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网络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计算机网络的理解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安全管理

现代社会,计算机已经十分普及,被广泛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加快了信息交流的速度,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精度。与此同时,计算机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计算机病毒、网页篡改、网站欺骗、系统非法入侵、漏洞非法利用、数据泄密、服务瘫痪等信息安全事件的发生屡见不鲜,对信息安全性与人们日常工作正常进行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进行探讨,来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可靠性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计算机网络应用优化及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内涵

通常来讲,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指的是网络信息的安全,是通过对网络管理控制技术的利用来实现对信息有效保护的一种途径,其具有可审计性、可控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优点。

二、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中的代表性问题

1、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主要是通过一些网上恶意散发的不良程序来进行传播的,当这些程序运行于其他计算机中时,会对你计算机硬件设施构成破坏,将一些重要的用户数据删除,设置将企业信息或用户信息盗取。今年俩,一些非法的组织或个人,通过网络木马病毒的传播,来进行对个人游戏账号、信用卡等相关信息的盗取,来获得非法利益,给广大网络用户带来巨大损失。

2、黑客恶意攻击。一些计算机编程水平较为高深的人员,通过群体或个人方式,以网络入侵或病毒传播的形式,来个人用户、企事业单位或政府部门,又使其一些境外的不法人员和组织,对我国重要企业或政府部门进行经常性的供给,且手段多样、隐蔽,这些不法人员盗取企业核心机密,对政府部门主页进行恶意的修改,且网络垃圾的大量制造,直接影响了我国网络的畅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网络钓鱼。网络钓鱼属于网络诈骗的新型方式,其通过大量发送声称知名机构的欺骗性垃圾邮件,来诱骗收信人的相关信息,如用户、账号ID、信用卡密码等。其中,一个典型做法就是将收件人诱骗至一个钓鱼网站上,该网站为受骗人经常使用,以获取受骗人在该网站的所有信息,模仿游戏网站或常用金融机构来盗取受害人相关信息为常见形式。

4、身份盗用。一些不法组织或个人,通过不同途径,来盗取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证件,后以伪造的网络身份来对一些个人或单位实施电子诈骗,因网络安全程序是通过身份证验证或只能识别身份信息的,这就使得不法人员能够通过盗用的身份来获利。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措施分析

1、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依托。先进防护技术的应用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配置防火墙、提高防病毒软件技术、虚拟专用网、网络系统备份等先进技术手段,来对一些技术性、自然性破坏相抗衡,且应当注意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从而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持续、有力的保障。

2、强化立法,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正处于蓬勃时期,但相关管理法规则相对较为滞后,这就要求我国立法部门应当对网络犯罪方面的立法给予足够的强调和重视,尤其是对进行诈骗和恶意传播的不法人员和组织,应作出相关立法,从严打击、处理这些人员。

3、强化网络监管力度。公安部门应当强化对于网络安全的监查力度,以访谈、调查的形式,来经常性地了解个人和企业所面对的网络安全问题,并动员大量人力,来就相关的诈骗网站进行不断的侦查与查处,且应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监察与反馈。

4、强化网络设备硬件、软件的升级。我国电信部门,应就服务器、交换机的相关防护硬件、软件进行及时的升级,采用更为安全的新型软件、设备来将原有的低级设备取代,且通过对软件系统的不断检查,来明确其所存在的漏洞,并就补丁进行及时的安装,从而构建牢固的第一道防护。

5、强化计算机网络安全宣传力度。公安、电信、金融部门,应当强化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宣传,尤其是对于信息相对落后或网络使用时间较短的地区。相关部门可考虑组织宣传队伍,来深入到人群当中进行服务和宣传。而对于经常进行网络交易的个人和企业,则应进行时刻的提醒,做到警钟长鸣,尤其对于一些关键企业部门,应当纳入到重点宣传和监察的范围当中,从而避免一些重要信息泄露或背不法分子盗取。

