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第1篇

早在两千多年前问世的《黄帝内经》等典籍中已经蕴藏着许多心理疏导治疗学术思想。之后,我国的历代医学家的着作中也包含了丰富的心理疏导治疗思想。作为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心理疏导疗法从传统医学宝库中汲取大量养份,构建和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些内容已成为现代心理疏导疗法的主导思想。

1、关于心理疏导疗法

心理疏导疗法由南京脑科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它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着眼于完善自我、提高素质、发展潜能,应用性强、适应性广。不但适合各类心理障碍如各类神经症、心身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治疗,也适用于普通人群提高心理素质,保障心身健康。心理疏导疗法将心理障碍的产生、发展形象地比作一棵树,这棵“树”分根、干、冠(枝叶三个部分。树冠代表各种症状,树干代表“怕字,树根则代表性格缺陷“,树”成长的土壤代表个人所处的社会和自然环境。在长期不良的培养下(包括部分遗传因素),使得个体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在人生过程中,遇到不可避免的困难、挫折和应激时,难以适应,从而产生心理障碍,滋生出千奇百怪、不现实的“怕”字,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所以,提高自我认识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针对“怕”欺软怕硬的特征,采取“习以治惊”的方法,是治疗心理障碍的重要技术。《黄帝内经》曰“惊者平之”,按照金元医学家张子和的解释“:惟习可以治惊。经曰:惊者平之,平谓平常也。夫惊以其忽然而遇也,使习见习闻,则不惊矣。”即出现“怕”之后,应习见习闻———多看看、多听听、多接触接触,对所怕的事物熟悉了,认识透彻了,慢慢就不再恐惧和紧张了。

心理疏导治疗模式是:不知知认识实践效果再认识再实践效果巩固。该治疗是一个循环往复、逐步深入的认知改变过程。所以,其效果不仅仅是求得症状的消失,而是以远期效果的巩固为最终目标。

2、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

心理疏导疗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如辨证施治,因人施治;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励病人树立坚强的自信心,主动、积极、顽强地同疾病作斗争;培养病人自我认识和矫正的能力,等等。临床实践证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培养患者自我认识和矫正能力等已成为对疏导医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心理疏导治疗的重要原则。心理疏导疗法以辨证施治为原则,主张从每个案例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详细占有资料,反映个案历史变化的真实,具体地进行分析,施之以恰当的心理疏导;主张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对治疗模式的僵化;提倡打破单一的、僵化的治疗模式,实现心理治疗模式的优化。心理疏导疗法通过临床个案的实际,不断积累、总结上升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临床治疗,使之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使理论得到完善。该疗法继承和发展了中医治疗的原则,将辨证施治应用于每个心理疏导治疗的实践,取得了特殊的疗效。传统医学对心理治疗的重要意义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整体观念强调形神一体、心身统一,对于疾病不仅要看到局部病变,而且要看到病是发生在有思维的人身上的,故注重整体的调理。在诊疗疾病时,认为任何诊疗工作都应与心理治疗相结合。“心病还要心药医”。现代心理治疗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纯依靠药物,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是很难治愈的,只有通过心理治疗,才能解决因个性等因素而产生的心理障碍。心理疏导疗法非常强调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对于心理障碍,一般不主张用药,而是要“治神”,通过心理疏导治疗解决疾病。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第2篇

心理疏导工作是建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之上的,因此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理论基础也是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象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即人的思想品德的构成是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在这三个方面中心理是基础,人的心理是思想品德的基础也是一切行为的重要指导,同时也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其价值体现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于教育者的价值,首先是能够在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的需求,其次是也是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者工作理念转变的需求,同时能够提高教育者本身的工作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其次是对受教育者的价值,一方面心理疏导的工作能够满足受教育者本身的心理诉求,帮助解决他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心理疏导的需求,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中会逐渐的加强受教育者对心里疏导工作的认识程度,从而提高自身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者专业性差

