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机公关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在相关立法,我国缺乏很多跟政府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这就导致了我国政府采取的大部分紧急的对抗措施一般都无法律依据,容易造成合理不合法的事件形成。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防洪法》、《法》、《防灾减震法》、《传染病防治法》等,但这些仅有的单行的法律只能适用于一系列的非常的紧急状态,覆盖面十分狭小。另外,在政府处理公共危机过程中,和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的防止执法监督的方面,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尚是空白的。在执法的方面还存在着执行不到位、执行并不科学的情况,依法行政尚待加强。
(二)我国不侧重于专业,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我国公共部门能够管理公共危机的部门林立,光国务院下属的就有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等等,这些机构都可以对于公共危机进行紧急的处理,但我国却没有设立专门的、专业的管理部门,设立的几个部门又可以相互的推脱,导致了对于危机管理的真空部分,这比危机本身还可怕。
(三)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尚有很多的不足
我国还没有形成非常系统的危机管理理论,现在对于危机管理理论的研究基本上还停留在介绍西方专著和引进理论的阶段;现有学术资源没有很及时变成政府的决策进行相关的管理。很多学者的研究与实际参与者、实践者之间的经验没有很好地进行配合,然后在一起用到实际的危机管理当中去;也有不少的文献资料只是对国内、国际的危机和危机管理进行泛泛而谈,不去做深入研究,使我国的危机与危机管理策略能够尽早的与国际水平达成共识跟上国际的标准,但这些研究缺乏对这些策略的深入分析,大都停留在“是什么”的阶段,虽然在近两年在这方面有明显增多的趋势,但还是远远不够。
二、积极应对危机的有效措施
(一)危机应对公关,信息透明化
公关是组织或者是政府,为了达到其特定目的而处理相关关系的一种手段,其对于政府的工作是否有效,评定的标准是能否改善并且增强国家的形象,危机有其舆论的关注性,在公共危机面前,政府只有做好危机公关,不断的与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危机的信息不遮不掩,做到诚实守信,才能在灾难中取信于民,降低危机的危害性。
(二)发展科技、加强资源整合
公共危机治理的技术资源整合就是要做到跨域公共危机应急系统、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的整合。政府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公共危机治理软件系统开发与建设的技术,同时加强公共危机治理硬件设施建设的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将公共危机治理中被分布于各个区域内的技术资源充分整合起来。另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使公共危机应急系统、支持系统和保障系统的建设更近一步,相互之间才能更好地协同与整合。
(三)意识强化、与人为本
中国政府在所面临的公共危机上,与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应该被根本确立,在确立的同时还要将其作为政府危机管理工作的根本目标,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这就要求政府在进行危机管理工作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从工作的理念以及实际行动上充分认识到公共危机强大的破坏性,谨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在在灾难中发挥广大群众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四)充分利用我国政治优势
我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有一种政治优势,就是以党为核心,、多党合作的权力指挥中心,它能够有效地调配使用各种、各级的资源,为政府危机公关扫清很多的障碍,在政府危机管理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形成一个统一指挥、协作的体系,以保证政令能够畅通的行使;我国实行、多党合作的原则,没有党派权力之争和国家立法、行政权力由于从属不同而导致的分权制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危机管理的及时有效的行使。
三、小结
论文摘要:如何成功应对公共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必须面对的挑战。新闻媒体作为沟通政府与民众的社会公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讨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如何运用,以及对如何构建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有所帮助。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和特点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内涵
公共危机管理是公共管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公共管理中应对危机状态的一种形式。公共危机管理就是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建立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索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危机,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们正常生产和生活的活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除了常规管理之外,还需要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管理的特点
1、公共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危机管理以保持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公共产品为目标。
2、公共危机管理的外部环境是开放的、非竞争的。企业通常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之中,虽然有不同企业之间的联合,但更多的时候它们是商业上的竞争对手,虽然有共赢的局面,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有限的市场中甲多占一份就意味着乙少占一份。
3、公共危机管理依法行政,强制力是其管理的基础。公共危机管理以法律和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公共危机管理遵循的是公共管理的原则,依法行政。公共危机管理主要依靠行使公共权力进行公共危机的管理,而“公共权力的行使,常常是刚柔并济,强制性和非强制性并行。