计算机网络的理解范文第2篇

一、国有企业内部银行实施网络结算机制的动力与作用

1、大型国企资金结算一体化的实施是企业内部银行结算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的动力

近几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大型国企内部改革和体制创新的前提下,很多大型国企初步建立了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母子公司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思想,采用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体制,实施资金结算一体化改革,通过资金结算一体化战略实施,建立了以资金结算中心和货币化结算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的资金管理模式和制度,加强集团财务宏观调控力度,实现了财务、资金、结算一体化管理机制和手段的创新。

由于作为特大型企业集团,资金流量向企业内部银行一家集中,也对进一步发挥企业内部银行 金融结算职能,提升面向集团的金融服务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银行要按照集团的战略部署,加快结算业务发展,成为集团的资金结算中心和融资中心,一方面要通过企业内部银行集中帐户、理顺结算关系促进资金集中管理,对资金结算加强内部监控和信息反馈促进全面预算管理,通过内部资金融通降低财务费用;另一方面,要通过金融工具创新,首先是要支付结算方式创新,不断完善结算职能,提高服务质量,适应集团资金管理的需要,探索电子化网络结算方式。

2、企业内部银行结算职能的充分发挥,促进集团的资金管理优化

资金结算作为企业内部银行基础业务,不仅是企业内部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和信贷资产安全运营的有效工具;同时,通过企业内部银行办理集团成员单位结算,有利于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适应了集团公司转换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需要,有利于集团公司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降低财务费用。

(1)促进资金管理

由于集团成员单位地域分散,过去各单位在所有的国有商业银行都开立了帐户,形成银行帐户林立的局面,给集团集中管理资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近几年来,集团通过企业内部银行清理合并帐户取得了成效,控制了企业多头开户,为集团公司建立起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如部分单位为加快资金周转,采用多头开户方法,根据票据选择行别进帐,以实现“内转”处理,这种方式显然加大了帐户与资金管理难度。若通过企业内部银行所开立的帐户办理,由企业内部银行根据票据行别分别选择行结算,全部“内转处理”,所有行的收款汇总其在企业内部银行所开立的帐户,即可以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又可以减少开户单位的工作强度,加快货款回笼。

为树立资金价值观念,企业集团对二级单位的技改项目的专项基金通过企业内部银行变“拨”为“贷”,企业内部银行受公司的委托对专项资金进行监督使用,促进资金有效运营。上述作用已得到集团公司的充分认同与肯定,成为促进国有企业资金安全管理、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的主要措施。

(2) 有利于集团公司经营体制改革

随着当今国有企业机构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一大批自主经营的法人实体先后成立,为扶持其发展,集团公司给予一定的辅底资金和自主经营权。同时,委托企业内部银行配合集团公司对其资金运作与管理情况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集团公司所投入的资金用于生产和重点项目,维持正常的结算纪律,避免形成新的“内部三角债”。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企业内部银行不仅仅为其提供结算服务,同时应尽可能地满足其信贷需求,主动发挥金融职能,在子公司之间调剂资金余缺和开展其它授信业务。

(3) 有利于企业集团的各种结算体制改革

企业内部银行除办理正常的结算业务之外,还通过与集团公司财务部的紧密配合,先后开展了一系列结算改革,如:通过“收支两条线”控制资金的体外循环来减少集团资金压力等。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集团企业内部银行能够以服务集团为根本宗旨开办业务,是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集团公司与企业内部银行所存在的资本纽带关系决定了其对企业内部银行的高度信任,反之,企业内部银行充分了解集团公司的需求,各类业务具有针对性、高效性,这是任何商业银行所不具有的优势。