相关的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不足是影响当前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原因,思政教育工作者是开展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心理疏导工作乃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而且心理疏导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科学性、规范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过硬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较好的心理素质和实践经验。心理疏导是通过与大学生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因此教育者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和心理疏导的技巧是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工作模式和专业素质的影响,当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比较重视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多思政教育的工作者本身并不具备心理疏导的经验,而且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置专门负责心理疏导的工作人员。从而直接影响了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

(二)受教育者没有足够的重视

高校不仅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且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多数的学生忽视了自己生活和学习中问题的影响,而且很多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的时候并不会选择向相关的心理疏导的工作人员求助,尽管当前大多数的高校都设置了相关的心理质询部门,但是实际的效果却太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于心理疏导工作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对于心理辅导、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的概念模糊,认为找心理疏导就是出现了心理疾病,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

(三)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差

心理疏导教育的过程缺乏理论指导也是影响当前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尽管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关于心理疏导工作的理论研究还比较少,很多研究成果真正的付诸于实际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距离。理论基础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心理疏导的理论研究的匮乏导致很多教育者并没有认识到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认识到心理疏导本身就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基本策略。其次很多思政教育都是走走形式,相关的教育者很少参加工作和学术方面的研究,缺乏研究其理论和学术的积极性。

(四)单一的教育方式

单一的教育方式也是其职业素质和理论基础差的重要体现,具体的体现是教育方式单一。不能够根据受教育者的个性特点针对性的进行相关的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多是说教式的、没有针对性的,思政品德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必须认识到新时代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五)相关的体制建设不健全

心理疏导的工作不仅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更加应该得到社会和校方的大力支持,进而不断的完善相关的体制建设,并促进实践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当前的心理疏导的工作正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缺乏与社会、学校、家庭等多反面的沟通和协调,没有形成一个足够的保障体系来维持相关工作的运转。首先是必须要认识到心理疏导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需要得到学校各个部门的支持,将心理疏导的工作直接的纳入到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去。其次是心理疏导必须获得社会和家庭的支撑,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大多是来至于家庭和社会,充分的与社会和家庭结合能够及时的获得学生心理现状,全面的促进相关的体制建设。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改革措施

(一)树立心理疏导的理念

在这个历史变革是时期,社会的越来越复杂。为此学校的教育者必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生活,为此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的指导思想,进一步的转变观念,改进和加强相关的思政教育工作,充分的认识到心理疏导工作的重要性,全面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高校的教育者们必须树立起心理疏导的理念,需要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理疏导工作进行积极地引导。首先必须要对心理疏导有着科学客观的认识,认识到心理疏导工作不仅仅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实现手段,更加将心理疏导看成一种教育的理念。并将心理疏导的工作纳入到思政教育的工作体系中,树立其服务学生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时的帮助他们解决他们心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帮助学生树立起心理疏导的观念,认识到自身心理问题的需求,学会求助和自我疏导,从而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提高教育者的心理疏导的整体水平

1、首先是加强心理疏导的能力,由于这个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为此必须直接的提高相关的工作能力,这些能力包含的内容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疏导的理论知识。另外还需要教育者本身有良好的自身心理健康素质、思维敏捷、将强的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具备心理学的基础知识。2、掌握时机的心理疏导的方法,为此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心理疏导的原则,在相关的工作原则的基础上实现受教育者的教育工作。方法的确立是复杂的,一方面由于受教育者本身就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遇到的问题也是形形的。另一方面是方法建立的过程缺乏理论基础的指导过程。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足够大的差异性,为此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不同特点,一切都要以实际问题进行分析,不要主观的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成因,全面的分析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环境。3、加强对理论研究的重视。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为此必须充分的加强相关的理论建设,理论建设能够促进相关的高校思政建设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在这不仅要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掌握其载体、方法和技巧,更加要充分的结合实践,不断的总结和分析相关的理论健全和完善。我国心理疏导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一已经去了一定的成果,为此我们必须注重这些成果,将理论成果尽早的转化到具体的工作中。