二、新闻媒体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一)新闻媒体的含义及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
作为一种公众舆论的载体,新闻媒体所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它所代表的某个阶层或阶级的观念,还必须表达一定的公众利益,具有一定的公众立场,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流动和沟通对社会和公众的影响上。公共危机事件由于它的特殊性,必然会成为报道的焦点。
客观上来说,新闻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充分介入,能够在无形之中对政府危机管理产生很大帮助,其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帮助政府传递信息;2、协助政府进行危机预防、反应和恢复;3、提升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4、为政府提供外脑;5、帮助政府赢得社会支持。
三、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如何运用新闻媒体
一个以公共服务为基本理念的政府,必须对公众充满信任和保持敬畏,尊重包括知情权在内的所有公众权利,把公众欲知、应知、需知的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告知公众。同时,政府又是新闻传播的管理者,应引导、调控新闻媒体对事实加以解释,支持媒体发挥其功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危机发生前,主要是政府对危机的减缓能力和预见能力;危机发生时,政府的反应能力与治理能力;危机发生后,政府的恢复能力。下面,我们将从这三方面分别探讨新闻媒体在其中的运用。
(一)危机前
危机管理的关键不在于危机发生后的治理,而在于减缓与预防危机的发生。政府设立监督与预警机制,预见危机发生的可能性,然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率,摊薄不善的资源管理,能够较好地缩减危机的发生及其冲击力。而提高政府预见能力的前提条件是获取充分的信息。政府虽然有收集信息的专门通道,然而由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导致信息的不充分或误导,而新闻媒体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新闻媒体在守望环境中,可以及时反映可能危害社会的征兆,为决策层提供预警。同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对某种危险倾向存在的合理推测,向社会和决策层发出警告。我国社会的主流是稳定和平的,但社会在任何时候都可能伴随着危机的发生,社会总是在一个一个危机的解决之后向前推进,因而我国的媒体不能只报喜而不报忧,应当对政府的政策以支持为主基调,以批评作陪衬,小骂大帮忙。通过批评,可以让政府认清自身的不足,进而改进政策,消除矛盾,减少危机发生的可能。
(二)危机发生时
当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政府的媒体政策就是要主动寻求与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体的合作,通过媒体这一中介和载体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传导,使危机信息比例合理化,避免诱发潜在危机,同时避免过度强调危机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回避性,加强作为危机管理主体的政府和社会公众的沟通。
1、争取舆论主动权,及时地通过媒体向公众最新消息
危机一旦发生,政府就必须及时冷静地应对各种突发性与不确定性状况,快速地采取措施控制或抑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发展和扩散,掌握主动权,力求短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扭转不利局势,促使事件向好的方向发展。
2、通过媒体权威性信息,提高信息的可信度,稳定公众心理
政府要本着诚信透明的原则,真实的信息,以避免公众由于信息的封锁而获取小道消息,从而对事件进行臆断与主观猜测,而夸大事件的危机度,降低对政府的信任感,使政府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3、通过媒体听取公众的意见,征求与调整治理措施
政府在危机发生后,通过媒体向公众信息,不仅可以得到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且通过公众的讨论,集思广益,可以寻求较好的解决方法,也容易为公众所接受。
(三)危机发生后
这里讲危机发生后,是指单件的危机事件得到治理以后,非指实际意义上的结束,因为还有一个恢复力的问题。在危机治理后,政府需要重新恢复社会稳定,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这就要媒体对危机处理的后续工作进行持续不间断的报道。正是通过对后续事件的报道才能真正体现政府的办事能力。
四、努力构建政府与新闻媒介的良性互动
在非常态的危机之中,媒体对政府进行监督和制约,政府在对媒体有所约束的情况下,又充分加以利用。这种良性的互动关系格外重要,它不但是政府和媒体成熟、理性的体现,也是整个社会成熟、理性的体现,更是妥善解决危机的剂。因此构建政府与新闻媒介的良性互动要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观念,树立对新闻媒体的正确认识
首先要认清新闻媒体的功能与作用,大众传媒既不是政府的附庸,也不应当强调绝对的自由,而是在应当坚持党的领导,政府的管理之下,保障一定的新闻自由。
(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产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闻媒体的发展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基础上的,良好的政治秩序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带来大众传媒的更加繁荣。人们素质的提高,对媒体信息鉴别能力的增强也有利于主流媒体的发展。
(三)健全法律体系,规范与保护新闻媒体
健全法律体系,通过法律保护与鼓励这种自由权利,有利于新闻媒体更好地为政府服务,实践其监督的权利。
(四)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透明度
信息的管理就如同治理洪水一样,宜采用“疏导”的方式,而不是“堵截”的方式。为此,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一种让媒体公正介入危机事件的秩序,为媒体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利用媒体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反映民众的意见与呼声,才能真正体现媒体的群众观念,才有利于推进民主进程,有利于建立一整套良好的公共危机防治体系。
参考文献:
[1][美]诺曼·R·奥古斯丁.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宋鸽.反思政府危机管理中新闻媒体的积极干预[J].行政与法,2004(6)
[3]袁勇.新闻信息传播与政府危机管理的互动关系[J].新闻爱好者,2003(10)
[4]李萍.特殊传播——防范与化解危机的使者[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1.
