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化;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一些大型建筑工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建筑行业开始逐渐涉足于生态环保建筑施工中,而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得到了支持发展,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

1装配式建筑分析

1.1装配式建筑发展

如今,随着绿色、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建筑行业开始推广钢结构、装配式建筑设计,这种建筑设计与工程生产相吻合,同时推动装配式建筑设计发展,使我国建筑设计更为先进化。装配式建筑是:指采用部件部品,在施工现场以可靠连接方式装配而成的建筑。其构件要符合安全化、规范化等要求。这种建筑方式工期较短、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在节能、节材和减排方面的成效已在实际项目中得到证明,是现阶段我国大力推行的产业化建筑方式。17世纪美洲移民时期,使用木材拼装房屋,这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前身。1851年伦敦用铁骨架嵌玻璃水晶宫,这也是国际史上第一个大型装配式建筑。二战后,欧洲等国家房屋被大量破坏,因此,住房成为当时最需要的物品,这就要求很快生产出质量好的房子,从而推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装配式建筑结构、升版体系、大板等得到发展,实现了工业化的进步。不过当时由于我国技术水平、经济基础上的不足,使得装配式结构体系未能得到推广。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现阶段我国多数区域开始应用预制产品,但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研究上仍然涉及不足,主要体现在:科研成果上缺少理论依据,使得装配式建筑发展未能得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设计具有稳定性强、安全性高、效率高、绿色环保等特点,能够确保结构构件质量,施工工期短、无需较高的技术水平;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并且提高了建筑工程中所产生的经济利益。

1.2装配式建筑特点

①装配式建筑中建筑材料全部可以在车间生产制造,构件包含:阳台、空调板、外墙板、楼梯、内墙板等;②施工场地装配作业从而降低传统现浇作业;③实行一体化的建筑装饰模式,实现室内装饰与建筑主体施工同步进行;④装配式建筑设计管理具有信息化、标准化特点,构件具有标准性、规范性、效率高特点,降低了成本输出,能够与工厂数字化管理相符合,装配式建筑性价比较高;⑤具有生态环保的效果。

2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

2.1技术设计

装配式建筑中,技术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关单位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对工程的外在环境条件、成本、目标等有深入的了解,进而确保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规范化,主动与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双方经过研究进而制定出一套可行性设计方案,为后续装配式建筑提供参考。

2.2构件设计

根据装配式建筑技术设计,对平面、立面进行优化设计,在保障装配式建筑功能的前提下,秉承着少规格、多组合的构件设计原则,使建筑符合规范化、系统化的要求。在立面设计阶段,需要对不同结构构件进行着重分析,根据装配式建筑特点设计出不同的立面结构。

2.3初步设计

以专业技术要求点为依据,做好协调设计;根据建筑要求设计现浇底部层数;对不同专业管线、以及设备预埋位置进行考量,进而选择适合的预制构件;注重建筑项目的稳定性、价值性,对建筑施工时间、质量、所需费用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法。

2.4施工方案设计参照初步设计技术方法、内部装饰部品、预制构件的设计参数,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对不同专业的预埋预留构件作已全面考量,注重装配式建筑中隔声、防火的设计。

2.5构件加工设计

在进行构件加工过程中,生产厂家需要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生产厂家根据设计要求加工构件,设计人员需要向厂家提供构件的大小、类型等。另一方面,还需要注意预制构件在建筑施工场地的固定和安装孔、吊钩等设计。

2.6预制构件设计

装配式建筑在预制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要秉承着标准化、模式化理念,尽可能减少使用构件,保障构件的精准化,降低项目造价;装配式建筑中开洞、降板等环节可以选择现浇施工方法,对构件吊装、运输加工、生产进行综合考量。构件需要具有防火、耐久效果;在构件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构件的安全性、稳定性等;如果构件尺寸较大,可以增加预埋吊点、构件脱模数量;根据不同的隔热保温需求,设计符合要求的外墙板,满足空调要求;在进行建筑物中非承重墙设计时,需要选择具有一定的隔声效果、便于安装、较轻隔墙板,根据不同的功能,对室内进行功能划分,保障建筑结构、非承重隔板连接的稳定性、牢固性。

