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

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

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安全;GMP体系;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28-02

1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概述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食品良好操作规范)是为保障食品安全、质量而制定的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主要内容是制定企业标准的生产过程、设定生产设备的良好标准、规定正确的生产知识和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完善质量控制和产品管理,用以防止出现质量低劣的产品,保证产品质量。GMP与“良好农业规范”、“良好生产规模”、“良好卫生规范”等共同形成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的基础。

2 食品工业GMP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食品工业GMP规定了从原料到成品整个生产过程保障食品安全的一系列措施、方法和技术要求,成为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有效工具。

(1)食品工业GMP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高食品制造业整体水平。现代意义上的食品工业GMP不仅限于制定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还融合了预测微生物学、危险评估、HACCP、ISO9000体系等先进理论和思想,与食品加工工艺特征有机结合起来,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从技术的角度提出先进的管理思想,从而有利于促进食品制造工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食品工业GMP体系有利于部门对行业的管理和市场监督。食品工业GMP为卫生监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和执法依据。食品工业GMP规定了从原材料到产品消费整个食品加工过程的保障安全和卫生技术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食品工业GMP,有助于行业管理和卫生监督部门加强对食品生产的管理,有助于改善我国食品行业规模大、技术水平低、城乡差异大等不良因素,并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HACCP等)提供技术依据。

(3)食品工业GMP有助于企业提高产品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对加工过程的科学评价和资格认证是产品品牌信誉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GMP的认证,可以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度,促进企业和产品的声誉。实施GMP也有利于强化食品制造业者的自主管理体制,GMP是一种即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科学管理方法,它所制定的内容力求消除食品生产中的污染、混淆和差错等隐患,而仅靠对成品结果的检验是无法对这种隐患进行完全把关的,有助于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3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升到社会公共安全的高度,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和控制。北京、上海、广州已经率先实行了更高标准的食品HACCP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就全国来看,食品行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3.1 食源性危害日益加强

食源性危害具体体现在:第一,初级产品生产安全技术水平不高,农副产品加工出现的问题较多。例如,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残留;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内。第二,食品加工用原料质量和安全控制水平不高,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工食品使用劣质原料,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有害)。例如,为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第三,食品加工过程中危害控制水平不高,病原微生物控制不当。食品的原料和加工程度决定了它具备一定的微生物生长条件,食品加工制造过程和包装储运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中国发生的集体中毒有很大部分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3.2 不同行业危险隐患程度不同

在食品工业涵盖的各类行业中,与终端消费接近、消费者重视、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市场竞争会就更加激烈,品牌认知度更集中,企业自律及产品质量也更有保证。相反,其他行业的品牌成熟度低,包括中间投入品为主的食品添加剂、发酵制品业、调味品业,以及上游的农产品初加工业、采盐业、制糖业等,易出现地方品牌杂、假冒伪劣多、管理不规范等现象。

3.3 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由于地方省市权限及标准不统一,我国尚未建立通用的食品市场准入机制,大城市准入标准及管理明显高于中小城市。以上海市为例,市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对市场准入实行“先证后照”、“见证发照”,依法对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企业名称、经营范围、经营场地等方面加强审核,确保证照许可事项的一致性。2005年上海市食品市场准入标准已经覆盖了28类食品,全市共有658家企业,获得了707张食品生产许可证。 相比之下,我国其他中小城市,尤其是布局分散的农村地区,市场准入、证照发放、审核、管理、检查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这也是全国未形成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的重要原因。

3.4 现有标准实施状况较差

中小型食品企业在中国食品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普遍存在人员素质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水平落后、食品生产设备设施老化等问题,导致无法真正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食品生产或流通。由于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地摊、路边摊、私人小手工作坊普遍存在,近些年伴随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这些小的食品摊、路边摊更是有增无减。由此带来许多食品安全问题,包括再就业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卫生技术培训、卫生条件检查、经营证照许可等等。

4 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发展概况

从第一部GMP诞生到现在已经有40年左右的历史,发达国家GMP的实施已经逐渐趋于成熟,并且开发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科学、技术和管理体系。目前,中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食品GMP体系。中国食品GMP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全面建设阶段。

