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党的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要达到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目标。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达到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10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了哪些成就?当前,我国信息产业处于怎样的运行状态?如何看待当前信息产业形势,下一步如何发展?
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肩负监测分析工业、通信业日常运行,分析国内外工业、通信业形势,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等相关工作的运行监测协调局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为此,《经济》记者专访了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高素梅。
《经济》:回顾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信息产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高素梅: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销售收入从1.3万亿元增至7.5万亿元,年均增速21.4%;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从920亿美元增至6612亿美元,年均增速24.5%;计算机、手机、彩电等主要产品产量年均增速分别达32.0%、28.5%和10.1%,均占全球总产量的40%以上,居世界第一,电子信息制造大国的地位日益突出。信息技术和产品在机械、航空、建材、石化、钢铁、煤炭、纺织、制药、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更加深入。
相比2002年全国软件业务收入1100亿元的规模,2011年的产业规模增长了16倍多,年均增速达到36.8%,从业人员从59万人增长到400多万人。当前,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已达到1.84万亿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2008~2011年产业规模增速均在25%以上,2011年增速达32.4%。
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我国已有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11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21个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产业发展中心区。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软件业务收入15008亿元,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大半。
《经济》:在当前下行压力较大、困难增多的情况下,十对信息产业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高素梅:要认真贯彻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防止强制上行和过快下行两种风险,使经济处在一个适度增长的区间,并为下一步转方式争取有利条件。
党的十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我们必须深刻把握“四化”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加强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信息技术产业是工业化、信息化融合的基础和纽带,对其作用的误判、对其支持的乏力,将导致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乃至整个国民经济难以摆脱引进、跟随的被动局面,实现超越和领跑更是难以如愿。
要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部署。我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必须在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上下功夫,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具体做法有:一是培育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结合市场需求与市场趋势,围绕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等新型终端产品发展,积极引导消费结构升级;以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家庭、新一代移动通信等新兴产业为依托,以重大工程应用为带动,着力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新增长点。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构建自主可控创新体系。抓好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加大对高性能集成电路、高端服务器等关键领域重大项目支持力度;提升核心基础材料、关键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的能力和水平,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可控创新体系。
《经济》: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不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速度普遍放缓。那么,在此背景下,我国信息产业整体运行态势是?
高素梅:“十二五”以来,我国工业和信息化综合实力稳步提升,为主动参与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提供了强劲动力;我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总体来说,我国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整体仍未摆脱持续放缓态势,部分行业企稳向好。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今年1-9月,软件产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8%,比电子信息制造业高16个百分点,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22.2%,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电信业保持平稳发展,电信业务总量增速连续3个月在12%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
转型升级带动效应显现,融合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调整。融合发展推动电子基础、通信以及专用设备等领域快速增长,今年1-9月,分别增长13.6%、16.8%和18.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7、6.9和8.4个百分点。宽带普及提速工程进展顺利、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内资企业发展良好。今年1-9月,内资企业实现销售产值和出货值分别增长17.5%和17.9%,分别高于外商投资企业9个和12个百分点。
中、西部地区增速回调,东部地区发展趋缓。今年1-9月,中、西部地区实现销售产值同比增长30.2%和40.0%,分别比年初回落了3.8和19.2个百分点。
《经济》:在您看来,信息产业下一步的发展趋势是?