[5]刘光清.危机与出路[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12
[6][18]周敏.媒体在政府危机管理中的角色[J].世纪中国,2003.6.
[7]高世屹.危机管理,媒体无法缺席,博客中国,2003.06.[4]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8]龚维斌.公共危机管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9][澳]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19.
(一)宣传公共危机知识,使农民树立公共危机观念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的转型期,要正确地进行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就要求村干部树立新的理念,主要包括快速应对的效率观念、一切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有章可循有法必依的法制理念、信息和政务公开的“阳光政府”理念、决策民主化的理念、尊重科学规律的理念、积极协作的合作理念等。一个政府,只有他能够保障社会利益,促进事先社会意志及其目的,真正履行其责任的时候,才是合乎理性、道理,合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村干部首先必须从自身做起,树立农村社会公共危机事件管理意识,把履行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责任,作为村干部行政的最高目标。对农村公共危机事件危机意识的教育和普及主要包括农村社会公共危机事件防范意识的教育,对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应对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事件的心里教育、辅导和心里疏导。通过教育和普及。使村民对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和发生事件时较强的承受能力。
(二)对农村公共危机事件进行预警管理
农村公共危机事件预警预防预控管理,主要包括突发事件信息预警和反馈机制的建立、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危机预警预防和预控机制、建立公共危机的检测体系,注重信息联动系统,信息处理制度的建设以及对其进行管理,不断完善危机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识别以及信息的和信息互动系统,一旦发现有危机的征兆,就可以迅速的进行分析和确认,以便及时发出预警警报,并能立即采取预控等措施,尽可能把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村干部应尽快的建立相应的预警体系,避免更大灾害的发生。
(三)危机发生时实施应急处置与控制管理
应急处置是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最重要、最紧迫、最关键的一环。要事先感知及早处理公共危机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必须有足够的条件和因素,才可以有效的进行。在公共危机发生后,必须迅速做出有效的处理,才有可能将危机转化为转机。许多农村公共危机事件,比如说重大的农村自然灾害,虽然是不能避免的,但却可以控制和管理。一个国家如何公共危机事件进行有效的管理,体现除了这个国家的能力和政府的管理化水平,同时也能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公共危机影响扩大并恶化的时候,应急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减少损伤,恢复公信力,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的安全,并控制事态的发展。
(四)对农村公共危机的善后管理
在控制管理与应急处置的后期,农村公共危机进入善后处置阶段。对这个阶段的管理,村干部的工作主要包括:善后安置、善后救助、对农民进行慰问和安抚、善后赔偿问题等。危机消除之后,要尽快恢复公共服务与设施,组织被疏导的村民重返家园,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对生活困难的村民进行民政救济。组织心理专家,对心理收到创伤的村民进行干预,帮助其恢复健康。
(五)推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创新
农村公共危机管理与常态管理相比有更多的危险与挑战。村干部必须不管的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提高管理农村公共危机的水平。
二、村干部管理农村公共危机的问题
(一)农村公共危机管理理念老化、陈旧
公共危机发生时,村干部倾向于根据自己的经验去进行决策,没有听取群众的意见,不尊重科学规律;信息透明化程度不高,造成村民不知道真实情况,散播谣言,造成恐慌;村干部容易把政府和自身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把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了第二位。