3、协同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建设

网络信息技术和统一的资金管理平台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有效载体,也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和有效监督控制的必然选择。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已初步建立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收支管理系统、收入汇划系统、资金调度系统、票据管理系统、资金分析系统等[2],而网络结算系统是资金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将进一步强化集团资金和结算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现金流量的分析和预测,实现现金流的动态平衡,保证集团整体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确保企业净收益的质量。企业资金结算一体化的实施,要求企业内部银行充分发挥集团结算中心、信贷中心、融资中心的作用,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尽快实现与集团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信息共享,提高资金集中管理的效率和监督控制力,通过各二级单位、集团资金管理部门与企业内部银行三者的无缝联接,打造高度集成的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

二、实施网络结算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内部银行电子服务体系的构建,有效的解决了集团内部资金结算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扫除了结算环节中存在的障碍,将使资金结算一体化工作步入了快速稳步的发展阶段,但电子化结算工作的推进仍存在一定的问题:1. 观念的转变及人员素质的提高是网络结算工作稳步推进的重要前提。电子化结算后,资金结算实现无纸化,从形式到效率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人们对于传统的银行服务方式已经形成了习惯,通过网络进行资金划转、账单支付,需要下大力气克服疑虑,同时,网络技术的运用使财务人员也面临着知识和经验全面更新的挑战,一些单位对网络基本知识及企业内部银行网络结算系统的了解不深, 缺乏信心,已成为系统推进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2. 信息基础设施规模及水平制约了网络结算的发展。由于网络结算是基于信息网络通信技术的金融服务,信息网及其终端设备的普及程度和配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网络结算的进一步推广。受资金和集团信息网的限制,集团网络结算的通信方式和服务范围都受到一定影响。另外,集团成员单位的系统配置也不平衡,有的问题则普遍存在:(1)设备配置偏低,不能适应网络结算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2)一机多用,存在一定风险隐患,不利于形成集团内网络结算系统封闭运转的格局,防范外来黑客和病毒的攻击。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企业内部银行必须坚持系统安全为主导的原则,推进网络结算的运行。

三、小结

计算机网络的理解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2-0271-02

1 概述

教学定位:计算机网络定位为高等学校计算机核心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知识,了解计算机网络基本组成,掌握基本的网络管理和计算机系统安全设置方法,以及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信息等各种网络应用及开发能力。

课程实施方案总体设计思想,学校的层次不同,学生专业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也不相同。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应有不同的实施方案。可以从不同角度设计实施方案,例如:按学科划分、按课程内容划分等。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课程,采用基于内容的实施方案设计方法,可以初步分成如下两大类:

1)以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讲解为主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网络模拟与网络协议,网络设备的功能、组成及基本原理,网络管理,网络服务,网络应用开发等。

该实施方案主要针对重点高校的理工类学生,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水平,初步培养简单的网络应用开发能力。

2)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讲解为主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硬件基本功能、简单原理,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简单配置,网络服务的应用,Internet应用以及计算机系统安全等方面。

该实施方案主要针对重点高校文科类学生、一般院校理工类学生、文科类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特别是互联网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最常用的内容组织方式是采用基于OSI七层模型的方式分层讲解。从内容的性质和认知顺序看,将知识单元组织成不同的知识模块,知识模块又可以分为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网络协议三个认知层次,从而为课程内容简历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3 实验教学设计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因此,实践教学除了要对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应用验证外,还将选择大量实际中有可能遇到问题,特别是难点问题进行讲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实验内容基本要求

对于课程内容的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安排相应的实验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关于计算机网络及应用课程中的实验设计,对应的实验内容和基本要求如表1所示。

3.2实验项目设计

实验名称:简洁明了的反映实验的核心内容

实验目的:实验预期达到的目标。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会等词汇分条描述,也可用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等用词对目的进行强调。

实验类型:分为验证型、综合型、探究型三种类型

实验内容:实验的具体内容,分条描述

实验条件:实验所需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网络环境

实验分析:给出设计该实验的出发点,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实验难点分析等。

实验步骤:操作步骤和程序关键代码

实验拓展:在本实验的基础上的应用能力拓展,给出一个或几个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灵活应用和迁移能力。