4.1 初级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卫生部组织完成并颁布实施的一系列食品厂卫生规范,参考引用了CAC的《食品闻声通则》,成为中国食品GMP的雏形,为建立和发展食品GMP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1988年至今,卫生部共颁布了18个国标食品厂卫生规范,并作为强制性标准准予。《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主题内容与适应范围、引用标准、原材料采购、运输的卫生要求、工厂设计与设施的卫生要求、工厂的卫生管理、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卫生和质量检验的管理、成品贮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个人卫生与健康的要求。17个专用卫生规范是罐头、白酒、啤酒、酱油、食醋、使用植物油、蜜饯、糕点、乳品、肉类加工、饮料、葡萄酒、果酒、黄酒、面粉、饮用天然矿泉水、巧克力、速冻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另外,1984年由原国家商检局制定了类似GMP的卫生法规――《出口食品厂、库最低卫生要求》,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强制性的卫生要求。后经过修改,于1994年11月由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了《出口食品厂、库卫生要求》。在此基础上,又陆续了9个专业卫生规范,共同构成了中国出口食品GMP体系的雏形。

4.2 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

1998年,中国卫生部颁布实施了膨化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保健品食品良好生产规范,首次提出良好生产规范(GMP)的概念,中国食品GMP从此进入了发展阶段。2003年和2004年,中国卫生部又启动和颁布了《乳制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熟肉制品企业良好卫生规范》、《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

1999年,农业部颁布了《水产品加工质量管理规范》。农业部制定的与食品GMP相关的还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生产规程以及一些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等。

4.3 全面建设阶段(2001至今)

2003年科技部启动食品安全重大专项科技行动计划,并组织“主要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措施”课题攻关,“重要的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课题作为其中的子课题,重点开展中国食品GMP体系的基础研究、食品通用GMP的研究与制定、水产品加工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啤酒生产GMP的研究与制定、罐装食品GMP的研究与制定、畜禽屠宰GMP的研究与制定、肉制品加工GMP的研究与制定。从此,中国食品GMP体系进入系统研究和全面建设阶段。

中国食品行业已经涌现了一批知名度高、质量安全有保障的产品品牌,管理部门加大了对生产和市场的管理力度,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所提高,生产企业重视和加强了食品安全控制体系的建设和实施。目前,中国已有一批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了以GMP为基础的HACCP体系,并且企业对食品GMP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GMP作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用于食品生产的先进管理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的品牌信誉和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中国食品工业GMP体系的发展趋势

5.1 根据不同行业特征,制定通用和专业食品GMP

借鉴发达国家成熟GMP体系理论,结合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特点,建立适合我国食品工业特征的GMP体系。中国食品工业行业之间、地域之间,在技术水平、发展规模、进出口贸易等方面均存在发展不平衡现象,需要制定食品行业通用的GMP,依此作为指导制定其他具体食品行业专用GMP的基本和依据。另外,食品行业门类多,不同行业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控制根据各个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专业食品GMP。

5.2 将先进思想和理念贯穿到食品GMP体系的基本研究中

在食品GMP的基础研究工作中,应充分结合食品工艺加工的特点,将预测微生物学与HACCP系统有效结合,对食品厂从原料加工到产品的储存、销售整个体系进行GMP相关内容的研究和分析,并与ISO9000系列的管理体系相结合,为企业提供一套科学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体系。

5.3 建设可操作性强的食品工业GMP体系

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食品门类广、行业规模差异大、企业规模差异大、消费文化差异大、行业现代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差异大。这种状况加大了建立食品GMP体系工作的难度,必须对中国食品工业状况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既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又能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保护中国的民族食品工业。同时,对食品GMP可能对企业产生的经济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根据中国不同食品行业企业水平,确定相关内容。

5.4 开展对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食品GMP的研究、制定与实施涉及多个方面,因此,研究食品GMP实施保障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食品GMP经济贡献率;食品GMP认证、审查和评价办法;食品GMP与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质量管理体系的相互关系;食品GMP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食品GMP推广策略。

建立食品GMP体系成为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中国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消费者健康,保护和促进中国食品贸易,规范食品工业生产,提高食品工业的监管水平,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和. HACCP原理与实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唐民皓.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0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地摊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范文第2篇

2009年9月11~12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APEC中小企业峰会上,阿里巴巴集团的《新商业文明浮现――2009年度网商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上半年,中国网商数量已经突破6300万,社会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9月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新增的网店超过5000家。

从网虫、网友,到网民、网商,不同时期不同称谓的出现频率告诉我们,互联网的应用正在深度进化,从娱乐、社交到生活,再到电子商务,大部分人都已经感觉到,电子商务正在改变我们的工作模式、商业模式和商业形态。

