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演的艺术形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表达
一、实验性动画概述
有别于传统商业动画的产业化创作模式,实验性动画属于绝对的个人创作,没有固定的程式约束。一些实验性动画短片往往是来自于艺术家的瞬间想法或者偶然体验;一些实验性动画甚至不存在固定的动画脚本,任凭艺术家自由、随性创作;一些实验性动画直接在胶片上开展创作;一些实验性动画通过沙画形式进行现场呈现。总的来说,实验性动画在分工上并不明确,参与者可不受约束地发挥自身心中所想。实验性动画可给予创作者以尽可能的自由。实验性动画创作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的观察与美的体验,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一个心思缜密的人,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各个细节。各式各样崇高的美正是被艺术家发现后,再创作成对应的文化、音乐以及绘画等。动画艺术家通过动态的视听语言表达自身对美的感受,为“美”增添上绚丽多姿的外衣,一部成功的实验性动画创作既可能源自于无意间一个陌生人的回眸一笑,也可能是源自于大自然中的一缕阳光、一阵微风,还可能是对一种哲学观点的思索,对一种习俗、一个伟人、一项技术的推崇等。总的来说,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生活便会给予回报,为我们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想象与灵感。如此创作出来的实验性动画,方能使广大受众产生共鸣。
二、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
(一)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开拓性与实验性的表达
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表达源自艺术家对动画风格、表现材质、表现方式等的不断钻研,因而,开拓精神是实验性动画必不可少的动力。实验性动画强调视觉实验,特别是办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二维手绘动画、三维数字动画等技术在实验性动画创作中广泛推广,与此同时,为了使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表达得到进一步丰富,大量艺术家还引入了互动艺术、装置艺术以及影像艺术等艺术方式。这些艺术方式很好地摆脱了以往动画仅注重叙事的故事描述的局限,着重表达了对动画与媒介的重组、重构,依托各式各样的语言和方式彰显艺术家的情感及观念。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还体现为由实验性所创造的原创精神。实验性动画语言的实验性,以其艺术思想、艺术语言为重要体现。其中,艺术思想源自艺术家长期以来对社会历史、社会生活、生命现象等特有的人生体验,而并非一味的随波逐流,也并非对社会权威的交口称誉。通常,社会大众对动画语言存在一种传统特定认识,对具备当代艺术语言特征的实验性动画则缺乏有效认识。实验性动画中常伴有各式各样的未知因素,并且在创作期间往往产生各种惯常的不合理情况,然而紧随的一系列可能却往往能收获出乎意料的成效。这可算得上是实验性动画艺术创新的有力渠道之一,在实验性动画创作过程中,“不合理”并不等于不可行,通过在“不合理”中寻求新的可能性,便是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开拓性与实验性的表达。开拓道路上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无可厚非,而所谓的“不合理”对于实验性动画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一来,便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的偶发性特征。
(二)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综合性与开发性的表达