2.7构造节点设计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是构造点的设计。对于外墙门窗洞口、连接缝隙等防水性较低的材料,其构造点需要具有耐久、力学、物理等性能;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构造点设计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体现节能效果;采取构件防水、材料防水相融合的方式,科学设计外墙板垂直缝,参照不同外界环境设计适度的接缝。例如:地震、风荷载等。

3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行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进步,根据不同的施工要求设计符合建筑施工的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进步也能够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超辰,徐霞,张莉,王森.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SWOT分析[J].建筑经济,2015(02).

[2]齐宝库,张阳.装配式建筑发展瓶颈与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3]杨仕文,徐霞,王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产业链关键节点及产业发展驱动力研究[J].企业经济,2016(06).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制约因素;DEMATEL

Abstract:Prefabricated Building is a new kind of mode of producti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construction indust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fabricated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four different aspects ,as the market, economy, policy and technology . Then using DEMATEL model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se factors, to reve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and find out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s.

Key words:prefabricated building;restriction factor;DEMATEL

中图分类号:F4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城市建设力度的不断增强,建筑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对资源环境带来的浪费和污染问题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传统的建造方式是粗放式经营,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低碳发展模式,因而,改革建造方式,实现绿色生产是建筑业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装配式建筑是将各类通用预制构件经专有连接技术提升为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装配为主的专用建筑技术体系,其构件的生产、物流和现场作业充分体现出现代建筑产业化特征,是建筑生产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实现节能、减排、低碳和环保,构建“两型社会”的有力保障,是建筑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

一、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与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能够大大提升建筑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建筑产品的附加值,由于是采用预制构配件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能有效提高工程建设效率,提升了工程建设品质,装配式生产方式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土地资源、建筑材料和能源消耗,体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虽然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缓慢,阻碍其发展的影响因素较多,本文从市场因素、经济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四个方面来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原因。

(一)市场因素

1.认识不足。装配式建筑发展,必须意识先行。装配式建筑参与主体较多,主要包括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材供应商和社会公众,要想真正发展装配式建筑,这就要求这些参与主体对其有其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而现阶段装配式建筑的理念尚未普及,社会各界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有些地方存在一定的误区,低碳建筑意识淡薄,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缺乏市场需求。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现阶段,装配式建筑比较稀缺,其价格比传统建造方式生产的建筑产品价格要昂贵,加之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的优越性缺乏认知,未能形成有效的市场需求,缺乏市场刺激,从而阻碍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进程。

(二)技术因素

1.模数体系不健全。模数体系是建筑工业化最基本单元和最关键的技术体系,只有实现了模数协调才能进行构件与部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的生产,从而实现不同的建筑体系和构造体系。模数化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基础,我国目前形成的模数体系内容还不够完善,模数化协调不足,标准编制的数量仍然不够,严重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推广。

2.部品和构件缺乏有效集成和标准化。部品和构配件是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装配式建筑生产科技含量要求较高,对某些部品和构配件的生产和安装要求精确到毫米级水平,但目前大部分建筑企业科技含量不足,达不到这种水平。整体上看,我国部品体系的发展相对国外建筑业水平较高的国家还较为落后,相关技术标准缺失。因此,加快建筑部品标准体系建设,形成标准设计、规模生产、模数协调、技术集成的部品体系,是推进住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任务。

3.施工难度大。装配式建筑由于是在现场进行组装,很多构件体积大,质量重,而为了满足建筑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在施工上有一些难度,与传统建造方式差别较大,建筑企业对于一些先进的施工方法还未能掌握,造成施工困难,这也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因素之一。