高素梅:今年9月,我局和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联合的《2012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电子信息产业外向度高,稳出口和调结构不可偏废,稳定出口和促进内外需市场结构调整仍将是“十二五”时期两大工作重点。
今年以来,中央要求把工作的着力点继续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上,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为“稳增长”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信息产业发展缓中趋稳,全行业产能利用率从年初的不足60%增长到85%,从业人员同比增长0.8%,新订单指数环比增长0.2%,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产业发展后劲显现。
关键词 FPC FPCA FPC应用 SMT 手机 汽车电子 医疗监护设备
一、柔性线路板概述
柔性线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又称软性线路板、挠性线路板,简称软板或FPC,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配线空间限制较少、灵活度高等优点,完全符合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是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有效解决方法。FPC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并能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的效果。FPC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因此,广泛应用于PC及周边产品、汽车电子、医疗器械、通讯产品和消费性电子产品等领域。
FPCA(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产品,即FPC组件,为FPC业务的产业链延伸,行业内的主流技术为SMT。SMT(Surface Mount Technology)即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也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他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应用SMT技术有以下优点:
第一,组装密度高、电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贴片元件的体积和重量只有传统插装元件的1/10左右,一般采用SMT之后,电子产品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第二,可靠性高,抗震能力强,焊点缺陷率低,高频特性好。第三,减少了电磁和射频干扰。第四,易于实现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第五,节省材料、能源、设备、人力、时间等。
二、柔性线路板的应用
电子产品轻、薄、短、小的需求潮流,使FPC迅速从军用品转到了民用,转向消费类电子产品,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几乎所有的高科技电子产品都大量采用了柔性电路板。日本学者召仓研史在《高密度挠性印制电路板》一书说:几乎所有的电气产品内部都使用了柔性电路板,而今恐怕很难找到不使用柔性电路板的稍微复杂的电子产品了。
三、柔性线路板的市场前景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提到: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信息产权局决定,将高档片式元器件、高密度多层印刷电路板和柔性电路板列为当前重点优先发展的信息高技术产业化领域之一。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市场对柔性线路板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
(1)手机市场。就手机而言,FPC在手机中主要作为折叠、旋转等部位讯号连接的零件,目前一般手机内应用3片以上的FPC,随着讲求轻、薄、短、小的高功能手机流行,带动FPC需求。FPC可应用于手机弯折处、LCD模组、相机模组、按键、侧键、天线、电池控制等功能中。目前FPC在手机转折处(Hinge Part)应用最多,常见的有折叠式、滑盖式、掀盖式到立体旋转式机体,多为双面或多层FPC设计,是FPC在手机应用中产值最大者。至于按键FPC、照相模组、天线或电池用FPC,则为手机设计者的选择性设计。在上述选择将逐步纳入手机标准化设计的态势下,有助提高FPC用量。工业和信息化部的2014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942.6万户,总数达到15.36亿户,增长2.6%,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其中,移动电话用户净增5698万户,总数达12.86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94.5部/百人,比上年提高3.7部/百人。而以苹果和安卓手机为主导的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移动电话用户的首选,据《2013-2014年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比例首次超过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到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是智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25.6亿人。2018年智能手机用户指数代表了全球移动手机用户的一半,这意味着功能手机将成为电子通讯领域的少数派。智能手机的FPC含量高于一般电子产品,智能手机采用5~12片FPC、高于功能型手机的1~5片,每台智能手机FPC产值约为功能型手机的2~3倍。如此巨大的市场必然带动与之相关领域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相机模组、天线、显示器、USB排线等等都离不开FPC的身影。
(2)汽车电子化市场。在汽车电子化的趋势下,车用的控制系统,如仪表板显示、空气品质、音响、显示器、传感器等,高讯号传输量和高信赖度的要求使FPC开始展现其优点,在FPC组件精密的趋势下,加上立体结构的车体,配线区狭窄且弯折的特点,采用FPC组件更能符合设计的要求。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7.26%和6.86%。其中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长10.15%和9.89%,依然是增长主力。
(3)医疗监护设备。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由2001年的179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120亿元,剔除物价因素影响,13年间增长了11.84倍。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抽样调查统计,2014全年全国医疗器械销售规模约2556亿元,比上年度的2120亿元增长了436亿元,增长率为20.06%。医疗监护设备作为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常规医疗设备,已逐步成为大、中型医院所普遍采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县级、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视,在老龄化、二胎政策、消费升级、医改投入、政策扶持等内外需求的共同促进下,以及目前国内整体水平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情况下,医疗监护设备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国内的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不断提高,并且几乎渗透到各行各业,正如文中提到的,已经很难找到不使用FPC以及FPC组件的稍微复杂的电子产品了。随着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在各领域电子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下游领域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必然带动FPC以及FPC组件行业的发展。同时,4G业务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这也将为柔性印制电路板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单位为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 张家亮.全球挠性印制板的市场及其技术研究[J].印制电路信息,2011(10).
[2] 李春甫.挠性电路板面面观[J].丝网印刷,2012(09).
[3] 李春圃.挠性电子材料的选择、检测和应用[J].丝网印刷,2014(02).