10年来,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行业的代表,从单一的B2B平台,发展成为有着B2B、B2C、C2C、支付宝、阿里软件、雅虎口碑等组合而成的综合性电子商务生态圈,其B2B和C2C市场份额占有绝对竞争优势,用户累计有4000万中小企业、1.45亿个人消费者和超过2亿电子支付用户。阿里巴巴为大量企业和创业者开启了财富之门,靠的是不断推陈出新的用户体验和不断升级的营销策略,也正是从这两点的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子商务的轨迹。

从阿里巴巴的10年历程看,中国电子商务已经摸索出一个健康可行的发展模式,各种配套服务、用户体验和营销手段不断升级换代。可以说未来三到五年仍然会是电子商务的高速成长期,各种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仍然需要加速跑马圈地,因为整个行业还有极大的市场空间,随着3G手机和移动上网本的不断普及,以及支付宝手机化,电子商务行业必然大有可为。

中国电子商务的挑战

面对不断膨胀的市场需求、越来越精明的买家和卖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赢利模式

阿里巴巴和淘宝在创业初期,都是以免费服务进行跑马圈地,正是有了巨大的用户量作为基础,阿里巴巴才超越了环球资源、慧聪,击退了财大气粗的eBay,在诚信通、中国供应商等产品推出之后,阿里巴巴找到了稳固的赢利模式。

那么,是什么在支撑阿里巴巴的成功?答案很简单,就是巨大的用户基数。因为免费而吸引用户,用户尝到甜头之后自发地进行口碑传播,又带来大量用户,海量的交易信息造就了阿里巴巴收费的理由,因为不使用收费产品,买家和卖家的信息就可能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所以这种“先给鱼吃饵,再把鱼钓上来”的策略使阿里巴巴获得了巨大的利润。

反观淘宝,目前尚未有明确的赢利模式,显然,买家和卖家都已经习惯了免费服务,实行收费要看有什么样的创新应用。实际上,按照效果付费的广告、店铺管理和装饰工具等产品无法成为淘宝稳定的收入来源,尽管按照效果付费等广告形式已经让淘宝在去年实现单月持平。目前淘宝正在竭力推广大淘宝战略,将平台对外开放,吸引大量的合作伙伴集结为一个商业生态系统。而一旦系统里的成员结成利益联盟,并且形成各个具有活力的小型生态圈,那么作为组织者的淘宝将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聚宝盆。“天天低价、全场免运费”仍然是B2C吸引顾客的手段,不从用户体验、用户黏性和营销策略上做文章,赢利只能成为一种理想。

二、产品和应用同质化

目前,淘宝、拍拍,以及推出“终身免费开店”的易趣,在功能应用、用户体验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至少对于大部分网购消费者来说是这样的,所以,从当前的竞争格局看,基本上是谁的用户多、流量大谁就能抢到更大的蛋糕。

实际上,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靠营销和创新去创造不同。淘宝最早在店铺中推广阿里旺旺这一聊天工具,允许买家卖家自己沟通砍价;并且全球首次采用了“担保交易”模式,开创了使用支付宝第三方交易保障交易安全,成为国内网购的标配;修改了传统的信用机制,在交易结束后,买家可以从“宝贝与描述相符”、“卖家的服务态度”、“卖家的发货速度”等对卖家进行打分,而且买家还可以直接查询到卖家的被投诉和处罚情况。产品和应用同质化不要紧,关键是如何挖掘出卖点,用创新的营销手段去推广和传播,从而实现差异化竞争。

三、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

随着用户量和流量的增长,接踵而来的就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管理问题。B2B和C2C网站构建的是一个互联网商业生态系统,买家和卖家的增多,意味着商家之间的竞争在不断加剧,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用户等级系统,就很容易出问题。由于流量大,买家选择卖家不再是货比三家,有可能是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卖家而头疼不已,同时,一旦买家发出一个询盘,往往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卖家参与竞争,价格战在所难免,结果就会导致质量缩水、利润下降,生意越来越难做。

阿里巴巴的竞价搜索还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商家的竞争虽然不可避免,但是,建立一个可以体现用户等级和档次的系统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仅是谁给的钱多谁就高级,而是需要一个综合的KPI(关键业绩指标)考核系统,从买家评价、交易金额、信用度、服务质量,甚至是同行评价等360度的考核得来的结果。能够给用户足够的品牌说服力,就是给自己发展的最大理由。