(三)经济因素

1.科研投入不足。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必须以科技为支撑。特别是在发展初期,需要很多基础性技术的研发。目前我国对建筑业的科研投入远低于其他产业,科研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一些相关技术标准的研发,也阻碍了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2.成本认识存在误区。人们普遍的观念是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成本比传统建筑要高,但是装配式建筑能够提升建筑产品品质,节省使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时间成本;促进劳务升级,降低劳动力成本;能够节能资源和能源,环保效益明显。从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来看,装配式建筑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较高,实际总成本比传统建筑低。另一方面,建筑工业化发达国家在装配式建筑发展道路上都经历了性能优势阶段——性价比优势阶段——性价双优势阶段的发展过程。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规模较小,存在短期的成本劣势,导致其难以大面积推广,但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四)政策因素

1.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我国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针对性不强,约束力较小,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而欧美一些建筑产业化发达国家,都是以强有力的政策法规来保障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在我国由于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推进成效较低,区域间发展极不均衡,导致装配式建筑发展难以大规模展开。

2.缺少政府激励措施。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必然会为此而支出更多的成本费用,由于缺乏一些完善的市场化激励机制,企业往往缺乏动力来参与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他们更愿意维持传统的建造方式,这也影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将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影响因素分为以下9个因子:认识不足S1、缺乏市场需求S2、模数体系不健全S3、部品和构件缺乏有效集成和标准化S4、施工难度大S5、科研投入不足S6、成本认识存在误区S7、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S8、缺少政府激励措施S9。为了更加深入的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借助决策与试验评价实验室(decision-making and trial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定量揭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以确定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相关部门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DEMATEL模型基本原理

DEMATEL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巴特尔研究所学者Gabus和Fontela首次提出的,它是采用矩阵与图论分析分析因素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建立直接影响矩阵,计算出各因素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来定量分析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复杂问题简单化。DEMATEL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系统影响因素,设为S1、S1……Sn。

2.确定直接影响矩阵,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调查汇总,通过Delphi法确定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逻辑关系,建立直接影响矩阵X(X=[xij]m×m),xij=0、1、2、3、5,分别表示因素i 对因素j 的直接影响程度无影响、影响较弱、影响弱、影响强、影响很强。

3.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得规范化直接影响矩阵Y(Y=[yij]m×m),,

4.计算系统影响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T(T=[tij]m×m),T=Y(I—Y)-1,其中I为单位阵。

5.计算各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对矩阵T中元素按行相加得到相应因素的影响度,对矩阵T中元素按列相加得到相应因素的被影响度,因素i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分别如下:

6.计算各因素的中心度与原因度,系统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相加得到其中心度;影响度和被影响度相减得到其原因度。因素i的中心度和原因度分别如下:

三、装配式建筑发展制约因素DEMATEL分析

(一)数据获取及处理

通过专家调查的方法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各因素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见表1。

表1 直接影响矩阵表

依据上述步骤,计算出范化直接影响矩阵,运用运用MATLAB7.0软件计算出各因素间的综合影响矩阵,在此基础上计算影响因素体系中各因素的影响度和被影响度,中心度和原因度,见表2。

表2 综合影响关系表

(二)结果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影响度较大的因素为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S8、成本认识存在误区S7、科研投入不足S6,说明了这些因素对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应加快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政策、法规建设,加大科研投入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被影响度较大的因素为认识不足S1、科研投入不足S6、成本认识存在误区S7,表明这些因素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也同时再次反映了加快科技研发对助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性。中心度较大的因素为成本认识存在误区S7、行业政策法规不完善S8、科研投入不足S6,说明这些因素是阻碍装配式建筑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应引起着重的关注。原因度较大的因素为模数体系不健全S3、部品和构件缺乏有效集成和标准化S4、施工难度大S5,说明技术标准深刻影响着其他因素,完善行业标准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迫切需要。