同时,还应该根据实验的实际情况,形式可分为单人实验、小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

3.3实验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实验分成3个实验单元,每个实验单元包含若干实验项目,在项目设计和选取上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结合理论教学,实验项目应该能够反映和验证课程所讲授的主要知识点,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实现从原理到应用的知识迁移。

计算机网络的理解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课程 教学改革

1案例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课程,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掌握协议簇中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等网络应用程序的设计思想和编程模型,运用高级语言或者面向对象语言进行开发,同时能够利用相关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网络技g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应用,突出实践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合本课程的教学,因此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基于案例驱动的教学法是以任务为目标,将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以案例的形式提炼出来,让学生据题而思、据题而想、据题而做、案例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中,为全体师生构建了一个学习情景,学习内容围绕一个确定的目标,有重点有主次的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它适合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课程教学的开展。

2计算机网络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的新的技术领域,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其特点是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计算机网络”课程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 OSI 和 TCP/IP体系结构,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描述,更是晦涩、不易理解的难点。计算机网络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还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从概念到概念”的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合讲授抽象的网络知识;二是网络教学缺乏实践操作。案例驱动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针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和讨论,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评价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

3“计算机网络”案例化教学实践探索和思考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案例”化实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换句话说,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所应完成的功能的精确定义。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应用案例教学思想,引入了两个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来思考和讨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构成。 其一:有两位不同国家的哲学家要进行对话,他们使用不用的语言。他们所要通话的内容需要有共同的兴趣和认识,但是使用不同的语言不能直接通话。

因而,他们每个人都请来一个译员,将他们各自的语言翻译成两个译员都懂的第三国语言。两个译员可以使用共同懂得的语言交流,但是,他们在不同的国家,还是不能直接对话。都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将交谈内容转换成电信号在物理媒体上传送至对方。然后,让同学们讨论,在这样一个案例中,需要几个层次和什么层间服务?最后,经过讨论,同学们都认识到,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个方法,就是分而治之,形成了“哲学家/译员/工程技术人员”这样的层次。

(2)实验课“案例化”组织方式探索。

实验课的实验项目往往是很好的“案例”载体,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做了一些探索。在实验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把学生按组组织,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分配好组员的任务。完成之后,各组通过投影仪交流,并推选学生评分员,进行打分、提问、交流,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较重要的部分。然而这部分内容的理论讲解总是有限和抽象的,笔者对网络协议可视化教学的设想是:引入实际编辑状态,连在数据总线的 D0、D1、D2 上。此程序在启动转换前根本没有选择好通道,应该在启动转换指令MOVX @DPTR,A 前对累加器 A 置通道号,即在转换指令前加上 CLR A 指令。若实验板的通道选择线接在地址总线的 A0、A1、A2,则前面的程序就正确。碰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先提示,再让学生在调试过程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然后独立解决。实现 TCP/IP 各层协议仿真及各层协议字段值的编辑,提供手工和自动计算校验和方式,加深校验和计算过程的理解;灵活的数据仿真发送功能,根据不同实验的需要实现数据的单帧发送、多帧发送及重复发送;便捷的网络扫描方式,提供主机扫描和主机端口扫描功能;形象化的协议模型层次图,使数据帧的编辑不再抽象,协议层次关系表现更清晰更直观;运用多种协议模板快速建立一个数据帧,提高实验操作的效率,这将是一个生动、有趣和深入的过程。

4总结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还有许多章节可以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实施,帮助学生直观、形象、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也应该是我们教书育人过程中一直需要坚持和探索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应用案例教学思想,引入了两个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来思考和讨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构成。计算机网络在整个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应用,突出实践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

参考文献

[1] 宋瑾钰,俞成海,孙树森.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开发教学模式研究[J].校外教育,2007.