其次,在资金流方面,淘宝的支付宝用户数超越eBay的贝宝(PayPal)突破2亿元大关,也就是说有三分之二的网民是支付宝的用户。但是目前仍需继续大力推广和普及,因为支付平台并不仅仅适用于C2C,对于B2B、B2C的电子商务模式来说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自家粉丝、传统品牌谢馥春等企业联手支付宝启动网络销售足以说明这一点,未来产业升级必将走向电子商务,而网络支付将是各种电子商务模式快速发展的前提,是让更多消费者和商家接受电子商务的重要根基。

最后,物流环节也很关键,淘宝一年产生逾百亿的物流费用,这就必须有效地整合物流资源,与物流企业有机结合,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双赢。

四、营销的投资回报率

马云曾经说过:“被投资者和媒体遗忘了都不要紧,但千万别被客户遗忘”。所以我们总是会不经意地在电视、网络上看到阿里巴巴的广告,例如在2009年年初,小沈阳一炮走红,阿里巴巴迅速打造了“小沈阳”动画版的广告,《非诚勿扰》票房一路飘红,葛优版的诚信通广告也随之上线。可以说阿里巴巴和淘宝在广告方面的投入非常慷慨,大把烧钱换来的是用户数的增长,这在电子商务的高速成长期似乎都是行得通的营销模式,不管有没有鱼,先撒下大网,再等待

鱼的到来,在风险资本看来,市场份额、用户规模显然比赢利模式更加重要。

马云之所以敢说“电子商务就像啤酒,有泡沫的时候最好喝”,就是因为他把握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他明白只要做到行业老大,就可以制定行业标准。但是,对于中小电子商务企业来说,稳扎稳打、谨慎用好每一分钱、关注每一笔钱的回报率是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没有足够的自我造血能力,就不知道风险资本何时会给你断奶。

五、移动电子商务的机会

实际上,电子商务最核心的内容是商务,而电子只是一种媒介,用电脑连接互联网做生意在未来同样可以用手机做到,特别是随着3G在中国的商用和普及,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应用当属移动电子商务。具有战略眼光的阿里巴巴在2008年就已经推出了“移动淘宝”,开通了移动版的即时通讯软件“旺旺”,甚至还整合外部优势资源,在诺基亚最新款的N97手机中预装了淘宝互联精灵,让用户可以实现一键购物,真正地把触角伸向了B2C领域。而支付宝也同样地向移动支付进行延伸,自从6月份支付宝推出基于windows mobile版的手机客户端后,近日又相继推出了赛班系统与iphone版,今后可随时随地进行电子支付。

目前接近7亿的手机用户所构成的移动互联网市场相当于电子商务市场的三倍,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将是互联网行业的下一座金矿,凭借规模优势的阿里巴巴此番又是捷足先登,未来的竞争将是整个产业链的竞争,相信融合更多企业资源的竞争一定会谱写出更精彩的历史篇章。

中国电子商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至少还需要5年才能进入成熟期,因为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游戏规则和行业模式,行业产业链的整合步伐正在加快,各种传统企业正在向电子商务迈进。诚如马云所说的:“十年之后中国将没有电子商务,理由是电子商务将彻底地融入到所有企业的血液当中,成为企业日常运作的一部分。”各种电子商务模式在移动互联网的催化下,在“后工业时代”必将走向融合,多维一体的电子商务时代就是未来的趋势。这不仅是B2B与C2C、B2C互相融合,而且还与搜索引擎、门户网站、即时通讯、社区博客、电信运营商、手机电脑等终端厂商,甚至是传统行业的企业融合,达到互相依存、互相带动的效果。

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企业,从以下四个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中,或许可以找到企业未来的方向。

一、B2B:全新的商业生态圈

目前的B2B网站多如牛毛,但真正给商家带来实际效益的为数不多,原因很简单,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业务搬到互联网上之后,实际上和地面业务的竞争同样残酷,B2B网站只不过是一个提供了厂房和水电煤等硬件的电子载体,企业要想获得实际收益,必须依靠过硬的产品、内部管理和营销手段来达成目标。

所以,B2B网站的价值在于为在线的商家提供人洼化的应用体验、精准的营销解决方案和有效的企业发展援助。如阿里巴巴联合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建设银行,开始为全国网商提供全面的网络贷款服务,到2009年6月底,阿里巴巴已经帮助1390家中小企业获得26亿元的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金融危机。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马云告诉他的员工都要走出去,必须更清楚地帮助客户,因为一个坏日子就要到来。正是马云时刻保持着危机感和不满足,才使阿里巴巴的营销创新总是走在行业前列。