伴随实验性动画的迅速发展,不断构建起自身特定的艺术语言系统,由此,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表达出综合性特征。首先,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综合性的表达取决于动画艺术自身的创作要求;其次,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综合性表达取决于当代艺术对应的广泛性要求。例如,艺术材质相互间的综合、艺术方式方法相互间的综合、创作技术相互间的综合等。倘若未有综合性的支持,实验性动画不论是表达语言还是媒介材质都将变得十分单薄及缺乏生气。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的综合性主要表现为其推动了一系列艺术形式的有机相融,一方面对绘画艺术、雕塑艺术的浮夸外观,电影艺术的空间布局、镜头表现,各式各样材质多元的物质特性等予以综合;另一方面对造型艺术的视觉冲突、戏剧舞台艺术的行为表演等予以综合。通过对各式各样手段的综合运用,极大水平上推动了多种不同艺术门类相互间的融会贯通。除此之外,伴随艺术家思想观念及技术的不断革新发展,实验性动画艺术俨然不再是片面的动作作品,广大艺术家做出了各式各样努力,引入表演艺术、先进设备、媒介影像、数字技术等到实验性动画作品中,无不彰显出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综合性的表达。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还表达出一种开放性特征,不管是手绘、拍摄、数字,还是网络、交互等动画艺术形式,对于广大受众而言,他们都可成为作品的参与者,通过受众与作品展开的直接互动或者间接互动,在动画作品的制作、呈现及传播等过程中贡献一份力量,构建起一个开放的交互系统,让受众参与到艺术作品创作的行列中,对于数字动画而言有着十分积极的实验意义。在实验性动画表达、传播期间,倘若缺乏受众的参与、互动,则实验性动画的内涵将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倘若要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实验性动画艺术,受众则必须与其充分相融,不可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站在一旁。依托与动画性实验产生的直接互动,使受众意识发生转变,最终形成全新的感知与体验。由此便构筑了实验性动画为广大受众创造的一种全新互动方式。而对于实验性动画语言的探究,本质上即为找寻满足其特质的表达手法,进而实现推动实验性动画语言创新的更多可能性。
(三)实验性动画艺术语言组合性与拼贴性的表达
关键词:美学视域;声乐表演;美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也逐步提高。声乐表演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范围中,成为人们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特的声乐表演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本文主要分析声乐表演的真正内涵,以展现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
1 声乐表演艺术中蕴含的美学原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人们的生活中不乏各式各样的歌舞活动。在我国早期,声乐表演就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给富贵之人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声乐表演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们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从而也促进了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
1.1 同一性
声乐表演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人民,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欢乐。当人们陶醉于声乐表演艺术带来的享受时,不自觉地融入当时所处的情境中,深有感触当下表演出来的那种情境,并能够去揣摩人物中的心理特征。尽管不同的声乐表演想要传达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声乐表演带给人美的享受是一致的,并且传达出声乐艺术的美感。
1.2 精髓重现