四、结语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期,而建筑业必将迎来蓬勃发展的局面。但我国建筑业目前总体还处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运作阶段,已成为影响低碳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要想实现低碳发展,建筑业就必须向低碳转型,改革传统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建材生产过程,建筑产品建造过程和使用过程中实现全程的减碳行为,真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李纪华.我国住宅工业化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郑群山.公租房建设中推行住宅产业化的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张巍,吕鹏,王英.影响绿色建筑推广的因素:来自建筑业的实证研究[J].建筑经济,2008(2):26-30.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技术优化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迅猛。为了解决传统建筑模式中人工成本高、工期长、工程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重要问题,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顺应了行业发展的要求,并且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绿色、环节、节能,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理念。但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还较为缓慢,还处于待完善阶段,主要在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地区进行尝试性发展。因此,很多企业于装配式建筑物的特征不够了解,ζ淅斫獠磺澹在建筑设计、抗震设计及构建制作上缺乏经验,不能是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充分发挥,在建设过程中不但没有降低建筑成本,反而使建筑成本大大增加。装配式建筑结构有效设计是装配式建筑结构成功与否的关键,再依循设计方案进行建筑结构的拆分、构件制作及结构组装。稳定性、安全性和实用性是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基本原则,所以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确保建筑物质量,进一步促进整个装配建筑行业的发展。

1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要点

可行性、使用性是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点。同时,在设计中首先必须注意在确保建筑物功能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专业、标准、精细的设计,充分发挥建筑设计的优越性,注重能源的损耗,为人们提供一个安逸舒适的建筑环境。将建筑物的结构高度、不规则度及结构复杂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建筑设计在进行初步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建筑材料、结构体系、结构布置、各参数等,对多种设计方案从可行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充分比较,获得最优设计方案。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结构设计进行精确计算,保证在建筑过程中对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2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分析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优化设计主要从设计流程、设计体系建立、结构技术体系、预制构件拆分与控制、预制构件节点优化设计及有效利用相关政策六方面进行优化。

2.1 设计流程优化

装配式建筑在考虑功能性需求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结构设计对工厂化生产及装配式施工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需要涵盖整个过程,从构件生产到运输、装配,对建筑物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在设计阶段,对构件设计、拆分等方面需要做好优化工作,保证装配式构建在设计、生产、施工过程中的紧密连接,形成完整的工艺流程;在图纸设计方面,以方案的可行性作为前提,细化设计建筑物装配结构的各构件,优化预制构件生产工序,降低现场管理难度和施工难度,降低施工成本。

2.2 设计体系优化

设计体系优化主要在于建立标准的设计体系。规范建筑户型模块和交通核模块,充分发挥建筑物经济性和功能性要求,降低楼板和外墙的构件种类,使装配式建筑物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建筑户型模块方面,在确保室内空间尺寸的精准、合理的前提下,可对室内结构布置、客厅布置及卧室开间布置做适当调整;交通核模块方面,主要对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人的上下通行和物品上下运输(主要包括楼梯、电梯井、走道)、设备的安装布置(主要包括机电管井)等进行规范性设计,使其与板楼、通廊相互搭配更加规范,满足各种客户对房屋的不同需求。

2.3 结构技术体系优化

与现场实际相结合,选择合理的结构技术体系是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关键。所谓结构技术体系是指配整体式的框架结构、叠合剪力墙、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等与结构设计有关的技术体系。建筑物的平面部分,在结构技术优化时可采用叠合板、叠合梁形式;建筑物剪力墙采用预制装配式时可采用预制的叠合剪力墙,也可采用双面预制的叠合剪力墙,竖向连接可采用钢套筒连接形式进行。在各构件之间连接时方法较多,连接形式也不固定,具体根据施工需要而定。

2.4 预制构件拆分与控制

在不同项目中装配式建筑结构的预制部位和预制形式不同,需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而定,一般住宅建筑,首先应该考虑其水平构件的预制技术,主要有楼梯、阳台、预制叠合梁以及外墙保温与装饰等一体化设置,减少外墙脚手架的使用,优化承重墙与非承重墙的设置等。

2.5 预制构件节点优化设计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重难主要在于节点设计,在抗震性、功能性方面对建筑物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建筑构件连接处控制所使用的钢筋、套筒、预埋件等的成本,优化节点处的连接方式,保证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抗争性能,同时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稳固连接各部件的目的。