早期加入阿里巴巴的会员尝到了大甜头,因为竞争商家少,国外买家的询盘很容易一拍即合,但是随着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竞争愈加激烈,B2B网站必须在功能和应用上寻求创新,真正帮助用户成长。

二、B2C:大而全的超级卖场

未来B2C网站所卖的产品种类将远超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同时,营业辐射的地域更广,顾客寻找和购买商品更加便捷,付款更快,产品价格更低。所以B2C模式近年来倍受风险资本青睐,各种类型、各种行业的B2C网站不断跃入我们的眼帘,传统企业如宝洁、李宁、优衣库也开始了B2C的垂直销售模式。

B2C模式可以用更低的营销成本,向消费者陈列更多的产品种类,提供更多的产品规格、用户口碑等信息,所以,只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就很容易一炮走红:第一,深化用户体验,把网络购物的愉悦感觉做到极致,把网络应用的每个细节做到最人性化,用户的黏性才会大大提高,重复购买的难题才能更好地解决;其次,商品特征一定要鲜明,在性价比上一定要有竞争力,否则很难在同行中脱颖而出;第三是网站的营销,不求铺天盖地,但求精准定位、即时沟通、良性互动、传播正面口碑。

三、C2C:基于买卖的超级社区

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说,C2C模式更像一个巨大的网络社区,各种各样的人为了创业、或为增加额外收入而走到一起,在推销产品的同时,拉动相关产业如物流业、批发业的发展,甚至延伸出专门为网店“装修”的专业公司和人才,实现网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所以,在互联网行业,有人气的地方就有商机,有流量的网站就有钱途,淘宝的成长奇迹正说明了这一点。

当许多人在QQ、MSN签名留下自己的网店链接、当很多人因为朋友的鼓动开始第一次网购、当太多的人因为网购而拥有自己的网店,每天不亦乐乎地挂着旺旺、打理网店、回复留言、发送快递的时候,C2C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网民的生活习惯,而“形成习惯”显然是电子商务网站最渴望得到的结果。

同样,C2C网站也需要不断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必须是买家和卖家的用户体验都要考虑到,比如要让买家快速而且满意地在成千上万的店铺中找到想要的商品,为买家提供更多的店铺信息、店铺口碑、商品对比等,为卖家提供诸如“数据库营销”、“旺铺装修”、“直通车”、“超级卖霸”这样的增值营销服务,一个小众化的商业生态平台才算得上完整。目前的C2C网站已经开始演变成一个虚拟城市,有知名品牌的商家,也有小到摆地摊式的卖家,有高达上万元的奢侈品,也有低至几块钱的小玩意儿,如何打造一个舒适性、有活力的“城市”,将是C2C平台的重中之重。

四、C2B:定制化消费时代来临

C2B是在美国率先流行起来的电子商务模式之一,目前还没有中国企业真正尝试C2B模式,C2B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聚合庞大数量的用户群,以此形成一个强大的采购集团,而凭借规模效应来改变买方在消费中的弱势地位,使之可以主动地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实际上,团购就是典型的C2B模式,只不过它是C2B的初级阶段,个性化定制才是C2B的终极目标。

马云认为C2B模式一定会成为电子商务产业升级的未来,就是以消费者为导向,把消费者融入到产品研发、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定制化生产个性化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网络销售的商品让生产厂家的利润提高,价格战减少、中间渠道消失。反过来,卖家的信用更加具有透明度,更受消费者尊重。

应该说,这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最高境界。对于生产厂家而言,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并承受更高的成本,做到更精准的营销,对于买家来说,则要接受更高的产品价格,而对于C2B商务平台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既要整合有定制能力的厂家,又必须协助其精准地找到有个性化需求的窄众。

所以,C2B实现的前提是中国的电子商务进入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有待于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大部分传统企业普及电子商务、平民百姓把网购当作生活必须的事情。目前,中国电子商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因为只有当电子商务与传统行业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迸发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未来10年,阿里巴巴要为1000万家企业提供平等的平台、要创造1亿个就业机会、要为全球10亿人提供消费平台。”――这是马云的豪言壮语?还是中国电子商务未来趋势可以量化的重要数字?