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原理除了同一性,还具有让经典重现的能力。很多经典值得人们回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也都有很大的变化,人们需要用心去体会。一般来说,声乐表演是以音乐表演为基调,音乐中包含的情感、文化是声乐表演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包括诗词、歌赋。声乐表演艺术不仅仅是音乐结合而成的载体,同时也是诗、词、文人内蕴的结合体。声乐表演,是以歌词的形式来表达内在的含义,因而歌词也就代表了声乐表演的灵魂,通过歌词去深入探究声乐表演所表达的内涵。很多经典的声乐作品不论由谁来演绎,并不会改变曲子最初想要传达出来的那份情感。例如经典的声乐作品《思乡曲》,想必很多人早有耳闻。人们对曲子传达的那种情感已经早有感触,由不同风格的艺术家进行演绎,并不会改变曲子的内在含义,其思想的韵律也不会有任何改变。在美学原理下演绎的声乐表演艺术,依旧是那么令人动容。
2 美学视域下的声乐艺术表演的特征分析
每一种艺术都有其固有的特征,显示出与其他艺术的不同之处,同时也作为人们欣赏的一大缘由。声乐表演艺术给人独特的视觉和听觉享受,使人体会不一样的美感。
2.1 演唱具有整体美
声乐表演注重整体给人的感觉,并不是一种单独的演唱,而是一个具有综合性技能的艺术形式。在声乐表演正式开始之前,演唱者不仅需要了解声乐中所蕴含的基本信息,而且对声乐表达的内涵也要深有感触,同时要结合声乐表演的注重事项。演唱者在实际表演中需要注重细节,并对声乐进行不断创新,最后通过歌唱的形式将内容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让人们体会到声乐表演中的整体美。
2.2 演唱具有个性美和协调美
演唱的过程是发现美、探究美的过程。声乐表演艺术会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美的享受。在声乐表演艺术中,不同演唱者的风格各异,对声乐表演展现出来的美学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演唱者的差异性,加上受到个人经历、情感的影响,其声乐表演展现出来的效果也是千差万别,这也就形成了演唱中的个性美。此外,声乐表演艺术还应该具有协调美。声乐表演不是一个人的独奏,需要其他人的相互配合。和谐、统一是对声乐表演的美学要求。最后一点是“声”与“情”的相互统一,通过声乐表演,让欣赏者融入那N情感中,并与个人的情感相互融合,与个人的切身经历相联系,从而完美地表达出声乐表演中蕴含的内在情感。
3 接收美学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学价值
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别人就能看到别人的闪光点,把别人的闪光点作为自己学习的地方就能展现出美好的一面。接收美学能够从受众点出发,从接收出发,让声乐表演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3.1 全方位、主观、客观地展现声乐表演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这也是人与人之间重大的差异性。由于所处的环境、教育、生活经历不同,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有较大的差别,每个人对观看的声乐表演会有不同的看法,不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的意见都会各不相同。首先,演唱者自身必须具备基本的反思能力,对事情有自己的思考,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总结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其次,演唱者需要考虑观众对作品的接受程度,以及表演是否符合当下人们的一种审美趋势。表演者在表演之前应换位思考,以受众的角色来观看自己的表演。每个人都有上升的空间,前提是自身能够意识到这种不足,在长期的历练和别人的指导之下进行改进,逐步提升,从而在后期表演中深入地体会观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不断地修正,快速地提升声乐表演的艺术效果。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公平地看待整个表演,从中吸取中肯的建议,以此来不断改进自身水平,实现自己表演生涯的突破和创新。
3.2 利用声乐表演的“留白”技巧
所谓的“留白”,指的是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留出一些空白的想象空间,激发受众想象的一种声乐表演技巧,也是完成艺术作品之前留下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声乐表演技巧。这种“留白”技巧在声乐表演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增添了声乐表演的艺术情趣,展现出不一样的美的享受。优秀的艺术作品通常都会留有一定的空白感,在传递情感、引起共鸣的同时也让观众能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由此展现出涵盖不同内容的艺术表演,丰富了表演本身的内涵。