计算机网络的理解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结构主义;结构主义教学观

文章编号:1672-5913(2013)03-0029-04

中图分类号:G642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要求掌握TCP/IP协议族中的IP、TCP和相关协议。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计算机网络课程比较难学,甚至有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网络到底学什么?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目标不明确,剔除教师的因素,主要是由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点造成的。笔者讨论了如何将结构主义教学思想引入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之中,从而降低学生学习难度,提高计算机网络教学效果。

1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逻辑主线及特点

简单地说,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网络是由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组成的能够进行通信的系统。而计算机网络就是处理有关计算机通信的问题。

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主要讨论的就是计算机之间如何通信的问题。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由以下设备组成:计算机、通信线路、通信设备,以及网络协议。其中,通信线路多样化,有双绞线、光纤、电缆,甚至还有电话线;通信设备生产厂商也有很多,所用内部技术也不尽相同。甚至连计算机也是多平台、多体系结构。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相互通信,需要有一套“规定的动作”,即一套协议。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遇到的问题是:通信线路、通信设备、通信技术均各不相同。为此,计算机网络采用分层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借助通信技术,解决通过通信线路的通信问题;然后,通过IP协议解决网络之间互联的问题;最后,通过在IP层之上的传输层协议,解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

解决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问题之后,接着研究几种重要而经典的应用,它们是域名系统、万维网和电子邮件,以及网络管理。其目的是方便人们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为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提供直接可用的工具。而前面讨论的传输层、网络层是为这种资源共享和通信提供一个基础。这就是应用层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计算机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通信所要解决的问题密切相关。大致可分为在局域网、因特网和无线环境下的计算机的通信问题。其核心内容是局域网技术和TCP/IP协议栈,即因特网技术。其内容包括通信基础、应用层、传输介质特性和网络安全技术。整个课程内容包括通信学科方面和计算机方面的内容,更多的是讨论各种协议的原理,这是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内容。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涉及学科多,且所讨论内容与典型的计算机学科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有很大区别。其典型特点就是内容看似分散、无中心,涉及面广,但有一条逻辑主线可以遵循:即围绕计算机通信的不同环境来讨论相关技术问题,特别是重点讨论TCP/IP协议族。

总之,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以上述所讨论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所遇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为线索来组织教学内容。

2 结构主义教学观下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

布鲁纳的结构教学观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他要求‘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他所谓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

为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基本结构,典型做法是以ISO的OSI七层模型来分层讨论计算机网络。这给初学者一个可以借鉴的模型,有助于掌握知识重点。

在新课程引入这种基于分析的方法时,如果不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特点,不加以其他辅助措施,可能会造成学生初学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对课程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给后续学习带来困难。

传统的课程介绍方法是大概介绍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可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印象还只停留于上网、游戏的阶段时,该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所学内容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为此,我们紧紧抓住计算机之间通信的数据流或信号流,并以其为线索,粗线条地将上述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介绍给学生,以便有利于学生初步构建起计算机网络课程知识的主干结构。同时,我们还以园区网拓朴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建设的网络及其中用到的设备和作用,将课程主干内容串起来。这种方法较传统的课程内容介绍方法,具有如下优点:①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认识会超出其已有经验,因而引起对新内容的好奇和兴趣;②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目标有所了解;③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学习可以借助这种系统性的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具体知识的整体性理解。

这就是在课程整体内容上的结构主义教学观:先引入性地将整个课程内容作简要介绍。

在具体章节教学上,按结构主义教学观,首先介绍所学内容基本结构,然后是该知识模块在整体中的位置及作用。如在组织“PPP协议”的教学时,首先,必须理清这个协议所用的网络拓朴结构:计算机通过点对点信道接入网络;其次,了解这段信道通信存在什么问题。重要的是,在组织教学时把PPP协议相关知识组织到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知识中,而不是孤立地介绍“PPP协议”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掌握。

在引入了课程知识逻辑主干之后,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就比较好组织了,而且也符合结构主义教学观点。关键是使学生了解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有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3 教材对教学内容引入的做法