[4]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 2013-2014年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R].
目前,符合未来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正在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1]。然而中国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突出表现为“老”、“少”、“难”、“旧”、“缺”等问题[2]。积极探索出一套科学有效、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当前职业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3]。甘肃地处西北,电子信息产业落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教学条件难以适应岗位训练要求”、“毕业生理论知识无法与工程实践相衔接”等突出问题[4-5]。针对这些难题,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提出一种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电子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电子信息行业发展迅速,专业发展必须紧跟行业发展动向[6]。课题组以明确电子信息专业教育理念为前提,以构建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新体系为基础[7],确立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为目标,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分析,确定了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培养创新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校企合作,聘请社会工程技术专家共同设计“大平台、主方向、小岗位”的专业培养方案,首先完成1年专业基础学习和通识教育,之后实行专业柔性分流,然后进行1年半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培养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模型的课程体系,使专业培养目标直达市场需求,使高技能人才培养直接面向社会需求,以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定期聘请社会专家评估教学计划,实现专业结构相对稳定,课程体系动态微调,专业设计紧扣市场变化。以理论适度够用,突出实践,保持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为6∶4。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构建电子信息综合实践平台。独立设置实践课程与典型实践项目,使之自成体系,并与理论课程体系相互依存。建立相对独立的、适应“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综合平台与新体系,解决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践教学环境难以适应岗位训练需求的矛盾。根据综合电子实践平台,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情景教学[8],开放实验室实习基地,营造探究式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9]。聘请企业专家任教,送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企业专家与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施开放式教学,解决学校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衔接的难题。打破传统教学评价主体与客体,相互独立的现状[10],建立“全员参与,全因素分析,全程监控”的“三全式”评价体系[11],总结出“全过程递进式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12],提出“教师选拔考核‘多元化’”、“教学准备考核‘市场化’”、“理论考核‘阶段化’”、“实践考核‘三人行’”的灵活多样考核方式,解决教学评价中的“一卷定终身”,积极推行双证书教育,规范职业能力与技能考核。
2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校企合作,设计“大平台、主方向、小岗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基于工作过程和岗位模型的课程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的技术前沿课程群。在专业建设与行业零接轨的职业教育新形势下,实时跟踪专业发展动向,建立“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群,统一规划专业支撑课程群,构建电子信息类综合实践平台。坚持以典型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分析为手段、重构专业学习领域为目的,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能力要求”四步走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式,以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电子产品生产与设备维护、通信系统工程实施、电子产品软件编程、电子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岗位模型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要求为依据,以突出职业能力、注重职业素质为目的,实现对专业领域课程内容的重构。建成电子信息综合实践平台,构建“三个突出、四个目标、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围绕典型实践项目,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场调试和操作能力。第一,现代电子设计实践平台,针对具体的实际问题,学生亲身经历设计电子产品的全过程[13],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创造、创新”实践环境和氛围。第二,“嵌入式”开发平台围绕嵌入式芯片、嵌入式应用系统及开发工具,将学生的分析问题、结合实际选用硬件、程序设计、操作等能力与具体应用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智能电子产品设计、开发、调试能力。第三,“机器人”综合实践平台涉及到机械、电子信息、自动控制、传感器和通信等多学科的最新成就,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系统配置、模块设计、软件编程、制作调试等环节,提高学生创新、实践和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14]。第四,3G通信综合实践平台是通过与权威的通信企业合作共建,参照通信企业建设实际环境和需求,为学生提供适应企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化、系统化培养平台。采取从“岗位群”到“能力素质”再到“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步骤,形成了“基本技能”、“科技活动”、“工程训练”、“职业技能”、“工学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链。