4 结语
声乐表演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带给人无尽的美的享受和视觉体验,使其感受到艺术表演本身蕴含的魅力的同时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将个人情感和传递的情感相融合,升华了表达的情感,进一步展现了接收美学视域下的声乐表演艺术的独特内涵,促进了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 吴婷.中国民族声乐中的音乐美学因素分析[J].大众文艺,2011(01).
【关键词】萨满;装饰语言;造型
一、透过神灵文化展示萨满文化的象征性装饰语言
原始先民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上是极其有限的,面对自然灾害、生老病死,人类无能为力,因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求助于神灵来满足心理需求,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人类为解决生存中所面临的问题,创造了具有精神补偿和平衡心理作用的精神文化活动,也就是神灵文化,以萨满教为典型代表,萨满教是北方少数民族信奉的一种原始宗教,黑龙江流域是萨满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萨满文化产生于北方民族的狩猎时代,萨满民族在大自然中狩猎、捕鱼等生存的过程中产生了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图腾崇拜。萨满教的本质等同于其他宗教,是关于神灵的信仰和崇拜,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象征文化是艺术的起源,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装饰艺术的母体就是象征,原始宗教的灵魂隐于民间艺术之中,宗教作为艺术的载体所呈现,由此可见,象征文化是装饰艺术与宗教文化的介质,原始艺术的本义就是神灵文化的象征。装饰艺术以象征文化为载体传达宗教语言,北方萨满教以一定的装饰形式表达趋灾、避害、求生的意向,萨满文化的象征性装饰语言将人类对神灵的崇拜具有升华和激发作用,萨满文化中蕴含了一定的装饰艺术形式。濒临消亡的萨满文化通过装饰语言中的造型、色彩、图案等视觉传达的手段将萨满文化思想内核和其精神实质保存下来,遗存至今。
二、萨满文化装饰语言中的审美表现
作为萨满文化装饰语言,它是以物质文化为媒介,通过直观地反映萨满文化内核而上升为精神文化,萨满教的装饰语言围绕萨满的形象物而表现出来。
如,萨满面具,做法时佩戴的一种法具,面目形象狰狞,给人恐惧感,造型中均反映了萨满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向,其图形图案的构成使用了原始文化符号,萨满面具之所以具有多种造型,与其所起的作用分不开,萨满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原始宗教,萨满面具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地域性,艺术表现上运用了彩绘艺术,将粗犷的线条,夸张的造型,厚重的色彩,传神的形象,表现出北方特有的地方特色。色彩明而不艳,主要运用三原色以及黑、白两色。可以说萨满面具是萨满教思想观念的特殊表意符号,其造型被性格化,图案有自然神、动物神、植物神等。
萨满神鼓,又称手鼓、单环鼓、抓鼓,抓鼓以黑龙江流域为典型代表,其同样作为萨满祭祀时使用,具有通神作用的重要法器。鼓形划分为椭圆形、蛋卵形、正圆形三大类。萨满神鼓最初的象征意义是天,也就是浩渺的宇宙。宇宙由天神主宰,而且北方民族崇拜大自然中的山川、树木、日月、星辰、火、风、雨等,鼓面图案和造型以绘制山神、火神、风神等为主体,并且萨满自身也作为描绘的对象出现在神鼓上,称之为萨满神,所描绘的手法不同且形态各异。神鼓的装饰图案与造型不仅具有象征意义,同样具有其象征文化。鼓绳和鼓环以及鼓槌、抓环都是萨满神鼓上常见的重要部件,丰富了其萨满文化装饰艺术的表现力。
萨满文化装饰语言的审美表现,是以神灵文化为载体用有限的表现手法表达无限的精神,但这种有限的表现手法却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萨满文化装饰语言中的审美情感和审美意向,这源于萨满文化装饰语言的象征意义。