(二)缺乏公共危机管理的专业知识
我国的村干部一般是由本村有声望的人担任,大多数村干部没有收到大学的教育,很少会接触到公共危机管理的知识。目前,村委会也有一定的大学生村官,他们在大学学到的专业知识多种多样,即使有相应的人才,因为是“外人”,村民们的排外,使他们很难施展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才能。
(三)农村公共危机管理意识不强
在农村,自然灾害事故和是比较常见的公共危机。其中自然灾害发生有一定的季节性规律,村干部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配合上级部门进行处理;主要表现在集体上访,近年来近郊的农村多发生此类事件,土地被征用赔偿不合理是村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原因,村干部在对发生此类事件的处理上也形成了一定的程序。但是,如果发生不可预知或者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供参考的公共危机事件,村干部对事件的处理则会手忙脚乱,耽误了处理事件的最佳时机,造成危机事件影响的扩大。
(四)处理公共危机时的法律责任意识不健全
公共危机发生后,对造成的重大影响,村干部因担心自己的前途和个人影响,把责任相互推诿,不愿意承担责任,“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村干部管理农村公共危机的对策
(一)明确职责,建立责任机制
村干部对危机管理各个阶段的决策、领导和控制职责,对危机事态的扩大应承担主要责任,甚至绝大部分责任。
1.明确村干部的职责。村干部是对农村公共危机活动进行管理的主要人员,因此,村干部的职责始终贯穿在危机管理活动之中。当危机情境出现时,村干部需要及时出击,在尽可能短的时限内遏制危机苗头。当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者要冲在前面,要面面俱到,不能忽视任何细节。危机过后,村干部需要对恢复和重建进行管理。
2.建立责任机制。在农村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的一切失职、失察、失范行政行为,致使时间损害扩大或未能实现可能实现的减少、降低损失目标,都必须进行责任追究,或要求责任人说明情况,或要求责任人引咎辞职。
(二)提高村干部的素质
人是公共危机管理别是在危机处理中的决定因素,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生命财产的保护。因此村干部应提高自己的公共危机管理意识,及时学习新的知识和案例,以备在危机发生时可以借鉴相关经验。同时,村干部村干部还要有良好的心理控制能力、创新能力、较强的客观判断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和团队精神。
(三)对村干部进行激励
【关键词】:航空维修;工具管理;订购点
航空维修是一项精细作业,工具的质量、精度、完整性等都影响飞机维修的质量,以至于影响飞行安全。工具的科学管理可以保证工具有效可用,并保证工具完好,不会缺失,所以要进行工具科学管理的研究。在飞机维护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工具,同资料、设备一样,是飞机维护人员的左膀右臂。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经常使用成百上千件工具,它们的种类繁多、规格复杂、数量很大。因此工具的科学管理,对单位的安全生产、提高劳动效率、改善维护质量、减小劳动强度、加速流动资金周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维修单位工具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把质量好、价格低、合适的工具供应给各维护中队;做好工具的分类编号;建立健全工具的清点制度;对需要修复、更换的工具,及时进行修复更换。
1、工具的采购、供应
首先,维修单位工具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本单位维修工作的要求定购合适的工具。一般工具分为标准工具和专用工具两大类。标准工具是指,有标准规定,一般由专业生产工具的厂家制造。维修单位需要这类工具时,应选择质量好、信誉高的品牌。专用工具是指,限用于某机型某零件上的工具,一般由维修单位自行组织设计、制造。外购工具应事先提出计划,由供应部门负责购入。自制专用工具,应纳入生产技术准备计划,编制工具生产计划,交由工具车间生产,及时供满足工作需要。
对于标准工具,应有一个订购计划。订购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工具的订购点(即维修单位需要订购某一工具时,这种工具的库存量)与工具的日常消耗、库存的关系,使它们达到一个平衡,从而既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又保证了工具的可靠供应。工具订购点的确定可以按下面公式计算:
工具订购点=最小库存量+平均日消耗量*订货周期
举个例子:某单位一个月消耗30把十字解刀,订购十字解刀的订货周期是20天,十字解刀的最小库存量要求是10把。那么这个单位应该在何时订购十字解刀呢,即它的工具订购点在多少呢?