2.6 有效利用相关政策

装配式建筑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技术不成熟,因此其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阻碍,为了鼓励新技术的发展,提高建筑业走向更加绿色环保、低能耗的目的发展道路,政府必须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降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建设成本,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结构的优势。

3 结语

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近年来发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其建设成本较高,因此降低装配式建筑物建设成本是其向前发展的关键。企业应该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模数标准、部件产品标准,通过这些标准是个装配式构建统一流水线式工厂生产,降低构建的预制成本。另一方面,在工程实际中要不断对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石建光,林树枝.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的现状和发展展望[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4(01):45-48.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混凝土装配;住宅建筑;施工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TV3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装配式住宅发展迅速,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具有节能、环保、工期短、利于工业化等优势。随着城市建设的节能减排,建设节约型社会等政策的出台,也给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装配式建筑将会成为将来我国城市建设的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

一、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了装配式住宅建筑,使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得到了惊人的发展。混凝土装配式住宅,结构功能合理,体型简单,装配式程度较高,符合装配式生产模式并且可以大规模的复制,同时其抗震受力体系也能满足装配式预制剪力墙的要求,在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大力推广。

二、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的优势

1、节约资源的优势

我国建筑业能耗大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事实,与发达国家的相比是其建筑能耗的2~3倍,目前大部分建筑达不到节能减排的生态要求;我国建筑在建造过程中钢材和水泥的消耗也比发达国家高出很多,建筑结构用材中大量采用水泥硅酸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材料,每拌和1m混凝土比发达国家要多消耗80kg水泥,我国目前的建筑技术,硅酸盐材料在建筑解体后不能循环利用;在备受关注的气体排放方面,全国建筑用能产生的气体排放已占到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5%。我国建筑目前是名副其实的高能耗建筑,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工业化建造的一种有效手段,来解决建筑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有效改变建筑业高能耗的现状。例如:混凝土装配式住宅建筑中所采用预制外墙板,从而减少了外墙模板用量,使大钢模的也减少22%的用量;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采用叠合板阳台可以减少水平模板及架料的用量,减少木材用量达到40%,钢架料节约达到10%;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预制构件工厂化加工使得建材损耗大幅降低,减少了传统现场施工中废弃物的产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填埋废弃物所需要耗费的土地资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大多采用预制构件,使现浇作业减少30%、外墙保温及抹面作业减少达75%,小金属焊接作业减少70%等,节水节能效果都非常显著;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使住宅建筑施工中的现浇混凝土结构强噪音作业时间有效减少、并且减少了混凝土养护中的用水、废水等,大大减少了传统施工中废弃物的产生。

2、缩短工期的优势

传统住宅建筑在主体结构封顶后,需要用1到2个月的时间去进行窗洞剔凿、防水处理、副框收口等工作,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在预制外墙板时就预留了墙面安装外窗用时要用的预埋件,当主体结构封顶后便可以立即实现封闭,比传统建筑施工封闭时间节省较多时间,并且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还为提前插入室内砌筑及建筑装饰工程创造有利的条件;传统建筑施工中,外墙装修、粘贴保温材料、抹抗裂砂浆等工序约需要2~3个月,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预制外墙和预制飘窗时候就同时预制完成了保温层及装饰层,使建筑外装修时间整整缩短3个月;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楼梯施工,在预制楼梯预埋了安装栏杆用的孔洞、在预制飘窗时候预埋了安装栏杆用的埋件、在预制墙体时候还预留了安装水电的管槽,可以节约一个月的时间,减少了装饰工程施工中的开洞、安装埋件、墙体开槽等。

3、降低工程造价的优势

由上我们可以分析出来,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由于预制构件都是由生产厂家集中预制,再运到项目工程现场,所以不管是预制件的生产还是施工工地现场的安装都是流水式可复制的劳动过程,工人很容易施工,熟练程度高,从而可以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的今天,人力成本的节约可以大大的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本身也节约了工期,节约了材料。在人工、材料、机械都减少的情况下,工程造价本身也会具有一定的优势,建筑企业的利润也会相对提高。