三、萨满文化象征性装饰语言对现代设计艺术表现的影响
从原始社会进入现代社会,象征性装饰母体直接影响现代设计的艺术表现,萨满文化象征性装饰语言的生存与发展也不例外。现代艺术设计都可以从原始象征中找到溯源,无论装饰艺术如何传承与变更,但象征性装饰语言的传统思维方式已成为思维定势。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在冷漠、生硬、无生命力的现代工业化社会里,传统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碰撞、再创造,使人们返璞归真的需求、崇尚自然的心理得以满足。萨满文化作为精神文化与北方民族文化的瑰宝,它象征性装饰语言对现代设计艺术表现的影响也使现代设计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魅力。萨满服饰中的传统纹样,如云纹,在当代设计上我们仍然使用着,纹样本身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同时形式上又具有美感,云纹与北方萨满崇天有关,象征着云涛、波浪,同时云纹又寓意高升和如意。现代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中我们经常融入云纹这一符号,并且将这一符号的理念,装饰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合理的运用。
萨满装饰语言的构成要素,如点、线、面的运用,萨满形象物造型的形式美法则,都让我们体会到萨满文化并非因艺术而产生,但它却将艺术强化,其通过一种神灵文化为装饰艺术提供内在的依据。如萨满服饰对现代流行服饰的影响。萨满文化装饰语言的审美意蕴注入到现代设计之中,使现代流行服饰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将服饰赋予了生命力。萨满图腾符号,通过简洁线条、抽象的造型勾勒出了原始人们的信仰与崇拜对象,这些图腾符号具有时代的气息和民族文化背景,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标志,同时也将人们的寄托、意愿图形化、装饰化,将这些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将萨满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交融、发展。
萨满文化影响着现代艺术,更影响着现代人们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以及审美取向。萨满文化的象征性装饰语言不仅来自于视觉形象,它的魅力所在是能够唤起人们对艺术品的联想,随着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也与时俱进,原始文化已逐渐削弱,但由于人们传统的认知模式和审美习惯呈现出万变不离其中的恒常性发展趋势,因而萨满文化象征性装饰语言已铭刻在人们的心中,受萨满文化观念的支配与影响,人们在现代设计艺术表现上赋予它新的表现形式,萨满文化象征性装饰语言与现代艺术设计结合,将艺术设计赋予时空穿梭、文化交陈互处,由此可见,原始崇拜观念已占据现代设计艺术的审美理念中,现代设计中萨满文化的影子已随处可见。
【参考文献】
[1] 孟慧英.著.寻找神秘的萨满世界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4.10
论文关键词:协;色调;咬字与吐字;表演形式;基本训练
02
人类自发现了集体歌唱的奥妙——“谐和”后,多声部的泛音共鸣就孕育了合唱这一艺术表演形式。合唱能够使人声的表现力得以极大地拓展。合唱是人声的组合,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声有不同音色、音域和表现力。按照人声的音色特点进行组合,一般我们可以分为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四种。相对于独唱来说,合唱在演唱上具有气息更长、音域更宽、力度幅度更大、音色更丰富等特点。声部是合唱队的基本单位。合唱的艺术再现是通过不同声部的共同协作得以实现的。各个声部音色的融合与协调产生了丰富的合唱音色。其中,循环呼吸是合唱艺术有的一种呼吸方法,也叫做链式呼吸或者轮流呼吸。演唱长时值的乐句或者乐段时,合唱队员在保持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在旋律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间轮流换气,从而以取得音乐不间断的效果。聆听合唱,会使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融入合唱,更会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另外,在我们对一个合唱团进行训练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考虑声音的和谐程度,越和谐的声音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合唱的魅力之所在。合唱并不像独唱一样有自己独特的音色,即个性。合唱训练中要求声音要有共性,要求相互融合。
