术诚信教育方式应融入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学术诚信教育效果应做到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相结合。为此,提出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过程中应遵循的以下三项原则。

(一)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原则

以学术失信行为是否发生为界,可将学术诚信教育分为预防性教育和惩罚性教育。预防性教育帮助研究生践行“不做”、“不能做”、“不敢做”的学术诚信,最大程度预防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无知、无德、无才”教育大多属于这一类。惩罚性教育让研究生了解学术法规、处罚机制、处罚措施、应承担的后果等内容,比如“无畏”教育,重点解决“不敢再做”的问题,防止学术失信行为再次发生,同时对其他研究生起到警示作用。在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上,以预防性教育内容为主,以惩罚性教育内容为辅,实现诚信教育内容中的教育与惩罚相结合,可针对不同失信原因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和途径,提升诚信教育的效率。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原则

显性教育适合将脉络清晰、要求明确的学术诚信内容传授给研究生,如文献引用规范、署名规范、奖惩条例等,适用于构建“无知、无才”教育内容。隐性教育可将内容灵活、富有寓意、情感共鸣、触动心灵的学术诚信内容传授给学生,如典型学术失信案例、学术道德、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教育、良好的学术习惯培养等,适用于构建“无德、无畏”教育内容。对于“无知、无才”的教育,显性教育的效果优于隐性教育,对于“无德、无畏”的教育,隐性教育的效果优于显性教育。将二者结合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可以丰富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

(三)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相结合原则

学术守信重在自律,如果研究生主动学习学术规范和学术法规,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伦理,积极提高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概率就会大大降低。针对“四无”学术失信原因中的主观因素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自律教育,培养研究生学术诚信意识,可让研究生主动杜绝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针对“四无”学术失信原因中的客观因素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提供丰富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学术法规等内容,为研究生自律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并增强他律作用,引导和强制研究生学术守信。遵循自律教育与他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可实现主动认知和被动接受的多重教育效果。

四、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过程

为了取得较好的学术诚信教育效果,学术诚信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针对每种学术失信原因均应设计合理的教育内容,并结合不同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的展现形式。因此,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主要围绕“四无”学术原因和“三项构建原则”进行构建。

(一)构建教育内容分类体系

根据“四无”学术失信原因可将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相应分为四大类:“无知”教育、“无畏”教育、“无德”教育和“无才”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分类体系。“无知”教育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能辨别正确或错误的学术行为,知道应该怎么做,不会因不了解学术规范而导致学术失信,具体分为学术规范文件、引用标准和学术规范图书三个子类。“无畏”教育帮助研究生了解学术规范和学术法规中的“禁止、惩罚、不良后果”等内容,使其“不敢”违反学术诚信,具体分为知识产权法、处罚条例和不良后果三个子类。“无德”教育帮助研究生树立学术伦理和学术道德理念,使其从内心出发“不想”违背学术道德,分为学术道德文件、学术道德图书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子类。“无才”教育帮助研究生掌握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使其“无需”窃取他人学术成果,努力独立完成相关研究,分为研究方法、科学精神和论文写作指导三个子类。学术诚信教育内容分类体系共包含了12个子类,从体系结构上弥补了当前比较欠缺的“无畏、无才”教育。子类的数量和内容并不限于图1的框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删和筛选,以满足相应大类的学术诚信教育要求,尽可能减少教育内容上存在的漏洞。

(二)构建子类内容

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资料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规定,二是论文写作规范和引用标准,三是教材、图书和音视频资料,四是典型案例。笔者在大类和子类的规划框架基础上,搜集整理大量教育资源,按其内容相关性进行筛选,分门别类放在相应子类下,形成学术诚信教育内容简表,仅为方便阐述构建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的思路和方法提供参考,其中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三)检验教育内容相关性

内容体系中的教育内容是否满足相应分类的多样化教育要求,可以使用“构建原则”对相关性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对子类的内容进行调整。在表4中,比如子类“学术规范文件”,更多趋向于预防性教育而不是惩罚性教育,适合于正式场合开展显性教育,利用制度约束力加强他律作用,所以该子分类与“教育、显性、他律”三个属性更相关,使用符号“√”在相应位置标识。按照这种方式,将其他子类与六种属性一一对照,形成最终检验结果。总体上四类教育内容在“构建原则”的六个属性中分布相对平衡,遵循了“教育与惩罚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三项原则。但是,如果仔细推敲某些子类内容,还会发现一些小问题。例如“无知”教育内容,没有与“隐性”相吻合的属性,在内容建设上还应增加适合“隐性教育”的内容,如学术规范失信的案例、导师在指导论文写作时强调学术规范等。