构建“三个突出、四个目标、五个层次”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三个突出”是突出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突出“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特色,突出创新型高技能人才素质与能力培养;“四个目标”是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独立分析能力,设计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五个层次”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又强调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形成了技能训练、验证、综合设计、探究实践和创新实践等分层实践项目。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开放式情境教学,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实施“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循环互动教学,融真实工作情境下的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密切联系生产经营和社会实际的实践教学。创建“教、学、做”一体化开放式教学情境,遵循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开放实验室、实习基地,营造探究式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运用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探索新问题、新知识的兴趣和习惯。综合应用知识能力训练,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设计,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以课程为基础的综合实验和以专业为基础的实训及设计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实验成绩采用平时单元成绩累积计分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评定办法。平时成绩评分的特点是评分细则公开,每次实验成绩公开,学生参与评分。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不仅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更重要的是通过成绩评定,使学生知己知彼,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互相交流,达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管、以赛促改。以大学生电子竞赛、“挑战杯”竞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形成了“学生个个参与、教师人人辅导”的局面,技能大赛引领教学改革、促进实践平台建设、强化校企合作的作用日益彰显。重视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与研发,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合作,积极理顺工学结合的各方关系,提升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促使学生科技素养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为学生“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创造条件,营造并培育一种浓郁的、富有探索性和实践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地引导、熏陶中逐步构建高技能人才的品格。
3建立“三全式”教学评价体系
现有的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传统的理论考试,这一方法在对知识记忆、理解和简单易行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学生往往专注于概念、知识的背诵记忆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与工程教育强调实践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相违背。“三全式”教学评价体系是根据教育目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全面分析教学各个环节诸类因素,并对全过程实施监督、控制的质量管理方式。这一评价体系突出了全员参与、全素分析和全程评价三大特征。1)全员参与———评价主体多元化。研究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旨在解决“谁来组织、实施评价”这一问题。实践考核“三人行”倡导合作学习,是当前教育新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小组为单位构成技能训练的基本形式。根据实践教学实际,每三人构成一个小组,每六人为一大组比较适合,各小组选小组长一名,每一大组选一名大组长,以协调各成员学习活动的一致性,便于恰当地评估。实践考核三层次分为理解、提高、创新。理解是学生小组按教师设计的实践内容及详细步骤逐步完成,获得正确结果,总结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交实践报告。提高是教师根据本实践环节的内容,提供主要步骤和部分方案,要求学生小组在实践准备阶段补充完善,并在实践环境中完成本环节任务,获得正确结果,提交实践报告或作品。创新是学生小组根据教师给定的项目及要求,合作设计,创造性地完成项目任务,取得设想的效果,提交作品或论文。2)全素分析———评价内容一体化。探讨教学质量评价的对象领域,是为了解决评价范围与内容问题。工科院校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而建立一体化框架与下一层次的结构。在教学过程中,人才质量是一个核心因素,以此为中心,可以构建人才质量(知识、能力和素质)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组成的一体化结构。3)全程评价———评价形式“并举”型。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坚持合格性和发展性并举的策略,其宗旨是为了“发展”。坚持合格性,以保证评价对象的基本质量,这是必需的。发展是硬道理,是教学评价的第一要务。坚持发展性,则是建成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与评价体系的重要保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教学是一种定向的师生双边活动,具有螺旋上升的特点。学生质量的提高贯穿于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并涉及到就业以后。因此,需要作全程评价,甚至包括毕业后的跟踪调查。