一、合唱艺术的特点
合唱有不同的种类以及各类合唱的组成,不同种类、不同的合唱组成等。无论哪一种合唱,合唱作品中有哪些形式,合唱艺术都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协调
合唱是一种集体声乐活动。在集体中又形成了若干的基层组成部分。这种基层的组成部分就是声部的分部。每个声部在集体音响中必须达到协调的要求。协调是由音量、音色、音准(或音高)三种因素结合而成的。合唱的音响只有每个声部中在这三个因素取得相互应有的联系时,才能够获得协调的效果。
(二)色调
音乐在进行中的时候,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来表达内容,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的。色调的形成必须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每一首合唱作品都有它独有的色调。主调性和复调性的合唱作品在色调上也各有自己的特性,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色调是合唱作品艺术再现时在横的方面每一瞬间与前后瞬间的应有的相互的关系。
(三)咬字与吐字
在合唱中,语言是歌唱的灵魂,咬字和吐字是合唱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合唱作品也是一种音乐与文学语言相互结合的艺术成果。因此,在艺术再现过程中,必须使文学语言与音乐相互结合得非常密切,使得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得更加清晰透彻。各种学派的歌唱方法都是根据它的语言而有所区别的。研究咬字和吐字,绝对不是仅仅为了咬字吐字要清晰,更重要的是要求不同语言的合唱作品在艺术再现时求得音乐表现和语言特征上的相互统一。
(四)选材、准备、排练和演出
合唱作品的艺术再现是通过演唱形式来完成的。但是我们在演唱之前,必须经过选材、准备还有排练等过程。在这些过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音响条件来完成更好的艺术再现。排练以及演出场所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音响设备等等,还有各个合唱队员演唱时思想上的准备,都是合唱艺术工作者应该研究和掌握的问题。
二、合唱的表演形式
(一)合唱团队的组织结构
合唱团通常是由一名指挥或者首席演唱员负责其排练和演出的工作。如今,大部分的合唱团都是由四个声部组成的,因此合唱团是可以演唱四部和声。合唱团队的每个声部人数并没有固定的限制,一般而言,只需要足够的合唱队员人数演唱就可以了。合唱团队的表演可以有乐器伴奏,也可以无乐器伴奏。伴奏形式多种多样,可以用一件乐器伴奏,甚至还可以使用完整的乐队为合唱团伴奏。美国合唱指挥协会组织倾向于无伴奏合唱,因为无伴奏合唱是专门指教堂的演唱方式。大部分合唱作品虽然有乐队编制在内,但是在演出或者排练的时候,都可以采用钢琴和管风琴伴奏。 转贴于
(二)合唱团的种类
根据不同种类的人声,合唱团均可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混声合唱团。由女声(或童声)与男声混合组织的合唱叫做混声合唱。混声合唱团是最常见的表演形式,混声合唱团是由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和男低音四个声部组成的,缩略语为SATB。混声合唱团还可以将每个声部分成两个,即:SSAATTBB组合。
2、女声合唱团。此种表演形式的团队通常都是由女高音和女中音组成的,还可以将其一分为二,即:SSAA组合。也可以分成SSA三个声部,即两个女高音声部,一个女中音声部。
3、男声合唱团。男声合唱团是由两个男高音声部,一个此男低音声部与一个男低音声部组成的。其缩略语为:TTBB。如果是ATBB组合,女中音声部则是由假男高音声部演唱。这种组合一般是四部和声化的无伴奏合唱形式;旋律的每一个音都配上了和声,整个作品基本上都是纵向织体,每个声部都起着重要作用,通常都是由带领声部演唱旋律,男高音声部则是在带领声部上方构成和声,男低音演唱和弦的最低音,此男低音则是在带领声部的下方填满和声。
4、童声合唱团。此种合唱团均由两个声部SA,或者三个声部SSA组成。有时候还有更多的声部组合。南通生合唱团也是属于此种类型的。