(三)创新心理疏导的工作方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途径逐渐的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特别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相关的思政教育,高校可以专门的建设先关的思政教育网站,或者在本校的校内网上开设相关的心理疏导的内容。并且完善网站的建设,让学生可以在网上获得心理辅导和疏通,从而避免了学生因为碍于脸面不敢参加相关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也可以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站,开设先关的心理疏通的工作,一方面积极的宣传心理疏导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另一方面可以积极的依照学生的特点一些有着积极健康引导作用的电影、书籍等,来辅助心理疏导教育的开展。

(四)完善相关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

由于学生的压力是来至于多方面的,学业、就业以及来至家庭的重要影响,为此我们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也要充分的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来完成。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环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现代心理学家证明家庭环境对于一个人有着重大的关系,特别是在早年形成的人呢个会在以后的心理发展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为此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家庭生长环境,来调整先关的疏导措施。其次是必须认识到社会的影响,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大环境,来之社会的压力是造成学生压力最大的部分,另外社会的道德观念、社会风气都对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健康的社会环境对于学生成长非常的重要,为此在思政教育中要对于社会的不良现象进行抨击和批评,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到社会问题的根源,提高学生的认知和觉悟水平。最后是校方的协调工作,既能够充分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心理疏导体系建设,创建一个完善的氛围,全面的促进心理疏导工作的实际效果。

四、结语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疏导原则 思想政治课教学 运用

疏导,就是疏通引导。传说尧舜时代,洪水泛滥,尧用鲧治水,鲧用“湮”雍堵之法,“九年而水不息”。后舜用禹治水,“高高下下,疏川导滞”,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因势利导,终于消弭了水患,发人深省,给我们以启示。就像大禹治水一样,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采取疏通的办法,就要采用生动灵活、有感染力、说明力,适合学生特点的多种方式,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实践解开思想上的疙瘩。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就是向学生灌输理论的基本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积极地思考并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增强政治责任感。疏通和引导密不可分,疏通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继续和目的。

一、疏导原则的重要作用

疏导原则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是由思想政治课本身的性质、作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为了对高中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必须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和启发性原则之外,还必须贯彻实施疏导性原则。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疏导原则是青年学生思想认识发展的客观要求。实施疏导能较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一些学生虽然经常会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对自己的错误甚至表现出固执的态度,但他们的问题总的说来是属于思想认识的问题。只有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理解接受能力,对学生实施疏导原则,以爱护的态度,用民主说服的方式,采取说理、讨论、规劝等各种疏导方法,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得到进步,才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自觉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心悦诚服地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因而实施疏导原则是十分必要的。

二、疏导原则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1.正确处理疏导与灌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疏导和灌输是一致的,向青年学生进行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的灌输是实施疏导原则的先导和依据。疏导是为了更好地进行灌输。青年学生既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富于进取的精神和勇于思索、思想活跃等优点,又有年轻幼稚、涉世不深、认识浅薄、偏颇自负等弱点,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根据青少年的这些特点用发展的观点对待他们,实事求是评价它们,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弱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在物欲横流的现代市场经济社会转换期,社会上鱼龙混杂着拜金主义,厌世颓废等消极思潮,思想政治课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抵制这些消极思潮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常识教育,但这种教育不是教条式的僵化理论,而应该形象生动地联系学生的社会关系、在校表现和心理实际,以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获取较好的教学效果。

2.了解学生

在思想政治课教育中,教师认真研究高中生的心理,对较好地实施疏导原则,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在高中阶段,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疏导教学时,如果能从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地使学生保持一种新鲜感,满足中学生求新的心理需要,就会收到显著效果。此外,还要注意高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学好教育学和心理学,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注意和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较好地避免学生在接受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3.研究形势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第4篇

疼痛是肿瘤患者的主要症状,据有关研究显示[1],接近50%的癌症患者均承受着癌症带来的折磨。即使治疗癌症疼痛已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问题,但在临床实施上仍未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为探究缓解肿瘤患者癌痛的有效方法,本文选取82例肿瘤癌痛患者为研究资料,对放松训练联合心理疏导在缓解肿瘤患者癌性疼痛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肿瘤癌痛患者为研究资料,按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区间为45-78岁,平均年龄为(61.23±2.11)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区间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1.45±2.23)岁。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保持患者治疗环境干净卫生,帮助患者调整舒适,指导患者进行临床用药,鼓励患者多与人沟通交流,转移疼痛注意力。