4、工程质量更有保证

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由于集中预制,统一生产装配、精度更高。预制的结构件中对混凝土配合比、砂石料冲洗、砂石料的配和比、钢筋数量因素都能更好的控制。在配式建筑结构件和装配件的预制中,由专业厂家统一生产,精度高。单个结构构件的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浇筑等施工工艺都比传统施工技术的现场浇筑施工方便,所以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使用可使单个构件的质量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整个工程质量的目的。例如在传统建筑施工技术中,外墙板的施工常常会遇到渗漏、开裂、空鼓等质量通病,以及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问题。那么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外墙板可以在结构件工厂直接做成装饰外墙面,窗户的洞口尺寸误差可以减小,并且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窗户安装较传统工艺更加精确,工厂预制构件可以使窗户的安装严丝合缝,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施工外窗渗漏的常见质量问题。配式建筑的预制部件在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随时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控制,如:耐火性、抗冻融性、防潮、隔声保温等。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可以使每道工序都像安装机械设备一样去检查其精确度,保证施工工程的质量。

5、在使用性能上的优势

装配式房屋建筑的施工技术属于对预制构件的装配结合,它的结构强度较高,抗震性也比传统施工技术要好,使居住者更具有安全感。装配式住宅建筑在构件的制造加工以及装配中都大量的采用保温材料,封闭性比传统施工方式更加的严丝合缝,所以装配式住宅很容易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节能减排的效果也更加显著。装配式住宅建筑物的主要构件是钢筋混凝土,在施工联接时通常采用刚柔结合的原则,整个结构构件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可以增加建筑的使用寿命。比如在建筑的外墙面板的预制中,工厂预制时候外墙窗框安装钢模再来浇PC混凝土,这样的施工可以使浇捣混凝土时框和混凝土更好地啮合在一起,避免缝隙,减小了渗水概率。此外,由于PC与板之的缝隙,能在热胀冷缩中及时释放应力,同时也可以地震、不均匀沉降等原因造成的外墙裂缝。

6、在保护周边环境上的优势

传统建筑施工方式在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堆放、施工中,各种扬尘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PC构件直接在现场进行装配、连接可有效避免扬尘,有利于环境保护。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大大减少了土建粉刷的现场作业对施工工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外装饰工厂化制作,可以直接浇捣于混凝土中,无湿作业,也不再产生落地灰。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工厂化预制构件采用吊装装配工艺,减少了固定泵所产生的施工噪音和建筑模板安装、拼装时铁锤敲击产生的噪音。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散装物料减少,废物及废水排放很少,有利于环境保护。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建筑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不过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整体水平还很低。要想推进我国建筑工业快速发展,就要在科研上进一步探究节点连接的问题,首先要对结构系统是否科学和构造是否符合技术规定进行验证,其次要对提出的新型节点是否合理进行验证,从而慢慢完善技术规定以及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孙剑,王生明,都兴民.高层住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应用[J]. 《施工技术》,2011,(22).

装配式建筑技术分析范文第5篇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如下:(1)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完成后,直接运至施工现场进行组装,这种施工方式减少了二次加工工序,提高了结构的质量,保证了构件尺寸的准确性。(2)与其他建筑工艺相比,装配式建筑结构简单、部件少、现场组装方便快捷,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实际使用效果良好。(3)当采用预制构件法时,各专业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装配式建筑设计标准化减少了设计的随意性,并且简化了施工工序,从而达到了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的目的。(4)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水平高,从而降低了人们施工现场的工作难度,减少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5)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建筑发展要求,它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6)装配式建筑不需要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它的构件直接在工厂生产,就避免了在施工现场堆放混凝土等原材料,从而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小,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二、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造技术