工具订购点=10+30/30*20=30(一个月按30天算)。也就是这个单位十字解刀的订购点在30把,既当库存量为30把时就应该订购了。这样,当达到最小库存量时,这批货刚好到达,库存就上升到最大。当库存又下降到订购点时,再定下一批货,如此周而复始,既保证工具的可靠供应,又加速了流动资金的周转。
2、工具的分类和编号
为了有效地进行工具管理,便于日常清点,有必要对工具进行分类编号。工具分类一般根据其物理特性及用途进行分类。比如:解刀可分为十字解刀、一字解刀等,钳子可分为鱼口钳、平口钳、剪钳、尖嘴钳等。工具编号可以用工具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加上序列号来表示。例如:十字解刀有5把,可以表示为SZJD01、SZJD02、SZJD03、SZJD04、SZJD05。总之,工具编号要求简单,保持其技术特征,而又不致互相混淆。
工具分类编号完成之后,要制定工具清单,并依据清单在工具上打上编号,以便于以后的清点、维护。在工具管理部门将工具下发给维护队时,需将工具清单一并交给维护队。同时,工具管理部门还要保留一份工具清单,以便对这些工具进行控制。
3、工具的清点
对航空维修单位来说,工具的清点极其重要。清点工具就是要确保工具数量、编号跟工具清单上一致。防止工具遗忘在飞机上,从而导致差错或事故的发生。
在维修工作完成后,如果工具遗忘在飞机的某个部位,而工作者又没有进行工具清点,就放飞了飞机,则造成飞机带工具飞行,这是典型的维修人为差错。如果工具落在飞机的某个位置进而影响飞机的操纵及飞机的性能,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比如:某单位发生过工具落在发动机上,发动机启动时工具掉落打坏螺旋桨的不安全事件。所以要坚持工具三清点制度,即工作前清点、工作场所转移清点、工作后清点。
4、工具的修复、更换
工具属于易消耗品,特别是经常使用的工具在被使用一段时间后,它的性能下降甚至会损坏。维修人员使用起来就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工作时的心情。这时就需要工具保管人员及时把这些性能下降、损坏的工具更换掉。
从工具的控制及降低成本考虑,工具的报废得经过工具管理部门授权人员来批准。能通过修复使损坏的工具恢复原来的性能则要修复,如果不能,就需要领取新件。同时要将旧件上交统一存放,新件要打上与清单一致的编号。
1.1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危机表现形式(1)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危机首要表现在生理上,特别是身体经常出现疲惫、软弱无力、免疫力下降等症状,身体整个状态呈现亚健康。而作为企业管理者与技术人员的知识型员工,他们的工作大都是脑力劳动而非体力劳动,工作过程充满挑战而且富于创造,需要他们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内部复杂的事务以及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在这样一个信息大爆炸、科学技术与知识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知识型员工有很强烈的危机感,他们通常为了紧跟行业的步伐,不被社会淘汰,不断地学习更新自身已有知识。而长时间高负荷的工作导致工作压力加大、工作紧张担忧等情绪长时间得不到缓解,而这些情绪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调节,将会产生情感方面的衰竭。知识型员工更渴望在一个轻松的组织与工作环境中工作,他们更倾向于自我控制、管理与约束,而不愿在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上受过多的限制,更不愿忍受上级的操控指挥。(2)认知上心智耗竭。知识型员工的职业危机表现在认知上是心智耗竭的状态,这种状态体现在自我态度方面,主要包括不适感、无能感、失败感;体现在对他人态度方面,对服务对象采取去人格化的态度,常归咎于对方合理化自己的失败;体现在工作态度方面,因不满意而常迟到、请假、离职,失去理想、动机、热情和人道主义,组织承诺低;体现在生活态度方面,采取悲观、否定、愤世嫉俗的态度。(3)表现出情绪耗竭的状态。这种情绪耗竭包括各种纷扰与各种矛盾情绪,知识型员工大部分有自身独特个性,需求层次相对更高,更加关注自身情感需求。一旦他们产生职业危机,沮丧感、无助感、失去控制感等一系列情感就会在他们身上得以体现,更甚者会被极端病态心理所困。(4)行为上异常化。行为方面表现在,一旦知识型员工出现职业危机,人际关系就会相应发生较大变化,疏离同事、逃避退缩、矛盾增多。与此同时,工作上自主性、创新性逐步弱化,学习欲望大大降低,工作成果锐减,工作效率下降,对整个团队乃至整个企业的运营极为不利。
1.2知识型员工职业危机的影响
1.2.1对企业的影响导致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知识型人才是企业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他们当中部分人员直接与企业的最高机密接触,而一旦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危机,势必会影响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甚至可能会造成人才的流失,那将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整个企业的劳动效率。特别是知识型员工部分处于企业的管理层,他们出现职业危机势必会带来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这终将会影响企业的整体运作;增加企业运营成本,这时企业就需要重新招聘人才,需要再次培训,让新聘用的员工熟悉企业的运作和文化,这样就又增加了企业的人力成本。