五、结论及建议

诚信教育讲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

一、影响当今营销人员诚信的三大要素

1.社会风气的影响。近年来,商业信用关系混乱,欺诈赖账,偷税漏税,盗版侵权等屡见不鲜,社会公信力严重下降。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直接影响了一部分营销人员的诚信天平,助长了一些营销人员丧失诚信行为的发生,对于营销欺诈、丧失信用等行为感到“理所当然”,同时部分营销人员的欺诈行为又引发了社会诚信危机,降低了社会群体队营销从业人员的信任。

2.利益的驱动。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追求经济利益本亦无可厚非,但应通过正当的手段或渠道,不能为满足单位或个人的私利而损害他人或整个社会的利益。有些企业营销主管为了片面追求销售业绩,为了实现本部门业绩的最大化,不惜牺牲公众利益,暗示或授意营销人员欺骗造假,而许多营销人员为了拿到丰厚的销售提成,或屈从于单位销售主管的压力,将职业诚信置于脑后。甚至有些地方政府也对这样的行为争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也是导致目前营销从业人员丧失诚信的主要原因之一。

3.营销人员诚信意识淡薄。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营销人员缺乏诚信意识,对营销诚信知之甚少,这与我国营销人员诚信教育比较落后不无关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遵循的营销从业人员诚信教育规范,只有一些零散的诚信教育内容存在于营销法规中。高校营销人员诚信教育滞后是造成我国营销人员诚信意识淡薄的又一主要原因,只注重业绩、忽视诚信道德素质培养的营销培训体制亟待改革。

二、当代营销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诚信素质分析

1.坚持爱岗敬业。这是营销人员诚信从业的首要前提。它要求营销人员充分认识本职工作在整个企业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履行营销岗位职责,正确处理责权利三者关系;杜绝商业欺诈和商业犯罪行为的发生。

2.坚持诚信守道。诚信要求营销人员在工作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道要求营销人员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应具备一丝不苟的责任感。因此,建立健全营销人员的诚信体制,培养营销人员的诚信品德是事关营销队伍建设和市场经济能否健康有序发展的重大问题。

3.坚持营销原则。工作中,营销人员有时需要牺牲局部与个人利益以维护国家利益,有时需要维护法律、法规的尊严而去得罪客户。只有坚持原则,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

4.坚持公平公正。公正的本质体现为合理性,对一些营销业务的处理必须坚持公正合理的原则,这不仅是诚信规范的要求,也是营销人员个人品德的体现。

三、加强高校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的措施

1.家庭、学校、社会诚信教育相结合。改变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需要学校诚信教育与家庭诚信教育、社会诚信教育保持一致,相互衔接。因此在对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必须强调:家庭是诚信教育的“第一学校”。学校是大学生接受系统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从社会获取的信息量常常超过从学校教育工作者方面获取的信息量,更是其家庭无法比拟的,这就要求社会在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影响力。

2.诚信理论教育与诚信实践教育相结合。

(1)充分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必要理论。既要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高度讲透诚信品质的必要性,又要指出在社会营销信用水平普遍不高,信用制度建设不健全的情况下,加强营销专业大学生自身诚信品质修养的紧迫性。同时,理论教育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两课主渠道中的所有形式都是十分有益的,在营销专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理论问题上,首先应回答诚信作为道德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其内涵的变革,它的价值与地位并非是今天才被人们所发现与重视,作为一种社会的需要,不是市场经济的特别需要。

诚信教育讲座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诚信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诚信,简言之就是“诚实守信”,她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价值的核心,是炎黄子孙道德伦理的瑰宝。然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诚信缺失却成为当今社会道德发展上民众的共识,诚信作为社会问题被凸现出来,由此带来的规范失序和道德真空已经侵蚀到了校园。因此,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高职学生的诚信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加之,高职大学生具有可塑性、集中性强等特点,便于开展教育、取得效果显著,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些探索。

一、高职学校诚信教育现状

1.教育管理部门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导。在新历史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强调重视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打造和谐人文校园,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的培养。但如何把诚信教育作为重点,如何实施,既没有教材指导,又没有可行的参考。高职生仍受到传统思想和经济社会的影响,高职学生群体中的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为:骗取困难补助、助学贷款违约、学术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网络欺诈、不守信用、恋爱感情欺骗、“包装”履历材料等等。