1.浇筑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在设计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过程中,为凸显建筑整体性、稳定性特征,建设单位要安排专业人员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居民实际居住需求等多方面问题,而后不断优化和完善现场浇筑混凝土预制装配式技术。通过合理有效的设计建筑结构施工方案,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项目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类钢筋连接方法,依照构件规格合理选用钢筋预埋件施工方式;严格依据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纸以及施工实际要求开展钢筋绑扎工作;在完成结构楼板钢筋绑扎、焊接作业后,要及时进行验收、核查,以此确保钢筋的稳定性。2.叠合板式与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技术就目前混凝土剪力墙技术实际应用情况而言,确定其结构构件的形式十分丰富,如叠合式板墙与楼板、预制楼板等多种类型。由于叠合式楼板是由底层预制板和钢筋共同组成,所以可以将其称为后浇混凝土施工模板;联合式板墙是由预制板及钢筋构成,在其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在预制板中间开展混凝土浇筑工作。此外,预制混凝土剪力墙施工技术的构件更加多样,如竖向剪力墙板、楼梯板、阳台以及水平叠合楼板等方面,但该技术构件形式十分简便,只需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工程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即可完成。3.构件吊装施工技术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期间,建筑施工单位需明确施工现场人员的基础职责与责任,及时制定构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保证相关人员在施工操作中保持有章可循。对此,施工单位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需要基于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管理体系,并在交底中明确施工环节,促使所有施工人员明确自身职责。管理人员还需基于当天具体施工情况做好构件数量数据分析表,并编制具体编号,提高施工管理与数据统计的规范化,保障所有施工人员可在日常管理中履行自身职责,提高整体施工效率。另外,预制构件体积普遍较大,一搬情况下,塔式起重机可采用竖向位移限制和横向转动交接的方式处理,将结构物件附着在墙件连接中,在塔式起重机施工中可采用附墙措施做好与塔式起重机型号的匹配处理,并按照具体施工步骤落实合理的安装施工,保障预制构件高效率安装。

三、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优化

1.平面设计模数协调和正向设计是装配式建筑平面设计的主要原则。在平面设计当中需要对户型模块的种类以及尺寸进行优化,通过标准户型模块的组装形成建筑平面,从而实现预制构件与内装部品的标准化和通用化,进而实现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相关配套技术升级,在降低成本的基础上同时实现施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进行建筑平面布局时,应合理地选择大空间的布局,同时还应合理安排管井与承重墙的实际位置,达到建筑空间合理布局的目标。2.立面设计对于套型组合采用模块化、标准化与系列化的特点进行立面设计,在预制墙板的设计中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饰面材料来体现纹理与色彩的变化。装配式建筑立面可通过采用不同墙体组件的组合与变化来实现较好的可变性与灵活性。如可以在保证通风和采光满足要求的基础上,对窗口大小、比例和窗框形式进行调整等。装配式建筑提倡装饰保温一体化,采用装配式一体化墙板满足建筑立面的要求。复杂的建筑立面推荐采用反打一次成型技术,例如石材反打等技术。复杂的建筑立面模板成本较高,从成本角度出发,建筑立面宜简洁,不宜设置复杂的突出的横线条或竖线条。建筑水平腰线宜设置于开始采用预制夹心墙板的楼层底部,立面竖线条宜采用不同颜色涂料凸显。3.有效优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艺正在进一步完善,从设计角度来分析,设计人员需要对衔接节点进行优化,对衔接节点的各类构造及结构的耐久性进行分析与考量。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对整体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从而提升房屋建造工程的综合质量与水平。此外,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计算模型进行综合计算,应用专业技术来有效控制建筑结构的衔接点刚度,应用“强剪弱弯,增强节点”的原则提升预制构件的质量。在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整体预制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在充分保证预制构件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建筑的其他性能得到优化,对抗震、装饰、保温等性能进行分析,从而使建筑的综合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升。4.提高预制构件的连接科学性在进行整体装配式混凝土的综合结构预制构件的连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确保整体预制构件连接具有高度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保证各个连接结构的高度简便性,以提升连接各项构件的效率,保证当前建筑工程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