以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发展最快、渗透性最强、应用最广的关键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战略资源,是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传统产业不断升级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新动力。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成为全球最具活力、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目标是要使网络规模、容量位居世界第一。网络基础设施供给能力显着增强,基本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普遍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为网络基础设施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广大农村地区和中低收入阶层参与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到“十五”末,计算机社会拥有量将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的需求量将会随之增大,因而从总体来看,计算机方向的人才缺口较大。作为中职学校,必须了解市场、适应市场、依托市场和开发市场,才能培养出适应和满足计算机类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的人才。目前在人才需求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根据信息产业部的关于计算机市场构成的报告,截至XX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777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0%以上,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国内市场的国际软件外包、国外通信运营商来说,计算机类的人才将会是他们在国内发展的首要选择。
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除高精尖专家人才外,电子信息企业还需要大批熟练操作的技术工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文化程度低的多,高的少;技术等级低的多,高的少;高等级技术工人年龄大的多,年轻的少。调查数据显示,仅广东省技术工人缺口就有多万,全国的需求缺口更大。以软件企业为例,很多简单的编程工作,高中学历的人只要经过专业的软件职业培训,完全可以胜任。目前,我国基础程序员非常缺乏,一些基础性工作只能由本科生和硕士生完成,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这说明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工型人才奇缺。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才需求量大大提升。网络技术持续稳定发展,网络设备的生产、检修、网络建设、网站设计等相关行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社会对网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都要求人才的素质不断提高,以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
2、被调查企业的分布情况
(1)被调查的企业近6家,其中有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单位(如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及其它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行业管理的模式,引导企业应对危机、健康发展,做了大量有益和有效的工作。
一、行业活动
1、行业交流活动
2)应包头政府部门邀请,协会于2009年8月12-14日成功协办了“首届中国包头稀土永磁论坛”,近700人到会;
3)2009年8月26-29日,协会配合与中国电子器材总公司,在成都成功举办首届西部电子展,总展览规模近600家企业参展,共有约40家磁性行业企业参展;
4)为配合2009年8月26-29日首届西部电子展,协会同期成功举办了“中国磁性材料应用技术及项目供需对接会”,约100人参加听取了会议交流;
5)由于行业仍然深处危机,同时年底会议太多,为保证会议效果和减少企业负担,协会“第十三届钕铁硼永磁年会”推迟到明年适当时机召开。
2、协会行业骨干发展
为加强协会和企业交流,充分调动和发挥传传会员骨干企业的积极性和作用,协会在全国重要的五省市初步建立了工作联络站,在工作中得到了联络站的支持。
3、协会合作
为加强协会和上下游的联合,更好为会员单位服务,协会与电子变压器行业协会等单位和组织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沟通政府和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1)保持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宣传上级领导部门的思想和工作方针,认真执行上级领导提示。
2)为保证行业利益,帮助企业应对危机、克服困难,协会积极配合行业企业在降低出口关税方面与政府各级部门进行沟通,向政府部门呼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在行业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和申报资金项目的活动中给予积极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帮助企业解决了大量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4)积极开展行业调研,及时为行业提供《全国磁性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5、帮助协会所在省市行业规划和发展
1)协助创立四川磁材及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协助绵阳相关政府部门建立了绵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盟;
3)协助绵阳政府相关部门建立了绵阳市磁性材料产业联盟;
4)协助政府建设绵阳市磁性材料产业工业园。
二、编辑出版工作和
2、编辑出版了《中国磁性行业形势发展论坛》论文集;
3、为帮助行业企业了解行业形势和行业动态,协会编辑出版了《全国磁性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4、在国内相关正式出版物4篇,在内部期刊和会议文集上约20篇。
三、行业咨询等工作
及时向行业会员企业提供磁性材料专业技术与市场信息等咨询,解答企业疑问。
四、网络管理工作
继续办好和管理好“中国磁性材料商情网”及“中国磁性行业产业资讯网”。成为协会协会向外宣传国家产业政策、国内外行业动态和市场行情的重要的网站,深受行业欢迎。
五、日常服务工作
即时将协会的会刊《磁性行业资讯》、及《磁性材料及器件》和其它相关资料按时发送给会员单位,在行业内得到赞扬,分别从行业动态、市场发展、技术开发、产品应用设立专题,适合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阅读,深受欢迎。同时协会积极为行业提供咨询解答,帮助解决企业各种困难。
2009年,在上级主管部门和理事会的领导下、在会员单位的支持下,协会秘书处尽心尽力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今后将多听各方意见,全心全意地搞好协会工作。如何进一步搞好协会工作是全行业都关心的大事,请提出宝贵意见。
六、2012年度协会工作计划
2、组织完成《中国磁性材料行业发展报告》,3月底完成。
3、上半年5月在上海举办“2010第十一届中国国际磁性材料及生产技术展览会”,并同期组织“中国磁性材料应用技术论坛会”。
4、针对国内外金融和经济形势,适时向全体会员单位提供应对市场变化的建议和对策。
5、精心策划并于下半年适当时机举办“第十三届钕铁硼稀土永磁发展年会”。
7、继续办好新
版《磁性行业资讯》(月刊)。
8、进一步办好行业门户网站。
8、为企业做好行业技术经济信息咨询服务。
10、建立建全和国内外及地方行业相关组织关系,加强和上下游行业组织联系和合作。
11、加强协会宣传,发展和扩大会员企业,增强协会影响,提高和充分发挥协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