1.2.2对个人的影响处于职业危机的知识型员工常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感到迷茫,对工作的前景缺乏信心,在工作中也相应地表现为缺乏激情,消极怠工,而工作压力又通常会导致心理的压抑怨愤和对生活的不满情绪。同时,对工作缺乏激情,觉得工作枯燥、乏味,会导致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降低,使个人的创新能力降低,竞争力下降,甚至会导致心理失衡、精神紧张,影响了工作效率。
2知识型员工职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2.1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包括知识型员工的年龄、能力、人格特点等。(1)年龄。一般来说,中年知识型员工遇到职业危机的情况比较普遍。40岁后,进入高阶层的机会减少,企业更愿意任用年轻的有创造力的员工,因此可能产生职业危机。(2)能力。职业危机一般发生在职业生涯的维持期,此时的知识型员工已经熟练掌握了与工作相关的大部分技能和信息,一旦缺乏进一步获取知识与提升技能的挑战,也可能出现职业危机现象。(3)自身特点。知识型员工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更愿意在一个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工作,强调自我管理与自我引导,不愿束缚在紧迫的工作环境,更不愿受制于上级的操控。他们相对于一般员工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体现在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外界的认可的追求上。一旦知识型员工与管理者甚至企业的理念不同,就会容易产生职业危机。
2.2家庭因素知识型员工因在职业早期阶段付出了较大的工作努力,比较忽视家庭。在工作了较长一段时间,他们达到了一定的职位和工资水平的时候,会对家庭产生亏欠感。这时候,家庭情况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顾家”的思想会加剧他们职业危机的产生。
2.3组织因素扁平化组织是现代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之一,知识型员工所在的组织结构常常呈现扁平状并且伴随机构精简现象,员工晋升机会少。同时,扁平的组织机构对于员工的要求很高,要求知识型员工有很好的解决问题、协调和创新能力。还有就是知识型员工之间的比较和竞争也会显得激烈。这样,知识型员工遭遇职业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工作环境、节奏、负荷,企业的变动重组产生的文化冲突,管理者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与员工理解的不同都会导致知识型员工职业危机的产生。
2.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是知识型员工职业危机的诱发因素。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各阶层群体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人生压力的普遍加剧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危机。当前中国社会的住房、医疗、教育三大民生问题极大地影响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满意感,失业人员数量增多,使得就业形式严峻,给知识型员工带来诸多危机感和压力,导致工作中出现职业危机。
3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系统的构建
3.1企业知识型员工职业生涯管理原则(1)系统性原则。企业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知识型员工采取不同的职业生涯管理措施,如可以根据其性别、年龄、学历与工作年限等对其分类采用针对性措施。(2)动态性原则。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采取措施,这需要了解在不同时期知识型员工的发展需求。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企业的管理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不同职业生涯阶段需要管理者对其作出相应的辅导、评估与推荐。与此同时,员工也需要从管理者那里得到相关的发展建议。(3)创新性原则。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开发过程中应倡导创新性,从方法和思路中都应有所体现。要更加注重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最大化地开发其潜能。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只体现在职务的晋升上,职务的晋升只是其一个方面,而内在创造性的质量提升是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而创造性质量的提升则需要更加丰富的工作内容的转换以及工作职责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