三、合唱的基本训练
合唱是一种集体歌唱的音乐表现形式。因此,在合唱训练中,声乐方面在共性的要求上是极为突出的。然而这些共性要求必须经过一定的训练才可以获得的。我认为每一位合唱成员要发挥在集体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演唱时没有生气,没有情感的。然而这种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一样要通过训练和培养的。另外,我们还要训练每一位成员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和集体适应性。每一位合唱成员只有在熟练地掌握这些技巧后,才能够产生合唱作品艺术再现时的完美效果。合唱训练过程中主要要求概括以下几点:
(一)训练每一位成员要具有统一的姿势。要有统一的“起声”以及在发声时对有关各个器官、神经和肌肉在相互协调动作中能有统一的活动动态。
(二)训练每一位成员要有调整自己的状态和声音的能力,同时要训练适应集体音响效果的能力。在音量、音色和音准等方面要适应合唱各个声部之间的协调关系。
(三)训练各个成员在演唱表现上的敏捷性、准确性和善变性。同时训练对指挥要求的反应灵敏;对色调中音量、音色以及速度方面变化的层次差别的适应能力。
(四)训练每位成员对作品艺术再现方面的内在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表达合唱作品的内容时,要求对歌词方面的咬字和吐字要达到清晰准确。
“华盖”亦称“伞盖”,本是帝王遮雨蔽日的用器,逐渐发展为身份与权力的象征。佛经中说:“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在古印度艺术中,就经常把菩提树或伞盖作为佛陀的象征。佛像出现后,仍保留这种传统,将莲花盖悬挂于佛及菩萨像的头上,以示庄严。本文则是以岩山寺壁画为背景,浅析岩山寺壁画中“华盖”的艺术表现形式。
关键词:岩山寺壁画;华盖;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7-2
一、岩山寺地理位置及建筑布局
岩山寺坐落于山西省繁峙县城东南的天岩村,在岩山寺内仅存有正殿、东西配殿、钟楼还有配殿遗址,这几座建筑均为金代所建。岩山寺坐北朝南,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寺内正殿已毁,内塑文殊菩萨骑狮像。虽经历代修葺,梁架结构和佛坛塑像仍保持着金代风格。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时年68岁的宫廷画师王逵历经十年心血绘制完成文殊殿壁画,就在总面积为134.42平方米的文殊殿墙壁上。现存壁画共97.98平方米,其中东墙、西墙壁画高3.45米、宽11.2米,面积38.64平方米,保存最为完整。现存建筑主要有南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其他殿四间,禅房三间,垂花门一座,钟楼一座兼做山门。除南殿外,其余均为晚清到民国年间的建筑。寺内青松郁郁,古殿峻峨,壮观幽谧,仿佛镶于山野的璀璨明珠。岩山寺南殿为文殊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内残留金代彩塑水月观音、胁侍、天王和文殊坐骑等。现存建筑主要有正殿内梁架与斗拱穿插建造,殿内正面有佛龛一座,上有残损菩萨一尊,用木架勉强支撑着。
二、岩山寺壁画的主要内容
在岩山寺中,最为著名的是内壁的金代壁画,根据寺内现存金代正隆年间(1158年)的水陆记碑上题写有“御前承应画匠王逵,同画人王遵……”,根据碑文推断,岩山寺壁画为宫廷画师王逵与王遵所作。
从现存岩山寺壁画的画风来看,与北宋工笔画派很相近,比对传世的徽宗赵佶、张择端等人的名画,不难发现其笔法和表现内容都有着惊人的相似。岩山寺壁画所表达的应该就是他在北宋任承应画匠时心中繁华的东京汴梁,精彩的宫殿建筑与神秘的佛教神仙相融合,比起以往单纯的佛教题材壁画更显生动。
岩山寺壁画共为四幅,现在供人们研究的只有两幅,总面积约90平方米,壁画内容均以佛教经传故事为主题:东墙的壁画为释迦谱,也称本行故事,描绘了释迦牟尼自爱胎至降魔成道的各种事迹。画面以宫廷建筑为中心,人物故事穿插其间。从鹰耶夫人梦中见祥瑞受胎开始,有太子沐浴,九龙灌顶,太子习艺,出游四门,乘马射箭,隔城掷象,苦行修道,成道于灵鹫山毕钵罗树下度化众生,最后涅火化,舍利入塔等,这些故事情节全部用绘画艺术表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上勾勒出许多墨线方块,内书榜题,壁画突出宫廷建筑、殿宇楼阁、亭台水榭,隐现于巍巍青山和葱郁树木间,人物形象生动,神态表现各异。西墙壁画亦以宫殿建筑群为背景,山水云岚恰到好处地点缀其中,纵观整个画面,亭台楼阁,金碧辉煌,秀山丽水,峰峦叠翠。南墙壁画毁损严重,模糊不清。北墙壁画虽然也有部分损坏,但还是可以观赏到北墙西侧绘有五百商人入海求珠,被海风吹坠罗刹国的故事,海市蜃楼、人物举止清晰可见。北墙东隅画有舍利塔院,塔为八角七层的重檐顶,四周筑有殿阁回廊和城墙。