2.教师行为缺乏诚信激励作用。目前,高校教师往往重“智”、“技”,而轻“传道”,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大多传承了以往的“旧”的评价体系。不健全的教学体系加之不诚信的教师行为,势必对高职生造成不良影响。

3.教育制度的实际运作缺乏诚信导向作用。高校向来重“专业”轻“社科”,随着“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提倡,教育管理者更加注重追求“精品课程”,而忽略了诚信教育。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课仅处于从属地位,常让步于专业学习,久而久之,老师和学生便逐渐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忽略诚信教育的导向作用。

二、当前高职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1.社会大环境诚信危机侵蚀着学生思维。当今社会环境诚信危机是其显著特点,徐玉玉电信欺诈案、为买房子的假离婚、周正龙华南虎造假案、打工皇帝唐骏的“假学历风波”等,在社会生活中此种不诚信现象比比皆是,学校是社会的缩影,在这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下,高职大学生只要自身修养不高、自律能力欠佳,便很容易在市场经济浪潮中迷失自我,重物质,轻精神,忽略社会责任意识,急功近利,自我膨胀。甚至在很多时候、很多领域抛弃包括“诚信”在内的许多道德原则。

2.现行的教育体制不够健全。目前,我国传统教育体制强调应试教育,反而对诚信教育要求并不高,忽略了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难以实现,尤其是学校教育中德育为核心的这一根本难以落实。

3.高职生自身修养的缺失。目前高职生全都是“90”后、“00”后,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以自我为中心,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缺乏责任感,是非观薄弱,忽视诚信的重要性,导致上述制造虚假履历材料、考试作弊等诚信缺失现象发生。

三、解决高职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主要对策

1.加强诚信教育,发挥高校对高职生诚信教育的主导作用

(1)加强诚信教育。高校必须改变原有的重“智”、“技”轻“德”,树立以德育为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高校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诚信观念、树立诚信意识的同时,应更新诚信教育观念。大三大四学生,接触外界新事物较多、内心价值观初已形成,其诚信教育效果欠佳,因此,在高职生刚跨入高校的大一阶段开展科学合理的诚信教育,其引导性更强、效果更为显著。在教育期间,需拓展诚信教育的时代内涵,注重添加现代诚信内容,例如规则诚信、网络诚信等,实现传统与现代、中方与西方的结合,真正做到纵观古今中外,立足高职生心理特点、时代背景以及内心需求。

(2)创新教育方法。诚信教育应“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针对不同学生各自的诚信问题采取适宜教育方法,进行正确引导,真正做到理解关心学生。教育方法的创新,不仅在于借助党团组织、学生会等社团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开辟社会大课堂教育阵地,还可在校园设置无人“诚信商店”,建立高职生个人诚信档案、试点无人监考、利用微信公众号寓教于乐、安排心理咨询导师等,使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诚信观念、实践诚信,逐步自我提升。

(3)改革现有的考核体系

针对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具备高等技术职能的技术工人,增加实践考核的学分而对于笔视应采用灵活多样的随堂考试等,试题不宜过难,可以仅对课堂上的内容进行命题。严禁抄袭,否则不予毕业。这样即可增加学生的到课率,又可以让学生真正的有所收获。

(4)发挥媒体优势,营造诚信氛围

充分利用载体,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诚信氛围。高校可采取诸如发倡议书、举办讲座等宣传教育活动和通过校园网站、广播站、新媒体等校内校外宣传阵地,倡导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培养诚实守信的学生,营造一个“人人知诚信,人人守诚信”的良好氛围。

2.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激活学生内因发挥主体作用

(1)树立诚信观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需以“修身”为先,树立诚信观念,告别不文明行为,然后才有“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高职大学生必须在思想上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区分善恶,真正在内心树立诚信观念。诚信,是高职大学生自觉履行自身责任的一种自知行为。高职大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反思、改正,来实现诚信观念,进而其完善人格。

(2)践行诚信准则

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诚信,不仅是思想观念,而且更加是行为准则,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做到诚信。正确的诚信认知是实践诚信行为的基石,高职生日常生活中应遵循以下诚信准则:

解决高职生的诚信问题,不仅需要从高校、媒体等外因方面的共同努力为高职生诚信教育提供良好的外在条件,同时,他们的自身品德修养及自律能力等内在因素也不可小觑,只有对高职生树立诚信观、践行诚信准则,才能改变他们对诚信的认识态度,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高职大学生的诚信问题。

参考文献:

[1]易红梅,陈玉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3,24(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