观察组给予放松训练联合心理疏导,具体如下:

放松训练:患者闭眼安静后将双手分别放在前胸及上腹部位置,指导患者主动用鼻深吸气,最大限度扩张胸腔,隆起腹部。而后,指导患者缓慢用口呼气,吸气时要逐渐握紧拳头,呼气时要缓慢放松。训练时间为每日中午及晚上入睡前,其余时间可听轻音乐放松心情。

心理疏导:首先,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信任的沟通关系,采用多种形式实施健康教育,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患者对治疗的抵触情绪。其次,积极倾听患者的问题,并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最后,与患者分享治疗成功的相似案例,鼓励患者积极接受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1.3评价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价[2],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越深。

疼痛缓解率及疲乏缓解率评价[3]:以患者主诉为主,采用数字分级,0表示无痛,1-3表示轻度疼痛,4-6表示中度疼痛,7-10表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 +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P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且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缓解率及疲乏缓解率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重度及中度疼痛、疲乏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经护理后,观察组的重度及中度疼痛、疲乏比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癌痛是影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心理学知识也逐渐应用于癌痛的临床护理中。放松训练的目的在于缓解患者生理、精神的紧张情绪,通过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维持内部环境稳定,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放松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心理疏导,可缓解患者因疾病导致的不良情绪,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

心理疏导基本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文关怀 心理 疏导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党在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宗旨的创新。

1.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处于一个高速变革的社会阶段,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职业竞争日趋激烈,这些对职工的思想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压力。如何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的放矢地帮助和关怀职工,舒缓职工的心理压力,保持职工的身心健康,都将成为现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既是一种工作理念的创新,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二者都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主旨,而不是脱离政治性、意识形态性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体现了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有利于理清思想政治工作的思维模式。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存在惯于把问题症结锁定在或归结为思想素质、政治觉悟或道德品质问题的思维倾向,因而容易造成错误地选择切入点,不仅没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给人带来某种新的心理伤害,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失效。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则有利于分清问题的性质,找准切入点,理清工作思路,提高实效性。因此,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从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向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转变。

2.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人事管理中的应用

2 . 1人文关怀的要求

人文关怀,一般认为发端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其核心在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具体到单位而言,一方面是要着力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员工的后顾之忧,这是人文关怀的基础所在。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们进行其他社会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在当今的社会改革中,许多人已不再像从前那样谈到利益就“犹抱琵琶半遮面”了,而是理直气壮地把物质利益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提出来,所以说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能忽视对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关心,要确保各种合法合理的待遇得到落实,取得职工的信任,为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与动物不同之处正在于,人是有精神的。因此,人文关怀要从更深层的要求出发,不仅关心人物质层面的需要,更要关心人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不仅创造条件满足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更着力于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需要的满足。要承认人的差异性、特殊性,尊重人的不同需求,使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要充分关注职工的情绪和精神,创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为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发展平台,要对职工的工作状况、生活质量、思想情绪给予全方位的重视和关注。

2 . 2心理疏导的要求

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工作角度讲,是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帮助职工进行心理调适、排除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维护职工的身心健康。思想政治工作同防洪治水有异曲同工之妙,根治的良方在于“疏”而不是“堵”,只有平等耐心地与职工沟通、交流,才能真正了解职工的内心困惑和忧虑,因此,正面引导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要搞好心理教育,主要是正面引导,以理服人。我们不能回避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和一些敏感问题,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面对,并做出科学的、客观的、有说服力的,符合实际的解释与说明。针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思想动员,座谈讨论,个别谈话等方法,讲形势,谈未来,述改革,论发展,用共同的信念和理想统一认识,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其次,要善于从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上,引导干部职工认识心理疏导的必要性,明确心理疏导是做好人事工作的根本要求;要善于运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来引导干部职工理解人事制度改革,认同人事制度改革,激励职工参与人事制度。同时,注意采取生动活泼的形式,使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2 . 3实施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