文献2在第1章“概述”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因特网概述、因特网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类别、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同时将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技术在概述中说明。“概述”中并没有对计算机网络的逻辑主线加以说明。因此,对于初学者,这样的介绍使其学习难度增加。

文献3在前言部分简要叙述了各章标题,在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中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网络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朴构型、分组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从历史和系统的角度对计算机网络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但对于初学者,要他们一开始就学习分组交换技术,特别是对于毫无通信背景知识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

文献4在前言部分介绍了各章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指路牌,将全书编写方法作了介绍,这有助于读者了解全书大概内容,帮助读者确定学习目标。并且在第1章讨论了现实构建网络的要求、方法,以及计算机通信的特殊问题: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概述着重从原理上来说明网络技术。对于初学者而言,缺少比较直观的、能使之建立起有关计算机网络的“认识结构”的内容。因此,会给初学者留下许多的“为什么”,不利于建立起整体性的初步的认识。

文献7在前言中也对各章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在第1章的介绍中,概述了计算机网络的使用、网络硬件、网络软件、参考模型、网络实例、数据通信服务实例、网络标准化等,最后一节概述了全书轮廓。作者在第1章花了大量篇幅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和应用。文献7没有明确给出计算机网络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且有些内容的介绍比较突兀,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感到比较难懂。

从上述国内外影响比较大的计算机网络教材对学习内容的介绍与引入的情况来看,各有特点。有些教材先为初学者作一些概述性的介绍,有些教材从内容的广度和实用性进行了说明。从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点来看,那些对计算机网络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知识的初步的、整体性的图像,更能让学生明白要学习的内容,减轻了初学者的学习难度。根据结构主义心理学说,这有助于学生主观上形成一种新的对计算机网络的“认知结构”。

4 课程内容引入的合理性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问题有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属于界定明晰的问题,学生学习这样的课程很清晰其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像计算机网络这样的课程,其内容就比较含糊,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学习目标不是一目了然。因而,课程之初的引导与概要性的简介尤为重要。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观的理论基础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不是什么“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主观上有一定的“认知结构”,并以图式、同化、调节和平衡等形式表现出来。

对于刚开始学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而言,对网络的感性经验很少,并没有很多机会看过网络中心,接触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他们接触的网络可能主要是家里通过ADSL上网或网吧上网,对网络的“认知结构”非常局限。因此,老师需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概念教给他们。

在课程学习之初就将课程主要内容介绍给初学者,不但可引导他们建立起初步的对计算机网络不同于其感性经验的“认知结构”,而且,还能引起初学者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介绍给初学者提供了将课程内容串起来的逻辑主线。

“儿童的智力发展表现在内部认识结构的改组与扩展,它不是简单的由刺激到反应的连接,而是在头脑中不断形成、变更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的改变最终需要由学生主观努力才能完成,但这种富有启发性的介绍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助于他们从原来的认知结构向新的认知结构的迁移。

因此,用上述计算机网络的逻辑主线来引入课程主要内容,不但没有违背循序渐进的原则,反而为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建立起初步的框架;而且也符合结构主义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学习过程。这样一种在课程学习之初即引入课程主要内容的做法,还可以用于其他界定明晰的学科的学习中。

5 结语

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之初便引导学生明确计算机网络知识的逻辑主线,教学效果较好,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学生对后续内容的学习也有了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课程后续学习中采用结构主义教学观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建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3,23(12):54-55。

[2]谢希仁,计算机网络[M],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36。

[3](美)拉里L·皮特逊,布鲁斯S·戴维,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M],叶新铭,贾波,等译,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54。

[4]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35。

[5]教育部人事司组编,高等教育学[M],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47。

[6]管萱,结构教学观在小说教学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17):22-24。

[7](美)安德鲁S·特南鲍姆,Computer Network[M],影印版,4th ed.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