在整个壁画中,人物形象鲜明,富于个性。帝后端庄凝重,侍女恭谨顺从,乐伎娴静幽雅,文士潇洒飘逸,将官威武雄壮。至于人物的服饰,也因其身世地位的不同而着装迥异,是研究宋金时期装束和等级制度的可靠依据。
三、岩山寺壁画中的“华盖”
(一)主要内容
左壁上的这幅壁画图在整幅壁画中不论是线条还是设色,在岩山寺中都是保存最完整的,可以看到这幅壁画中,众佛围绕在佛祖身边,虚心听讲,在众佛之中的是释迦摩尼,而他身边围绕的则是他的十大弟子,依次分别是:“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迦叶、多闻第一的阿难、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解空第一的须菩提、说法第一的富楼那、议论第一的迦旃延、天眼第一的阿律那、持律第一的优婆离、密行第一的罗睺罗这十大弟子。他们表情、神态各不相一,但都是严肃、虚心听佛祖讲授,十大弟子腾云驾雾站在佛祖周围,佛祖神态自若,盘坐于莲花台上,而在莲花台又是由一个六边形石塔托起的,在佛祖头顶华盖两旁,有两条巨龙般若,更有祥云再次恍若,体现出一种祥瑞之气。
(二)构图布局
在整幅左壁壁画中处于正中间向上的位置,全图有一组祥云托起,祥云环绕在佛祖周围,佛祖整体给予整幅画一个向下的事态,而祥云则表现出铿锵有力之势,给一组向上的托力,这两种力给予整幅画面平衡感,恰到好处。而在这组图像下方与后方,作者运用建筑、树木、人物加以点缀,人物表情不一,但均透露出喜悦与幸福的感觉,更加体现出佛祖庇佑、构图严谨、疏密有条、完整且又和谐地组成一组整体。周围的云朵飘洒不一,不仅在这幅作品中起到装饰作用,在构图上也可看出画家大为讲究,左右两端飘云与建筑线条相互对比,起到了分割画面的作用,使故化婉转流畅。
(三)华盖造型
华盖造型与龛楣图案形成平衡。此佛像的龛楣图案为火焰纹,简易却又不失华丽,此处龛楣图案是因为整体布局装饰的需要,给以向上的力去拖住以卷云纹为主要装饰的华盖,一上一下,以此达到整体平衡。此华盖叫做卷云宝珠华盖,卷云随心,却不随意,云朵两端不对称,右侧云朵稍稍想有突出,更加强调了华盖整体动势也有一种自由向上的积极之意。卷云整体样式明显比两边卷云装饰感觉更厚重,与佛祖光环的周围的火焰纹又可形成一组力量对比 ,火焰纹给予整体向上的动势,而卷云宝珠华盖的向下力量则跟它形成对比力量,恰到好处。也更加体现出它的不一般,在卷云下方则有珠曼装饰,共有十条珠曼自然垂下,这十条珠曼又有四条珠串绳相连。串珠每条颜色不一,大小不同,而在珠串下方则是连接青绿色绸缎,这些珠曼整体向右,则更加强调华盖的动势。可以明显地看出传统的唐代纹样已经在向着简洁、规范、程序化演变。在继承中晚唐图案纹样的基础上,画师王逵以自己的智慧,另辟蹊径,给出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图案,寓意自己如同云般漂浮不定,如云下流珠般易断碎失。内容虽单调,但用色却不冷清,气韵平淡又不失高傲气质。
(四)绘画技法
纵观左壁壁画中此幅华盖,画家王逵运用长而流畅的线条勾勒华盖的飘带,大手笔与精细手笔相结合,用曲而短的小直线描绘宝珠,与飘带形成对比。所绘制卷云宝盖整体卷纹没有重复,线条粗细一致,设色均匀,都是运用青绿设色,体现出了当时北宋时期宫廷风俗画的笔法,云雾画法,笔法飘渺,虚实得当,与华盖下的佛祖及众佛像形成鲜明的对比。画家王逵将华盖构图于龛楣上方,火焰珠的下方,很好地将天、地、佛分开,并且运用色调以青绿为主,而在珠曼上兼有石黄、赭石、朱砂作为点缀,并且用金线勾勒轮廓,使其更显珠光熠熠之彩。四、小结
此次考察的岩山寺壁画华盖讲究格法,壁画属重彩勾勒画法,华盖整体风格典雅朴素,构图严谨,线条精炼,色彩沉着,画家所勾勒出的三幅华盖明显具有当时时代韵味。从第一幅的宝珠卷云华盖,单方面运用长线条来均匀绘制,到第二幅莲花宝珠华盖,画家则运用长短线条,曲直相互交错,不仅细致地刻画到位,更加生动地体现了华盖整体的律动感。第三幅画家更是贴近生活,运用当时宫廷贵族所用的幡来当做华盖,更加体现了当时风俗画的整体风格。三幅宝盖画家匠心独运,每一幅都有各自独到之处,没有重复,这是最了不起之处。色彩上主要运用矿色,整体颜色以朱、黄为主,以青、绿、赭等色为辅,还运用堆金的手法,线条是以兰叶描为主,兼用铁线描。壁画中华盖的纹饰主要有回纹、水波纹、莲花纹。画家技法高超,整幅华盖用工笔重彩,光彩照人,给人有节奏的韵律感,颜色至今鲜亮如故。
总体来说,岩山寺壁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绘画风格,而且对后面元、明、清各朝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文物和艺术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